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8

引证文献

8 !

参考文献

0

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uman Resources(2013)

SSAPID:101-3853-3571-36
ISBN:978-7-5097-5017-9
DOI:
ISSN:

[内容简介] 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对策资讯类智库报告,是人力资源领域政策制定者、理论研究者、管理者和专业学生的参考工具。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促进就业,不断提高就业质量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举措,是维护社会和谐、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为主题,从多个层面和角度,以丰富的事实和大量数据为依据,反映了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等方面的理论认识、政策方针、重要举措以及发展现状,并对进一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人力资源蓝皮书
作 者: 吴江 刘燕斌 陈力
编 辑:陈帅;王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7 劳动科学

 Abstract

 序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摘要

 皮书数据库

 中国皮书网

 BⅠ 总报告

  B.1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 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一)劳动力供给出现拐点,总量压力依然存在

    (二)劳动力需求有所抑制,技能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工作成绩显著

   二 中国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政策与成效

    (一)中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政策措施

     1.将就业优先上升到国家战略

     2.积极促进就业、鼓励创业,提高就业质量

     3.关注重点群体的就业质量问题

     4.保障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维护就业公平

     5.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6.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二)中国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成效

     1.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优化

     2.就业环境日益改善,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3.劳动关系调整机制逐步健全,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和谐

     4.劳动收入稳步增长,最低工资标准显著提高

     5.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6.人口素质日益提升,就业能力持续提高

   三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拉动就业能力下降,就业总量压力仍然较大

    (二)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明显下降,工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尚不完善

    (四)劳动时间较长,劳动条件有待改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

    (五)劳动者就业稳定性较低,就业短期化现象突出

    (六)就业歧视现象仍较普遍,公平就业环境有待改善

    (七)劳动关系处于矛盾多发期,劳动保障监察有待加强

    (八)社会保障覆盖面有待扩大,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二)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和创业

    (三)完善劳动标准体系,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

    (四)加强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五)加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六)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建立公平的工资分配机制

    (七)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BⅡ 政策理论篇

  B.2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研究

   一 就业质量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因素

    (一)就业质量的主要内容

     1.工资收入

     2.社会保障

     3.工作环境

     4.工作时间

     5.就业稳定性

     6.劳动者权益保护

    (二)影响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

     3.劳动标准和劳动法律法规

     4.劳动者素质

   二 我国就业质量的现状

    (一)工资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二)社会保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三)工作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四)工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五)劳动者权益保护得到加强

   三 就业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明显下降,工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尚不完善

    (二)社会保障有待完善

    (三)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稳定性有待提高

    (四)职业安全卫生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劳动者工时过长,休息休假不足

    (五)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六)劳动者权益保护有待加强,劳动关系和谐程度有待提高

   四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基本思路

     1.把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摆在突出位置

     2.建立和完善劳动标准体系

     3.加快完善集体协商制度

     4.完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体系

    (二)对策建议

     1.在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2.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3.降低失业风险,提高就业稳定性

     4.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5.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6.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B.3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政策体系建设

   一 构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政策体系

    (一)战略规划

    (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三)促进创业提高就业质量

    (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

    (五)扶持小微型企业,增加就业渠道

    (六)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能力提高

    (七)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提高就业质量

   二 现行就业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经济政策还不能很好地体现“就业优先”,各项经济政策不能很好地相互协调和配合

    (二)政策仍然偏重数量目标,对质量目标仍然重视不足

    (三)缺乏配套细化,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

    (四)法律体系不健全,对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到位

    (五)就业服务相关政策不完善,没有形成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

    (六)培训政策与市场脱节,不能有效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

    (七)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不足,弱势群体的就业质量得不到保障

    (八)就业歧视现象普遍存在,制约就业质量的提高

    (九)缺乏提高就业质量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

   三 完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政策体系的建议

  B.4 我国就业质量状况及其提升

   一 就业质量的内涵和评价指标

    (一)就业质量的内涵

    (二)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

   二 我国就业质量的现状

    (一)就业岗位开发不断加强,就业扶持政策不断强化

     1.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在千万个以上

     2.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逐年增长

     3.就业扶持政策陆续出台

    (二)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

     1.城乡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2.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劳动报酬稳步提高

