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01

江西青年发展报告(2020~2021)图书

SSAPID:101-5127-2780-82
ISBN:978-7-5201-8737-4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以省为单位开展地域性青年发展数据调查和分析研究是对青年发展数据调查和分析研究在研究范围上填补空白和创新,对其他省(市)开展类似工作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面向整个江西省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的青年发展报告是对江西省青年发展规划颁布的积极响应,能够为制定江西省青年发展政策,开展促进江西省青年发展的具体实践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总报告,第二个部分是分报告,含11篇报告,分别是江西青年人口、生理及心理健康、思想价值观、教育、婚恋家庭、就业创业、文化消费、社会参与、权益保护、预防违法犯罪、社会保障发展报告;第三个部分是专题报告,含两篇报告:江西青年红色基因教育报告,江西青年志愿服务研究报告。本书各报告都基于江西青少年发展监测系统抽样调查。该调查首先将省内所有区县纳入样本单位,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行政区划排序,将各地市内部区县按6-35岁青少年人口排序,然后等距抽取10%区县作为一级样本单位。在每个抽中区县中,根据青少年人口分布,随机抽取城乡小学、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制造业企业、第三产业、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不同的监测点,以满足抽样框架对青少年群体的有效覆盖。另外还做了高校独立抽样及特殊青少年群体独立抽样。江西青少年发展监测系统开发于2018年初完成,第一次启用该监测系统进行了江西青年发展的大样本调查。各篇报告数据翔实,层次清晰。

相关信息

丛书名:青年发展蓝皮书
作 者: 张雪黎
编 辑:桂芳;陈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陈斌、余文婷、董睿:《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第20期。

陈琳、李雪:《江西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理论导报》2015年第5期。

陈炜:《高职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科技视界》2020年第20期。

邓文君、陈艳伟:《传承红色基因 创新推进红色文化育人》,《教育家》2019年第36期。

董小苹:《1992—2012:中国青少年的社会参与》,《青年研究》2013年第6期。

冯德安、牛璐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回顾与未来发展路径分析》,《北京青年研究》2019年第1期。

张小平、田延光主编《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韩雪梅、刘艳英、唐凯:《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发展研究》,《北京青年研究》2016年第1期。

何昕芸、李剑富:《大学生创业政策发展演变及其优化建议——基于江西相关政策文本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年第22期。

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江西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西日报》2020年3月17日。

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编《江西统计年鉴2019》,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李春梅:《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社会参与政策发展历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2月12日。

李春梅、师晓娟:《青年社会参与政策的现状及效果评价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7期。

林崇德、李虹、冯瑞琴:《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林丹华:《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预防与促进》,《中国学校卫生》2018年第6期。

刘孜勤:《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演进脉络》,《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罗爱武:《互联网对政治参与平等化的影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罗铮、钟云路:《教育矫治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探索与建议——以江西省为例》,《中国共青团》2014年第12期。

马静:《红色基因:提升国家治理主体能力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学刊》2017年第2期。

梅国平主编《江西省教育发展报告(2019)》,江西人民出版社,2020。

强卫:《激活红色基因 焕发生机活力》,《求是》2014年第18期。

任飞:《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功能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第3期。

沈杰主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发展状况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

沈杰:《构建中国青年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体系》,《青年发展论坛》2020年第6期。

盛红梅、栾宇、王占仁:《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运作逻辑》,《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第4期。

陶君:《大学生电子产品使用频度与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相关度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第22期。

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趋势——兼论“十三五”规划与志愿服务新常态》,《青年探索》2016年第2期。

王炳林、张泰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8)》,人民出版社,2020。

伍允寿:《江西就业形势与对策》,《江西政报》1989年第14期。

吴娜:《红色基因的文化学考察》,《人民论坛》2015年第35期。

习近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人民日报》2019年5月23日,第1版。

徐求真主编《教育蓝皮书 江西省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19)》,江西高校出版社,2020。

易炼红主编《江西年鉴2019》,线装书局,2019。

乐其:《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人民论坛·90年激荡历史的篇章)》,《人民日报》2011年6月20日,第4版。

叶松庆:《内地青年的婚恋观现状与基本趋向》,《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叶仁荪:《江西就业形势评价及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姚晨奕、胡佳佳、李昌时:《江西强化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人民法院报》2018年5月30日,第1版。

