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8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23)图书

Repor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anxi (2023)

SSAPID:101-5033-0763-59
ISBN:978-7-5228-1382-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总报告对2022年陕西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进行分析,并对2023年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分报告对2022年陕西农村经济形势、工业运行形势、对外贸易形势、服务业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并对2023年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综合篇对陕西促消费稳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创新、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以及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区域篇围绕陕西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西咸一体化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产业篇对陕西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绿色低碳化发展、氢能源产业发展、建设全国人工智能试验区、数字赋能政府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陕西蓝皮书
编 辑:宋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03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陕西蓝皮书编委会

 摘要

 主编简介

 法律声明

 Abstract

 Ⅰ 总报告

  B.1 2022年陕西经济形势分析与2023年预测*

   一 2022年陕西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1.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2.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3.工业运行稳中提质

    4.固定资产投资稳中向好

    5.消费市场加快回暖

    6.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7.财政收支稳定增长

    8.居民消费价格平稳运行

    9.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恢复

   二 2022年陕西经济运行的特点

    1.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2.重点领域投资加快

    3.对外贸易多点发力

    4.服务业利润持续下降

    5.非公经济内生动能持续释放

   三 2022年陕西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一)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1.国际大事件

      (1)《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

      (2)俄乌冲突

      (3)G20峰会

     2.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

      (1)美国

      (2)欧元区

      (3)英国

      (4)日本

      (5)金砖国家

    (二)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三)陕西省内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四 2023年陕西宏观经济发展基本面预测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外贸进出口总额

    5.地方财政收入

    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五 2023年促进陕西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2.强化创新驱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3.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4.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5.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增强内循环韧性

    6.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7.紧紧围绕“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8.加快政策落地见效,提高要素保障水平

 Ⅱ 分报告

  B.2 2022年陕西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2023年预测

   一 2022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

    (一)粮油丰收基础不断夯实

    (二)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三)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四)农产品价格总体趋于上涨

    (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

   二 2022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二)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建设

    (三)乡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四)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

    (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三 2022年陕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疫情对乡村旅游和农产品销售造成不利影响

    (二)农业龙头企业经营面临困难,带动能力削弱

    (三)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放缓,增收空间被挤压

    (四)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少数脱贫监测户面临返贫风险

    (五)部分县域财政困难,“三保”支出压力大

   四 2023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展望与预测

    (一)粮食产量可能稳中略增

    (二)畜禽产品可能保持稳定

    (三)蔬菜可能实现量质提升

    (四)水果可能实现稳产提质

   五 促进2023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拓宽农民经营性收入渠道

    (三)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链主”农业龙头企业

    (四)攻固脱贫成果,加强农业防灾减灾

  B.3 2022年陕西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与2023年预测

   一 2022年陕西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一)总体稳定增长

    (二)行业表现分化明显

    (三)工业生产逐渐恢复

    (四)工业投资趋稳优化

    (五)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二 当前陕西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结构调整缓慢

    (二)科技创新转化能力不足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挑战较大

    (四)市场主体活力不够强

   三 陕西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分析及2023年预测

    (一)陕西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分析

     1.国内外复杂形势对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

     2.国家战略叠加构成新机遇

     3.重点产业链塑造工业新优势

     4.秦创原平台助力工业创新发展

    (二)陕西工业经济运行的趋势预测

   四 推动陕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提质增效

    (二)推行实施“链长制”,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三)深化数字赋能,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四)推动工业创新发展,培育工业新动能

    (五)助力企业升规壮大,保障市场主体发展

    (六)积极融入“双循环”格局,加强产业协作

  B.4 2022年陕西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与2023年预测*

   一 2022年陕西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一)陕西对外贸易发展总体分析

    (二)陕西外贸发展特点分析

     1.外贸进出口增幅逐月下降,出口、进口表现两极化

     2.一般贸易高速增长,比重进一步提高

     3.民营企业进出口值大幅增长,外商投资企业仍占主导地位

     4.马来西亚超越日本成为陕西第五大贸易伙伴

     5.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高速增长

     6.延安、安康、榆林、汉中、渭南、铜川、宝鸡进出口值同比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7.机电产品、农产品等出口快速增长

