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妇女儿童发展报告(202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Women and Children (2021)
[内容简介] 本书是深圳蓝皮书系列中妇女儿童领域一本健康保健专题发展报告,书中总览深圳市妇女儿童的健康保健现状,研究和分析相关原因、重点难点,并探讨解决之道,让有关专家学者、社会工作者和普通读者等都能从中较为系统地了解深圳市妇女儿童健康保健工作取得的经验及成果。全书分为总报告、妇女保健篇和儿童保健篇三部分。
相关信息
深圳妇女儿童发展报告(2021)健康编委会
皮书
摘要
皮书网
皮书数据库
基本子库
Ⅰ 总报告
B.1 深圳市妇女儿童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21)*
一 妇儿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妇儿健康水平持续领先全国
1.妇女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等核心指标稳定保持在世界先进水平
2.妇女保健主要服务指标稳中向好
3.儿童保健主要服务指标大幅提升
(二)妇儿健康服务能力跃上新台阶
1.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不断增强
2.综合防治出生缺陷工作扎实推进
3.儿童健康保健工作不断强化
4.妇女健康保健工作全面优化
(三)妇儿健康服务网络更加健全
1.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步伐加快
2.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3.妇幼保健服务主阵地进一步巩固
4.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显著加强
5.妇幼健康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扎实有效
(四)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更加有力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妇幼卫生经费投入不断加大
2.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
3.产儿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加强
4.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有力推进
二 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高位推动,政策引领
1.强化统筹发展机制建设
2.强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3.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建设
(二)坚持改革创新,先行示范
(三)坚持项目带动,普惠妇儿
1.大力落实妇儿健康领域的省市政府民生实事
2.努力实施青少年健康与发展项目
3.着力实施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建设项目
(四)坚持科技赋能,提质增效
1.注重抗疫科技支撑
2.注重智慧健康服务
3.注重科卫联动和“医研企”协同创新
三 问题与不足
(一)妇儿健康服务工作发展不平衡
1.流动人口妇儿健康服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妇幼卫生资源配置还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二)影响妇儿健康的难点工作有待突破
1.孕产妇系统管理仍存在较大困难
2.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妇儿健康专业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监管力度仍需加大
1.社会办助产机构管理监督亟待加强
2.产妇产后康复保健服务有待改进
(四)妇儿健康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仍有待提高
四 新起点新目标
(一)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妇幼健康事业治理水平
(二)以实施新一轮规划为契机,奋力开启妇幼健康事业新征程
(三)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主题,统筹推进妇儿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以解决影响妇儿健康的难点问题为导向,着力满足妇儿全周期全方位健康需求
Ⅱ 妇女保健篇
B.2 深圳市孕产期保健分析报告
前言
一 孕产期保健相关的概念与指标
1.孕产期保健的定义及指标
2.孕产妇死亡及评审制度
二 孕产期保健焦点研究
1.政府支持
2.孕产期保健管理
3.围产保健关键技术与项目的应用
4.规范开展死亡和危重症评审制度
三 深圳市政府政策与行动
(一)政府政策与资源
1.扩充妇幼保健资源,完善孕产妇救治网络
2.持续完善全市母婴安全相关制度,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建设
3.开展孕产期群体项目,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发展
(二)深圳市母婴健康与安全行动
1.高危孕产妇管理和预防出生人口缺陷是孕产妇系统管理中两大核心内容
2.持续开展孕产期保健的新项目、新技能
四 深圳市孕产期保健取得的成效
(一)全人口孕产妇、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持续降低
(二)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提供全方位孕产保健服务
1.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促进早孕建册率提升
