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4

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1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Innovation City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2019)

SSAPID:101-3673-1683-37
ISBN:978-7-5201-4784-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持编写,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政府部门的专家共同参与撰写的关于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最新报告。书中紧紧围绕广州创新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分析了2018年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存在问题,系统探讨了2019年的发展环境、发展态势及主要对策;并从综合发展、科技、产业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度剖析与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作 者: 许鹏 张赛飞
编 辑:丁凡;赵智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5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摘要

 主要编撰者简介

 广州创新型城市编辑委员会

 Abstract

 Ⅰ 总报告

  B.1 2019年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

   一 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及其进展

    (一)创新型城市内涵研究

    (二)创新型城市实证研究

   二 2018年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的主要亮点

    (一)创新要素快速集聚,科技金融引领作用显现

     1.人才培养与集聚齐驱并进

     2.科技金融体系日益完善

    (二)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专利产出加速增长

     1.知识创新成果显著

     2.专利申请与授权加速增长

     3.技术研发平台网络化发展

     4.科技孵化稳步推进

    (三)企业创新亮点纷呈,龙头企业不断涌现

     1.一批企业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企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

     3.民营企业支撑创新发展

    (四)创新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势强劲

     1.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长较快

     2.生物医药产业加速集聚全球资源

     3.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平台不断完善

     4.新能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5.新材料产业呈现集群发展势头

    (五)区域创新各具特色,广州开发区支撑作用明显

     1.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2.南沙:粤港澳创新合作先行区

     3.番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库

     4.海珠:互联网产业发展引擎

     5.天河: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三 2018年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比较匮乏

    (二)掌握的核心技术仍然不足

    (三)高技术产业增长速度偏低

    (四)部分区域专利申请大幅下降

    (五)体制机制的制约依然严峻

   四 2019年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展望

    (一)外部环境分析

     1.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技术、新材料是主要新兴技术领域

     2.主要创新国家加快布局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

     3.国家政策聚焦基础研究与创新环境

     4.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的合作将不断深化

    (二)内部因素分析

     1.聚焦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2.加快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成为知识驱动新高点

     3.加大营商环境优化力度,激发创新主体新动力

     4.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资源配置能力

    (三)发展态势展望

     1.从创新链前端看,将加速集聚全球创新资源

     2.从创新链中端看,科技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

     3.从创新链后端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快速成长

   五 推进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1.布局基础研究领域

     2.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3.构建跨领域协同创新网络

     4.推进国际一流高校建设

     5.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二)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1.以科技预见引导技术突破

     2.加快突破IAB/NEM领域核心技术

     3.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

    (三)推动形成粤港澳开放创新新格局

     1.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

     2.促进穗港科教交流与合作

     3.深化穗深技术创新合作

     4.穗澳产业合作

    (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1.探索政府支持创新的新机制

     2.建立政府统筹协调和决策咨询机制

     3.建立创新政策协调审查评价机制

 Ⅱ 综合篇

  B.2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促进广州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 新一轮技术革命概念与成因

    (一)基本概念概述

     1.科技革命

     2.工业革命

     3.技术政策

    (二)“新工业革命”主要特点

    (三)“新工业革命”的现实意义

   二 技术创新视角下广州新机遇

    (一)新一轮技术革命历史使命

    (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

    (三)技术进步引发的模式创新

   三 “新工业革命”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的难度加大

    (二)关键技术研发领域缺乏有效对接

    (三)企业集聚研发创新资源不足

    (四)企业研发投入缺乏长远气魄

    (五)专利申请量和结构不太理想

    (六)创新政策环境需不断改善

   四 主要建议

    (一)努力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二)积极对接国家标准化战略

    (三)消弭技术贸易壁垒滞后影响

    (四)精准配置技术创新要素资源

    (五)改变过往的技术路径依赖

    (六)把握广州数据经济崛起机遇

    (七)激励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

    (八)催生新商业模式、新业态

  B.3 广州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对策研究

   一 引言

   二 数字经济内涵特征

    (一)新产业

    (二)新业态

    (三)新企业

    (四)新生态

   三 广州发展数字经济的主要基础

    (一)庞大的人口与经济基础创造了巨量数据资源

    (二)领先的信息软硬件设施奠定了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三)产业和城市数字化转型拓展了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四)多层次政策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 广州发展数字经济的主要短板