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江西日报》2020年12月9日,第001版。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

钟莉君、熊艳:《江西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及其当代价值》,《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4期。

蔡昉:《如何开启第二次人口红利?》,《国际经济评论》2020年第2期。

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

顾宝昌、穆光宗:《重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人口研究》1994年第5期。

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桂世勋:《全面两孩政策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人口研究》2016年第4期。

沈杰主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发展状况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

沈可:《人口老龄化、代际分配与财政负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佟新:《人口社会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王广州、张丽萍:《中国低生育水平下的二孩生育意愿研究》,《青年探索》2017年第5期。

徐鹏、周长城:《新时代背景下流动青年社会融入的结构测度与影响因素》,《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9期。

杨胜慧:《社会流动政策与青年发展》,《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第2期。

原新:《我国生育政策演进与人口均衡发展——从独生子女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的思考》,《人口学刊》2016年第5期。

张越、陈丹:《新中国70年的人口政策变迁与当代人口发展》,《宏观经济管理》2020年第5期。

张翼:《中国青年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赵毅博:《中国高校扩招对城乡青年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学刊》2019年第4期。

陈洪波、于少勇、白光斌、吕小峰:《2006~201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一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的横断历史研究》,《体育学刊》2019年第4期。

陈苏赣、程肇基、张旭:《保健体育:促进病残体弱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探索》2005年第11期。

陈炜:《高职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科技视界》2020年第20期。

郭昫澄:《青年的生理心理状况:40年的变化轨迹》,《青年探索》2018年第1期。

黄永飞、康辉斌:《高校在读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林崇德、李虹、冯瑞琴:《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林丹华:《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预防与促进》,《中国学校卫生》2018年第6期。

刘丽萍、陈善平、魏小艾:《研究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行为——与本科生的比较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9期。

刘晓云:《体育锻炼性别差异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教育评论》2018年第5期。

李文婷:《南昌市在读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马超:《曲阜市初三学生体育锻炼缺失的调查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衡量健康与否的新健康标准十大准则》,《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年第4期。

唐宏:《用MMPI、SCL-90调查大学生神经症结果分析》,《赣南医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陶君:《大学生电子产品使用频度与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相关度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第22期。

吴功华、姚明宏、徐嘉悦、肖倩、张菊英:《四川省城乡居民就医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20年第7期。

王维中:《高度重视躯体化心理障碍在内科的诊治》,《中华内科杂志》2017年第10期。

王鑫强、张大均:《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研究》,科学出版社,2015。

王鑫强、张大均:《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构建:对PTH和DFM的超越》,《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王欣铸、林昌勇:《影响某职业学院大学生及时就诊因素的分析》,《中国校医》2007年第3期。

辛自强、辛素飞、张梅:《1993至2009年大学生焦虑的变迁:一项横断历史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第6期。

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心理学报》2012年第5期。

殷恒婵、傅雪林:《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与展望》,《体育科学》2004年第6期。

严由伟、刘明艳、唐向东、林荣茂:《压力反应、压力应对与睡眠质量关系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第11期。

张迪:《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迁(2006~2013年)》,《心理学探新》2015年第6期。

钟华梅、王兆红、高鞅:《参加体育锻炼能提升社会经济地位吗?——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张林、车文博、黎兵、张旭东:《中国13所大学本科生心理压力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第5期。

曾庆萌:《农村大学生家庭环境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周卓轸、黄天明:《高职学生SCL-90测试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第4期。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沈壮海等:《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8—2019)》,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王炳林、张泰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8)》,人民出版社,2020。

梅国平主编《江西教育发展报告(2019)》,江西人民出版社,2020。

张小平、田延光主编《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廉思主编《中国青年发展(1978—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沈杰主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发展状况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

邱吉、王易、王伟玮编著《轨迹: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变迁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

共青团江西省委编《江西青年状况蓝皮书》,江西教育出版社,2010。

钟莉君、熊艳:《江西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及其当代价值》,《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4期。

杨静、寇清杰:《改革开放40年来青年价值观的转型与嬗变》,《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杨晓慧:《习近平青年价值观教育思想论要》,《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1期。

陈琳、李雪:《江西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理论导报》2015年第5期。

《江西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江西日报》2019年5月9日。

《2020年江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https://news.jxwmw.cn/system/2021/01/19/011550261.shtml。

