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7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40

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Beijing's Tourism Development (2017)

SSAPID:101-3672-3310-70
ISBN:978-7-5201-1005-1
DOI:
ISSN:

[内容简介] 2017年“北京旅游绿皮书”突破以往篇章模式,在主报告之下设立“旅游新观念”“旅游新模式”“旅游新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四新”篇章。主报告体现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域旅游等宏大战略下的旅游发展,“四新”篇章则对旅游发展的新思维、新观念、新模式以及新业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立足于对北京经验的理论提炼和总结,融合少部分全国性案例,对北京及全国旅游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旅游绿皮书
作 者:北京旅游学会
编 辑:杨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Abstract

 序言

 《北京旅游发展报告》编委会

 摘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子库介绍

 Ⅰ 主报告

  G.1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努力提升首都旅游的美誉度和满意度

   一 2016年北京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旅游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发力

    (三)旅游市场秩序治理成效明显

    (四)旅游业扩大开放试点推进有力

    (五)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六)旅游交流合作和市场推介务实有效

    (七)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完成圆满

    (八)各区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 当前北京旅游业发展呈现的新特征

    (一)旅游消费大众化

    (二)旅游需求品质化

    (三)旅游发展全域化

    (四)旅游产业现代化

    (五)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化

    (六)旅游服务精细化

    (七)旅游竞争国际化

   三 2017年北京旅游业发展展望

    (一)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认真完成年度重点改革任务

     2.扎实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3.持续构建京郊旅游休闲体系

     4.加快推进特色旅游村镇和重大旅游项目建设

    (二)大力提升旅游消费水平

     1.制定促进旅游消费政策

     2.积极培育旅游消费热点

     3.不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三)着力加强和改善旅游市场秩序

     1.制定发布《北京市旅游条例》并做好宣传贯彻工作

     2.加大旅游市场秩序治理力度

     3.深化行业服务质量提升

    (四)大力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

     1.持续实施“十个更加”工程

     2.着力补齐旅游公共服务短板

    (五)进一步推进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

     1.推进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

     2.实施精准营销宣传

     3.加强旅游国际合作

     4.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和对口支援

     5.做好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

  G.2 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下旅游规划刍议

   一 全域旅游规划辨析

    (一)规划法理层面

    (二)编制模式层面

   二 全域旅游规划的核心理念及主要逻辑

    (一)全域旅游规划的核心理念

    (二)全域旅游规划的主要逻辑

   三 全域旅游规划的核心内容

    (一)全域旅游规划要分析区域内全域旅游发展的条件

    (二)全域旅游规划要研究旅游便利化体系的构建问题

    (三)全域旅游规划要研究旅游空间形态的构建问题

    (四)全域旅游规划要研究旅游供应链的构建问题

    (五)全域旅游规划要研究旅游相关产业附加值提升问题

    (六)全域旅游规划要研究旅游社会管理体系的构建问题

   四 结语

  G.3 雄安新区建设与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

   一 三大战略的耦合点

   二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落脚点

   三 旅游改革创新的新平台

   四 雄安新区是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新高地

 Ⅱ 旅游新观念篇

  G.4 共享经济环境下北京旅游发展分析

   一 研究背景:2016年国内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二 分析与展望:共享经济发展下北京旅游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住宿业

     1.北京在线短租市场现状:市场火热,房源种类多样

     2.北京在线短租市场与旅游发展展望

    (二)交通

     1.北京共享单车方面现状:雨后春笋,群众参与率高

     2.北京共享单车与旅游发展展望

    (三)导游服务

     1.国内旅游方式与北京旅行社经营情况:自由成风,旅行社利润低

     2.共享经济环境下北京导游服务发展展望

   三 北京市共享经济环境下旅游业发展注意事项

    (一)规范共享经济安全监管,确保在线短租和导游自由执业安全问题

    (二)重视维护本地居民公共权利,看清在线短租民宿和共享单车发展方向

    (三)完善自由执业导游综合培训体系,提高共享经济服务水平

  G.5 论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与强化北京城市旅游功能

   一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

    (一)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有利于推动北京建设世界旅游城市的进程

    (二)巨大的旅游客流客观上确立了北京作为旅游城市的性质,同时也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提出了现实的挑战