     1.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稳步提升

     2.最低工资标准有所提高

    (四)工作时间呈下降趋势,但仍偏高

    (五)劳动关系有所改善

    (六)社会保障成绩显著

   三 我国就业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岗位供给仍相对不足,总量压力和结构矛盾并存

    (二)劳动报酬水平仍然不高,劳动份额占GDP比重下降

    (三)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四)就业歧视仍然存在

    (五)就业稳定性较低

   四 提升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二)继续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完善劳动薪酬保障

    (三)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优化公平就业环境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稳定性

    (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BⅢ 重点群体篇

  B.5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及质量分析

   一 研究概况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

   二 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整体去向分析

    (二)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状况分析

     1.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有所上升

     2.大学生毕业后倾向于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

     3.半数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选择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

     4.民营企业/个体是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

   三 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质量分析

    (一)近五成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对就业状况表示满意

    (二)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持续增长

    (三)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工作稳定性较差

   四 大学毕业生中期发展分析

    (一)大学生毕业三年内实现月收入倍增

    (二)近六成大学生毕业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

    (三)大学生毕业三年内平均为2.3个雇主工作

   五 大学毕业生的低就业分析

    (一)14%的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处于低就业状态

    (二)低就业会影响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

   六 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调整专业结构,满足社会需求

    (二)改进培养模式,提高就业质量

    (三)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基层就业

    (四)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B.6 我国大学生就业准备状况分析与研究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概况

    (三)主要结论

   二 大学生就业准备状况评估与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准备程度评估分析

     1.“职业心态”维度分析

     2.“进取好学”维度分析

     3.“与伙伴友好合作”和“礼貌沟通”维度分析

     4.“有计划地做事”维度分析

    (二)大学生对个人就业准备的认知分析

     1.大学生个人就业意向分析

     2.大学生个人就业准备途径分析

    (三)企业校园招聘现状的基本情况分析

    (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分析

   三 三方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比分析

    (一)关于企业所注重的大学生能力素质和个性品质对比分析

    (二)关于企业发布就业信息渠道的对比分析

    (三)关于企业关注的有助于大学生就业的个人材料对比分析

    (四)关于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评估的对比分析

    (五)关于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企业能提供的帮助的对比分析

   四 我国大学生就业准备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就业定位分析

    (二)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分析

    (三)高校工作资源分析

   五 我国大学生就业准备问题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B.7 推动实现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研究

   一 背景

   二 农民工就业的基本状况

    (一)农民工的就业总量与就业结构

     1.农民工的就业总量

     2.就业农民工的文化教育程度不高

     3.农民工的培训不足,有待加强

     4.农民工从业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

    (二)农民工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

     1.农民工工资待遇不断提高,但总体处于偏低水平

     2.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三)农民工就业压力和就业环境

     1.拖欠工资状况持续改善,但部分行业拖欠工资严重

     2.外出农民工劳动时间有所下降,但总体处于工作超时状态

    (四)农民工就业劳动关系有待改善

     1.收入结余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民工

     2.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状况改善不明显

     3.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

   三 农民工就业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

    (一)中国长期形成的二元体制和就业市场分割影响农民工公平就业

    (二)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仍然存在

     1.就业机会歧视

     2.就业待遇歧视

     3.就业权益歧视

    (三)农民工的当期收入与社会保障的长远选择存在矛盾

     1.工资低收入与工伤、医疗高支出的矛盾

     2.农民工流动性大与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较低的矛盾

    (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1.子女上学问题

     2.夫妻两地问题

     3.农民工住房问题

   四 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打破农民工就业市场分割,保障农民工就业公平

    (二)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改善农民工就业劳动关系

    (四)维护农民工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

    (五)统筹农民工城乡就业,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

  B.8 温暖工程,促进弱势群体就业:非政府组织在就业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一 温暖工程的基本概况

    (一)面向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就业帮扶

    (二)面向农村和农业生产需要,开展职业教育培训

     1.温暖工程“双百计划”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项目

     3.温暖工程可口可乐农民培训项目

     4.海南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展“三社帮一村”活动

    (三)在新疆、西藏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项目

     1.项目实施背景

     2.项目的主要效果

    (四)实施贫困地区职业教育项目,促进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发展

     1.实施温暖工程毕节项目,为毕节实验区建设服务

     2.在六盘山、大别山、中央苏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开展“温暖工程·教育移民项目”

