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7

中国妇女发展报告(’95+10)NO.1图书

Report on women development in China('95+10)

SSAPID:101-3826-8861-66
ISBN:7-80190-984-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妇女与贫困、教育、健康、经济、参政、人权、传媒、环境的关系,讨论了有关老年妇女、流动妇女、女童和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等问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妇女发展蓝皮书
作 者: 王金玲
编 辑:徐逢贤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皮书系列》主要编辑出版发行人

 《中国妇女发展报告No.1(’95+10)》编委会

 后记

 相关链接:2006年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的部分皮书

 ’95+10:中国妇女发展总报告

  第一节 妇女与贫困

   一 指标

   二 行动

    1.制定和出台有关保护妇女财产权益,减弱妇女因机会和权利被剥夺而引起的能力脆弱性

    2.制定和出台有利于缓解和消除妇女贫困的倾斜政策,越来越多地关注妇女参与扶贫并从反贫困中获益

    3.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逐步消除农村妇女贫困

    4.开始重视有关贫困的分性别统计工作,以进一步把握不同性别的贫困状况,使反贫困工作更具性别的针对性

    5.支持和倡导群众团体*、非政府组织开展帮助妇女脱贫致富的工作,使妇女反贫困更为广泛和深入

   三 成就

    1.妇女贫困人口减少,贫困程度减轻

    2.妇女的收入有较大的提高,低收入者不断减少

    3.社会保障对妇女的覆盖面大幅度扩大,类型增多

    4.妇女的财产权利意识和社会对于妇女应享有平等的财产拥有权的观念发生了有利于妇女的变化

    5.截至1999年底,全国所有市(县)都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 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妇女与教育

   一 指标

   二 行动

    1.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

    2.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3.推进和支持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女童教育水平

    4.改革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5.重视妇女扫盲工作,努力遏制新文盲的产生

    6.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城乡妇女对职业培训、科学技术和继续教育的可获得性

    7.改革传统教材、教参内容

   三 成就

    1.妇女在校学习的平均年限增加

    2.女童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提升,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提高

    3.各级学校在校女生比重不断增加,男女生性别差距缩小

    4.高等教育较高层次中女生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5.妇女文盲率大幅度下降,超过总文盲率的下降幅度

    6.妇女参与职业培训、科学技术及继续教育的机会增加,可获得性和可及性进一步提高

    7.女性在业者中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比例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性别差距缩小

    8.互联网已成为许多妇女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已成为一些妇女主要的休闲方式

    9.具有社会性别敏感的学校教育开始起步,妇女学学科建设有较大的发展,并步入教育主流

    10.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受教育状况逐步改善

    11.各级学校中女教师的比例有较大的提高

   四 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妇女与健康

   一 指标

   二 行动

    1.制定了一系列的旨在保障妇女健康权利,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法律和政策

    2.将包括妇女健康在内的妇女发展纳入国家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对妇幼保健和疾病防疫的投入

    4.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和妇幼卫生保健网络

    5.推进多部门合作,利用多种措施,开展多种项目行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6.积极开展生殖保健服务,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与水平,保护妇女生育安全

    7.以改水、改厕为途径,努力改善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的生活环境

    8.加大社会宣传教育力度,扩大妇女健康教育覆盖面,增强妇女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公众对妇女健康和保健重要性的认识

    9.加强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

    10.以妇幼卫生为重点,积极开展与联合国相关机构、国际组织/基金会及有关国家的合作

    11.积极发挥群众团体、非政府组织,尤其是妇女非政府组织在促进妇女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三 成就

    1.妇女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且提高幅度大于男子

    2.妇女的营养水平有较大提高,因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发生率降低

    3.孕妇/产妇和胎儿/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4.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妇女的主体性健康获得更多的关注

    5.妇女生殖健康管理进一步系统化,计划生育知情选择程度进一步提高

    6.妇女生存环境进一步改善

    7.流动妇女的健康,尤其是性/生殖健康开始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8.减少妇女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四 面临的挑战

    1.性别平等意识在健康领域的主流化

    2.有效地进行相关法律、政策的调适,以及各种资源的进一步整合

    3.在注重妇女的工具性健康(如因母亲身份而更获关注的孕妇和产妇的健康)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妇女的主体性健康(即妇女作为“人”和“女人”的健康)

    4.充分认识市场化、商业化、全球化对妇女健康的影响,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不利影响,强化有利影响

    5.在总体资源配置中,改变卫生经费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妇幼保健经费又在卫生经费中处于边缘地位的现象

    6.在卫生保健资源配置中,改变性别不平衡(男多女少)、地区不平衡(城多乡少)现象,提高医疗卫生的公平性

    7.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妇女所享受的医疗保健服务整体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有效预防社会问题给妇女儿童造成的健康乃至生命危害的措施不足*

    8.进一步降低妇女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风险,遏制女性艾滋病感染者比例不断上升的势头

    9.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率和孕产妇死亡率这两项主要目标未达标

    10.进一步推进以妇女为中心的生殖/性健康,提高妇女对计划生育的知情选择度,保障妇女的性权利和生育权利

    11.减轻妇女的身心压力,降低妇女的自杀率,提高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四节 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

   一 指标

   二 行动

    1.国家不断健全和完善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体系

    2.加大执法力度和执法检查的力度

    3.颁布反对家庭暴力的地方法规和条例,积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产生

    4.积极开展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活动

    5.开展多种培训,重视增加女性司法人员的数量和比例

    6.发挥传媒作用,反对针对妇女的“文化暴力”,努力构建有利于妇女维权的舆论环境

    7.注重发挥工会和妇联组织优势,支持妇女非政府组织在妇女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及受暴妇女重建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 成就

    1.政府和全社会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的意识不断增强

    2.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和法规不断完善,妇女受暴的预防、援助和支持网络逐步建立

    3.有力地打击了侵害妇女的犯罪行为

    4.妇女遭受丈夫身体暴力的情况有所好转

    5.以妇女为对象的性暴力案件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6.跨地区、跨部门及国际间的“反对拐卖妇女儿童”项目,使许多受害的妇女儿童获得人身自由

    7.有关针对妇女的暴力及预防的研究始终是妇联等群众团体和非政府组织行动的基础性工作

   四 面临的挑战

  第五节 妇女与经济

   一 指标

   二 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1.妇女仍保持较高的劳动参与率

    2.妇女在在业人口中仍占据较高的比例

    3.妇女失业率一直保持在低水平

    4.随着政策的宽松、经济压力的加大和人们生活兴趣的多样化,近十年来,兼职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妇女的一种生活方式

