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18

现代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图书

Contemporary Public Service System for Migrant Workers

SSAPID:101-5172-8595-65
ISBN:978-7-5201-0034-2
DOI:
ISSN:

[内容简介] 农民工群体是新型城镇化的生力军,针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体系正在构建之中。本书以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对现代农民工公共服务项目进行了体系化梳理。书中作者以案例研究、问卷调查以及个案访谈等形式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从理论、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公共教育服务、卫生计生服务、文体生活服务、机制创新、城市社会融入以及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的未来发展九个方面对如何建立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刘国翰 李勇
编 辑:王雯雯;关晶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附录二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

 第一章 经济新常态下的农民工群体

  第一章 经济新常态下的农民工群体

   1.1 农民工的定义和范围

   1.2 农民工群体的构成

   1.3 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1.4 农民工问题的特点

   1.5 农民工问题的新趋势

   1.6 研究方法

    城市案例研究

    问卷调查

    个案访谈

 第二章 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

   2.1 公共服务体系

   2.2 公共服务客体

    常住农民工

    短期农民工

    返乡农民工

    农民工随迁家属

    农民工留守家属

   2.3 公共服务内容

   2.4 公共服务主体

    政府机构

    群团组织

    基层自治组织

    事业单位

    社会组织

    企业

   2.5 公共服务机制

    直接提供

    政府购买服务

    公私伙伴关系(PPP)

    准市场机制(Quasi-markets)

    社会规制(Social Regulation)

    自我服务(Self-service)