   二 陕西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国际环境*

     1.美国

     2.欧元区

     3.英国

     4.德国

     5.日本

     6.金砖国家

    (二)国内环境

   三 2023年陕西省外贸形势预判

   四 促进陕西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市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二)挖掘和释放跨境电商的巨大发展潜力

    (三)推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融合发展

    (四)加强RCEP政策的研究和推广,深挖贸易合作潜能

  B.5 2022年陕西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与2023年预测*

   一 陕西服务业总体运行特点

    (一)服务业生产经营稳定恢复

    (二)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影响依然显著

    (三)现代服务业体系加速形成

    (四)服务业区域格局基本稳定

    (五)服务业经济效益逐步转好

   二 陕西服务业运行面临的问题

    (一)服务业恢复增长基础仍然不够稳固

    (二)疫情对服务业造成不利影响

    (三)运营成本增加加大企业运营困难

    (四)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调整

   三 陕西服务业发展形势展望

    (一)服务经济将保持总体平稳增长

    (二)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稳步增长

    (三)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更趋活跃

    (四)服务业企业加快调整步伐

   四 陕西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基础

    (二)加快构建现代化服务业体系

    (三)大力推动服务业深度融合

    (四)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五)精准施策落实助企纾困政策

 Ⅲ 综合篇

  B.6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陕西促消费稳经济研究*

   一 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促消费保民生提振信心

    (一)重视消费保就业保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1.保护小商户持续经营

     2.促进实体店铺消费发展

    (二)优化政策设计,繁荣传统商贸业态

     1.激活老城区商业设施

     2.促进电动汽车消费

     3.开放省内旅游业

     4.优化消费券方案

    (三)完善物流体系,保障城市生活物资供给

     1.建立城市粮油保障仓库

     2.完善县域商业消费体系

     3.构建城市便民生活圈

    (四)落实国家政策,提升企业景气信心指数

     1.完善促消费考核机制

     2.落实国家减税政策

     3.房租减免等措施落实到商户

   二 放手发展新消费业态,持续释放消费创新潜能

    (一)全面发展沉浸式业态,激活传统消费

    (二)适应“新国潮”美学转向,发展科技+生活消费

    (三)积极把握电商重构新趋势,发展新电商消费

    (四)迎合全民健身新热潮,发展体育+消费

   三 打好政企联动协同“组合拳”,统筹推进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

    (一)坚持从供给端发力,不断完善联动保供机制

     1.健全联动保供机制

     2.构建区域协同保供新格局

     3.完善城市保供基础设施建设

     4.强化生活物资应急保供演练

     5.健全市场运行监测预警机制

    (二)坚持全流程衔接,消除保供流通堵点

     1.完善生活物资应急运输车辆通行管理制度

     2.适时启用物资紧急中转

     3.稳定志愿者队伍并加强能力建设

    (三)优化零售终端服务,完善常态化保供机制

     1.做好应对疫情带来不确定性的长期准备

     2.“线上+线下”拓展服务方式

     3.构建便民生活服务圈

    (四)促进商贸业持续恢复

   四 挖掘县乡消费潜力,拓展农村市场空间

    (一)畅通堵点,加快恢复县乡人流物流

     1.畅通人员流动,促进乡村旅游、零售餐饮等恢复发展

     2.畅通物流通道,促进县乡生产、商贸流通恢复发展

     3.提振和稳定消费预期,打开居民不敢消费的“心结”

    (二)催生县乡消费新增长点,促进消费需求与供给良性循环

     1.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促进县乡网络消费

     2.推动乡村民宿、主题旅游发展,促进县乡文旅消费

     3.推动新一轮汽车家电下乡,促进县乡耐用品消费

     4.发放消费券、举办促销优惠活动,引爆潜在消费

    (三)改善县乡消费环境,丰富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

     1.完善县乡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冷链物流建设

     2.合理规划和建设县乡商业综合体,促进县乡消费业态提档升级

     3.发展新型乡村便利店,夯实社区商贸微基础

   五 促消费稳经济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发挥消费的多重功效

    (二)充分发挥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三)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是核心工作