    5.法律明确规定妇女的就业权利

    6.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群众团体努力创造男女平等的就业环境,积极促进就业,大力提高妇女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7.中国政府已批准国际《就业政策公约》和《同酬公约》

    8.处在管理岗位上的妇女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妇女人数有较大的增长,所占比例有一定的提高

    9.女工会会员人数有较大增加,但增长速度低于男性

    10.中国的法律规定男女同工同酬,但妇女工资水平仍然低于男性

    11.城镇妇女的社会保障水平和福利享有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性别差距仍较大

    12.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有较大好转,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3.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及土地分红等权益受侵害的现象屡见不鲜,需加强对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

    14.尽管许多家庭功能外移,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男子越来越多地参与家务劳动,但家务劳动仍更多地由妇女承担

  第六节 妇女与参政

   一 指标

   二 行动

    1.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政策

    2.相关规划和措施目标明确

    3.有关妇女参政的培训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决策者有关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二是对妇女领导力的培训

    4.宣传和倡导性别平等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领导,尤其是决策者的倡导,二是对大众的倡导

    5.近十几年来,妇女的民主参与和监督作用得到加强,妇女民主参与和监督政权管理的渠道不断拓宽

   三 成就

   四 面临的挑战

  第七节 妇女与人权

   一 指标

   二 成就

    1.认真履行国际承诺

    2.在一般法律中进一步保护妇女的权利

    3.进一步完善专门的有关妇女权益的法律

    4.加强执法,努力实践法律平等

    5.建立和健全促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国家机制

    6.承担国家和政府在保护妇女人权方面的责任

    7.积极支持群众团体、非政府组织和妇女非政府组织在保护妇女人权方面的行动,认真听取各界人士有关保护妇女人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8.依法保护女性受刑人*和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9.积极支持群众团体和妇女非政府组织对立法、司法和执法系统人员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

   三 面临的挑战

    1.立法、司法、执法等各部门应进一步认识到保护妇女权益的重要性,提高保护妇女权益的敏感度,使性别平等意识成为法律领域的主流意识

    2.对于有关促进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的法律条文,以及保护妇女权益的专门法律,应强化操作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3.强化有关保护妇女人权的法律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4.重视对妇女,尤其是贫困妇女法律援助机制的建设,加强对妇女,尤其是贫困妇女的法律援助

    5.将社会性别意识培训列入立法、司法、执法部门常规培训内容,使之制度化和常规化

    6.进一步在全社会开展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宣传和倡导,使全社会进一步认识到妇女的权利就是人的权利

    7.更深入地进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在中国适用问题的讨论,确立该条约在中国的适用原则,以更好地执行这一国际公约

  第八节 妇女与媒体

   一 指标

   二 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1.政府在有关法律和政策中明文规定消除传媒中的性别歧视,但对这些规定的执行力度还需加大

    2.国家初步建立了妇女传媒工作的机制,但相关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3.政府认同和支持传媒领域从业人员制定和遵守倡导性别平等的行业自律

    4.新闻媒体和文化部门广泛宣传男女平等,但专门的妇女媒体较少

    5.新闻界女性从业人员有较大增加,但妇女在新闻界的就业仍存在障碍

    6.妇女对于传媒领域决策高层的进入虽然十年来情况略有好转,但总体而言,仍处于边缘地位

    7.妇女对于媒体的利用率有较大的提高

    8.国家认可和支持各种妇女组织开展倡导性别平等的培训活动和对传媒性别平等内容的监测活动

    9.国家认可和支持各种妇女组织利用各种新兴媒体宣传性别平等,促进妇女发展

    10.就传媒内容而言,在2000年中国妇女研究会举办的’95+5研讨会的传媒论坛上,参与者提出,大众传媒的一个显著进步是其报道内容中出现了一些从社会性别视角或从性别平等的高度反映中国妇女的成就和面临的不平等的内容*

    11.新闻教育领域社会性别意识较薄弱

  第九节 妇女与环境

   一 指标

   二 行动与成就

    1.政府制定了促进妇女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各级政府积极促进妇女在环境科研、评估、设计、监测和管理中的参与,妇女在环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不断强化

    3.在政府大力鼓励,群众团体、非政府组织和妇女非政府组织积极发动下,广大妇女踊跃参加节约能源、环境和资源保护活动,中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4.政府支持妇女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支持包括妇女非政府组织在内的非政府组织开展与环境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各项活动

    5.非政府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推进了环保工作的发展

    6.政府致力于妇女生存于其间的自然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妇女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7.政府积极创造有利于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努力消除社会对妇女的偏见和歧视,妇女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自信心有较大的提高,公众对妇女能力的认同度也进一步提高

   三 面临的挑战

    1.要进一步建树环境意识和社会性别意识

    2.要对已有的环境政策和方案进行梳理和分析

    3.要进一步重视妇女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主体性作用

    4.加强对各级领导开展有关环境和性别内容的培训

    5.在推广和普及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科学技术宣传和倡导清洁生产、绿色生活时,要关注妇女的可及性、可获得性和可利用性

    6.要重视以妇女为中心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努力减少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中对妇女的不利因素

    7.重视保护和赋予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享有、管理包括土地在内的自然资源的合法权利,努力减少对她们的这一权利的侵害

    8.针对妇女不同年龄、地域、民族、职业、阶层等的特点,制定有利于妇女发展的规划和措施

    9.加强和推进妇女与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提炼和凝聚本土妇女的知识和经验

    10.进一步消除一切形式的对妇女的歧视

  第十节 女童

   一 指标

   二 行动

    1.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政策

    2.健全机制,落实责任,积极实施儿童发展纲要

    3.加大投入,采取措施,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4.完善数据统计工作

    5.进一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6.积极推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7.禁用童工,消除对童工的剥削

   三 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1.在立法消除对女童一切形式的歧视方面卓有成效,但具体的执行措施还需进一步细节化和可操作化;执行和监测力度还需加大

    2.不利于女童的落后观念逐渐淡化,溺杀女婴事件有较大程度的减少,但遗弃女婴、虐待女童事件仍时有发生,孕期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呈上升势头

    3.女童教育有较大发展,但两性相比,女童受教育机会仍较少

    4.女童卫生保健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两性差距及城乡差距仍较大

    5.政府禁用童工,努力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但雇佣女童、损害女性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6.就总体而言,针对女童的暴力行为有较大幅度的减少,针对女童的暴力伤害有较大程度的减轻。但在某些方面,女童受暴力伤害的现象增多了,所受到的暴力侵害也严重化了

