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3 !

参考文献

173

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201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2012)

SSAPID:101-3763-7630-87
ISBN:978-7-5097-4508-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报告结构上由总报告、专题报告、分报告组成。总报告首先回顾了2012年经济特区发展的基本背景,其中包括政策背景、经济社会背景,其次对2012年经济特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再次总结了经济特区发展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专题报告部分,分为中国经济特区产业转型发展报告、经济特区资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报告、经济特区创新发展报告、经济特区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经济特区政府改革进展报告、经济特区社会保障发展报告、经济特区金融产业发展报告、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进展报告等8个专题报告,报告内容全面,资料翔实,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经济特区发展的全景,也是经济特区改革的纪实,对经济特区的研究人员和各级研究机构,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对总结发挥经济特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经济特区蓝皮书
作 者: 陶一桃 袁易明
编 辑:王玉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4 工业经济

 执行主编简介

 皮书数据库

 从沿海开放到沿边开放

 经济特区蓝皮书编委会

 摘要

 主编简介

 BⅠ 总报告

  B.1 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年度报告

   一 2012年经济特区发展的基本背景

    (一)政策背景

     1.着力创新引领

     2.突出转型升级

     3.着眼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社会背景

   二 2012年经济特区发展现状与评述

    (一)沿海经济特区的调结构、促转型

     1.深圳

     2.珠海

     3.汕头

     4.厦门

     5.海南

    (二)六个“新区”肩负国家战略

    (三)人口和产业继续向特区外转移

   三 经济特区发展面临挑战

    (一)经济特区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增强

    (二)经济增长靠投资、外向型发展格局无法持续

    (三)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容忽视

   四 下一年发展路径与对策建议

    1.继续加大对企业和产业转型的扶持力度

    2.发挥“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3.逐步促进和加快创新资源的聚合

 BⅡ 专题报告

  B.2 中国经济特区产业转型发展报告

   一 经济特区产业发展背景

   二 经济特区产业转型发展主要特征

    (一)深圳经济特区

    (二)珠海经济特区

    (三)汕头经济特区

    (四)厦门经济特区

    (五)海南经济特区

   三 经济特区产业转型发展的定量测度及新进展

    (一)产业规模发展

    (二)产业结构变动

     1.三次产业结构变动

     2.工业行业结构变动

     3.第三产业结构变动

   四 经济特区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

    (二)培育产业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特区产业升级

    (三)发挥先行先试优势,优化经济特区产业空间布局

  B.3 中国经济特区资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报告*

   一 资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效率、选择价值与可持续发展

   二 方法与框架:城市层面物质流分析与资源效率指标构建

    (一)物质流分析的三个层次

    (二)城市层面的物质流分析框架与指标

    (三)基于物质流分析的资源生产率指标构建

   三 经济特区物质流分析及结果

    (一)物质流分析的数据来源及处理

    (二)物质流分析的初步结果

     1.历年DMI总量及其变化

     2.人均DMI指标及其比较

   四 经济特区资源投入比较

    (一)2011年各特区DMI及人均投入比较

    (二)1996~2011年各特区资源利用构成的比较

   五 经济特区资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比较

    (一)经济特区资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

    (二)经济特区资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结论

    (三)各特区资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四)以效率和质量看待经济特区的可持续发展

  B.4 中国经济特区创新发展报告

   一 经济特区创新发展的总体概况

    (一)深圳创新发展的初步成就

     (1)高新技术产业群的初步形成

     (2)三大支柱产业向五个中心的转型

     (3)科技研究实力及人才数量大幅提升

    (二)珠海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

     (1)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

     (2)以发展生态文化为支撑

     (3)以留住人才为根本着眼点

    (三)汕头创新发展的道路模式

     (1)传统优势产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2)民营企业走做大做强的道路

     (3)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走重点发展的道路

    (四)厦门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1)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产业升级

     (2)以云计算产业带动信息化项目建设

     (3)以文化创意产业带动创新发展

    (五)海南创新发展的独特视角

     (1)区域文化整合下的国际旅游岛建设

     (2)区位比较优势下的观光农业发展

     (3)循环经济理论下的生态药业发展

   二 经济特区创新发展的综合评价

    (一)评价城市创新能力的意义

     (1)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是落实城市创新发展战略的先决条件

     (2)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是改进城市创新系统有效性的助推器

     (3)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是进行不同城市创新水平比较的基础

    (二)城市创新能力的理论框架与衡量指标

     (1)对知识要素的衡量

     (2)对人才要素的衡量

     (3)对制度要素的衡量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创新能力评价

     (1)数据来源及其说明

     (2)主成分分析法简要说明

     (3)综合评价与分析

   三 经济特区创新发展的不足与制约因素

    (一)经济特区创新发展的不足之处

     (1)科技发展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

     (2)人才发展状况严重滞后

    (二)经济特区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

     (1)地域分布相对分散,相互之间缺乏联动

     (2)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

     (3)高等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四 经济特区创新发展建议

    (一)明确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在特区创新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1)制定有利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

