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1

德国企业史图书

Die Geschichte Deutscher Unternchmen

SSAPID:101-3769-1190-68
ISBN:978-7-5097-5083-4
DOI:
ISSN:
关键词:

企业 经济史 德国

[内容简介] 这是中国第一本对德国企业进行详细研究的图书。本书研究了德国企业的发展历程:蒂森-克虏伯的钢铁王国、I.G.法本公司、博世公司与通用电子公司……本书划分了德国企业发展的阶段:煤铁时代、化学创造时代、汽车发明与普及时代、电气和电子时代……本书总结了德国企业的发展特点:中小企业与“隐形冠军”、家族企业也久远、大企业与国家财富、合作资本主义……总之,这是一部难得的经济史、企业史力作!

相关信息

丛书名:外国企业史
作 者: 巫云仙
编 辑:陈凤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外国企业史》丛书序

 第一章 工业化与德国企业和企业家

  一 德意志民族统一与工业化

  二 传统手工生产和商贸企业的出现

  三 德国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

  四 创建企业能力和大企业的形成

  五 战争和危机背景下的德国企业

  六 二战后德国企业的重新起航

  七 德国企业家群体的构成

 第二章 铁路建设时代的德国企业

  一 铁路建设与铁路企业的变迁

  二 新型金融企业的出现

  三 机械工程制造企业的成长和演进

  四 钢铁企业的发展足迹

  五 百福公司——传统机器制造业发展的缩影

  六 德国曼集团——机械设备制造商的“曼”之路

  七 德国通快集团——家族企业创造的辉煌

  八 钢铁企业王国——蒂森钢铁集团

 第三章 化学创造时代的德国企业

  一 依靠合成染料起家的化学制造企业

  二 研发和生产化学药物

  三 开拓新领域——合成氨和煤氢化技术

  四 从事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研制

  五 二战后化学制造企业的重组和变迁

  六 巴斯夫集团——创造化学的化工企业王国

  七 拜耳公司——用科学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八 赫希斯特集团——生命科学领域消失的领先企业

 第四章 汽车发明和普及时代的德国企业

  一 汽车的发明和汽车企业的创建

  二 “大众汽车”计划与汽车企业

  三 创造二战后“经济奇迹”的汽车企业

  四 “德系汽车”成就的品牌和口碑

  五 “永恒经典”的戴勒姆·奔驰汽车集团

  六 “至尊典雅”的宝马汽车集团

  七 承载“人民汽车”梦想的大众汽车集团

 第五章 电气化和电子化时代的德国企业

  一 电气化时代的电气工程制造企业

  二 电子化时代与德国电气工程制造企业的转型

  三 信息化时代德国制造企业的“服务强国”之梦

  四 德国电气工程制造企业成功发展和转型之谜

  五 西门子公司——跨越多行业的康采恩集团

  六 博世公司——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而发明创造

  七 德国电信股份公司——国有企业的蜕变

  八 小即是美的——德国小红伞有限公司

 第六章 德国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特点

  一 中小企业与“隐形冠军”

  二 有效的内部管理和治理结构

  三 重视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四 建立标准化的产品生产制度

  五 依赖国际市场和全球化发展导向

  六 对传统制造业的坚持和坚守

 第七章 德国企业的组织化和合作化

  一 主要载体:商会和行业协会

  二 初级形式:卡特尔和辛迪加

  三 高级组织:利益共同体集团和康采恩

  四 企业结合体:联合炼钢股份有限公司

  五 德国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的调整

 第八章 德国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 政府干预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

  二 协会和商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

  三 长期的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

  四 银企合作:全能银行与企业建立密切关系

 结束语

 跋 关于德国企业史研究的思考

 序

 前言

这是国内第一部对德国企业进行全景式研究的著作。本书详尽而生动地刻画了煤铁时代、化学创造时代、汽车发明与普及时代,以及电气和电子时代德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的状态……本书对德国企业发展的传奇,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读者领略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德国企业的风彩:蒂森-克虏伯的钢铁王国、铸就“永恒经典”的戴勒姆·奔驰汽车集团、跨越多行业的康釆恩集团——西门子公司、超级利益共同体集团——I.G.法本公司、诠释“小即是美的”德国小红伞公司、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而发明创造的博世公司……本书对德国企业发展特点的总结和思考,耐人寻味,发人深思:“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创造辉煌和流传久远的家族企业、创造国家财富的大企业、合作竞争的资本主义……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济史和企业史力作!

[1]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Chemical Industry in Germany in 1901”,Science(New Series )16(397),1902.

[2]Albrecht Ritschl,“The Anglo-German Productivity Puzzle,1895-1935:A Restatement and a Possible Resolution”,Working Paper108,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March,2008.