    7.中国法律对于消除对女童的暴力有一系列明文规定,但人们的法治意识仍需提高

    8.近年来,向弱势儿童提供服务的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但救助和服务任务仍十分艰巨

    9.家长教育取得较大成就,但对培训者进行社会性别培训势在必行

    10.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有关法律政策时,应考虑到女童的特征

  第十一节 老年妇女

   一 分析框架

   二 成就与面对的挑战

    1.有关老年妇女的法律政策不断完善,为老年妇女的权利保护和有利发展建立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2.老年工作机构和妇女儿童工作机构的建立,使保护老年妇女权利、促进老年妇女发展形成了国家机制层面运作的基础

    3.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许多老年妇女从中获益,基本生活水平获得更多的保障

    4.老年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继续教育机会增加

    5.老年妇女健康状况有较大改善,但生活质量低于老年男子

    6.对老年妇女维权的力度加大,老年妇女权利保障程度提高

    7.老年妇女的就业年龄延长,经济收入增加,老年妇女对生活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但两性之间、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8.老年妇女的参政意识提高,关心国家和国际政治形势的老年妇女越来越多

    9.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老年文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10.近十年来,作为老年服务事业发展的受益群体之一,老年妇女的生活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第十二节 流动妇女

   一 成就

   二 面临的挑战

    1.流动妇女主要从事技术水平要求较低的工种

    2.就业的流动妇女缺少必要的劳动合同保护

    3.流动妇女所在就业单位加班加点的情况比较普遍

    4.就业的流动妇女普遍缺乏必要的劳动保障措施和待遇,只有1/10的人享受了必要的劳动保障待遇

    5.流动妇女在流入地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网络,亲友是其遇到困难时最主要的求助者

    6.流动妇女文化娱乐活动单一,许多人甚至基本不看报刊、不听广播、不上互联网

    7.流动妇女普遍缺乏专业技能培训

    8.流动妇女中超过半数者近两年来未做过健康检查,近2/5的人有病拖着不去诊治

    9.流动妇女怀孕后有相当比例者没有建立孕产妇保健档案,或没有定期去医院做产前检查

   三 来自流动妇女的呼声

  第十三节 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

   一 指标

   二 行动与成就

    1.国家不断加强维护妇女权益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2.加大有关维护妇女权益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实施力度

    3.国家制定实施妇女发展纲要,把妇女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4.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作为国家负责全国妇女儿童的协调议事机构,在协调和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制定和组织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为开展妇女儿童工作和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政府十分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等群众团体和妇女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6.中央和地方财政逐年加大实施妇女发展纲要的经费投入

    7.国家不断加强有关妇女状况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

    8.国家有关部门不断改进统计制度,增加分性别统计指标,性别统计制度不断完善

    9.重视与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

    10.认真履行国际公约

    11.积极开展社会性别意识的倡导、培训和能力建设

   三 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1.政府应加大授权

    2.应加强对政府官员进行社会性别意识培训

    3.需加强对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和倡导

    4.性别统计的机制和体系尚需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而性别统计指标的设置也需更加全面和细节化

    5.对政府官员及各部门性别事务联络员的社会性别意识培训应从临时性和零散性向常态性和常规性发展,进而建立必要的常规培训机制

    6.对政府政策的性别分析应形成一种制度,成为一种制度化的运作

    7.在人大、政协中应建立专门的性别核心小组,在组织层面上推进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法律、公共政策和发展规划

 第一章 妇女与贫困*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中国妇女的贫困现状和反贫困的历程

   一 有关贫困的定义

   二 中国贫困人口的主要变化及两性差异

  第三节 中国政府在反对贫困方面所作的努力

   一 10年来政府在反对妇女贫困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扶持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妇女发展

     1.国家加大西部扶贫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及专项补助,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2.采取小额信贷的扶贫方式,为贫困妇女提供经济发展资金

     3.增加妇女培训和受教育的机会,提高妇女脱贫致富的能力

     4.全国妇联开展的“巾帼扶贫行动”被纳入各地政府的扶贫攻坚计划

     5.各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开展各种形式的扶助贫困妇女的活动

     6.开始建立分性别的监测指标和数据收集工作

    (二)国家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城市妇女的就业问题

     1.在信贷、税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开拓妇女的就业门路

     2.开展积极的就业服务,为失业、下岗职工及时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促进失业、下岗女职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和创业

     3.积极探索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的建设工作

     4.普遍建立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职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

     5.对城市社会救济制度实行改革,逐步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障三条保障线

  第四节 非政府组织的努力

   一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NGO)参与扶贫的背景和发展

   二 NGO在农村妇女反贫困中的努力

    (一)增加贫困妇女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增强妇女的能力,关注农村妇女的赋权

    (二)增加妇女参与发展的机会,提高妇女的经济创收能力

    (三)尝试实施参与性与社会性别敏感的技术推广方式,在培训中增强妇女的参与意识和新的性别意识

   三 NGO在城市妇女反贫困中的努力

    (一)强调外来女工的参与性和主体性

    (二)增强外来女工的劳动权利意识和社会性别平等意识

    (三)维护外来女工群体的合法权益

  第五节 反贫困政策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主要问题

   一 反贫困面临的挑战

   二 用社会性别的视角透视农村反贫困政策和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对贫困概念狭义的理解,贫困问题被界定在收入贫困范围内,从而影响反贫困策略思路的拓展

    (二)有关贫困政策和扶贫部门对于贫困的理解与贫困人群经验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女性不同的贫困经历和应对贫困的经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农村反贫困政策与参与性实践中缺乏解构性别不平等的决策权力关系的策略

    (四)扶贫资源的分配没有关注社会性别结构对家庭和社区的影响,进一步强化了妇女的边缘化地位,难以充分实现反贫困策略和行动应体现的公平与效率

    (五)扶贫贴息贷款和小额贷款实施过程中缺乏社会性别的敏感性,导致妇女难以获得平等的利用和控制扶贫资源的机会

    (六)由于技术推广中缺乏社会性别的敏感性,妇女没有获得平等的技术培训和服务的机会

  第六节 建议

   一 拓展贫困的概念,增加社会结构的视角,以更深刻地理解妇女的贫困

   二 重视贫困妇女的经验,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完善反贫困的政策和实践

   三 完善分性别的贫困状况监测指标,建立具有性别敏感的反贫困效果评估机制

   四 进行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的反贫困干预

   五 将社会性别纳入县、村两级的参与性规划

   六 在反贫困领域中,提高建设和发展社会性别与反贫困的研究与行动能力

 第二章 妇女与教育

  第一节 背景:1995年中国妇女教育的态势

  第二节 ’95世妇会以来中国妇女教育事业的进展

   一 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度提高

    (一)法律保障

    (二)政策与措施

     1.19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确立了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国家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非常重视

