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00

日本金融体系大变革图书

Study of Japan's financial system big bang

SSAPID:101-5151-9635-31
ISBN:7-80230-289-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金融体系变迁、泡沫经济凸显日本金融体系弊端、日本金融体系的大变革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编 辑: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 为什么要研究日本的金融体系

  二 日本金融体系大变革相关文献介绍

  三 本书的结构与方法

  四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金融体系变迁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条件

   一 哈罗德—多马模型告诉了我们什么

    (一)假定前提

    (二)三种增长率

     1.自然增长率Gn

     2.有保证增长率Gw=s/V

     3.实际增长率

   二 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修正

   三 资本的生成机制与资本—产出效率的中介:金融体系

  第二节 关于金融中介的一般理论

   一 金融中介的作用与问题

    (一)金融中介的作用

    (二)金融中介

     1.不确定性

     2.信息的不对称性

   二 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理由

  第三节 金融体系的历史回顾与分类

   一 金融体系论

   二 对各金融体系的比较分析

    (一)企业会计数据和资金流量表

    (二)收敛测定

    (三)数据与方法论

    (四)金融体系不同的含义

  第四节 金融体系的结构

   一 资金运用的构成:投资和金融资产购入

   二 金融体系的其他层面

   三 金融的长期性模型

    (一)资金来源

    (二)资金运用

   四 美国

    (一)资金来源

    (二)资金运用

   五 日本

    (一)资金来源

    (二)资金运用

   六 什么是内部金融与外部金融

  小结

 第三章 泡沫经济凸显日本金融体系弊端

  第一节 泡沫经济时期的土地与股价表现

   一 泡沫经济的定义

   二 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土地神话

   三 泡沫经济时期的股价变动

  第二节 泡沫经济的形成机制

   一 日美泡沫表现形式的差异

    1.日美泡沫的形成速度和规模

    2.关于泡沫膨胀原因的各种解释

   二 泡沫经济的资金供给路径——产业组织特性

    1.日本的产业组织特性和泡沫膨胀

    2.美国的产业组织特性与不动产贷款

    3.股票市场的机构化

   三 泡沫的放大效应——两头交易的扩大

    1.资产负债表与两头交易

    2.放大机制描述

   四 泡沫的崩溃与风险的表现

    1.信用风险的表现的差异

    2.垂直的产业组织与风险分散的困难

  第三节 日本金融体系的弊端

   一 二战后日本金融体系概貌

   二 日本金融体系的特征

   三 日本金融体系的弊端

 第四章 日本金融体系的大变革

  第一节 日本金融体系大变革

   一 日本为什么要进行金融体系的大变革

   二 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

   三 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大变革

    1.大变革的主要内容

    2.大变革的时间安排

  第二节 日本银行业大变革

   一 大变革时代的银行业

    1.外汇法的修正

    2.金融持股公司的导入

    3.银行的投资信托、保险销售

   二 银行再编动向

    1.银行的基本分类

    2.银行业界的重组

    3.信用金库、信用组合的重组

   三 金融破绽和处理办法

    1.银行经营的风险

    2.金融机构的破绽处理

    3.新的救济措施

   四 持股公司和产业支配

    1.金融持股公司的结构

    2.银行持股公司的设立和活用方法

   五 大变革的进展与银行业界

  第三节 金融大变革与日本证券业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市场改革:证券交易所与证券公司的改革

   三 市场监督

   四 股东重视的经营

   五 金融持股公司和M&A问题

   六 结语

  第四节 日本金融体系中的财政投融资

   一 财政投融资体系概述

   二 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财政投融资的变化

    1.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向稳定增长时期转变

    2.财政投融资改革

  第五节 日本金融体系改革:寻找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的新结合

   一 日本金融体系的特征

   二 金融体系改革和风险分配

   三 日本四大金融集团的形成

   四 非金融企业的进入与战略性互补

   五 寻找市场与金融中介机构的新结合

  第六节 金融大变革评价:理念与现实

   一 究竟什么是金融大变革

    1.迟来的金融自由化

    2.过于宽泛的安全网

   二 谁来推动金融大变革

    1.资产管理业务的合理化

    2.企业金融改革

    3.构建有效资本市场

    4.提高市场竞争力

    5.强化稳健的经营规制

   三 对日本金融大变革的评价

 第五章 日本金融体系大变革的启示

  第一节 把握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

   一 阻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因素

   二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应走“四个坚持”之路

   三 要通过深化改革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 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全面改造

   1.以国有商业银行为银行业改革的重点,力争在产权结构、技术创新、资产质量、制约和激励机制及服务效率等方面有所突破

   2.由分业管理走向混业经营

   3.提高金融运作的透明度,重建社会信用基础

  第三节 应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二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方式和步骤

 后记

20世纪90年代的“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对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使金融体系能适应和促进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变革金融体系的思路,对处于转轨中的中国无疑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资本论》(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9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银行业的稳健与货币政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美〕约翰·G.格利、爱德华·S.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美〕罗纳德·I.麦金龙:《经济市场化的次序》,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美〕乔治·考夫曼:《现代金融体系》,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美〕保罗·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美〕A.加利·西林:《通货紧缩》,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英〕凯文·多德、默文·K.刘易斯:《金融与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

〔美〕马克·J.洛:《强管理者 弱所有者》,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美〕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思:《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荷〕尼尔斯·赫米斯、罗伯特·伦辛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日〕铃木淑夫:《日本的金融制度》,中国金融出版社,1987。

