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95

东北渔猎文化图书

SSAPID:101-5227-9290-60
ISBN:978-7-5201-3357-9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东北渔猎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具体呈现,是当代社会深入探索“和谐发展”的重要论题。作者在广泛收集考古发掘资料及各类传世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考古、历史、文献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对东北渔猎文化中诸如发端、传承、族系、家国、器物、伦理等重要元素,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和诠释,并借此表达作者本人对东北地区数千年间“人?天”关系的回顾与反思,是一部充满人文情怀、值得一读的良心之作。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东北文化丛书
作 者: 佟大群
编 辑:韩莹莹;李帅磊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绪论

  一 研究综述

  二 文化环境

   (一)自然环境

    1.区位

    2.气候

    3.水体

    4.山林

   (二)人文环境

    1.工具革新

    2.族系演进

    3.政权变更

  三 文化特征

 第一章 文化源流

  第一节 格局初创

   一 生产方式

    (一)渔猎生产的出现

    (二)东北渔猎文化在新石器时代的三个发展阶段

     1.新石器前期生产模式

     2.新石器中期生产模式

     3.新石器晚期经济模式

   二 观念信仰

    (一)图腾崇拜

    (二)巫卜文化

     1.卜骨的发现

     2.陶石人面像

    (三)祭祀文化

   三 饰品器乐

    (一)玉质饰品

    (二)石质饰品

    (三)骨质乐器

    (四)动物纹饰

  第二节 鼎盛发展

   一 生产方式

    (一)农业生产起伏发展

     1.夏商时期显著发展

     2.两周时期普遍衰退

    (二)渔猎生产普遍存在

     1.渔猎产品较为丰富

     2.渔猎工具大量出土

    (三)畜牧经济异军突起

    (四)科学评估发展水平

   二 多元族系

    (一)华夏族系

    (二)东胡族系

    (三)肃慎族系

    (四)秽貊族系

   三 巫卜礼乐

    (一)卜文化

    (二)巫文化

    (三)礼乐文化

   四 器物文化

    (一)动物形陶器

    (二)刻纹骨板

    (三)动物形配饰

  第三节 拓展转型

   一 生产方式

    (一)渔猎长期主导

     1.渔猎工具

     2.渔猎产品

     3.特色料理

    (二)农业不断拓展

    (三)游猎盛极一时

   二 绘画艺术

    (一)袁台子墓

    (二)元狩猎图

    (三)群力崖画

   三 器物文化

    (一)鱼形器具

     1.鎏金双鱼银壶

     2.双鱼纹大铜镜

     3.鎏金鹿纹鸡冠壶

    (二)陶塑动物

    (三)各类饰品

   四 风俗习惯

    (一)殉葬习俗

    (二)佛教文化

    (三)萨满信仰

    (四)民间禁忌

     1.狩猎时节

     2.狩猎时机

  第四节 步入衰微

   一 生产方式

    (一)人口基数大

    (二)肉食需求高

    (三)赢利动力强

    (四)渔猎工具新

   二 生态逆转

    (一)山林破坏

    (二)水体污染

    (三)人天失衡

   三 渔业管理

    (一)渔猎管理

