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233

蒙古民族问题述论图书

Commentary on Mongolian Issues in Modern China

SSAPID:101-5082-3963-93
ISBN:978-7-5097-2673-0
DOI:
ISSN:

[内容简介] 蒙古民族问题是王朝中国国家转型进程中遇到的第一个民族问题。在王朝国家转型中,蒙古社会精英和上层从不同的渠道接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之在从王朝国家的藩邦臣民向主权国家平等成员转变中面临着复杂的历史选择。在这一条件下蒙古社会如何发展、对国家转型的影响和作用便是清末民初蒙古民族问题形成的重要内容。在处置蒙古民族问题进程中,中国社会结合传统的“华夷”资源和近代社会理论思潮,开辟了民族区域自治道路,成为国家转型进程中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突出关注王朝中国转型,以及种族、民族和民族主义思潮在蒙古民族问题形成中的作用、影响和历史进程,从而在历史语境中探讨王朝中国在建立统一多民族主权国家进程中,蒙古民族问题的发生、处置过程以及历史启示。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周竞红
编 辑:周志静;孙以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绪论

  一 研究目的和基本概念

  二 已有研究成果及本研究的创新点

  三 研究方法、内容构成

 第一章 资本主义时代族类共同体的民族化

  第一节 族类共同体现象:时代语境与认知

   一 人类社会的族类共同体现象

   二 前资本主义时代族类共同体

    1.前国家社会阶段的族类共同体现象

    2.前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阶段的族类共同体现象

   三 马克思主义民族论断与资本主义时代民族现象的解读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民族现象的论述

    2.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民族现象的现实理解

  第二节 欧洲理念:民族与民族国家建构

   一 “民族”在欧洲——欧洲民族国家的建构

   二 冷战与全球化——从民族国家到欧洲联盟

  第三节 民族与国家:族类共同体在资本主义时代

 第二章 五方之民:王朝中国的族类共同体

  第一节 “五方之民”的历史图景

   一 假说、考古、传说与古代中国的族类共同体

   二 秦汉以降各王朝的治乱分合与族类分布

  第二节 影响王朝中国“五方之民”关系走向的重要历史因素

   一 “华”与“夷”类别化的泛指特征

   二 “华夷之辨”与“华夷”互化等观念的竞争

   三 “大一统”与“天下”观及其历史影响

 第三章 游牧与农耕:王朝政治语境下族类共同体关系

  第一节 游牧者与农耕者的差异与碰撞

   一 “大一统”王朝时期农耕者典籍中的游牧者

   二 农耕者书写的典籍中游牧者的形象

   三 游牧者与农耕者的碰撞

  第二节 游牧者与农耕者的互惠

   一 游牧者与农耕者的经济互惠

   二 农耕者与游牧者的政治军事合作

   三 农耕者和游牧者文化相互影响

  第三节 游牧与农耕冲突的解决机制

  第四节 蒙古人——蒙古草原最后的游牧者

   一 游牧的悖反功能:蒙古社会整合与分化

   二 分而治之:蒙古社会冲突与整合停滞*

 第四章 千年变局:王朝国家转型

  第一节 “华夷秩序”紊乱与王朝国家重新定位

   一 “华夷秩序”紊乱

   二 在“世界万国”中王朝国家重新定位

  第二节 清王朝末期政治改革的兴起

   一 从办理“夷务”到政治维新

   二 政治变革的兴起和新政

  第三节 从政治改革走向社会革命

   一 辛亥革命终结王朝中国

   二 新型国家结构的建构

 第五章 王朝国家转型重塑“汉满”关系

  第一节 “种”界与满汉

   一 “种”界之分的外向与内向

   二 革命者以“排满”瓦解“满汉”关系

  第二节 在“排满”中打造“汉族”

   一 “华夏”历史资源的汉种、汉族化

   二 汉族的国族化

  第三节 国家认同的困局

   一 “中国”存亡之争论

   二 革命派认同“支那”