     (2)引导专业技术力量开展科技中介服务

     (3)加大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

    (二)明确高等教育在特区创新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三)明确企业在特区创新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1)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活力

     (2)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

     (3)强化企业家作为企业创新主体的角色和地位

  B.5 中国经济特区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一 经济特区文化产业进展

    (一)深圳经济特区

    (二)珠海经济特区

    (三)厦门经济特区

    (四)汕头经济特区

    (五)海南经济特区

   二 经济特区文化产业发展研判

    (一)经济特区文化产业发展进程整体态势

     1.从总体上看,经济特区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2.从纵向上看,经济特区文化产业呈体量“井喷”式发展

     3.从横向上看,经济特区间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

    (二)经济特区文化产业发展主要特征

     1.文化与科技融合特征增强

     2.文化产业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3.优化传统产业,整合跨界升级

     4.产业园区集聚发展,带动效益明显

    (三)经济特区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文化产业大而不强,文化品牌缺乏

     2.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同质化、泡沫化

     3.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遭遇现实“瓶颈”

     4.文化产业急需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稀缺

   三 经济特区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分析

    (一)经济特区文化产业政策概述

     1.深圳经济特区

     2.珠海经济特区

     3.厦门经济特区

     4.汕头经济特区

     5.海南经济特区

    (二)经济特区文化产业政策建议

     1.强化优势行业,发展新兴行业

     2.塑造文化品牌,推进文化“走出去”

     3.规范园区建设,发掘自身特色

     4.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扩大文化投资渠道

     5.落实文化金融政策,建立健全服务机构

     6.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构筑文化产业人才高地

  B.6 中国经济特区政府改革进展报告

   一 “综改方案”文本中的政府改革

    (一)深圳经济特区

    (二)浦东开发开放新区

    (三)滨海开发开放新区

    (四)厦门经济特区

   二 行政区划改革

    (一)深圳经济特区

     (1)管理区体制(1979~1990)

     (2)建政阶段(1990~2006)

     (3)新区体制探索(2007~)

    (二)浦东开发开放新区

     1.“浦东开发办时期”(1990~1992)

     2.“浦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时期”(1993~2000)

     3.“浦东新区建设区政府时期”(2000~2005)

     4.“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启动时期”(2005~2009)

     5.浦东与南汇合并后时期(2009~)

    (三)滨海开发开放新区

    (四)厦门经济特区

   三 政府机构改革

    (一)深圳经济特区

    (二)浦东开发开放新区

    (三)滨海开发开放新区

    (四)厦门经济特区

   四 行政审批改革

    (一)深圳经济特区

    (二)浦东开发开放新区

    (三)滨海开发开放新区

    (四)厦门经济特区

   五 深化经济特区政府改革的政策建议

  B.7 中国经济特区社会保障发展报告

   一 经济特区社会保障发展现状

    (一)判断经济特区社会保障发展现状的指标选取

     1.指标的选取原则

      (1)强代表性原则

      (2)科学性或规范性原则

      (3)可量化原则

      (4)可比性原则

      (5)数据的可取得性

     2.选取的具体指标

     3.选取指标的意义

      (1)社会保险的功能和内容是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和依据

      (2)与社会经济、人口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考察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3)指标体系能清晰反映社会保险问题本身是进行研判的基础和要求

    (二)经济特区社会保险发展现状

     1.经济特区社会保险发展现状

     2.经济特区社会保障发展制度环境

      (1)社保立法建设情况

      (2)经济特区社会保险金待遇发放情况——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

      (3)社会保障基础建设情况

   二 经济特区社会保障发展研判

    (一)经济特区社会保障发展的比较

     1.社会保险发展的横向比较

    (二)经济特区社会保障发展的研判

     1.深圳社会保险制度发展

     2.珠海社会保险制度发展

     3.汕头社会保险制度发展

     4.厦门社会保险制度发展

     5.海南社会保险制度发展

     6.经济特区社会保障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结合软环境进行的原因简析

     1.各个经济特区社会保险发展良好的原因

     2.经济特区社会保险发展存在的共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 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1.改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建设