    (二)渔猎税收

    (三)性质分析

   四 几大转变

    (一)从吃鱼靠天到吃鱼靠人

    (二)从靠山吃山到护山养山

    (三)从波澜壮阔到匿迹息声

 第二章 族系文化

  第一节 肃慎族系

   一 族系始末

    (一)肃慎

    (二)挹娄、勿吉、靺鞨

    (三)女真及满洲

   二 生产模式

    (一)渔猎长期繁荣

    (二)农畜适度发展

    (三)采集经济发达

   三 文化特色

    (一)特产文化

     1.石砮楛矢

     2.毛皮水产

    (二)多元信仰

     1.巫卜文化

     2.自然崇拜

     3.佛教信仰

    (三)丝路文化

  第二节 秽貊族系

   一 族系始末

    (一)秽族始末

    (二)貊族始末

    (三)夫余等族群

   二 生产模式

    (一)北部族群

    (二)南部族群

    (三)其他支脉

   三 文化特色

    (一)神异传说

    (二)墓室壁画

    (三)朝觐文化

  第三节 东胡族系

   一 族系始末

    (一)东胡

    (二)乌桓与鲜卑

    (三)契丹与奚

    (四)室韦及蒙古

    (五)其他部族

     1.锡伯族

     2.达斡尔族

     3.鄂伦春族

   二 生产方式

    (一)主营畜牧

    (二)兼营渔猎

    (三)且事农作

   三 文化特色

    (一)兽纹牌饰

    (二)多元信仰

    (三)风俗禁忌

  第四节 华夏族系

   一 族系渊源

    (一)燕亳土著

    (二)华夏先民

    (三)中原来客

   二 生产方式

    (一)农作见长

    (二)渔猎调剂

    (三)工商兼营

   三 意义影响

    (一)物质文化

    (二)生产方式

    (三)政治理性

    (四)文化观念

 第三章 皇家文化

  第一节 特殊群体

   一 后燕冶游

    (一)后燕始末

    (二)末王其人

    (三)畋猎误国

   二 辽主捺钵

    (一)捺钵四地

     1.春捺钵地

     2.夏捺钵地

     3.秋捺钵地

     4.冬捺钵地

    (二)渔猎松漠

    (三)羁縻边疆

   三 清帝东巡

    (一)东巡始末

    (二)谒陵祭祖

     1.顺治祭祖之志

     2.康熙感恩之心

     3.雍正祭祖之行

    (三)渔猎关东

  第二节 特设机构

   一 行宫牙帐

    (一)辽主宿卫地

    (二)金君游猎区

    (三)清帝驻跸处

   二 衙署公廨

    (一)辽金鹰坊

    (二)布特哈八旗

    (三)打牲衙门

   三 捕猎专区

    (一)皇家围场

    (二)贡山贡河

    (三)贡江碑

  第三节 特色贡品

   一 隼鹿禽兽

    (一)羽虫神俊

    (二)长空鹰击

    (三)狍鹿珍馐

     1.马鹿

     2.梅花鹿

     3.狍子

   二 鳇鱼荐祭

    (一)鲟鳇之名

    (二)鳇鱼之捕

    (三)庙坛之献

   三 貂鼠皮毛

    (一)貂貉名裘

    (二)贡貂定制

 第四章 文化内涵

  第一节 渔猎对象

   一 各类走兽

    (一)东北虎

    (二)熊罴

    (三)猪兔

    (四)獐鹿

    (五)貉狐

   二 诸种飞禽

    (一)鹰隼

    (二)鹑鸡

    (三)鹅雁

   三 各色水产

    (一)鳇鱼

    (二)“三花、五罗”

    (三)鱼类别称

  第二节 渔猎工具

   一 狩猎工具

    (一)石(骨)矛

    (二)箭镞

    (三)鹿笛、狍哨

    (四)其他用具

   二 渔捞工具

    (一)网具

    (二)渔舟

    (三)骨鱼镖

    (四)卡针钩叉

   三 其他工具

    (一)尖状器、刮削器

    (二)石叶(或称石片)

