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58

2006年中国广州科技发展报告图书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of China (2006)

SSAPID:101-5197-0101-38
ISBN:7-80230-353-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综论、自主创新研究、科技竞争力研究、区县科技研究、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产业集群研究等部分,收录了18篇研究成果。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作 者: 舒扬 涂成林
编 辑:范广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皮书系列》主要编辑出版发行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广州蓝皮书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6年广州科技发展报告编辑部

 综论篇

  2005年广州科技发展分析和2006年对策*

   一 2005年广州科技发展主要特征

    (一)自主创新条件不断改善

     1.资金投入保持较快增长,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2.科技人员人数平稳增长,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3.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二)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1.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2.龙头高新技术企业的带动作用有所增强

    (四)科技中介体系不断完善

    (五)科技对经济、社会的作用不断增强

    (六)科技投入效率指标表现不一

    (七)政府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宏观指导

   二 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二)研发投入依然不足

    (三)科技资源共享性偏差

    (四)龙头高新技术企业比较缺乏

    (五)外资研发中心相对偏少

   三 2006年广州科技发展展望

    (一)科技发展环境分析

     1.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2.全国经济形势依然向好

     3.全国的科技环境有利于广州科技发展

     4.广州经济形势将推动科技发展

     5.城市间的竞争给广州科技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二)2006年广州科技发展预测

     1.预测方法及其理论

     2.主要指标的预测

   四 主要对策建议

    (一)加强宏观指导,建设创新型城市

    (二)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三)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竞争能力

    (五)加大对核心研发中心的引资力度,增强科技竞争力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七)营造和谐的创新环境,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自主创新研究

  强化自主创新,提升广州科技竞争力

   一 广州科技自主创新体系

    (一)广州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1.广州自主创新能力总体评估

     2.广州自主创新能力指标的评估

     3.自主创新能力主体

    (二)提升广州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分析

     1.省市两级政府在发展广州科技中心建设思路上有待统一

     2.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3.科技人才结构有待优化

     4.科技中介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5.科技资金的配置效率有待提高

   二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通过自主创新优化广州产业结构

     1.广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通过科技自主创新促进工业结构升级

     3.自主创新类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增速高

     4.服务业自主创新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5.产业结构的优化源自科技自主创新

    (二)打造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提升产业科技竞争力

     1.构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机制的必要性

     2.深圳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经验

     3.构建广州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机制体系

     4.广州发展共性技术创新机制的主要措施

    (三)提升广州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1.软件产业

     2.生物医药产业

     3.数字内容产业

     4.汽车工业

     5.装备制造业

  关于增强广州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一 广州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评估

    (一)广州自主创新的现状及成效

     1.科技创新资源较丰富,创新平台体系较完善,具备推进自主创新的巨大潜力

     2.科技成果产出不断增长,自主创新的原创能力稳步提高

     3.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初步确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科技创新的软硬环境逐步完善,自主创新的机制进一步优化

     5.科技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自主创新的经济绩效初步显现

    (二)广州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内外比较

     1.与国内先进科技城市的比较

     2.与国际先进科技国家的比较

    (三)广州推进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1.微观领域的自主创新动力与需求总体不足

     2.横向的协同研发能力明显不足

     3.传统体制和文化因素仍对自主创新形成较大制约

     4.过度外源化对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一定“挤出”效应

     5.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四)总体评价及结论

   二 进一步增强广州自主创新能力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推进战略

    (三)战略定位

   三 进一步增强广州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及政策建议

    (一)创新科技体制,进一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和合作攻关的新的科技运行机制

     1.促进政府与企业的合理分工,加快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府管理体制

     2.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企业内部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

     3.加快推进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技术合作

     4.优化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创新主体的“横向联结”

    (二)完善自主创新政策,健全激励机制,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强大动力

     1.完善财政资助政策

     2.完善鼓励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政策

     3.完善技术引进政策

     4.完善科技成果应用政策

     5.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制定创新成果奖励政策

    (三)以风险投资为主体,构建自主创新的多元资金供给机制,促进资本与科技的融合

     1.积极推行资金主体和管理主体分离的投资组织方式,实行风险资本的基金式管理

     2.畅通风险投资股权的流动

     3.允许设立境外公司,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退出平台

     4.减少科技风险投资股权转让的审批手续和程序

    (四)进一步优化文化机制与功能,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

     1.加强对创新文化的研究

     2.综合运用新闻报道、理论研讨等手段,宣传、培育自主创新价值理念,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3.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动力

     2.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纳入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的绩效考核体系,强化企业家的自主创新行为

     3.鼓励和引导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重视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

     4.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机制

    (六)调整引资思路,提升引资质量,提高外资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技术外溢效应

     1.大力引进外资研发机构和国外大型企业研发中心

     2.积极争取外资合作方转让或部分转让核心技术

     3.优先与欧美企业合作合资

     4.重点引进大型跨国公司和项目

     5.促进外资与本市创新机构的研发合作

  广州引进海外创新资源的对策研究

   一 广州引进海外创新资源的条件与差距

    1.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强的外资基础

    2.具有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

    3.具有一定的科技实力和丰富的人力资源

    4.具有区位优势和优越的城市功能环境

    5.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和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 广州引进海外创新资源的做法和不足

