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0

2014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图书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of Qinghai(2014)

SSAPID:101-3705-9230-02
ISBN:978-7-5097-5615-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研究报告集成,内容涉及青海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等各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针对“产业转型”、“三江源”、“生态文明”、“民族团结”、“民生改善”、“大美青海”等主题,展现了青海以“三区”建设推动“中国梦”实现的重要贡献,真实、全面地反映了2013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从战略高度对2014年青海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综合阐释和认真分析,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进行了科学预测和理性研判。

相关信息

丛书名:青海蓝皮书
编 辑:高振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Z1 丛书

 2014年青海蓝皮书编委会

 摘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皮书数据库

 BⅠ 总报告

  B.1 2013~2014年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13年青海经济发展基本态势

    (一)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农业基础更加巩固

    (二)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高

    (三)旅游业较快发展,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投资对地区经济增长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五)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民生持续改善

   二 2013年青海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二)价格调控任务仍较艰巨

    (三)财政收支增幅出现较大回落

   三 2014年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发展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三)主要发展目标预测

   四 几点建议

    (一)扎实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二)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三)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四)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B.2 2013~2014年青海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13年青海社会形势发展态势及亮点

    (一)民生建设成绩突出

    (二)玉树灾后重建圆满收官

    (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初步实施

    (五)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六)援青工作和党政军企共建工作成效突出

   二 2013年青海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化发展水平偏低

    (二)改善民生的制约因素仍然突出

    (三)大气环境为主的环境治理任重道远

    (四)意识形态领域思想引导任务艰巨

    (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亟待改进

   三 2014年青海社会发展态势预测

    (一)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二)生态环境建设将上新台阶

    (三)公共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四)文化产业将快速发展

    (五)精神文明建设将迈上新台阶

    (六)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将深化发展

   四 促进青海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名省建设

    (二)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建设“大美青海”

    (四)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五)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机制,大力培育社会组织

    (六)改进公共服务方式,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七)在改善民生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BⅡ 经济篇

  B.3 青海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及投资效果分析研究

   一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分析

    (一)投资规模、结构和特点

     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发展速度

     2.民间投资快速增长,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

     3.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自主投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固定资产投资变化与经济发展趋势对应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增幅趋势基本同步

     2.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 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和行业结构变化分析

    (一)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及变化趋势

    (二)行业投资结构变化

     1.工业投资是一大亮点,投资着力点集中于传统和优势行业

     2.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

     3.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居住水平不断提升

   三 青海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价

    (一)投资率大幅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

    (二)固定资产投资额效益评价

    (三)高附加值加工业投资偏低,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高

    (四)项目规模仍然偏小

   四 对青海投资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确定各产业、行业间的合理增长比例

    (二)注重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三)抓机遇、扩融资,保持投资平稳快速增长

  B.4 青海民生支出分析报告

   一 青海民生事业取得重大成效

    (一)投入总量逐年增加

    (二)支持重点更加突出

    (三)新农保覆盖面等指标走在西部乃至全国前列

    (四)一些民生项目实现全覆盖

   二 青海民生支出结构分析

    (一)功能分类科目支出分析

    (二)经济分类科目支出分析

   三 2013~2014年青海民生支出预测

    (一)2013年民生支出预测

    (二)2014年民生支出形势分析及展望

   四 对策建议

    (一)加大投入,建立稳定增长机制

    (二)突出重点,保障基本民生需要

    (三)规范管理,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四)加强监督,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B.5 地方税收结构与青海经济发展关系探析

   一 青海地方税收收入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一)地税收入跨越式发展,区域经济快速稳定运行

    (二)宏观税负逐年上升,地方税收快于经济增长

    (三)税种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投资拉动与资源开采型经济提速特征明显

    (四)重点地区支撑作用明显,资源型地区税收快速增长,新型产业园区经济成为地方税收新的增长点

    (五)全省产业结构逐步升级,顺应地方经济发展,税源进一步向优势产业集中

    (六)贯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二 从税收视角折射青海“转方式、调结构”面临的挑战

    (一)低税和无税产业比重高,经济税收贡献率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二)企业纳税户数总量少、层次低,全省微观经济活力不足