    (三)石球、石核

  第三节 渔猎艺术

   一 主题绘画

    (一)岩石上的绘画

    (二)墓室上的绘画

    (三)器物上的绘画

   二 语言文字

    (一)语言文字是重要构成

    (二)语言文字是重要表达

   三 音乐歌舞

    (一)乐器制作

    (二)民族歌曲

    (三)民族舞蹈

  第四节 渔猎思想

   一 万物有灵

    (一)充满敬畏之心

    (二)感恩天地之赐

    (三)探索和谐之路

   二 先祖崇祀

    (一)如法安葬

    (二)神异表彰

    (三)适时祭奠

   三 因缘果报

    (一)文化传播

    (二)文化理念

    (三)文化事件

 第五章 遗址撷珍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

   一 庙后山遗址

   二 金牛山遗址

   三 鸽子洞遗址

   四 小孤山遗址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

   一 兴隆洼文化

    (一)狩猎主导的经济

    (二)崇拜与祭祀风俗

    (三)璀璨的玉石文化

   二 赵宝沟文化

    (一)狩猎支撑的定居

    (二)狩猎主导的生产

    (三)灵动的动物纹饰

    (四)古朴的宗教信仰

   三 红山文化

    (一)经济模式

    (二)玉文化

    (三)祀文化

   四 其他遗址

    (一)新开流遗址

     1.鱼窖储存

     2.渔猎工具

     3.渔猎资源

     4.艺术信仰

    (二)昂昂溪文化

     1.渔猎工具出土较多

     2.全民从事渔猎生产

     3.发现大量动物碎骨

     4.信仰等文化习俗

    (三)新乐遗址下层

     1.多种生产方式

     2.两项特色文化

    (四)小珠山等遗址

  第三节 空间分布

   一 辽宁地区

    (一)遗址统计

    (二)分布规律

   二 吉林地区

    (一)遗址统计

    (二)分布规律

   三 龙江地区

    (一)遗址统计

    (二)分布规律

   四 东蒙地区

    (一)遗址统计

    (二)分布规律

 第六章 文化展望

  第一节 全面保护

   一 资源萎缩

    (一)人口激增

    (二)环境破坏

    (三)恶性攫取

   二 资源普查

    (一)植物资源

    (二)动物资源

    (三)文化资源

   三 系统研究

    (一)文化价值

    (二)文化理论

    (三)文化实践

  第二节 潜心传承

   一 稽古撷珍

    (一)文献梳理

    (二)考古发掘

    (三)乡土调查

   二 面向未来

    (一)方向判断

    (二)方向调整

    (三)方向引导

   三 潜心弘扬

    (一)去粗取精

    (二)因地制宜

    (三)灵活多样

  第三节 科学开发

   一 合理规划

    (一)看出风情

    (二)走出文化

    (三)吃出品质

   二 严格管理

    (一)机构整合

    (二)法规完善

    (三)严肃落实

   三 科学增殖

    (一)物种平衡

    (二)实际承载

    (三)经验借鉴

 余论

 总前言

 后记

 《东北文化丛书》编委会

 关于边疆民族文化特色化发展的思考

这是第一部尝试以“大”文化研究的视角,系统考察并解析此类“小”论题的学术新著。“东北渔猎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具体呈现,是当代社会深入探索“和谐发展”的重要论题。作者在广泛收集考古发掘资料及各类传世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考古、历史、文献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对东北渔猎文化中诸如发端、传承、族系、家国、器物、伦理等重要元素,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和诠释,并借此表达作者本人对东北地区数千年间“人·天”关系的回顾与反思,是一部充满人文情怀、值得一读的良心之作。

《史记》,中华书局,1959。

《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

《三国志》,中华书局,1964。

《晋书》,中华书局,1974。

《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

《魏书》,中华书局,1974。

《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

《隋书》,中华书局,1973。

《北史》,中华书局,1974。

《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辽史》,中华书局,1974。

《金史》,中华书局,1975。

《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1985。

《清仁宗实录》,中华书局,1985。

《清圣祖实录》,中华书局,1985。

《清世宗实录》,中华书局,1985。

《清太宗实录》,中华书局,1985。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0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春秋)左丘明:《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春秋)左丘明撰,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

(汉)戴德撰,(清)王聘珍解《大戴礼记解诂》,中华书局,1983。

(汉)刘安等撰,张双棣校释《淮南子校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汉)刘熙:《释名》,中华书局,1985。

(汉)王充著,黄晖校释《论衡》,中华书局,1990。

(汉)许慎著,徐铉等校订《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5。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龚抗云整理《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后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商务印书馆,1937。

(晋)干宝著,汪绍楹校注《搜神记》,中华书局,1979。

(晋)皇甫谧等著,陆吉等点校《帝王世纪、世本、逸周书、古本竹书纪年》,齐鲁书社,2010。

(晋)张华撰,范宁校正《博物志校正》,中华书局,1980。

(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点《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宋)程大昌:《演繁露》,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5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宋)洪皓著,翟立伟标注《松漠纪闻》,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1956。