    (一)积极引进海外创新人才资源

     1.发挥承办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的优势

     2.制定引进海外留学人员政策措施

     3.为海外留学人员构筑创业载体和服务平台

    (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技术引进

    (三)促进海外风险投资的发展

    (四)加大引进外资研发机构的力度

   三 大力提高广州引进配置海外创新资源的能力

    (一)积极地引进来、走出去

    (二)明确引进海外创新人才资源的指导思想,完善引进海外创新人才资源机制

    (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引进工作,提升区域自主创新的国际化程度

    (四)加快体制创新,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机制

    (五)制定有关鼓励外商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政策,大力鼓励设立外资研发中心

    (六)树立广州国际化形象,营造有利于科技国际化的氛围

    (七)完善保护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八)规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强化招商引资集聚度

 科技竞争力研究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一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发展十分迅速,达到一定规模

    (二)重点产业开始形成,产业集中度较高

    (三)以科技园区为发展的主要模式,产业集群化日益突出

    (四)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非常大,服务业比重偏小

    (五)区域分布不均衡

    (六)民营企业为发展的主力军*

    (七)政府为重要推动力量

    (八)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二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

    (一)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内涵

    (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三)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

     1.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与国内城市的比较

     2.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

    (四)五大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状况

   三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评估

    (一)主要优势

     1.区位优势

     2.市场化优势

     3.产业优势

     4.效益优势

     5.文化优势

    (二)主要不足

     1.园区规模偏小,缺乏骨干企业

     2.服务业比重偏低,处于起步阶段

     3.自主创新能力偏弱,缺乏核心竞争力

     4.企业融资难度大,制约企业快速发展

     5.政策体系不完善,引导力度仍不够

   四 提升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政府导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二)调动社会力量,增加科技投入

    (三)完善科技园区建设,强化产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

    (四)实施品牌工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五)鼓励技术创新,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潜力

    (六)狠抓队伍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七)加强科技软环境建设,把广州建设成为适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都

     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2.建设创新文化,形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氛围

     3.营造有利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广州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一 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一)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1.电子信息制造业

     2.软件业

     3.信息服务业

    (二)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二 广州电子信息产业的地位和竞争力评估

    (一)广州电子信息产业现状

     1.电子信息制造业

     2.软件业

     3.电子信息服务业

    (二)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

     2.弱势(Weakness)

     3.机遇(Opportunity)

     4.挑战(Threat)

    (三)广州电子信息竞争力评估

   三 广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二)具体目标

   四 提升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重大领域

    (一)消费类电子产业领域

    (二)高级网络技术领域

     1.基于IPV6的网络关键技术与接入设备的研制和应用

     2.3G/4G关键技术设备与多媒体终端的开发和应用

     3.基于UWB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研发与标准制定

    (三)核心信息技术领域

     1.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的设计和制造

     2.基于Linux构件的数据交换和集成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四)数字化城市领域

     1.数字媒体、娱乐及内容服务的关键技术

     2.软件核心基础资源体系建设与质量提升

   五 提升广州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用人机制,加强电子信息产业人才体系建设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和留学生创业园的协调发展,促进软件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基地的建设

    (三)制定产业政策,完善创新孵化体系,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投入的主体

  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一 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体概况

     1.生物医药产业是广州市的重点发展产业

     2.具有一定的产业集聚度,形成了一批特色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

     3.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工程化研究和产业化能力突出

     4.研发基础条件良好,人才资源较为雄厚

     5.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二)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各行业具体发展现状

     1.化学制药行业

     2.生物制药行业

     3.中药及天然药物行业

     4.医疗器械行业

   二 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1.评价对象

     2.竞争力指标框架

    (二)广州市产业竞争力比较

     1.微观指标体系比较

     2.宏观指标体系比较

     3.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分析

    (三)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SWOT分析

   三 提升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与措施

    (一)进行战略布局,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形成产业集聚区,加强园区建设

    (二)加强技术自主创新源头建设,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项目

     1.加强生物医药技术自主创新源头建设

     2.重点支持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

    (三)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大对研究成果产业化环节的倾斜

    (四)健全人才培养、流动和激励机制

    (五)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战略联盟

    (六)建立全国性的生物医药销售中心、采购中心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一 国内外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一)世界著名的高技术产业园区

    (二)我国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

    (三)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存在的问题

   二 广州民科园发展的历史分析

    (一)广州民科园的创始时期

    (二)广州民科园发展的徘徊时期

    (三)广州民科园发展的突破时期

    (四)广州民科园的二次创业时期

   三 广州民科园发展的经验和启迪

    (一)领导重视、班子得力是广州民科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落实政策、完善体制是广州民科园发展的根本条件

    (三)明确思路、科学定位是广州民科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加大投入、优化服务是广州民科园发展的必要保障