2.全方位孕产保健服务,提高孕产期系统管理率
(三)孕产期保健水平和产科质量显著提升
(四)深圳市出生缺陷防控效果明显
五 深圳市孕产期保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孕产妇死亡防控形势严峻
2.妇幼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仍待加强
3.妇幼保健机构间的服务能力差异明显
六 深圳市孕产期保健工作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增加妇幼经费的投入
2.精准施策,完善生育全程健康服务链条
3.强化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4.加快人才培养与引进
B.3 深圳市宫颈癌防治报告
一 深圳市宫颈癌防治工作历程
1.宫颈癌防治工作初期
2.深圳参与国内宫颈癌防治研究与实践
二 深圳市宫颈癌防治中心建设
(一)深圳市宫颈癌防治中心成立
(二)深圳市子宫颈癌防治中心建设方案内容
1.加快子宫颈癌防治体系建设
2.提升子宫颈癌综合防治水平
3.推动子宫颈癌防治医教研协同发展
(三)深圳市宫颈癌防治中心工作推进
1.宫颈癌一级预防
2.宫颈癌二级预防
3.加强国际合作
4.培养宫颈癌筛查临床与病理专业人员
5.子宫颈癌防治中心科研工作
6.参与国际交流
三 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深圳宫颈癌综合防治工作
四 总结与展望
B.4 深圳市人流术前衣原体感染现状与防控报告
前言
一 女性人工流产术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概述
1.沙眼衣原体感染概念
2.国内人工流产手术现状
3.人工流产术前感染衣原体的危害
二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现状
三 人流术前筛查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意义
四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防治措施
1.明确感染高危因素,人流术前积极筛查
2.加强健康宣教,避免重复感染
3.提高医务人员认知程度,保证术前筛查顺利进行
B.5 深圳市适龄妇女乳腺癌筛查服务发展报告
一 深圳市适龄妇女乳腺癌筛查服务概述
(一)深圳市政府政策与行动
(二)深圳市适龄妇女乳腺癌患病流行现状
(三)深圳市适龄妇女乳腺癌筛查服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四)深圳市适龄妇女乳腺癌筛查服务利用情况
二 深圳市适龄妇女乳腺癌筛查服务进展和成效
(一)适龄妇女乳腺癌筛查服务项目总体进展
(二)着力巩固乳腺癌防治联盟体系建设成果
1.各级协同,多方参与
2.质量控制
3.技术应用
三 深圳市适龄妇女乳腺癌筛查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适龄妇女对乳腺健康的认知不足
(二)适龄妇女乳腺癌早筛意愿和行动力不高
(三)现阶段筛查技术质量提高需求大
(四)联盟内筛查工作配置有待优化
(五)乳腺癌筛查服务工作激励管理有待完善
四 政策建议
(一)医师方:提高适龄妇女参与度
1.全面开展宣教动员
2.提升妇女参与意愿
(二)医院方:提升乳腺癌早筛服务能力
1.多元化激励方式
2.完善考核补贴体系
3.借鉴超声技师模式
(三)医院方:保障乳腺癌早筛服务质量
1.加强专家即时支持
2.支持建立技师筛查模式
3.支持建立远程医学中心
4.精准推进乳腺癌早筛
(四)政府方:完善乳腺癌防治体系建设
1.完善防治体系建设
2.加强乳腺癌筛查效益评估
3.建立乳腺健康监测系统
4.引导非公资源加入体系
(五)政府方:统筹资源加强政策引导
1.加强行政资源协作
2.加强医保资源协作
(六)政府方:多方参与给予医院更大自主权
B.6 深圳市围产期抑郁筛查与干预体系建设
前言
一 围产期抑郁概况
(一)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围产期抑郁常用筛查方法
1.自评量表评估
2.他评量表评估
(四)诊断
(五)临床表现
(六)治疗
二 深圳市围产期抑郁筛查与干预项目的开展情况
(一)总目标
(二)工作内容
1.健康教育
2.人员培训
3.围产期抑郁的筛查与干预
(三)项目工作流程
(四)全市项目总体实施情况
1.组织架构
2.职责分工
3.工作模式
4.人力资源
5.继教培训及健康宣教活动开展情况
6.主要工作指标统计及分析
7.科研课题及学术论文完成情况
三 深圳市围产期抑郁筛查与干预成效
(一)政府主导、市妇幼保健院牵头、各医疗机构参与的公益项目
(二)健全孕产妇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体系,规范服务流程
(三)通过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全方位开展健康宣教
(四)完善人员队伍建设,妇女心理保健人员的培训采用分层、分级培训
(五)完善围产期抑郁筛查、转诊、干预和追踪服务的信息网络
(六)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七)参加学术交流及获奖
四 思考与建议
B.7 深圳市女性围绝经期健康管理策略
前言
一 深圳市围绝经期保健的现状
二 深圳市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保健措施
(一)绝经激素补充治疗(MHT)
(二)中医药及其他非激素治疗
(三)心理干预及健康管理
(四)健康运动干预
(五)盆底康复与性健康
(六)营养代谢
B.8 深圳市乳腺癌患者“全方位、全周期”管理报告
一 乳腺癌“全方位、全周期”的两全管理基本内容
二 深圳市乳腺癌患者发病特点及对“两全管理”的要求
(一)深圳市乳腺癌患者发病特点
(二)深圳市乳腺癌“两全管理”的特殊之处
1.心理管理和情绪疏导
2.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功能保留
3.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的血脂管理
4.骨健康管理
三 深圳市“两全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1.定期组织医患交流会
2.“同路人”患者互助群
