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24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图书

Research on the Digitiz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SAPID:101-3856-6008-50
ISBN:978-7-5097-5648-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国家文化部文化科技创新项目“非遗数据库构建分类及信息资源元数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是第一次系统梳理当前国内外非遗数字化实践的指导性著作。 针对当前我国非遗数字化的核心问题,本书提出了非遗数字资源的核心元数据元素集方案,建立了非遗项目分类编码体系,对非遗数字化保护及数据库建设标准体系进行了基础性研究,首次提出非遗项目类属的“双层四分法”,基本解决了现有分类与数据管理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杨红
编 辑:陈晴钰;;王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2 信息与知识传播

 FOREWORD

 后记

 第一章 绪论

  一 非遗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一)历史回顾

   (二)概念解析

  二 非遗数据库的作用和意义

   (一)非遗数据库的作用

    1.实现数据资源集成

    2.实施项目和传承人的立档保护

    3.直接跟踪和管理保护工程各项进程

    4.促进非遗资源数字形态的网络共享与传播

   (二)建立非遗数据库的意义

    1.整合非遗数字资源

    2.保存人类文化记忆

    3.促进非遗资源共享

    4.辅助非遗保护决策

  三 非遗数据库相关理论综述

   (一)非遗的数字化保护

   (二)非遗数字资源

   (三)非遗数字博物馆

  四 国内非遗数据库现状调查

   (一)现状概述

   (二)调查数据

    1.数据库建设基本情况调查

     (1)建成的情况

     (2)未建成的情况

    2.数据库互联网上线情况调查

    3.山西省非遗数据库实地调查

     (1)数字化前端流程

     (2)数字化中端流程

     (3)数字化后端流程

   (三)定性分析

    1.我国非遗数据库建设的主要情况

     (1)发展阶段

     (2)管理体制

     (3)设计思路

     (4)主要问题

    2.造成问题的原因

     (1)非遗数据库缺乏足够和持续的资金投入

     (2)非遗数据库缺乏基于顶层设计的标准规范体系

     (3)非遗数据库缺乏人才支持与科学论证

  五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1.美国格外重视数字化保存与访问

    2.田野调查与数字化手段的充分结合

     (1)项目规划阶段

     (2)田野现场阶段

     (3)资源发布阶段

    3.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的理念在数字化保护中也不能忽视

    4.知识产权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联系

     (1)WIPO-IGC委员会关于数据库的作用的一些观点

     (2)WIPO-IGC委员会关于数据库建设涉及的一些要点

    5.美国民俗数字资源分类对分类体系研究的启发

    6.口述历史的数字化记录手段日益成熟

     (1)口述历史记录与数字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

     (2)口述历史记录的技术要求在不断提高

     (3)口述历史的设备更新速度在不断加快

    7.非遗数字资源需要借鉴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研究成果

    8.数字资源档案式保存的相关标准正在持续研发

   (二)国内文献

    1.偏于概述性的研究

    2.针对某一类属或某一具体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保护研究

    3.针对某一地域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

    4.针对某一项技术在非遗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5.针对非遗项目分类的研究

    6.针对某一类型非遗数字资源的应用研究

    7.针对非遗数字化保护部分流程的研究

    8.针对非遗数字化保护和数据库建设具体方式方法的研究

    9.其他相关研究

  六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一)主要内容

   (二)创新性

   (三)关键性结论

 第二章 非遗数据库基本框架研究

  一 非遗数字资源基本理论

   (一)非遗数字资源的基本特点

    (1)异构

    (2)多源

    (3)海量

    (4)非开放

   (二)非遗资源与非遗数字资源之间的关系

   (三)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1)复杂性

    (2)无形性

    (3)动态性

    (4)流变性

    (5)综合性

    (6)地域性与民族性

    (7)原真性

    (8)人本性

   (四)非遗数字资源的独有特点

    (1)由于非遗项目形态的复杂多样性,其形成非遗数字资源的过程势必繁复多样,不同项目资源需要采用的数字化手段各不相同,数字化实现的程度也各有不同

    (2)由于非遗所具有的无形性,给非遗数字资源的生成相应带来了许多问题

    (3)一般而言,非遗项目是动态实现的过程,这就需要采取数字化手段完整记录这个过程

    (4)非遗的流变性使得在实施数字化保护之前要做好判定与规划环节

    (5)非遗的综合性,这是非遗项目分类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6)在非遗数据库中,非遗数字资源所属的地域空间和民族类别是十分重要的检索点

    (7)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对象是传统非遗项目,而非利用非遗元素进行的当代艺术创作

    (8)围绕传承人开展数字化记录

  二 非遗数字资源整合方式

   (1)门户整合

   (2)数据库整合

   (3)系统整合

   (4)协议标准整合

   (5)检索方式整合

  三 非遗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一)非遗数据库的基本特点

    1.大容量性

    2.强整合型。

    3.多需求性

    4.高专业性

   (二)非遗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1.顶层设计原则

    2.永久保存原则

    3.尊重现状原则

    4.促进共享原则

    5.结构优化原则

    6.技术兼容原则

   (三)非遗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1.设计理念

    2.设计步骤

     (1)系统规划与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设计

     (4)测试与试运行

    3.概念模型E-R图的基本要素与联系

     (1)实体(Entity)