    2.健全社保的法制建设

    3.进一步扩大社保的覆盖范围

    4.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增值和加强监督管理

    5.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

    6.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7.加强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

  B.8 中国经济特区金融产业发展报告

   一 经济特区金融产业发展的历史回眸

    (一)不平衡性

     1.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呈现出不平衡性(见表1)

     2.金融业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二)波动性

     1.中国经济特区金融业发展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2.越是成立较早的经济特区金融业发展的波动性越大

    (三)自觉性

   二 经济特区发展金融产业的共同经验

    (一)金融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互动

     1.特区金融发展必须根植于特区经济基础

     2.特区金融业发展是推动特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金融业健康发展必须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提高金融产业的集聚度必须建立金融中心区

    (四)金融业发展必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五)金融业发展必须有政府作为坚强后盾

     1.金融业发展必须有中央政府作为坚强后盾

     2.金融业发展必须有地方政府作为坚强后盾

   三 经济特区金融产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各自为政的倾向比较严重

    (二)金融业改革滞后于实体经济

    (三)银行业占比仍然偏高

    (四)粗放式经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五)金融业资产流转效率明显偏低

    (六)本土金融机构的实力尚待提升

    (七)金融业原始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

    (八)金融业风险有不断加大的苗头

     1.银行业风险正在逐步聚集

     2.证券业风险正在逐步聚集

     3.民间借贷风险正在逐步聚集

     4.地方政府平台融资风险正在逐步聚集

   四 加快经济特区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共同优势

    (一)区位优势

    (二)经济发展优势

    (三)金融发展优势

    (四)政策优势

    (五)人才优势

    (六)基础设施优势

   五 经济特区金融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一)做好统筹规划的文章

    (二)做好分工协作的文章

     1.经济特区的金融产业发展定位要体现出特区特色

     2.要根据“5+2”经济特区禀赋特点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业态

    (三)做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文章

     1.让特区金融与特区经济之间保持互利共赢的辩证关系

     2.让特区金融发展着眼于特区产业政策

     3.让特区金融发展服务于科技进步

    (四)做好保持业态发展相对均衡的文章

     1.做大做强深沪证券交易所

     2.做大做强特区证券业

     3.做大做强特区保险业

     4.做大做强特区其他金融业

    (五)做好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文章

    (六)做好直接融资比例提升的文章

     1.要提高股票市场融资的比重

     2.要提高债券市场的融资比重

    (七)做好特区本土金融业发展的文章

     1.要努力完善本土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

     2.要扩大本土金融机构的资本规模

    (八)做好金融创新的文章

     1.着眼于国家金融改革重任而展开

     2.着眼于特区独特优势而展开

     3.着眼满足特区市场需求而展开

     4.着眼于提高特区金融附加值而展开

     5.着眼于特区科技革命而展开

     6.着眼于缓释特区金融风险而展开

    (九)做好特区金融业稳健发展的文章

     1.创造有利于金融业稳健经营的外部生态环境

     2.建立有利于金融业稳健经营的内部机制

    (十)做好提高金融产业集聚力和辐射力的文章

     1.支持金融产业的集聚

     2.支持金融伴生产业的集聚

     3.增强特区金融业的辐射力

  B.9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进展报告

   一 深圳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

    1.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是深圳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深圳提高市民归属感的迫切需要

    3.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深圳应对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的需要

    4.发挥试验田功能,在社会建设领域创新方面先行先试,是深圳的责任

   二 深圳社会建设领域的改革探索和实践

    1.坚持以民为本,着力建设民生幸福城市

    2.创新立法实践,率先为社会建设立法

    3.进行政府改革,提倡公众参与和共治

    4.大力培育社会组织,促进社会建设主体多元化

    5.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推动公民社会建设

    6.积极推进社会融合,创新人口管理与服务方式

   三 深圳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探索

    1.加强顶层设计,为社会改革立法

    2.深化社会组织改革,出台管理意见

    3.弘扬慈善失业,举办首届慈展会

    4.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加大体制创新力度

   四 进一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改革建议

    1.推动政府职能转型,构建善治结构

    2.完善社会管理立法,形成基本框架

    3.继续加强民生建设,提升福利水平

    4.创新社会管理技术,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科学化

 BⅢ 分报告

  B.10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一 深圳经济及社会发展概况

    (一)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二)财政金融形势良好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减缓,投资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五)消费物价上涨较快,消费结构升级

