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8

杭州研究(2015年第1期)图书

Hangzhou Researches

SSAPID:101-3900-6558-90
ISBN:978-7-5097-7242-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杭州研究》主要有要论特刊、专家视点、政务创新与改革研究、经济经纬、城市发展、社会文明、历史文化等栏目,探讨杭州城市领域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跟踪城市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前沿,特别关注在杭州城市经济、管理、社会、法律、文化等发展进程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亦关注杭州都市圈发展与合作为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发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社会科学院
编 辑:冯咏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Z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

 编辑委员会

 要论特刊

  推动杭州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对策

   一 杭州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优质资源得到扩张

    (二)专业结构调整改善,技能教学得以强化

    (三)校企合作已有基础,人才互通得以推进

    (四)积极服务地方发展,职业教育形象得到改善

   二 杭州市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原因

    (一)观念有偏差,待遇不公平,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现象普遍存在

     1.从成才观念和招生制度来看

     2.从学历层次和人事待遇来看

     3.从主管部门和管理方式来看

    (二)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1.人才总量不足

     2.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3.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不力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难以深度推进

     1.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

     2.学校的实训设施设备使用效率较低

    (四)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2.教师积极性较难调动

    (五)部分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水平不高

     1.场地不足制约学校发展

     2.经费不足影响学校运转

     3.少数职校办学水平有待提升

   三 杭州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积极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充分发挥企业在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中的主体作用

    (三)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

    (四)按照“双师型”要求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

    (五)职业院校应有效对接杭州当前及未来的重点产业

  以引资、引技、引智联动服务杭州智慧经济发展

   一 智慧经济时代杭州加强“三引”联动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技术变革时代的迅速到来对杭州市加强“三引”结合提出了新目标

    (二)杭州招商引资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对加强“三引”结合提出了新要求

    (三)人才要素在智慧经济发展中的首位作用更加凸显,为加强“三引”结合提供了新契机

    (四)“人才流”与“资金流”的流动趋势为加强“三引”结合提供了新途径

   二 杭州市“三引”联动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杭州市“三引”联动工作的现状

     1.“招大引强”带动了人才和技术的快速集聚

     2.招才引智加快了产业技术的升级

     3.招才引智助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发展

     4.技术合作成为引资、引智的有效媒介

    (二)杭州市“三引”联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招引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

     2.招引层次需要进一步提升

     3.招引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

     4.招引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 加强杭州市“三引”联动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三引”思路

     1.以更加开放的工作模式推进“三引”工作

     2.以更加开放的招引平台开展“三引”工作

     3.以更加开放的数据运用助力“三引”工作

    (二)瞄准高端要素提升“三引”层次

     1.制定高端要素的“三引”工作规划

     2.明确高端要素的重点招引对象

     3.把招引智慧产业大项目摆在突出位置

     4.着力培育本土领军企业和高端人才

    (三)充分整合资源,增强“三引”合力

     1.要优化部门资源

     2.要借力“五名”资源

     3.要整合政策资源

     4.要共享信息资源

    (四)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三引”保障

     1.要强化要素保障

     2.要强化人才保障

     3.要强化考核激励

 专家视点

  信息经济发展中推进政府数据率先共享开放的建议

   一 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意义与国内外借鉴

    (一)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意义与共识

     1.意义

     2.共识

    (二)数据共享开放国内外借鉴

     1.国外借鉴

    (三)国内数据共享开放情况

   二 杭州市数据共享开放情况与存在问题

    (一)数据共享开放基本情况

     1.政府数据交换

     2.政府数据社会开放

    (二)数据共享开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共享开放认识不到位

     2.共享开放机制不完备

     3.共享开放模式有待创新

     4.数据归集程度不高

     5.政策法规不配套

   三 推进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理念

    (二)健全机制

    (三)突出云计算平台

    (四)推进跨部门数据库建设

    (五)确立引入社会资金机制

    (六)出台相关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政策

  深圳信息经济演进及其对杭州的借鉴意义

   一 深圳产业格局的特点与成功经验

    (一)深圳产业格局的演进历程

     1.适应消费需求,家电制造业引领发展

     2.适应城市化建设,通信制造业独领风骚

     3.适应信息化需求,系统服务商和智能制造业异军突起

     4.适应人的更高需求,互联网经济和个性化创业风起云涌

    (二)深圳产业格局的演进特点

    (三)深圳发展信息经济的成功经验

   二 当前深圳与杭州产业格局的比较分析

    (一)总量情况和产业集中度

    (二)工业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情况

    (三)产品结构和企业实力比较

   三 深圳发展对杭州的借鉴意义

    (一)“一”即聚焦“一号工程”