 第六章 “排满”及蒙古人意识

  第一节 汉籍中蒙古人的形象变迁

   一 王朝中国史籍中的蒙古人

   二 革命派宣传中的蒙古人

  第二节 清末蒙古社会

   一 清末蒙古社会

   二 衰弱的清朝与蒙古人意识

  第三节 清末蒙古人意识的强化

   一 蒙古王公与蒙古人意识

   二 蒙汉关系紧张强化下层蒙古人意识

   三 清末蒙古人意识动员的神权背景

 第七章 蒙古民族问题初步形成

  第一节 喀尔喀蒙古人的“独立”行动

   一 沙俄对哲布尊丹巴活佛笼络

   二 “独立”行动与清末政治背景

   三 沙俄对僧俗封建上层“独立”行动的控驭

  第二节 “独立”行动对蒙古社会的动员

   一 “独立”行动以自立国家相号召

   二 喇嘛阶层成为社会动员基本组织系统

   三 内蒙古王公贵族的向背选择

  第三节 北京政府时期的蒙古问题

   一 民初“蒙古人”眼中的蒙古民族问题

   二 民初政府的蒙藏政策

   三 民国政府认知的蒙古民族问题

   四 民初知识分子认知的蒙古民族问题

   五 民初日俄势力与蒙古民族问题

 第八章 喀尔喀蒙古社会历史选择及影响

  第一节 “独立”后的喀尔喀蒙古社会

   一 “独立”后的政治生活

   二 “独立”后的经济社会

   三 影响喀尔喀蒙古人认同民国的复杂因素

  第二节 北洋政治乱象中的“自治外蒙古”

   一 “自治外蒙古”与北洋政府关系的重建

   二 “自治外蒙古”政治与行政困境

   三 动荡政治格局中的“撤治”行动

  第三节 人民革命与蒙古民族问题

   一 布里亚特蒙古人与喀尔喀蒙古社会启蒙

   二 喀尔喀蒙古社会的阶级革命

  第四节 蒙古社会民族主义勃兴

   一 革命中的喀尔喀蒙古民族主义

   二 内蒙古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境遇

    1.伪满洲国与被日本奴化的蒙古民族主义

    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蒙古民族主义的激发

 第九章 抗日战争与蒙古民族问题

  第一节 抗日战争前蒙古社会的进一步分化

   一 剧变中的喀尔喀蒙古社会

   二 历经“政区改革”的内蒙古各盟旗

  第二节 蒙古民族问题的多角度认知

   一 蒙古民族问题的蒙古人认知变迁

    1.喀尔喀蒙古人主要是从其自身社会剧变的特点出发,认识和考虑蒙古民族问题

    2.内蒙古不同阶层对蒙古民族问题的认知

   二 中国政府政党社会与蒙古民族问题的认知

  第三节 抗日战争胜利与蒙古族体裂变

   一 蒙古人民共和国政权的巩固

   二 苏蒙联合抗击日本挑衅

   三 “二战”后取得独立国的合法地位

 第十章 民族区域自治与蒙古族繁荣发展

  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形形色色的自治行动

  二 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自治运动

  三 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国蒙古族的发展

 序

〔德〕J.哈贝马斯:《哈贝马斯在华讲演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苏〕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白翠琴:《魏晋南北朝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白乐天、李凤飞主编《世界全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编《多边文化研究》第1卷,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

蔡美彪等主编《中国通史》第12册,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苏〕查布金:《蒙古人民共和国鸟瞰》,梁彦译,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

陈崇祖:《外蒙古近世史》,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

陈春华等译《俄国外交文书选译:关于蒙古问题》,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陈奇:《刘师培年谱长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陈旭麓主编《宋教仁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筹蒙刍议》,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四,远方出版社2008年版。

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达林太:《蒙古兵学研究:兼论成吉思汗用兵之谜》,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达斡尔族研究》第4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戴逸主编《中国近代史通鉴:1840—1949》,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

德恒山:《抗日的蒙古》,中国边疆文化促进会1940年版。

德勒格等:《内蒙古喇嘛教近现代史》,远方出版社2004年版。

德力格尔主编《哲里木史话》,远方出版社1995年版。

《东蒙古纪程》,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四,远方出版社2008年版。

《东四盟蒙古实纪》,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四,远方出版社2008年版。

独立出版社编辑《我们的外蒙古》,独立出版社1938年版。

〔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段昌国、庄尚武主编《西洋近代文明发展史》,台北,空中大学1994年版。