    (一)发展阶段滞后,基本处于工业经济2.0、3.0阶段

    (二)动力强度不足,缺乏数字人才与关键技术

    (三)融合深度不足,数字经济生态圈尚未健全

    (四)应用广度不足,产业数字化应用不均衡

    (五)保障性制度不健全,法律监管体系尚未与时俱进

   五 广州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一)突破发展三大新业类,前瞻布局数字经济产业体系

     1.突破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2.突破发展区块链产业

     3.突破发展数字信息安全产业

    (二)大力培育和吸引先进要素,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数字驱动力

     1.加快建设国际领先的基础设施体系

     2.加快培育数字公民

    (三)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关键环节,塑造数字经济生态圈

     1.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

     2.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新业态

     3.聚焦发展数字原生型、数字应用型新企业

    (四)优先推动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

     1.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2.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3.建设互联互通的智慧城市

    (五)完善规则规制保障,构建安全的数字生态环境

  B.4 广州高校专利分析及其支撑广州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一 广州高校专利现状分析

    (一)专利产出

     1.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持续增长

     2.多所高校表现突出

     3.各高校有效发明专利量出现层级分化

    (二)专利团队

    (三)专利技术领域

     1.化学领域专利技术产出最为活跃

     2.专利集中的技术领域与广州IAB、NEM产业发展需求总体一致

    (四)专利转化运用

     1.专利转让是广州高校专利转化运用的主要方式

     2.化学领域专利转化运用最活跃

     3.华南理工大学专利转化运用能力全国领先

    (五)专利技术合作

     1.专利合作日趋活跃

     2.“校企联合”为最主要形式

     3.已形成以珠三角地区为主、辐射全国的专利技术合作网

   二 广州高校专利发展的主要优势与短板

    (一)优势

    (二)短板

     1.广州高校专利产出数量差异大

     2.广州高校专利技术在支撑广州产业发展上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3.广州高校间专利产出效率存在较大差别

     4.广州高校专利维持状况不容乐观

   三 高校支撑广州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一)引导高校制定有利于提升专利质量,以转化运用为目标的专利激励制度

    (二)在广州市人才政策制修订中加强对专利条件的研究设计

    (三)在“双一流”高校培育中处理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转化关系

    (四)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幅提升高校作为广州创新源头的供给地位

    (五)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促进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

  B.5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背景下越秀区主导产业选择实证研究

   一 理论基础

    (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

    (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

   二 越秀区现代化经济发展概况

    (一)经济发展历程

    (二)经济发展现状

   三 越秀区主导产业选择实证分析

    (一)实证分析思路

    (二)产业发展模型

     1.主成分分析

     2.区位商分析

     3.波士顿矩阵

    (三)分析与研究

     1.明星类——Ⅰ象限

     2.金牛类——II象限

     3.瘦狗类——III象限

     4.问题类——IV象限

    (四)结论

  B.6 推动南沙金融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 南沙推动金融产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推动金融创新发展是推动南沙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手段

    (二)推动金融创新发展是打造广州金融新增长极的必然要求

    (三)推动金融创新发展是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的重要支撑

   二 南沙目前金融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企业规模较为雄厚

    (二)金融风险防控稳步推进

    (三)特色金融产业发展全面提速

    (四)风投、创投及基金机构迅速集聚

   三 各地大力推动金融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一)精准定位是实现金融创新发展的前提

    (二)政策创新与人才创新是实现金融创新发展的基础

    (三)产业与金融业紧密结合是实现金融创新发展的关键

    (四)特色金融是实现金融创新发展的支撑

    (五)注重风险防控是金融创新发展的保障

   四 南沙发展金融产业的建议

    (一)完善金融配套政策,大力发展特色金融

    (二)南沙金融发展的根本,在于服务实体经济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措施,为南沙金融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探索建立更加开放的市场准入方式