3.利用定期短信、电话、微信或随访App等方式督促院外患者
4.制定“乳腺癌患者随访登记本”
5.开设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随访专病门诊
四 深圳乳腺癌患者“两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患者流动问题
2.推动单身未婚乳腺癌患者采用“冻卵”的方法保留生育功能的合法性
3.规范乳腺癌“同路人”、志愿者的工作
五 深圳市乳腺癌患者“两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B.9 深圳市产后整体康复治疗研究
一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概况
1.定义
2.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害
3.深圳市罗湖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现状调查报告
二 产后整体康复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1.产后康复的整体观
2.产后整体康复的重要意义
3.产后整体康复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4.深圳市产后整体康复开展的现状调查报告
三 产后康复存在的误区与不足
1.产后康复的误区
2.产后康复的不足
四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产后早期阶段的干预与治疗
1.产后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2.早期干预措施
3.深圳市开展盆底疾病早期干预治疗的现状调查报告
五 总结与展望
B.10 深圳市妇女妊娠期口腔保健报告
前言
一 妊娠期口腔保健的国内外现状
1.妊娠期口腔疾病高发
2.妊娠期口腔疾病的就诊率较低
二 妊娠期妇女口腔保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妊娠期口腔疾病的危害
2.育龄妇女口腔保健意识不足
三 探索与实践
1.相关政策及总体方针
2.探索与实践
(1)利用互联网工具,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2)规范孕妇口腔保健及治疗的临床开展
(3)重视多学科联合协作,建立就诊绿色通道
(4)提高科研投入,重视人才培养
四 存在的问题
1.口腔健康教育不够
2.备孕及妊娠期妇女口腔检查未纳入相关医疗准则
3.妊娠期妇女口腔医疗资源及相关诊疗指南不足
五 对策与建议
1.将口腔检查项目纳入常规孕检产检
2.大力宣传提倡孕前常规口腔检查
3.组建相关专科医疗协作网络体系
4.完善妊娠口腔健康保健相关基线调查
Ⅲ 儿童保健篇
B.11 深圳市儿童营养改善分析报告
一 儿童营养改善概述
二 工作目标
三 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1.人员培训
2.健康教育
3.临床防治
4.业务督导
四 工作指标和效果分析
1.儿童贫血患病率
2.儿童营养性疾病患病率
3.婴幼儿喂养培训情况
4.健康教育情况
5.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
五 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 未来展望
B.12 深圳市儿童肥胖流行状况与防控报告
前言
一 儿童肥胖问题概况
1.什么是肥胖
2.肥胖的危害
3.儿童肥胖的流行现状
二 深圳市政府政策与行动
三 深圳市儿童肥胖防控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对儿童肥胖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儿童肥胖问题不容乐观
3.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健康行为方式普遍存在
四 新的对策与建议
1.完善儿童肥胖防控体系建设
2.将儿童肥胖防控关口前移
3.大力普及营养健康和身体活动知识
4.建设肥胖防控支持性环境
B.13 深圳市儿童内分泌暨生长发育专科的现况与思考
前言
一 深圳市儿童内分泌专科概况
1.深圳市儿童内分泌专科的发展回顾
2.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病)专科的诊治现况及疾病构成
3.儿童内分泌专科常见疾病分析
二 深圳市儿童内分泌暨生长发育专科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缺乏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2.医疗机构、专科医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程度的诊疗不规范,需要加强培训
3.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的诊疗费高昂
4.大众对儿童内分泌暨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5.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普遍存在,引起生长发育异常的诱因需要积极寻找和消除
三 对策与建议
1.完善儿童内分泌暨生长发育相关疾病防控、管理体系建设
2.开展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3.大力推动儿童生长发育知识的科普宣传
4.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儿童内分泌暨生长发育专科的规范化管理
5.加强机构建设
B.14 深圳市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流行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一 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研究背景
二 深圳市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流行状况