〔英〕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韩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日〕二木博史:《蒙古的历史与文化:蒙古学论集》,呼斯勒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方範九:《蒙古概况与内蒙自治运动》,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英〕冯克:《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杨立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从周边看中国》,中华书局2009年版。

傅大中:《伪满洲国军简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英〕甘布尔:《政治和命运》,胡晓进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高博彦:《蒙古与中国》(华泰印书局印行于1927年),载《亚洲民族考古丛刊》第6辑,南天书局,1977年。

葛洪泽:《近代化理想的探索》,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葛兆光:《古代中国的历史、思想与宗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耿云志:《蓼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郭道甫:《呼伦贝尔问题》,大东书局1931年版。

郭道甫:《蒙古问题》,出版单位不详1925年版。

何芳川:《古今东西之间:何芳川讲中外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贺照田主编《在历史的缠绕中解读知识与思想》,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胡启生:《海洋秩序与民族国家:海洋政治地理视角中的民族国家构建分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黄远庸:《黄远生遗著》,台湾华文书局1968年版。

〔日〕吉村忠三:《外蒙之现势》,李祖伟译,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法〕吉尔·德拉诺瓦:《民族与民族主义》,郑文彬等译,三联书店2005年版。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中华书局1962年版。

姜德铭主编《中国现代名家名作文库》,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版。

金启孮:《清代蒙古史札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廓索维慈:《库伦条约之始末》,王光祈译,中华书局1930年版。

〔波斯〕拉施特:《史集》卷1第1册,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立场》,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李毓澍:《蒙事论丛》,里仁书局1990年版。

〔美〕里亚·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王春华等译,三联书店2010年版。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点校》,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列宁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林荣贵主编《中国古代疆域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林言椒、何承伟主编《中外文明同时空:晚清民初VS工业革命》,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版。

林耀华:《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傅斯年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刘晴波、彭兴国编《陈天华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刘擎编《权威的理由:中西政治思想与正当性观念》,新星出版社2008年版。

《刘申叔遗书》(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刘师培:《刘师培讲经学》,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刘中民、左彩金、骆素青:《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卢明辉:《德王其人》,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

陆学艺、王处辉主编《中国社会思想史资料选辑》(晚清卷),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吕一燃编《北洋政府时期的蒙古地区历史资料》,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吕一燃:《中国北部边疆史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栾景河编译《俄罗斯有关外蒙古独立问题未刊档案选译》,载《近代史资料》(总105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澳〕罗·霍尔顿:《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倪峰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德〕罗曼·赫尔佐克:《古代的国家——起源和统治形式》,赵蓉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罗志田:《近代读书人的思想世界与治学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骆宝善评点袁世凯函牍》,岳麓书社2005年版。

马大正主编《中国东北边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马鹤天:《内外蒙古考察日记》,新亚细亚学会193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论宗教》,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毛起鵕、刘鸿焕合编《抗战中的国族问题》,独立出版社1942年版。

毛以亨:《俄蒙回忆录》,载《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1辑,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

《蒙古人民革命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二局1977年版。

刘序渭编《蒙古史料汇编》,南天书局1976年版。

《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版。

民族问题研究会编《蒙古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英〕奈杰尔·拉波特等:《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鲍雯妍等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内蒙古文史资料》第1—51辑。

倪乐雄编《寻找敌人:战争文化与国际军事问题透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潘公昭:《今日的外蒙》,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出版社1947年版。

潘光旦编《中国民族史料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彭国兴、刘晴波编《秦力山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三联书店1988年版。

(清)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赵景阳译,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

《清末蒙古史地资料汇萃》,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版。

《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斯大林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苏联科学院、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委员会编《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巴根等译,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美〕孙隆基:《历史学家的经纬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孙秀仁等:《室韦史研究》,北方文物杂志社1985年版。

《孙中山全集》第1、2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

孙中山:《三民主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谭合成、江山主编《世纪档案》,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谭嗣同全集》(上卷),三联书店1954年版。

〔英〕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徐波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唐洪森:《国共争战大东北》,科普出版社1999年版。