    (三)高耗能行业税收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税收贡献率低,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四)采矿业税收比重过高,资源型行业在青海省税收结构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五)成长性税源严重缺乏,税收增长缺乏支撑动力

   三 2014年青海地税收入形势分析预判

   四 推动青海地税收入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利用现行税收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含税量

    (二)增加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三)大力推动涉外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四)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税收良性互动

  B.6 青海国税2013年收入情况及2014年收入预测

   一 2013年青海国税收入形势与特点分析

    (一)1~9月入库税收完成情况及主要特点

    (二)税收增减变化原因

     1.促进税收增长的有利因素

     2.影响税收增长的不利因素

    (三)2013年国税收入预计完成情况

   二 青海国税收入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下行压力大,税收增长缺乏支撑

    (二)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第三产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

    (三)结构性减税政策的落实,直接减少税收收入

   三 2014年青海省国税收入形势预测

   四 对策建议

    (一)提高全局观念,重点做好税源的监控管理

    (二)全方位管理税源,促进组织收入平稳增长

    (三)深化税收分析,提高税收与经济发展关联点分析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B.7 青海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 2013年青海金融业运行态势分析

    (一)社会融资规模持续扩大

    (二)银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三)保险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四)证券期货市场平稳运行

    (五)货币市场交易略有回落

    (六)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稳步推进

    (七)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二 青海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的特点分析

    (一)社会融资结构呈现多元发展

    (二)信贷支持仍是当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主要方式

     1.基于产业布局的信贷结构趋于优化

     2.短期贷款增长较快,工业生产各要素保障较好

     3.涉农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两个不低于”要求得到有效贯彻

     4.小微企业贷款增势良好,中小企业融资难得到有效缓解

     5.信贷支持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为海东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直接融资取得重大突破

   三 当前青海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面临的形势

    (一)社会融资使用效率偏低,对实体经济支持不够

    (二)贷款集中度依然偏高,不利于实体经济均衡增长

    (三)金融发展没有完全满足实体经济需求

    (四)实体经济潜在风险凸现新特征

    (五)虚拟经济的高收益影响实体经济的资金获得

   四 2014年青海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经济下行压力总体可控

    (二)城镇化建设迎来黄金期,将成为带动经济金融发展的支撑力量

    (三)产业发展趋向均衡,经济结构与信贷结构调整形成良性互动

   五 青海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着眼于新的增长点,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

    (二)多措并举,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优化升级服务,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培育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多层次金融市场,大力推动创新性金融工具的运用

    (五)主动争取改革发展动力,未雨绸缪做好深化改革的各项准备

    (六)继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B.8 青海省房地产业2013年运行形势及发展趋向

   一 2013年青海房地产运行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情况

     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保持增长态势

     2.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竣工面积略有回落

     3.商品房开发结构有所改善

     4.土地待开发面积同比增长

    (二)商品房销售情况

     1.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

     2.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销售增加

     3.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升

    (三)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情况

     1.企业银行贷款及个人按揭贷款增加

     2.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大幅度增加

   二 青海房地产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城镇化进程加快,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2.改善型需求将成为房地产发展的动力

     3.房产投资仍是城镇居民投资的主渠道

     4.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投资信心逐步回升

    (二)面临的挑战

     1.商品住房需求有限

     2.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房地产市场有一定影响

     3.专业经营单位配套收费标准偏高,增大了建设成本

   三 促进青海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营造良好的房地产市场监管环境

    (四)营造提升商品住宅品质环境

    (五)营造信息共享的科技环境

    (六)营造标准化、规范化的物业服务环境

  B.9 青海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与思考

   一 青海保险业发展基本态势

    (一)2012年发展回顾

    (二)2013年发展态势

     1.保险机构与从业人员

     2.保险经营情况

   二 青海保险业发展特点分析

    (一)农牧民生产成果得到有效保障

     1.农业保险发展态势

     2.2013年青海省农业保险运行情况

    (二)城乡居民大病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降低

    (三)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进一步发挥

     1.试点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2.开展见义勇为救助责任保险

   三 青海保险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保险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保险服务地区不平衡需进一步改善

    (三)保险服务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四 2014年青海保险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发展建议