    (四)把市场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作为投资项目包装的重点

  B.7 共同富裕目标下陕西高质量发展政策创新研究*

   一 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创新驱动政策激发陕西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二)产业结构优化政策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改革开放新格局弥补陕西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

    (四)新型城镇化发展及乡村振兴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添活力

    (五)绿色经济政策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打造重要前提

   二 共同富裕目标下陕西高质量发展政策成效评估

    (一)政策落实效果明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较强

    (二)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有效加强创新基础

    (三)高质量就业增强民生“造血功能”,有效提升居民收入

    (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速,城乡进一步协调发展

   三 共同富裕目标下陕西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落实不平衡,经济短板弱项凸显

    (二)以资金投入为主要支持方式,政策效率偏低

    (三)创新政策体系不完善,创新压力逐步显现

    (四)政策执行路径不畅,制约政策效能的发挥

   四 共同富裕目标下,陕西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创新的启示

    (一)以科创为引导,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二)促进社会公平,加快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三)瞄准短板弱项,不断提升区域影响力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五)健全长效环保机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B.8 多部门协同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研究*

   一 多部门协同推进陕西“两链”融合现状

    (一)政府部门立体联动,系统谋划“两链”深度融合

     1.加强顶层设计,激发融合效应

     2.建设秦创原总窗口,统筹融合资源配置

     3.搭建创新平台,打造融合共同体

     4.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提升融合效率

     5.强化人才工作,完善融合智力支持

    (二)高校“三项改革”,助推“两链”科技成果转化

     1.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破解“不敢转”

     2.建立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破解“晋升难”

     3.允许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破解“缺钱转”和“风险共担”

    (三)省属企业引领创新,整合“两链”产业优势和科技资源

     1.组建国企创新中心,突出创新引领

     2.围绕重点产业链,深化品牌效应和聚集效应

    (四)金融机构打造生态体系,破除“两链”融资机制障碍

   二 多部门协同推进陕西“两链”深度融合影响因素

   三 多部门协同推进陕西“两链”深度融合现状评估

    (一)总体情况

    (二)具体情况

     1.政府政策及创新制度因素

     2.知识产权因素

     3.技术及平台因素

     4.成果转化因素

     5.资金因素

     6.人才因素

   四 多部门协同推进“两链”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方面

    (二)企业方面

    (三)高校方面

    (四)金融机构方面

   五 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集成,简化审批流程

    (二)企业:加强分类指导,聚焦创新生态,推动共建共享

    (三)高校:创新转化模式,完善分配机制,培育经纪人队伍

    (四)金融机构:加强产品推介,培育发债主体,搭建基金平台

  B.9 陕西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路径研究*

   一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是陕西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二 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一)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分析

     1.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总体状况

     2.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构成

     3.陕西省各地市居民收入现状

     4.陕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状况分析

    (二)陕西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差异比较

     1.陕西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异比较

     2.陕西城乡居民经营净收入差异比较

     3.陕西城乡居民财产净收入差异比较

     4.陕西城乡居民转移净收入差异比较

    (三)陕西省居民收入城乡差距原因分析

     1.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其他省市之间差距原因分析

     2.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构成差距原因分析

     3.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地区差距原因分析

   三 陕西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B.10 后疫情时代陕西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策略研究

   一 引言

   二 新冠疫情冲击给陕西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带来挑战

    (一)实体经济受冲击增风险

     1.中国经济短期内受冲击,实体经济运行艰难

     2.企业与家庭债务加重

    (二)投资者情绪受影响加风险

     1.羊群效应产生

     2.注意力配置转移

     3.资产配置改变

    (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严峻埋风险

     1.地方政府债台高企,杠杆率提升

     2.隐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难控

     3.地方政府过度投入土地市场

    (四)内外市场联动诱风险

     1.股票市场间的联动

     2.银行间市场的联动

     3.外汇市场间的联动

   三 陕西省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针对实体经济的对策措施

     1.各企业间增强联系,政府帮扶各企业

     2.完善特殊时期法律法规、引入相关人才

     3.鼓励消费、释放积极信号

    (二)针对投资者情绪的对策措施

     1.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督

     2.特殊时期设立特殊的防范体系

     3.投资者要保持理性

    (三)针对政府债务的对策措施

     1.举债融资要规范化,并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多措并举,多渠道化解政府债务

     3.特殊时期,政府支出应有侧重

    (四)针对外贸企业的对策措施

     1.利用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品牌

     2.鼓励传统外贸企业创新与转型升级

     3.提高市场应变能力,科技创新是重要的原动力

 Ⅳ 区域篇

  B.11 发挥新发展格局下战略纵深区和交汇地优势 加快陕西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步伐

