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运动研究文集图书
The Anthology of the Studies on Chinese Women's Movement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1985~2003年间有关妇女运动历史和理论研究的论文,是作者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有代表性的著述。作者以中国的妇女运动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和理论的结合上,对中国妇女运动的运行轨迹、历史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了回顾和思考,是本书不同于其他妇女研究著作的重要特色。这些研究成果产生在一个巨大变化的时代,反映着特定时期作者对妇女研究的不同视角和研究思路,体现了作者的理论功底和对历史的宏观把握能力。 本书分为“妇女解放理论研究”、“妇运历史和现状研究”、“妇女解放思想史研究”、“妇女组织和妇联工作研究”、“研究综述和评价”五个部分,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探究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进程。
相关信息
开头的话
第一部分 妇女解放理论研究
中国妇女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一 中国妇女参与公共行政的历史和现状
二 中国妇女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三 中国妇女参与公共行政的特点
《妇女研究论丛》发刊词
中国妇女的社会参与
职业妇女角色冲突理论和对策浅见
一 角色冲突是妇女广泛参加社会劳动后出现的社会现象
二 角色冲突制约着妇女进一步解放
三 缓解角色冲突的思路
妇女事业是人类的一项崇高事业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女运动几个问题的理论思考
一 关于妇女解放的发展阶段
二 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和性质
三 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妇女解放的途径
四 关于妇女主体条件同妇女解放的关系
五 关于客观社会条件同妇女解放的关系
六 关于中国妇女运动和世界妇女运动的关系
试论党的领导、政府支持和妇女解放的关系
《妇女研究论丛》创刊10周年座谈会发言
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理论是当代中国妇女学的核心内容
浅析妇女解放、妇女发展和妇女运动
关于妇女解放
关于妇女发展
关于妇女运动
试析男女平等的基本内涵
一 人格平等是男女平等的起点
二 权利平等是男女平等的基础和核心
三 提高妇女地位是男女平等的现实目标
第二部分 妇女运动历史和现状研究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妇女运动
一 国共合作初期的妇女运动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方针
(二)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妇女运动
(三)国民会议运动揭开妇女运动高潮的序幕
二 在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下,妇女运动蓬勃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的“四大”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
(二)“五卅”反帝风暴使妇女运动出现了新的局面
(三)省港大罢工中的妇女
(四)北方妇女运动的高涨
(五)各地妇女群众组织先后成立和妇女刊物不断涌现
三 北伐战争时期英勇奋战的中国妇女
(一)国民党“二大”和中共第三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
(二)北伐战争中妇女的贡献
(三)北伐战争推动妇女运动迅猛发展
(四)北伐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对妇女干部的培养
四 在反革命屠杀中,中国妇女的奋斗和牺牲
大革命时期妇女运动的基本特点
中国妇女运动的兴起
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妇女地位
(一)中国妇女处在封建宗法制度束缚之下
(二)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入侵对中国妇女生活的影响
二 中国妇女运动的酝酿和准备
(一)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芽
(二)妇女参加反对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三)妇女解放的曙光
三 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妇女问题的观点和实践
(二)女子教育的发展和知识妇女群的出现
(三)女性的觉醒和女权思想的传播
(四)先进妇女投入反清革命斗争和组织女子军事团体
(五)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
社会主义妇女运动是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选择
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女权运动不能使妇女获得真正解放
二 社会主义妇女运动在“五四”时期绽开新蕾
三 社会主义妇女运动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主流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妇女运动理论和实践探析
一
二
三
四
“巾帼建功”在妇女运动中的地位初探
新时期妇女运动及其特点
一 什么是新时期妇女运动?它是怎样运行的呢?
二 新时期妇女运动有哪些特点呢?