    (二)“三”即发挥三大优势

    (三)“五”即强化五项举措

  杭州智慧经济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探析

   一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经济发展现状

    (一)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经济发展的优势

     1.信息化和网络基础设施全国领先

     2.信息产业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

     3.公共服务和管理信息化深入推进

     4.“两化融合”不断深化

     5.信息技术研发力量聚集

     6.信息化发展制度环境良好

    (二)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经济发展的难点

     1.认识水平、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有待提升

     2.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严重

     3.地区、行业和企业间信息化应用不平衡

     4.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5.法规不完善和网络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6.缺乏统一科学的标准体系和合适的运营模式

   二 杭州智慧经济发展中智慧城市建设大运营模式构建

    (一)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架构

    (二)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条

    (三)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经济发展融合

   三 促进杭州智慧经济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系统梳理智慧经济产业门类

    (二)推动搭建智慧经济发展平台

    (三)编制系统供应整体解决方案

    (四)加强智慧产业技术协同创新

    (五)加快推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

    (六)建设市、区两级创业孵化器

    (七)发展风险投资和交易平台

 杭州发展信息经济研究

  电子商务背景下传统商业特色街区转型升级探究

   一 武林路商业特色街区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一)武林路商业特色街区的现状

    (二)武林路商业特色街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 武林路商业特色街区转型升级的目标效应分析

    (一)品牌效应

    (二)链动效应

    (三)传播效应

   三 武林路商业特色街区转型升级的思路与策略

    (一)区域融合与产业提升策略

    (二)公共空间的挖掘与提升策略

     1.强化面向西湖的入口设计

     2.打通街区内部空间

    (三)交通引导与优化策略

     1.交通控制

     2.交通空间分配

     3.停车空间安排

     4.慢行交通组织

    (四)公共空间更新与优化时序

  互联网视域下杭州普惠金融发展路径探讨*

   一 互联网对普惠金融的影响

    (一)创新信贷技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二)降低交易成本,体现开放性

    (三)拓展金融服务边界,实现平等性

    (四)复制推广快,操作更便捷

   二 杭州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一)发展迅猛,但普惠程度不高

    (二)金融产品和服务日趋丰富,但创新能力不足

    (三)参与主体日趋多元,潜在风险不断提高

    (四)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有待增强

   三 互联网促进杭州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

    (一)以第三方支付为主,提供便捷的支付清算服务

    (二)以手机银行为新渠道,推进银行改革创新

    (三)倒逼传统金融机构迈入互联网时代

    (四)新型互联网借贷平台

   四 互联网促进杭州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尽快制定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二)政府支持和监管并举

    (三)金融机构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

    (四)提高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

    (五)防范风险能力是关键

  杭州发展“智慧旅游”的实践与对策*

   一 “智慧旅游”的内涵与特征

    (一)“智慧旅游”的内涵

    (二)“智慧旅游”的特征

     1.旅游服务的智慧

     2.旅游管理的智慧

     3.旅游营销的智慧

   二 杭州“智慧旅游”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外“智慧旅游”发展概况

    (二)杭州“智慧旅游”的现状

     1.在“智慧旅游”顶层设计方面

     2.在“智慧旅游”技术推广方面

     3.在“智慧景区”试点建设方面

    (二)杭州“智慧旅游”存在的问题

   三 杭州发展“智慧旅游”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的作用

     1.坚持“三力合一”

     2.处理好“四对关系”

     3.继续实施“旅行社扶强扶优工程”

