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1

建投投资评论(2018年第一期 总第8期 )图书

JIC Investment Review

SSAPID:101-3755-1886-73
ISBN:978-7-5201-2897-1
DOI:
ISSN:

[内容简介] 《建投投资评论》为读者提供关于投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术性交流平台,其内容主要阐述投资领域的热点问题与前沿问题,客观评价当前国内外投资领域的发展状况,分析其中需要改善和优化之处,引发与投资相关的行业人士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为广大关注投资的人士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建议,不断推进投资领域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建投研究丛书·论文系列
作 者: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研究院
编 辑:陈欣;刘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8 财政、金融

 《中国建投研究丛书》书目

 编辑说明

 《建投投资评论》

 致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风险防控的政策举措与实践效果*

  一 金融风险认定及防范政策

   (一)金融风险认定

   (二)金融风险防范政策

  二 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取得的成就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三)金融体制改革持续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增强

   (四)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取得明显进展

   (五)金融监管制度逐步完善

  三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防控领域存在的不足

   (一)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不足,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

   (二)违法违规乱象持续暴露

   (三)重点领域风险不容忽视

   (四)金融监管体制仍需完善

  四 未来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的政策选择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二)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加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力度

   (四)做好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

   (五)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六)进一步加强监管制度建设

 新时代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问题研究

  一 金融与实体经济互生互融的理论基础

   (一)实体经济是金融赖以存在的基础

   (二)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二 当前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两者失衡突出表现

   (一)金融资本呈现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发展倾向

   (二)虚拟经济挤占资本

   (三)资金在实体部门使用效率不足

  三 金融与实体经济需求脱节的主要原因

   (一)实体经济层面,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空心化”趋势严重

   (二)金融资本层面,自身发展不合理,对实体经济的有效供给不足

   (三)体制机制层面,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适应,造成实体经济利润率偏低

  四 新时代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思路和对策

   (一)加强顶层设计,营造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深化银行体系改革,助推实体经济转型

   (三)加快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四)优化金融市场结构,促进金融供给多样化

   (五)构建双向开放型金融体制,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

  五 结束语

 金融自由化改革模式选择与风险防范:国际经验与启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理论争鸣

  三 国际改革实践

  四 改革完成次序与危机爆发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设定与样本选择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五 对中国的启示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新兴经济体汇率的影响*

  一 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非常规货币政策介绍

   (一)发达经济体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背景

   (二)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

    1.美国

    2.英国

    3.日本

    4.欧洲央行

   (三)发达经济体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的特点

  二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历程

   (一)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背景

   (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具体措施

    1.美国

    2.欧盟

    3.英国

    4.日本

  三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变动的渠道及影响

   (一)资本流动渠道

   (二)利率渠道

   (三)汇率渠道

  四 结论

 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影响

  一 特朗普治下的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

   (一)贸易保护主义成为特朗普的关键性政策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更加公开化,企图采用边境关税调节税等关税壁垒手段

   (三)以“公平贸易”为借口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四)从多边转向双边谈判,推崇贸易上的单边主义