唐文权主编《雷铁厓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陶成章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陶增骈:《东北民族教育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田保国:《民国时期中苏关系:1917—1949》,济南出版社1999年版。

汪国钧:《蒙古纪闻》,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王德锋、傅炳旭主编《中国近现代史参考资料》,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王炯华编《胡汉民评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日〕王柯:《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冯谊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王士仁:《哲盟实剂》,哲盟文化处1987年版。

王旺盛主编《科尔沁右翼前旗370年》,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王希恩:《民族过程与国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魏义霞:《中国近代哲学的宏观透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翁独健主编《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吴楚克主编《东蒙史述与周边关系》,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吴怀冰编《外蒙古内幕》,经纬书局1947年版。

《西盟会议始末记》,远方出版社2007年版。

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

谢彬:《蒙古问题》,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

〔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上),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熊耀文编《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蒙藏委员会1934年版。

徐世昌撰《东三省政略》卷2《蒙务下·筹蒙》,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

徐迅:《民族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徐永平编《抗战中的蒙古》,独立出版社1940年版。

徐曰彪:《中苏历史悬案的终结》,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版。

薛衔天、金东吉:《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1917—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

杨国强:《晚清的士人与世相》,三联书店2008年版。

杨魁孚:《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中国人口出版社1995年版。

杨学琛:《清代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叶舒宪等:《人类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苏〕伊·亚·兹拉特金:《蒙古人民共和国史纲》,陈大维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余鹤:《国民革命中的外蒙问题》,三民书店1928年版。

曾金编《今日的外蒙》,上海英商今日书局1938年版。

张大军:《外蒙古现代史》第8册,兰溪出版社1983年版。

张国强:《贡桑诺尔布与赤峰近代化》,国际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张杰:《满族要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张梁编选《〈语丝〉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2卷,三联书店1960、1963年版。

《哲里木盟十旗调查报告书》(上),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一,远方出版社2008年版。

《侦蒙记》,远方出版社2007年版。

郑杰祥编《夏文化论集》,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2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1、2、6),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周绍良主编《全唐文新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

朱维铮、姜义华等编注《章太炎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邹念之编译《日本外交文书选译——关于辛亥革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С.Г.卢贾宁:《中国与苏维埃俄国之间的蒙古1920—1924》,阿拉腾奥其尔译,《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2期。

艾荫范:《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联手打造辉煌——秦统一论纲(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白拉都格其:《成吉思汗的遗产——蒙古汗国的父权封建制及其特点和内在矛盾》,《蒙古学信息》1996年第4期。

白拉都格其:《1840年之前蒙古在中俄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年第1期。

白拉都格其:《清末蒙古王公图强奏议概论》,《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白音查干:《最初人为农牧分界线的确立》,《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1期。

宝玉柱:《清代蒙古族社会转型中的羁縻政策:行政分割和政治分化》《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5期。

蔡志纯:《蒙古喇嘛贵族形成初探》,《民族研究》1987年第1期。

迪力瓦呼图克图:《外蒙古纳日班禅寺》,斯林格译,《蒙古学信息》2002年第4期。

丁晓杰:《关于日本“蒙古浪人”笹目恒雄》,《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3期。

樊明方:《海山与1911年外蒙古“独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4期。

樊明方:《1914年俄国侵占了唐努乌梁海哪些地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89年第3期。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冯学忠、王晓军:《“八一一”葛根庙武装起义》,《纵横》2005年第12期。

〔日〕冈洋树:《关于“库伦办事大臣”的考查》,乌云格日勒等译,《蒙古学信息》1997年第2期。

郝时远:《Ethnos(民族)和Ethnic group(族群)的早期含义与应用》,《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

郝时远:《先秦文献中的“族”与“族类”观》,《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

何芳川:《“华夷秩序”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

胡格吉乐图:《试论尹湛纳希的近代民族启蒙思想》,《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黄万波:《试论“东亚型”人的起源与演化》,《科技创新与品牌》2008年第9期。

吉雅泰:《第一批蒙古族共产党员是这样产生的》,2007年4月27日《中国民族报》第7版。

贾敬颜:《记游牧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贾敬颜:《“契丹”——汉人之别名》,《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5期。

