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斯文(第二辑)图书

SSAPID:101-3877-1796-76
ISBN:978-7-5201-2223-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辑分为“文体研究”“散文研究文献考述”“大视野”“文献考辨”“作家研究”“书评”六个栏目,所选论文主要关照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演变、文献的考证和辨析,以及重要学派如阳明心学、阳湖学派与古代散文思想的演进,并将中国古代散文名家作为专题研究;此外,本辑还关注中国古代散文领域的最新成果,如对过常宝专著的评介。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郭英德 张德建
编 辑:吴超;王晓慧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中国文学

 《斯文》稿约

 文体研究

  春秋咨询制度与问对文的生成

   一 咨询制度与问对文的起源

   二 春秋咨询制度与问对文的演变

   三 春秋问对文对战国诸子言说的影响

  论今文《尚书》誓体的句式特征及其成因与定体价值

   引言:本文所用主要概念内涵界说

   一 誓体篇章的句式特征

   二 “内因决定论”:韵律对于句法之制约

   三 “外因促成论”:誓体载体形态之影响

    (一)誓辞的记录与传播

    (二)誓篇的写定与誓体的定名

   四 誓体句式特征的定体价值

   结语

  欧阳修《释惟俨文集序》《释秘演诗集序》笔法通解

   前言

   一 立意谋篇:脱卸佛禅,以奇士贯通

    (一)构思立意:奇男子形象

    (二)全文篇法:借宾定主

    (三)字句修辞:营构奇气,不类桑门

   二 章法布局:起落顿折,各辟蹊径

    (一)《释惟俨文集序》:忽起忽落,章法奇崛

     1.叙写人物:二元对立结构

     2.叙写曼卿之死

    (二)《释秘演诗集序》:顿折生韵,潜气内转

     1.叙写人物:线性时间结构

     2.叙写曼卿之死

   三 平议两释集序之古文评选现象

   结语

  论王安石“以述为传”在文体学的意义*

   一 前言

   二 王安石前“述”作举要

    (一)似传记者

    (二)作为记事

    (三)可为论说者

   三 王安石《先大夫述》析论

    (一)掇其大节,侧重“治”绩

    (二)为文自有深义

    (三)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

   四 王安石“以述为传”的示范性意义

    (一)命题之深化

    (二)传记体之确立

    (三)为长者述

   五 “以述为传”作法的影响

    (一)同题之作

    (二)“行述”体之生

   六 结论

  北宋表文嬗变轨迹述略*

   一 表文写作的三类基本倾向

   二 词采派

   三 事功派

   四 词采与事功的兼容者:从王禹偁到欧阳修

   五 兼容与精进:王安石与苏轼的再发展

  别体同传:论王世贞的互见叙事

   一 明以前的互见叙事传统及其演进

   二 诗传与散传:王世贞对李攀龙的互见叙事

   三 乐府与史传:王世贞对严嵩的互见叙事

   四 用互见法重新审视《鸣凤记》的作者问题

 散文研究文献考述

  《华阳国志》所见西汉经学史料辑考

   一 关于武帝所立“五经博士”的初任人选

   二 关于张宽“始作《春秋章句》”及其师法问题

   三 关于“《左传》不祖圣人”

  宋代子部文献中散文研究资料的特点及价值*

   一 宋代子部文献中散文研究资料的分布

   二 杂家类文献中的散文研究资料

   三 小说家类文献中的散文研究资料

   四 儒家类文献中的散文研究资料

   五 余论:四部文献与宋代文章学

  上海图书馆藏《姜西溟手钞欧曾老苏三家文》考论*

   一 “文钞”之跋文

   二 “文钞”之蓝本

   三 “文钞”之评语

   四 “文钞”之宗旨

 大视野

  论阳明心学与明代散文复古进路

   一 解放与守旧:七子派复古的内在矛盾

   二 复古人之心:阳明心学的复古向度及特质

   三 改弦更辙:心学派复古对七子派复古之影响

  论阳湖派的文学思想

   一 恽敬的文学思想

    (一)内容为本,技巧为末

    (二)以六艺为折中,以诸子起文集之衰

    (三)以禅喻文,崇尚法度谨严而又自然天成

   二 张惠言的文学思想

    (一)标举“意内言外”、“统乎志,归乎正”的词、赋观念

    (二)张惠言对古文之“道”与“法”的理解

   三 李兆洛的文学思想

    (一)调和骈散的文学思想

    (二)“义充则法自具”的义法说

  中西汇通张力中的近代学科建制与文章学传统

   一 执守与比较的张力:保存国粹与汇通中西之两难

   二 “文之为用”与“文之为美”:“文体”的措置与形式的“发现”

   三 文教体系的结构性转型:文典的引进与近代文章学的激活与更新

   四 结语

 文献考辨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释义*

   一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之内涵

   二 孔子的“过”论

   三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理论依据和政治意义

  《元祐党籍碑》之党人异名丛考*

   一 衮公适、兖公适、袞适

   二 龚史、龚夬

   三 冯百药、洪百药、洪百乐

   四 郁贶、都贶

   五 擅固、檀固

   六 汤戫、汤彧、汤馘

   七 莫佒、莫佒正、万俟正

   八 杨怀宝、扬瓌宝、杨瓌宝

   九 杨淋、杨綝、杨琳

   十 赵天佐、赵天佑、赵天祐

   十一 刘谓、刘渭

   十二 赵钺、赵越

   十三 李昭北、李昭玘

   十四 邓元中、邓允中

   十五 王长民、汪长民

   十六 李永、李冰

   十七 张祐、张怙、张祜

  关于和刻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一 绪言

   二 和刻本《欧阳文忠公文集》的刊行

   三 关于和刻本《欧阳文忠公文集》三十六卷的版本

   四 结语

  宋名臣李若拙墓志铭考释

   一 《李若拙墓志铭》及其出土情况

   二 李若拙生平考析

    (一)家世

    (二)婚姻

    (三)子嗣

    (四)科第与仕宦

   三 撰《杨继业传》考析

   四 文学与交游状况

   五 关于撰、书者

 作家研究

  论欧阳修书简中的文学交流*

   一 对梅尧臣诗歌创作的欣赏与激发

   二 韩琦在文坛的重要地位

   三 对王安石、吕公著等后辈诗人的赏拔

   四 个人作品的传播:书写与刊石

  欧阳修与滁州流寓文学*

   一 欧阳修对滁州早期流寓文学创作的传承

   二 欧阳修掀起滁州流寓文学创作高峰

   三 欧阳修滁州流寓文学在后世的传播效应

   四 结语

  “自得”与“自鸣”:徐渭古文创作的个性化趋向

   一 真实与奇特:“真我”的双重内涵

   二 “自得”:自我面目的密集书写

   三 “自鸣”:独特的书写方式

 书评

  探寻制度与文献形成的互动

   一

   二

   三

   四

 编委会

 主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