   一 建设统一大市场是陕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先手棋

    (一)在畅通、做强国内市场循环上具有独特区位优势

    (二)在布局、开拓国际市场循环上具有长远战略担当

    (三)在链接、协同国内国际市场循环上具有先行带动效应

   二 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思维推动陕西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一)以“链式”思维增强在全国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

    (二)以“流量”思维提升在国内国际市场循环中的价值

    (三)以“平台”思维优化国内国际双市场资源要素配置

    (四)以“走出去”思维拓展“陕西人经济”

    (五)以“法治”思维领先形成市场的制度型保障

    (六)以“协同”思维熨平市场差异

   三 在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关键领域发力见效

    (一)高标准建设秦创原平台,打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创新高地和人才中心

    (二)发力靠前,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三)抢抓先机,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四)发挥乘数效应,加快推动全省要素资源市场整合

    (五)对标对表,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六)以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为试点,优先开展区域一体化建设工作

  B.12 陕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研究*

   一 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的特征和构成

    (一)区域差异必然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的特殊性

    (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的基本特征

     1.区域差异性

     2.战略支撑性

     3.循环联通性

     4.辐射带动性

    (三)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的基本构成

     1.高质量的经济供需体系

     2.现代化的物流交通体系

     3.强大的创新驱动体系

   二 陕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的坚实基础和优势条件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为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1.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水平持续提升

     2.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3.平台及物流体系不断完善

    (二)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提供了高效率的制度保障

     1.各主要领域通过全方位深入推进改革,初步形成了基础制度体系

     2.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提升,陕西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循环的效率和成效不断提升

     3.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和大通道加快建设提升了国际供应链参与度

    (三)科技创新的突破发展,为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提供了新动能

     1.陕西强化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和双循环战略支点

     2.陕西省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差异数字化”进程

     3.建设秦创原平台,大力促进了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三 陕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的成效与不足

    (一)陕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的主要成效

     1.陕西生产总值及对外贸易规模持续增长

     2.陕西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通道建设加快推进

      (1)中欧班列(长安号)发展迅速,集结中心地位快速提升

      (2)航空口岸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3)海铁联运通道建设不断加强

     3.陕西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地位提升

      (1)国际陆港枢纽

      (2)国际空港枢纽

    (二)陕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存在的不足

     1.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有待提升

     2.开放不足仍是制约发展的突出短板

     3.商贸物流通道不完全畅通

      (1)亚欧陆海贸易通道枢纽作用发挥不够

      (2)多式联运进展较慢

      (3)中欧班列开行分散,资源整合不足

      (4)国际航空货运能力有限

   四 陕西加快打造和完善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1.推动供给引领需求和创造需求,实现供需平衡

     2.持续扩大内需,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3.采取措施激发消费活力

    (二)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链型”产业形态

     1.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以“链式思维”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3.以数字经济为契机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

     4.大力培育发展优质企业

    (三)强化创新驱动,提供双循环新动能

     1.完善和发挥秦创原创新总平台的功能和作用

     2.强化实施科技型企业“四大工程”

     3.加强与国内外高能级创新平台交流合作

     4.强化创新人才支撑

    (四)扩大高水平开放,激发双循环战略支点效能

     1.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

     2.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3.创新发挥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引领示范作用