     (2)属性(Attribute)

     (3)联系(Relationship)

    4.概念模型E-R图

   (四)非遗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模块

    1.资源采集

    2.资源存储

    3.资源管理

    4.资源访问

  四 非遗数据库与新理念新技术

   (一)数据仓库

   (二)数据挖掘

    1.数据库功能需求的问题

    2.数据库分区设计的问题

    3.数据的同构与异构问题

 第三章 非遗数据库关键问题之一——分类体系研究

  一 非遗现有分类体系对比研究

   (一)联合国公约、非遗法等现有分类体系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分类

    2.《非遗法》中的分类

    3.我国非遗四级保护名录中的分类

    4.我国非遗大普查的分类

    5.《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的分类

    6.《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的分类

   (二)利弊

  二 非遗项目与现有分类体系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

   (一)非遗项目在现有分类体系中的分布状况

    1.国家级名录项目在分类体系中的分布状况(量化分析)

    2.省、市、县三级名录项目在分类体系中的分布状况(以山西省为例)

     (1)山西省省级名录统计情况

     (2)山西省部分市级名录统计

     (3)山西省部分县级名录统计

    3.四组数据对比研究与分析

    4.出现分布不均的主要领域

    5.解决分布不均的主要方法

   (二)非遗项目在现有分类体系中的类别归属状况

    1.类别归属状况总体情况

     (1)根据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本书对每一类属包含的子项目概况整理如下

     (2)根据第四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本书对传承人所持项目类属包含子项目概况整理如下

    2.出现分歧的几种情况及原因分析

     (1)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归属出现的问题

     (2)第四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分类出现的问题

    3.解决分歧的主要方法

  三 提出适于非遗数字化保护和非遗数据库设计的分类体系

   (一)分类方法

    1.明确分类的两个要素

    2.可参考的分类方法

    3.可参考的分类结构

   (二)分类原则

    1.科学性

    2.系统性

    3.扩展性

    4.兼容性

    5.综合实用性

   (三)具体分类

    (1)传统表演艺术

    (2)传统工艺美术,指各类高于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的工艺美术技艺

    (3)传统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

    (4)传统节庆与仪式

   (四)编码体系

   (五)主要特点

    1.均衡性

    2.科学性

    3.实践性

    4.理论性

   (六)补充说明

    1.双层结构的类属判定次序问题

    2.在四分法中,第二大类“传统工艺美术”与第三大类“传统生产、生活知识与技能”存在尺度把握问题

    3.“传统表演艺术”类属下的一些子类归属问题的说明

    4.“传统节庆仪式”类属中“节庆”与“仪式”的归属判定问题

 第四章 非遗数据库关键问题之二——核心元数据研究

  一 非遗数字资源核心元数据编制原则

   1.简便性

   2.准确性

   3.通用性

   4.专指性

   5.互操作性

   6.易转换性

   7.可扩展性

  二 非遗数字资源核心元数据编制依据

   (一)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二)国际上主流的元数据框架——Dublin Core*复用可行性分析

   (三)国内应用该元数据的案例简析

  三 非遗数据库核心元数据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

   (二)设计过程

   (三)设计内容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及定义

     (1)非物质文化遗产

     (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非遗数据库)

     (3)数字化工作

     (4)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非遗数字化保护)

     (5)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遗资源)

     (6)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非遗数字资源)

     (7)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元数据(非遗核心元数据)

     (8)核心元数据元素

     (9)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非遗数字博物馆)

     (10)双层四分法

    4.元素集

    5.元素的定义及修饰词

   (四)特点分析

   (五)对照验证

  四 在核心元数据基础上建立元数据体系的构想

   (一)设计非遗分类体系各类属信息数据著录表单

    1.基本信息

    2.采录信息

    3.加工信息

    4.不同门类项目的核心信息

    5.项目持有人信息

   (二)建立不同形态非遗资源描述元数据二级目录

 第五章 非遗数据库关键问题之三——标准体系研究

  一 非遗数字化标准体系的含义与重要性

   (一)非遗数字化标准体系的含义

   (二)标准体系的重要性

  二 非遗数字化标准体系涉及的主要内容与总体设计

   (一)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

   (二)标准体系的总体设计

  三 非遗数字化标准体系的制定原则

   1.统一性

   2.全覆盖

   3.可操作

   4.可扩展

   5.高兼容

  四 非遗数字化标准体系的内容

   (一)非遗数字资源采集方面

    1.静止图像采录标准

    2.音频采录标准

    3.视频采录标准

   (二)非遗数字资源存储方面

   (三)非遗数字资源管理方面

   (四)非遗数字资源访问方面

 附录

  附1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互联网上线情况调查

  附3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基本情况调查表回收统计表

  附4 关键词中外文对照检索表

  附5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属包含要素对照表(采集版)