(宋)徐梦梓:《三朝北盟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宋)叶隆礼著,贾敬颜、林荣贵点校《契丹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金)赵秉文著,马振君整理《赵秉文集》,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

(明)毕恭等修,任洛等重修《辽东志》,辽沈书社,1985。

(明)李辅等修:《全辽志》,辽沈书社,1985。

(明)李时珍著,陈贵廷等点校《本草纲目》,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

(清)阿桂等著,孙文良、陆玉华点校《满洲源流考》,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

(清)陈廷敬等奉敕编,张廷玉等奉敕续编《皇清文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4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清)方式济著,董慧敏标注《龙沙纪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清)方以智:《通雅》,中国书店1990年影印本。

(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清)顾祖禹著,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

(清)马瑞辰撰,陈金生点校《毛诗传笺通释》,中华书局,1989。

(清)孙诒让著,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

(清)汤球著,王鲁一、王立华点校《十六国春秋辑补》,齐鲁书社,2000。

(清)屠寄:《黑龙江舆图说》,辽海书社,1985。

(清)王先谦著,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

(清)王引之著,钱文忠等整理《经义述闻》,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

(清)吴桭臣:《宁古塔纪略》,凤凰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2006。

(清)徐珂:《清稗类钞》(第12册),中华书局,1984。

(清)徐松辑录,刘琳、刁忠民、舒大刚点校《宋会要辑稿》(第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清)徐宗亮:《黑龙江外记》,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

(清)杨宾:《柳边纪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清)英和:《卜魁纪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清)于敏中等编纂《钦定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

(清)云生修《打牲乌拉地方乡土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清)云生修《打牲乌拉志典全书》,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清)长顺修,李桂林撰,李澍田等点校《吉林通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美〕C.恩伯、M.恩伯:《文化的变异——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杜杉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美〕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陈苏镇、薄小莹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分册),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3。

〔英〕道森编《出使蒙古记》,吕浦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朝鲜〕申中一著,徐恒晋校注《建州纪程图记校注》,辽宁大学历史系(内部出版),1978。

《郭尔罗斯文史》编委会编《郭尔罗斯文史》(第4辑),内部资料,1986。

《考古》编辑部编《考古学集刊》(第7期),科学出版社,1991。

《中国野史集成》编委会、四川大学图书馆编《中国野史集成》(第12册),巴蜀书社,2000。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北京文物与考古》(第6辑),民族出版社,2004。

陈青荣、赵缊:《海岱古族古国吉金文集》,齐鲁书社,2010。

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红山文化研究——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6。

德惠县《德惠县志》编纂委员会:《德惠县志》,长春出版社,2001。

董濮、韩新君编著《兴凯湖新开流肃慎文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

董学增:《西团山文化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都永浩:《鄂伦春族游猎·定居·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

费孝通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傅乐焕:《辽史丛考》,中华书局,1984。

耿铁华、李乐营:《通化师范学院藏好太王碑拓本》,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

耿铁华:《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郭大顺、张星德:《早期中国文明:东北文化与幽燕文明》,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郭大顺:《红山文化》,文物出版社,2005。

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科学出版社,2008。

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分册》,文物出版社,2012。

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辽宁分册》,西安地图出版社,2009。

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

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天津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何光岳:《东夷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编《环渤海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知识出版社,1995。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编著《河口与振兴:牡丹江莲花水库发掘报告(一)》,科学出版社,2001。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平洋墓葬》,文物出版社,1990。

黑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考古·黑龙江》,文物出版社,2011。

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黄慰文编著《小孤山:辽宁海城史前洞穴遗址综合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主编《边疆考古研究》第1辑,科学出版社,2002。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主编《边疆考古研究》第2辑,科学出版社,2003。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主编《边疆考古研究》第5辑,科学出版社,2006。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主编《边疆考古研究》第6辑,科学出版社,2007。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主编《边疆考古研究》第7辑,科学出版社,2008。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主编《边疆考古研究》第8辑,科学出版社,2009。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主编《边疆考古研究》第12辑,科学出版社,2012。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主编《边疆考古研究》第19辑,科学出版社,2016。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主编《边疆考古研究》第21辑,科学出版社,2017。