    (五)注重风险防控,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Ⅲ 科技篇

  B.7 全球城市视角下的广州科技创新模式研判

   一 科技创新模式相关概念

    (一)科技创新模式界定

    (二)科技创新模式类型

   二 八大城市五大模式聚类分析

    (一)技术模式

    (二)组织模式

    (三)主体模式

    (四)动力模式

    (五)国际合作模式

   三 广州的科技创新特征及其模式

    (一)某一领域已走到世界前列

    (二)PCT申请总量处于较低水平

    (三)具备比较优势的技术领域仍有较大差距

    (四)新兴技术领域落后明显

    (五)重点技术领域差距明显

    (六)组织集中度相对较低

    (七)企业的主体地位有待提升

    (八)全球创新资源利用明显不足

   四 广州科技创新的政策趋向

    (一)关注未来市场的潜在需求,突破核心技术

    (二)布局关键技术,政府要成为主导力量

    (三)发挥隐性知识优势,推动隐性创新

    (四)发挥商贸优势,推进产品创新

    (五)以企业为根,服务于中小企业创新

    (六)培育挑剔的消费者,促进产业创新

  B.8 改革开放40年广州科技创新政策分析

   一 改革开放,迎来科技发展春天

   二 加快补短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三 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创新动力不断增强

    (一)科技人力投入增多

    (二)R&D经费投入强度突破2%

    (三)R&D经费投入结构趋于优化

   四 财政税收释放红利,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五 创新载体建设加速,平台体系不断完善

    (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突破

    (二)建立多层次实验室体系

    (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初见成效

    (四)孵化育成能力明显提升

   六 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开启保护知识产权先河

    (一)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七 科技产出态势喜人,科技成果实现量质齐升

   八 扩大交流,拓展合作空间

   九 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从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

    (二)增进民生福祉

   十 产学研联盟发展壮大

   十一 科普事业蓬勃发展

  B.9 越秀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之芯”的主要思路研究

   一 越秀区科技创新基础与现状

    (一)科技创新资源密集

    (二)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三)新兴产业优势明显

    (四)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不断壮大

    (五)创新人才较为集聚

    (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

   二 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产业发展空间不足

    (二)科技资源优势利用不充分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旧不强

    (四)产业融合支撑不足

   三 上深杭等先进城市典型经验

    (一)国际化定位,高水平谋划

    (二)系统化集成,提升政府服务力

    (三)市场化运作,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四)品牌化改造,建设优质载体

    (五)人本化施策,集聚创新人才资源

    (六)专业化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四 未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之芯”的思路

    (一)坚持高点定位,实现科学谋篇布局

    (二)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市场化运营活力

    (三)加强衔接互通,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四)突破瓶颈限制,打造高端载体和平台

    (五)优化引才措施,提供有力竞争保障

  B.10 广州南沙新区新型研发机构调查分析与研究

   一 南沙新区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优势

    (一)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既是几何中心也是市场中心

    (二)高定位+高起点,具有先行先试的政策条件和快速反应的政策机制

    (三)活跃市场+多元产业,拥有良好的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

    (四)对外开放+金融创新,以国际、开放、合作的姿态整合全球资源

    (五)人才激励+民生工程,让更多的高精尖优质人才愿意投身南沙

    (六)优质环境+开阔土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吸引人才建业、成家

   二 南沙新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特征

    (一)从建设模式上看,以政府引进为主

    (二)从单位性质上看,半数以上为事业单位

    (三)从经营目的上看,以非营利、公益性为主

    (四)从研究活动上看,以应用研究、技术服务为主

    (五)从人才引进上看,具有开放性、国际化

    (六)从创新创业上看,以发展综合性孵化器为主

   三 主要问题

    (一)在建设过程中财政投入巨大,但发展成效较为缓慢

    (二)体制、机制的束缚已成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根本性制约

    (三)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公益性研发机构和自收自支机构间的生存矛盾

    (四)科研队伍的成长较为缓慢,人才“吸虹力”有待提高

    (五)部分机构仍以争取政府的科研经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发展理念亟待改变

   四 若干建议

    (一)地方政府应把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经费纳入每年的财政支出常项,避免与科研项目经费混为一谈