    (六)房价涨势得到控制,但依然居于高位

    (七)各级各类教育不断发展

    (八)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费用上升

    (九)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提高

    (十)城市环境有较大改善

   二 深圳经济特区新发展

    (一)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持续提高

     1.经济效益增长显著

     2.社会效益稳步提高

     3.环境治理取得成效

     4.经济社会效益综合评价指标逐年提高

      (1)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2)数据处理及方法

      (3)各项指标权数确定

      (4)测算结果及结论

    (二)第26届大学生运动会提升了深圳国际形象和地位

     1.深圳大运会新的亮点

     2.深圳大运会的影响深远

      (1)提升城市形象、国际地位

      (2)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3)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4)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5)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三)不断探索的行政体制改革和功能新区建设

     1.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2.功能新区建设进展顺利

      (1)龙华新区——地理优势明显、产业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美

      (2)大鹏新区打造世界级生态型滨海城区

   三 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面临新挑战

     1.国内外不利经济环境下的新挑战

     2.转型升级难以解决的旧问题

    (二)新发展机遇

     1.发展的比较优势

     2.面临的新机遇

   四 发展目标与发展思路

    (一)继续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1.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加强基础创新能力建设

     3.构筑人才平台

    (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三)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扩大户籍人口比重

    (四)加快特区一体化发展

    (五)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

    (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B.11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一 珠海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积极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3.大力推进“十大重点建设工程”建设,提升珠海经济的发展潜力和带动能力

    4.“稳外贸”措施见效,外贸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5.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6.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二 横琴新区的发展实践

    1.创新通关制度和措施

    2.在横琴新区实现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

    3.支持粤澳合作产业园发展

    4.横琴新区的发展定位

   三 面对的新形势与新问题

    1.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2.中国经济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3.珠海的经济发展问题

    4.珠澳合作中的障碍

   四 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处理好节能降耗和工业发展的关系

    3.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摆脱流动性劳工依赖症

    4.加强在建项目的服务,促进项目早动工、早完工、早投产

  B.12 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一 汕头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

    3.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外贸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4.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5.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建设幸福汕头

   二 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总量偏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发展速度偏慢

    2.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政府历史债务沉重,财力薄弱

    3.固定资产投资率低,市场要素大量外流,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4.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思想观念相对保守,高层次人才匮乏

   三 未来发展建议

    1.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3.积极引导民间投资、提高银行信贷供给能力

    4.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政收入质量,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B.13 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一 2011年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一)三大产业发展状况

    (二)对外贸易发展

    (三)固定资产投资

   二 新的发展实践

    (一)社会经济改革的成果

    (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果

   三 面对的新形势与新问题

    (一)国外新形势和新问题

    (二)国内新形势和新问题

   四 未来发展建议

    (一)继续优化经济结构

    (二)实施综合配套改革

    (三)继续加强岛内外一体化和同城化的建设

  B.14 海南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一 2011年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一)国际旅游岛问题研究

    (二)三大产业发展状况

    (三)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四)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二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发展

    (一)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构建国际旅游岛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三)基础设施和本地特色项目稳步推进

   三 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

    (一)旅游市场不健全

    (二)岛屿规划不规范

    (三)政策法规不配套完善

    (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五)缺乏经济结构的优化性

   四 未来发展政策建议

    (一)健全旅游市场

    (二)海南岛屿规划和政策法规体系的完善

    (三)经济结构的优化性

    (四)加大公共服务建设的力度

    (五)构建完善的国际旅游岛建设理论体系

  B.15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比较报告

   一 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特征

    (一)伦敦

    (二)纽约

    (三)东京

    (四)三大金融中心的共同特征

     1.便利的交通条件

     2.发达的经济基础

     3.成熟的金融市场

     4.高度国际化的货币

   二 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建设现状

    (一)上海浦东新区

    (二)天津滨海新区

   三 金融中心分析指标选取依据

    (一)经济指标

     1.GDP增长率

     2.投资比率(投资额/GDP)

    (二)金融指标

     1.金融部门产值/GDP

     2.股票投资额/GDP

     3.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

     4.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三)政治指标(政治风险等级)

   四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

   五 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扩大金融部门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

    (二)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做好上市资格审批与日后监督工作

    (三)多途径拉动经济增长,改变传统依靠投资和出口保增长的方式

    (四)健全法律制度,增加制度透明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五)提高教育水平,加强职业培训,广泛招揽人才

    (六)明确定位,分别推进金融和航运两个中心建设

    (七)在推进金融创新建设的同时注重金融风险的监控

    (八)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B.16 武汉—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发展报告