(一)深圳市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自伤自杀行为问题流行状况
(二)深圳市儿童青少年网络(手机)成瘾流行状况
(三)深圳市儿童青少年睡眠问题流行状况
(四)深圳市儿童青少年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流行状况
(五)孤独症谱系障碍流行状况
三 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心理因素
1.家庭因素
2.社会因素
3.学校因素
4.其他环境心理因素
四 深圳市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防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家庭方面
2.学校方面
3.社会方面
(二)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对策分析
1.家庭方面
2.学校方面
3.社会方面
(1)医疗系统
(2)社会组织
(3)大众传媒
4.政府方面
B.15 深圳市自闭症儿童发展报告
概述
一 患病率
二 病因及机制
三 临床症状
(一)社会交往与交流障碍
1.异常的社交接触
2.非言语交流缺陷
3.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
(二)刻板重复的行为、兴趣和活动
1.刻板重复的动作或言语
2.坚持同一性
3.对物体的非功能特征感兴趣
4.感知觉异常
(三)共患病
1.智力状况
2.动作能力
3.注意缺陷与多动、冲动
4.睡眠、进食和排泄问题
5.情绪障碍
6.其他
四 筛查与诊断
(一)早期识别
(二)筛查
(三)诊断评估
1.诊断流程
2.评估工具
(四)诊断标准
五 干预
(一)干预原则
(二)国内外主流早期干预方法
六 预防与预后
七 社会支持
B.16 深圳市0~6岁儿童眼保健报告
一 0~6岁儿童眼保健工作特点
二 深圳0~6岁儿童眼保健现状
(一)防治内容
(二)防治工作
(三)眼保健和视力检查项目情况
三 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0~6岁儿童眼保健系统管理
(二)加强屈光不正重点防治
(三)深圳地区视力异常的儿童特点
(四)加强公共政策干预
(五)学龄前儿童父母对眼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与行为态度调查
四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B.17 深圳市学龄前(3~5岁)儿童口腔疾病防控现状与未来展望
一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现状
(一)深圳市学龄前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状况
(二)深圳市学龄前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状况与广东省、全国患龋情况比较及初步分析
二 深圳市目前开展的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防治项目
(一)幼儿园口腔健康检查
(二)幼儿园氟化物龋病群体预防
(三)学龄前儿童个体口腔疾病治疗与预防
1.个体的患龋风险评估
2.口腔卫生指导
3.窝沟封闭
4.局部使用氟化物
5.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
6.儿童口腔疾病的舒适化治疗
(四)利用信息化平台,提高口腔防治效率
三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儿童口腔健康重视程度低,家长口腔保健意识不足
(二)口腔医疗资源不足
(三)幼儿园口腔疾病防治项目信息化管理程度不够
(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口腔保健覆盖不足
四 建议
(一)政策建议
1.完善儿童口腔保健体系建设
2.加强口腔人力资源建设
(二)项目建议
1.幼儿园乳牙窝沟封闭
2.儿童电子化口腔健康档案
3.儿童乳牙龋病个性化、分层综合管理模式
4.社区培训项目
B.18 深圳市新生儿及儿童听力保健项目报告
一 概述
二 新生儿听力保健
(一)新生儿听力物理筛查
1.新生儿听力物理筛查的目的
2.新生儿听力物理筛查的对象
3.新生儿听力物理筛查程序
4.新生儿听力物理筛查的人员要求
5.深圳市新生儿听力物理筛查诊治网络架构
6.新生儿听力物理筛查的信息管理
7.新生儿听力物理筛查的政府补助
(二)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
1.耳聋基因筛查的目的
2.耳聋基因筛查对象
3.耳聋基因筛查结果
(三)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工作规范与要求
1.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诊治机构)基本要求
2.市级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的主要任务
3.市级新生儿听力诊治机构主要任务
三 幼儿期听力保健
1.幼儿期听力筛查的目的
2.幼儿期听力筛查方法
3.幼儿听力筛查工作的人员要求
4.幼儿听力筛查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
四 耳聋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
2.二级预防
3.三级预防
B.19 关于构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协同机制的探析
一 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
(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1.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因
2.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外因
二 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干预模式及局限性分析