   二 温暖工程的主要模式

    (一)坚持非政府组织主导和政府参与相结合,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

    (二)以公益性职业培训为主,面向社会弱势群体开展培训和就业服务

     1.“企业订单、政府统筹、社会赞助、学校培训”模式

     2.工学交替培训模式

     3.基金运作模式

     4.订单培养模式

     5.“就业+助学”模式

    (三)广纳社会资源,沟通教育系统内外

   三 温暖工程的主要经验

    (一)以服务大局为宗旨,围绕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开展工作

    (二)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三)以促进就业为目标,抓住职业教育为就业服务的宗旨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项目内容

    (五)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发挥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性”优势

    (六)以项目管理为模式,以动态监管为保障,让项目在阳光下运行

    (七)以强化服务为纽带,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

 BⅣ 就业服务篇

  B.9 促进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思路

   一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一)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战略地位不断凸显

    (二)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三)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四)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

    (五)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六)服务品牌化日趋重视

   二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整体实力较为薄弱,缺乏国际知名的自主本土品牌

    (二)政策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

    (三)法规体系与标准化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市场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还较薄弱

   三 促进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思路

    (一)制定和完善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1.产业引导政策

     2.产业准入政策

     3.产业宏观政策

     4.产业监管政策

    (二)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法制化建设和标准化建设

    (三)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多元投入机制和多元运营模式

    (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加强和境外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合作

  B.10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的经验

   一 促进更高质量就业的主要举措

    (一)发挥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的特点与优势,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

     1.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重点,建设和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2.以资源整合促就业为着眼点,创立“1+9联动”、市场化服务和公共服务结合的服务模式

     3.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着力点,打造和构建了供需双方自由选择的人才交流配置平台

    (二)充分释放重点政策效力,努力营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1.重视制度保障的支撑作用,积极争取和推动政府购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2.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新领域

    (三)创新多种服务形式,努力培养高校毕业生良好的就业能力

     1.搭建就业缓冲平台,建设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充实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

     2.贯彻落实“创业扶持计划”,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

    (四)突破区域界限,优化人才结构,畅通各类人才跨区域的职业通道

     1.积极推进珠三角区域联动,利用合力效应,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大平台

     2.走进“985”高校,对接服务,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

     3.两岸四地合作互动,深入探索区域人才交流与服务高效运行机制

   二 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

    (二)大学生创业群体的素质较低、能力不足,创业环境有待改善

    (三)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亟待进一步发展

    (四)劳动者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有待提升

   三 对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完善以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大胆创新用人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用人观

    (四)改变传统观念,调整自身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B.11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建设,推动就业质量提高:以北京市为例

   一 制定实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标准与实现

   二 北京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制定的历程和主要内容

    (一)北京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制定的背景

     1.北京人力资源服务标准的制定是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形势的要求

     2.北京人力资源服务标准的制定是促进首都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3.北京人力资源服务标准的制定是促进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需要

     4.北京人力资源服务标准的制定是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设和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需要

    (二)北京人力资源服务标准的制定经过

    (三)北京人力资源服务标准的主要内容

     1.《人力资源服务规范》

     2.《人力资源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

   三 北京人力资源服务标准的地位、成效及作用

    (一)北京人力资源服务标准的地位及成效

    (二)北京人力资源服务标准的作用

     1.促进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规范化发展

     2.促进了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3.促进了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的健全

     4.促进了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5.促进了人力资源市场积极向上良好环境的形成

     6.促进了劳动者更高质量的就业

   四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B.12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前瞻

   一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及态势

    (一)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创新探索和强势崛起

    (二)区域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正现燎原之势

    (三)国内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依然具有比较优势

   二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一)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的整体合力尚未形成

