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3

中国文化论衡(2018年第2期总第6期)图书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SSAPID:101-3711-2005-66
ISBN:978-7-5201-3963-2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论衡》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旨在倾力打造中国文化研究高端学术品牌。主要刊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及其他文章,常设栏目有专辑、专题、理论探讨、书评、学术动态、专家访谈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韩莹莹;郭欣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1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中国文化论衡》学术委员

 社会儒学

  文化儒学:儒文化史·儒文化学·儒文化哲学

   一

   二

   三

   四

  家学视域中的儒家齐家责任伦理

   一 问题的由来

   二 亲子关系的家庭责任伦理

    (一)依德成家

    (二)教育兴家

     1.告诫子孙

     2.杜绝溺爱

     3.言传身教

    (三)耕读传家

     1.勤俭持家

     2.克俭于家

     3.尊师重教

   三 婚姻关系的齐家责任伦理

    (一)互爱旺家

     1.夫义妻顺

     2.以道待妻

     3.终身慕妻

    (二)夫妇有别

    (三)忠贞和家

  从实学与权道概念看二程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 从实理到实学

   二 作为自得之学的实学

   三 以经世致用为目的的实学

   四 作为权道实践的实学

   五 结语

  民间儒学开展的一种新尝试

   一 新时代儒学发展的新走向

   二 中国孔子基金会工作概述及“孔子学堂”的创办

   三 “孔子学堂”推广建设实践

    (一)运作方式与组织保障

    (二)办堂理念

    (三)特色活动

    (四)增长模式

    (五)主要版本

    (六)内容建设与内涵提升

   四 “孔子学堂”推广建设之感想与体会

    (一)立身之本:长养民族精神

    (二)发展之因:“时来天地皆同力”

    (三)建设之弊:“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霞谷郑齐斗的良知生态主义

   一 西方生态哲学的成就和局限

   二 生生不息的天地万物

    (一)生生不息的天地万物

    (二)实理的生命创造性

    (三)天人一元的世界

   三 作为天地万物之灵的人心

    (一)人与自然存在物的不同

    (二)天地之灵的人心

    (三)人心充满律动的创造性与随时变易性

   结语

  论《大学章句》的内容及继承性

   引言

   一 《大学章句》的内容

    (一)释字音

    (二)释词义

    (三)释篇章

   二 《大学章句》的继承性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家训思想探源

   一 家训之概念厘定

   二 中国传统家训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三 中国传统家训早期形态及特点

    (一)言辞训诫

    (二)撰文训诫

    (三)诵读训诫

   结语

  略论诸葛亮与佛教之关系考

   一 诸葛亮时代中国佛教的真实面貌

   二 诸葛亮生活和交游中的佛教因素

   三 诸葛亮著作中的佛教因素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渊源及其时代价值

   一 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特性

   二 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一)中华民族的“概念探源”

    (二)中华民族的“神话塑造”

    (三)中华民族的“礼乐熏陶”

   三 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

  春秋以前的民族交融考略

   一 史前时期区域间文化交融概述

    (一)旧石器时期区域文化交融

    (二)新石器时期区域文化交融

   二 夏朝民族分布及交融

   三 商朝民族分布及交融

    (一)商与鬼方、羌族、荆楚、东夷的战争

    (二)商与周边部落的政治经济往来

     1.殷人与土方有过实物交易或掳掠的关系

     2.政治上臣服带来的经济交融

    (三)商代民族文化区域性互动

     1.夏族外迁、商人占领原夏族地区晋南

     2.商文化与东夷文化的相互渗透

     3.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商文化相互影响

   四 西周时期民族交融

    (一)华夏族与东夷的交融

     1.东夷民族构成

     2.华夏族与东夷的民族交融

    (二)华夏族与北狄的交融

     1.北狄民族构成

     2.华夏族与北狄的民族交融

    (三)华夏族与西戎的交融

  美术考古学理论研究探析

   一 关于命名

   二 关于性质

   三 关于研究对象

   四 关于研究方法

   五 关于研究目的

   总论

 中国当代文化与文明

  中日传统“射”文化交流之人类学考察

   一 中国古代之射传统

   二 儒家射礼对日本的影响

   三 近代日本的射教育普及

   四 中国传统射艺射礼的中断与复兴

   结语

  人生礼仪传承与社会关系构建

   缘起

   一 诞生礼主要阶段及其内容

    (一)油旋儿

    (二)编草、挂草

    (三)稳竹、悬匾

    (四)捏花馍、送花馍

   二 交际圈与社会关系

    (一)“礼物”与“邻里圈”

    (二)“大传统”与“小传统”

   结语

  在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基础上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一 “文化兴国运兴”是一个国家与民族 发展的历史逻辑

    (一)国家富强与民族统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保障

    (二)文化力量是推动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更深层力量

   二 “文化强民族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逻辑

    (一)文化自信与文化繁荣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

    (二)文化自信与文化繁荣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三)文化自信与文化繁荣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有力保障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四 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一)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三)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定力

  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推动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选择

   引言

   一 海洋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

    (一)何为海洋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

    (二)海洋文化在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的作用

   二 以海洋文化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

    (一)通过海洋文化产业创新升级,加速形成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现代海洋产业支撑体系

    (二)大力发展农村海洋文化产业,振兴乡村的同时实现农村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

    (三)建立健全海洋文化发展的人才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为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保障

    (四)以创新驱动打造海洋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创造海洋经济新动能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双引擎”

   结语

 中国文学文化

  关德栋致刘锡诚书简辑笺

  《水浒传》中的朱洪武、民间叙事、伦理悬置与“三寸丁”