   二 北京历次城市总体规划都对旅游功能予以明确定位

    (一)1983版北京城市总规——旅游功能作为首都文化功能的拓展定位

    (二)1994版北京城市总规提出“把北京建设成第一流的国际旅游城市”的高度定位

    (三)2002版北京城市总规——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四)2017版北京城市总规——尚不明确的城市旅游功能定位

   三 北京是城区与城市副中心有机联系的世界旅游城市

    (一)北京中心城区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门户

    (二)北京副中心通州的确立是北京旅游功能拓展与强化的长期机遇

     1.历次城市总规都对通州发展给予高度关注

     2.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旅游功能强化新的增长极

     3.北京城市副中心应宜居宜业又宜游

    (三)雄安新区——北京城市旅游功能的新拓展

     1.雄安力求高起点、创新发展,目标是打造具有当代生态、科技水准的新的区域增长点,这可以与北京现有旅游体系形成错位发展,雄安经过逐步积累,可望建成新的旅游目的地

     2.雄安有限发展环京津的交通网络,这将进一步疏解北京客流、形成具有区域作用的新的次级旅游集散地

     3.雄安的新区建设过程,将逐步积聚各类旅游要素、促进各类旅游新业态发展,从而雄安有望发展成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集聚区和示范区

   四 小结

  G.6 以新思维引领住宿业发展创新

   一 从狭义住宿业到广义住宿业思维

    (一)住宿业逐渐形成“三足鼎立”态势

    (二)住宿业态形成“住宿丛林”

    (三)广义住宿业的规模远超想象

    (四)价值链视角的住宿产业体系

   二 从成本思维到价值思维

   三 从市场思维到资本思维

   四 从传统思维到互联网思维和共享思维

    (一)“互联网+住宿”和“住宿+互联网”

    (二)“共享经济+互联网”模式

   五 以跨界思维融合发展

    (一)住宿企业跨界进入其他领域

    (二)其他行业跨界进入住宿业

   六 从经验思维到科学思维

    (一)“现场测试”型酒店

    (二)互动体验模型酒店

    (三)酒店客房复制模型

    (四)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实验性“未来酒店”

  G.7 北京核心区旅游人口疏导研究

   一 北京核心区旅游人口现状

    (一)从旅游密度看,年度空间旅游密度相对偏低

     1.北京

     2.东京

     3.伦敦

     4.巴黎

     5.华盛顿(Washington,D.C.)

    (二)从空间分布看,部分景区存在超载问题

    (三)从时间分布看,超载客流主要集中在旅游旺季

    (四)从旅游目的角度看,近半数国内来京游客为纯粹旅游目的

    (五)聚焦北京核心区旅游人口疏解着力点

   二 天安门地区是旅游人口疏导的重点

    (一)天安门地区客流基本情况

     1.天安门地区客流趋势情况

      (1)年客流趋势

      (2)月客流趋势

      (3)周客流趋势

      (4)重点节假日客流分析

      (5)日客流趋势

    (二)客流成分及停留时间情况

     1.天安门地区客流成分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2.游客通过时间情况

   三 北京核心区旅游人口疏导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疏散通道建设,优化核心区旅游交通集散组织与疏导