    (二)深入研究“智慧旅游”消费模式

     1.认识旅游需求

     2.收集信息

     3.设计个性化旅游产品

     4.虚拟旅游

     5.购买旅游产品

     6.旅游体验与计划调整

     7.旅游评价与分享收获

    (三)在旅游行业优先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

     1.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与旅游电子政务

     2.旅游景区:数字景区建设系统

     3.酒店:信息化系统

     4.旅行社:旅行社商务e化

    (四)以游客为中心强力整合旅游信息资源

    (五)集中打造“智慧旅游”云平台

     1.“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

     2.“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系统

     3.“智慧旅游”移动智能客户端系统

     4.“智慧旅游”客流统计与预警系统

     5.“智慧旅游”企业诚信监管系统

     6.“智慧旅游”导游管理服务系统

    (六)加快建设“智慧景区”

     1.总体规划部署,管理战略导向

     2.纵向逐步推进,横向保持平衡

     3.开放创新机制,应用结合经营

  杭州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的路径探讨

   一 杭州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的意义

    (一)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是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的重要路径

    (二)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是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的革新

    (三)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是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保障

   二 杭州和深圳2013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比较

   三 杭州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的路径探讨

    (一)以人的需求为中心,探寻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的路径

     1.围绕人们的安全需求,发展安防产业,打造食品安全供应链

     2.围绕人们的环境生活品质追求,发展智慧环保、医疗、交通产业

     3.围绕人们的社交与尊重需要,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

     4.围绕人们的自我实现需要,发展文化教育产业,打造创业创新高地

    (二)以市场主体企业为中心,探讨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的路径

     1.围绕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建设“互联网金融之都”

     2.围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信息软件产业,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3.围绕企业对突破物流瓶颈的需求,建设智慧物流中心与物联网产业中心

     4.围绕企业对产业升级的需求,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

  杭州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模式与人才培养对接策略*

   一 杭州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及现状分析

    (一)杭州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

     1.借助综合性的电子商务平台

     2.在行业网站进行投放

     3.企业自建网站或第三方建站

     4.搜索引擎竞价排名

     5.搜索引擎固定排名

    (二)杭州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1.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将成为未来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主要渠道

     2.电子商务应用逐步进入“生态时代”

     3.外贸电子商务也必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二 杭州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程度和实现功能

   三 杭州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模式与人才培养对接策略

    (一)构建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教学体系

    (二)实施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应用平台

    (三)形成电子商务网络自学习教育体系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大数据时代提升政府统计服务的思考

   一 大数据对政府统计的影响

    (一)官方统计与大数据分析

    (二)大数据对官方统计的作用

     1.大数据促进“大统计”

     2.大数据提升政府统计效率

     3.大数据有助于优化统计服务

   二 大数据对官方统计的挑战

    (一)政府统计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

    (二)统计分析能力面临考验

    (三)数据处理和信息安全亟待提高

   三 适应大数据趋势,提升杭州统计服务水平

    (一)大数据背景下杭州统计服务创新

     1.统计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2.创新统计数据发布平台

     3.强化统计分析服务

    (二)提升杭州统计服务的思考

     1.从“干”统计到“管”统计——创新统计理念

     2.从数据“采集”到数据“挖掘”——转变统计工作重点

     3.从“小”统计到“大”统计——充分开发大数据资源

     4.从“单一”到“多元”——改进统计数据发布模式

  网络协同下网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模式探究*

   一 网络协同下网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作用与模式

    (一)食品供应链可追溯性在网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作用

    (二)构建基于网络协同的网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模式

     1.网购食品供应链网络溯源信息链作为风险监测信息采集的主线

     2.风险信息共享平台衔接并加强监测机构网络实现网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3.基于网络协同的网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模式框架

   二 杭州市网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一)杭州市网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发展现状

     1.强化完善政策网络责任

     2.建立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工作机制

     3.建立信用信息公开机制

     4.完善网购食品交易管理办法

     5.确定属地网购食品检查监测对象

    (二)杭州市网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面临的挑战

     1.经营主体的虚拟性和违法行为的隐蔽性

     2.网购食品售运分离,监测受管辖权影响

     3.信息数据的不对称性和监管制度的缺失性

   三 有效提升杭州市网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网购食品风险指标体系,确定食品风险分类,提高风险监测的优选性

     1.构建网购食品安全风险指标体系

     2.制定网购食品风险分类数据库

     3.制定网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

    (二)完善网购食品安全溯源制度,加强风险监测管控,提高风险监测的预见性

     1.完善网购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2.确定属地网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对象