    (五)加快提升交通商贸物流中心枢纽功能

     1.加快立体交通枢纽建设

     2.推进枢纽与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的联动

     3.推进枢纽的国际化进程

    (六)发展多元化多式联运模式,全方位疏通通道堵点

     1.探索发展多元化多式联运模式

     2.提高监管与合作效率效能

    (七)创新金融支持商贸物流发展政策

     1.支持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综合服务

     2.扶持供应链金融发展

     3.支持创新金融产品

     4.创新航空枢纽设施融资模式

  B.13 聚焦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 构建陕西对外开放大平台*

   一 中欧班列运行情况

    (一)我国中欧班列总体发展情况

    (二)中欧班列长安号开放平台发展现状

     1.开行数量平稳回升

     2.集结中心功能不断增强

     3.通关效率持续提升

     4.港产联动发展持续推进

     5.港贸融合发展态势明显

   二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通道承载空间严重不足

    (二)货源组织能力有待提升

    (三)多元功能整合有待深化

   三 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

    (一)国家向西开放宏观背景为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带来重要利好

    (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中欧班列高效运行提供政策保障

    (三)政策叠加为陕西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聚集新的动能

   四 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一)解放思想,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二)推进港口建设,提升发展承载能力

    (三)拓展财富源泉,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四)加大合作力度,打造国内外双循环链接地

    (五)加强制度创新,塑造开放经济发展新优势

    (六)整合平台功能,构建陕西对外开放大平台

  B.14 西安都市圈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研究

   一 区域一体化理论

    (一)区域一体化概念

    (二)区域一体化内涵

    (三)区域一体化动力

   二 西咸一体化发展回顾

    (一)西咸一体化发展历程

    (二)西咸一体化主要成就

    (三)西咸新区的价值再认识

   三 西咸一体化存在的关键问题解析

    (一)区域分治是主要矛盾

    (二)区划调整并非最优解

    (三)跨越行政区划的无形之墙

   四 都市圈框架下纵深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议

    (一)纵深推进空间一体化

    (二)纵深推进产业一体化

    (三)纵深推进市场一体化

    (四)纵深推进治理一体化

  B.15 陕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一 陕西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1.县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净流出严重

     2.产业结构不合理

     3.公共服务质量仍需提高

     4.县城市政公用设施仍不完善

   二 陕西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案例分析

    (一)蓝田:资源互补,协同发展

     1.发展特点

     2.经验推广

    (二)富平:优质农业,乡村振兴

     1.发展特点

     2.经验推广

    (三)太白:以人为本,生态宜居

     1.发展特点

     2.经验推广

    (四)岐山:产城融合,以产促城

     1.发展特点

     2.经验推广

   三 陕西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发展路径设计

    1.大城市周边县城走协同发展之路:优势互补,承接大城市转型需求

    2.农产品主产区县城走服务“三农”之路:保障粮食安全

    3.重点生态功能县城走绿色发展之路:严守生态红线,谋求绿色发展

    4.专业功能县城走特色发展之路:基于资源禀赋立足特色产业

   四 陕西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推动人口城镇化

    2.引导助力产业发展

    3.提质公共服务和完善公用设施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Ⅴ 产业篇

  B.16 陕西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与对策建议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界定

   三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概况

     1.产业规模现状

     2.产业结构现状

     3.产业进出口现状

     4.产业品牌实力现状

    (二)装备制造业能源结构概况

     1.能源消费现状

     2.三废排放现状

    (三)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概况

     1.科技创新投入

     2.科技创新产出

    (四)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概况

   四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五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分析

    (一)数据来源

    (二)基于时间序列的陕西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分析

     1.整体分析

     2.单项分析

    (三)基于空间序列的陕西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分析

     1.整体分析

     2.单项分析

   六 对策建议

    (一)强化技术创新引领作用,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大力推进高端制造工程,切实提高产业规模化水平

    (三)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切实提高产业绿色化水平

    (四)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切实提高产业信息化水平

    (五)持续推进质量品牌建设,聚力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B.17 陕西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一 实现“双碳”目标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1.用能结构调整压力激增

     2.传统产业转型压力较大

     3.产业政策调整形势迫切

    (二)面临的机遇

     1.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2.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

     3.碳排放权、碳汇权益等成为新的资产

   二 “双碳”目标背景下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一)高碳产业存量较大

    (二)碳减排推进手段单一

    (三)对碳减排认识不清

    (四)碳核算程序复杂,精准计量较为困难

   三 “双碳”背景下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路径

    (一)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二)大力推动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三)加快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发展

    (四)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支柱

   四 “双碳”背景下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构建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机制