    (一)2014年青海保险业发展形势预判

    (二)发展建议

     1.着力提高保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着力维护良好的保险发展环境

     3.着力推动重点领域保险业务发展

 BⅢ 社会篇

  B.10 青海省中间阶层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

   一 青海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状况

    (一)职业条件视域中的中间阶层发展状况

    (二)经济条件视域的中间阶层

    (三)教育条件视域的中间阶层状况

   二 青海社会中间阶层构成与特征

    (一)青海社会中间阶层的性别构成

    (二)青海社会中间阶层的年龄构成

    (三)青海中间阶层的消费构成

   三 青海社会中间阶层发展趋势分析

    (一)青海经济发展与中间阶层发展

    (二)社会管理体制与社会中间阶层发展

    (三)城市化与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

    (四)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建设与社会中间阶层发展

    (五)教育与社会中间阶层发展

  B.11 青海教育发展状况分析与展望

   一 2013年青海教育发展形势分析

    (一)学前教育发展迈出新步伐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新部署

    (三)高中阶段教育出现新变化

    (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民族教育发展有了新进步

    (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

    (七)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新举措

    (八)教育经费投入有了新增长

   二 青海教育全面发展的基本经验

   三 新形势下青海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一)学前教育虽然发展很快,但资源总量仍显不足,幼儿师资缺口很大

    (二)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三)高中阶段教育有待大力促进

    (四)素质教育的推进仍然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阻力,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严重

    (五)教师队伍建设仍然滞后

    (六)牧区寄宿教学存在诸多困难

   四 青海教育加快发展路径及展望

    (一)学前教育继续得到重视和加强

    (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有序向前推进

    (三)普通高中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四)中等职业教育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五)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民族教育与普通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

    (七)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八)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九)教育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B.12 实现青海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目标的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 青海实现收入翻番目标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青海省城乡居民实现收入翻番目标的设定

    (二)实现收入翻番面临的挑战

     1.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

     2.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处于初级阶段,农业比较效益低下

     3.与全国及中东部相比,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4.生态环境脆弱,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加剧

    (三)实现青海收入翻番目标面临的机遇

     1.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2.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3.改革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二 青海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二)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

   三 青海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难点分析

    (一)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城乡差距较大

    (二)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政策调控空间小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缓慢,供给能力不足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保障水平较低

    (五)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六)科技基础薄弱,自我创新能力不强

   四 对策建议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高质量就业,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内生力

    (三)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四)营造创业保障环境,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拓宽居民增收渠道

    (五)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科技支撑体系

  B.13 推进青海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研究

   一 青海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做法与成效

    (一)农村客运持续健康发展

    (二)城乡客运公交化发展和改造取得一定成效

    (三)城市公共交通有序推进

    (四)站点建设取得有效进展

   二 青海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问题及困难

    (一)城乡客运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发展规划相对滞后,制约了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

    (二)城乡客运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不能很好地满足发展的需要

    (三)城乡道路客运服务水平不高,线路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城乡客运发展环境和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三 青海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形势及目标

    (一)发展形势

    (二)发展目标

   四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建设城乡客运服务保障网络

     1.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规划统筹,优化资源配置

     2.加强城乡客运站场建设

     3.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周边短途班线客运相融合

    (二)制定出台城乡客运发展实施规划,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1.将城乡客运统筹发展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城乡客运一体化投入和补贴机制

     2.加快完善城乡客运站场体系

     3.提高城乡客运普遍服务水平

     4.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客运运价体系

     5.完善农村客运扶持政策

    (三)加快推进道路客运经营结构调整,整合现有道路客运资源,因地制宜地推进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

    (四)加强督促指导,切实体现城乡客运便民惠民的定位和优势

  B.14 以对外文化交流拓展“大美青海”品牌研究

   一 “大美青海”品牌文化建设现状

   二 青海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助推“大美青海”品牌的成功经验

    (一)重大文化活动是提升“大美青海”美誉度的重要手段

    (二)对外文化交流是提升“大美青海”知名度的主要途径

    (三)艺术精品和文化产品是提升“大美青海”认可度的有效方式

   三 “大美青海”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一)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

