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求是室文集图书

SSAPID:101-3675-0153-08
ISBN:978-7-5097-2349-4
DOI:
ISSN:

[内容简介] 视野宏阔,思想深刻,针砭时弊,正本清源;醍醐灌顶、震耳发聩,通读文集获益匪浅。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丛书
作 者:龚书铎
编 辑:吴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出版说明

 前言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

 唯物史观、文化史观随想

 要重视近现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

 量化管理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创新与严谨治学

 关于“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既要“自下向上”也要“自上向下”

 历史的重任

 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以“新史学”取代马克思主义史学

  二是否定战国秦以后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

  三是否定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

  四是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现代化史,要用“现代化范式”取代“革命范式”

 历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史学研究要不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 如何看待帝国主义的侵略

  三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现实不能等同于历史

  创新不能离开求真

  主观臆想不能代替历史客观实际

 正确阐述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研究随想

 谈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

 杂谈中国近代文化史

 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一

  二

  三

  四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迎接九十年代

 世纪之交历史研究感言

 世纪之交谈中西文化

 晚清中西文化交流述略

  一

  二

  三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思考

  一 反帝反封建斗争与实现近代化

  二 革命与改良

 政治是历史的脊梁

 文化与社会

 文化、社会与时代

  一 文化与社会

  二 文化与时代

 文化的力量

 文化:维系海峡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史学、文化纵横谈*

 传统文化·现代化·教育

 略谈中国传统教育现代化的演进

 清代学术漫议

 清嘉道间汉宋学关系小议

 清代理学的衰退

 《清代理学史》绪论

  一 理学、道学、宋学

  二 清代理学的分期

  三 清代理学的特点

  四 本书的基本思路

 儒学答客问

  一 关于儒学是不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问题

  二 历来的统治者为什么要尊崇儒学

  三 关于“儒化中国”的问题

  四 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

 儒家的宽容与不宽容

 严复研究的新思路新探索*

 郑成功与辛亥革命

 中日甲午战争的和战问题

  一 战争是日本挑起的

  二 主战、主和的是非

  三 战败在于清政府的腐败

 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 辛亥革命并非“激进主义思潮的结果”

  二 客观、公正地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三 正确评价历史上的革命与改良

 辛亥革命时期文化四题*

  一 鲜明的时代主题

  二 中西文化的论争

  三 知识结构改变

  四 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

 孙中山与传统文化

  一 从未离异中国传统文化

  二 共和制度是“复三代之规”

  三 民族主义思想明显受“春秋大义”影响

  四 称颂传统是为了增强民族自尊心

  五 为中国能“跟上世界潮流”而奋斗一生

 孙中山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 对中国固有文化,既不应盲目否定,也不能泥古、崇古

  二 对于西方文化要吸收,但不能全盘照搬

  三 赞扬新文化,主张文化创新

 孙中山与传统文化

  一 从未离异中国传统文化

  二 共和制度是“复三代之规”

  三 民族主义思想明显受“春秋大义”影响

  四 称颂传统是为了增强民族自尊心

  五 为中国能“跟上世界潮流”而奋斗一生

 关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小议

 五四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问题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一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的广泛传播,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 先进的中国人经过一番理性的思索和艰苦的斗争,才完成了从对十月革命的向往到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三 中国共产党人在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正确认识五四运动伟大的历史意义

 正确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谈五四精神

 发扬五四精神 不断解放思想

  一 五四运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二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

  三 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五四先贤为何批评尊孔读经

 关于“两个中国之命运”

 纪念卢沟桥事变70周年

  一 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不偶然

  二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三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根本转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