    (二)加快建设“双碳”配套支持政策

    (三)积极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四)大力促进“数实”深度融合

    (五)巩固提升碳汇能力

  B.18 陕西氢能源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一 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1.氢能产业配套和商业化应用体系还不完善

     2.氢能核心技术尚未突破

     3.发展氢能产业应用场景十分迫切

     4.产业链不健全

   二 产业基础

    (一)资源禀赋丰富

    (二)产业配套完善

    (三)应用场景独特

     1.陕北地区现有大量的燃油、燃气卡车从事能源化工产品运输

     2.氢能促进工业领域的脱碳减排

     3.钢铁是陕西省工业碳排大户,当前炼钢多采用焦炭作为铁矿石还原剂

     4.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

     5.电力行业既是用能大户也是碳排放大户

    (四)科教实力雄厚

     1.科研机构数量众多

     2.“双链”融合深入探索

     3.科技软实力稳步提升

    (五)资金保障充分

     1.加大省级财政支持

     2.强化金融政策支持

   三 氢能产业发展路径

    (一)氢气制备

     1.制氢技术研发

     2.制氢应用研究

    (二)氢气储运

    (三)氢气加注

    (四)氢气使用

   四 相关建议

    1.加大对蓝氢的制备

    2.实现在储氢材料的实质性突破

    3.氢气加注站建设

    4.实现应用场景有效激活

    5.加强氢燃料电池汽车关中城市群示范建设

  B.19 陕西建设全国人工智能试验区研究*

   一 人工智能的发展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

    (二)人工智能的演进

    (三)人工智能发展态势

   二 陕西建设全国人工智能试验区的形势分析

    (一)陕西人工智能发展总体分析

     1.科教资源富集,人才科研优势突出

     2.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3.创新平台发展迅速,产业集群不断涌现

    (二)陕西建设全国人工智能试验区的战略机遇

     1.国家政策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2.“一带一路”倡议使陕西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3.西安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4.多个人工智能龙头企业落地西安

     5.秦创原加速释放陕西科创活力

    (三)陕西建设全国人工智能试验区面临的问题

     1.高端人才储备不足,对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投入仍较薄弱

     2.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缺少创新型领军企业

     3.产学研融合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进程缓慢

     4.省内地区差距较大,科技创新发展不平衡

     5.对外开放水平不高,高质量发展有待推进

   三 陕西建设全国人工智能试验区的推进路径

    (一)推进基础研究及核心技术攻关,完善人才引育体系

    (二)加速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引育创新领军企业

    (三)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四)深化扩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动高质量发展

    (五)强化内外联动,打造西部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四 陕西建设全国人工智能试验区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打造“产、学、研、用”完整生态

    (二)完善领导机制,优化组织模式

    (三)重视财政金融支持,强化要素保障

    (四)强化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B.20 数字赋能政府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

   一 问题提出

   二 数字赋能政府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一)数字赋能政府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机制

     1.数字赋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

     2.数字赋能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提高

     3.数字赋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升级

    (二)数字赋能政府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传导影响机制

     1.数字赋能数据要素管理能力提升

     2.数字赋能数据应用开发能力提升

     3.数字赋能数据传播共享能力提升

   三 陕西省数字赋能政府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测度及特征分析

    (一)数字赋能与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

     1.数字赋能指数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

     2.政府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1)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

    (二)陕西省数字赋能与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

     1.陕西省数字赋能指数时空特征分析

     2.陕西省公共服务供给指数时空特征分析

     3.陕西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时空特征分析

   四 数字赋能政府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构建

    (二)变量选取

    (三)实证分析

     1.直接效应分析

     2.间接效应分析

   五 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数字赋能政府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结论

    (二)数字赋能政府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陕西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数字赋能水平

     2.打通陕西省数字服务应用壁垒,构建多主体协同发展机制

     3.加强数字技能培训,全方位提高陕西省各类人群的数字素养

 皮书数据库

 基本子库

《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http://tjj.shaanxi.gov.cn/tjsj/tjxx/qs/202211/t20221104_2263049.html,2022年11月4日。

《前三季度全省规上工业运行分析》,http://tjj.shaanxi.gov.cn/tjsj/tjxx/qs/202211/t20221111_2264025.html,2022年11月8日。

