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3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2022)

SSAPID:101-3927-5757-01
ISBN:978-7-5228-0144-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总报告对2021年中国金融监管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和评论,并对2022年中国金融监管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分报告具体剖析了2021年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以及外汇领域监管的年度进展,呈现给读者一幅中国金融监管全景路线图;专题研究对当前中国金融监管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涉及金融风险攻坚战的经验启示、政府债务监管、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协调、国家审计对金融监管的监督、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雄安新区“监管沙盒”、资产管理公司监管等方面。

相关信息

丛书名:金融监管蓝皮书
编 辑:张丽丽;谷丹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8 财政、金融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辅导读本》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21。

[2]潘功胜:《稳中求进 推动外汇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外汇》2022年第1期。

[3]潘功胜:《新发展格局下外汇领域的改革开放》,《中国外汇》2021年第13期。

[4]潘功胜:《理性看待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求是》2017年第13期。

[5]刘斌:《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发展与思考》,《中国外汇》2021年第13期。

[1]马金华:《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与对策》,《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4期。

[2]张明、孔大鹏:《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特征事实、潜在风险与化解策略》,《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3]毛振华、孙晓霞、闫衍主编《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4]刘尚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本质与防范》,《清华金融评论》2020年第8期。

[5]昌忠泽、李汉雄:《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研究文献述评》,《财政科学》2021年第4期。

[6]毛捷、刘潘、吕冰洋:《地方公共债务增长的制度基础——兼顾财政和金融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9期。

[7]陈颖:《我国地方债发展历程、成效及问题》,《金融与经济》2021年第10期。

[8]周世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理论分析与经验事实》,《管理世界》2021年第10期。

[9]类承曜:《代理成本、外部性与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过度举债》,《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10期。

[10]宋傅天、姚东旻:《“城投部门”议价能力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管理世界》2021年第12期。

[11]夏诗园:《防范新时代的“灰犀牛”——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及防控》,《金融市场研究》2020年第10期。

[12]夏诗园:《地方隐性债务风险传染路径、影响和应对措施》,《金融经济》2021年第10期。

[13]唐云锋、刘清杰:《地方债务与房价风险联动的理论维度、历史逻辑与现实路径》,《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9期。

[14]徐军伟、毛捷、管星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再认识——基于融资平台公司的精准界定和金融势能的视角》,《管理世界》2020年第9期。

[15]袁海霞、汪苑晖、卞欢:《专项债兼顾扩容提效,助力基建托底稳增长——地方政府专项债2019年回顾与2020年展望》,《财政科学》2020年第1期。

[1]巴曙松、王琳:《资管行业的功能监管框架: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清华金融评论》2018年第4期。

[2]常健:《论“穿透式”监管与我国金融监管的制度变革》,《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3]苟文均:《穿透式监管与资产管理》,《中国金融》2017年第8期。

[4]郭树清:《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中国保险》2020年第9期。

[5]李玲:《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发展趋势、监管政策与处置机制——兼论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战略取向》,《新金融》2015年第11期。

[6]李扬、张晓晶:《“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经济研究》2015年第5期。

[7]沈晓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理论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8]徐军伟、毛捷、管星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再认识》,《管理世界》2020年第9期。

[9]郑超愚、蔡浩仪、徐忠:《外部性、不确定性、非对称信息与金融监管》,《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

[10]周小川:《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金融研究》2011年第1期。

[11]Edward L.Glaeser and Andrei Shleifer,“The Rise of the Regulatory Stat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3.

[12]K. Arrow,The Economics of Agency,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6.

[13]M. Jensen and W. Meckling,“Speciflc and General Knowledge Organizational and Structure,”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002.

[1]Agénor P.R.,Pereira D.,“Financial Spillovers,Spillbacks,and the Scope for International Macroprudential Policy Coordination,” BIS Papers,April 2018.

[2]Agénor Pierre-Richard,Jackson Timothy and Jia Pengfei,“Macroprudential Policy Coordination in a Currency Union,”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21.

[3]Aiyar S.,Calomiris C. W. and Wieladek T.,“Does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 Leak?Evidence from A UK Policy Experiment,” 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14.

[4]Buch C. M. and Goldberg L.,“Cross-border Regulatory Spillovers:How Much?How Important?Evidenc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Banking Research Network,” NBER Working Paper,2016.