    (三)建立风险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风险信息交流,提高风险监测的动态性

     1.建立风险监测信息共享平台

     2.建立多方风险信息交流机制

    (四)建立分级立体风险监测网络,统一风险评估机构,提高风险监测的独立性

     1.建立分级立体风险监测网络

     2.提升风险监测网络能力建设

     3.设立统一风险评估机构

    (五)完善监测网络协调沟通机制,提供风险预警技术扶持,提高风险监测的协同性

     1.完善监测网络协调沟通机制

     2.建立风险预警处置技术扶持机制

  移动互联网时代杭州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升*

   一 移动互联网时代杭州动漫产业发展与人才素养要求

    (一)杭州动漫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矛盾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动漫人才的素养要求

   二 动漫教育和动漫人才培养情况调查与国外借鉴

    (一)杭州市动漫教育和动漫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1.动漫企业问卷调查

     2.往届毕业生抽样调查

     3.学校动漫专业学生调查

    (二)杭州动漫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动漫人才结构单一,复合型动漫人才匮乏

     2.动漫人才培养未能与时俱进

     3.动漫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

     4.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5.动漫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空白

    (三)国外动漫教育模式的经验借鉴

   三 移动互联网时代杭州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升

    (一)制定有层次、多样化的培养目标

     1.动漫人才培养要分层次

     2.动漫人才培养要多元化

     3.动漫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应重视创新思维培养

    (二)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

     1.改变动漫教育重技术、轻创意的现状

     2.科学设置课程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4.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5.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制定

    (三)建立完整的教育评价制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杭州数字城管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一 数字城管的成效与意义

    (一)数字城管取得的成效

     1.实现了“三个第一”

     2.数字城管在您身边,为您服务

     3.推进服务、创新、效能型数字城管建设

     4.建设高效运转的数字城管

    (二)数字城管在城市管理中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科学管理

     2.有利于实现严谨管理

     3.有利于实现精细管理

     4.有利于实现长效管理

   二 数字城管的“杭州模式”

    (一)创新机制

    (二)提高标准

    (三)整合资源

    (四)法制保障

    (五)统筹城乡发展

    (六)坚持民主民生

   三 杭州实现数字城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规范城市管理,牢固树立标准意识

    (二)强化数据分析,增强服务的主动性

    (三)开展事前普查,从解决问题向源头管理转移

    (四)编制范例教材,实现案卷处理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五)建立数字城管QQ群及论坛,强化交流和沟通

    (六)深化品质体验点活动,有效宣传数字城管

    (七)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功能,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杭州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技术演进与机制创新*

   一 杭州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代表性项目概况

    (一)西湖世界遗产保护数字化系统

    (二)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杭州博物馆、杭州西湖博物馆之虚拟漫游

    (三)文澜在线——杭州数字图书馆的保护行动

   二 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化技术以及城市管理、服务机制创新的需求

    (一)技术层面

    (二)机制层面

   三 杭州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智慧城市建设需求的比较

    (一)已有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四 “智慧文遗”——杭州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技术演进与机制创新探讨

    (一)高“瞻”深“谋”

    (二)张“网”布“云”

    (三)接“人气”

  移动开放式平台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创新模式与提升策略*

   一 移动开放式平台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二 移动开放式平台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创新模式

    (一)网上图书馆

    (二)手机图书馆APP客户端

    (三)微信图书馆

   三 移动开放式平台下的微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型

    (一)创新微信图书馆服务原则

     1.以用户为中心的泛在化服务原则

     2.基于大数据个性化定制原则

     3.基于社交化阅读互动原则

    (二)构建微信图书馆平台框架

     1.微信图书馆平台的实现路径

     2.微信图书馆平台的运行机理

     3.微信图书馆平台的服务内容

    (三)微信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实现

     1.微信图书馆平台的技术可行性

     2.微信图书馆平台的搭建

     3.微信图书馆平台的关键技术

   四 移动开放式平台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提升策略

    (一)完善面向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资源体系

     1.构建图书馆资源一体化保障体系

     2.精心打造图书馆员服务团队

    (二)构建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机制

     1.了解读者个性化信息需求

     2.构建读者个性化服务信息机制

    (三)建立与读者交流互动的移动信息服务机制

     1.以读者为中心,注重与读者开展互动,注重用户体验

     2.打造微信图书馆用户社交关系网

 经济经纬

  杭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与机制创新

   一 杭州现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二 杭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深化企业体制改革还需破解的问题