    (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管理的体制创新动力不足

    (三)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的政策支持还较欠缺

    (四)支撑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的市场化环境不完善

    (五)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完善

   三 进一步推动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发展的多维思考

    (一)加强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的战略指导

    (二)明确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的战略定位

    (三)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管理运营机制创新

    (四)强化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聚焦

    (五)构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集群发展模式

    (六)创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

    (七)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的规范化建设

    (八)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战略联盟及国际化发展

  B.13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市场指数体系构建研究

   一 人力资源市场指数的内涵和功能

    (一)内涵界定

    (二)功能作用

   二 人力资源市场指数体系框架

   三 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一)总体结构

    (二)层次体系

    (三)指标价值

   四 数据采集体系设计

    (一)基本构成

    (二)采集周期

    (三)采集点设置

   五 指数分析体系设计

    (一)层次结构

    (二)指数编制

    (三)有效性检验

   六 指数应用体系设计

    (一)评价分析体系

    (二)预测预警体系

    (三)政策建议体系

    (四)信息发布体系

   七 实施保障体系设计

    (一)实施主体

    (二)监测手段

    (三)经费投入

    (四)法律法规

    (五)制度安排

 BⅤ 劳动关系篇

  B.14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实现高就业质量

   一 引言

   二 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

    (一)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基本完成

    (二)劳动关系的法制化逐步加强

    (三)劳动关系的管理与国际接轨

    (四)公平就业环境初步形成

    (五)劳动争议处理方式逐渐变化

   三 我国劳动关系现存的问题

    (一)劳动力市场存在歧视现象

    (二)劳动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三)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尚不完善

    (四)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不足

    (五)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力量薄弱

   四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高就业质量

    (一)构建公平就业环境,提升就业人员素质

    (二)加强劳动法制建设,健全劳动标准体系

    (三)完善劳动协调机制,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四)建立预警防控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

    (五)合理利用联动机制,落实争议调解仲裁

   五 结语

  B.15 中国职工工资增长和就业质量研究

   一 工资增长与就业质量的关系

    (一)工资增长是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组成内容

     1.高就业数量和合理工资水平及工资增长,是高质量就业的题中应有之意

     2.合理工资水平及工资增长是十八大报告确立的更高质量就业的新要求

    (二)工资增长对就业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1.工资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对就业及其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2.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工资增长,有利于保持就业率并提升就业质量

   二 近三年来我国职工工资水平及其增长情况

    (一)我国职工工资水平保持较快增长,并且与同期劳动生产率增速大体同步

    (二)私营企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工资水平依然偏低

    (三)工资较快增长与就业数量增长趋势基本相同

    (四)工资水平及工资增长在不同行业和群体之间不均衡

     1.不同行业门类之间职工工资水平及其增速差距较大

     2.民营企业员工工资水平与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有较大落差

     3.某些垄断性行业工资增长偏快

     4.机关公务员工资增长不均衡

   三 近三年来职工工资增长对就业质量提高的正面影响

    (一)工资增长提高了私营企业员工的生活水平和劳动技能水平,提升了私营企业的吸纳就业能力,促进了就业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工资增长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就业环境公平、增多就业机会、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三)工资增长提升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有利于吸引和选拔更多优秀人才

   四 职工工资增长不均衡对就业质量提高的负面影响

    (一)私营企业员工平均工资水平较低、工作时间长、就业不稳定,就业质量相对较差

    (二)某些垄断行业工资水平高,但就业门槛较高,高工资水平与低就业数量并存的现象非常突出,既增加了这些行业的就业不公平,又因为难以吸纳更多就业人员而降低了就业率

    (三)部分地方、部门的少数机关、事业单位通过乱发津贴、补贴等手段自行增加工资,对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冲击

   五 增加职工工资与提高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认真贯彻中央“两同步”要求,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以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1.贯彻落实中央“两同步”原则

     2.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3.建立健全不同所有制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二)加强工资宏观调控,促进不同所有制、行业、部门之间就业质量的协调提高

     1.千方百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

     2.调控高收入人群收入增长

     3.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增长机制,协调平衡机关之间、事业单位之间工资增长关系

     4.逐步理顺各类用人单位内部工资分配关系,增强用人单位内部各类人员就业质量的公平性

     5.将各类职工工资增长与其个人素质提升、职业生涯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职工个人就业质量的全面提高

  B.16 我国劳动标准体系的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 当前健全我国劳动标准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健全劳动标准体系是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必然要求

    (二)健全劳动标准体系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健全劳动标准体系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保障

    (四)健全劳动标准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生存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 我国劳动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现状分析

    (一)我国劳动标准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

     1.劳动标准的种类和项目日益增多

     2.以《劳动法》为核心的劳动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3.劳动标准制定方法多元化

     4.劳动标准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

    (二)我国劳动标准制定层面存在的问题

     1.劳动标准体系结构尚不合理,分布不均衡

     2.法规类劳动标准的覆盖范围不够全面

     3.技术类劳动标准虽然比较齐全,但是分布很不均衡

     4.劳动标准修订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5.劳动标准的水平适度问题亟须引起关注

    (三)我国劳动标准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与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1.关于最低工资标准

