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9

法国政治史(1958-2012)图书

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France

SSAPID:101-5177-3578-38
ISBN:978-7-5097-4969-2
DOI:
ISSN:
关键词:

政治制度史 法国

[内容简介] 戴高乐创建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已经生存的半个多世纪,至今仍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仍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因素,独特而富有魅力。本书对第五共和国的政治史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论述,展示了一副二战后至奥朗德上台期间法国政治生活的全景图。以史带论,寓论于史的写法,作者运用神采之笔描绘出第五共和国政治史的脉络,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领悟法国政治的纷繁复杂,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法国的了解。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作 者: 吴国庆
编 辑:高明秀;张金勇;高松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73/77 各国政治

 序言

 第一章 第五共和国的成立(1958年6月~1959年1月)

  第一节 过渡性的戴高乐政府与新宪法的制定和通过

   一 过渡性的戴高乐政府

   二 第五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制定

   三 政党的态度和第五共和国宪法草案的通过

  第二节 1958年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

   一 共和国总统

   二 总理及其政府

   三 议会

   四 议会与政府的关系

    1.立法权

    2.通过财政预算权

    3.对政府的监督权

   五 1958年宪法的主要特征

    1.建立了半总统半议会制

    2.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督和咨询体系

    3.载入了政党制度

    4.发展了直接民主

    5.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

  第三节 第五共和国政治机构的诞生

   一 第一届国民议会

   二 第一届共和国总统

   三 新参议院

 第二章 戴高乐第一任总统(1959年1月~1965年12月)

  第一节 德勃雷政府和阿尔及利亚问题的解决

   一 德勃雷政府及其特征

   二 阿尔及利亚问题的解决

   三 第五共和国政治体制的发展

    1.国家重要权力进一步集中在总统手中

    2.政府的地位和权力有所加强

    3.议会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下降

  第二节 蓬皮杜两届政府和总统选举法的修改

   一 蓬皮杜第一届政府和反对派势力的发展

   二 总统选举法的修改

   三 各派政治力量的消长和第二届国民议会的选举

   四 蓬皮杜“第二风格”的政府

  第三节 纵横捭阖的独立外交

   一 戴高乐的外交思想和理论,外交总目标和总政策

   二 反对美国的霸权和控制

   三 建设“第三势力”的欧洲

    1.成立了法德轴心

    2.推进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设

    3.提出西欧政治联盟的方案

   四 发挥法国在第三世界中的作用

  第四节 经济和社会政策

   一 经济政策

   二 社会政策

  第五节 戴高乐蝉联总统

   一 政治力量的消长

   二 总统选举的前奏

   三 角逐和投票结果

 第三章 戴高乐第二任总统(1966年1月~1969年4月)

  第一节 蓬皮杜第三和第四届政府及其内外政策

   一 蓬皮杜第三和第四届政府的产生和组成

   二 “第三轮投票”——议会换届选举

   三 对外政策

   四 经济和社会政策

  第二节 震撼法兰西和世界的“五月风暴”及其后果

   一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二 震撼法兰西和世界的“五月风暴”

   三 蓬皮杜政府的危机治理和“五月风暴”的后果

   四 第四届国民议会选举及其意义

  第三节 改革的失败和戴高乐的引退

   一 顾夫·德姆维尔政府及其内外政策

   二 改革及其内容

   三 公民投票的失败和戴高乐的引退

  第四节 “后戴高乐”总统的诞生

   一 竞相提出的总统候选人

   二 平淡无奇的角逐

   三 蓬皮杜入主爱丽舍宫

 第四章 “后戴高乐”总统(1969年6月~1974年4月)

  第一节 沙邦-戴尔马政府及其内外政策和“新社会”

   一 沙邦-戴尔马政府的组成及其特点

   二 开放性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

   三 “新社会”

    1.推行合同制

    2.改革最低工资制度

    3.进行职业培训和教育

    4.实行地方分权

    5.对法国广播电视局实行“自由化”