    (二)避免“新瓶装旧酒”,打破束缚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的体制机制

    (三)科技主管部门要推进新型研发机构的细化管理,对公益性研发机构建立基于第三方绩效评价的财政支持方式

    (四)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进一步加强本土人才梯队建设

    (五)注重“质与量的比翼双飞”,避免同类型、同研发内容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全省“遍地开花”

    (六)加强新型研发机构的有效监管,在促进机构健康发展的同时避免撞了政策红线

  B.11 英国技术创新模式在广州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一 英国技术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与运营体制分析

    (一)总体布局

    (二)功能目标

    (三)遴选原则

    (四)建立模式

    (五)资金结构

    (六)管理机制

    (七)主要成效

   二 广州目前科学技术转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广州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与交易的实施现状

     1.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创业带动就业增长

     2.双创孵化育成体系不断壮大

     3.专利授权与技术市场交易明显增长

     4.培育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社会载体

    (二)广州市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与交易的特点

     1.运用市场化的机制引导各类主体建设孵化器和创客中心

     2.构建完备的政策体系与知识产权保障环境

     3.推动双创与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城市建设互动融合发展

    (三)广州市推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与交易的主要障碍分析

     1.输出、吸纳技术的能力均较弱

     2.技术中介机制存在缺陷

     3.孵化器对“双创”企业的专业支撑性不足

     4.广州产学研优势在“双创”战略推进中尚未发挥作用

   三 英国技术创新模式在广州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实施动力因素

    (二)技术供给因素

    (三)体制机制因素

     1.广州市属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数量非常少,而且科研能力不足

     2.经费来源机制

     3.成果转化机制

   四 推动英国技术创新模式在广州应用的基本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市场化与政府资助相结合的原则

    (二)坚持机构与产业界、学术界联系的原则

    (三)盘活广州市属研究所与高校的科研技术资源

    (四)建立在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运营体制

    (五)机构的研发成果所有权以及相关知识产权规定

    (六)鼓励市内其他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企业利用技术创新中心

     1.科研院所及高校

     2.市内企业

    (七)建立广州市技术创新中心投资基金

    (八)依托技术创新中心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育体系

    (九)鼓励研发人员赴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双向流动

    (十)定期技术创新中心周期性评价并提出战略发展建议

 Ⅳ 产业篇

  B.12 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 精心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初显

    (一)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二)产业优势日益凸显

    (三)产业生态不断优化

    (四)产业集聚初步形成

    (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六)开放合作深入拓展

   二 认清问题,剖析影响做强做大深层原因

    (一)规模较小难挑大梁

    (二)创新驱动依然薄弱

    (三)政策效力尚需增强

    (四)国内竞争异常激烈

    (五)国际遏制持续升级

   三 重点发力,加快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聚焦IAB、NEM产业

    (二)培育产业主体雁形团队

     1.做强做大本地优势企业

     2.强化独角兽企业培育

     3.推动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

    (三)推动产业项目生根落地

     1.加快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

     2.提升在建产业项目服务水平

     3.推动完工项目尽快投产

    (四)加快价值创新园区建设

     1.构建“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价值创新园区

     2.有序推进价值创新园区建设

    (五)统筹推进产业创新

     1.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2.优化产业创新空间布局

     3.构建多种形式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4.支持科技龙头企业平台化发展

    (六)提高开放合作发展水平

     1.构建全面开放的国际合作新格局

     2.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

     3.开展基于行业协会、联盟的产业链或跨行业合作

     4.推动产业链和标准的全球对接

     5.深化军民融合发展

    (七)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1.推动更多创新人才成长为产业领军者

     2.强化科技金融服务

     3.强化对产业项目用地支持

  B.13 加快广州3D打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 3D打印:世界高速成长的战略性产业之一