     3.大力开展以农村为重点的扫盲活动

     4.努力采取多种措施,消除两性受教育机会的差距

     5.推动教师的社会性别培训,推进高校的妇女学课程建设

     6.重视对女科技人员的培养,鼓励和扶持她们的科学研究

    (三)群众性组织的大力推进

   二 妇女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

    (一)学校教育在巩固中提高

    (二)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取得较大进步

    (三)妇女文盲率下降,男女受教育差距缩小

    (四)妇女继续教育机会逐步增多

    (五)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受教育状况改善

  第三节 中国妇女教育研究成果综述

   一 妇女教育理论研究

    (一)妇女教育合理性的论证

    (二)女性主义理论的引入与本土化

    (三)中国妇女教育的历史研究

   二 妇女教育实践的研究

    (一)高等教育中的妇女参与

     1.女大学生现状

     2.女教师在高等教育中的参与

     3.高等教育界的妇女参政

     4.影响妇女参与高等教育的原因

    (二)女童教育和基础教育中的社会性别公平

     1.女童教育

     2.社会性别公平教育的理论探讨

     3.基础教育中的社会性别公平问题

     4.中小学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性别差异

    (三)妇女成人教育

     1.农村妇女成人教育

     2.城市妇女成人教育

  第四节 中国妇女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 妇女高等教育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1.妇女高等教育仍处于低水平发展层次

    2.高等教育中不同专业间的性别比例失衡

    3.高等院校的职称排序中,层次越高女教师所占比例越低

    4.高校女教师自身存在诸多问题

    5.目前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管理对女大学生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

    6.高等院校妇女研究机构的建设乏力

   二 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性别公平问题

    1.在受教育机会方面存在性别差距

    2.农村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村,女童的入学机会少于男童,而失学的可能性却高于男童

    3.流动家庭女童的受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4.不少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教育存在倾向于儿子的性别偏好

    5.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对效率的追求影响着基础教育领域,义务教育以公平和普及为目标的原则有所失范,妇女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受损

    6.教育过程中男女儿童受到区别对待

   三 妇女成人教育面临的问题

  结论

 第三章 妇女与健康

  第一节 进展与成就

   一 中国政府的努力与成就

    (一)中国政府制定积极的法律政策,为妇女健康提供制度性支持和保障

     1.这些法律政策强调增强和保障妇女的权利,使妇女赋权成为改善妇女健康的重要途径

     2.将妇女健康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人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之中,并确立了与国民经济、社会资源相协调的发展目标

     3.上述法律政策注重了对健康服务的强调,涵盖了对妇女整个生命周期的卫生保健服务

    (二)将生殖健康和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理念纳入政府工作,实现计生、卫生工作方针和工作模式的重大转变,促进妇女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

    (三)加强国际合作,针对妇女健康的难点问题,实施重点项目干预,改善弱势妇女的健康状况

   二 中国非政府组织促进妇女健康的理念、策略、方法与主要成就

    (一)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宣传倡导为手段,努力促进妇女健康政策的变革,推进人口、健康领域的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

    (二)以增强妇女权利为突破口,努力将妇女健康与妇女赋权相结合,通过妇女对健康项目的主体性参与、管理与评估,增强其对自身健康的自主权、决策权,使妇女在卫生保健中的地位逐步从客体地位向主体地位转变

    (三)非政府组织发挥易于接近民众、具有草根性的优势,在促进妇女健康的过程中,倾听基层妇女的心声,反映弱势妇女的诉求,注重从妇女的健康需求出发,提供具有性别敏感的健康服务

    (四)非政府组织针对健康领域中的敏感问题、热点问题进行探索和干预,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五)与国际机构开展广泛的项目合作,并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行动干预,增强妇女的健康意识。

   三 中国妇女保健事业的主要进步与发展

    (一)妇女保健网络不断完善,保健服务队伍逐步扩大

    (二)妇女健康水平和妇女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

     1.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

     2.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不断提高

     3.部分妇女病的患病率显著下降

     4.妇女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

     5.女性慢性病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

     1.妇女总和生育率略有下降

     2.妇女避孕节育率有所上升

     3.人工流产例数下降

    (三)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不断创新,妇女健康教育覆盖率大幅增长

    (四)妇女自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健康的主体性增强

   四 妇女健康研究的新进展、新特点、新趋向

    (一)社会性别视角纳入研究领域,拓展了妇女健康研究的视域

    (二)多部门、跨学科的科际整合式研究,促进妇女生殖健康研究成为新兴的学术领域

    (三)注重以研究影响决策,促进妇女健康政策的发展

    (四)将健康服务研究与行动干预相结合,努力开创具有本土特征的妇女健康促进模式

    (五)加强对妇女“边缘人群”的健康状况研究,并引起社会的关注

  第二节 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 妇女保健体制和政策层面存在的问题

    1.妇女健康促进工作需加强协调和合作

    2.在对待妇女健康和妇女权利的认识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特别是与基层领导干部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国家在制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进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时,没有全面、充分考虑到妇女,尤其是农村贫困妇女的需求和利益,出台的一些政策方案缺乏社会性别的视角