  二 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对贸易的影响

   (一)特朗普上台前后美国对进口商品采取贸易保护情况的对比

   (二)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进口贸易的影响

  三 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对投资的影响

  四 对中国应对策略的思考

 强监管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影响

  一 资产管理行业的本质

  二 资产管理行业强监管的思路

   (一)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强监管精神

   (二)统一监管框架的建立

   (三)功能监管、混业监管

   (四)与国际监管经验接轨

  三 资产管理行业监管政策梳理

  四 监管政策对业务的影响

   (一)地产业务

   (二)基础设施建设

   (三)同业业务

   (四)证券类业务

   (五)互联网金融业务

  五 强监管的影响辨析

   (一)强监管是否减少了风险

   (二)强监管是否阻碍资管行业创新发展

  六 未来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趋势

   (一)短期行业规模或出现下降

   (二)资管机构的主动管理能力普遍需要增强

   (三)合规经营,持牌经营

   (四)产品同质化现象或会加重

 国有资本境外投资的风险分析

  一 国有资本境外投资的意义

  二 当前国有资本境外并购现状

   (一)国有资本境外投资的行业分布

   (二)国有资本境外投资的区域分布

   (三)国有资本境外并购交易质量

   (四)国有资本境外开放程度

  三 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

   (一)决策不当引起的巨额债务风险

   (二)政治身份引起的他国保护主义风险

   (三)监管缺位引发的国有资产境外流失风险

   (四)管理不善引发的投后运营风险

   (五)僵化机制产生的审批迟滞风险

   (六)战争和内乱带来的运营中断风险

  四 国有资本境外投资风险防控建议

   (一)充分开展调查,完善决策机制

   (二)淡化政治色彩,提升公关能力

   (三)完善境外监管,遏制资产流失

   (四)强化投后管理,引入国际人才

   (五)提高审批效率,打破僵化陈规

   (六)加强预警措施,降低政治风险

 国有企业去杠杆的风险与挑战

  一 中国高杠杆率的特点

   (一)中国杠杆率的水平

   (二)中国杠杆率的特点

  二 国企高杠杆的原因分析

   (一)国企杠杆源于国企制度的软约束

   (二)经济刺激政策导致国企盲目扩张

   (三)国有企业依然承担较重的社会责任

   (四)金融机构对国企高杠杆也要负一定责任

  三 国企高杠杆的风险隐患

   (一)积累了银行业的金融风险

   (二)加剧了实体经济的风险

   (三)增加了社会风险

  四 国外去杠杆的经验教训

   (一)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的去杠杆

   (二)日本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去杠杆

   (三)欧元区金融危机之后的去杠杆

  五 国企去杠杆的路径选择

   (一)通过债转股等手段,直接缩小国企债务规模

   (二)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三)深化国企和金融改革,建立去杠杆长效机制

   (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促进地方投融资模式转型 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一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二 科学确定地方政府投资边界

  三 合理确定三类项目投融资模式

  四 大力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

   (一)地方融资平台加快转型势在必行

   (二)探索建立政府授权的投资制度

   (三)推进融资平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五 积极审慎运用PPP模式

   (一)在政策导向上要积极推广PPP模式

   (二)客观认识PPP模式的发展前景

   (三)在项目操作层面谨慎引入PPP模式

 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防范路径:基于学术文献的回顾与展望

  一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研究

  二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内涵及其构成研究

   (一)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整体性研究

   (二)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分类研究

    1.P2P网贷

    2.众筹

     (1)众筹风险的类型

     (2)众筹与非法集资的关系

    3.第三方支付

     (1)管理与操作风险

     (2)反洗钱风险

     (3)宏观经济风险

     (4)市场竞争风险

    4.传统金融业互联网化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2)互联网金融对证券公司风险的影响

     (3)互联网金融对保险公司风险的影响

  三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一)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测度、预警

   (二)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的国际经验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点与框架设计

   (四)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实践

    1.第三方支付

    2.P2P借贷

  四 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防范路径的研究展望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研究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证券公司风险并表:国内外实践与启示*

  一 引言

  二 集团化与国际化经营模式下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新挑战

  三 并表管理与并表监管的概念框架

   (一)并表监管

   (二)并表管理

  四 境内外风险并表的管理模式

   (一)集中的风险并表管理模式

   (二)分散的风险并表管理模式

  五 制约证券公司风险并表管理的因素

   (一)风险计量能力不足,尚未在集团内部统一风险计量模型

   (二)风险加总方法简单,精确性不足

   (三)风险信息的集中和统一管理存在较大困难

   (四)附属机构业务范围复杂,风险并表管理的业务基础薄弱

   (五)防火墙尚不健全,风险传染概率大

   (六)缺乏风险并表管理专业人才

  六 完善证券公司风险并表管理的建议

   (一)构建系统一致的集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二)完善与统一的风险管理计量体系

   (三)建设专门的风险并表数据体系与信息系统,提高风险并表数据获取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四)完善风险报告制度,加强母公司与附属机构的双向沟通