   二 广州3D打印产业已形成良好基础和先发优势

    (一)全省3D打印产业:穗、深、莞三足鼎立

    (二)广州3D打印产业布局早、基础好、成长快,初具区域龙头地位

   三 当前广州3D打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瓶颈

    (一)产业资源整合弱,缺乏知名龙头企业的引领

    (二)载体资源不足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行业技术水平偏低,产业集聚度有待提高

    (四)政策供给断档,政策精准性有待提高

    (五)市级层面缺乏统筹协调和统一规划

   四 培育新动能,加快广州3D打印产业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成立全市3D打印产业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

    (二)多渠道拓展产业载体,提升3D打印产业综合承载力和集聚效应

    (三)双轮驱动,加大3D打印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

    (四)继续完善与创新产业政策,加大对3D打印产业的扶持力度

    (五)实施引智工程,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3D打印科技领军人物及科研团队

    (六)争取国家、省的支持,完善3D打印产业发展的综合支撑体系

  B.14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调查报告

   一 产业概况

    (一)医药制造规模持续增长

    (二)医疗器械产业特色鲜明

    (三)干细胞产业链优势显著

    (四)生物技术服务蓬勃发展

   二 重点产业领域新技术创新情况

    (一)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领域

    (二)药物开发与应用领域

    (三)高性能医疗器械开发与应用领域

    (四)生物医用材料开发与应用领域

    (五)生产性服务领域

   三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技术含量不足

    (二)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

    (三)行业政策风险高

    (四)创新资金缺口大

    (五)市场不确定因素多

    (六)专业化人才短缺

   四 加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二)实施“大科学”计划和重大专项,助力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三)采取多层次人才引育模式,为企业技术创新注入活力

    (四)加强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

    (五)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拓宽企业技术创新源泉

    (六)扩大国际与地区合作,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B.15 提升广州制造业新三板挂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一 广州制造业新三板企业总体情况

   二 广州制造业新三板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一)研发投入

     1.研发人力投入

     2.研发财力投入

    (二)专利产出水平

     1.专利产出概况

     2.专利申请与授权态势

     3.专利产出效率

     4.细分行业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

     5.技术协同创新

    (三)专利转化运用

   三 广州制造业新三板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与短板

    (一)优势

    (二)短板

     1.不同行业新三板企业的研发资源分布不均

     2.广州各区制造业新三板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及专利产出差异大

     3.广州制造业新三板企业整体专利质量有待提高

     4.广州制造业新三板企业专利转化运用意识或能力不足

   四 促进广州制造业新三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政策引导新三板企业利用专利构筑核心竞争力

    (二)帮助新三板企业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三)充分发挥新三板的资源配置功能,使新三板成为助推广州IAB和NEM产业发展的高地

    (四)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力助推新三板企业创新效能提升

    (五)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促进新三板企业专利技术产业化

  B.16 加快培育壮大广州独角兽企业的思考

   一 广州独角兽企业发展现状与差距

    (一)数量少

    (二)估值低

    (三)成长慢

    (四)行业分布较传统

   二 广州独角兽企业发展缓慢、相对落后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大型平台式头部企业

    (二)科技金融欠发达,风投创投机构及天使基金偏少

    (三)优质产业载体平台供给不足

    (四)政策导向力偏弱

    (五)创新文化及容错机制有所欠缺

    (六)人才吸引力有所下降

   三 对策建议

    (一)制订独角兽企业专项培育计划

    (二)加强对头部企业的扶持与引导

    (三)完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四)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布局优化创新载体建设

    (五)营造宽松容错的创新创业文化

    (六)加大对独角兽企业的挖掘与宣传引导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19)》是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持编写的“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许鹏研究员担任主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政府部门的专家共同参与撰写的关于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最新报告。它不仅是探讨广州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了解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本报告紧紧围绕广州创新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分析了2018年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存在问题,系统探讨了2019年的发展环境、发展态势及主要对策;并从综合发展、科技、产业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度剖析与研究。