    (二)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有待加强

    (三)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深度不够

    (四)品牌营销和媒体作用发挥不足

   四 进一步以对外交流促进“大美青海”品牌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文化产业布局

    (二)充分发挥文化产业载体作用

    (三)借助平台大力推进对外文化交流

  B.15 青海省农(牧)家书屋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 青海农(牧)家书屋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各具特色的农(牧)家书屋

     1.西宁市农家书屋满足农民需求

     2.海东市农(牧)家书屋发展规模逐步扩大

     3.青南地区农(牧)家书屋书籍内容不断丰富

     4.玉树灾后农(牧)家书屋得到稳序发展

   二 青海农(牧)家书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牧)家书屋管理与发展机制尚未建立

    (二)农(牧)家书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三)农(牧)家书屋图书选配缺乏特色

    (四)农(牧)家书屋管理人员创新发展意识薄弱

   三 政策建议

    (一)从初级建设到制度规范的发展

     1.加大投入,多方共同参与农(牧)家书屋建设

     2.切合省情,做好图书选配工作

     3.着眼长远,健全书屋制度

     4.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5.整合资源,提高书屋利用率

     6.创新服务方式,发挥农(牧)家书屋的作用

    (二)从获取知识到促进文化发展

     1.立足省情,发挥书屋的正能量

     2.整合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农牧村文化经济发展

    (三)从数据网络支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1.建立网格化管理,形成网络图书馆超市

     2.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适应农(牧)家书屋整体需求

     3.实现农(牧)家书屋的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BⅣ 特色篇

  B.16 青海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价值研究

   一 青海为实现“中国梦”发挥独特的政治稳定功能

    (一)青海在稳定西部边疆方面作用愈加突出

    (二)青海将为欠发达地区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科学范式

    (三)青海在维护区域社会稳定方面地位更加重要

   二 青海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

    (一)青海特殊的生态地位对维护生态平衡将产生更重要的影响

    (二)青海地方性生态智慧会极大地丰富生态保护理念

    (三)青海当代生态建设实践将为全国生态保护提供借鉴

   三 青海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可资借鉴的社会建设典型

    (一)青海“三位一体”社会转型能为建设新型城乡关系提供经验

    (二)青海民生建设实践能为化解欠发达地区社会问题做出示范

    (三)玉树抗震救援与灾后重建经验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四 青海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撑

    (一)青海为实现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二)青海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矿产资源保障

    (三)青海为实现农牧现代化提供丰富的后续资源保障

   五 青海为实现“中国梦”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一)青海多样性文化为中华文化复兴贡献创新基因

    (二)青海多元文化和美共荣为壮大中国力量提供整合路径

    (三)青海当代文化能为中华民族自强注入时代音符

   六 深挖潜力,继续为共筑“中国梦”贡献青海力量

    (一)在发展中求稳定: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以增强民族—国家认同

    (二)在保护中寻跨越:在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谋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在创新中谋突破:通过社会治理营造政治经济生态良性运行的有利环境

    (四)在多样中立主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海多民族文化发展

    (五)在核心中增活力: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

  B.17 青海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探析

   一 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的总体思路

    (一)突出一条主线

    (二)构建五种发展模式

    (三)形成三个发展层次

    (四)建立七大支撑体系

    (五)实现四个国内领先

    (六)完成两个根本转变

   二 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的循环模式

    (一)循环型工业

     1.链条延伸模式

     2.技术驱动模式

    (二)循环型农业

    (三)循环型服务业

     1.旅游业循环发展模式

     2.物流业循环发展模式

     3.信息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四)循环型园区

     1.循环型农业园区

     2.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区

    (五)循环型社会

   三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的支撑体系

    (一)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

    (二)资源综合利用体系

    (三)资源再利用体系

    (四)技术服务体系

    (五)金融支持体系

    (六)组织管理体系

    (七)示范推广体系

   四 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环境

    (二)以优势产业和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率先在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十五个重大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中发展循环经济

    (三)积极推进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贯彻实施,用法律法规保障循环经济先行区建设的推进力度