   四 制约广州民科园进一步发展的现存问题

    (一)土地资源存量严重不足

    (二)投资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三)创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四)资金投入力度仍需加大

   五 进一步推进广州民科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一)争取二期扩征,为入园企业提供产业化基地

     1.广州民科园钟落潭分园的有利条件

     2.广州民科园钟落潭分园的发展构想

     3.建立广州民科园钟落潭分园的意义

    (二)强化队伍建设,努力完善园区投资服务环境

    (三)构建服务平台,加快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四)加大财政投入,大力优化配置各种科技资源

    (五)营造生态特色,促进广州民科园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区县科技研究

  广州区(县级市)特色科技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 区(县)特色科技发展的意义

    (一)区(县)科技发展与市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

     1.从行政组织结构看,区(县)是推动全市科技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全市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

     2.从科技布局看,区(县)是市科技发展的区域载体,区(县)的科技发展决定了全市的科技发展

     3.从科技创新体系看,区(县)的科技是市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各区(县)的科技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全市科技发展

     4.从科技投入看,区(县)的科技投入具有相对独立性

     5.从科技发展层次看,市科技发展着重于科技创新,而区(县)着重于适用技术的推广运用

    (二)区(县)科技发展的意义

     1.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重要基础

     2.是实现全市科技发展规划、增强广州科技中心城市地位的必然要求

     3.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广州城市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4.是推动区(县)产业发展、提高区(县)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二 区(县)科技发展的特点与模式

    (一)区(县)科技发展的特点

     1.区(县)科技发展以科技成果运用为主

     2.区(县)科技发展的低独立性

     3.区(县)科技发展领域的有限性

     4.区(县)科技发展的差异性

    (二)县级科技发展模式

     1.以特色经济带动特色科技的县域科技发展模式

     2.“技术承包制”的城区科技发展模式

     3.上下联动的区域科技发展模式

     4.其他一些做法

   三 广州区(县)科技发展现状

    (一)广州区(县)科技发展取得的成效*

     1.科技投入保持稳定增长

     2.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3.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

     4.高新科技产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

     5.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工作机制和制度正在逐步形成

     6.部分区(县)已开始对特色科技的发展进行探索

    (二)广州区(县)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1.科技投入强度不够

     2.科技创新支撑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示度不够

     3.大部分区(县)科技特色仍不够明显

     4.区(县)科技发展未纳入市级层面进行整体部署,未形成市区(县)科技发展的联动机制

   四 广州区(县)特色科技的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

    (一)发展目标

    (二)发展思路

     1.区(县)科技发展必须符合广州市科技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

     2.区(县)科技发展最终目标在于促进所在区域和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3.区(县)科技发展必须以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特点,尤其是特色产业为依托

     4.区(县)科技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城市机制为导向

     5.区(县)科技发展应以推动成果转化和配套科技服务为主要内容

    (三)发展战略

     1.产业技术体系化战略

     2.产业集群创新战略

     3.人才与素质战略

   五 广州区(县)特色科技发展重点与布局

    1.越秀区(含东山)

    2.荔湾区(含芳村)

    3.天河区

    4.海珠区

    5.白云区

    6.黄埔区

    7.萝岗区

    8.花都区

    9.番禺区

    10.南沙区

    11.从化市

    12.增城市

   六 推进区(县)特色科技发展的对策

    1.充分认识区(县)发展特色科技的重要性

    2.引导各区(县)强化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

    3.将区(县)特色科技发展纳入全市科技发展规划

    4.引导区(县)增加特色科技发展的经费投入

    5.建立市与区(县)特色科技发展的联动机制

    6.建立有利于区(县)特色科技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

    7.加强区(县)科技工作领导和干部培训工作

  广州市黄埔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一 黄埔区经济、科技发展基本情况及评价

    (一)黄埔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基本情况

     2.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及在广州的地位

    (二)科技发展情况及评价

     1.科技发展情况

     2.科技综合实力评价

    (三)科技发展的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

     2.广州的重要工业基地

     3.将军山区域项目建设正在起步

     4.高新技术产业粗具规模,潜力巨大

     5.商贸、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四)影响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

     1.人才资源不足

     2.技术创新体系不完整

     3.技术创新环境不够完善

     4.城市化、信息化稍滞后于工业发展

   二 黄埔区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战略目标

    (一)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路

    (二)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

     1.基本建立具有黄埔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2.科技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

     3.人才资源有较大发展

     4.科技投入持续稳定增长

     5.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处于市内前列

     6.利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和优化生态环境

   三 黄埔区科技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黄埔区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架构

     1.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架构

     2.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企业和政府的作用

    (二)重点建设“两带六区”技术创新基地

     1.建设具有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特色的工业产业基地

     2.构建黄埔区“两带六区”的技术创新基地

    (三)推动企业和行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1.建立和完善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2.建立以大企业为依托的行业技术中心

     3.推动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

     4.加强产学研联合创新

    (四)建设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1.黄埔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