  第二节 梅斯梅尔政府及其内外政策和议会选举

   一 危机和政府的更迭

   二 政治力量的变化和议会换届选举

   三 “清一色的蓬皮杜分子政府”及其内外政策

  第三节 “辉煌30年”的结束和社会结构的嬗变

   一 “辉煌30年”的结束

   二 人口和人口结构的变动

   三 新型的社会阶级结构

   四 城乡一体化

  第四节 吉斯卡尔·德斯坦摘取总统桂冠

   一 眼花缭乱的总统候选人

   二 吉斯卡尔·德斯坦险胜夺魁

 第五章 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1974年5月~1981年5月)

  第一节 希拉克政府及其改革和内外政策

   一 “新人政府”

   二 改革的浪潮

    1.政治体制的改革

    2.政治改革

    3.经济和社会改革

    4.伦理改革

   三 经济政策

   四 外交政策

   五 多数派内讧和希拉克辞职

  第二节 两届巴尔政府及其内外政策和议会换届选举

   一 巴尔第一届政府及其复兴经济计划

   二 巴尔第二届政府及其内外政策

   三 法国政党筹备立法选举

   四 议会换后选举及其意义

  第三节 巴尔第三届政府及其内外政策和四大政党的争斗

   一 巴尔第三届政府的组成,总统的权力和政府的丑闻

   二 四大政党刀光剑影的争斗

   三 新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四 浓厚的吉斯卡尔·德斯坦色彩的外交政策

  第四节 密特朗入主爱丽舍宫

   一 总统选举的前奏

   二 密特朗入主爱丽舍宫及其原因

 第六章 密特朗第一任总统(1981年5月~1988年5月)

  第一节 “埃皮内政府”及其变革和内外政策

   一 “埃皮内政府”的组成及其特点

   二 大刀阔斧的变革

    1.推行扩大国有化

    2.实行地方权力下放

    3.改革司法制度

    4.增加劳动者权利

    5.给予视听机构独立和自由

    6.密特朗和社会党积极鼓吹要在法国“消除不平等现象”,要主持“社会公正”

   三 新经济政策实验

   四 新色彩的外交政策

    1.倚美抗苏

    2.推行“第三世界主义”

    3.建立“第三种势力”

  第二节 “战斗内阁”及其内外政策和欧洲议会选举

   一 “战斗内阁”的组成及其特点

   二 紧缩、改革和外交

    1.紧缩经济压倒一切

    2.改革退居次要地位

    3.十分活跃和显眼的外交

   三 欧洲议会选举及其后果

  第三节 法比尤斯政府及其内外政策和议会选举

   一 政府改组和私立学校改革风波的平息

   二 新喀里多尼亚的困扰和“彩虹战士”号爆炸丑闻

   三 议会换届选举及其意义

  第四节 艰难而微妙的左右“共治”

   一 希拉克政府的建立

   二 自由主义的改革

    1.恢复单记名多数两轮投票制

    2.私有化

    3.社会改革

   三 双驾马车的外交与防务

  第五节 密特朗粲然蝉联总统

   一 激烈的角逐

   二 密特朗辉煌的胜利

 第七章 密特朗第二任总统(1988年5月~1995年5月)

  第一节 “开放性的政府”及其对内政策

   一 “开放性的政府”

   二 处理新喀里多尼亚问题——“罗卡尔方法”

   三 困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四 腐败的蔓延及其采取的防范措施

   五 罗卡尔总理被“撵走”

  第二节 两届短命的政府及其对内政策

   一 最不得人心的克勒松总理及其政府

   二 短命的贝雷戈瓦政府

   三 顾此失彼的经济政策

   四 “血门事件”和防腐廉政的新举措

  第三节 政治力量的消长和议会选举

   一 1988年大选后的政治生态和政治格局

    1.左翼政治生态:社会党派性争斗激化,实力削弱;法共加速了衰退

    2.右翼政治生态:保卫共和联盟从分裂走向团结,法国民主联盟进行变革

    3.1988年总统和议会选举后的政治格局:左翼居优的多极化多党制

   二 1988~1992年的地方和欧洲议会选举——左降,政治冷漠和小党崛起

    1.右升左降

    2.对传统政党的失望,政治冷漠

    3.小党派的崛起

   三 第十届国民议会选举及其意义

  第四节 第二次左右“共治”