    (四)建立完善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监管机制

    (五)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措施

    (六)建立评价考核制度

  B.18 青海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研究报告

   一 青海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基础优势与形势分析

    (一)基础优势

     1.生态地位的独特性和垄断性优势

     2.资源的富集性和多样性优势

     3.政策的综合性和潜质性优势

     4.生态文明的典型性和示范性优势

     5.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优势

    (二)面临的挑战

     1.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发展环境容量有限

     2.制度体系尚未建立,机制亟待创新完善

     3.地方发展基础薄弱,生产要素创新力不足

     4.绿色发展任重道远,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

   二 青海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总体思路

    (一)创建思路

     1.丰富生态文明的内涵

     2.突出先行区建设主题

    (二)着力遵循先行区建设原则

     1.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原则

     2.以人为本和统筹协调原则

     3.政府引导和共同参与原则

     4.体制机制创新和惠益共享原则

    (三)明确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的“五位一体”战略目标

     1.突出绿色发展,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

     2.突出政策推动,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

     3.突出政府引导,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

     4.突出改善民生,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

   三 青海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的重点任务

    (一)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1.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2.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生产力格局

     3.提高资源和要素的配置及利用效率

    (二)着力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1.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2.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3.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4.形成生态环保的绿色消费方式

     5.培育生态文化

    (三)着力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保护的力度

     1.加快推进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

     2.加快实施其他区域重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

     3.持续推进重点生态保护建设专项工程

     4.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四)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创新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作用

     2.强化政府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

     3.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4.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

   四 青海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重点区域,以点带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加强组织领导,以宣传强化品牌效应

    (三)创新体制机制,以制度建设寻求突破

    (四)树立生态理念,以生态文化打牢文明基础

    (五)加速产业转型,以碳汇区建设助推节能减排

    (六)秉持“六个坚持”,以创新强化科技支撑

  B.19 关于青海加快建设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研究报告

   一 建设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条件分析

    (一)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民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民心基础

    (三)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扩大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五)寺院社会管理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宗教和谐稳定基础

    (六)体制机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 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创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良好法治环境还未形成

    (二)思想教育引导工作“不深、不细、不力”的情况仍然存在

    (三)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和化解多样多发社会矛盾的难度加大

    (四)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方法手段还存在不适应、不完善的地方

    (五)干部队伍建设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情况依然存在

   三 贯彻落实建设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措施和对策

    (一)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良好法治环境

    (二)不断深化思想引导,进一步打牢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三)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化解多样多发社会矛盾

    (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关系健康发展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固民族团结进步的核心支撑

    (六)加强和创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着力夯实基层基础

    (七)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为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B.20 加快推进青海“新四化”同步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建议

   一 青海推进“新四化”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二 青海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探讨

    (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

     1.发挥园区聚集组合优势,增强园区发展活力

     2.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培植新的工业增长点

     3.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4.提升以能源资源为优势的原材料工业

    (二)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工业;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智能城镇;健全道地特色农牧产品信息网,打造智能农牧业

     1.加大信息化基础建设,着力推进工业、社会信息化进度

     2.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工业

     3.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智能城镇

     4.健全道地特色农牧产品信息网,打造智能农牧业

     5.强化信息化发展要素,促进服务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三)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改善民生,推动多民族地区社会转型

     1.注重城镇发展规划,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特色城镇化之路

     3.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

    (四)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营模式;加快实施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农牧业发展体系,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1.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2.创新经营模式,建立和完善现代农牧业发展体系

     3.重视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发展,强化合作组织的功能作用

     4.拓宽科技研究领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三 青海加快推进“新四化”同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增强“新四化”同步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探索建立“新四化”同步发展协调机制,统筹土地资源配置

    (三)着力加强西宁、柴达木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四)加大通信设施的基础建设,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

    (五)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投入,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B.21 现阶段青海的发展矛盾与实现“改革红利”问题研究

   一 现阶段青海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其表现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资源约束

    (二)经济持续增长与产业转型升级

    (三)跨越发展与改善民生

    (四)维护稳定与加快发展

    (五)扩大城乡消费与居民收入偏低

    (六)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与社会流动性不足

    (七)和谐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能力不足

    (八)主流文化的主导性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九)文化资源丰富与文化产业发展不足

    (十)生态文明建设与生产要素支撑不足

   二 破解发展矛盾实现“改革红利”的路径选择

    (一)依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依托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调整利益格局,提高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三)依托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夯实社会和谐发展的群众基础,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四)依托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文化市场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三 破解发展矛盾实现“改革红利”的对策措施