     2.努力发挥市场机制在科技中介服务活动中的作用

     3.积极培养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

     4.加快组织创新,建立网络化的动态服务组织系统

     5.积极推进科技中介服务产业化进程

   四 黄埔区科技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法规保障

     1.增强科技意识,加强领导

     2.设立科技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

     3.加强科技发展的政策法规保障

    (二)加强国内外创新资源的集聚与利用

     1.按“三不分原则”和“三态合一”目标集聚创新资源

     2.利用地缘优势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

     3.充分利用天河、大学城的高等院校资源

    (三)实施人才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

     1.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

     2.利用多种渠道引进人才

     3.大力加强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

    (四)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

     1.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实行重奖

     2.激励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

     3.全面开放科技人才社会兼职

     4.优化留学人员到黄埔区创业的环境

    (五)建立和完善科技资金的运作机制

     1.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

     2.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放大作用

     3.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大力倡导风险投资业务

    (六)创造科技发展良好的社会氛围

     1.建立科技发展与运行的监测、评估系统

     2.建设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3.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普及宣传活动

  黄埔区产业竞争力研究

   一 黄埔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分析

     1.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2.经济发展加速

     3.经济发展处于广州中上游

    (二)产业结构分析

     1.产业结构明显偏重于第二产业

     2.工业是黄埔区发展的引擎

     3.初步形成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产业链短

     4.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5.第三产业发展存在巨大潜力空间

    (三)产业组织特点

     1.支柱产业主要依赖少数大型企业,行业集中度高

     2.企业生产效率提高

   二 黄埔区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黄埔区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

     1.自然区位优越

     2.区内工业基础较好,工业实力较强

     3.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的潜力很大

     4.拥有一批著名的企业和商标、品牌

     5.具有获取专业人才的地缘优势

    (二)黄埔区产业发展的主要劣势

     1.土地资源不足

     2.工业结构不合理

     3.人才资源缺乏,科研力量薄弱

     4.人口少,区内消费需求不足

     5.驻区单位多,不便于统一规划和协调

    (三)黄埔区产业发展的主要机会

     1.广州市东进战略给黄埔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2.广州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给黄埔区商贸等产业带来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3.广州石化的改扩建给黄埔区延伸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四)黄埔区产业发展的主要威胁

     1.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压缩了石油化工行业的利润空间

     2.物流业所面临的周边竞争将更加激烈

   三 各主要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汽车及配件

     1.以大型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为核心链动式发展产业集群

     2.建立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服务支撑体系

     3.加大零配件的研究开发(R&D)投入

     4.政府加强引导和服务

    (二)石油化工

     1.促进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

     2.整合科研技术资源

     3.建立精细化工园区

    (三)电子信息

     1.加快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2.加速培育大企业集团

     3.培育电子信息集群

    (四)食品饮料

     1.坚持发展绿色食品

     2.提高食品工业生产集中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3.健全、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五)商贸业与专业市场

     1.把握住机遇,处理好区、市关系

     2.利用港口和工业优势,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和工业产品市场

     3.以三类专业市场的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商贸业的发展

    (六)物流

     1.立足于黄埔,抢占“珠三角”市场,面向全国

     2.建立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3.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七)旅游

     1.坚持三项重要原则

     2.高度重视旅游业,尽早开发旅游业资源

     3.抓好“亮点”,带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4.把城市资源变成旅游资源

     5.注意宣传,加强黄埔新形象建设

     6.妥善处理与各方面的关系

  关于创建广州863产业化促进中心的研究报告

   一 “863计划”与863产业化促进中心

   二 创建广州863产业化促进中心的作用和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白云区及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广州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广州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有利于拓展民科园的内涵和外延

   三 广州863产业化促进中心创建的任务、目标与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二)任务与特点

    (三)发展目标

   四 广州863产业化促进中心建设的条件分析

    (一)有利条件

     1.政府的高度重视

     2.良好的政策环境

     3.雄厚的产业基础

     4.优越的地理位置

     5.丰富的科技资源

     6.完善的服务体系

     7.高效的运作模式

    (二)面临的挑战

     1.基础环境建设尚待加强

     2.招商引资竞争激烈

   五 广州863产业化促进中心建设的现状与规划

    (一)广州863产业化促进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规划

     1.创业服务物质平台的建设现状与规划

     2.汽车文化科普基地建设情况

     3.生命生物科普基地和世界生物(广州)论坛的建设筹备

     4.建立华南地区广州院士工作站

    (二)广州863产业化促进中心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三)广州863产业化促进中心服务体系的现状与目标

     1.技术开发服务

     2.企业经营服务

     3.融资服务

     4.人才引进

 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广州市科技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研究

   一 广州科技知识产权的现状

    (一)广州科技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1.科技知识产权的内涵

     2.广州专利发展情况

     3.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发展情况

     4.科技著作权发展情况

     5.商标权发展情况

     6.商业秘密情况

     7.其他知识产权发展情况

    (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状况

     1.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状况

     2.广州科技知识产权法规政策制备情况

     3.广州知识产权融入科技创新体系的情况

     4.广州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二 广州市科技知识产权发展的SWOT分析

    (一)广州科技知识产权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1.广州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2.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