   二 政府对妇幼保健的经费投入不足

   三 妇幼保健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的公平性问题突出

    (一)妇女对于基本医疗保障的可获得性降低

    (二)医疗费用大幅度攀升,降低了妇女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

    (三)妇幼卫生发展不平衡,阻碍农村妇女健康水平的提高

   四 艾滋病流行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女性化趋势

    1.从1995年起,艾滋病流行从传入期、播散期进入增长期

    2.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不断上升

    3.性接触感染艾滋病人数增加

   五 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女人工流产增多,并出现低龄化和反复人流的趋势

    (二)妇女生殖道感染和患性传播疾病的比例增加

    (三)妇科癌症的发病率、患病率有所上升

   六 妇女心理卫生与农村妇女高自杀率问题

  第三节 预测与建议

   一 对妇女健康与发展状况的预测

   二 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妇女健康领域的跨部门合作

    (二)将性别平等和性别公正纳入国家健康政策的制定、修改与实施的全过程

    (三)加大政府对妇幼卫生的投入,促进医疗保健服务的公平性

    (四)针对妇女健康领域的难点问题,实施重点项目干预

    (五)加强对各级决策者和全体国民的性别平等倡导,促进男子全面参与生殖健康促进行动

 第四章 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

  第一节 背景

   一 国际社会关于基于性别的暴力界定与战略概要

   二 ’95世妇会前后中国反对基于性别的暴力的态势

   三 10年来中国反对基于性别的暴力的研究与行动的主要议题

    (一)政府层面

    (二)非政府组织层面

  第二节 中国保障妇女人身权利、消除基于性别的暴力所取得的成绩

   一 政府的努力和成绩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国家法律

     2.反对家庭暴力的地方法律法规

    (二)反对基于性别的暴力的实际行动

     1.打击各种基于性别的暴力犯罪

     2.逐步建立健全保障妇女权益的社会化维权工作机制

   二 非政府组织在维护妇女权益、救助受害妇女方面的作用和成绩

    (一)妇联

     1.广泛调研,提出立法建议,促进法律完善

     2.通过宣传、教育,对决策者进行社会性别意识培训

     3.加强维权网络建设,为妇女提供法律帮助

     4.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二)民间组织的努力

     1.实务工作

     2.调查研究工作

     3.联合行动

   三 研究与探索

    (一)研究视角和方法

     1.研究框架与视角的转换

     2.研究方法的转换

     3.理论探索与反暴力实践结合

     4.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互动

    (二)研究成果

     1.受虐妇女综合症研究

     2.性侵害研究

     3.婚内强奸

     4.性骚扰研究

     5.拐卖/拐骗妇女/儿童研究

     6.性服务妇女研究

     7.出生性别比研究

  第三节 经验与挑战

   一 反对基于性别的暴力的经验

    1.坚持政府的主导性

    2.发挥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及专家学者的作用

    3.发挥媒体反家暴宣传及监督作用

    4.开展国际合作

   二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从现象看,在中国,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尚未遏制

    2.从根源看,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家庭等各个领域中的地位仍然较低

    3.从立法和执法看,已有的法律在防治家庭暴力、性骚扰、婚内强奸、校园性暴力、对留守女童的性暴力、溺杀女婴和产前性别选择等方面尚有不足,有些缺乏可操作性

    4.从社会服务和保障机制看,政府对遭受暴力的妇女进行有效庇护的机制及打击犯罪、援助和救治受害妇女的有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

    5.从政府有关部门及传媒看,一些政府官员、相关机构的决策者、公检法司部门工作人员的性别意识上还停留在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上

    6.从基础性研究和评估指标体系看,按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UNESCAP)“性别指标框架”*,应该对家庭暴力的发生率(每10万人)和侵犯妇女的性暴力发生率(每10万人)进行统计

  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完善立法

   2.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多机构合作防治机制

   3.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以及民众进行社会性别与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的宣传

   4.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沟通与合作

   5.加强国家和地方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

   6.加强研究和实际行动

 第五章 妇女与经济

  第一节 分析框架

  第二节 进展与成就

   一 制度性进步

    (一)为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提供一定的制度性保障

    (二)生育保障和社会保障

    (三)平等就业保障

    (四)积极促进就业政策

   二 农村女性流动与就业机会增加

   三 女性自主创业、经营和进入经济管理层的人数增加,部分女性经济参与层次得到提高

   四 女性人力资本普遍增强

   五 支持妇女经济参与的群众团体、民间组织蓬勃发展

  第三节 问题与障碍

   一 女性平等获得土地等经济资源的权利经常受到侵害

    1.以减少承包地调整为由,实行“测婚测嫁”的办法,进行承包地的确定

    2.出嫁到外村的妇女的土地往往被本村强行收回或土地使用权自动落入娘家兄弟手里,而如果此时夫家所在村未到土地调整期,外嫁妇女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3.农村妇女结婚后口粮田和承包地由夫家所在村分配

    4.妇女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并非个别现象

    5.女性不能平等获得经济资源还表现在贷款方面

   二 农业劳动女性化将使农村妇女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比较效益的下降支付更多的代价

    (一)女性劳动力非农化转移滞后于男性和农业劳动女性化的现象

    (二)全球化对女农民的不利影响

    (三)传统性别分工模式被强化

   三 包括政府机构在内的劳动力市场依然存在性别歧视,部分弱势群体受到的歧视有加剧的趋势

   四 城镇存在女性劳动被边缘化的趋向

    (一)城镇女性成为容易遭受社会排斥和有较大就业风险的人群,并在全球化带来的经济风险中增加了脆弱性

     1.女性较男性就业难

     2.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失去工作岗位

     3.女性下岗之后再就业困难程度高于男性,因此容易成为失业人口

    (二)性别隔离的形成,女性就业结构的低层次化

    (三)女性劳动的非正规化和非稳定化

     1.女性在正规就业领域更容易遭到排斥

     2.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在雇佣上的性别偏好

     3.女性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向第三产业“聚集”,且大多分布于传统型服务部门

     4.技术进步对低技能工作岗位的威胁

     1.女性劳动进一步边缘化,女性拥挤于低收入岗位,两性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2.女性对社会福利的享有程度进一步降低,社会保障不足

     3.产生技能分化与职业的“性别隔离”,以及性别角色的固化

    (五)被组合到全球生产链中的青年妇女遭受跨国资本的超强剥削

   六 女性劳动者和非正规就业女性的社会保障问题、劳动权益问题、职业安全问题突出

   七 工作场所性骚扰问题凸显

  第四节 对策性建议

 第六章 妇女与参政

  第一节 进展与成就

   一 中共中央组织部及其他政府部门探讨将竞争选拔机制与保证女性比例结合起来的政策措施

   二 民政部门在村委会选举中出台相关政策,开展提高妇女竞选能力的项目,推动农村妇女参与村委会选举

   三 在党校和干校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倡导与宣传

   四 妇女组织主动推进性别平等纳入公共政策

    1.遏制就业政策设计中强化传统性别角色的取向

    2.推进教材建设中社会性别意识的提高

    3.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

    4.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

  第二节 问题与障碍

   一 妇女权力参与有所停滞,与国际社会发展潮流的距离拉大

   二 妇女权力参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依然存在,妇女的政治参与尚未成为一种主体性的权力运作,对主流决策和立法的影响和作用有相当的局限性