    (二)围绕提升旅游品质,重点做好天安门地区游客疏导

    (三)加强统筹协调,引导游客有序游览

    (四)整合核心区现有服务资源,提升特色化品质化服务

    (五)抓住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有利机遇,引导中心城区旅游企业有序转移

    (六)积极推进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引导游客向环首都周边转移

    (七)大力发展京郊旅游,加快构建“五、十、百、千、万、亿”的旅游休闲体系

    (八)坚持以质量换数量,积极扩大入境旅游市场

    (九)研究并逐步回归旅游社会地域容量的合理化,保护本地居民的民生福祉

  G.8 基于大数据研究的北京旅游市场发展

   一 文献综述

   二 研究方法

   三 北京旅游服务要素供给现状分析

    (一)各类服务设施数量统计

    (二)服务设施空间分布

   四 北京旅游服务市场需求分析

    (一)餐饮维度

    (二)住宿维度

    (三)交通维度

    (四)游览维度

    (五)购物维度

    (六)娱乐维度

   五 结论与建议

    (一)提升软实力,进一步完善食宿接待服务体系

    (二)依托地铁系统,打造北京特色交通体验活动

    (三)注重传统与现代的互补,打出北京景区游览组合拳

    (四)精准细分市场,针对性改善旅游购物和娱乐供给体系

 Ⅲ 旅游新模式篇

  G.9 故宫旅游公共服务的提升理念与路径分析

   一 旅游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与层类划分

   二 故宫的使命与旅游公共服务结构

    (一)资源依托型景区的公共使命

    (二)故宫的使命与公共服务职责

   三 故宫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理念与路径

    (一)平衡文物保护与客流冲击的关系

     1.“最少干预”理念与“扩大开放面积”思路下的文物保护与修缮模式

     2.将大客流需求与疏导列入文保规划与故宫管理重要议程

    (二)拓展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

     1.加大展览展示力度,增加重量级展览

     2.走进学校和社区,实现博物馆文化传播与教育功能

     3.采用传统和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故宫的解说与信息服务

     4.精心设计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博得大众广泛欢迎

    (三)改善参观与旅游服务质量,担负社会责任

     1.长期实施低价票制,严格履行社会职责

     2.不断提升服务与设施水平,服务观众与游客

  G.10 北京入境旅游海外推广的新模式研究

   一 北京入境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二 北京旅游的海外品牌影响力分析

   三 北京入境旅游的供给方调研分析

    (一)针对海外旅行商的调研结果

    (二)针对海内外旅游主管部门的调研结果

     1.政策与措施方面

     2.入境产品与服务方面

     3.目的地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方面

   四 北京旅游海外推广的新模式建议

    (一)政策与体制、机制层面

    (二)产品与服务层面

    (三)市场层面

    (四)品牌建设层面

    (五)营销推广层面

     1.熟知海外旅行商的运营节奏,提高品牌宣传效果和正面积累效应

     2.创新并整合海外推广渠道,构建良性的宣传渠道与互动平台

     3.借助北京旅游官方平台,与世界重要的在线旅行商开展影响力大的线上旅游推广活动

     4.契合海外推广侧重点及游客特征,有计划地开展事件营销

     5.精选主要客源市场的海外旅行商,构建网状的北京旅游产品销售体系

     6.深耕BITE的入境旅游推介功能与实效

  G.11 休闲类旅游综合体的发展模式研究

   一 休闲类旅游综合体的发展契机

    (一)传统观光型景区过度发展趋于饱和

     1.传统观光类A级景区盈利能力下降

     2.休闲类旅游综合体逐渐被市场认可

    (二)传统地产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三)休闲类旅游综合体与传统地产、传统景区盈利情况比较

   二 休闲类旅游综合体的发展新模式

    (一)休闲类旅游综合体的界定

    (二)休闲类旅游综合体的发展现状

     1.主题明确、整体开发,可持续发展性强

     2.休闲为主、业态多元,聚合效应明显

     3.整体打造体验,功能综合互补

     4.休闲旅游促进地产销售,地产销售反哺休闲旅游发展

    (三)休闲类旅游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1.主题公园型

     2.特色小镇型

     3.“主题公园+特色小镇”

    (四)休闲类旅游综合体的模式变化

     1.商业模式变化

     2.盈利模式变化

     3.旅游方式变化

     4.核心吸引物变化

   三 休闲类旅游综合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休闲类旅游综合体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未来休闲类旅游综合体的发展方向

  G.12 北京AAAAA级景区智慧旅游评价

   一 引言

   二 北京市AAAAA级智慧景区建设现状

    (一)智慧景区建设的共性

    (二)智慧景区建设的特性

   三 北京AAAAA级智慧景区建设问题

   四 问题成因分析

    (一)景区管理系统不完善,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二)旅游产品设计缺乏合理性导致游客驻足时间短