贾敬颜:《释“行国”——游牧国家的一些特征》,《历史教学》1980年第1期。

蒋瑞、王海华:《类本义为族类考》,《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金海:《近代喇嘛教与蒙古地区政治》,《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孙逸仙演说〉与〈灭汉种策〉——对日本档案中两份重要反满文献之考察》,《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0期。

邝盛彦:《西汉骑兵的起源与作用考辨》,《世纪桥》2007年第10期。

蓝美华:《布里雅特人在外蒙古的活动》,蒙藏委员会编印,蒙藏专题研究丛书之九十五。

蓝美华:《内蒙古与一九一一年内蒙古独立运动》,《汉学研究》第23卷第1期。

李大龙:《“中国”与“天下”的重合: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的历史轨迹——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理论研究之六》,《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3期。

李晓宇:《“大一统”观念的起源及其流变》,《学海》2008年第6期。

李一新:《蒙古中亚统治者与大汗廷的关系》,《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罗志田:《先秦的五服制与古代的天下中国观》,载《学人》(第10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马寒梅:《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蒙古地区的经济侵略》,《阴山学刊》2002年第6期。

齐思和:《少数民族对于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历史教学》1953年第7期。

沈斌华:《蒙古族的教育和文化程度》,《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997年第28期。

〔日〕矢野仁一:《〈近代蒙古史研究〉序》,金启孮译,《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1964年第16期。

〔日〕矢野仁一:《内外蒙古问题面面观》,戴格敏译,《西北论衡》第5卷,第11、12期。

《说汉种》,《国民报》1901年第3期。

苏赫巴鲁:《陶克陶胡起义始末(续)》,《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1984年第1期。

忒莫勒:《〈蒙话报〉研究》,《蒙古学信息》2003年第1期。

忒莫勒:《民国元年昭乌达盟扎鲁特左旗事变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第4期。

田志和:《俄国与1912年的呼伦贝尔“独立”》,《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

佟佳江:《清代蒙古贵族爵职琐议》,《民族研究》1987年第1期。

佟佳江:《清末民初东北蒙古王公传略》,《黑龙江民族丛刊》1994年第4期。

汪炳明:《关于民国初年表示归顺外蒙古哲布尊丹巴政权的内蒙古盟旗、王公》,《蒙古学信息》1996年第1期。

王立群:《北洋政府时期直隶旗地问题浅探》,《历史档案》2005年第3期。

王子今:《汉代北边“亡人”:民族立场与文化表现》,《南都学坛》2008年第2期。

魏明章:《青海建省记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乌力吉套格套:《辛亥革命时期阿穆尔灵圭的政治活动》,《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增刊第1期。

许小青:《晚清国人的民族国家认同及其困境——以国籍问题为中心》,《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

延宏:《“江月何年初照人”》,1998年11月19日《科技日报》第4版。

杨宁宁:《从汉匈战争中认识真实的李广》,《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杨晓丹:《近代民族国家的特点及其未来》,《改革与开放》2009年第5期。

叶林生:《“华夏族”正义》,《民族研究》2002年第6期。

于振龙:《旧石器时代考古与中国古史重建》,《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第2期。

张国雄:《中国历史上移民的主要流向和分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张启雄:《外蒙主权归属交涉1911—1916》,《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77)1995年版。

张艳芳:《民国前期移民政策刍议》,《文史哲》2000年第6期。

章开沅:《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动员——以“排满”宣传为实例》,《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5期。

章太炎:《中华民国解》,《民报》1907年第15期。

郑宝恒:《民国时期行政区划变迁述略(1912—1949)》,《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朱浤源:《从族国到国族:清末民初革命派的民族主义》,《思与言》第30卷第2期,1992年6月。

简 介:本书以草原政策及其变迁历程为案例,整合出用思想模型解释政策变迁的一种思路。思想模型是人为了理解外在世界而构造的内在映像,其构成要素包括理念、话语和预期行动。本书的案例分析表明,正是来自国家的思想模型型塑了草原政策,也成为引起政策辩论的根源,这源于国家提供的思想模型挤出了蕴含着本土知识的地方性。在“现代”时空下,草原政策...

作者: 杨腾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