   三 性别比例政策弱化、窄化,执行不足

   四 职务的性别化:一个值得关注的妇女权力参与问题

  第三节 对未来三年的预测

   一 妇女权力参与进展缓慢、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将继续存在

   二 公开竞争与性别倾斜政策结合选拔女干部的试点工作将继续进行,进而形成促进妇女参政的宏观政策目标

   三 中国妇女组织的民主参与意识持续增强,对于决策的影响力会逐渐增大

   四 对领导干部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倡导与宣传将会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

 第七章 妇女与人权

  第一节 ’95世界妇女大会溯源

   一 联合国与妇女人权

    1.“国际妇女年”

    2.世界妇女大会

    3.1993年世界人权会议

   二 《内罗毕前瞻性战略》的意义和缺憾

   三 《北京行动纲领》的关切领域

  第二节 进展与成就

   一 人权观念的转变

    (一)人权议题的讨论

    (二)国际人权公约的批准

    (三)国内立法

   二 保障妇女人权的立法措施

    (一)将人权写入《宪法》

    (二)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

    (三)修改《婚姻法》

    (四)其他法律举措

   三 司法与执法措施

    (一)专项行动

     1.开展禁娼禁赌、“打拐”专项行动,解救被拐卖的妇女儿童

     2.鉴于跨国拐卖活动的猖獗,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

    (二)案件查处

    (三)执法检查

   四 发展纲要的制定

   五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与国家报告的提交

    (一)作为标准的《公约》

    (二)国家报告及其效果

   六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一)非政府组织概说

    (二)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1.法律援助

     2.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

     3.妇女维权诉讼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一 妇女人权:法律规定与现实间的差距

    (一)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和制度的桎梏

    (二)现实利益的考虑

    (三)妇女权益保障机构设置的缺陷

   二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国内适用

    (一)国际条约在缔约国适用方式的选择

    (二)国际人权条约在缔约国适用的通常考虑

    (三)《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在中国适用上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建议与展望

   一 妇女人权保护的主流化

   二 《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可执行性

 第八章 妇女与传媒

  第一节 背景:走向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一 1994~1995年中国媒介发展状态

   二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媒介论坛筹备

   三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论坛

  第二节 有关传播法规与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

   一 关于《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二 有关传播法规中的社会性别对待

   三 行业自律

   四 存在的问题

    (一)尽管《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提出要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传媒政策主流,但真正全面、系统地落实这一目标,显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有关涉及传播禁止内容的法规中,有的没有包括禁止性别歧视的内容。

    (三)在妇女参与媒介方面,目前缺少法律、法规或政策的支持。

    (四)在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领域,目前还未纳入媒介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内容。

  第三节 为妇女的媒介

  第四节 妇女与大众媒介

   一 新闻媒体中的妇女

   二 作为受众的妇女

  第五节 大众媒介传播内容监测

   1.媒体报道未能充分体现报道妇女及妇女运动的主题

   2.大众传媒内容仍存在着性别歧视和陈规定型

   3.大众媒介的商业化和消费主义倾向有所增加

   4.个别媒介继续显示负面和有辱人格的妇女形象*。

  第六节 民间妇女运动与媒介:作为传播行动者的妇女和妇女组织

   一 妇联组织与媒介

   二 妇女传媒监测网络

    1.组织和参与多项国际国内监测活动

    2.以《中国妇女报》的《妇女论坛》、《女性与社会》等专栏为主要阵地,发表重要言论、组织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等

    3.策划并执行对媒体的社会性别培训

    4.协助媒体制作性别平等的节目

    5.进行媒介干预活动

    6.2001年,妇女传媒监测网络与中国法学会反对家庭暴力网络成立了“传媒分项目”

   三 民间妇女组织与替代性媒介

  第七节 媒介与妇女/性别研究

   一 研究概况

   二 关于论文/文章内容

    (一)行动者

    (二)传播者与新闻制作者

    (三)报道妇女议题、妇女运动的经验

    (四)媒介内容的性别分析

    (五)有关妇女媒介/栏目的研究成果

    (六)受众/效果研究

   三 小结

  第八节 结语:回应挑战与展望

   1.有关传播部门在《宪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北京行动纲领》等重要法规或文件指导下,审视以往有关传播的法律法规,并纳入性别观点

   2.在相关的法律中明示国家、社会和大众媒体对于妇女平等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应尽义务

   3.吸收性别研究专家和妇女团体对有关媒介的政策法规进行社会性别分析

   4.在符合言论自由原则的前提下,倡导媒体行业协会或媒体制定具有社会性别敏感的专业方针、自律守则等,以促进解决媒体中性别歧视的问题

   5.促进妇女在媒体和传播领域的参与和决策

   6.促进妇女充分和平等地参与媒体

   7.制定媒体各部门进行社会性别教育的相关政策

   8.在符合言论自由原则前提下,鼓励媒体增加为妇女制订和由妇女执行的方案数量,以满足妇女受众的需求,提高妇女制媒者的能力

   9.发展民间的传媒监测网络

   10.投入必要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针对农村妇女、流动妇女等边缘群体的媒体

   11.通过培训,提高民间妇女组织利用和创造媒体的能力,以改善妇女的生存和发展,支持妇女运动

   12.继续发展妇女团体、妇女活动家、性别研究者与媒体的伙伴关系

 第九章 妇女与环境

  第一节 背景

   一 ’95世妇会以前的妇女与环境

   二 《北京行动纲领》中关于妇女与环境方面确定的战略目标与具体内容

   三 妇女与环境议题的凸显

  第二节 1995年以来妇女与环境方面的进展

   一 政府的努力

    (一)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出台,为妇女参与环保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推进妇女参与各级环境决策

    (三)保护和赋予农村妇女享有管理自然资源的权利

     1.以法律形式确保农村妇女的土地资源享有和管理权

     2.大力支持“母亲水窖”工程

     3.大力支持培养和提高农村妇女管理自然资源能力的项目

    (四)有关部门开始关注环境因素给妇女带来的危害

    (五)利用各种方式向妇女推广无害环境的技术

   二 非政府组织的努力

    (一)宣传和教育

    (二)调查和培训

     1.妇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培训班

     2.对女市长的培训

     3.对农村妇女的培训

     4.对林业部门中一些决策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培训

    (三)发动妇女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活动

     1.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及“三八绿色工程”活动

     2.创造绿色家庭活动

     3.节水活动

     4.倡导可持续生产和消费

     5.推广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的活动

  第三节 近10年来妇女参与环保的新成就

   一 妇女与环境领域行动的成就

    (一)妇女有关环保认识逐渐深化,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二)妇女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对妇女的影响