    (二)深化产业政策改革还需破解的问题

    (三)深化人才体制改革还需破解的问题

    (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还需破解的问题

    (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还需破解的问题

    (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还需破解的问题

    (七)扩大对外开放还需破解的问题

    (八)深化区域体制改革还需破解的问题

   三 杭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提升民营经济优势,激发微观经济活力

     1.申请国家级和省级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2.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立足动态比较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坚持制造业和服务业并举,推进“大产业”建设

     2.坚持硬件和软件并举,推进“大平台”建设

     3.坚持市场发挥基础作用和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并举,推进“大项目”建设

    (三)营造人才高地优势,优化人才成长机制

     1.通过淘汰落后产业分流低端劳动力

     2.通过优先发展教育培训提高人口素质

     3.继续实施人才引进工程

     4.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5.积极鼓励企业建立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

    (四)涵养自主创新优势,跳出技术模仿陷阱

     1.吸引和培育灯塔型企业不动摇,形成高新产业集群磁场

     2.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不动摇,涵养创新创业活水源头

     3.确立和推进国际化战略不动摇,实现国内国外双轮驱动

     4.提升产业集聚区和科技平台发展不动摇,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环境

    (五)强化金融中心优势,创新金融服务体制

     1.创造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生态

     2.争取国家级和省级政策支持杭州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

     3.顺应国家层面市场导向的金融体制改革

    (六)创造集约利用优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加大城市规划区之内土地利用的行政配置力度

     2.加大城市规划区之外土地利用的市场配置力度

     3.构建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机制

     4.加大农居点规划和建设

     5.加大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

     6.开征土地财产税

     7.完善耕地保护制度

    (七)培育对外开放优势,应对国际市场约束

     1.提高出口行业的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2.开辟扩大国际市场的潜在区域

     3.抓住中国内需的升级机遇

     4.提升浙商回归工程的效应

     5.拓展杭州产品销售渠道

     6.支持企业“走出去”

     7.通过城市竞争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八)发挥都市经济优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1.推进“县域经济”转向“郊区经济”

     2.提升杭州主城的集聚辐射能力

     3.超前规划和统筹建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4.强化城市规划的整合再造功能

     5.构建区域合作机制

   四 杭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机制

    (一)知识引导

    (二)舆论推动

    (三)组织保障

  杭州动漫COSPLAY文化的市场促进探究*

   一 动漫COSPLAY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一)动漫COSPLAY文化现象

    (二)COSPLAY文化的现实意义

     1.COSPLAY文化活动对动漫产业发展具有较强推动作用

     2.COSPLAY文化自身具备极强的商业开发价值

     3.COSPLAY文化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二 杭州动漫COSPLAY文化发展现状

    (一)杭州动漫COSPLAY文化活动

    (二)杭州COSPLAY动漫社团组织及商业形态

     1.动漫会展赛事

     2.COSER经纪

     3.衍生产品市场

    (三)杭州动漫COSPLAY文化发展特点

     1.依托动漫节展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和辐射效应

     2.COSPLAY的整体质量比较高

     3.COSER群体广泛

   三 杭州COSPLAY动漫文化活动发展中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无序,缺乏有效的组织与保障机制

    (二)原创动漫文化不足,本土特色不明显

    (三)市场发展不成熟,产业链不够健全

   四 促进杭州动漫COSPLAY文化市场发展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规范引导与管理

    (二)注重原创动漫作品的品牌建设,推动COSPLAY文化的本土化

    (三)发挥杭州动漫与传统产业优势,打造国际动漫COSPLAY文化与商业中心

    (四)加强动漫COSPLAY社团的专业化与品牌化建设

    (五)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注重COSPLAY文化的理论性研究

  杭州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

   一 杭州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

    (一)企业自主创新基础条件持续改善

     1.研发机构加快培育

     2.大企业自主创新“领头羊”作用凸显

     3.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二)自主创新投入不断加大

     1.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2.研发人员保障持续增强

    (三)创新绩效产出持续提高

     1.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

     2.专利事业迅速发展

     3.企业创新活动不断增强

   二 杭州市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产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1.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不高