   一 巴拉迪尔政府及其特点

   二 经济和社会的复兴计划以及经济和财政的4大战役

   三 加紧限制外籍移民

   四 教育改革的失败和就业政策的挫折

  第五节 走向“新现实主义的外交”和防务

   一 走向“新现实主义的外交”和防务

   二 与欧洲关系

   三 与美国和北约的关系

   四 与俄罗斯和东欧的关系(包括苏联)

   五 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六 与中国关系

  第六节 希拉克终于登上总统宝座

   一 总统选举前的政治生态

   二 总统候选人的提名

   三 总统竞选运动和第一轮投票

   四 希拉克终于登上总统的宝座

 第八章 希拉克第一任总统(1995年5月~2002年5月)

  第一节 大力调整内外政策的朱佩政府

   一 朱佩政府及其特点

   二 从“社会目标”转向“紧缩”

   三 调整防务政策和防务体制

    1.恢复核武器试验

    2.大力改革防务体制

   四 大力调整外交政策

  第二节 议会提前选举及其结果

   一 议会提前选举及其原因

   二 两轮投票和左翼获胜的原因

   三 第三次左右共治下的若斯潘政府

  第三节 第三次左右共治下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一 “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和“若斯潘方法”

   二 压缩财政赤字,改革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

   三 扩大就业和实行35小时工作制,降低失业率

   四 工农业的调整和科技的发展实现了向“新经济”过渡

   五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新社会”的诞生

  第四节 第三次左右共治下的政治改革

   一 将总统任期缩短为五年

   二 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

   三 议员不可兼职性和商业法院的改革

   四 科西嘉问题和新喀里多尼亚未来地位问题

    1.科西嘉问题

    2.确定新喀里多尼亚的未来地位

   五 打击邪教

  第五节 第三次左右共治下的外交

   一 左右共治下的外交和外交政策取向

   二 全面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三 法美既合作,又抗争

   四 一波三折的法俄关系

   五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六 法中“全面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

  第六节 政治力量的消长

   一 1995年大选后的政治生态和政治格局

    1.右翼的政治生态:保卫共和联盟声誉下降,法国民主联盟闹分裂

    2.左翼的政治生态:社会党声誉回升,法共实力有所发展

    3.极右翼的政治生态:国民阵线保持扩张的势头

    4.1995年大选后的政治格局:右翼政党居优的多极化多党制

   二 1995年市镇选举和议员补缺选举——左升右降

   三 第三次左右共治时期——右翼逐渐地走强,左翼则逐渐地走弱,极右在发展

  第七节 希拉克再次登上总统宝座

   一 总统选举的前奏

   二 第一轮投票和出人意料的结果

   三 第二轮投票和希拉克再次登上总统宝座

   四 “第三轮投票”——国民议会选举

 第九章 希拉克第二任总统(2002年5月~2007年5月)

  第一节 务实的拉法兰政府

   一 拉法兰政府的组成及其特点

   二 拉法兰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三 欧洲宪法被否决和拉法兰总理的下野

  第二节 孤注一掷的德维尔潘政府

   一 德维尔潘政府的组成及其特点

   二 孤注一掷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三 德维尔潘下野

  第三节 改革、社会矛盾和社会风潮

   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劳资冲突

    1.“等级社会保障”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冲突

    2.财政负担日益沉重

    3.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有所下降

   二 “头巾法案”和伊斯兰世界的抗议

   三 “共和同化”移民政策的困境和改革

   四 权力下放

   五 “法国社会模式”的现代化

  第四节 更加务实的外交与防务

   一 更加务实的外交及其特征

   二 推动欧洲一体化,加强法德轴心和多重联盟

   三 与美国关系起伏跌宕,不放弃反对单边主义的立场

   四 法俄关系的加热和升温

   五 巩固传统势力范围,开拓发展中国家的“新边界”