(一)家庭教育
(二)学校教育
(三)社区教育
(四)家校共育
三 深圳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协同机制的实践
(一)家校社协同机制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条件
(二)家校社协同机制初探:大鹏新区“儿童议事会”
四 家校社协同机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推动构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共同体
(二)树立和提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同责共育意识
(三)建立健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信息平台
B.20 深圳福田区青少年健康与发展报告
前言
一 福田区基本情况及青少年健康与发展工作背景
二 2016~2021年福田区青少年健康与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一)青少年健康与发展项目工作推进概况
(二)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多部门合作机制
(三)落实政府经费保障,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健全健康服务体系,开发青少年综合服务包,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可及性
(五)扩大健康宣教覆盖面,提升宣教能力及青少年健康素养
(六)多方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媒体宣传推广
(七)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
三 福田区青少年健康与发展工作成效
(一)目标达成情况
1.青春讲座
2.青春健康
3.青春宁静
4.青春促进
5.青春微笑
6.青春舞动
7.项目配套
8.讲师培训
(二)青少年健康与发展工作主要产出和成效
1.青少年健康状况逐步改善
2.建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3.福田区居民健康素养显著提升
4.未成年意外妊娠及人工流产数整体呈下降趋势
5.青少年健康与发展工作启动以来,按照既定目标,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四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社会、家庭、社团组织的力量未能得到有效凝聚
2.青少年身心健康社会环境营造尚存在薄弱环节
3.基层青少年保健专科建设仍存在较多困难
五 新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社会、家庭、社团组织青少年健康促进合力
(二)强化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
(三)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保健专科建设
B.21 “罗湖医改”背景下的儿童健康工作成效与思考
一 儿童健康持续向好
1.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
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处于低位
3.新冠肺炎疫情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仍保持高位运行
4.儿童发展规划的健康指标全部达标
5.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
6.致残性儿童脑病的医疗救助取得显著成效
二 促进儿童健康的主要举措
1.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健康发展
2.出生缺陷防控体系常态运转
3.实施优生健康惠民工程
4.健全三级妇幼服务体系,提供可及性妇幼公共卫生服务
5.家庭医生签约助力推进儿童健康管理精准化
6.建立“教卫融合”工作模式,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控
7.提供全方位的儿童保健专科服务
8.打造高危残疾儿童早期康复体系
9.强化辖区妇幼健康工作督导
三 问题探索
1.辖区全人口管理工作仍然艰巨
2.推进儿童医疗保健资源下沉社区
3.探索疫情防控下常态化的儿童健康工作模式
4.高危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还需得到进一步重视
研创单位、编委会主任简介
特别鸣谢
Abstract
法律声明
Alkema,L.,et al.,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Levels and Trends in Maternal Mortality between 1990 and 2015,with Scenario-based Projections to 2030:A Systematic Analysis by the UN Maternal Mortality Estimation Inter-Agency Group.Lancet,2016.387(10017):pp.462-474.
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Levels of Maternal Mortality,1990-2015: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Lancet,2016.388(10053):pp.1775-1812.
Qiao,J.,et al.,A Lancet Commission on 70 Years of Women’s Reproductive,Maternal,Newborn Child,and Adolescent Health in China.Lancet,2021.397(10293):pp.2497-2536.