     3.全市知识产权“大管理、大协作”局面已初步形成

     4.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5.高校专利申请量居全国高校前列

    (二)广州客籍知识产权发展的弱势(Weaknesses)

     1.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与广州经济发展尚不相称

     2.知识产权管理不到位

     3.对知识产权重要性认识不足,知识产权保护还处于较低层次

     4.广州现行科技管理中存在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三)广州科技知识产权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ies)

     1.中国将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2.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重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

     3.华工、暨南大学设立知识产权学院

    (四)广州科技知识产权发展的挑战(Threats)

     1.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

     2.科研院所专利申请量占全市的比例较小

     3.知识产权人才匮乏

     4.政府部门受到考验

   三 “十一五”期间广州市科技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二)广州实施科技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原则

     1.坚持自主创新原则

     2.符合国情维护城市经济安全原则

     3.配合广州发展战略原则

     4.促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原则

     5.合理保护和加快发展原则

    (三)广州市科技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任务

     1.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鼓励和促进技术创新

     2.加强科技知识产权政策研究,将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有关制度和内容纳入科技发展整体规划之中

     3.规范和完善科技管理中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4.鼓励、支持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成果推广和产业化,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5.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储备,提高科技研发、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素质

   四 “十一五”期间实施科技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广州市科技知识产权工作协调机制

    (二)加强科技发展规划、计划实施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三)建立有利于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奖励机制

    (四)强化科技法规、科技规划中的知识产权目标

    (五)加强科技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科技知识产权中介服务行业

     1.构建广州知识产权系统的公共信息平台

     2.抓好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3.继续推进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

     4.规范和完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重视中介机构的发展

    (六)加强科技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科技知识产权意识

  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研究报告

   一 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一)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的形成和演变

    (二)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发挥的作用

    (三)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其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1.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2.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3.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的影响

   二 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改革必要性及其思想与原则

    (一)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改革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2.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改革是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

    (二)广州市科技计划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2.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3.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三 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及实施保障

    (一)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的计划载体

     1.优化广州市科技计划体系

     2.广州市科技计划体系的调整与改革

    (二)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实施条件

     1.建设和完善科技法规体系

     2.增加科技投入

     3.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4.建设高水平的科技队伍

    (三)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组织管理措施

     1.体制措施方面

     2.环节措施方面

     3.应对WTO的管理措施方面

  广州市科技企业人力资本发展环境分析及优化策略*

   引言

   一 广州市科技企业人力资本发展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

    (二)技术环境

    (三)政策环境

    (四)社会人文环境

   二 科技企业人力资本发展的环境优化策略

    (一)广州市科技企业人力资本总体发展思路

    (二)促进科技企业人力资本成长

     1.产业政策引导科技企业产业集群发展

     2.优化科技企业创新环境

     3.完善培训教育体系

     4.促进技术交流合作活动

    (三)大力引进科技人才

     1.优化引进人才的社会人文环境

     2.人才市场体系建设

     3.多种方式引进企业科技人才

  实施专利战略增强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

   一 国内外实施专利战略的形势

    (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专利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专利保护在知识经济环境中的特点

     2.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及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知识经济与专利战略的联系

    (二)国外实施专利战略的简况

     1.美国

     2.日本

     3.韩国

    (三)国内实施专利战略的简况

     1.北京市实施“首都企业专利战略推进工程”

     2.上海实施专利战略

     3.武汉建设“专利管理促进创新体系”

     4.广东省实施专利战略概况

   二 广州实施专利战略的环境分析

    (一)广州专利工作的现状

     1.广州专利工作的现状

     2.广州市目前实施专利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二)专利战略与城市竞争力的关联分析

     1.城市竞争力的要素

     2.城市竞争力和专利产出量的相关分析

     3.科技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大要素

     4.实施专利战略,提高城市竞争力

    (三)广州实施专利战略的必要性

     1.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

     2.是适应加入WTO的需要

     3.可加快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步伐

     4.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能加快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广州实施专利战略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1.广州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2.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

     3.全市知识产权“大管理、大协作”局面已初步形成

     4.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三 实施专利战略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实施专利战略的指导思想

