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8

2016年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图书

Society of Henan Analysis and Forecast (2016)

SSAPID:101-5162-3735-53
ISBN:978-7-5097-8869-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撰,以“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为主题,系统概括了近年来尤其是2015年河南社会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特点,剖析了面临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并对全省2016年社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河南蓝皮书
编 辑:丁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4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河南蓝皮书系列编委会

 法律声明

 Abstract

 Contents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Ⅰ 总报告

  B.1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一 2015年河南社会发展形势及特点分析

    (一)“十二五”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优化逐步推进

    (三)城乡就业稳中有进,全民创业初显成效

    (四)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五)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更加注重资源均等

    (六)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

    (七)社会保障覆盖面快速扩大,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八)“平安河南”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安全状况整体向好

   二 2015年河南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总量增长与居民收入不协调,人均水平较低

    (二)城乡、区域、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共享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三)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社会事业发展欠账太多

    (四)社会矛盾、风险增多,基层社会治理存在诸多问题

    (五)人口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显现,成为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六)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生态超载较为严重

   三 2016年河南社会发展基本态势与政策建议

    (一)基本态势预测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补齐短板成为当务之急

     2.经济下行引发连锁反应,社会风险加大

     3.“城市病”日益突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迫在眉睫

     4.盲目“撤村并居”的后遗症开始显现,农村社区建设面临重新定位

     5.网络整肃之后,虚拟社会治理面临新课题

     6.社会心态大体平稳,但负面情绪依旧存在

    (二)政策建议

     1.适应经济“新常态”,构建社会治理的“新常态”

     2.提升河南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话语权,将自身发展融入整体发展

     3.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扩大就业、缩小收入差距

     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贫困治理的力度

     5.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化解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6.提高网络治理能力,正确疏导网络舆情

  B.2 2015年度河南十大社会热点问题分析报告

   一 上合组织峰会在郑州成功召开有力地促进了郑州的国际化发展

   二 郑州市市长被环保部约谈,雾霾治理再敲警钟

   三 20省份公布2014年平均工资,河南最低引发社会热议

   四 民间非法集资案件频发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隐患

   五 郑州医院被强拆事件揭示规范政府拆迁工作势在必行

   六 女生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警示青少年教育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七 鲁山养老院火灾事故折射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之困局

   八 郑州“短命”天桥折射城市规划需一张蓝图绘到底

   九 “派出所所长就是法”事件暴露基层政法队伍纪律作风需整顿

   十 医生怀抱婴儿尸体示众事件凸显医患紧张关系亟待缓解

 Ⅱ 体制改革与社会治理篇

  B.3 河南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分析与趋势展望*

   一 河南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二 河南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一)广泛参与公益活动,服务民生作用日益彰显

    (二)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有序推进政府职能转移

    (三)参与专项服务计划,助力困难地区发展

    (四)参与基层治理服务,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三 河南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认同度不高,数量规模有限

    (二)整体发展较为滞后,地域差异较为明显

    (三)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不大,监管评估能力偏低

    (四)法制建设滞后,社会组织社会信用度偏低

   四 推进河南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发展环境

    (二)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完善综合监管体系

    (三)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法规制度建设

    (四)强化自身建设,提升社会信用度

  B.4 河南省卫生领域开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 河南省扩大卫生领域开放基本现状分析

    (一)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建立

    (二)积极引进境外资本办医,努力扩大医疗卫生国际学术和人才交流

    (三)大力推进社会资本进入卫生领域,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

   二 河南扩大卫生领域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卫生领域总体开放水平仍偏低

    (二)公立医院开放力度不足,市场化运作程度不够,一些大型公立医院快速扩张,挤占了大量医疗资源

    (三)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整体层次仍偏低,鱼目混珠,质量难有保障,这也直接导致很多民营医疗机构的口碑不好,百姓的认同度低

   三 当前河南扩大卫生领域开放的对策研究

    (一)以编制“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为契机,系统做好“十三五”时期扩大卫生领域开放的顶层设计

    (二)将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卫生领域开放的突破口,扩大公立医院对社会资本的开放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以多种形式推进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的深度合作

    (三)政府要积极引导、扶持社会资本办医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政府要积极引导民营医疗机构立足省情,差异化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

  B.5 社会治理视野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研究

   一 社会治理视野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内涵解读

    (一)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概念

    (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流程

    (三)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功能

   二 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发展成效审视:郑州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一)郑州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做法