〔日〕铃木淑夫:《日本的金融政策》,中国发展出版社,1995。

〔日〕桥本寿郎、长谷川信、宫岛英昭:《现代日本经济》,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

〔日〕竹内宏:《日本金融败战》,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日〕青木昌彦、奥野正宽:《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日〕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美〕托马斯·F.卡吉尔、吉里安·加西亚:《八十年代的金融改革》,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

黄泰岩:《美国市场和政府的组合与运作》,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黄泰岩:《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黄达:《货币银行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胡乃武、金碚:《国外经济增长理论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魏埙:《现代经济学论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梁小民:《宏观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陈享光:《货币经济学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罗清:《日本金融的繁荣、危机与变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童适平:《战后日本金融体制及其变革》,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童适平:《日本金融监管的演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黄泽民:《日本金融制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刑毓静、巴曙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金融运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李扬、黄金老:《金融全球化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张宇:《市场社会主义反思》,北京出版社,1999。

房宁、王小东、宋 强:《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施兵超:《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金融》,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王广谦:《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汤敏、茅于轼:《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1集),商务印书馆,1989。

曾康霖:《金融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李扬、王松奇:《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日〕奥村洋彦:《日本泡沫经济与金融改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7。

〔法〕弗朗索瓦·沙奈:《金融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樊纲:《金融发展与企业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张杰:《中国国有金融体制变迁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美〕尼古拉斯·拉迪:《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美〕伊曼纽尔·N.鲁萨基斯:《金融自由化与商业银行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1992。

黄泰岩:《我国特殊条件下的市场功能与失灵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慕继丰、冯宗宪:《哪种金融体制更有利于经济增长》,《世界经济》2001年第9期。

张宗新:《融资制度:一个国际比较的分析框架》,《世界经济》2001年第9期。

孔凡静:《论日本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终结》,《现代日本》1999年第4期。

黄燕君:《日本利率自由化的原因、影响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现代日本经济》2000年第6期。

钱海章:《简论战后日本金融体制之成败》,《金融研究》1997年第1期。

马建堂、杨正位:《日本经济:全面衰退、积重难返、教训深刻》,《世界经济》2002年第1期。

张杰:《中国的货币化进程、金融控制及改革困境》,《经济研究》1997年第8期。

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黄达:《议财政、金融和国有企业资金的宏观配置格局》,《经济研究》1995年第12期。

吴遵杰:《日本金融体系改革:寻找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的新结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9期。

吴遵杰:《论信用及其作用》,《特区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9期。

吴遵杰:《东亚金融危机的原因与教训》,《特区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6期。

吴遵杰:《经济转型:中国的奇迹》,《投资导报》2001年1月15日。

吴遵杰:《企业家甄别与定价应市场化》,《投资导报》2001年4月3日。

衣川惠:《现代日本的金融经济》,中央大学出版社,1999。

后藤泰二:《现代日本的株式会社》,密涅瓦书房,2001。

今井贤一、土屋守章:《现代日本的企业和社会》,日本经济新闻社,1975。

奥村宏:《法人资本主人》,御茶水书房,1984。

河村哲二:《制度与组织的经济学》,日本评论社,1996。

花轮俊哉:《日本的金融经济》,有斐阁,1995。

贝冢启明、植田和男:《变革期的金融体系》,东京大学出版社,1994。

贞松茂:《株式会社支配研究》,密涅瓦书房,1994。

山口重克:《市场经济:历史·思想·现状》,名古屋大学出版社,1994。

壹岐晃才、木村立夫:《日本企业读本》,东洋经济新报社,1985。

正木久司:《日本的株式会社金融》,密涅瓦书房,1973。

服部泰彦:《现代的金融资本与株式市场》,法律文化社,1993。

柳川范之:《契约与组织的经济学》,东洋经济新报社,2000。

伊藤史朗:《日本经济与金融》,晃洋书房,1997。

藤原贤哉、家森信善:《现代金融论》,中央经济社,1998。

藤田隆一:《现代金融体系的结构与动态》,日本经济评论社,2000。

数阪孝志:《日本型金融体系的转机》,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

涉谷博史等:《日美金融规制的再检讨》,日本经济评论社,1995。

原田泰:《日本失去的十年》,日本经济新闻社,1999。

新保生二:《日本经济失败的本质》,日本经济新闻社,2001。

星岳雄等:《日本金融体系的危机与变貌》,日本经济新闻社,2001。

高木仁等:《金融市场的构造变化与金融机构行动》,东洋经济新报社,2001。

伊丹敬之、加护野忠男、伊藤元重:《日本的企业体系》(1~4),有斐阁,1993。

服部昌久:《日本金融体系的转换》,外国为替贸易研究会,2001。

金子胜:《市场与制度的政治经济学》,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

今井贤一、小宫隆太郎:《日本的企业》,东京大学出版会,1989。

渡边孝:《不良债权为什么不能消灭》,日经BP社,2001。

小林庆一郎、加藤创太:《日本经济陷阱》,日本经济新闻社,2001。

竹田茂夫:《信用与信赖的经济学》,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1。

馆龙一郎:《日本经济的历史与现状》,《大和评论》2001年第3期。

黑崎卓、山形辰史:《途上国的信用市场》,《经济SEMINAR》2001年第7期。

福田慎一、稻村宗明:《金融市场与经济成长》,《经济学论集》1998年第10期。

锅田光男:《日本经济的出路从企业再生开始》,《大和评论》2001年第3期。

香西泰:《泡沫期的金融政策及其反省》,《金融研究》2000年第12期。

简 介:金融监管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是监管的主体。金融监管主体是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运用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力去监管整个金融体系的特殊机构。金融监管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监管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作者: 李扬 胡滨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