     2.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竞争力不强

     3.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二)自主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1.创新平台建设滞后

     2.政策有待细化

     3.大企业大集团实力相对不足

    (三)要素支撑有待进一步强化

     1.企业创新面临多因素制约

     2.投入要素保障水平不高

     3.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

   三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激励导向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地位

    (二)整合优化创新平台,着力拓展创新发展空间

    (三)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协同创新

    (四)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育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

    (五)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强化市场运作力

    (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保护企业自主创新成果

    (七)健全自主创新机制,优化企业自主创新环境

 城市发展

  杭州环境污染损失及其外溢效应研究*

   一 杭州环境污染损失的测算及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比较

    (一)国内外对环境污染损失的研究

     1.环境污染损失测算研究

     2.环境污染损失的成因研究

     3.环境污染损失的效应研究

    (二)环境污染损失的测算方法

    (三)杭州环境污染损失的变动轨迹及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比较

   二 杭州环境污染损失的外溢效应分析

    (一)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二)空间外溢效应

   三 美丽杭州视域下降低环境污染损失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

     1.要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2.改造提升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重化工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智能、低碳引领城市发展模式转型

    (二)构建绿色技术进步的支撑和保障机制

     1.制度激励

     2.经济激励

     3.适度加大环境规制力度,倡导灵活多样的环境规制形式

    (三)搭建长三角城市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平台

     1.科学规划,兼顾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2.推动区域环境信息共享,逐步建立长三角城市环境污染预警体系

     3.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多种污染物治理问题

  杭州出租车运营管理改革的思考

   一 杭州出租车行业基本情况及主要问题

    (一)经营模式过于多样

    (二)历史遗留问题凸显

    (三)劳动关系认定困难

    (四)驾驶员休息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

    (五)驾驶员外地化现象严重

    (六)出租车信息化程度不高

   二 国内其他城市出租车运营管理主要做法的借鉴

    (一)坚持公司化经营理念

    (二)鼓励规模化经营

    (三)严格规范出租车运营管理

     1.加强质量信誉考核

     2.制定行业自律性约定

     3.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四)引入出租车经营权退出机制

    (五)保障驾驶员的合法权益

     1.为驾驶员缴纳社保

     2.促进和保障出租汽车驾驶员的收入增长

    (六)坚持以本土用工为主的方针

    (七)推进智能化营运和管理

   三 杭州出租车运营管理改革的思考

    (一)对出租车进行科学定位

    (二)清理规范经营模式

    (三)加快出租车市场化步伐

    (四)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五)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六)核定份子钱标准,减轻司机负担

    (七)推进出租车信息化,扩大出租车约租服务

  职业教育助推杭州特色产业发展探析*

   一 职业教育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内在关联

    (一)职业教育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1.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促进产业发展

     2.通过增加就业来保证产业发展

     3.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来推动产业发展

     4.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来创新产业发展

    (二)特色产业带动职业教育发展

     1.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来设置专业

     2.通过企校合作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通过产教对接来整合职教资源

   二 杭州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杭州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

     1.规模扩大,稳步增长

     2.重点布局,核心凸显

     3.特色鲜明,潜力极大

    (二)存在的问题

     1.不少企业和学校均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形成“产业发展,人才先行”的理念

     2.在职业教育紧扣特色产业发展,做好特色人才培养工作和专业建设工作方面,企业和学校均认为目前的做法还不到位

     3.在促进职业教育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的优惠措施方面,企业和学校均认为政府缺乏有效的“特色化”扶持制度

     4.造成职业教育助推特色产业发展乏力的主要原因,企业和学校均认为在于校企联动不够、人才需求特征不明确、人才培养赶不上产业发展速度等

     5.在教学准备工作方面,学校和企业均认可“学做合一”课程教师必须有企业、岗位工作经验,但也有部分学校未对师资提出要求

   三 职业教育助推杭州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尽快建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1.引导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特色”创新