   一 “两型社会”试验区经济发展现状

    (一)城市群作用日益明显,试验区集聚能力较强

    (二)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

    (三)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现状

   二 “两型社会”试验区发展进程综合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

    (二)发展进程综合评价

   三 “两型社会”试验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资源利用效率的机制尚待建立完善

    (二)发展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下制度的缺失

    (三)就业结构与城市化矛盾

   四 “两型社会”试验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根据资源禀赋特点,发挥比较优势

    (二)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降低社会的负外部性

  B.17 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报告

   一 2011年的主要进展

    (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1.确权工作基本完成

     2.农村产权流转模式初步形成

    (二)创新耕地保护和土地综合整治集约利用新机制

    (三)新型的城镇化推进机制

    (四)建立城乡一体的“三分离”新型规划管理体制

    (五)农村投融资机制改革

    (六)城乡公共财政体制

    (七)新型村级基层治理机制

    (八)2011年城乡统筹试验区发展水平综合评析*

   二 新的发展实践

    (一)户籍改革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城镇化进程

    (二)农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农村土地要素流转制度创新突破统筹城乡发展的“瓶颈”

    (四)制度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布局初步实现了城乡“三化”互动

   三 新形势与新问题

    (一)新的城市“二元”结构问题

    (二)转型升级与城镇化的就业结构矛盾

    (三)农村发展的投融资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 未来发展建议

    (一)完善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城乡市场体系

    (二)深化统筹城乡财政配套改革

    (三)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改革完善

    (四)农民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B.18 附录一 经济特区建设与我国区域开发开放路径的形成*

   一 经济特区与新兴经济特区

    (一)新兴经济特区的定义

    (二)经济特区的演变与新兴经济特区的形成

   二 开发区型特区概况及发展绩效

    (一)工业型特区

    (二)贸易型特区

     1.保税区

     2.保税港区

     3.综合保税区

    (三)工贸型特区

    (四)科技型特区

   三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及发展规划

    (一)上海浦东新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

    (二)天津滨海新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

    (三)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四)重庆和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五)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全国两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六)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七)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八)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四 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特殊经济区与主体功能区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

    (三)江苏沿海地区

    (四)关中—天水经济区

    (五)辽宁沿海经济带

    (六)横琴新区

    (七)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八)海南国际旅游岛

    (九)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十)中原经济区

    (十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十二)重庆两江新区

    (十三)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五 新兴经济特区与我国新区域开发开放战略的形成

  B.19 附录二 世界经济特区的建设与发展*

   一 经济特区的世界属性与全球分布

    (一)经济特区的世界形态

    (二)世界经济特区的分布特征

     1.亚洲经济特区

     2.欧洲的经济特区

     3.拉丁美洲经济特区

     4.北美经济特区

     5.非洲经济特区

   二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特区

    (一)美国的科技园

    (二)日本的“特区计划”

    (三)爱尔兰金融特区

   三 主要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特区发展

    (一)印度经济特区

    (二)菲律宾经济特区

    (三)拉美国家经济特区

    (四)巴西马瑙斯自由贸易区

   四 主要转轨国家经济特区发展

    (一)俄罗斯经济特区

     1.绿城经济特区

     2.圣彼得堡经济特区

     3.托木斯克经济特区

     4.俄罗斯旅游特区

     5.加里宁格勒州经济特区

    (二)波兰经济特区

   五 主要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特区发展

    (一)老挝磨丁黄金城经济特区

    (二)越南经济特区

    (三)朝鲜经济特区

     1.罗津—先锋自由贸易区

     2.新义州特别行政区

     3.开城工业区

   六 世界经济特区发展的启示

    (一)经济特区是超越社会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世界经济普遍现象

    (二)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特区的建设成果和发展绩效差异明显

    (三)中国经济特区为世界经济特区提供了成功范例

    (四)新时期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B.20 后记

 法律声明

 Abstract

《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组织完成的关于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权威性著作。本报告主要内容有:(1)中国经济特区发展2012年度总报告;(2)中国经济特区产业转型发展报告、资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报告、创新发展报告、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政府改革进展报告、社会保障发展报告、金融产业发展报告以及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进展报告等专题报告;(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最初建立的五大特区以及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武汉一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与成一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分述报告;(4)经济特区建设与我国区域开发开放路径的形成,世界经济特区的建设与发展。本报告以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为时代背景,以各类经济特区的发展为事实依据,梳理了2012年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现状,总结了中国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分析了中国经济特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中国经济特区进一步推进改革提供一个良好、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今后中国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1]国家统计局2000~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2]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新华出版社,2005。

[3]《中国统计摘要·2012》。

[4]全国及各省市区2012年统计公报。

[5]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有关数据。

[6]中国政府网www.gov.cn有关政策。

[7]国土资源部www.mlr.gov.cn有关规划、政策和公报。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www.mep.gov.cn有关规划、政策和公报。