    (二)郑州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经验

     1.创新管理理念,坚持以民生服务为本

     2.创新建立网格,推动工作服务重心下移

     3.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管理方式现代化

     4.创新协同参与机制,深化居民参与程度

   三 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发展不足审视:郑州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协调性和整合性有待提升

    (二)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

    (三)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待遇和空间有待提升与拓展

    (四)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有待提升

   四 社会治理视野下郑州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发展理念

     1.创新协同共治的理念

     2.创新“互联网+社区发展”的理念

     3.创新社会工作协同网格化管理发展的理念

    (二)创新发展模式

    (三)创新发展机制

  B.6 河南青年社会组织状况调研报告

   一 河南青年组织的基本状况分析

    (一)青年社会组织成员的基本状况

     1.性别组成

     2.年龄结构

     3.文化程度

     4.从业状况

     5.收入情况

    (二)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状况

     1.成立时间及规模

     2.参与目的

     3.活动频率

     4.骨干成员

     5.经费状况

     6.联络方式

   二 河南省青年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目标的非营利性

    (二)类型的多样性

    (三)成员的特定性

    (四)参与的自主性

    (五)联系的网络性

    (六)管理的民主性

   三 河南青年社会组织涌现的原因探析

    (一)社会管理的相对缺位

    (二)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

    (三)青年自身的深切认同

   四 理性看待青年社会组织及其发展

    (一)正确看待青年社会组织发挥的积极作用

     1.增强了青年的群体归属感

     2.满足了青年人的自主化需求

     3.提供了相关的社会服务

     4.提供了掌握青少年思想动态的载体

    (二)客观看待青年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取得正式身份很难,限制条件过多

     2.发展定位不太清晰,品牌意识不强

     3.物质资源匮乏,活动开展受限

     4.管理方式相对松散,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不强

     5.组织自身发展不稳定,持续发展受限

     6.危险性青年社会组织端倪已现,应引起高度重视

   五 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

    (一)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将呈现规模化

    (二)青年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将趋向规范化

    (三)青年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将突出专业化

  B.7 河南省省直管县“全面直管”综合放权研究*

   一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发展现状

    (一)成效和问题并存

    (二)进程缓慢,且发展不平衡

   二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市级政府不愿下放权限,且权限定位模糊不清

    (二)直管县法律案件仍需到市级中院办理,至今未能建立独立的法检体制

    (三)省直管后直管县将面临项目资金不足等问题

   三 实行“全面直管”,必须综合放权,注重实权下放

    (一)对直管县党委实行“全面直管”

    (二)对直管县政府实行“全面直管”

    (三)对直管县人大实行“全面直管”

    (四)对直管县政协实行“全面直管”

    (五)对直管县法检实行“全面直管”

  B.8 河南省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二 河南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规范滞后于地方实践

     1.公共服务尚未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

     2.购买政策的顶层设计系统性不足

    (二)服务供给滞后于民众需求

    (三)预算管理滞后于地方采购实践

    (四)购买服务的标准与采购流程缺乏规范而可行的依据

    (五)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

   三 河南推进与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对策

    (一)从制度层面建立和完善服务类集中采购目录

    (二)培育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民间力量

    (三)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预算管理制度

    (四)加强部门合作、完善购买流程、重视动态管理

    (五)改革现有考核制度,健全绩效评价制度

  B.9 农村治理现代化的社会基础与现实困境*

   一 后税费时代农民的治理诉求

    (一)公共品的供给

    (二)反腐的呼声

    (三)发展的需求

    (四)民主的言论

   二 制度的尝试:治理现代化的社会实践

    (一)治理现代化的前提

    (二)治理现代化的社会土壤

    (三)影响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因素

   三 实践的融合:新时期的治理困境

   四 小结

  B.10 新常态下河南省劳动关系发展报告*

   一 导论

   二 新常态下河南省劳动关系发展状况

    (一)劳动争议攀升,劳资矛盾凸显,但集体劳动争议有所缓和

    (二)社会保险是劳动争议的主因,但确认劳动关系引发的争议增长迅速

    (三)劳方申诉和胜诉的劳动争议数量及占比持续上扬

    (四)劳动争议处理以仲裁调解为主,但难度加大,裁决结案大幅增加

   三 新常态下河南省劳动关系建设状况

    (一)工会建设总体加快,但不同单位明显有别,从业人员入会率仍较低

    (二)集体协商制度广泛建立,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普遍确立,但职责履行不充分

    (四)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供给不足,但调解成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 新常态下河南省劳动关系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