    (一)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先行区建设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夯实城镇化的经济基础

    (三)科学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平稳升级

    (四)加大对农牧区建设投入,建立协同发展的新型城乡牧关系

    (五)提高民族宗教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

    (六)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并举,加快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

    (七)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增强全民文化创造活力

  B.22 青海省第三产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

   一 青海省第三产业与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一)青海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1.总量持续增加,发展速度较快

     2.从业人员增加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

     3.传统行业仍居主导地位,新兴行业比重低

    (二)青海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1.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镇化进程加快

     2.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二 青海省第三产业与城镇化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二)青海省第三产业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1.平稳性与协整关系检验

     2.因果关系检验

     3.建立协整回归方程

     4.预测

   三 促进青海省第三产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1.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吸纳劳动力就业,推动城市规模扩大

    2.加快第三产业的升级转变,增强城镇经济实力

    3.改革户籍制度,扩大城镇建设规模,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4.优化城镇等级体系,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

  B.23 青海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 青海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文化市场得到初步发展

     1.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文化消费市场奠定了基础

     2.龙头企业的出现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初步繁荣

     3.买卖场所趋于集中,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服务市场初具规模

    (三)文化产品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效,文化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1.新创立了一批文化产品

     2.旅游项目的打造突出了文化特色

     3.影视动漫产业成了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4.工艺美术产业扎实推进

     5.新兴文化产业层出不穷

    (四)通过广泛的文化宣传交流活动,文化品牌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二 青海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发展趋于粗放

     1.忽视了文化产业链的建设

     2.文化体制的改革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

     3.开发和建设线条较粗

     4.在文化产业的开发中不重视文化的作用

     5.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不足

    (二)文化产业产值比重低,发展不平衡

    (三)文化品牌的打造多不足之处

     1.品牌打造没有特色

     2.品牌的打造杂乱

     3.缺少著名的文化品牌

    (四)文化市场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

     1.文化生产企业规模小,民营经济滞后,整体状况不佳

     2.文化产品的开发缺少文化内涵

     3.文化消费能力弱

     4.文化产品的销售场所严重不足

     5.文化人才严重缺乏

   三 大力发展青海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理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

     1.创新政府管理体制

     2.加大投入,夯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二)调整文化产业及产品结构,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1.调整产业主体,推进规模经营

     2.突出优势,发挥重点

     3.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提升文化产业服务品质

    (三)大力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加大科研支撑力度

     1.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2.加强学术研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四)加强文化宣传交流活动,打造青海文化品牌

 BⅤ 区域篇

  B.24 西宁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一 西宁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一)西宁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成效

    (二)西宁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西宁发展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形势分析

    (一)政策机遇

    (二)区位优势

    (三)资源优势

    (四)气候优势

    (五)市场优势

   三 西宁发展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思路

   四 加快西宁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体系

    (二)完善基础设施

    (三)创新体制机制

    (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五)强化科技、培训和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六)加强区域合作

  B.25 海西州建设国家太阳能发电基地研究

   一 海西州建设国家太阳能发电基地的形势分析

    (一)符合青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需求形势

    (二)顺应国内外光伏发电市场形势发展

    (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 海西州建设国家太阳能发电基地的有利条件

    (一)资源条件

    (二)产业基础

    (三)交通相对便利

    (四)并网条件相对优越

    (五)政策机遇

    (六)外部环境改善

   三 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一)电网短板制约成为基地建设的最大问题

    (二)缺少完善的产业扶持政策

    (三)光伏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亟须加强

    (四)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水平低

    (五)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推动力不足

   四 海西州建设国家太阳能发电基地的政策建议

    (一)需国家及有关部委政策扶持的建议

     1.尽快审定《柴达木盆地太阳能发电基地规划》

     2.对太阳能发电的荒漠化用地制定新的管理办法

     3.在并网检测等服务、支撑电源点、外送通道建设方面给予扶持

     4.对新能源电力消纳,国家应给予政策支持

    (二)需省上及有关部门扶持的建议

     1.及时出台有关部门收费减免的支持性政策和征收标准

     2.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园区建设等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