   2.6 公共服务评价标准

    产出(Efficacy)标准

    效率(Efficiency)标准

    效果(Effectiveness)标准

    公平(Equality)标准

    满意度(Satisfaction)标准

    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标准

 第三章 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服务

  第三章 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服务

   3.1 农民工的劳动就业现状

   3.2 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的政策和法规

    行政法规

    法律

    农民工工资保证制度

   3.3 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的主要项目

    春风行动

    雨露计划

   3.4 农民工输入地的劳动就业公共服务

    职业介绍服务

    技能培训服务

    劳动维权服务

   3.5 农民工输出地的劳动就业公共服务

    信息调查和提供

    创业扶持

   3.6 农民工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的完善对策

 第四章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服务

  第四章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服务

   4.1 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

    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较低

    企业的员工福利支出比例高

    农民工获得的社会救助很少

    农民工的社会福利难以落实

    农民工的住房保障比较缺乏

   4.2 农民工社会保险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4.3 农民工社会救助

   4.4 农民工社会福利

   4.5 农民工住房保障

   4.6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政策选择

 第五章 农民工的公共教育服务

  第五章 农民工的公共教育服务

   5.1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

    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分布

    随迁子女的学前教育

    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

    随迁子女的高中教育

    留守子女的教育

   5.2 随迁子女的学前教育

   5.3 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

   5.4 随迁子女的高中教育

   5.5 留守子女的教育

   5.6 农民工公共服务教育的完善对策

 第六章 农民工的卫生计生服务

  第六章 农民工的卫生计生服务

   6.1 农民工卫生计生服务现状

   6.2 农民工的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职业病防治

    心理疾病防治

   6.3 农民工的计生服务

   6.4 农民工卫生计生公共服务的完善对策

 第七章 农民工的文体生活服务

  第七章 农民工的文体生活服务

   7.1 农民工文体生活服务现状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体育服务

    生活服务

    权益维护

   7.2 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设施

    公共文化活动

   7.3 农民工的公共体育服务

    公共体育设施

    公共体育活动

   7.4 农民工的生活服务

   7.5 农民工的权益维护

    农民工的法律援助

    农民工的行政支持

    农民工的社会组织支持

   7.6 农民工文体生活服务的完善对策

 第八章 农民工公共服务的机制创新

  第八章 农民工公共服务的机制创新

   8.1 公共服务的创新方向

    集成化

    体系化

    联动化

    内生化

   8.2 地方政府的农民工公共服务创新

    集中服务

    体系构建

    政府间协同

   8.3 群团组织的农民工公共服务创新

    工会

    共青团

    妇联

   8.4 社区的农民工公共服务创新

    集中社区

    混居社区

   8.5 社会组织的农民工公共服务创新

   8.6 农民工自组织的公共服务创新

 第九章 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

  第九章 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

   9.1 社会融入的概念

   9.2 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动态过程

   9.3 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过程变量

    身份感知

    身份认同

    生活满意

    社会交往

   9.4 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结果变量

   9.5 影响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主要因素

 第十章 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的未来发展

  第十章 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的未来发展

   10.1 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原则

   10.2 “融合”还是“区隔”?

   10.3 农民工群体的未来

   10.4 构建流动、均等、可持续的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

 附篇 现代农民工公共服务创新案例

  案例1 把农民工纳入群团组织的服务体系:南京市总工会

   一 南京市总工会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 南京市总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中心

    1.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2.提供小额贷款融资服务

    3.提供物质和技术援助服务

    4.针对农民工的“三心”帮扶服务

   三 南京市总工会爱心帮扶市场

    1.整合捐赠资源,实施扶贫帮困

    2.整合生产资料,开展创业帮扶

    3.整合人力资源,倡导社会化帮扶

    4.整合志愿资源,倡导技术帮扶

   四 通过群团组织为农民工提供公共服务

  案例2 包容性发展模式中的农民工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以杭州为例

   一 杭州市农民工现状

   二 杭州市农民工管理的相关法规

   三 杭州市农民工公共服务的政策体系

    1.积分落户政策

    2.劳动与社会保障政策

    3.就业培训政策

    4.子女入学政策

    5.卫生和计划生育政策

    6.工会

   四 包容性发展模式中的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

    1.市民在文化上比较容易接纳农民工

    2.农民工不是一个单独的群体

    3.各个部门积极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开展创新

  案例3 通过基层政府再造构建针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体系:杭州凯旋街道办事处

   一 街道的公共服务功能

   二 杭州市凯旋街道的发展

   三 凯旋街道针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模式

    1.党建活动

    2.综合治理

    3.经济发展

    4.计划生育

    5.妇联

    6.团工委

    7.工会

    8.公益活动

   四 基层政府为农民工提供公共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1.把农民工的需求和本地的利益结合起来

    2.充分利用现有的治理渠道为农民工提供服务

    3.通过社会化途径为农民工提供服务

  案例4 杭州邻里社区:农民工公共服务的社区集成供给

   一 通过社区提供公共服务

   二 邻里社区的发展

   三 邻里社区的公共服务模式

    1.社区基础公共服务

    2.社区文体娱乐活动

    3.共青团的活动

    4.农民工特色活动

     (1)节日亲情关怀活动

     (2)小候鸟关怀活动

     (3)志愿服务活动

     (4)联谊相亲活动

     (5)故乡再造计划

    5.和其他单位的共建活动

   四 农民工集中居住社区的优势与缺点

  案例5 农民工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的政策体系与实践:上海

   一 上海市农民工技能培训需求

   二 上海市农民工技能培训公共服务政策发展

   三 上海市农民工技能培训公共服务政策体系

    3.1 多元化的培训机构

    3.2 政府部门推动

    3.3 群团组织配合

    3.4 社会组织创新

    3.5 多样化的培训项目

     (1)外来媳妇就业技能免费培训

     (2)共享阳光计划

     (3)NFTE创业培训

     (4)万名农民工绿色网上行

     (5)农民工子女中职教育

   四 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

  案例6 草根之家:农民工自组织的力量与困境

   一 “草根之家”的发展历程

    1.萌芽

    2.成立组织

    3.辉煌

    4.转型

   二 “草根之家”的主要活动

    1.组织本地农民工开展文艺活动

    2.组织本地农民工学习知识和技能

    3.为农民工提供社会服务和社会救助

    4.为农民工开展社会倡导

   三 “草根之家”的力量

    1.归属感的力量

    2.自助的力量

    3.互助的力量

    4.社会倡导的力量

   四 “草根之家”的发展困境

  案例7 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为城中村农民工提供公共服务: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

