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2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逻辑图书

Research on the Thought Logic of Marxism's Sinicization

SSAPID:101-3896-2800-08
ISBN:978-7-5201-1518-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础理论的论著,侧重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逻辑,具体来说,这种分析依次围绕历史论、概念论、发生论、矛盾论、逻辑论、内容论、机制论、成果论的逻辑递进关系展开,以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本质内涵、发生基础、内在要素、逻辑进程、内容维度、发展机制、成果形态等进行梳理。这种递进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身的矛盾运动关系,是这个理论创新运动自身的“客观”逻辑进程。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作 者: 金民卿
编 辑:王小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后记

 引言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述要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史

   (一)19世纪后期马克思主义的零星传入

   (二)20世纪初梁启超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译介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历史节点

   (一)初步奠基与早期探索

    1.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步奠基

    2.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

    3.八七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蹒跚起步

   (二)历史性起步与两种马克思主义观的激烈交锋

    1.井冈山斗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伟大开端

    2.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道路和理论成果

    3.两种马克思主义观的激烈较量

   (三)科学命题的提出和理论框架的形成

   (四)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成功实现

   (五)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的理论创新高潮

   (六)“第二次伟大结合”的开始及其艰辛探索

   (七)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功实现和不断推进

   (八)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理论创新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经验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分析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提出

   (一)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二)长期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的思想结晶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系统提出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多要素互动的过程性存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构成要素

   (二)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变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自主性的、创造性的结合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独立自主的、创造性的结合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建立在科学方法基础上的能动性结合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逻辑

  一 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张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

   (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内在张力

   (二)真理性与发展性的内在张力

   (三)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在张力

  二 近代中国的现实危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依据

   (一)近代中国的衰变危难与政治寻路上的彷徨

   (二)中国思想界的短暂共识与内在冲突

   (三)在思想裂变中探寻改造中国的出路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

   (一)十月革命架起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桥梁

   (二)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要素的初步形成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启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矛盾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系统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党主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袖主体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家主体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主体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体系统

   (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客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客体的中国具体实际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主客体互动的开放性过程

   (一)主体在推动两类客体的结合中日益成熟发展

   (二)两类客体在相互结合中共同发展完善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远开放的过程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程

  一 译介和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

   (一)理论译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

   (二)马克思主义必须进入中国文化当中才可能中国化

   (三)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

  二 吸收与内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起点

   (一)通过学习积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知识基础

   (二)实现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化是发展主体形成的前提条件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三 融合与再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环节

   (一)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两种差异性极大的异质性文化

   (二)两种异质性文化能够在相互借鉴中相互融合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再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四 突破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二)正确处理坚持基本原理与突破具体观点的关系

   (三)结合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实现重大创新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维度

  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民族性特点相结合的民族化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代性特征相结合的时代化过程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化过程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同群众性实践相结合的大众化过程

  二 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

   (一)经验上升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经验向理论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向度

   (三)当代中国发展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重要体现

  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传播

   (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公开传播自己的理论主张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能够而且需要走向世界

   (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宣传阐释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机制

  一 信仰引领机制

   (一)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前进的旗帜

   (二)坚定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发展的关键在于坚定信仰

  二 实践动力机制

   (一)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

   (二)社会实践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长点

   (三)在回答重大实践问题中实现当代理论创新

  三 思想交锋机制

   (一)思想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路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同错误思想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三)内部思想交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四)在思想交锋中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自觉

  四 集体智慧机制

   (一)吸收集体智慧是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一个集中集体智慧的过程

   (三)集体智慧机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发展中的重要体现

  五 思想共识机制

   (一)理论武装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

   (二)在推进理论武装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创新

   (三)通过理论武装把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群众实践

  六 纠错创新机制

   (一)自主性纠错创新是长期实践积累的一条重要经验

   (二)自主性纠错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毛泽东、邓小平是自主性纠错创新的典范

   (四)越是全面深化改革越是要增强自主性纠错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形态

  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成果

   (四)正确把握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道路

   (一)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和革命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体系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框架体系