     3.加大对分布式新能源建设的扶持

     4.加大区域智能电网建设支持力度

  B.26 海南州打造东连西接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桥头堡的调查研究

   一 海南州打造东连西接绿色产业集聚

    (一)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二)有利于构筑绿色产业集聚和市场链接的通道

    (三)有利于社会文化的交融发展

    (四)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 SWOT分析

    (一)优势(S)与劣势(W)

     1.优势

     2.劣势

    (二)机遇与挑战

     1.机遇

     2.挑战

   三 海南州打造东连西接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桥头堡的思路与定位

    (一)总体思路

    (二)发展定位

    (三)产业集聚区的总体布局

    (四)主要绿色产业

     1.生态农牧业

     2.绿色工业

     3.生态服务业

   四 海南州打造东连西接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桥头堡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推动,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二)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绿色产业集聚发展能力

    (三)发挥区位优势,强化基础建设的保障能力

    (四)调整经济结构,建立绿色优势产业体系

    (五)完善城镇体系,拓宽产业集聚发展空间及领域

    (六)加大金融支持,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七)注重科技和文化开发,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

  B.27 海北州培育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调查研究

   一 海北州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一)专业合作社在经营主体机制中实现了广覆盖、多类型、宽领域发展

    (二)家庭农牧场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中向专业性、集约式、规模化发展

    (三)农牧业企业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中逐步实现快速、转型、产业化发展

   二 海北州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

   三 海北州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特定人文价值制约,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二)农牧区科技文化水平低,强化农牧民素质势在必行

    (三)融资渠道狭窄,缺乏足够认识

    (四)产业化程度较低,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四 加快培育和发展海北州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对策建议

    (一)以区定业,体现特色

    (二)强化主体,规范体制

    (三)多方联动,共促发展

    (四)立足优势,做强品牌

    (五)强化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

    (六)完善政策,整合要素

  B.28 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安置效果调研与建议

   一 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情况

    (一)随着生产要素配置发生变化,生态移民的就业渠道正在逐步拓展

    (二)在市场化和城镇化的双重推动下,生态移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型

    (三)在移民政策和公共服务等多重拉力下,生态移民倾向于长期生活在城镇

    (四)相对于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变,生态移民在生产劳动方面的适应任重道远

   二 生态移民生活水平状况

    (一)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移民生活更加舒适

    (二)日常食物种类增多,饮食结构趋于合理

    (三)劳动就业面较广,居民经济生活相对宽松

    (四)物价与生活成本提高,贫困及新增户问题突出

    (五)适龄儿童入学率增高,教育保障覆盖全境

   三 生态移民社会适应状况

    (一)移民群体与干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二)移民群体宗教信仰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

    (三)移民群体“人的现代化”步伐大大加快

    (四)移民社区社会结构变得松散,社会适应缺乏十分深入的统摄力

   四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后期安置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生态移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

    (二)创新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模式

    (三)适当延长生态移民补助周期

    (四)明确定位户籍归属

    (五)充分调动民间力量

    (六)积极重构社会关系

    (七)密切关注文化传承

  B.29 基于国际化进程中大力推进西宁市公共外交研究

   一 挖掘相关特色资源是推进地区公共外交的关键

    (一)重要而独特的生态地位

    (二)多元富集的民族宗教文化资源

    (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四)良好的投资环境

    (五)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

   二 西宁市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践及影响

    (一)西宁市公共外交实践活动

     1.高度重视公共外交活动,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2.积极建立友好城市

     3.多次举办“夏都国际论坛”

     4.重视开展国际文化活动,引进国外科技专家

    (二)西宁市公共外交活动的影响及面临的挑战

   三 大力推进西宁市及青海公共外交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西宁市公共外交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尽早编制西宁市公共外交发展规划,为全省积累经验