科技舆论分析研究所:《量子计算:关键技术仍待突破 要更注重实现各类商业应用》,《今日科技》2018年第12期。

李炳超、袁永、王子丹:《欧美和亚洲创新型城市监测研究——全球创新城市100强》,《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年第7期。

刘文彬、蔡志敏:《广东商业模式创新若干问题探讨》,《广东科技》2016年第25卷第11期。

南京市社科联、南京创新型城市研究院:《创新型城市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建设》,《大陆桥视野》2018年第2期。

王保乾、罗伟峰:《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绩效评估——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城市问题》2018年第1期。

张帆、卢柯、王周杨等:《上海建设全面创新型城市的规划思考》,《上海城市规划》2018年第3期。

钱水土、李正茂:《金融结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跨国数据的经验验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年第12期。

吴松:《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强力带动投资和消费》,《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12月20日,第B3版。

赵新成、林明凤:《广州优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第3期。

陆雄文:《数字经济: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未来方向》,《现代商业银行》2018年第21期。

逄健、朱欣民:《国外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数字经济国家发展战略》,《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8期。

吴韬:《习近平新时代数字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张新红:《数字经济与中国发展》,《大数据时代》2016年第2期。

崔惠敏:《广东省高校专利运营能力情报分析》,《科学管理研究》2018年第9期。

车晓静、吴洁、刘鹏等:《高校技术研发领域和专利合作网络共同演化分析》,《科学管理研究》2018年第23期。

李盛竹:《我国高校专利产出规模、质量与转化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研究》,《软科学》2018年第8期。

李展儒:《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校专利质量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年第24期。

申轶男:《基于高校专利转化的模式、路径现状及相关问题研究》,《科技与创新》2018年第22期。

仇方道、朱传耿:《区域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年第3期。

陈晓涛:《产业演进论》,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柴盈:《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与深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导性因素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第25卷第7期。

辜胜阻、王敏、李洪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方向和新动力》,《经济纵横》2013年第2期。

顾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刘国传:《质量提升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新常态》2015年第3期。

刘怀德:《论国有经济的规模控制》,《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刘红燕:《新加坡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与启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李江帆:《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第三产业现代化》,《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45卷第4期。

刘明宇、芮明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5期。

刘义成:《高端产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兰州学刊》2009年第6期。

刘瑛、熊先承:《区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区域经济》2013年第1期。

刘重:《论现代服务业的理论内涵与发展环境》,《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第6期。

齐元静、杨宇、金凤君:《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地理学报》2013年第68卷第4期。

唐家龙:《经济现代化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天津经济》2011年第5期。

王阳:《从“精细化管理”到“精准化治理”——以上海市社会治理改革方案为例》,《新视野》2016年第1期。

吴玉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路径》,《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13期。

徐志文、谢方:《土地资源与城市经济增长》,《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年第30卷第5期。

朱桦:《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探讨》,《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第8期。

刘曙光、田丽琴:《区域创新发展的模式与国际案例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1年第1期。

李廷铸、肖百冶:《关于成都市科技创新模式选择及其政府政策的思考》,《成都行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生延超:《“金砖四国”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亚太经济》2011年第3期。

温荣荣:《技术创新模式学术综述》,《中国市场》2015年第35期。

玄兆辉:《区域创新模式选择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张一力:《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创新模式——基于温州、西安、深圳的实证比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第3期。

刘琦岩:《以自主创新不断增显中国道路的内涵和特色——我国科技改革开放40年的探索和实践》,《全球化》2017年第11期。

白春礼:《把握新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机遇,以创新驱动塑造引领型发展》,《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7年第10期。

广州市越秀区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

林先扬:《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特征、瓶颈与策略探讨》,《岭南学刊》2018年第4期。

南方都市报城市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2017年度广州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17。

越秀区人民政府:《越秀区集聚高端人才暂行办法》(越府办〔2017〕63号),2017。

陈宇山、陈雪:《国内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举措和动向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第21期。

郭强、闫诚、韩晶等:《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和现状》,《科技管理》2014年第8期。