   一 上海市的农民工政策

    1.技能提升培训服务

    2.公共就业服务

    3.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服务

    4.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5.提升农民工的社会地位

    6.创新工青妇组织对农民工的服务

    7.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

   二 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

   三 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城中村项目

    1.培育社区自治

    2.强化社区管理

    3.优化社区服务

   四 通过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为农民工提供专业化公共服务

    (一)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项目设置比较灵活

    (二)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内容具有专业性

    (三)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工作方式具有创新性

    (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立场具有第三方性

 附录一 (新型)农民工身份认同与社区融入状况调查问卷

农民工群体是新型城镇化的生力军,针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体系正在构建之中。本书以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对现代农民工公共服务项目进行了体系化梳理。作者指出,现代农民工公共服务包括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公共教育服务、卫生计生服务、文体生活服务五大方面。农民工公共服务属于现代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民工公共服务模式在中央和地方的推动之下不断完善和创新。地方政府、群团组织、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农民工自组织是农民工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源泉。集中服务、体系构建、政府间协同是农民工公共服务的主要创新方式。本书对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五个城市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表明,公平、包容、易于亲近的公共服务模式更有利于农民工的城市生活融入。

[1]刘晴、简洁:《农民工的层级结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22(1):93~100。

[2]J.M.卡龙编《社会问题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Gambhir Bhatta,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Public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C],M.E.Sharpe Inc.2006.

[4]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关于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几个问题(上)》,《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4):8~12。

[5]王海龙:《公共服务的分类框架:反思与重构》,东南学术,2008,(6):48~58。

[6]马庆钰:《公共服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2):58~64。

[7]叶响裙:《公共服务多元主体供给: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8]王名:《社会组织概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9]Savas,E.S.,Privatization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New York:Seven Bridges Press LLC,2000.

[10]刘晓凯、张明:《全球视角下的PPP:内涵、模式、实践与问题》,《国际经济评论》2015,(4):53~67。

[11]刘薇:《PPP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改革》2015,(1):78~89。

[12]陈志敏、张明、司丹:《中国的PPP实践:发展、模式、困境与出路》,《国际经济评论》2015,(4):68~84。

[13]Le Grand J,Bartlett W(eds.),Quasi-markets and Social Policy[C],Basingstoke:Macmillan,1993.

[14]张樨樨、徐子轶:《“准市场”机制的应用研究——给予劳动力就业服务市场视角》,《求索》2015,(1):116~122。

[15]朱晓龙:《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供给机制分析——基于准市场理论视角》,《地方财政研究》2014,(9):42~46。

[16]刘国翰、阳盛益、张建伟:《日本的公共职业训练:准市场机制的实践与启示》,《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2,(1):79~86。

[17]阳盛益、蔡旭昶、郁建兴:《政府购买就业培训服务的准市场机制及其应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103~111。

[18]王健等:《WTO规则与政府职能转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9]刘武:《公共服务接受者满意度指数模型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20]严慎:《农民工就业服务中地方政府作为的研究——基于宁波江北区的经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

[21]张茜:《安徽省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体系研究》,安徽大学,2013。

[22]王飞:《城市社区与农民工就业服务》,《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12):23~28。

[23]王飞:《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城市社区视角》,《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13(1):87~93。

[24]王飞:《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政府购买服务路径刍议》,行政与法,2013,(2):18~22。

[25]钟建英:《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对农民工的就业支持》,《特区经济》2012,(8):299~301。

[26]许璐:《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向下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9。

[27]宋玉军:《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2。

[28]魏微:《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研究——以江西省南昌县为例》,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

[29]王婷:《新形势下城市农民工就业服务研究——以杭州市为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事务学院,2012。

[30]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31]江泽清:《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探析》,《统计科学与实践》2015,(8):30~32。