    1.巩固和扩大在中东和伊拉克的地位和影响

    2.对非洲推行“借重”战略

    3.开拓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新边界”

   六 保持良好的政治关系,大力推动经贸合作,开展文化交流,使法中关系推进到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七 务实的防务

  第五节 政治力量的消长

   一 2002年大选后的政治生态和政治格局

    1.右翼的政治生态:戴高乐主义政党重组,实力增强;法国民主联盟分裂,实力削弱

    2.左翼的政治生态:社会党整顿组织,力量回升;法共调整纲领和政策,但仍举步维艰;绿党走向复兴之路

    3.极右翼的政治生态:国民阵线内部矛盾重重,但势力有所发展

    4.2002年大选后的政治格局:右翼居优的多极化多党制,右翼、左翼、极右翼鼎立的政治格局

   二 2004年三大选举——左升右降

    1.3月大区议会和省议会选举——左升右降

    2.6月欧洲议会选举——继续保持左升右降的势头

    3.9月参议院部分选举——再次保持左升右降的态势

   三 《欧洲宪法条约》的公民投票与政党内部出现分歧和矛盾

  第六节 萨科齐入主爱丽舍宫

   一 总统选举的前奏

   二 第一轮投票以及萨科齐和罗亚尔的胜出

   三 第二轮投票和萨科齐入主爱丽舍宫

   四 国民议会选举

 第十章 萨科齐总统(2007年5月~2012年5月)

  第一节 金融和经济危机前后的菲永政府

   一 菲永政府的组成及其特点

   二 金融和经济危机前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三 金融和经济危机中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三 金融和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第二节 改革、社会矛盾和社会风潮

   一 政治体制改革,调整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关系,地方改革

   二 “温和地”改革“豪华的”退休制度与工潮

   三 教育制度改革以及罢教罢课风潮

   四 不断收紧的移民政策

   五 禁止伊斯兰罩袍

   六 关于“国家认同”大讨论和增强国家认同的新举措

  第三节 “真正现实主义”*的外交与防务

   一 “真正现实主义”的外交理念、内容及其特征

   二 提出欧宪简化版,解决欧债危机,加强法德轴心,打造法德英铁三角,团结新老欧洲,推动欧盟和欧元区向纵深发展

   三 修复法美关系,保持在两国关系中的独立自主地位

   四 法俄关系:从“冰冻”到“特殊关系”

   五 法国与中东、非洲和巴西、印度的关系

    1.加快重返中东的步伐,建立地中海联盟

    2.“非洲优先”:从维稳到“人道主义干涉”

   六 法国深化与印度和巴西的关系

   七 法中关系:一波三折

   八 坚实和强有力的安全和防务,全面回归北约

    1.坚实和强有力的安全和防务

    2.全面重返北约

  第四节 政治力量的消长

   一 2007年大选后的政治生态和政治格局

    1.右翼的政治生态:人民运动联盟进一步壮大,如日中天;法国民主联盟分裂,成立新党

    2.左翼的政治生态:社会党内讧不休,实力有所削弱;法共继续下滑,已经边缘化;绿党遭挫折,寻求出路;新反资本主义党成立,影响上升

    3.极右翼的政治生态:国民阵线财政困难和内部分裂,实力有所削弱

    4.2007年大选后的政治格局:右翼居优的多极化多党制,呈现右翼、左翼、极右翼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

   二 2008年地方选举——左升右降和2009年欧洲选举——右升左降

    1.2008年市镇选举和部分省议会选举——左升右降

    2.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右升左降

   三 2010年地方选举和2011年地方和参议院选举——左翼回升右翼再降

    1.2010年地方选举——左翼回升右翼下降

    2.2011年地方和参议院选举——左翼回升右翼再降

  第五节 奥朗德摘取总统桂冠

   一 总统选举的前奏

   二 第一轮投票以及奥朗德和萨科齐的胜出

   三 第二轮投票和奥朗德当选新一届法国总统

 附录一 第五共和国大事记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附录二 第五共和国历届总统和总理