这是一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础理论的论著,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论》一书的姊妹篇。本书侧重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逻辑,具体来说,这种分析依次围绕历史论、概念论、发生论、矛盾论、逻辑论、内容论、机制论、成果论的逻辑递进关系展开,以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本质内涵、发生基础、内在要素、逻辑进程、内容维度、发展机制、成果形态等进行梳理。这种递进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身的矛盾运动关系,是这个理论创新运动自身的“客观”逻辑进程。本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既非停留在对策性研究层面,也非止步于对主流意识形态做注解性研究,而是深入深层的学术意蕴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理论和总体框架进行探索,形成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逻辑,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列宁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列宁专题文集》(第1~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毛泽东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文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毛泽东文集》(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8]《毛泽东文集》(第6~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邓小平文选》(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江泽民文选》(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胡锦涛文选》(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3]《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4]《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5]《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6]《刘少奇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7]《朱德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8]《陈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9]《独秀文存》,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20]《李大钊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21]《瞿秋白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2]《邓中夏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3]《蔡和森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4]《张闻天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5]《王稼祥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6]《李先念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7]《叶剑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8]《万里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9]《李达文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0]《薄一波文选》(1937—1992),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31]《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中、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2]《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1~6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3]《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4]《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35]《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6]《毛泽东哲学批注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37]《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6卷),北京:军事科技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38]《毛泽东传》(第1~6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9]《毛泽东中央革命根据地斗争时期调查文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40]《毛泽东思想年编 一九二一—一九七五》,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1]《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42]《邓小平年谱》(上、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43]《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4]《陈云年谱(1905—1995)》(上、中、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45]《陈独秀文章选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46]《陈毅军事文选》,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

[47]《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4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9]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5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3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5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5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到十七大以来的《重要文献选编》相关各卷次内容,均系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处不再单列各卷次的出版年份。

[5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5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大事记》,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58]中共中央办公厅编《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59]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8册),均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此处不再单列各卷次的出版年份。

[60]中央档案馆编《秋收起义(资料选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61]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八七会议》,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62]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编《遵义会议文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64]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文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65]中共湖北省委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编《毛泽东在湖北》,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

[66]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新民学会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67]江西省档案馆、中央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中、下),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68]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编《党史研究资料》第1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69]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70]上海文艺出版社组织编《刘伯承回忆录》,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71]《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三),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2]林代昭、潘国华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影响的传入到传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

[73]高军、王桧林、杨树标编《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介绍与传播》,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74]李琪驹、王炯华、张耀先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从清末民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75]葛懋春、蒋俊编选《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76]丁守和、殷叙彝:《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77]艾思奇:《艾思奇全书》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8]戴茂林、曹仲彬:《王明传》,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2008。

[79]邓力群:《邓力群文集》,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

[80]邓剑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1]胡乔木:《胡乔木谈中共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2]胡乔木:《胡乔木文集》(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83]胡乔木:《胡乔木文集》(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4]胡乔木:《胡乔木文集》(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5]胡乔木:《胡乔木书信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6]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北京:红旗出版社,1982。

[87]黄炎培:《八十年来》,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88]黄楠森等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6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89]黄见德:《西方哲学东渐史》(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0]郭化若:《学习与回顾》,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

[91]郭德宏:《王明年谱》,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92]龚育之:《龚育之文存》(上、中、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93]龚育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

[94]龚育之:《龚育之论中共党史(上)》,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95]龚育之、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6]金民卿:《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之路》,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97]金民卿:《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形成》,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

[98]孔永松、林乙天:《闽赣路千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99]李龙牧:《五四时期思想史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100]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101]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102]李泽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103]梁启超:《梁启超游记:欧游心影录、新大陆游记》,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104]凌步机、舒龙:《血铸赤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纪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105]刘益涛:《十年纪事——1937-1947年毛泽东在延安》,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106]鲁振祥:《史事追寻中共思想史上若干问题》,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07]罗章龙、何长工等:《亲历秋收起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108]马齐彬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09]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史稿》(1921-1949)(第3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110]宋镜明等编《党的重要历史人物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11]田克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112]王守常等编《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3]王建英:《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北京:红旗出版社,1983。

[114]吴冷西:《忆毛主席》,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115]邢贲思:《邢贲思文集》(1~4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116]张国焘:《我的回忆》(1~3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17]张静如:《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青岛出版社,1990。

[118]张培森主编《张闻天年谱》(1900-1976),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119]赵智奎主编《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20]钟家栋、王世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21]周国全、郭德宏:《王明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22]庄福龄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123]〔美〕埃德加·斯诺、董乐山译:《西行漫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124]〔美〕埃德加·斯诺录、汪衡译:《毛泽东自传》,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

[125]〔美〕斯图尔特·R.施拉姆著,田松年、杨德译:《毛泽东的思想》,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26]〔美〕莫里斯·迈斯纳著,杜蒲、李玉玲译:《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127]〔美〕莫里斯·迈斯纳著,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译组译:《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

[128]〔美〕马克·塞尔登著,魏晓明、冯崇义译:《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