     2.引导特色产业教育项目的举办与资助

     3.引导企校合作创新特色教育内容的选择

     4.引导特色人才保障措施和评价机制的建立

    (二)确立职业院校的主体地位,深入开展特色专业建设

     1.密切关注特色产业发展态势,做好专业特色规划

     2.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3.理清生源现状,倡导特色教学改革

     4.深化校企合作,打造特色教学团队

     5.利用资源互补,建设特色实训基地

     6.拓展社会功能,提供特色产业服务

    (三)倡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搭建产教对接平台

     1.出台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2.配套干预政策,构建企业履行职业教育责任状况的评价体系

     3.依靠行业协会,搭建产教对接的服务平台

 社会文明

  “西湖传说”的文化内涵与当代应用探析

   一 “西湖传说”的文化内涵

    (一)务实

    (二)守信

    (三)崇学

    (四)向善

   二 “西湖传说”的社会功能

    (一)“西湖传说”让人们了解社会历史,崇尚英雄人物

    (二)“西湖传说”让人们体验社会现实,传承民俗民风

    (三)“西湖传说”让人们接受传统教育,感悟善恶美丑

    (四)“西湖传说”让人们明确价值取向,形成健康心理

   三 “西湖传说”文化价值的当代应用

    (一)加强“西湖传说”的宣传推广

    (二)进行“西湖传说”的改编创作

    (三)实现“西湖传说”的场景再现

 汇聚全国研究智慧构建杭州城市智库启事

 《杭州研究》投稿须知

王国平:《城市怎么办》,人民出版社,2009。

王国平:《以智慧城市经济为载体,推动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4年3月。

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管理工程学报》2012年第4期。

吴标兵、林承亮、许为民:《智慧城市发展模式:一个综合逻辑架构》,《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5期。

邬贺铨:《智慧城市、数字城市与智能城市》,《创新视点》2011年第5期。

毛光烈:《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全面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宁波经济》2010年第1期。

赵航:《基于消费需求特性的城市商业街功能规划——以湖南路商业街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05年第11期。

周志平:《杭州特色街区的发展对策研究》,《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6期。

侯国林、黄震方、赵志霞:《城市商业游憩区的形成及其空间结构分析》,《人文地理》2002年第5期。

顾倩:《受电商冲击,杭州服装商铺租金下降》,《杭州日报》2013年11月13日。

涂玥:《杭州开启“电商换市”新篇章》,《杭州日报》2013年12月13日。

焦瑾璞、陈瑾:《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王曙光:《互联网金融的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第12期。

张明哲:《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中国统计》2013年第12期。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智慧旅游建设工作方案》《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等。

李云鹏等:《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王辉等:《智慧旅游》,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姚志国等:《智慧旅游:旅游信息化大趋势》,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

H.H.Owaied,H.A.Farhan,N.AL-Hawamdeh,N.AL-Okialy,“A Model for Intelligent Tourism Guide System”,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2011(2).

刘祥亚:《六大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方巍巍:《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方法初探》,《科教导刊》2013年第5期。

黄益:《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

赵振勇:《创新型IMS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

李维安:《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探析》,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田世海、翟丽丽、王晓东:《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研究》,《学术交流》2008年第2期。

陈元忠:《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策略探讨》,《经济师》2005年第7期。

涂子沛:《大数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李金昌:《大数据与统计新思维》,《统计研究》2014年第1期。

杨家亮:《大数据时代的政府统计》,《中国统计》2013年第11期。

汪为、张雅雅:《大数据革新官方统计》,《浙江经济》2013年第10期。

刘兴远:《利用大数据改进和完善政府统计数据发布模式》,《中国统计》2014年第3期。

张明康、张超:《大数据时代来临对政府统计影响探析》,《统计科学与实践》2014年第3期。

易北辰:《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徐辉:《动漫产业的市场问题与对策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第13期。

《中国移动互联网动漫产业研究报告》,易观智库网,2014年3月,http://www.enfodesk.com/SMinisite/maininfo/reportdetail-id-322611.html。

肖永亮:《中国动画教育现状分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1年第8期。

阳石刚:《动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范长坡:《动画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艺海》2012年第11期。

杨瑛:《中外动画教育的现状与启示——以中、美、韩高校动画教育为例》,《赤峰学院学报》2011年第11期。

关萍萍:《日本的动漫职业教育及其启示》,《经济论坛》2011年第6期。

刘献君、吴洪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制约与出路》,《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12期。