  一 历届总统

  二 历届总理

 附录三 法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作者简介

法国政治史(1958~2012)即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政治史。戴高乐创建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已经生存半个多世纪,至今仍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仍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因素,独特而富有魅力。本书对第五共和国的政治史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论述,展示了一幅从戴高乐第一任总统至奥朗德上台期间法国政治生活的全景图。作者以史带论,寓论于史,用颇具神釆之笔描绘出第五共和国政治史的脉络,帮助读者领悟法国政治的纷繁复杂,增进对法国的了解。

雅克·夏普萨尔、阿兰·朗斯洛:《1940年以来的法国政治生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戴高乐:《希望回忆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

蓬皮杜回忆录:《恢复事实真相》,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

吉斯卡尔·德斯坦回忆录:《政权与人生》,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

吉斯卡尔·德斯坦:《法兰西民主》,商务印书馆,1980。

皮埃尔·法维埃、米歇尔·马丹-罗朗:《密特朗执政十年》,第一卷《决裂》(1992),第二卷《考验》(1995),世界知识出版社。

弗朗索瓦·密特朗:《此时此地》,商务印书馆,1982。

雅克·希拉克:《希拉克回忆录·步步为赢1932~1995》,译林出版社,2010。

尼古拉·萨科齐:《见证——萨科齐自述》,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弗朗索瓦·奥朗德:《改变命运·奥朗德自述》,译林出版社,2013。

阿兰·佩雷菲特:《官僚主义的弊害》,商务印书馆,1981。

布赖恩·克罗泽:《戴高乐传》,商务印书馆,1978。

西奥多·泽尔丁:《法国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吴国庆:《战后法国政治史(1945~198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吴国庆:《当代法国政治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张锡昌、周剑卿:《战后法国外交史(1944~1992)》,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

《欧洲发展报告(1996~200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Jacques Fauvet,La Ⅳ République,Fayard,1959.

Jean-Jacques Becker,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France depuis 1945,Armand Colin,2000.

Jean-Jacques Becker,Crises et alternances(1974-2000),édition du Seuil,2002.

édouard Bonnefous,Histoire du ⅩⅩe siècle avant l’oubli,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97.

éric Duhamel,Olivier Forcade,Histoire et vie politique en France depuis 1945,Paris,Nathan,2001.

Roger Faligot et Jean Guisnel,Histoire secrète de la Ⅴe République,La Découverte,Paris,2006.

Jacques Chapsal,La Vie politique sous la Ⅴe République,Paris,PUF,1990.

Jean-Louis Monneron et Anthony Rowley,Histoire du peuple fran?ais,Paris,Nouvelle Librairie de France,1986.

Serge Berstein,Les Cultures politiques en France,Paris,édition du Seuil,1999.

Jean-Marie Colombani et Hugues Portelli,Le Double Septennat de Fran?ois Mitterran,Dernier inventaire,Paris,Grasset,1995.

Pierre Favier et Michel Martin-Roland,La décennie Mitterrand,édition du Seuil,t.Ⅲ,Les Défis1988-1991),1996;t.Ⅳ,Les Déchirements1991-1995),1999.

Pierre Bréchon,Les partis politiques fran?ais,La Documentation Fran?aise,2002.

Fran?ois Cochet,Histoire économique de la France Depuis 1945,Dunod,Paris,1997.

Tableaux de L′économie Fran?aise 2001-2002,INSEE,2001.

L′état de la France 1999-2000,édition La Découverte,1999.

L′état de la France 2000-2001,édition La Découverte,2000.

L′état de la France 2001-2002,édition La Découverte,2001.

France,La Documentation Fran?aise et Ministère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1999.

Pierre Albert,La Presse Fran?aise,La Documentation Fran?aise,1998.

Année politique 1945-2002.

Maryvonne Roche,L′Année 1999-2002 dans Le Monde,édition Gallim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