    (三)妇女组织和个人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增强

     1.对森林资源的恢复与治理

     2.对水资源的管理

     3.减少污染、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

    (四)妇女在环保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影响不断扩大

    (五)环境的持续性与两性平等相结合获得关注

    (六)妇女环保行动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七)妇女对环保的贡献获得好评

   二 妇女与环境领域研究新成就

    (一)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引进和介绍

    (二)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应用

    (三)社会性别视角进入妇女与环境的研究领域

    (四)妇女与环境研究成为新兴的学术领域

     1.妇女与环境议题成为妇女研究的新内容

     2.妇女与环境议题成为环境研究的新领域

     3.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出现

  第四节 面临的挑战

   一 具有社会性别视角的女性与环境的本土研究有待深入

   二 环境政策与规划的社会性别视角短缺

   三 在环境决策和资源管理层中,妇女的比例较低

   四 妇女有关环境保护宣传的可达性和可获得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 对于妇女有关环境决策与资源管理方面领导能力的培训不足

   六 对于妇女在环保型生产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规划

   七 有关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本土妇女知识库的建立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第十章 女童

  第一节 女童议题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 分析女童议题的框架:作为儿童的权利和作为妇女的权利

   一 女童作为儿童的权利

   二 女童作为妇女的权利

   三 《北京行动纲领》与儿童生命周期

   四 最突出的挑战:“女童被漏掉了”

  第三节 对国家和地方有关女童发展政策和法律的分析

   一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与《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简称“两纲”)

    (一)关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二)关于《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三)分析

   二 对政府各部门“两纲”实施报告的分析

   三 关于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修订

   四 关于分性别与分年龄的统计数据

  第四节 女童的焦点问题及其干预

   一 女童的生存与健康权利

   二 女童教育

   三 针对女童的暴力与女童安全

  第五节 女童研究与倡导

  第六节 主要结论与促进女童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制定和执行关于女童的生存、保护、发展和提高地位的全面性政策、行动计划和法律条文,以确保女童充分享有人权

   2.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基础教育政策的主流

   3.对女童进行社会性别、性健康、性保护、儿童权利等方面的培训

   4.更有效地保护女童使其免受各种侵害

   5.对父母、教师及有关部门进行社会性别、儿童权利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对女童权利的认识和帮助、保护女童的意识和能力

   6.更多地建立女童工作的协作与交流网络

   7.鼓励女童,特别是农村女童参与女童项目

   8.国家与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女童教育、女童健康等方面的资源投入

   9.监测大众传媒和其他社区媒体有关女童的报道

   10.成立专家委员会或聘请社会性别顾问审查所有涉及儿童的项目

   11.采取适当措施促进女童研究或儿童与性别的研究

 第十一章 老年妇女

  第一节 进展与成就

   一 女性老年人口的发展

    (一)规模迅速发展

    (二)寿命延长,文化素质提高

    (三)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条件改善

    (四)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二 各关键领域的推进

    (一)政策法规

    (二)老年妇女工作

    (三)经济保障

    (四)医疗保健

    (五)福利服务

    (六)文体活动、宣传教育

    (七)鼓励老有所为

    (八)维权工作得到加强

    (九)学术研究

     1.政府、非政府组织加强对老年妇女研究工作的支持

     2.老年妇女研究活动日益活跃

     3.国际社会对中国老年妇女研究的资助增加

  第二节 问题与障碍

   一 老年妇女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

     1.收入来源单一,水平低

     2.社会保障程度低

     3.消费水平低

    (二)健康

     1.相比较而言,老年妇女更容易患上慢性病

     2.由于高龄老年妇女的人数大大多于高龄老年男子,因此,相比较而言,老年妇女平均日常生活功能状况也比老年男子差

     3.老年妇女的健康状况较差,而拥有的医疗资源却较少

     4.尽管健康状况差,老年妇女看病就医的费用却大大低于男子

    (三)社会地位

    (四)家庭地位

    (五)合法权益保障

     1.基本物质生活保障问题

     2.住房问题

     3.财产权问题

     4.虐待与家庭暴力问题

     5.婚姻自由问题

     6.就业与权益问题

    (六)社会适应性

    (七)闲暇活动

    (八)照料资源

    (九)城乡发展平衡性

   二 社会环境中的障碍

    (一)公众缺乏应有的认识

    (二)发展规划、政策和法律上存在双重盲点

     1.老年妇女的收入普遍低于男子的收入

     2.老年妇女更容易陷入贫困

     3.农村和边远地区老年妇女处于更弱势的地位

     4.老年妇女健康状况较差,卫生资源较少

     5.国家的社会福利服务事业缺乏分性别的统计数据

     6.老年妇女权益被损害的现象较普遍

     7.劳动就业是老年妇女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

     8.老年妇女,尤其是高龄老年妇女的权利和贡献尚未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重视

    (三)老年妇女工作尚未广泛开展

    (四)学术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 战略与对策

   一 指导方针

    1.建设有利于老年妇女发展的老龄化社会

    2.增进老年妇女的健康与福利

    3.建立支持环境

   二 落实与跟踪

   三 研究

 第十二章 流动妇女

  第一节 分析框架

   一 重点文件

    (一)国际文件

    (二)国内文件

    (三)国内有关人口流动、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法律和政策

   二 国内流动妇女:本章重点身份人群

    1.她们中的绝大部分来自农村

    2.妇女作为流入地的“外来人口”,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居住和工作的合法性,接着是她们在流入地的地位

    3.作为流动群体,比较起稳定的人群,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流动的风险

    4.作为新的劳工群体的特定问题

   三 本章的结构

    1.从过程的角度:描述这一群体在流动全过程中主要环节的状况

    2.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流动女性境遇的外部影响因素

    3.问题的角度:综合分析12个领域中的相关领域流动女性的问题

    4.根据分析,对今后一个时期流动女性的前景,可能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尝试作一预测

  第二节 外出和回乡:流动的主要环节中的状况

   一 家庭关系和外出原因

   二 进入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地位

   三 性、婚姻和家庭

   四 回流

   五 留守妻子

   六 流动与儿童

  第三节 影响分析

   一 中央政府的政策

    (一)关于劳动力流动的政策

    (二)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

    (三)农民工权益保护

     1.由某些特别严重的事件引起的针对性行动

     2.加强有关立法

     3.推进机制和制度建设,同时规范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执法

   二 地方政府的政策

    (一)输出地

    (二)输入地

   三 其他力量

    (一)国际和国外组织

    (二)国内NGO

    (三)国内媒体及其他社会力量

  第四节 综合分析

   一 妇女流动与贫困

   二 流动妇女的教育和培训

   三 流动妇女的经济参与

   四 流动妇女的职业安全和健康*

   五 流动妇女易受的暴力侵害

   六 流动妇女的社会参与

  第五节 预测和对策建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1]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北京宣言》。