   五 北京AAAAA级景区智慧旅游提升建议

    (一)共性建议

     1.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管理能力

     2.完成大平台搭建,提高景区协同能力

     3.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客户导向能力

    (二)个性方面

     1.历史文化博物馆类——故宫、恭王府

     2.山水园林类——颐和园

     3.陵墓寝地类——十三陵

     4.“游览+公众休闲”功能并存类——天坛、奥林匹克公园

     5.“山体+文化历史古迹类”——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

  G.13 北京餐饮老字号经营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一 文献回顾

   二 研究方法

   三 消费者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四 对北京餐饮老字号创新服务经营模式的建议

    (一)“餐饮+食品”双轮驱动

    (二)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

    (三)贴近消费者习惯,调整开店模式

    (四)实施“餐饮+互联网”模式

    (五)发挥品牌聚集经营优势,资源共享

    (六)“餐饮+旅游”联动营销

  G.14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13城市旅游品牌传播模式比较研究*

   一 京津冀13城市旅游形象标识与主题宣传口号对比分析

   二 基于景区评论主题分类法的京津冀13城市旅游品牌形象传播效果分析

    (一)景区评论主题分类法介绍与研究过程

     1.景区评论主题分类法介绍

     2.景区评论的主题分类研究过程

      (1)数据采集

      (2)数据预处理

      (3)数据分析

    (二)京津冀13城市景区网络评论关键词与旅游品牌形象语义对比分析

     1.北京景区网络评论关键词与旅游品牌形象语义对比分析

     2.天津景区网络评论关键词与旅游品牌形象语义对比分析

     3.石家庄景区网络评论关键词与旅游品牌形象语义对比分析

     4.唐山景区网络评论关键词与旅游品牌形象语义对比分析

     5.秦皇岛景区网络评论关键词与旅游品牌形象语义对比分析

     6.邯郸景区网络评论关键词与旅游品牌形象语义对比分析

     7.邢台景区网络评论关键词与旅游品牌形象语义对比分析

     8.保定景区网络评论关键词与旅游品牌形象语义对比分析

     9.张家口景区网络评论关键词与旅游品牌形象语义对比分析

     10.承德景区网络评论关键词与旅游品牌形象语义对比分析

     11.沧州景区网络评论关键词与旅游品牌形象语义对比分析

     12.廊坊景区网络评论关键词与旅游品牌形象语义对比分析

     13.衡水景区网络评论关键词与旅游品牌形象语义对比分析

   三 京津冀13城市旅游品牌传播模式及形象传播提升策略

    (一)京津两地——美誉度忠诚度导向品牌传播模式

    (二)河北各市——知名度导向品牌传播模式

 Ⅳ 旅游新乡村篇

  G.15 北京民宿行业的困境与破局

   一 引言

   二 北京民宿发展之困局

    (一)困局之一——“民宿是非标准住宿”的认识误区

    (二)困局之二——民宿经营合法化不畅

    (三)困局之三——民宿公共安全缺乏保障

    (四)困局之四——民宿管理规范存有空白

   三 北京民宿标准化破局之路

    (一)业态扶植,着力打造民宿行业标杆

    (二)法规升级,加速推进民宿合法化

    (三)标准完善,稳步建立民宿监管体系

   四 北京民宿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民宿经营将走向品牌连锁化

    (二)民宿将成为乡村建设的新入口

    (三)民宿将成为推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G.16 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游客感知价值研究*

   一 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发展概况

    (一)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发展背景

    (二)北京郊区区县乡村旅游发展定位

    (三)目前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发展情况

    (四)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重要特性

   二 模型构建与量表设计

    (一)模型构建

    (二)研究假设

   三 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

    (一)信度效度检验

    (二)效度分析

    (三)回归分析

     1.感知因子与满意度之间的回归分析

     2.感知因子与忠诚度之间的回归分析

     3.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的回归分析

   四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对策建议

     1.提升乡村性,营造乡村氛围

     2.发掘文化性,让业态发展更具内涵

     3.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创造人性化乡村

     4.丰富活动内容,增强体验感

     5.打造“乡村旅游老字号”,提升品牌形象

     6.提升安全意识,促进业态健康发展

  G.17 社会资本促进北京乡村民宿发展的调查报告

   一 引言

   二 北京乡村民宿发展背景与现状

    (一)城市人的乡居诉求被激活

    (二)闲置资源盘活带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三)有经验、有资源、有知识、有情怀的创业者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四)社会资本、大资本、大企业开始进入民宿领域

    (五)利好政策和建议不断出台

   三 社会资本参与北京乡村民宿创业的路径

    (一)“农户+农户”

    (二)“创业企业+农户”

    (三)“创业企业+社区+农户”

    (四)“资本+创业企业+合作社+农户”