     2.关于工时及加班工资

     3.关于社会保险、劳动合同以及职业安全卫生

   三 健全我国劳动标准体系、提高就业质量的政策建议

    (一)尽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标准体系

    (二)不断完善劳动标准的实体内容和程序规范

    (三)建立健全由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四)增强企业执行劳动标准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强化各级政府的劳动监察执法职能

  B.17 健全最低工资制度 促进就业质量提升

   一 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实施现状

    (一)发展历程

    (二)制定和调整

    (三)标准运行

   二 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取得的成绩

   三 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最低工资制度承载内容较多

    (二)最低工资立法层次较低

    (三)制定调整过程中弹性和随意性较大

    (四)保障程度仍有待提升

    (五)“打折扣执行”现象仍然存在

   四 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初步展望及改进建议

    (一)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初步展望

    (二)我国最低工资制度改进的初步建议

     1.提高最低工资的立法层次

     2.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的内涵

     3.建立最低工资标准评价机制

  B.18 中国劳务派遣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一 劳务派遣的概念界定和内涵

    (一)劳务派遣的概念界定

    (二)劳务派遣的基本特征

     1.三方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2.三方关系中的管理二元性

     3.岗位特性

   二 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

    (二)起步阶段

    (三)无序快速发展阶段

    (四)规范发展阶段

   三 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规模

    (二)行业分布

    (三)业务分类

    (四)派遣单位的特点

     1.派遣单位数量庞大,但业务规模偏小

     2.劳务派遣机构经营资质偏低,雇主责任难以匹配

     3.派遣服务专业化水平偏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4.派遣业务收费标准偏低,低价竞争普遍存在

    (五)被派遣劳动者

   四 我国劳务派遣的未来展望

    (一)国家法律对劳务派遣的规定

    (二)劳务派遣的发展趋势

     1.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派遣单位规模逐渐增大

     3.专业化程度将不断加强

    (三)劳务派遣国家标准的制定情况

 BⅥ 专题调研篇

  B.19 我国产业转移升级促进更高质量就业:以成都为例

   一 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经济运行呈现稳定、快速增长态势

    (二)21世纪以来产业结构逐年优化,二三产业发展为主导经济产业

    (三)人口迅速增长,劳动力资源丰富

   二 成都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一)低成本优势

    (二)交通运输优势

    (三)政策优势

    (四)人才优势

   三 成都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

    (一)成都市产业结构演变的三个阶段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1.围绕重点产业招大引强

     2.围绕产业链招商

     3.大力实施集群承接

    (三)成都市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就业政策

     1.直接的就业补贴类扶持政策

     2.对职业培训建设的扶持政策

   四 成都承接产业转移对提高质量就业的影响

    (一)承接产业转移为成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成都市承接产业转移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承接产业转移增加了职业培训能力,提高了就业质量

     1.职业培训能力不断加强,软件、硬件大大提升

     2.受培训范围不断扩大,培训人数递增

     3.培训内容不断更新,适应产业转型升级

    (四)承接产业转移中行业间劳动者工资水平增长差距明显

   五 结论和建议

  B.20 我国就业质量状况研究:基于问卷数据的分析

   一 文献回顾

   二 指标与数据介绍

   三 就业质量的实证结果

    (一)职业和就业安全

    (二)健康和福利

    (三)技能发展

    (四)工作和非工作生活的和谐度

   四 影响就业质量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方式与就业质量

    (二)劳动力市场与就业质量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建立高效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减少工作流动的阻力与成本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份额占GDP的比重

  B.21 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 我国创业者的基本特征

    (一)创业者的年龄特征

    (二)创业者的学历特征

   二 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分析

    (一)创业带动创业的地区分析

    (二)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分析

   三 影响创业活动的因素分析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B.22 我国新时期个人就业质量的微观分析

   一 指标说明与方法介绍

    (一)指标说明

    (二)计算方法

   二 数据及统计描述

   三 各指标的总体分析

   四 分群体的比较分析

    (一)不同性别比较分析:女性与男性的就业质量并没有明显差别

    (二)不同年龄比较分析:就业质量与年龄分布呈现出了“先上升,后稳定,再上升”的阶梯状变化关系

    (三)不同户口状况比较分析: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差距明显

    (四)不同学历比较分析:劳动者学历越高,其就业质量也越高

    (五)不同工龄比较分析:就业质量并没有与工龄呈现递增关系

    (六)不同所有制、行业、职业比较分析:国有单位与非国有单位之间就业质量差异十分明显;不同行业之间和不同职业之间就业质量差异小于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差异