[9]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www.ndrc.gov.cn有关规划、政策。

[10]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深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ztj.gov.cn/xxgk/tjsj/tjgb/201204/t20120427_2061610.htm,2012年4月27日。

[2]《2011年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zh.gov.cn/o_tjgb/tjgb/2011.htm,2012年3月19日。

[3]《2011年汕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http://sttj.shantou.gov.cn/,2012年4月11日。

[4]《2011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xm.gov.cn/tjzl/tjgb/ndgb/201203/t20120320_20424.htm,2012年3月19日。

[5]《2011年海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hi.stats.gov.cn/hnstjj/tjsj/tjgb/fzgb/n1/201206/t20120619_710574.html,2012年2月5日。

[6]《海南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9月。

[7]《福建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7月。

[8]《厦门经济特区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8月。

[9]《深圳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8月。

[10]《广东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8月。

[11]《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1201/21/t20120121_ 23017870.shtml,2012年1月21日。

[12]《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1202/09/t20120209_23057578.shtml,2012年2月9日。

[13]《汕头市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ydtz.com/news/htm/201211484333.htm,2012年1月6日。

[14]《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gov.cn/test/2012-02/15/content_2067310.htm,2012年2月15日。

[15]《2011年海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监测结果》,http://www.hainan.gov.cn/data/news/2012/02/148189/,2012年2月21日。

[1]陈效逑、乔立佳:《中国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000年第1期。

[2]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

[3]苏东斌、钟若愚:《中国经济特区导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4]钟若愚:《自然资源价值与效率问题研究》,《求索》2008年第5期。

[5]钟若愚:《中国资源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7期。

[6]钟若愚:《以效率和质量看待经济特区的未来发展》,《特区经济》2012年第2期。

[7]钟若愚:《选择价值与城市未来》,《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0月29日。

[8]European Communities(2001),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ccounts and Derived Indicators,A Methodological Guide,Luxembourg: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9]European Communities.(2002),Material use in the European Union 1980-2000:Indicators and analysis.Luxembourg:Eurostat.

[10]Gylfason,Thorvaldur,(2001).Natural resources,education,and economic development,European Economic Review,Elsevier,Vol.45(4-6),pages 847-859,May.

[11]Gollop & Swinand,(1998).From TFP to Total Resource Productivity:An Application to Agriculture.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80,Aug 1998.

[12]Grant Allan and Nick Hanley(2006),The Macro-economic Rebound Effect and the UK Economy,Report for DEFRA,May 2006.

[13]Krutilla,J.V.1967.Conservation Reconsidered.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7(4):777-786.

[14]OECD,2001.Measuring Productivity:Measurement of Aggregate and Industry-Level Productivity Growth.Paris:OECD Publications.

[15]Pearce,D.W.(2001),Measuring resource productivity.Paper to DTI/Green Alliance Conference,February 2001.

[1]《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2010年10月。

[2]《深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4月27日,http://www.sztj.gov.cn/xxgk/tjsj/tjgb/201204/t20120427_2061610.htm。

[3]任采文:《人才优先发展的成功实践 人才引领深圳创新发展》,《中国人才》2012年第8期。

[4]孙志凯:《强化珠海创新发展的文化支撑》,《中共珠海市委党校 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5]《2011年汕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4月11日,http://sttj.shantou.gov.cn/tjgb/20120411.html。

[6]郑梦婕:《汕头民营经济生机勃发》,《汕头日报》2010年8月15日。

[7]许经勇:《先行先试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厦门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的经验启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0期。

[8]《2011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3月20日,http://www.stats-xm.gov.cn/tjzl/tjgb/ndgb/201203/t20120320_20424.htm。

[9]《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12年8月。

[10]周萍:《发展与创新海南区域文化 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新东方》2009年第10期总第166期。

[11]《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2年2月。

[12]林銮珠:《海南观光农业的比较优势与创新发展》,《热带农业科学》2011年4月第31卷第4期。

[13]曾渝:《生态药业——海南医药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中国药房》2006年第17卷第12期。

[14]胡晓鹏、陈维:《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报告》,《2007年:创新长三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5]吴建昌、肖栋:《发展科技中介机构 提高无锡创新能力》,《江南论坛》2007年10期。

[16]陈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6日。

[17]葛守昆:《江苏创新发展报告》,《2007年:创新长三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8]张海峰:《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