《1~3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持续放缓》,http://tjj.shaanxi.gov.cn/tjsj/tjxx/qs/202205/t20220519_2221578.htm,2022年5月18日。

《服务业经济稳中有增 企业吸纳就业后劲不足》,http://tjj.shaanxi.gov.cn/tjsj/tjxx/qs/202207/t20220720_2229440.html,2022年7月13日。

《精准施策营业收入稳中有进 多重压力服务业利润继续下降》,http://tjj.shaanxi.gov.cn/tjsj/tjxx/qs/202211/t20221117_2265095.html,2022年11月17日。

杨伟民:《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宏观经济管理》2018年第2期。

王嵩、范斐、卢飞:《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统计与决策》2021年第19期。

王健、高铭:《基于新发展理念的中国省域经济发展评估》,《现代管理科学》2020年第4期。

俞林、赵俊红、霍伟东:《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宏观经济管理》2021年第10期。

陕西日报社论:《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不懈奋斗——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现代企业》2022年第8期。

翟坤周:《共同富裕导向下乡村振兴的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基于四个典型县域协作治理模式的实践考察》,《求实》2022年第5期。

刘国中:《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 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陕西日报》2022年6月。

刘友金:《集群式创新与创新能力集成——一个培育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新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1期。

李晓锋:《“四链”融合提升创新生态系统能级的理论研究》,《科研管理》2018年第9期。

高洪玮:《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理论内涵、现实进展与对策建议》,《当代经济管理》2022年第5期。

孔祥年:《基于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及建设路径》,《中国高校科技》2019年第10期。

胡乐明:《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意义与路径》,《人民论坛》2020年第31期。

席恒、王睿、祝毅、余澍:《共同富裕指数:中国现状与推进路径》,《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席恒、余澍:《共同富裕的实现逻辑与推进路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梁运文、霍震、刘凯:《中国城乡居民财产分布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

刘社建、徐艳:《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财经研究》2004年第5期。

马从辉:《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分析》,《经济学家》2002年第4期。

刘精山:《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背景下金融风险的传导与防范研究——基于金融压力视角的实证分析》,《华北金融》2021年第1期。

钟熙维、吴莹丽:《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股票市场的联动性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20年第10期。

杨子晖、陈雨恬、张平淼:《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宏观经济冲击、金融风险传导与治理应对》,《管理世界》2020年第5期。

方意、于渤、王炜:《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度量与防控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第8期。

国家外汇局陕西省分局课题组:《陕西:立足科技赋能 支持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中国外汇》2021年11月1日。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决定》,《陕西日报》2020年7月13日。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陕西日报》2020年12月14日。

马太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理论》,《法治现代化研究》2022年2月。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云南日报》2021年2月22日。

蔡昉等:《双循环论纲》,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

陈元、黄益平:《双循环:中国经济新格局》,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

贾康、刘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译出版社,2021。

袁国宝:《双循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出版社,2021。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http://www.shaanxi.gov.cn/xw/sxyw/202103/t20210302_2154680.html。

《陕西省“十四五”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规划》,http://www.shaanxi.gov.cn/xw/sxyw/202111/t20211126_2201850.html。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 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shaanxi.gov.cn/xw/sxyw/202205/t20220528_2222645_wap.html。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陕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http://www.xinhuanet.com/2022-08/31/c_1128966129.htm。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2021年6月30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的通知》,2022年4月22日。

谢雨蓉、陆成云、刘文华等:《加快内陆地区“大循环”与“双循环”物流战略新支点建设》,《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6期。

夏杰长等:《中欧班列与“一带一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王慧珍:《加快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的思考与建议》,《大陆桥视野》2020年第10期。

王慧珍:《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大陆桥视野》2021年第11期。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西省“十四五”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规划》,2021年10月23日。

张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现实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理论导刊》2022年第6期。

黄承锋、曾桃:《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的时空结构》,《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安蓓、潘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筑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光明日报》2022年4月11日。

本刊编辑部:《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数据大幅增长》,《大陆桥视野》2022年第1期。

方创琳、张永姣:《中国城市一体化地区形成机制、空间组织模式与格局》,《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第6期。