   七 结论及建议

  B.23 就业保护法律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一 就业保护法律影响就业质量的理论分析

    (一)就业保护法律对就业数量的影响

    (二)就业保护法律对不同群体就业的影响

    (三)就业保护法律对就业环境的影响

    (四)就业保护法律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五)就业保护法律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六)就业保护法律对工资收入的影响

   二 我国就业保护法律影响就业质量的调查分析

    (一)《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就业保护法律严格化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

    (三)就业保护法律影响就业质量的调查结果分析

     1.雇佣决策受到明显影响

     2.雇佣与解雇数量略有抑制

     3.用工方式更为灵活

     4.劳动关系有所改善

     5.培训工作更受重视

   三 政策建议

    (一)坚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二)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三)适时对就业保护法律进行调整

    (四)加大重点人群的就业扶持力度

    (五)保障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基本权益

  B.24 以创业带动就业:企业的角色

   一 舒天在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中的探索

    (一)舒天便民连锁服务模式及其带动就业的机理

     1.建立电子信息服务系统

     2.提供增值服务

     3.建立集中采购系统

     4.注意品牌建设

     5.加强员工培训和考核

     6.实施差异化战略

    (二)舒天便民连锁服务的店面业态

   二 舒天模式在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中的优势

    (一)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

    (二)培训有针对性,注重实战经验

   三 企业在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中的问题及建议

    (一)政策落地与对接问题

    (二)金融对创业就业的支持

    (三)政府、企业、各级社会组织和相关单位对创业就业的支持

  B.25 北京市引进外国专家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一 外国专家问卷调查分析

    (一)外国专家样本分布基本情况

    (二)外国专家对引进政策的评价

     1.政策了解程度较低

     2.政策吸引力不够大

     3.大部分外国专家未曾享受到优惠政策

    (三)外国专家对服务或政策的需求程度测评

     1.外国专家到北京工作的主动性较强

     2.外国专家到北京工作的原因

     3.外国专家到北京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

     4.专家到北京工作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5.外国专家对引进人才政策需求的总体重要程度评价

     6.外国专家对各项引进人才政策需求的重要程度评价

    (四)对外国专家服务机构/职能单位的功能测评

     1.成立外国专家服务机构非常必要

     2.外国专家服务机构应发挥作用的重要度排序

   二 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分析

    (一)用人单位样本分布基本情况

    (二)用人单位对外国专家人才的需求及其使用情况

     1.外国专家引进数量较大,需求量亦持续增长

     2.外国专家引进渠道多样化,可适当加强各类机构的中介作用

     3.外国专家引进方式以人才引人才方式为主,使用模式趋向于长期合作

     4.外国专家的就职岗位分布较为均匀,需求类型分布也较为相似

     5.大多数单位引进外国专家的原因多样化,但其实际创造的价值比较单一、有限

     6.聘用外国专家存在问题较多,问题类型较为集中

    (三)用人单位对外国专家引进政策的评价

     1.政策了解程度低,了解途径较为集中

     2.北京政策具备吸引力,且单位对其利用程度较高

    (四)用人单位对引进外国专家的政策需求重要度评价

     1.用人单位对引进外国专家的政策需求的总体重要度

     2.用人单位引进外国专家的政策需求各题项重要度

    (五)用人单位对外国专家服务机构/职能单位的功能测评

     1.外国专家服务机构成立具备必要性,且原因众多

     2.外国专家服务机构应发挥的作用的重要度排序

 BⅦ 国际借鉴篇

  B.26 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

   一 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一)禁止私营职业介绍机构的阶段(1919~1933年)

    (二)对私营职业介绍机构放松限制的阶段(1933~1949年)

    (三)私营就业机构业态多元化阶段(1949~20世纪90年代初)

    (四)鼓励私营就业机构发展阶段(20年代90年代至今)

   二 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主要业态

    (一)猎头寻访

    (二)人才测评

    (三)中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招聘

    (四)人力资源软件(e-HR)