  附6 美国民俗中心田野调查项目计划*

  附7 内容分类与数字化对象指南(分类详表)*

  附8 美国联邦政府相关机构已经发布的数字化指南文件列表*

 研究参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情况与主要问题综述*

   一 中国非遗保护的五点主要进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范非遗传承

    (二)全国性第一次全面普查基本完成,初步摸清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家底

    (三)国家、省、市和县四级非遗项目名录的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入选名录体系的项目将优先被保护

    (四)非遗传承人认定机制初步建立,传承人是保护核心的观念正在形成

    (五)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模式开始实践

   二 中国非遗保护存在的四点主要问题

    (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趋势,使得非遗的生存、传承状态在短时间内面临严峻的考验,有些濒危项目对外在保护需求迫切,但如果措施不合理,项目就可能立即面临消亡境地

    (二)非遗保护处于初级阶段,保护意识和措施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亟待加强人才储备、学术研究及学科建设等

    (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经营与产业化开发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尝试,但是非遗项目的过度商业化和不当使用问题也层出不穷

    (四)政府、企业等非遗保护主体越俎代庖,对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施力过度,甚至直接换位成为传承主体、传承人,无益于遗产项目的正常传承,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

   三 后记

  这里有空白要填补*

  《非遗法》让非遗档案责无旁贷*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法律政策背景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现状

   档案管理角度,是否有法可依?

   非遗保护角度,是否有章可循?

   总结与建议

  档案部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一 非遗数据库建设背景、现状与意义

   二 档案部门参与非遗保护的动因

   三 档案部门建设非遗数据库的方式与方法

   四 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衔接的几个问题

   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研究概况

   二 国内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概况

   三 国内非遗与知识产权保护衔接中的主要问题

    (一)非遗项目的权利主体复杂

    (二)非遗项目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内容范围不一

     1.转让权的问题

     2.著作权的问题

    (三)非遗项目主体的权利行使方式未定

   四 衔接中的主要矛盾与建议

    (一)公开与保密

    (二)传承与创新

    (三)特殊扶持与公共利益

    (四)个人利益与社会价值

    (五)所有权与知识产权

    (六)传统技艺与商业秘密

  “非遗”保护需加强科学归档意识*

   迫切需求

   现状

   措施

   结语

  档案资源与城市记忆的相关性研究*

   一 档案与记忆

   二 广义范畴的城市记忆

   三 档案文献与城市记忆

   四 档案部门与城市记忆工程

    (一)保存城市记忆的首要任务是记录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

    (二)保存城市记忆的核心内容是记录城市鲜活的社会记忆

    (三)保存城市记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记录城市独特的文脉

    (四)保存城市记忆最宝贵的是要着力记录居民情感所关注的城市内容

   五 尾声 为记忆有所为

 序

 前言

本书汇集了国家文化部文化科技创新项目“非遗数据库构建分类及信息资源元数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是第一次系统梳理当前国内外非遗数字化实践的指导性著作。针对当前我国非遗数字化的核心问题,本书提出了非遗数字资源的核心元数据元素集方案,建立了非遗项目分类编码体系,对非遗数字化保护及数据库建设标准体系进行了基础性研究,首次提出非遗项目类属的“双层四分法”,基本解决了现有分类与数据管理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

孙家正:《文化遗产不能重申报轻保护》,《人民日报》2005年8月25日。

胡立耘:《作为非物质遗产的民族文化声音档案保护》,《兰台世界》2005年1月。

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方玉群:《苏州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档案》,http://www.dajs.gov.cn。

《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文化传承义不容辞——江西省艺术档案馆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江西省艺术档案馆。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S.Sudarshan:《数据库系统概念》(原书第5版),杨冬青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Jiawei Han、Micheline Kamber:《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原书第2版),范明、孟小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William H.Inmon:《数据仓库》(原书第4版),王志海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文化部办公厅:《艺术档案管理读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

周明全、耿国华、武仲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郑巨欣、陈峰:《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学苑出版社,2011。

李欣:《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向》,科学出版社,2011。

王耀希:《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人民出版社,2009。

王芳:《数字档案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信息与文献 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元素集》(GB/T 25100-2010),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行业标准》(WW/T 0020-2008:文物藏品档案规范),文物出版社,2009。

《文献档案资料数字化工作导则》(GB/T 20530-2006),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 7027-2002),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简 介:“十四五”以来,吉林省以全面推进文化强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等战略为引领,进一步强化高标准文化供给,积极培育高质量文化产业,不断推动高水平文旅融合,在完善政策体系、挖掘弘扬吉林文脉精神、推动重大主题艺术创作、发展文旅新业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助推文化数字化、打造吉林文化标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书由总报告、历史文脉...

作者: 郭连强 周笑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