[2]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

[3]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五周年会议《政治宣言》。

[4]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五周年会议《成果文件》。

[5]《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6]亚太地区“北京+10”妇女非政府组织论坛《大紫皮书》。

[7]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49届会议纪要,载中国妇女研究会编《妇女研究动态》,2005年第1期。

[8]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49届会议论点摘要,载中国妇女研究会编《妇女研究动态》,2005年第1期。

[9]世界银行:《中国国别社会性别报告》,2002。

[10]联合国驻华机构:《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的主要进展》,2004,《中国实施性别平等相关目标的主要情况》,载全国妇联妇研所编《研究信息简报》,2004,第7期。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2]《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

[13]《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

[14]《中国人口与发展国家报告》。

[15]《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

[16]《中国儿童发展国家报告》(2003—2004年)。

[17]《中国妇女的状况》(白皮书)。

[18]《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提高妇女地位内罗毕前瞻性战略〉国家报告》。

[20]《中国执行〈北京宣言〉、〈行动纲领〉和第23届妇女问题特别联大〈成果文件〉情况的调查问卷报告》(2004年)。

[21]《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执行成果报告》(2000年)。

[22]《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终期监测报告》(2003年)。

[23]《中国妇女发展基本状况》(2003)。

[24]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办公室:《〈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调查报告》,2002。

[25]《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对中国政府执行〈行动纲领〉和〈成果文件〉的评估报告——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紫皮书》,2004。

[26]国务院妇儿工委、国家统计局:《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状况监测统计资料》,2005,国务院妇儿工委网站。

[27]《回顾与展望:“北京+10”新的起点——2005年中国妇女研究会暨“北京+10”论坛综述》,载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编《研究信息简报》,2005年第16期。

[28]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内部版,2001。

[29]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社会中的女人和男人——事实和数据(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30]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社会中的女人和男人——事实和数据(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31]全国妇联妇研所、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性别统计资料(1990—1995)》,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32]陶春芳、蒋永萍主编《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概观》,中国妇女出版社,1993。

[33]李秋芳主编《中国妇女就业:现状与对策》,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

[34]蒋永萍主编《世纪之交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

[35]孟宪范主编《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李小云、唐丽霞、张雪梅:“中国农村贫困状况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农村情况研究通报》,2003年第9期。

[2]魏国英:“‘性别生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女性主义》,2005年第4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郑宝华等:《倾听贫困者的声音》,英国海外发展部,2001年。

[4]《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终期监测评估报告,2003。

[5]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人类发展报告(1995—2001)》。

[6]中国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和云南社区发展研究中心:《反映贫困者的声音:中国贵州纳雍县参与式贫困评估》,2001,亚洲开发银行技援项目第5894号,云南社区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第4集。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2001。

[8]《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

[9]《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4。

[10]《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监测公报》,2004。

[1]《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北京宣言〉、〈行动纲领〉执行成果报告》,2003年2月28日,转引自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网站,http://www.nwccw.gov.cn/show/fzbgmore.jsp。

[2]《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2005年8月24日,新华网。

[3]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状况监测统计资料》,2005。

[5]《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中期监测评估报告》,转引自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网站,http://www.nwccw.gov.cn/show/fzbgmore.jsp。

[6]教育部:《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公告》,《中国妇女报》,2005年3月2日。

[1]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1995。

[2]联合国:《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1994。

[3]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UNESCAP),《性别指标框架:指标表》。

[4]国务院:《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北京行动纲领〉(1955年)和23届联大特别会议成果文件(2000年)情况报告》,200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执行情况第五次和第六次定期报告》,2003。

[7]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2004年妇女儿童工作情况汇总》,2005。

[8]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状况监测统计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9]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与发展国家报告》,2004。

[10]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妇幼卫生政策研究课题成果研讨会资料汇编》,2005。

[11]肖扬:“妇女与艾滋病”,《新华文摘》,2002年第1期。

[12]周罗晶、刘筱娴:“妇女自杀机制研究新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5年第3期。

[13]刘伯红:“全球化对中国妇女健康的影响”,在全国妇联举办的’95世妇会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2005。

[1]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及第19号一般性建议。

[2]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1995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提高妇女地位内罗毕前瞻性战略〉国家报告》,1994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九五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北京宣言〉、〈行动纲领〉执行成果报告》,2000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北京宣言〉、〈行动纲领〉和23届妇女问题特别联大〈成果文件〉情况的调查问卷报告》,2004年。

[6]《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2005年。

[7]中国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及各级妇联有关工作报告。

[8]《中国妇女报》、《妇女研究论丛》等报刊有关报道、文章。

[9]荣维毅访谈材料(2005年8月~9月):

(1)河北省妇联权益部长吴美荣访谈记录。

(2)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理事会主席王行娟访谈记录。

(3)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秘书长高小贤访谈记录。

(4)中国法学会受虐妇女支持小组召集人陈敏访谈记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北京宣言〉〈行动纲领〉执行成果报告》,2003年2月28日。转引自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网站,http://www.nwccw.gov.cn/show/fzbgmore.jsp。

[2]《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3]国家教委社会发展科技司编《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文件汇编》,1992。

[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编《地球、女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5]《北京宣言》,中国网,http://www.china.org.cn/

[6]《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08/content_1068085.htm。

[7]《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03/content_1061214.htm。

[8]《世界最大的妇女组织走向绿色非政府组织》,新闻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8/15/content_1028979.htm。

[9]《绿色消费宣言》,妇女与环境网站,http://www.chinacp.com/newcn/women/women010.htm。

[1]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北京行动纲领》,1995年。

[2]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

[3]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的公约》,1979。

[4]《中国儿童九十年代发展规划纲要》,1992。

[5]《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6]《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

[7]《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

[8]《中国儿童发展状况国家报告》,2005。

[9]《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2005。

[1]段成荣:“中国性别差异:事实与数据”,《“社会性别与平等在中国论坛”论文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世界银行、亚洲银行主办,2005。

[2]谭深:“为农民工服务的多种实践”,河海大学主办:“中国城市的劳动力流动性”研讨会论文,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