    (五)互联网金融

   四 社会资本支持北京乡村民宿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投资渠道不完善

    (二)法制环境不健全

    (三)利益主体的权益保障不规范

   五 促进社会投资支持北京乡村民宿发展的八项举措

    (一)建立“1+5”的民宿管理政策体系

    (二)探索民宿参与主体的多渠道融资路径

    (三)设立乡村民宿扶持专项资金

    (四)搭建北京民宿资源与资本对接平台

    (五)打造京郊旅游扶植政策推广平台

    (六)组建各区民宿发展协调小组

    (七)实施民宿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八)调动村委会参与民宿建设的主动性

  G.18 大兴区都市田园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 都市田园生态旅游的背景

   二 大兴发展都市田园生态旅游的条件分析

    (一)区位条件

    (二)旅游资源基础条件

    (三)后月季大会时代的便利条件

    (四)都市田园旅游生态条件

    (五)大兴都市田园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

   三 大兴都市田园生态旅游新模式创新

    (一)创新发展大兴都市田园生态旅游功能区

    (二)构建大兴都市田园新载体

    (三)打造独特的都市田园景观

    (四)开发的DIY活动

    (五)丰富传承月季文化内涵

    (六)发展特色民宿

   四 古老月季都市田园旅游区发展对策

    (一)规划先行,推动科学发展

    (二)平衡利益相关者

    (三)加强田园生态意识教育

    (四)注重统筹城乡发展

    (五)宣传推介,创建品牌

  G.19 乡村旅游的探索与模式

   一 体制创新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

    (一)实现了市县旅游委体制的全覆盖

    (二)实现了乡村旅游体制新突破

    (三)构建了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执法体系

    (四)发挥了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二 彰显特色是乡村旅游大产业的活力

    (一)以扶贫富民引领反哺发展

    (二)以产业标准促进特色发展

    (三)以政策导向引领创新发展

    (四)以理论探索引领发展理念

   三 公共服务是乡村旅游大产业的保障

    (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二)健全公共服务运作体系

   四 产品体系是乡村旅游大市场的支撑

    (一)加快发展旅游休闲“十大业态”

    (二)创新市场品牌营销体系

   五 “湖州模式”+“乡村十景”构建了乡村旅游大格局

    (一)以美丽乡村带动的“生态+文化”模式

    (二)以洋家乐带动的“洋式+中式”模式

    (三)以旅游景区带动的“景区+农家”模式

    (四)以休闲农庄带动的“农庄+游购”模式

    (五)“乡村十景”(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G.20 新时期县域乡村旅游市场消费特征与营销创新研究*

   一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二 马山县乡村旅游客源市场消费行为分析

    (一)社会人口学特征分析

    (二)马山县景区游客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1.旅游次数

     2.获取旅游信息渠道

     3.影响旅游地选择的因素

     4.出游动机

     5.旅游方式

     6.乡村旅游停留时间倾向

    (三)游客旅游需求特征分析

     1.旅游交通工具选择

     2.外出旅游住宿方式倾向

     3.旅游类型偏好

   三 县域乡村旅游营销创新策略

    (一)瞄准有效的目标市场

    (二)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加大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

    (三)利用“互联网+”推进乡村旅游精准营销

   四 结语

 Ⅴ 旅游新业态篇

  G.21 加快北京露营旅游新业态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 北京市露营旅游发展现状

    (一)高品质露营地数量持续增加

    (二)露营品牌企业涌现

    (三)露营协会组织相继成立

    (四)露营节会活动较为丰富

    (五)露营旅游促进政策陆续出台

   二 北京市露营旅游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一)露营旅游发展缺乏整体规划,行业指导力度有限

    (二)营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推广力度不足

    (三)营地经营模式单一,尚未形成网络化经营

    (四)相关政策制约影响行业整体发展

    (五)气候条件所致的淡旺季问题突出

   三 北京市露营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一)发挥露营人口潜力大优势,加强露营消费观念引导与培育

    (二)加强营地建设运营引导,促进营销渠道多样化

    (三)依托京津冀战略优势,加快形成区域性网络化的露营旅游服务体系

  G.22 共享经济视角下北京房车旅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一 引言

   二 北京房车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北京房车旅游发展现状

    (二)北京房车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标准缺失,一定程度阻碍了房车旅游的发展

     2.房车营地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盈利能力不足

     3.营地经营项目较少,运营模式单一

     4.相关配套支持不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三 北京房车旅游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引导,消费需求升级