 《建投投资评论》约稿

《建投投资评论》为读者提供关于投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术性交流平台,其内容主要阐述投资领域的热点问题与前沿问题,客观评价当前国内外投资领域的发展状况,分析其中需要改善和优化之处,引发与投资相关的行业人士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为广大关注投资的人士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建议,不断推进投资领域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1]Shaw,E. S.,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24-38.

[2]王广谦:《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King,R. G.,Levine,R.,“Finance and growth: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3):717-737.

[4]Levine,R.,Loayza,N.,“Beck T.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Growth:Causality and Cause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10(1):31-77.

[5] Hellmann,T.,Murdock,K.,Stiglitz,J. E.,“Financial Restraint:Toward a New Paradigm,”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1997:163-207.

[6]Jayaratne,J.,Strahan,P. E.,“The Finance-Growth Nexus:Evidence From Bank Branch Deregula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6(3):639-670.

[7]Wurgler,J.,“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9(1):187-214.

[8]穆怀朋:《金融储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与验证》,《金融研究》1993年第9期。

[9]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10]Fare,R.,Grosskopf,S.,Norris,M.,“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Repl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5):1040-1043.

[11]Caves,D. W.,Christensen,L. R.,Diewert,W. E.,“Multilateral Comparisons of Output,Input,and Productivity Using Superlative Index Numbers,” The Economic Journal,1982(92):72-86.

[12]孟猛:《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间的因果关系——对我国的实证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13年第1期。

[13]康继军、张宗益、傅蕴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因果关系——中国、日本、韩国的经验》,《金融研究》2015年第10期。

[14]赵振全、薛丰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17年第8期。

[15]燕小青:《民间资本、产业资本转化与实体经济发展》,《齐鲁学刊》2013年第5期。

[16]孙爱军、蒋或、方先明:《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效率比较——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的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11期。

[17]陈晓红、万光羽、曹裕:《我国金融机构效率及其与经济水平相关性研究明》,《科研管理》2011年第6期。

[18]陈国进、林辉:《金融制度结构与经济增长》,《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第3期。

[19]李扬:《未来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展望——从服务实体经济角度的思考》,《江淮论坛》2014年第6期。

[20]陆崛峰、张惠:《金融产业资本与实体经济利润合理分配研究》,《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6期。

[21]王勋、赵珍:《中国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2016年第11期。

[22]杨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再认识》,《中国金融》2017年第10期。

[23]李正辉、彭佳颖、张羽:《基于偏最小二乘的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4期。

[24]周业安、赵坚毅:《我国金融市场化的测度、市场化过程和经济增长》,《金融研究》2015年第4期。

[25]孙伍琴:《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适应效率看金融结构的演进趋势》,《浙江金融》2004年第5期。

[26]李强、徐康宁:《金融发展、实体经济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第9期。

[27]李延凯、韩廷春:《金融生态演进作用于实体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透过资本配置效率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2期。

[28]邓奇志:《西部视角的实体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协调度分析》,《求索》2011年第3期。

[29]薛星:《实体经济中信贷资金的外溢效应》,《上海金融》2013年第8期。

[30]李倩:《我国货币金融周期与实体经济周期的关系研究》,《人文杂志》2013年第11期。

[1]李远芳:《发达经济体非传统货币政策及其退出》,《金融发展评论》2014年第3期。

[2]王有鑫:《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演进路径:前进还是倒退?》,《金融时报》2017年6月27日。

[3]吴刚:《欧洲央行为退出量化宽松铺路》,《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日。

[4]程实、钱智俊:《欧洲经济换挡 货币政策正常化之路漫长》,《上海证券报》2017年9月20日。

[5]赵岳:《浅析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背景、路径及影响》,《金融会计》2017年第12期。