   一 《水浒传》中的“朱洪武”影像

   二 《水浒传》中的民间叙事

    (一)老二现象(或老三现象)

    (二)名人现象

    (三)“文”字辈

   三 《水浒传》中的伦理悬置现象

   四 “三寸丁谷树皮”新释

    (一)《水浒传》等常见本子中的“三寸丁谷树皮”

    (二)“三寸丁”应该为三寸高的松树苗

    (三)“谷树皮”应该为“榖树皮”

    (四)结论

  “中国伙计”:从一部拉美影片看中国文化价值的输载

  继承与变异

   一 转向卡夫卡——偶然中的必然

    (一)卡夫卡——川端康成屠刀下的拯救者

    (二)社会转型的诉求与相似的荒诞处境

   二 走进卡夫卡——先锋时期的模仿与突破

    (一)创作方法上的寓言系统——由形成走向深化

    (二)现实世界中的人类关注——效法但不拘泥

   三 “告别”卡夫卡——先锋文学后的温情回归

    (一)先锋与传统更高层次的融合

    (二)苦难中的温情叙述,注入更多人性关怀

    (三)写实艺术的回归,凸显人物生命价值

   结语

  古代小说中的垂钓书写

   一 先秦时期的垂钓典故的梳理

   二 垂钓与隐逸

   三 垂钓的神秘色彩

   四 垂钓与休闲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生存书写

   一 家的残缺与亲情的异化

   二 男权社会下的求生存者

   三 浮华之下的悲凉体验

   结语

 《中国文化论衡》编委会

《中国文化论衡》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每年两期,旨在倾力打造中国文化研究高端学术品牌。主要刊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及其他文章,常设栏目有专辑、专题、理论探讨、书评、学术动态、专家访谈等。欢迎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员赐稿。

石毛直道『サムライニッポン文と武の東洋史』中央公论社、2003。

今村嘉雄(代表編)『日本武道全集3弓術·馬術』人物往来社、1966。

伊藤清司「古代中国の射礼」『民族学研究』23巻第3号、1959。

入江康平『弓射の文化史(近世~現代編)射芸の探求と教育の射』雄山閣、2018。

入江康平『弓射の文化史(原始~中世編)狩猟具から文射·武射へ』雄山閣、2018。

荻生徂徠「鈐録」今中寛司·奈良本辰也編『荻生徂徠全集6』河出書房新社、1973、215-602頁。

土田健次郎『江戸の朱子学』東京大学出版会、2011。

中江藤樹著、加藤盛一校注『翁問答』岩波文庫、1989。

松井严『道の弓·礼記射義·射法訓の解説』道の会、2013。

松尾牧則『弓道·その歴史と技法』日本武道館、2013。

戴季陶:《日本论》,市川宏译,竹内好解说,社会思想社,1983。

奥根·赫立格尔:《弓和禅》,冬至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秦兆雄:《试论日本孔子庙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功能——以汤岛圣堂与弘道馆为例》,钟彩钧主编《儒学的理论与应用:孔德成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论文集》,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15。

秦兆雄:《浅谈日本吸纳孔子文武之道的历史与启示》,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编《社会经济发展研究》,2016,第30~47页。

秦兆雄:《日本解读应用〈论语〉与〈孟子〉的特征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国际儒学研究》第24辑,九州出版社,2017,第152~167页。

内藤敬:《轻松学弓道》,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锋晖:《中华弓箭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徐开才:《射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顾涛:《中国的射礼》,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袁俊杰:《两周射礼研究》,科学出版社,2013。

谢肃方:《中国射学——射书十四卷》,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新华社2017年1月25日。

Chinago. Dir. Peter Van Lengen. Perf. Marko Zaror,Susana Gonzalez. Mandrill Films,(Mexico)2006.

Croaching Tiger,Hidden Dragon. Dir. Ang Lee. Perf. Chow Yun Fat,Ziyi Zhang and Michelle Yeoh. Pegasus Media,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and the Weinstein Company,2000.

Dargis,Manohla. “Crouching Tiger:Hidden Truths in the Court of a King Who Would Be Emperor,” The New York Times <http://www.nytimes.com/ movie/review?res=9503E5DF103EF934A1575BC0A962 9C8B63&mcubz =1> August 27,2004.

García Márquez,Gabriel. 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 1980.

Hero. Dir. Yimou Zhang. Perf. Jet Li,Tony Leung,and Maggie Cheung. Miramax and Beijing New Picture Film,2002.

Kungfu Hustle. Dir. Stephen Chow. Perf. Stephen Chow,Yuen Wah,Yuen Qiu. Columbia Pictures Asia,2004.

Mitchell,Elvis. “Action Fans,Be Prepared for Heart and Feminism,” The New York Times <http://www.nytimes.com/movie/review?res= 9503EFD7133CF93AA35753C1A9669C8B63&mcubz=1> October 9,2000.

New Dragon Gate Inn. Dir. Raymond Lee. Perf. Brigitte Lin,Tony Leung Ka-fai,and Maggie Cheung. Film Workshop and Seasonal Film Corporation,1992.

Seven Swords. Dir. Tsui Hark. Perf. Leon Lai,Donnie Yen. Weinstein Company,2005.

The Matrix. Dir. the Wachowskis. Perf. Keanu Reeves,Laurence Fishburne,and Carrie-Anne Moss. Warner Brothers,1999.

Todorov,Tzvetan,“The Typology of Detective Fiction,” The Poetics of Prose(Ithaca(NY),Cornell UP:1997),pp.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