叶银忠:《2018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黄鑫昊:《同城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张明、魏伟、陈骁:《五大增长极:双循环格局下的城市群与一体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陈东:《区域一体化演变趋势与我国中长期应对策略》,《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7期。

任远:《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演化与区域一体化》,《北大金融评论》2021年第1期。

李兰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逻辑框架与理论解释》,《经济学动态》2020年第1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国及各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人民出版社,2015。

杨伟民、袁喜禄、张耕田、董煜、孙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美好家园——主体功能区战略研究总报告》,《管理世界》2012年第10期。

赵磊、张晨:《旅游减贫的门槛效应及其实证检验——基于中国西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财贸经济》2018年第5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新华社,http://www.gov.cn/zhengce/2022-05/06/content_5688895.htm。

贺雪峰:《农民进城与县域城市化的风险》,《社会发展研究》2021年第8期。

姚德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共生逻辑:价值、机理与路径》,《青海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

邹一南:《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新趋势与“十四五”时期市民化政策展望》,《宏观经济管理》2020年第10期。

付丽娜、彭真善、张爱群:《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交互影响——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经济地理》2020年第11期。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面向2020年后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联动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

高文鞠、綦良群:《科技人才、全要素生产率与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科技论坛》2020年第9期。

李俊玲、戴朝忠、吕斌、胥爱欢、张景智:《新时代背景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评价——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金融监管研究》2019年第1期。

李健、闫永蚕:《中国装备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价与时空演变特征》,《统计与决策》2021年第20期。

张爱琴、张海超:《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21年第19期。

许冰、聂云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9期。

钞小静、刘璐、孙艺鸣:《中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及发展路径》,《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年第6期。

朱森第:《数字化转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路径》,《先锋》2021年第5期。

李英杰、韩平:《数字经济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宏观经济管理》2021年第5期。

马云超:《创新驱动背景下陕西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12期。

王建文:《以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变革 实现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乡音》2021年第3期。

黄顺春、张书齐:《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统计与决策》2021年第2期。

张志超:《推动河南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年第1期。

李淼、梁爽:《辽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对外经贸》2020年第10期。

何源明、李明荣:《江西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研究》,《营销界》2020年第41期。

张志娟:《河南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全国流通经济》2020年第27期。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最后检索时间:2022年9月28日。

科技部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国科发规〔2019〕298号,http://www.gov.cn/xinwen/2019-09/06/content_5427767.htm,最后检索时间:2022年9月28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陕西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9-2023年)》,http://sndrc.shaanxi.gov.cn/fgyw/tzgg/1037146J3YB3i.htm,最后检索时间:2022年9月28日。

吴心钰、王强、苏中锋:《数智时代的服务创新研究:述评与展望》,《研究与发展管理》2021年第1期。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行动方案(2020—2022年)》,http://www.xa.gov.cn/ztzl/ztzl/lwlbzt/zcwj/5fa3c53af8fd1c5966431d 23. html,最后检索时间:2022年9月28日。

Davenport T.,Guha A.,Grewal D.,et al.,“H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Change the Future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48(2019).

Huang M.H.,Rust R. 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rvice,”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1(2018).

Huang M.H.,Rust R. T.,“Engaged to a Robot?The Role of AI in Service,”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4(2021).

Kaplan A.,Haenlein,M.,“Siri,Siri,in My Hand:Who’s the Fairest in the Land?On the Interpretations,Illustrations,and Im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usiness Horizons 62(2019).

Linda D. H.,David E. S.,Michael K. B.,“Rise of the Machines?Customer Engagement in Automated Service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4(2021).

Pantano E.,Scarpi D.,“I,Robot,You,Consumer:Measur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ypes and Their Effect on Consumers Emotions in Service,”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5(2022).

Rafaeli A.,Altman D.,Gremler D. D.,et al.,“The Future of Frontline Research:Invited Commentaries,”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2017).

万晓榆、罗焱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改革》2022年第1期。

盛斌、刘宇英:《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测度与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

万永坤、王晨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证检验》,《统计与决策》2022年第4期。

詹新宇、王蓉蓉:《财政压力、支出结构与公共服务质量——基于中国22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改革》2022年第2期。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