[6]陈丰:《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初探》,《国际金融》2017年第8期。

[7]王海纳:《美、欧、日、英非常规货币政策实践及有效性比较分析》,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8]曹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研究——实施与退出》,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

[9]钟正生、夏天然、闫丽:《渐行渐远的QE》,《国际金融》2018年第2期。

[10]李晓、王晗:《日本银行的量化宽松“新政”:特征、背景及其面临的挑战》,《国际经济评论》2017年第3期。

[12]孙榕:《欧央行量化宽松何时休》,《中国金融家》2017年第8期。

[12]郭强、付志刚、邓黎桥:《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资本使用者成本视角》,《新金融》2017年第1期。

[13]张建平:《美联储复合型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及正常化》,《金融监管研究》2015年第4期。

[14]师琰:《英央行十年来首次加息》,《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11月3日。

[15]肖卫国、兰晓梅:《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世界经济研究》2017年第12期。

[16]陈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对国际金融市场和我国的影响及建议》,《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11月14日。

[17]莱尔·布雷纳德、陈曦:《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的跨境溢出效应》,《金融市场研究》2017年第9期。

[1]曹飞燕、苏文静:《统一监管对资管行业的预期影响》,《中国银行业》2017年第11期。

[2]胡滨、尹振涛、郑联盛:《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李文泓:《国际金融监管理念与监管方式的转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6期。

[4]李文红、王玚:《资管业务监管的国际经验》,《中国金融》2017年第5期。

[5]玛丽·乔·怀特、宋莹、鲁振坤:《美国如何监管资产管理行业?》,《金融市场研究》2015年第3期。

[6]尹振涛:《互联网资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http://opinion.caixin.com/2018-04-04/101230432.html。

[7]袁路:《资产管理行业的统一监管初探》,载《中国信托行业研究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8]曾薇、陈收:《金融监管对金融产品创新影响研究新进展》,《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0期。

[1]国家发改委:《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2017。

[2]张虎、余稳策:《内部治理因素与委托代理因素对境外国有资产流失的影响》,《经济系统改革》2017年第6期。

[3]周煊、汪洋、王分棉:《中国境外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及防范策略》,《财贸经济》2012年第5期。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18号),2016年7月。

[2]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2010年6月。

[3]《政府投资条例(征求意见稿)》,国务院法制办网站。

[4]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3〕10号),2013年4月。

[5]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2017年4月。

[6]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张长春:《政府投资的管理体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8]吴亚平:《投融资体制改革:何去何从》,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9]吴亚平:《全面认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3日。

[10]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发展局联合课题组:《投融资体制改革与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研究(内部报告)》,2012年6月。

[11]吴有红、吴亚平等:《新常态下政府投资方向和方式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2015年度重点课题报告),2015年12月。

[12]吴亚平:《破解民间资本参与PPP困境》,《新理财》2018年第1期。

[1]魏国雄:《银行综合化经营的风险控制与并表管理》,《中国金融》2011年第21期。

[2]张晓朴:《银行集团的并表管理》,《中国金融》2013年第3期。

[3]侯景波、王李:《银行集团风险并表管理探讨》,《金融与经济》2014年第9期。

[4]李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中国金融》2012年第1期。

[5]钱毅、张春煜、张启宇:《大型银行集团治理》,《中国金融》2015年第17期。

[6]李仁真:《跨境银行的并表监管》,《中国金融》2011年第21期。

[8]张晓朴:《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监管实践、监管改革及其借鉴》,《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10期。

[8]陈璐:《银行集团的并表监管: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财经科学》2008年第1期。

[9]王殿祥、吴强、肖永泼:《新常态下证券公司风控合规管理模式选择研究》2017年第1期。

[10]张学政、胡念华:《证券业对外开放的路径》,《中国金融》2014年第1期。

[11]李文华:《证券公司创新发展路径探析》,《证券市场导报》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