    (二)职工工资水平相对偏低且差距拉大,社保覆盖面未与就业人员增长同步扩大

    (三)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健全,制度性弱势凸显

    (四)基层职工利益诉求增加,但维权能力不足,低成本维权渠道稀缺

   五 构建新常态下河南省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一)职工层面,提升劳动者就业与维权能力,以培育和谐劳动关系内在动力

    (二)企业层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完善福利制度,健全劳动争议调处机制,以改善和谐劳动关系运行环境

    (三)政府层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地方劳动法律,优化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以强化和谐劳动关系外部约束

 Ⅲ 网络舆情与公共安全篇

  B.11 河南省网络舆情事件分析报告*

   一 2015年河南省网络舆情事件

    (一)大学生救人被“反转”

    (二)城管围殴七旬老夫妻

    (三)洛阳拆迁坠亡

    (四)男童救助站饿死成干尸

    (五)鲁山老年公寓火灾

    (六)城管打人砸店

    (七)平顶山暴力拆迁

    (八)郑州空气质量连续三月全国倒数第二

    (九)封丘36人入警仅1人合规

    (十)医生护士被逼抱尸示众

    (十一)灵宝警察枪指女子

    (十二)女中学生被逼吃垃圾

    (十三)公路直达交通局长祖坟

    (十四)村民被“政府人员”土埋

    (十五)大学生掏鸟被判十年

   二 2015年河南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

    (一)网络舆情事件并不是简单的新闻事件,而是社会事件、社会背景、网络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涉官负面资讯占据网络舆情事件的大多数

    (三)拆迁、城管执法中的恶性极端事件不减,成为网络舆情的焦点

    (四)网络舆情事件的持续性骤减,“断头新闻”增多

    (五)微信、微博、微视频成为信息发布、传播的重要渠道

   三 网络舆情事件折射出的问题和风险信号

    (一)“官仇民”的问题开始显现,官民隔阂存在固化的风险

    (二)悍酷之吏频现,基层治理危机凸显

    (三)公共安全事件的背后隐含着“人祸”,安全风险的“人为性”突出

    (四)网络舆论出现麻木的迹象,舆论监督的效力减弱

   四 网络舆情疏导的理念及对策

    (一)去除附着在公共事件上的壅塞,彰显本来的是非曲直

    (二)完善公共治理体系,加强源头治理、整顿吏治、减少社会矛盾

    (三)保持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满足公众的合理诉求

    (四)激发网络活力,发挥网络的正向监督作用

  B.12 2015年河南省突发事件概述

   一 背景

   二 研究方向

   三 现状分析

    (一)自然灾害

    (二)事故灾难

     1.生产安全事故

     2.交通事故

     3.环境污染事件

     4.公共卫生事件

     5.社会安全事件

   四 形势预测

   五 对策建议

    (一)应对自然灾害

     1.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应急体系

     2.推广防雹技术,减轻雹害

    (二)应对事故灾难

     1.完善安全生产类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2.加强全社会的安全宣传教育

     3.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

     4.应对公共卫生事件

     5.应对社会安全事件

      (1)加强互联网监督力度和舆论引导

      (2)依法行政、取信于民

  B.13 河南省108县(市)网上信息公开状况评估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

     1.结果导向

     2.公众视角

     3.政策为本

    (二)评估指标体系

   三 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过程

    (二)基本概况

     1.全省108县(市)政府网上信息公开平均得分为51.6

     2.108县(市)政府网上信息公开水平差异极大

     3.各项内容公开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4.网上信息公开的数量尚可,但时效性和详细性方面有待提升

    (三)原因初探

     1.公共财政实力对县级政府信息公开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2.城镇化率对县级政府网上信息公开水平有较显著的影响

     3.地市级政府对县级政府网上信息公开水平有显著影响

   四 不足与改进建议

    (一)存在的不足

     1.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

     2.无效需求信息多而有效需求信息少

     3.政民互动渠道少且不畅通

     4.网站公共信息的可得性差

    (二)改进建议

     1.强化地市级政府的直接领导作用

     2.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的管理机制

     3.扩展政府网上信息公开的功能

  B.14 河南省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 引言

   二 河南省应急管理现状

   三 国内外关于应急能力评价的研究现状

   四 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全面性和代表性

     3.独立性和灵敏性

     4.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

     5.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相结合

    (二)基于全过程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预防与应急准备能力

      (1)危险分析

      (2)应急物资准备

      (3)应急人力资源准备

      (4)应急预案准备

      (5)培训和演练

      (6)工程防御能力

     2.监测与预警能力

      (1)风险监控能力

      (2)灾害预报能力

     3.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

      (1)政府快速反应能力

      (2)民众响应能力

      (3)灾情评估能力

      (4)应急救援能力

      (5)信息传递能力

     4.事后恢复与重建能力

      (1)政府救助能力

      (2)社会救助能力

   五 结语

  B.15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风险与防范机制研究*

   一 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一)城中村改造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二)城镇化布局与城镇化绿色发展