[1]高兴民等:《深圳市社会保险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

[2]深圳统计局:《深圳统计年鉴》,2011,2010。

[3]珠海统计局:《珠海统计年鉴》,2011,2010。

[4]汕头统计局:《汕头统计年鉴》,2011,2010。

[5]厦门统计局:《厦门统计年鉴》,2011,2010。

[6]海南统计局:《海南统计年鉴》,2011,2010。

[7]林瑜胜:《论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8]陶一桃、钟坚主编《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010。

[1]聂伟柱:《不良贷款行业地域双向扩散贷款重组成风险缓释主选项》,《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11月20日。

[2]周子勋:《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进一步增加》,《国际金融报》2012年11月19日。

[3]史晨昱:《零售金融面临一场“集体突围战”》,《上海证券报》2012年2月20日。

[4]尚福林:《当前银行业改革发展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金融时报》2012年1月17日。

[5]郭茂佳:《深圳第三大金融中心区问题研究》,《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杜飞进、裴智勇、廖文根:《和谐社会的中国智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下)》,《人民日报》2011年7月30日。

[2]田星亮:《论网络化治理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学术界》2011年第2期。

[3]王春娟:《科层制的含义及结构特征分析——兼评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学术交流》2006年第5期。

[4]陶丹萍:《网络治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一个公共管理新途径的阐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网络版)2010年第7期。

[5]吕志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思考》,《政治学研究》2011年第6期。

[6]深圳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继续弘扬南方谈话精神加快深圳社会管理创新》,《南方论丛》2012年第1期。

[7]杨立勋:《深圳社会建设新模式的探索之路》,《开放导报》2011年第2期。

[8]田伟宏:《深圳社会管理的风险与创新》,《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年第5期。

[9]易丽丽:《深圳:公民社会的试验田》,《决策》2011年第4期。

[10]毛军吉:《构建有深圳特色的网络化社会管理体系》,《特区实践与理论》2012年第3期。

[11]深圳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弘扬南方谈话精神 加快深圳社会管理创新》,《特区实践与理论》2012年第3期

[12]吴忠、杨立勋等:《从“善政”向“善治”转变》,《深圳特区报》2012年3月20日。

[13]许勤:《政府工作报告》,《深圳特区报》2012年1月21日。

[14]郑向鹏:《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深圳特区报》2012年1月9日。

[15]游春亮:《社会管理创新立法进程将加快》,《法制日报》2012年3月29日。

[16]《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促进条例》,《深圳特区报》2012年2月29日。

[17]新浪网:《深圳市委书记:摸石头过河改革时代已逐渐过去》,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c7e490102ehyh.html2012-11-03。

[18]王荣:《创新社会管理 激活社会建设》,《唯实(现代管理)》2012年第6期。

[19]吕绍刚、张铁:《深圳改革,需要激活社会建设》,《人民日报》2012年5月3日。

[20]王军杰:《深圳为社会建设立法具有样本意义》《江淮法治》2012年第2期。

[1]中共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年鉴2011》,2011年10月。

[2]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19日。

[3]刘芳:《深圳大部制改革再动刀》,《中国青年报》2012年4月23日,第7版。

[4]叶明华、李晓敏:《深圳区级机构“大部制”改革启动》,《南方日报》2011年2月25日,第A01版。

[5]尤建新、卢超、郑海鳌、陈震:《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分析——以上海和深圳为例》,《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7期。

[6]谭刚:《特区一体化与城市均衡化》,《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年第7期。

[7]《深圳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8月。

[1]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广东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8月。

[2]郝雨凡、吴志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0~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

[3]珠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2011年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3月19日。

[4]何宁卡:《在珠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8日。

[5]广东省统计信息网:http://www.gdstats.gov.cn/。

[6]珠海统计信息网:http://www.stats-zh.gov.cn/。

[7]中国珠海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zhuhai.gov.cn/。

[8]珠海横琴新区网站:http://www.hengqin.gov.cn/。

[1]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广东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8月。

[2]汕头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汕头调查队:《2011年汕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12年4月11日。

[3]郑人豪:《在汕头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6日。

[4]李锋:《在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2011年1月16日。

[5]广东省统计信息网:http://www.gdstats.gov.cn/。

[6]汕头统计信息网:http://sttj.shantou.gov.cn/。

[7]汕头市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shantou.gov.cn/。

[1]邱太厦:《新起点上新跨越》,《厦门日报》2012年2月22日,第022版。

[2]《厦门经济特区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2011年厦门经济发展报告》,http://wenku.baidu.com/view/dc352391dd88d0d233d46ae6.html。

[1]国家统计局:《海南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http://www.hainan.gov. cn/data/news/2010/06/105367//。