    (二)广州实施专利战略的基本原则

     1.与国际接轨增强国际合作原则

     2.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并举原则

     3.营造知识产权的良好保护环境原则

     4.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原则

    (三)广州实施专利战略的基本任务

     1.充分发挥专利制度的作用,鼓励和促进技术创新

     2.建立和完善适应广州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专利工作体系

     3.建立专利技术实施的运行机制,促进专利技术市场化

     4.加强知识产权政策研究,完善地方法规,增强专利保护力度

     5.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专利信息资源的作用

     6.认真做好涉外专利统筹协调工作,开拓国际合作新局面

     7.深化宣传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专利意识

     8.大力加强专利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

    (四)广州实施专利战略的目标

     1.总体目标

     2.第一阶段具体目标

   四 实施专利战略提升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和措施

     1.加强政府各部门协调,实施联合执法

     2.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力度

     3.加强知识产权普法宣传与教育

     4.加强对社会知识产权执法工作的指导

     5.建立有广州特色的知识产权法律政策体系

    (二)建立和健全实施专利战略的组织体制

     1.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协调制度

     2.加强专利战略实施的组织工作

    (三)建立和健全专利情报系统

     1.建设全市专利信息平台

     2.构建广州知识产权系统的信息网络体系

     3.抓好专利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四)建立实施专利战略的资金投入体系

     1.设立政府专利战略专项资金

     2.设立企业专利战略专项资金

    (五)建立和健全专利中介服务体系

     1.完善专利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重视中介机构的发展

     2.继续规范、整顿专利中介机构经营服务行为

    (六)抓紧培训、培养知识产权专门人才

     1.实施“中国专利人才继续教育工程”

     2.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专利知识培训

     3.在大学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点

    (七)大力推动企业制订并实施专利战略

     1.确立广州市企业近期的专利战略模式

     2.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订专利战略

     3.建立专利的预警反应机制,实施专利预警反应战略

     4.积极引导企业利用过期专利信息指导研究开发

     5.积极实施“交叉许可”和“以小制大”的专利战略

 产业集群研究

  推进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

    (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含义和类型

     1.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含义

     2.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类型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效应

    (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主要成因

     1.经济因素

     2.制度因素

   二 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经验

    (一)产业集群以关联企业的区域邻近为特征,形成纵向或横向优势

    (二)集群企业与科研组织之间积极互动,形成长盛不衰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集群具有独特的创业文化和知识资源的快速扩散与共享

    (四)形成高度发达的风险投资业,为集群企业提供充裕的资金源

    (五)政府在集群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和制度失效

   三 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产业集聚效益有所显现

    (二)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民营科技企业成为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主体

    (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和服务环境不断改善

   四 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程度较低

    (二)与其他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趋同,缺少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内生增长性不强,集群效应发挥不足

    (四)专业化分工协作差,“产学研”合作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五)缺乏创新型人才和强吸引力的创业文化氛围

    (六)风险投资机制和科技中介等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五 广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具有良好的经济条件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四)广州东南部已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基础

   六 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发展思路

    (二)发展目标

    (三)发展步骤

     1.集群成型阶段

     2.扩充发展阶段

     3.经济支柱阶段

    (四)发展重点

     1.产业分工协作机制

     2.官、产、学、研合作机制

     3.风险投资机制

     4.互动交流机制

   七 推进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

     1.加快编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制定相关引导政策

     2.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监测评价体系

     3.选择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具有地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二)适时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政策重点,完善园区功能

     1.积极调整政策重点,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

     2.大力完善园区功能,建立园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

    (三)大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产业,强化专业化分工和协作

     1.定位于专业化及核心技术优势,打造集群的核心产业

     2.推动建立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产业网络体系

     3.积极引入具有研发和技术优势的外资项目,提高集群的开放性

    (四)加快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融资网络,不断健全风险投资机制

     1.积极吸收、引导民间资金

     2.灵活运用政府资金扶持集群内主导产业成长

     3.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4.加快健全风险投资机制

    (五)完善技术创新支持体系,不断提高集群合成和自主创新能力

     1.进行制度创新,密切官、产、学、研关系

     2.建立联合开发体制,提高合成创新能力

     3.不断强化集群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建立健全配套服务体系

    (六)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拓宽高新技术人才引进渠道

     1.着眼于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实施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工程

     2.采取各种措施,全方位地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七)创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法制环境和文化环境

     1.积极形成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法制环境

     2.加强培育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

    (八)坚持外向型产业化道路,提高产业集群国际化水平

  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产业集聚区技术体系研究

   一 广州核心技术体系辐射

    (一)广州的技术资源禀赋

    (二)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产业链形成

     1.广州市重点产业

     2.珠三角汽车产业链

     3.广州及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链

     4.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

     5.珠江三角洲专业镇产业集群

    (三)广州及珠江三角洲技术链

     1.广州技术创新平台

     2.珠三角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平台的分布与建设

    (四)广州核心技术体系及其对珠江三角洲产业集聚区的扩散

   二 广州技术体系建设原则与政策建议

    (一)广州——珠三角中心城市

     1.广州的中心城市优势

     2.广州中心城市技术进步的要求

    (二)广州技术体系建设的目标

    (三)加强和完善广州技术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研究制订广州科技发展战略实施规划

     2.整合广州的科技资源,巩固和扩大广州的区域性技术领先优势

     3.集中广州必要的财力、联合省及珠三角各地区政府,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攻关计划

     4.加强知识创新体系建设、重点科研基地建设、配套一流科技平台建设,实施产业集聚创新计划

     5.实施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的引进和培养计划

     6.加快建设创新服务系统,实施科技创新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计划

     7.加大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工业技术研究院

     8.积极鼓励外资在穗设立研发中心,积极发挥外资研发中心的作用

     9.加大优势产业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的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10.优化和完善投融资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实施科技创新投资体系建设计划