    (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

   二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风险要素

    (一)城市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失衡风险

     1.土地资源紧缺及其收益的不平等分配

     2.基层政府职能虚置

    (二)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失衡风险

     1.征地拆迁中民众的利益表达与社会稳定对立

     2.违法建设使地方政府行政陷入执法困境

    (三)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失衡风险

     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滞后引发土地受益落实困难

     2.新增巨量公共投资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三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风险防范机制

    (一)构建新型城镇化社会风险管理机制

     1.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机制

     2.建立社会矛盾源头预防机制

    (二)构建新型城镇化整体协调推进机制

     1.征迁安置纳入法制化,构建利益表达机制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维稳缓冲机制

    (三)构建新型城镇化城乡互融战略机制

     1.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户口迁移政策落实

     2.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保障进城农民权益机制

   四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与预测

 Ⅳ 民生建设与社会保障篇

  B.16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现状调查与需求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二 郑州市未成年人保护现状

    (一)未成年人个人及家庭基本状况

     1.性别分布

     2.年龄及年级分布

     3.独生子女状况

     4.居住状况

    (二)自我保护意识状况

     1.患病及治疗状况

     2.危险行为

     3.对待陌生人的态度

     4.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了解程度

     5.是否萌生过离家出走的想法

    (三)心理健康状况

     1.对当下生活的评价及对家人的态度方面

     2.谈心对象

     3.对自己性格的评价

    (四)学校环境状况

     1.学习成绩自评

     2.对老师的评价

     3.克服学习困难的途径

     4.学校的课程设置

     5.学校学习生活环境

    (五)生活环境状况

     1.家长外出工作状况

     2.遭遇家庭暴力时的反应及态度

     3.对家庭生活环境的评价

     4.家人对学习的关注度

   三 郑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家庭保护方面

     1.传统不良的亲权观念根深蒂固

     2.独生子女家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差

     3.未成年人监护权转移过度依赖亲权

    (二)自我保护方面

     1.与朋辈群体同行时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2.对日常生活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较弱

     3.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淡薄

    (三)学校保护方面

     1.学校暴力事件依旧存在,校园冷暴力凸显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流于形式

    (四)社区保护方面

     1.社区保护实效较小,社区监督难以实施

    (五)网络保护方面

   四 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实施建议

    (一)建立困境未成年人发现和报告机制

     1.建立分类家庭档案,引进专业社工参与

     2.树立家校沟通意识,建立家校联动机制

    (二)建立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快速响应机制

     1.建立联动机制,加强部门合作

     2.进行监护权评估,及时转移监护权

    (三)建立家庭监护干预和服务机制

     1.加强基层监管,倡导邻里监督

     2.建立贫困家庭帮扶机制

    (四)建立安置机制

     1.采取家庭寄养方式,依托社区建立“类家庭”

     2.创办社区服务学校,提供免费职业培训

    (五)建立部门联动协作机制

    (六)建立培训、宣传服务机制

    (七)建立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

     1.举办救助打假晚会、设立救助打假日

     2.设立校外校内监督站,建立监督评审机制

    (八)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运行机制

     1.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救助保护机制

     2.链接社会公益资源,发挥社会组织力量

  B.17 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总体状况分析

   一 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一)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较高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整体缩小

    (三)“收入倍增”有效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

   二 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与不足

    (一)全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全国的差距比较

    (二)全省各地市城镇居民平均工资收入差距比较

    (三)全省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分析

   三 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变化态势

    (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任务仍然异常艰巨

    (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态势继续得到遏制

    (三)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的格局将有所改观

   四 解决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政府调控机制

    (二)深化各项涉及分配的制度改革

    (三)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四)保障农村居民合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五)持续推进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

  B.18 河南省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政策问题研究*

   一 “十二五”时期河南省养老事业发展概况

    (一)养老制度建设成就显著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框架初步形成

    (三)养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基本实现

    (四)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二 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