沈杰主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发展状况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

易炼红主编《江西年鉴2019》,线装书局,2019。

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编《江西统计年鉴2019》,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黄毓哲:《改革开放三十年江西教育成就与发展》,《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6期。

共青团江西省委编《江西青年状况蓝皮书》,江西教育出版社,2010。

徐求真主编《江西省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19)》,江西高校出版社,2020。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实施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年2月23日。

莫荣主编《中国就业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涂敏霞、杨成主编《广州青年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涂敏霞主编《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沈杰主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发展状况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

桑伟林、蔡智:《改革开放40年来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演进及其优化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10期。

邓希泉、郭元凯:《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独立与工作创新》,《青年探索》2017年第4期。

宋金阳:《在机遇与挑战中就业创业的广州青年》,《北京青年研究》2020年第4期。

谢素军、贺田露:《新时代青年创业问题研究》,《青年发展论坛》2020年第1期。

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江西日报》2020年12月9日。

章晓莉、袁晖:《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年第23期。

徐礼堂:《新生代青年群体就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以大学生和农民工为例》,《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胡献忠、张华、腾飞、刘俊彦、郗杰英:《中国青年就业创业状况研究报告(2009)》,《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8期。

李迅:《教育、就业、创业与青年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7期。

陈斌、余文婷、董睿:《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第20期。

孟彤:《全球青年就业发展趋势》,《中国劳动》2017年第4期。

钟海云:《江西青年创业问题及对策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徐央:《温州市农村青年创业现状及对策》,《乡村科技》2018年第28期。

伍允寿:《江西就业形势与对策》,《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1989年第14期。

盛红梅、栾宇、王占仁:《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运作逻辑》,《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第4期。

叶仁荪:《江西就业形势评价及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何昕芸、李剑富:《大学生创业政策发展演变及其优化建议——基于江西相关政策文本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年第22期。

柴干:《青年亚文化在国产网络系列动画中的呈现》,《当代电视》2017年第5期。

扈海鹂:《“新消费空间”下青年个体社会化——一种消费文化视角的分析》,《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

蒋淑媛、罗娴妮:《小镇青年文化消费的演化及其逻辑》,《中国青年研究》2019年第11期。

刘晓鹏:《加强对青年官兵文化消费的引导和管理》,《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6年第1期。

马中红:《商业逻辑与青年亚文化》,《青年研究》2010年第2期。

沈杰主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发展状况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

〔荷〕E.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李小兵等译,东方出版社,1995。

孙玉霞:《论消费主义文化对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王丽君、程希萌:《社会消费视域下青年价值观的发展与嬗变》,《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第4期。

王玉玲、范永立、洪建设:《小镇青年消费文化特点研究——以文化产业领域为切入点》,《中国青年研究》2019年第6期。

无听:《文化转型中的家庭消费文化变迁》,《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余开亮:《从偶像崇拜透视青年文化消费》,《青年研究》2001年第11期。

赵汇、杨超然:《文化消费主义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与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4期。

郑欣:《现代广告与青年消费文化》,《青年研究》1999年第1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写,安国启、邓希泉主编《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00~2010)》,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周凤梅:《青年文化在消费主义时代的嬗变与当代建构》,《江淮论坛》2016年第2期。

朱名木:《网络消费文化对青年群体的影响——以天猫“双十一”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20年第9期。

Addis M.,“New technologies and cultural consumption. edutainment is born!”,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39 (2005).

蔡定剑主编《公众参与:欧洲的制度和经验》,法律出版社,2009。

房宁:《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共青团江西省委主编《江西青年状况蓝皮书》,江西教育出版社,2010。

刘宏森:《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青年参与》,《青年探索》2018年第1期。

李春梅:《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社会参与政策发展历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2月12日,第7版。

刘富珍、万佩佩:《浅析青年与政治建设、社会发展的互动性——以青岛市青年为例》,《中国共青团》2020年第1期。

李春梅、师晓娟:《青年社会参与政策的现状及效果评价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7期。

董小苹:《1992-2012:中国青少年的社会参与》,《青年研究》2013年第6期。

董小苹:《全球化与青年参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罗爱武:《互联网对政治参与平等化的影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沈杰主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发展状况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

张良驯主编《中国青年发展报告No.2——中国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发展进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刘金霞:《我国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成就、问题与展望》,《北京青年研究》2020年第1期。