[32]张辛欣:《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6。

[33]何宏莲、葛婧婍、王平达:《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0~32。

[34]蒋长流、韩春虹:《利益非一致性与农民工社会保障市民化的政策支持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5,(1):95~99。

[35]元晓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莱芜市为例》,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6。

[36]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想》,商务印书馆,2000。

[37]张开鑫:《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法制与社会》2015,(5):193~195。

[38]江海洋、刘奕:《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研究》,《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24~128。

[39]潘晓燕:《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出路》,《现代经济探讨》2015,(2):58~62。

[40]常锐、魏旭东:《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探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109~113。

[41]李红勋:《转型期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理论与改革》2016,(2):150~153。

[42]谢勇才、王茂福:《〈社会救治暂行办法〉实施的局限性及其完善》,《中州学刊》2016,(3):67~72。

[43]林晓洁:《建立外来农民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可行性分析》,《人口与经济》2006,(1):75~79。

[44]王飞:《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民工社会救助模式研究》,《行政与法》2016,(6):71~77。

[45]吴宾、李娟:《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失灵及其矫正策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2):36~42。

[46]刘杰:《上海市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

[47]张秋梅:《农民工住房保障模式、制约因素及优化路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1):89~95。

[48]方蔚琼:《我国农民工住房保障模式比较与评析》,《经济纵横》2015,(2):105~109。

[49]齐慧峰、王伟强:《基于人口流动的住房保障制度改善》,《城市规划》2015,(2):31~37。

[50]林晨蕾、郑庆昌:《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模式选择——公共租赁房优势与发展路径》,《改革与发展》2015,(3):70~73。

[51]李英东:《农民工城市住房的困境及解决途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5~60。

[52]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郭静:《我国流动儿童生存和发展:问题与对策——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南方人口》2013,(4):44~55。

[53]教育报发展规划司:《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状况专题分析报告》,2009。

[54]段成荣、吕利丹、邹湘江:《当前我国流动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人口研究》2013,(2):17~24。

[55]沈小革、周国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群众出版社,2006。

[56]叶庆娜:《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现状、政策及障碍》,《中国青年研究》2011,(9):72~78。

[57]余晖、黄亚婷:《以普惠性为导向设定农民工随迁子女学前教育机构准入标准——基于北京市政策与实践的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13,(2):8~13。

[58]王筱菁:《上海外来产业工人随迁子女学前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3。

[59]王宗萍、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状况研究——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软科学》2001,(9):16~32。

[60]黄金:《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研究——以重庆市为例》,西南大学,2012。

[61]孙彬:《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以广州为例》,《青年探索》2015,(3):86~91。

[62]吴霞:《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政策研究》,《教育研究》2011,(11):3~12。

[63]李慧:《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政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4。

[64]叶庆娜:《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政策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11,(8):54~57。

[65]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3):13~29。

[66]原晓晓:《为了给留守儿童一个更好的童年——记湖南怀化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中国民政》2016,(12):57~58。

[67]黄颖:《我国流动儿童教育现状分析——基于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监测调查》,《人口与社会》2015,(4):89~96。

[68]曾贱吉、欧晓明:《农民工公共卫生状况调查——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城市问题》2014,(11):96~100。

[69]和红、任迪:《新生代农民工健康融入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人口研究》2014,(6):92~103。

[70]郑建、管仲军:《北京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和成本现状调查》,《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9):19~25。

[71]孙兰、宫志敏、姚经建:《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10,(11):879~881。

[72]王晖、郭维明、李沛霖、申秋红、刘鸿雁:《北京、上海和广东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状况》,《中国妇幼保健》2016,(10):2026~2027。

[73]范存:《农民工职业病防止问题研究——以惠州市新圩镇为例》,湖南师范大学,2012。

[74]吴传安、杨伟康、刘开钳、刘双喜:《深圳宝安区农民工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华南预防医学》2008,(6):17~19。

[75]赵卫华:《农民工职业病的现状、困境与对策》,《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6):89~93。