    (二)实际操作中受到的一些限制

    (三)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各自存在的缺陷

    (四)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存在一定的脱节

    (五)与养老相关的其他政策、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六)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基础条件还不成熟

   三 实现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对策建议

  B.19 河南省农村“三留守”人员问题研究

   一 农村“三留守”人员的基本状况

   二 农村“三留守”人员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留守妇女存在的突出问题

     1.身兼多重角色,劳动强度较大,身体健康受损

     2.既主内又主外,能力精力有限,疏于子女教育

     3.精神空虚孤单,情感易于抛锚,家庭危机四伏

     4.留守妇女维权意识较弱,缺乏安全感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1.营养问题

     2.心理问题

     3.安全问题

     4.品行问题

     5.学习问题

    (三)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突出问题

     1.健康问题

     2.经济问题

     3.精神寂寞

     4.照料缺失

   三 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的思考及建议

  B.20 河南省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分析报告*

   一 工作成就

    (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实现全覆盖

    (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式确立

    (三)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实现顺畅转移和衔接

    (四)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

   二 存在问题

    (一)制度公平性不足

     1.显性不公平,群体间待遇差距大

     2.隐性不公平,城乡居民间存在实质待遇差

    (二)制度可持续性受挫

     1.参保质量有待提高

     2.制度收入能力亟须增强

    (三)制度流动性不畅

     1.统筹层次低

     2.信息化建设滞后

    (四)经办机构服务性不佳

     1.社保经办机构服务有待提高

     2.“最后一公里”经办机构人员缺乏

   三 原因分析

    (一)历史因素的影响

    (二)激励机制未达到预期效果

    (三)地区资源不平衡的制约

    (四)经办机构服务能力与地位不匹配

   四 对策建议

    (一)确保制度均衡发展,提高制度公平性

     1.建立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

     2.加快发展补充养老保险

    (二)优化制度设计,提升制度可持续性

     1.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居民参保质量

     2.完善基金管理,增强制度收入能力

    (三)统筹衔接相关制度,促进制度流动性

     1.提高统筹层次,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2.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四)完善管理系统,提高制度服务性

     1.促进协调化管理,改善工作环境

     2.提升经办机构人员服务能力

  B.21 河南城市低收入群体二代贫困状况研究*

   一 引言

   二 城市低收入群体及其二代的界定

   三 河南城市低收入群体二代的规模估计

   四 河南城市低收入群体二代的特征

    (一)收入水平低

    (二)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三)就业质量不高

   五 河南城市低收入群体二代贫困的原因分析

    (一)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二代贫困的内在原因

    (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二代贫困的外在原因

   六 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二代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对象实施精准扶贫

    (二)阻止城市贫困的代际传递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四)深化改革缩小贫富差距

  B.22 河南贫困大学生就业取向及现实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一)样本的选取

     1.调查对象和范围

     2.样本总量和构成

    (二)问卷内容设计

    (三)问卷数据处理

   二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基本信息的统计结果

    (二)应届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调查结果分析

     1.找工作就业成了第一选择

     2.近五成的学生期望薪酬为2000~3000元

     3.超过六成的学生期待到沿海开放城市和省会城市就业

     4.就业单位选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倾向

     5.福利待遇、个人发展和就业地成为求职优先考虑因素

    (三)往届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1.继续考研或在读研究生的比例超出预期

     2.实际工资收入相对较低

     3.省会城市成为贫困生的主要就业地

     4.超过一半的学生在私营企业就业

    (四)群体内部的差异性分析

     1.女生直接就业意愿更强,实际就业比例也大于男生

     2.女生的期望薪酬和实际收入都低于男生

     3.职业选择上女生更倾向于稳定性

     4.理工科的就业选择机会要好于文管科

     5.理工科期望薪酬和实际收入都相对较高

   三 促进贫困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贫困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二)高校应不断完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加大贫困毕业生就业扶持力度