 相关链接:2006年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的部分皮书

宁波市科技局:《宁波市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4~2005》,科学出版社,2005。

广州市科技局:《2005广州科技统计数据》,2006年1月。

广州市科技局:《2005年广州市科技工作年报》,2006年4月。

李爱景、韩红宇、潘立武:《运用指数平滑法对科技产出进行统计和预测》,《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魏波:《论企业家精神的价值与培育》,《理论学刊》2002年第2期。

庞智强:《科技支出效益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甘肃科技》2003年第3期。

李江涛、蒋年云等:《2006年广州经济发展报告》,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戴玉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http://www.ccgov.org.cn/dfldgd/dfld20060329_009.htm。

杜向东:《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http://www.lnsgdb.com.cn/news/view.asp?id=28205。

欧新黔:《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http://www.gov.cn/ztzl/2005-11/28/content_110598.htm。

章淑华等:《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http://report.drc.gov.cn/drcnet/corpus.nsf/3b362e13b7311c174825683f003208d7/68a7969acaafbfd548 2570f90012f2f1?OpenDocument。

吴晓波:《2004浙江省创新型经济蓝皮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沈柏年:《2004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江小涓等:《全球化中的科技创新政策资源重组与中国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官鸣、陈嘉乐等:《海峡两岸科技资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钟坚:《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创业投资研究所:《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2005》,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戴淑庚:《高科技产业融资理论·模式·创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何国祥等:《首都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研究》,北京科技局软科学课题,2004。

骆克任等:《海外科技人才回流规律、动因与引进策略研究》,上海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2004。

杜德斌等:《跨国公司的研发全球化及其应对策略研究》,上海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2004。

广州市科技局等联合课题组:《广州市吸引留学人员参与现代化建设研究报告》,2002年12月。

俞家栋:《论我国留学回国工作模式的转换》,《中国科技论坛》2006年第1期。

刘有贵:《广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机遇和对策》,载李江涛、蒋年云:《2005年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杨再高、陈来卿等:《广州吸引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载李江涛、蒋年云:《2006年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海外留学人员在京工作呈现八个总体特征》,人民网,2005年10月17日。

《中国借助留学回国人员加速自主创新》,新华网,2006年3月24日。

《广州:力做创新“领头羊”》,《广州日报》2006年2月9日。

陈德宁、沈玉芳:《研究与开发全球化对广州科技创新影响初探》,《广东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熊世伟:《上海与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发展的比较》,《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4期。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粤发[2004]12号)。

《转发广东省人事厅关于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粤人发〔2003〕178号)。

李江涛、蒋年云:《2005年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00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科技工作年报》(2004、2005)。

广州开发区计划与科技局:《科技概况》(2004、2005)。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1。

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课题研究组:《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研究报告》,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3。

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科学技术部电子信息发展及产业化司编《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报告(1986~2000)》,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电子信息产业开发区计划与科技局、广州出口加工区:《科技概况》(2003)。

广东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广东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2)》,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金碚:《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3)——竞争力的性质和源泉》,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

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中国电子工业年鉴》编委会编《2001年中国电子工业年鉴》,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中国电子工业年鉴》编委会编《2002年中国电子工业年鉴》,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科技与政策法规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导报编《2001~2002年广东软件产业发展报告》。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科技与政策法规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导报编《2003年广东软件产业发展报告》。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编《2002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编《2003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广东省统计局编《2003广东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美〕Fred R.David:《战略管理》,李克宁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郑英隆:《信息产业的全球化态势与中国区域竞争力》,《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2期。

梁军、刘楠、夏芸:《信息产业重点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分析报告》,《电子知识产权》2002年第6期。

Michael E. 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Free Press,1990.

OEC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look 2000,ICTs,E-commerce and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OEC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look 2001.

OEC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look 2002.

OEC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look 2003.

郑海涛、徐安龙:《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与前景》,《广东科技》1999年第11期。

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社会发展处:《广州:走自主创新之路,建区域科技中心》,《广东科技》2005年第10期。

郑海涛:《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链模式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第7期。

王世聪:《中国生物制药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11期。

欧阳藩:《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现代化工》2004年第6期。

黄漫翔、林万莲:《世纪之交的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1999年第8期。

李燕琛:《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童其慧:《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指标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黄燕:《中国地方创新系统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钟坚:《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00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地方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地方科技发展战略思考》,《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第4期。

路平:《广州走向21世纪面临的挑战和科技发展战略》,《科技管理研究》1995年第3期。

侯仁勇、胡树华:《区域科技发展战略的关键技术选择》,《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第4期。

张利华、王胜光、湛学勇:《我国县(市)科技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制定》,《科研管理》2001年第2期。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五”计划》,2001年7月。

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年鉴》(2000~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

张广宁:《政府工作报告》,《广州日报》2003年4月3日。

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课题研究组:《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研究报告》,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3。