    (五)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六)网络招聘

    (七)人力资源外包

   三 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产业规模

    (一)私营就业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的数量

    (二)全球私营就业机构的行业分布和营业额

     1.私营就业服务机构的行业分布

     2.私营就业服务业的营业额

    (三)全球派遣就业的营业额和派遣员工数量

     1.劳务派遣业务的营业额绝大部分来自临时就业和派遣就业业务收入

     2.全球派遣就业的员工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

   四 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各级行业协会作用突出

    (二)企业更加注重诚信自律建设

    (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四)企业的经营实力不断提高

    (五)通过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五 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一)制定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产业政策

     1.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

     2.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

     3.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4.鼓励企业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协会的作用

    (三)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标准化建设

    (四)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加强自律

  B.27 绿色就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一 绿色就业概述

   二 我国推进绿色就业工作的现状

    (一)有关绿色就业的规章政策

    (二)促进绿色就业的措施

     1.学术研究

     2.调查统计

     3.教育培训

     4.地方试点

     5.国际合作

    (三)绿色就业发展成效

   三 我国在推进绿色就业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阶段和方式对绿色就业的约束较大

    (二)促进绿色就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不健全

    (三)自下而上推动绿色就业的动力不足

    (四)对绿色就业的认识不够科学、全面

    (五)对部分绿色从业者的待遇和权益保障不充分

   四 推进我国绿色就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广宣传绿色就业理念

    (二)加快研究制定绿色就业政策

    (三)提供绿色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保障

    (四)建设绿色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五)完善绿色教育培训体系

    (六)加快绿色行业和职业标准的制定及绿色职业技能鉴定的实施

    (七)保障绿色从业者的待遇和权益

    (八)建立推进协调绿色就业的长效机制

  B.28 后记

 《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编委会

 法律声明

 主要编撰者简介

“人力资源蓝皮书”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对策资讯类智库报告,是人力资源领域政策制定者、理论研究者、管理者和学生的参考工具。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促进就业、不断提高就业质量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举措,是维护社会和谐、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为主题,从多个层面和角度,以丰富的事实和大量数据为依据,反映了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等方面的理论认识、政策方针、重要举措以及发展现状,并对进一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出了对策建议。

简 介:《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9)》从人力资源、人才工作、公共部门人事管理、就业创业及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人力资源服务业等方面总结了一年来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梳理了当前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任务,分析了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源发展的总体走向和态势。

作者: 余兴安 李志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简 介:人力资源蓝皮书长期围绕中国人力资源发展重点领域进行跟踪研究,从基本现状、创新举措、发展策略、未来走向等视角,对当前中国人力资源事业发展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7)》从整体、专题、综合等角度,回顾、梳理了一年来中国人力资源、人才工作、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力资源...

作者: 余兴安 李维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简 介: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14年度分析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和政府研究人员撰写,是第22本分析和预测社会形势的年度社会蓝皮书。本书聚焦当下社会热点,包含了2013年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问题,内容十分丰富,结构合理,涵盖了社会发展中的居民收入、人口、就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简 介:本书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任务分析框架出发,围绕经济新常态,采用全新数据,以标志性事件和代表性政策文件为分析节点,从发展现状、发展需求、发展策略、未来趋势等视角,对当前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从而比较清晰地将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全貌展示在读者面前,为相关研究提供...

作者: 余兴安 李维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1月

简 介:人力资源蓝皮书长期围绕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重点领域进行跟踪研究,内容涉及发展现状、政策动向、改革措施和热点调查等。《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5)》从整体、专题以及区域等多角度,回顾、梳理了一年来中国人力资源、就业创业、人才队伍、公共人事、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以及法制建设等方面改革和发展的新动向。报告对于开...

作者: 余兴安 陈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

简 介: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审视女性农民工的劳动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为分析框架,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库为样本,结合社会性别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农民工的劳动境遇、劳动权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完善劳动保障制度、特殊劳动保护、法律规制的性别意识等...

作者: 苏映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简 介:本书针对河北省全面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经济运行、产业转型、农村改革、环境治理、社会发展、法治建设、区域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为河北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简 介:人力资源蓝皮书长期围绕中国人力资源发展重点领域进行跟踪研究,从基本情况、面临问题、未来展望等维度,对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总结和深入分析。本书从人力资源、人才工作、公共部门人事管理、就业创业及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薪酬、人力资源服务业等方面,梳理总结了一年来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征,综合分析了新时代我国...

作者: 余兴安 李志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