(一)妇女解放和现代化建设相结合
(二)妇女具体利益和全国人民的总体利益相结合
(三)非政府妇女组织和政府相结合
(四)妇女自身奋斗和全社会关注相结合
(五)先进分子和群体行动相结合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的三座里程碑
一
二
三
四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运动史研究对象之我见
党的妇女运动指导思想的确立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发展
一 党成立到大革命时期妇女运动指导思想的确立
1.妇女解放不应离开阶级解放,妇女运动必须与革命运动相结合
2.必须结成妇女运动联合战线
3.工农劳动妇女是妇女运动的主体
4.要关心妇女的眼前的、具体的利益,也不能忽视总的奋斗目标
二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妇女运动指导思想的发展
1.劳动妇女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一个力量
2.第一次提出关心农妇的切身利益,正确处理农妇特殊利益和农民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
3.要在农妇中建立妇女组织,召集妇女会议,吸收女党员,培养女干部
4.妇女运动群众化,全党抓妇女工作
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妇女运动指导思想的发展
1.进一步肯定妇女是革命的伟大力量,认为她们与男子具有同样的伟大作用
2.进一步明确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和妇女工作的中心环节
3.进一步提出要注重解除妇女所受的封建束缚,保护妇女的特殊利益
4.明确全党要重视妇女工作,要重视培养妇女干部
5.要建立单独的妇女组织,妇女代表会议是最好的组织形式
第三部分 妇女解放思想史研究
孙中山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其实践
一 男女平权和民权主义
二 发挥妇女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
三 支持女子参政
四 重视女子教育
向警予、杨之华的理论贡献和大革命时期妇女解放理论的形成
一 向警予的理论贡献
二 杨之华的理论贡献
三 妇女解放的正确道路
试论李大钊的妇女解放思想
一
二
三
四
略论中国女权主义思想发展阶段及形成过程的特点
一 中国女权主义思想发展阶段
(一)萌发期
(二)形成期
(三)发展期
(四)下落期
二 中国女权主义思想的特点
(一)中国女权主义把解放妇女同挽救国家危亡、建立民主共和国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政治色彩
(二)中国女权主义思想形成在资产阶级革命宣传过程中,不是产生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男性革命家对这一思想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三)中国女权主义选择的解放妇女的目标,首先是争取婚姻自由,而后是受教育权利
第四部分 妇女组织和妇联工作研究
我国社会团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关于处理好维护总体利益和具体利益关系的几点思考
一 总体利益和具体利益关系的提出,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群众团体的本质特征
二 正确处理维护两个利益的关系,是妇联性质所决定的
三 处理好维护两个利益的关系,是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内在要求
四 处理好维护两个利益的关系,关键是找准结合点
党对妇联的领导
一 妇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妇女解放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妇女在争取解放过程中需要建立自己的组织
(三)妇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加强和改善党对妇联的领导
(一)为妇女运动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把妇女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
(二)支持妇联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妇女群众的具体利益
(三)动员全社会重视支持妇女工作,不断优化妇女工作大环境
第五部分 研究综述和评价
一部国情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难得教材
中国妇女运动史研究概况
一 简单回顾
二 近10年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一)发掘、整理妇女运动史资料
(二)初步研究成果
1.五四时期妇女运动的研究
2.建党初期妇女运动的研究
3.大革命时期妇女运动的研究
4.土地革命时期妇女运动的研究
5.抗日战争时期妇女运动的研究
6.解放战争时期妇女运动的研究
三 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妇女运动史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二)关于妇女运动史的分期
(三)关于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特点
中国妇女运动史研究概述(1991~1995)
一 关于妇女运动的研究
1.总论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
4.新中国成立后的妇女运动
二 关于妇女解放思想的研究
1.关于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想及其特点
2.关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胜利
3.关于西方女权主义
三 著名人物妇女观的研究
1.秋瑾的女子教育观
2.蔡元培的妇女解放思想
3.陈独秀的妇女解放观
4.李大钊的妇女解放思想
5.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妇女解放思想
6.向警予关于妇女运动的理论
7.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
8.宋庆龄的妇女解放思想
四 不足和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妇女运动史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2.加强妇女运动史专题研究
3.加强妇运人物的研究
4.加强妇女运动史的理论研究
5.重视妇女运动史的应用研究
6.重视研究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附录 我所了解的妇联关于妇女运动历史的研究
“妇女研究所学者文库”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