杨惠娟、潘迎等:《2010~2019年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分析》,Capit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Oct. 2020. Vol.14 No. 5。
Liang,J.,et al.,Relaxation of the One Child Policy and Trends in Caesarean Section Rates and Birth Outcomes in China between 2012 and 2016:Observational Study of Nearly Seven Million Health Facility Births.Bmj,2018.360:p.k817.
胡淑怡、杜莉、朱丽萍:《国内外围孕期保健服务研究进展》,《中国妇幼保健》2019年第1期。
黄清:《危重孕产妇管理与孕产妇死亡防控的现状及进展分析》,《中国保健营养》2020年第11期。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年第1期。
王临虹:《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吴久玲:《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王红:《深圳市864例异位妊娠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年第1期。
王红:《深圳市“降消”措施干预后对孕产妇死亡的影响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年第6期。
方青、王安妮等:《深圳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建设的做法与成就》,《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1年第9期。
夏昌发、乔友林、张勇、赵方辉:《WHO全球消除宫颈癌战略及我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中华医学杂志》2020年第44期。
张韶凯、赵方辉、乔友林:《中国宫颈癌防治研究20年历程与成就》,《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年第6期。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作组:《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治共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年第9期。
Levy E.,Susan,Myers,et al.,“Identification,Evaluation,and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Maenner M.J.,Shaw K.A.,Bakian A.V.,et al.,“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mong Children Aged 8 Years—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Network,11 Sites,United States,2018”,MMWR Surveill Summ.2021 Dec 3;70(11):1-16.doi:10.15585/mmwr.ss7011a1.PMID:34855725;PMCID:PMC8639024.
Hyman S.L.,Levy S.E.,Myers S.M.,Council on Children with Disabilties,Section on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Pediatrics.Identification,Evaluation,and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Pediatrics.2020 Jan;145(1):e20193447.doi:10.1542/peds.2019-3447.Epub 2019 Dec 16.PMID:31843864.
Zhou H.,Xu X.,Yan W.,et al.,“Prevalenc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China:A Nationwide Multi-center Population-based Study among Children Aged 6 to 12 Years”,
李雪荣等:《孤独症诊疗学(第二版)》,中南大学出版社,2018。
万国斌:《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筛查与干预项目工作指南》。
刘湘云等:《儿童保健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韦臻、任路忠、翁丽芬等:《深圳市18~24月龄婴幼儿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及3年随访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年第4期。
赵亚楠、罗雅楠、王翔宇、范慧芸、张嵘、郑晓瑛:《中国2~6岁孤独症儿童家庭直接经济负担研究》,《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1年第9期。
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2019年深圳市残疾人事业统计公报》,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官网,http://www.cjr.org.cn/info/statistics/content/post_162522.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2年1月29日。
王培实等:《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Ⅱ》,华夏出版社,2017。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儿童孤独症诊断与防治技术和标准研究项目专家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2017年第12期。
贾美香:《2020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报告》。
戴朴、袁永一:《耳聋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戴朴、袁永一:《耳聋基因筛查与诊断临床解析》,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Yuan Y.,Guo W.,Tang J.,et al.,“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Novel Allelic Variants of SLC26A4 in 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 Patients with 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 in China”,PLoS One,2012,7(11):e49984.DOI:10.1371/journal.pone.0049984.
Richards S.,Aziz N.,Bale S.,et al.,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Sequence Variants:A Joint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Molecular Pathology,Genet Med,2015,17(5):405-424.DOI:10.1038/gim.2015.30.
Oza A.M.,DiStefano M.T.,Hemphill S.E.,et al.,Expert Specification of the ACMG/AMP Variant Interpretation Guidelines for Genetic Hearing Loss,Hum Mutat,2018,39(11):1593-1613.DOI:10.1002/humu.23630.
韩明昱、楚严、卢彦平等:《孕期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筛查与耳聋出生缺陷干预》,《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年第3期。
Morton C.C.,Nance W.E.,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A Silent Revolution,
《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母婴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国务院公报》2018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