[3]BASF Group,Annual Report 2011,http://www.basf.com/group/corporate/en_GB/function/conversions:/publish/content/about-basf/facts-reports/reports/2011/BASF_Report_2011.pdf.

[4]BIS,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The 2010 R&D Scoreboard,The Top 1000 UK and 1000 Global Companies By R&D Investment,http://webarchive.nationalarchives.gov.uk/20101208170217/http:/www.innovation.gov.uk/rd_scoreboard/downloads/2010_RD_Scoreboard_analysis.pdf.

[5]BITKOM,“Home to High-tech Business: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the IT and Communications Sector”,2009,http://www.bitkom.org/files/documents/BITKOM_ITK-Standorte_20091217_EN_web.pdf.

[6]Bj?rn Frank,Per Botolf Maurseth,“The German ICT Industry:Spatial Employment and Innovation Patterns”,Regional Studies(3),2008.

[7]Carsten Burhop,Thorsten Lübbers,“Incentives and Innovation?R&D Management in Germany’s High-Tech Industries During the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Preprints of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Collective Goods,Bonn 38,2008.

[8]David J Teece,“Economics of Scope and Scope of the Enterpris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1980.

[9]Deutsche Bank Research,Germa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Industry:Industry Structure Allows Hopes of Early Return to Growth,August 2009.

[10]Elisabeth Glaser-Schmidt,“Foreign Trade Strategies of I.G. Farben after World War I”,Business and Economic History 23(1),1994.

[11]Erik Eckermann,World History of the Automobile,Translated by Peter L. Albrecht(Warrendale,Pa: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Inc.,2001).

[12]European Cluster Mapping Project,“Identification,Analysis and Monitoring of Business Clusters in Europe,Chemical Industry Clustering Efforts in Central Germany”,31 March 2008,http://www.euc2c.com/graphics/en/pdfs/mod9/Case,%20Chemicals%20Germany%20vF.pdf.

[13]Hans Jaeger,“Business History in Germany:A Survey of Recent Developments”,The Business History Review 48(1),1974.

[14]Heinrich Arnold,“The Recent History of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 and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Working Paper,Nov. 2001.

[15]Hyun-Ju Koh,Nadine Riedel,“Assessing the Localization Pattern of German Manufacturing & Service Industries — A Distance Based Approach”,BGPE Discussion Paper No.80,August 2009.

[16]IMF,Germany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11,http://www.imf.org/external/np/country/2011/mapgermany.pdf.

[17]Jan-Otmar Hesse and Tim Schanetzky,“Business History in Germany:Recent Developments in Research and Institutions”,European Business History Association,Newsletter19,2004.

[18]Joachim Wagner,“Exports and Firm Characteristics in Germ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University of Lüneburg Working Paper Series in Economics No.188,October 2010.

[19]Johann Peter Murmann,“Chemical Industries after 1850”,Article for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 History,May 17,2002.

[20]John E.Lesch,The German Chemical Indust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0).

[21]Joint Research Center,European Commission,“The EU Industrial R&D Investment Scoreboard”,2011.

[22]Josef Reindl,“Collusion and Competition: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dustry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West Germany between 1945 and the Late 1960s”,Business And Economic History(2),1997.

[23]Issner,Matthias,“ICT,Growth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German Energy Sector — On the Way to a Smart Grid?”,Utilities Policy(1),2011.

[24]Laura J. Spence,René Schmidpeter,André Habisch,“Assessing Social Capital: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in Germany and the U.K”,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47(1),2003.

[25]Michael Br?uninger et al.,“Policy Check:Status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Germany”,HWWI Policy Report No.7,2008.

[26]Rainer Fremdling,“Railroad and German Economic Growth:A Leading Sector Analysis with a Comparis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Great Britian”,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37),1977.

[27]Siemens,Annual Report 2011.

[28]Steffen A. Rogalski,“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in Germany and the United Kingdom”,Sectoral Activities Programme,Working Paper242,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Geneva,2006.

[29]T.J. Sturgeon et al.,“Globalisation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Main Features and Trends”,Technological Learning,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2(1/2),2009.

[30]Thomas von Danwitz,“Regulation and Liberalization of the European Electricity Market:A German View”,Energy Law Journal(27),2006.

[31]Torben Schubert,“The Interplay of Innovation and Market Structure in German Chemical Industry: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ults on a Dynamic Schumpeter Loop”,June 1,2010.

[32]Wilfried Feldenkirchen,“Big Business in Interwar Germany:Oranizational Innovation at Vereinigte Stahlwerke,Faber,and Siemens”,Business History Review(61),1987.