侯波波:《前沿创新阶段公共研发机构的定位及发展路径》,《中国国情国力》2012年第7期。

金永亮:《在南沙“打造一个新广州”的对策建议》,《城市》2011年第7期。

林志坚:《政府主导型产业技术研究院运作模式的创新思考》,《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第21期。

潘勇、徐雁:《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15年第15期。

叶青:《院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南中国创新新高地》,《广东科技》2014年第23期。

袁清钟、益民、林喜东:《广州南沙港:开放拥抱自贸区 合力推进物流大发展》,《中国远洋航务》2015年第7期。

朱建军、蔡静雯、刘思峰等:《江苏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及建设策略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14期。

陈俐、冯楚健、陈荣等:《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经验借鉴——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校产学研创新体系为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第33卷第15期。

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行业协会:《2018年广州技术合同成交额超700亿元,实现翻倍增长》,http://www.gdmisa.org.cn/ictclub/industry /2019-01-22/1881.html,2019年1月22日。

广东省总工会:《广州科学城被列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http://www.gdftu.org.cn/xw/rd/201606/t20160603_773753.htm,2016年6月3日。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2018年广州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25.47%》,http://home.gzaic.gov.cn/ gzaic/zwdt_gzdt/ 201902/85a30317ca1b4068ace66488393b9157.shtml,2019年2月12日。

李钢、李晓银:《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数今年有望超万家》,金羊网,http://www.sohu.com/a/248196172_119778,2018年8月17日。

人民网:《广州2018年专利申请量破17万件》,http://gd.people.com.cn/n2/2019/0130/c123932-32592627.html,2019年1月30日。

上海市技术转移协会:《上海市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http://www.stta.sh.cn/index.php/Home/pages/index/cid/8/id/9。

吴峰:《英国建立技术与创新中心的背景、理念和机制》,《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1年第26卷第11期。

中国经济网:《广州“六个一”全链条 推动孵化器专业化发展》,http://tech.ce.cn/news/201902/11/t20190211_31444631.shtml,2019年2月11日。

国家信息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2016年发展情况及2017年展望》,http://www.sohu.com,2017年6月21日。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http://www.cac.gov.cn,2016年12月19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广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z.gov.cn,2016年11月25日。

罗艾桦:《广州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2日。

吴城华、何涛:《广州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四梁八柱》,《广州日报》2018年3月12日。

王文涛、刘燕华:《3D打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结构转型的影响》,《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6期。

王忠宏、李扬帆、张曼茵:《中国3D打印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经济纵横》2013年第1期。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报告(2018)》。

杨永强、宋长辉:《广东省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技术路线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7年第12卷第1期。

侯红明、庞弘燊、覃筱楚等:《广州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策略若干建议——广州市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情况调查与分析》,《科技促进发展》2017年第Z1期。

黄立强、林珊莉、王炎:《广州市生物与健康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研究》,《广东科技》2017年第26卷第12期。

《金域检验: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拓荒者与领导企业》,《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16卷第5期。

李琪:《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专利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科技大学,2017。

林珊莉、徐咏梅:《广州市生物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4。

《食药监总局发布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8年第13卷第1期。

《喜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广药集团努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同舟共进》2018年第9期。

叶梓、许景信:《我省区域细胞制备中心试点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推动干细胞产业发展进入新时代》,《广东科技》2017年第26卷第12期。

李阁、朱爱辉:《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现状及对策分析》,《企业研究》2014年第17期。

李杉杉:《协同创新环境下基于专利数据的高校知识产权合作研究》,《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年第6期。

孙赫:《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成长型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影响的定量分析——以创业板上市企业为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年第21期。

广州市产业招商促进会:《广州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18)》。

钱燕:《苏州独角兽企业培育基础与对策研究》,《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腾讯科技:《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独角兽报告:蚂蚁金服、滴滴、小米居首》,http://tech.qq.com/a/20180323/010568.htm?t=1521799000888,2018年3月23日。

张云伟:《上海培育“独角兽”企业对策》,《科学发展》2018年第9期。

朱婧、胡品平:《广东独角兽企业发展特点与趋势——基于〈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科技创业月刊》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