纪玉山、曹志强等:《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长春出版社,2001。

王德禄:《区域的崛起——区域创新理论与案例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秦世俊:《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体系》,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

白庆轩、蔡美玲等:《广州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研究》,2003年9月。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定》,1994年。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广东省专利统计数据》,2001~2004年(内部资料)。

《广东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科技管理中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研究》(内部资料),2004。

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广州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2003~2005年。

吴岳静:《以知识产权战略引导新兴工业化道路》,《广州日报》2005年4月26日。

马小明:《广州科技管理中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第1期。

王景川:《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开创知识产权事业新局面》,《知识产权》2003年第1期。

高卢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知识产权执法》,《知识产权》2003年第1期。

唐善新等:《知识产权经济新引擎正在轰鸣》,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房红琳等:《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探析》,《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第4期。

吕永波、韩艺、李平、方素梅:《对国家科技计划矩阵特点分析及评价》,《中国科技论坛》1997年第6期。

李石柱、刘金林、杜占元:《推进科技计划管理与改革的深化》,《中国科技论坛》1997年6期。

樊春良:《国家级科技计划与制度创新》,《科研管理》1997年第5期。

黄彦斌:内蒙古科委,《关于科技计划管理中几个定量问题的探讨》,《科学管理研究》1998年第2期。

郭春林:《浅议现行科技计划体系的现状与调整》,《中国科技论坛》1999年5期。

常林朝:《对现行科技计划管理体制的反思》,《河南科技》1999年第1期。

俞文华:《加入WTO对我国国家科技计划的影响及其政策含义》,《科学学研究》2000年第12期。

黄彦斌:《科技计划管理责任如何量化到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第3期。

国家“十五”科技计划体系研究课题组:《国家“十五”科技计划体系研究》[R],1999年11月。

国家“十五”科技计划体系研究课题组:《国外科技计划》[R],1999年11月。

国家“十五”科技计划体系研究课题组:《国家主要科技计划》[R],1999年11月。

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专利工作“十五”计划》。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广东省专利工作“十五”计划》。

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广州市知识产权(专利)工作“十五”计划》。

吴仪副总理在全国专利会议上的讲话:《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大力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04年1月13日。

徐冠华:《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新时期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问题》,2004。

王景川:《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开创知识产权事业新局面》,《知识产权》2003年第1期。

田力普:《专利战略与市场经济》,《宁夏科技》2001年第3期。

厉宁:《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专利发展战略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

徐明华、包海波:《知识产权强国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

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理论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刘恒江、陈继祥:《国外产业集群政策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11期。

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期。

徐康宁:《当代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的兴起、发展和启示》,《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3期。

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期。

魏守华等:《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期。

邱成利:《制度创新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研究》,《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9期。

储小平等:《中小企业集群理论研究述评》,《学术研究》2002年第6期。

谢张军等:《产业集群机制缺失与高新区发展》,《中国科技产业》2002年第6期。

尹建华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与协同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第9期。

蔡铂等:《产业集群的创新特性》,《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第2期。

陈建锋等:《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8期。

臧新:《产业集群产生原因的理论困惑与探索》,《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1期。

王建刚等:《产业集群现象分析》,《管理世界》2001年第6期。

林俐:《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延续与维持》,《学术研究》2003年第2期。

许庆瑞等:《试论企业集群的形成条件》,《科研管理》2003年第1期。

傅京燕:《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及其决定因素》,《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3期。

陈学梅等:《区域核心竞争力:企业集群与地方品牌》,《学术研究》2003年第3期。

符正平:《论企业集群的形成条件与形成机制》,《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0期。

谯薇:《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集群问题与发展对策》,《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9期。

何圣东:《非正式交流与企业集群创新能力》,《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第6期。

仇保兴:《企业集群化与科技园发展》,《规划师》2002年第12期。

聂鸣等:《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郑凌云:《产业集群视野下的高技术园区的发展》,《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

林元和:《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特色和取向》,《开放时代》2000年第10期。

顾建康:《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分析》,《浙江统计》2002年第5期。

许正中:《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出路》,《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胡珑瑛等:《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动因分析》,《技术经济》2002年第8期。

广州市统计局编《广州统计年鉴》(1995~2004年各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广州市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处:《广州市软件业发展现状分析》,《广州统计信息》2002年第10期。

广州市统计局交通处:《广州市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广州统计信息》2002年第17期。

广东省科技厅编《广东科技年鉴2002》,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广州市统计局编《广州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广州市统计局编《广州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广东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课题组:《广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2003年12月。

《广州日报》2004年2月26日。

《新民晚报》2004年3月3日。

新华网,2004年1月19日。

广东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和广东省专业镇促进会编《广东省专业镇科技创新动态》2006年第2期。

《珠三角要建四大电子全球制造基地》,《深圳商报》2004年5月13日。

姚斌华、韩建清:《风神公司15万产能基地日前奠基广州花都》,人民网,2002年10月17日。

车晓蕙:《日产汽车在中国设立海外第三个研发中心》,新华网,2004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