[3]海南省发展改革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局良好》,《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10月16日。

[4]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海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5]海南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海南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视察国际旅游岛建设进展情况的报告》,《海南人大》2012年第1期。

[6]陆志远:《海南国际旅游岛之旅游探索》,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7]苗树彬、夏锋:《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趋势》,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8]沈华玉:《岛屿旅游、海岛旅游研究述评及启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9]王常华、周益:《新时期加快海南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商场现代化》2012年第5期。

[10]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2020年的海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11]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走向开放的海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1]洪葭管:《中国金融史十六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东方出版社,1994。

[3]周光友、罗素梅:《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的比较及启示》,《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第1期。

[4]陈增年:《近代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上海市金融学会:《论新世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三联书店,2002。

[6]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局等:《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7]沈大年:《天津金融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

[8]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局:《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153页。

[2]湖南统计局编《2012湖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湖南统计局编《2008湖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4]湖南统计局编《2009湖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5]湖南统计局编《2010湖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6]湖南统计局编《2011湖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7]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编《2012湖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8]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编《2011湖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9]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编《2010湖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0]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编《2009湖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1]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编《2008湖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2]杨文进:《经济学视角中的“两型社会”建设》,《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2012中国统计年鉴》,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2/indexch.htm。

[14]长株潭试验区门户网(绿网),http://www.czt.gov.cn/channel.aspx?chid=12。

[1]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218~227页。

[2]成都公众信息网,http://www.cdstats.chengdu.gov.cn/。

[3]肖密密、苗建青:《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7期。

[4]李敬、张阳艳、熊德平:《制度创新与统筹城乡发展——来自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验》,《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第6期。

[5]成都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试验》,http://economy. gmw.cn/2011-03/09/content_1694893.htm,2011-03-09。

[6]夏珺、梁小琴:《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调研与思考》,http://www.mlr.gov.cn/xwdt/jrxw/201103/t20110302_820719.htm,2011-03-02。

[7]张晏、李倩、郑荣:《确实权颁铁证——成都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纪略》,http://www.mlr.gov.cn/xwdt/jrxw/201204/t20120420_1086353.htm,2012-04-20。

[8]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http://www.chengdu.gov.cn/special/template/index.jsp?ClassID=021245。

[9]刘欣欣、侯大伟:《成都探索新型城乡土地利用机制》,《经济参考报》2011年1月7日。

[10]成都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2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chengdu. gov.cn/GovInfoOpens2/detail_allpurpose.jsp?id=nu6DqChA4rEBHiwUPVFK.2012-06-11。

[11]颜婧:《成都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42∶1》,《四川日报》2012年5月29日。

[12]冯雅、唐明:《成都农村产权改革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守住耕地红线》,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102/21/t20110221_22231964.shtml,2011-02-21。

[1]王志锋:《创新区域治理机制推动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学习与实践》2005年第3期。

[2]高进田:《特殊经济区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3]石国亮:《我国广义上经济特区的行政管理体制》,http://blog.iqilu.com/60004/viewspace-62670,2009年9月17日。

[4]厉无畏、王振:《中国开发区的理论与实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钟坚:《中国经济特区创办与发展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朱金海、陆德明:《论中国市场化的区域渐进》,《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5年第4期。

[7]于东山、娄成武:《省级政府竞争之弊与跨省区域治理》,《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牟健:《探析印度经济特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科协论坛》2007年第4期。

[2]张雷:《印度经济特区建设的历程及绩效评析》,《亚非纵横》2011年第2期。

[3]周松兰:《朝鲜对外开放战略暨经济特区建设评析》,《黑龙江对外经贸论坛》2003年第9期。

[4]吕刚:《俄罗斯经济特区报告》,《中国企业家》2006年第15期。

[5]张庆辉:《印度经济特区布局及其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特征》,《世界地理研究》2008年第3期。

简 介:本书通过总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特区发展分述报告、特区发展动态考察报告四个部分针对经济特区2013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从特有的研究视角和规范的研究方法,对经济特区的一年进展进行客观分析与定量评价,进一步地,提出经济特区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是经济特区在改革发展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成果。

作者: 陶一桃 袁易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

简 介:本书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组织完成的关于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形势的权威性著作。书中针对经济特区一年以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环境、创新、改革等方面的进展及面临的问题、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是研究中国经济特区的重要资料来源和权威性成果。

作者: 陶一桃 袁易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简 介:本书通过对可获取的最新统计数据,针对2015年经济特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环境、创新、改革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是研究中国经济特区的重要资料和进行经济特区研究的权威性成果。

作者: 陶一桃 袁易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