    (三)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四)重视人才的培养与整合

    (五)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外交模式

    (六)选择好重点外交对象

    (七)与经贸活动紧密结合

    (八)重视开展公共外交教育

    (九)加强公共外交的理论性研究

 中国皮书网

 主要编撰者简介

 Abstract

 法律声明

《2014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是一部具有综合性、原创性、前瞻性的研究报告集成,以青海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从战略高度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真实、全面地反映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全书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组织长期从事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专家学者撰写,既有学者对青海现实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认知及分析,也有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权威部门的看法和观点,力求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为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选择提供理性参照,同时为各级党政领导、企业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资讯参考。全书包括总报告、经济、社会、特色、区域等五个篇目。其中总报告在对青海省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总体运行情况分别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针对宏观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结合省情实际对2014年青海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趋势进行了全景式分析预测,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思路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经济篇以影响青海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领域以及重大现实问题为主要研究专题,内容涵盖投资、财政、税收、金融、房地产、保险以及特色产业发展等领域和相关热点问题;社会篇以涉及青海社会发展的主要行业、领域及重大现实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内容涵盖教育、交通、文化等领域以及社会中间阶层、城乡收入等社会热点问题;特色篇立足青海省情,放眼全国,选择具有青海特色并对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学术性专题研究,分别就青海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价值,青海加快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青海“新四化”同步发展,青海的发展矛盾与“改革红利”路径,青海第三产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青海文化产业发展等进行了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学理性研究探讨;区域篇以青海各具特色的区域为研究对象,分别就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西宁市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西宁市公共外交发展、海西州太阳能发电基地建设、海南州绿色产业集聚桥头堡建设、海北州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三江源生态移民安置成效等方面进行了阐释研究。

青海省财政厅:2007~2012年《青海省财政总决算报告》。

宋辅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界定和路径选择》,《金融时报》2012年12月6日,第2版。

徐国祥、郑雯:《中国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及预测能力研究》,《统计研究》2013年第8期。

人行朔州中支课题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探索》,《华北金融》2013年第6期。

青海省统计局:《前三季度青海省经济运行情况》,青海省统计信息网,2013年10月25日。

陆岷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华北金融》2013年第4期。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全省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促进城乡医保健康发展的意见》(青政〔2013〕21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扩大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实施方案(暂行)的通知》(青政〔2012〕49号)。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12。

《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中国梦”》,新华网,2013年5月8日。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青海日报》2013年11月16日。

骆惠宁:《政府工作报告》,《青海日报》2013年2月1日。

骆惠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好拓展好——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体会》,《求是》2013年第22期。

本课题组:《青海对全国发展的重要贡献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崔永红等主编《青海通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

解振华:《从三个层次发展我国循环经济》,人民网,2013年4月1日。

刘鹏:《建设资源循环可持续发展核心区》,《光明日报》2012年9月12日。

张庆:《循环经济视角下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与路径》,《知识经济》2012年第6期。

工信部:《2013年1~7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工信部:《2013年1~7月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省市完成情况》。

孙发平等:《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

孙瑞玲:《现代农业建设的路径与模式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郭彩霞:《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特区经济》2009年第12期。

梁嫚:《重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工商大学,2010。

夏翊:《城市化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相关性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第5期。

刘博:《中国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财经大学,2012。

马鹏、李文秀、方文超:《集聚化、第三产业和城市化》,《财经科学》2010年第8期。

王开忠、张淑斐:《青海黄南:艺术产业走向规模化》,《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7月10日,第6版。

邢生祥:《青海文化产业生产力指数首次跻身全国前10位》,《工人日报》2013年1月8日,第3版。

《2012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OFweek太阳能光伏网,2012年5月25日,http://www.itdcw.com/archives/58282。

马光明:《加大电力外送力度 消纳甘肃新能源》,人民网,2013年3月11日,http://energy.people.com.cn/n/2013/0311/c71661-20749697.html。

光伏产业调研组:《回答当前光伏产业几个问题》,《经济日报》2012年7月10日。

《智能电网建设工程进度变快 各地方加大投资力度》,工控网,2013年5月13日,http://www.gkzhan.com/news/detail/33474.html。

《解析〈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电力网,2013年7月16日,http://www.chinapower.com.cn/article/1244/art1244401.asp。

梁庆福:《中国生态移民研究》,《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姜冬梅、隋燕娜、杨海凤:《草原牧区生态移民的贫困风险研究——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为例》,《生态经济》2011年第11期。

韦仁忠:《藏族生态移民的社会融合路径研究——以三江源生态移民为例》,《中国藏学》2013年第1期。

刘晓平:《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模式分析》,《社科纵横》2013年第3期。

马秀霞:《我国近几年生态移民理论与实践研究概述》,《宁夏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