吉林大学考古学系编《青果集》,知识出版社,1993。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榆树老河深》,文物出版社,1987。

蒋祖怡、张涤云整理《全辽诗话》,岳麓书社,1992。

金毓黻:《东北通史》,《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1986。

李民、王健:《尚书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李希泌主编《唐大诏令集补编》(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李旭光:《查干湖畔的辽帝春捺钵》,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李钟洙:《夫余文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4。

梁思永:《梁思永考古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59。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馆刊》(第3辑),辽海出版社,2008。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文化局:《牛河梁遗址》,学苑出版社,2004。

辽宁义县奉国寺管理处主编《慈润山河:义县奉国寺》,天津大学出版社,2017。

林幹:《东胡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

林乃燊:《中国饮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林沄:《林沄学术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刘国祥:《东北文物考古论集》,科学出版社,2004。

刘小萌:《满族的社会与生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栾丰实:《海岱地区考古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米文平:《鲜卑石室寻访记》,山东画报出版社,1997。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林西井沟子——晚期青铜时代墓地的发掘与综合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

潘其风:《大甸子墓葬出土人骨的研究》,科学出版社,1996。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档案馆藏《郭尔罗斯前旗公署档(1944—1945)》,全宗号12,案卷号13。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志(1986—2000)》,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

饶河县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编《饶河县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邵汉明等主编《松原历史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7。

苏秉琦主编《考古学文化论集》(2),文物出版社,1989。

孙进己等主编《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秦汉至三国(一、二)》,北京出版社,1997。

孙进己等主编《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青铜时代3》,北京出版社,1997。

孙进己等主编《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新石器时代2》,北京出版社,1997。

孙进己等主编《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元明清》,北京出版社,1997。

孙进己等主编《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综述2》,北京出版社,1997。

孙永刚:《西辽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植物遗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索秀芬:《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6。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8。

汤卓炜:《中国东北地区西南部旧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人地关系发展阶段的量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4。

田广林:《中国东北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中华书局,2004。

佟冬主编《中国东北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正》,附方师铭,载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王绵厚、朴文英:《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

王玺明:《从渤海遗址遗物看渤海国的社会经济》,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省社科院,2014。

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伪满洲帝国地方事情大系刊行会:《吉林省扶余县事情》(伪满洲帝国地方事情大系第12号)吉林省社科院满铁资料馆藏。

魏声龢著,高阁元、于泾、邢国志标注《鸡林旧闻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翁独健主编《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武振凯主编外蒙《新乐文化论文集》,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2000。

小横香室主人:《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上海书店,1981。

许倬云,张忠培主编《中国考古学的跨世纪反思》(上册),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

许倬云、张忠培:《新世纪的考古学——文化、区位、生态的多元互动》,紫禁城出版社,2006。

杨学政:《原始宗教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尹郁山:《乌拉史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于长春:《拓跋鲜卑线粒体DNA的遗传学分析》,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

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4。

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张佳生:《满族文化史》,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

张璇如等:《北方民族渔猎经济文化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长岭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长岭县志》,中华书局,1993。

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赵宾福:《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

赵志军:《植物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实践》,科学出版社,201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民族出版社,200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康熙起居注》,中华书局,1984。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元代·第1卷》,文物出版社,1999。

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1991)》,文物出版社,1996。

中国考古学会编辑《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集2012》,文物出版社,201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双砣子与岗上——辽东史前文化的发现和研究》,科学出版社,199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中华书局,201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葬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六顶山与渤海镇:唐代渤海国的贵族墓地与都城遗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

周绍良主编《全唐文新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周振甫译注《诗经译注》,中华书局,2012。

《殷周金文集成》在线检索数据库(国学大师网站,http://www.guoxued-ashi.com/)。

百度百科。

国家博物馆网站。

国家图书馆网站“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南京博物院网站。

上海博物馆网站。

搜狐网。

新浪博客。

雅昌艺术网。

浙江省图书馆网站。

吉林省图书馆“打牲乌拉数据库”。

黑龙江省博物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