[76]龚文海:《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评估及创新——基于五地市的调查》,《西北人口》2013,(2):95~98。

[77]潘鸿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X区为例》,《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9):155~160。

[78]王晖、刘鸿雁、龚双燕、刘冬梅:《女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制约因素研究》,《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14,(4):239~242。

[79]刘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的评价及创新——基于福建省的调查》,《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4,(1):82~87。

[80]赖昕、蔡筱英、刘智勇:《我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医学与社会》2012,(3):5~7。

[81]于思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综述》,对外经贸,2012,(6);97~98。

[82]姜海珊、李升:《城市融入视角下的北京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状况》,《人口与社会》2016,(2):48~55。

[83]蓝晶:《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民工的实践——浅析“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农民工服务联盟”》,《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12):2~4。

[84]叶继红:《农民工文化需求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来自江苏的调查与思考》,《中州学刊》2016,(6):66~71。

[85]杨湛:《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现状、原因与对策》,《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5,(2):56~59。

[86]刘亮:《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溯源与再认识》,《体育学刊》2011,18(3):34~40。

[87]王敏、王钊:《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体育活动的特征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2):20~23。

[88]马德浩:《我国农民工的体育参与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以上海市为例》,《体育科研》2016,(2):43~52。

[89]李英:《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民工群体探析——以重庆市公共图书馆农民工服务联盟为例》,《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7~18。

[90]严轩:《多馆联合的新市民服务模式初探——以“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农民工服务联盟”为例》,《图书情报》2016,(1)。

[91]兰晶:《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民工的实践——浅析“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农民工服务联盟”》,《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12):2~4。

[92]刘伟:《社会迁入与地方政府创新之可持续性——公共服务的比较案例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14,(1):87~93。

[93]熊觉:《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服务及其创新——基于宁波市海曙区的经验与启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6):42~48。

[94]申兵:《宁波市农民工服务与管理的创新及其启示》,《经济研究参考》2011,(62):63~70。

[95]许真学:《重庆妇联组织改革持续推进:改革让基层妇女有更多话语权》,2016年5月24日《中国妇女报》。

[96]王蓓:《打造五“家”,让女农民工“心有所依”》,2016年2月3日《中国妇女报》。

[97]魏宇:《为农民工免费维权的“小小鸟”——记魏伟创办的“小小鸟打工互助热线”》,《社会与公益》2010,(4):40~41。

[98]侯炎君:《我国NGO推动乡村发展研究——以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为例》,《中国集体经济》2014,(7):6~7。

[99]黄匡时、嘎日达:《“农民工城市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欧盟社会融合指标和移民整合指数的借鉴》,《西部论坛》2010,(5):27~36。

[100]Bernard.P,Social Chesion:A Critique Discussion Paper,Ottawa Can-adian Policy Research Networks,1999.

[101]李培林、田丰:《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社会》2012,(5):1~24.

[102]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人口研究》2009,(1):17~29。

[103]王佃利、刘保军、楼苏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框架建构与调研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1,(2):111~115。

[104]刘建娥:《乡-城移民(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实证研究——基于五大城市的调查》,《人口研究》2010,(4):62~75。

[105]悦中山、李树拙、费尔德曼:《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概念建构与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12,(1):1~11。

[106]童星、马西恒:《“敦睦他者”与“化整为零”——城市新移民的社区融合》,《社会科学研究》2008,(1):77~83。

[107]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编:《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年》,中国人口出版社,2015。

[108]赵强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创新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109]〔美〕张鹏:《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袁长庚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110]〔美〕范芝芬:《流动中国:迁移、国家和家庭》,邱幼云、黄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11]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编:《流动人口理论与政策综述报告》,中国人口出版社,2010。

[112]金南顺等著《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13]王永乐、李梅香:《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114]张广胜、周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城的测度及其决定机制——基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耦合的视角》,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115]韩玉梅:《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116]石向实主编:《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17]郭星华:《漂泊与寻根: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18]潘家华、魏后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6: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