    (三)贫困生自身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

  B.23 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一 问题提出

   二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一)维度选择与指标设置

    (二)调查对象与样本结构

   三 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满意度现状

    (一)报销制度各维度满意度状况

    (二)报销制度总体满意度状况

   四 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自变量、因变量的选取

    (二)对报销原则满意度的影响

    (三)对报销内容满意度的影响

    (四)对报销执行满意度的影响

    (五)对报销制度总体满意度的影响

   五 政策和建议

    (一)扶持规范基层医疗事业发展

    (二)简化报销程序升级管理水平

 皮书数据库

本书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撰,系统概括了近年来尤其是2015年河南社会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特点,剖析了面临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并对全省2016年社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2016年河南社会蓝皮书依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构建社会治理的新常态为主线,对河南全省的社会治理、网络舆情、公共安全、民生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解读。全书由总报告、体制改革与社会治理篇、网络舆情与公共安全篇、民生建设与社会保障篇四大部分组成。总报告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撰写,代表本书对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基本观点。总报告认为,2015年是河南“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河南以四化同步发展为抓手,释放河南在区位交通、人力资源、产业集群、载体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一系列政策成效显著,全省呈现出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就业稳中有进,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教育改革持续深入,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状况持续向好的良好局面。但同时河南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挑战,比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低与区域收入差距过大并存;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社会事业发展整体滞后;经济新常态下社会矛盾、风险增多,基层社会治理存在诸多问题;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等。2016年,是河南“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提升河南在全国的话语权,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大贫困治理力度,完善社会矛盾化解和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将是河南全面推进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体制改革与社会治理篇、网络舆情与公共安全篇、民生建设与社会保障篇,邀请省内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对河南社会的重大事项进行深入剖析,客观反映了2015年河南社会发展的轨迹,提出了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对策建议,展望了2016年河南社会形势的发展趋向。

《河南省2015年度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招标文件》。

《河南省民政厅关于征集2015年度“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岗位的通知》(豫民文〔2015〕113号)。

马庆钰:《十三五期间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思路》,《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年第2期。

郑功成:《制定〈社会组织法〉时机已经成熟》,《新京报》2015年3月13日。

李迎生:《慈善公益事业的公信力建设论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年第6期。

郑州市社会公共管理专题网站,http://shgl.zhengzhou.gov.cn/zcms/zcms/html/2015-12-02/54f44864bc4b511957042317.html。

《全国社区社会工作暨“三社联动”推进会在重庆召开,李立国出席并讲话》,2015年10月22日,新华网,http://news.beelink.com/html/20151022/content_567725.htm。

纪德尚:《依托创新社会治理 推进郑州市网格化管理建设》,《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1期。

常凯:《劳动关系的集体化转型与政府劳工政策的完善》,《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丁同民:《河南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发展权实现的基本路径探析》,《企业活力》2011年第6期。

赵鼎新:《民主的限制》,中信出版社,2012。

郑桥:《集体谈判运行之中国模式》,《中国劳动关系发展现状分析国际研讨会暨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会议论文,2011。

王明学、舒弘毅、刘闵:《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发展和思考——〈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20周年之际》,《青年研究》2011年第12期。

尚晓援、张雅桦:《建立有效的中国儿童保护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许尔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研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3月第21卷第1期。

张方方:《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以国家干预监护制度为视角》,重庆大学法学院,2013。

戴阿根:《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之策》,《社会福利》2014年第8期。

窦玉佩:《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重在:准确把握 深入推进》,《社会福利》2014年第7期。

丁朋:《三建齐动 三级联动 三社互动——桂林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新探索》,《中国民政》2014年第9期。

吕晓华:《湖北荆州市:创新体制建平台 统筹资源成合力》,《社会福利》2014年第5期。

刘春、蒋宁君:《浅探未成年人家庭保护之民事法律框架》,《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0期。

窦玉沛:《民政部:力推救助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社会福利》2014年第10期。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养老保险卷)》,人民出版社,2011。

凌文豪:《差序平等:中国社会保障新理念》,《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1期。

凌文豪:《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伦理审视》,《道德与文明》2014年第4期。

王瑾:《破解中国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探析》,《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1期。

马新:《教育公平对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第1期。

彭军:《关于构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社会支持系统的思考》,《文教资料》2008年第5期。

孙同彪、尹卓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成因及帮扶策略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第12期。

杨怀祥:《美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及对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思想教育》2010年第1期。

赖德胜、石丹淅:《我国就业质量状况研究:基于问卷数据的分析》,《中国经济问题》2013年第5期。

马美:《大学生毕业就业困难群体援助:现状、困境与出路》,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乔杉:《高校大学生边缘群体及其教育引导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R米什拉:《社会政策与福利政策》,郑秉文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刘近安、孙辉、徐凌中、唐承、杨振辉、曹秀玲、宋晓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第2期。

房莉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信任的形成过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程颖:《新农合下农民医疗保险决策及对医疗支出的影响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