①何荣坤主编《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②叶裕民、皮定均主编《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③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陈盈:《微信公众平台及其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与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3年第20期。

张秋、杨玲、王曼:《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图书馆建设》2014年第2期。

陈雅、郑建明:《我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管理机制研究》,《图书与情报》2011年第1期。

刘圆圆:《基于Lib 2.0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年第4期。

曹树金等:《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几个基本问题》,《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年第6期。

唐秋鸿等:《基于Web挖掘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曾妍:《移动阅读在图书馆实行的可行性分析》,《图书馆建设》2009年第2期。

郭家义、张晓林:《个性化信息环境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年第3期。

刘卫忠:《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图书馆论坛》2006年第5期。

Enis,Matt,Palo Alto,“Library Shares Data on Open Platform”,Library Journal,2013,No.5.

Li Aiguo,“Mobile Library Service in Key Chinese Academic Libraries”,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May 2013,Vol.12.

Aharony,Noa,“Librarians’ Attitudes towards Mobile Services”,Aslib Proceedings,2013,Vol.65.

Lai Yuangen,Zeng Jianxun,“Across-language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Model in Digital Libraries”,Electronic Library,2013,Vol.31.

Kai Tang,“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ersonalized Active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l in Digital Library”,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3,Vol.753-755.

Jason J.Jung,“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Delivering Service in Blog-like Digital Librarie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6,Vol.4312.

Cui Fenghan,“The Module Design of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in College Library Based on Agent”,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Vol.268-270.

刘胜枝:《冲突与共荣——COSPLAY活动的商业性与文化性解析》,《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3期。

陈雪:《假面真我——COSPLAY风潮的心理解析》,《大众心理学》2011年第11期。

马曌:《浅析我国原创COSPLAY现状及发展》,《艺术科技》2013年第6期。

陈鹏、向娟:《安徽动漫COSPLAY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当代电影》2011年第5期。

袭著燕、张颖:《鲁粤苏浙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分析》,《科学与管理》2012年第4期。

梁志刚、赵娟:《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思考》,《决策参考》2010年第6期。

郭瑞东:《提升河北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7期。

陈伟:《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宏观经济管理》2012年第1期。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11。

过孝民、张慧勤:《公元2000年中国环境预测与对策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夏光、赵毅红:《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与研究》,《管理世界》1995年第6期。

郑易生等:《中国环境污染损失估算:1993年》,《生态经济》1997年第6期。

肖士恩、雷家骕:《中国环境污染损失测算及成因探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2期。

崔日明、王磊:《中国能源消耗国际转移的实证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第4期。

渠涛:《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环境污染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杨俊、盛鹏飞:《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第5期。

舒元、黄亮雄:《我国省区环境污染资源损失及其外溢效应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年第5期。

Bruvoll,Annegrete,Solveig Glomsr?d,and Haakon Vennemo,“Environmental Drag:Evidence from Norway”,Ecological Economics,1999(30).

Frankhauser Samuel,“The Economic Costs of Global Warming Damage:A Survey”,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1994(4).

Graff Zivin Joshua and Neidell Matthew J.,“Tempreature and the Allocation of Time:Implications for Climate Chance”,NBER Working Paper,2011.

Grossman G.M.,Krueger A.B.,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Cambridge:The MIT Press,1993.

Hamilton Kirk and Michael Clemens,“Genuine Savings Rat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99(13).

Hanna Rema and Oliva Paulina,“The Effect of Pollution on Labor Supply: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neriment in Mexico City”,NBER Working Paper,2011.

World Bank,“The Changing Wealth of Nations”,2011.

诸大建、鄢妮:《大学对所在城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作用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盛世豪、郑燕伟:《“浙江现象”: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杨少华、田玉梅:《试论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服务地方经济的关系》,《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杨冬梅、徐开金:《试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均衡》,《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詹先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涵及其策略》,《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4期。

逄锦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财会研究》2010年第5期。

姜鸿:《高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供需动力模型》,《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17期。

邓志革、雷久相:《高职院校内部建设与服务区域经济良性互动探析》,《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17期。

杭州图书馆编《“西湖传说”故事集成》(名胜古迹卷·壹),杭州出版社,2013。

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黄涛:《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顾希佳:《浙江民间故事史》,杭州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