[33]〔德〕Daimler Chrysler AG Konzernarchiv,Harry Niemann,编《百年奔驰》,朱华、王梅、Nany Kim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4]〔德〕丹尼尔拉·德库汀斯:《百年基业:西门子的机遇、困惑与梦想》,陈静、郑烨译,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35]〔德〕卡尔·哈达赫:《二十世纪德国经济史》,扬绪译,商务印书馆,1984。

[36]〔德〕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祝世康、穆家骥译,商务印书馆,1983。

[37]〔美〕查尔斯·曼、马克·普卢默:《阿司匹林大战——金钱、药品与百年竞争》,卢珮文、隋丽君译,新华出版社,1996。

[38]〔美〕A.D.钱德勒主编《大企业和国民财富》,柳卸林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9]〔美〕A.D.钱德勒:《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张逸人等译,华夏出版社,2006。

[40]〔美〕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塑造工业时代:现代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的非凡历程 》,罗仲伟译,华夏出版社,2006。

[41]〔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赵文书、肖锁章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42]〔英〕M.M.波斯坦、H.J.哈巴库克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王春法主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3]〔英〕彼得·马塞厄斯、M.M.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7卷(上册),徐强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4]杜克普爱华股份公司:《集团年终决算和集团经营状况审计报告》(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业务年度),2009年12月。

[45]〔英〕约翰·克拉潘:《1815~1914 年法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傅梦弼译,商务印书馆,1965。

[46]丁建弘:《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47]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8]罗莹:《德国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49]刘立:《德国化学工业的兴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50]沈越:《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评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51]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52]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德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2006。

[53]朱绍中等编著《汽车简史》,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54]戴庆忠:《电机史话(十八)》,《东方电机》2004年第1期。

[55]樊春良:《19世纪德国合成燃料工业的兴起——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发展之实例》,《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年第2期。

[56]龚唯平、薛白、董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产经评论》2010年第2期。

[57]关广鹏:《世界化学研究中心转移初探》,《化学教育》2004年第6期。

[58]郭巍、林汉川、付子墨:《我国先进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12期。

[59]黄烨菁:《何为“先进制造业”?——对一个模糊概念的学术梳理》,《学术月刊》2010年第7期。

[60]华红编译:《十九世纪德国机床制造业发展概述》,《机械工程》1987年第2期。

[61]景体华:《德国企业制度及企业行为》,《德国研究》1994年第4期。

[62]李缨:《德国机车制造工业150年的回顾》(译文),《国外内燃机车》1992年第8期

[63]李晓东:《德国的新一轮工业改革》,《德国研究》2000年第1期。

[64]刘强:《德国弗朗霍夫协会企业化运作模式》,《德国研究》2002年第1期。

[65]罗群芳:《第三帝国时期德国汽车工业与战后“经济奇迹”》,《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第6期。

[66]米勒:《魏玛时期的技术物理学:拉姆绍尔、通用电气公司与现代性的挑战》,《科学文化评论》2010年第4期。

[67]庞文薇:《德国职工“共决权”何去何从?——对目前德国职工“共决权”讨论的一些思考》,《德国研究》2006年第3期。

[68]孙文沛:《德国化学工业的重生——记战后IG法本公司的审判与拆解》,《德国研究》2009年第2期。

[69]史世伟:《德国国家创新体系与德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德国研究》2009年第1期。

[70]王继平:《德国汽车工业面临的形势及其影响》,《德国研究》2000年第3期。

[71]王俊:《欧美“再工业化”对我国先进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与对策》,《综合竞争力》2011年第2期。

[72]吴启金:《德国汽车工业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中国机电工业》2002年第21期。

[73]吴晓波、吴东、周浩军:《基于产业升级的先进制造业理论模型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第5期。

[74]吴建藩:《德国铁路的发展》,《德国研究》1995年第2期。

[75]邢来顺:《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述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76]邢来顺:《德国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与高速工业化》,《世界历史》2001年第5期。

[77]刑润川、闫莉:《集化学家与化学教育家于一身的一代化学大师李比希——纪念李比希诞辰200周年》,《化学通报》2003年第12期。

[78]杨伟国:《德国经济的新经济化与生态化》,《欧洲》2001年第5期。

[79]叶敏:《德国汽车工业的地位和走向》,《德国研究》2000年第4期。

[80]郑春荣:《德国商会与协会辨析》,《德国研究》2000年第4期。

[81]德国联邦贸易投资署(GTAI)公布的相关英文资料。

[82]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BMWI)公布的相关英文资料。

[83]德国专利和商标局官方机构(DPMA)公布的各年度英文报告。

[84]德国电气电子行业协会(ZVEI)公布的相关英文资料。

[85]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公布的相关英文资料。

[86]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公布的相关英文资料。

[87]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公布的相关英文资料。

[88]德国工程师协会(VDI)公布的相关英文资料。

[89]德国工业协会(BDI)公布的相关英文资料。

[9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据资料。

[9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有关数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