[5]Avdjiev S.,Koch C.,McGuire P. and G.Von Peter,“International Prudential Policy Spillovers:A Global Perspective,” BIS Working Paper,2016.

[6]Kang H.,Vitek F.,Bhattacharya R.,Jeasakul P.,Munoz S.,Wang N. and Zandvakil R.,“Macroprudential Policy Spillovers:A Quantitative Analysis,” IMF Working Paper,2017.

[7]Akinci O. and Olmstead-Rumsey J.,“How Effective are Macroprudential Polici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18.

[8]Temesvary J.,“The Role of Regulatory Arbitrage in U.S. Banks’International Lending Flows:Bank-Level Evidence,” FIW Working Paper,2015.

[9]Reinhardt D. and Sowerbutts R.,“Regulatory Arbitrage in Action:Evidence from Banking Flows and Macroprudential Policy,” Bank of England Working Paper,2015.

[10]Frame W. S.,Mihov A. and Sanz L.,“Foreign Investment,Regulatory Arbitrage and the Risk of U.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orking Paper,2016.

[11]Dalen D.M. and Olsen T.,“Regulatory Competition and Multi-national Banking,” CESifo Working Paper Series,2003.

[12]Gazi Ishak Kara,“Systemic Risk,International Regulation,and the Limits of Coordin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6.

[13]Giovanni Dell’Aricciaand Robert Marquez,“Competition among Regulators and Credit Market Integra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5.

[14]Joel F. Houston,Chen Lin and Yue Ma.,“Regulatory Arbitrage and International Bank Flows,”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2.

[15]Viral V. Acharya,“Is the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Adequacy Regulation Desirable?”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3.

[16]赵艳平、秦力宸、黄友星:《外部宏观审慎政策对我国企业杠杆率的溢出效应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21年第2期。

[17]武鹏:《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分类梳理、功能比较和国际经验》,《财会月刊》2019年第6期。

[18]陈晓莉、刘晓宇:《中国需要参与宏观审慎政策国际协调吗?:基于宏观审慎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证据》,《世界经济研究》2020年第6期。

[19]李霞、廖泽芳:《非常规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与国际协调障碍》,《上海经济研究》2015年第11期。

[20]张朝洋:《宏观审慎政策的跨境溢出效应与国际协调》,《金融市场研究》2018年第12期。

[21]张瀚文、赵胜民:《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协调问题研究——基于我国的DSGE模拟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20年第2期。

[22]张智富、郭云喜、张朝洋:《宏观审慎政策协调能否抑制国际性银行危机传染?——基于跨境金融关联视角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20年第7期。

[23]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跨境信贷溢出、经济周期与宏观审慎政策国际协调》,《金融与经济》2020年第12期。

[24]何碧英:《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国际协调研究》,《区域金融研究》2020年第7期。

[25]IMF,FSB,BIS,“Macroprudential Policy:An Organizing Framework,” IMF Policy Paper,2011.

[26]BIS,“Macroprudential Instruments and Frameworks:A Stocktaking of Issues and Experiences,” CGFS Papers,2010.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工作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2]班东启、隋学深:《审计视角下中小银行风险处置》,《中国金融》2021年第23期。

[3]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4]王永海、徐纯:《〈多德·弗兰克法案〉与美国联邦政府金融审计制度创新》,《审计研究》2014年第2期。

[5]江世银:《当代中国金融审计研究(1983-2018)》,人民出版社,2019。

[1]A Guide for Entrepreneurs,https://www.londonstockexchange.com.

[2]G20/OECD High-Level Principles on SME Financing,www.oecd.org/finance.

[3]GEMC,“SME,Financing through Capital Markets,” IOSCO,2020.

[4]GEMC,“Development of Emerging Capital Markets:Opportunities,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IOSCO,2020.

[5]John Thompson,Kris Boschmans and Lora Pissareva,“Alternative Financing Instruments for SMEs and Entrepreneurs:The Case of Capital Market Finance,” OECD,2018.

[6]Kris Boschmans,Lora Pissareva,“Fostering Markets for SME Finance:Matching Business and Investor Needs,” OECD,2017.

[7]刘元春、孙文凯:《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2019。

[8]王跃堂:《产权性质、债务税盾与资本结构》,《经济研究》2010年第9期。

[9]易纲:《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政策含义》,《经济研究》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