吴庆:《共青团维护青年权益工作的政治空间》,《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罗铮、钟云路:《教育矫治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探索与建议——以江西省为例》,《中国共青团》2014年第12期,内部刊物。

王建敏:《新中国70年来青少年权益保护变迁与发展》,《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姚晨奕、胡佳佳、李昌时:《江西强化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人民法院报》2018年5月30日。

《江西省:校园食品安全整治取得阶段成效》,http://jyt.jiangxi. gov.cn/art/2019/12/13/art_25690_1748668.html,最后检索时间:2021年4月14日。

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江西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西日报》2020年3月17日。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9年工作总结》,http://rst.jiangxi.gov.cn/jxhrss/ghtj/20200228/12123.html,最后检索时间:2021年4月14日。

《2019年江西省学生资助发展报告》,http://jyt.jiangxi.gov.cn/art/2020/6/11/art_25687_1881363.html,最后检索时间:2021年4月14日。

《省公安厅2019年度绩效指标完成情况》,http://www.jiangxi.gov.cn/art/2020/1/9/art_5046_1391371.html,最后检索时间:2021年4月14日。

罗铮、钟云路:《临时班级、阳光班级、专门学校、观护基地 只愿孩子们健康成长》,《当代江西》2015年第6期。

《2019年4季度民政统计分省数据》,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jb/sjsj/2019/th20200804201904002.html,最后检索时间:2021年4月14日。

《2018年4季度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http://www.mca.gor.cn/article/sj/tjjb/sjsj/2018/20181201301220.html,最后检索时间:2021年4月14日。

杨龙兴、罗铮、熊博、钟云路:《江西省发展社会工作助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报告》,《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肖建国、姚建龙、颜湘颖、张惠红:《建设和谐社会与构建预防青少年犯罪体系》,载《犯罪学论丛》第五卷,2007。

陈成文、黄利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社会治理》,《青年发展论坛》2019年第3期。

邢庆亮:《青少年犯罪预防新论——以道德与法制双元平衡原理为视角的分析》,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黄建:《未成年人犯罪与刑罚》,《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杨静:《检察机关为未成年人织密“防护网”》,《江西日报》2020年6月1日,第2版。

苏泽林:《青少年高科技违法犯罪的防范与治理》,《四川审判》2000年第5期。

许杨:《未成年人管制刑适用研究——以赤峰市松山区为调查样本》,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史华松、周宏:《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庭教育之界定》,《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邓希泉、李倢、周宇香:《中国青年发展统计报告(2020年)》,《当代青年研究》2021年第1期。

贾洛川:《中国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矫正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谭建光、周宏峰:《中国志愿者:从青年到全民——改革开放30年志愿服务发展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1期。

郗杰英、安国启、张卫民、郝瑞庭、彭泗清:《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01年第2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课题组、张卫民、郝瑞庭、彭泗清:《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报告(续)》,《中国青年研究》2001年第3期。

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趋势——兼论“十三五”规划与志愿服务新常态》,《青年探索》2016年第2期。

张萍、杨祖婵:《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历程》,《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3期。

殷向杰、许尧:《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困境、成因及完善思路》,《道德与文明》2014年第2期。

刘孜勤:《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演进脉络》,《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陈晶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与特色》,《青年探索》2011年第1期。

谭建光:《中国社会建设与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党的十八大后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第2期。

任飞:《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功能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第3期。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新中国70年青年志愿服务回顾与展望》,《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严惠敏、陈鸿佳:《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与启示》,《当代青年研究》2018年第5期。

张林:《从“道德体验”到“社会效益”: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逻辑演变》,《当代青年研究》2016年第3期。

韩雪梅、刘艳英、唐凯:《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发展研究》,《北京青年研究》2016年第1期。

陈晓运:《1949年以来中国志愿服务的变迁逻辑》,《青年探索》2018年第4期。

巫长林:《青年主体意识与志愿服务参与关系研究——基于2014年广州青年发展状况调查的实证分析》,《青年探索》2016年第3期。

冯德安、牛璐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回顾与未来发展路径分析》,《北京青年研究》2019年第1期。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青年发展论坛》2020年第1期。

袁小平、杨婉婧:《专业化与社会化:新时代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双维创新研究》,《社会政策研究》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