    (二)理念提升,实现模式创新

    (三)丰富业态,规范运营管理

    (四)完善政策,亟待制度创新

   四 结论与展望

  G.23 北京旅行社新业态研究

   一 基于旅游供应链分工的专业化运营旅行社

   二 基于三大旅游市场分化的专业化运营旅行社

   三 旅游供应链条细化催生的新型旅行社

   四 旅游供应链其他环节渗透产生的新型旅行社

   五 提供专项旅游服务的新型旅行社

   六 总结

  G.24 全域旅游视阈下的旅游新业态创新机制研究

   一 旅游新业态发展历程

   二 北京主题民宿业态分析

    (一)井喷式发展

    (二)监管困难

    (三)经营前景未知

    (四)出台政策规范

   三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新业态创新机制构建

    (一)共享经济是背景

     1.市场需求催生

     2.产业发展促进

     3.市场竞争推动

    (二)互联网技术是手段

     1.交易方式转变

     2.经营方式创新

     3.流通渠道变革

    (三)可持续发展是目标

     1.产品创新

     2.产业升级

     3.政策完善

  G.25 中国露营旅游:新业态、新发展

   一 露营旅游发展现状

    (一)国外现状

     1.美国

     2.欧洲

     3.澳大利亚

    (二)国内现状

   二 我国露营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瓶颈有待进一步突破

    (二)营地产品开发较为粗放

    (三)消费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和引导

   三 促进露营旅游新业态发展的思路

    (一)将驿站型营地纳入旅游基础设施

     1.定位为目的地入口服务区或内部服务节点

     2.定位为旅游公路服务区或沿途景观节点

    (二)加大目的地型营地产品和业态创新

    (三)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

    (四)完善营地标准体系

    (五)加大生态露营旅游习惯的培养

  G.26 京沪体育休闲旅游业态比较及北京发展对策研究*

   一 京沪体育休闲旅游业态分类及基本情况

    (一)背景与基本情况

    (二)体育休闲旅游业态的区域空间、功能性质与资源依托

     1.区域空间布局

     2.功能性质分类

     3.资源依托情况

   二 基于分类基础上的京沪体育休闲旅游业态集聚特征

   三 京沪体育休闲旅游业态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一)布局仍分散、业态规模有待扩张

    (二)管理体制调整难、体制有待完善

    (三)产品与功能布局不丰富、业态调整能力有待加强

    (四)人才供求关系有脱节现象、人才培养体系待优化

    (五)产权结构不平衡,缺乏市场活力

   四 北京体育旅游休闲产业未来发展对策建议

    (一)明确发展方向和产业特色

    (二)制定较高起点的业态发展规划

    (三)政府提供体制和空间上的保障

    (四)适时完成规模和布局的优化

    (五)构建各企事业单位间的共享平台

    (六)整合资源,促进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G.27 后记

 法律声明

 《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7)》编撰人员名录

 皮书数据库

《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7)》是“北京旅游绿皮书”的第六本专题报告。全书由3篇主报告和23篇专题报告组成。主报告《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努力提升首都旅游的美誉度和满意度》在回顾2016年北京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分析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化等北京旅游业发展新特征,并对2017年北京旅游业发展做出展望。主报告的另外两篇文章着眼于全域旅游与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这两个重要的旅游战略问题,指出全域旅游规划应着力便利化体系、空间形态、社会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构建,论述了雄安新区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23篇专题报告分为“旅游新观念”篇、“旅游新模式”篇、“旅游新乡村”篇以及“旅游新业态”篇。“旅游新观念”篇共有5篇报告,涵盖共享经济环境下北京旅游发展、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住宿业发展创新中的新思维、北京核心区旅游人口疏导、基于大数据研究的北京旅游市场发展等方面。主要观点包括:认为北京旅游发展应注意规范共享经济安全管理、重视维护本地居民公共权力以及提高共享经济服务水平;应将旅游客流疏导等纳入城乡规划和城市管理,雄安新区将形成具有区域作用的新的次级旅游集散地;要从成本思维到价值思维、从市场思维到资本思维、从结构化思维到跨界思维等视角推动住宿业的创新发展;北京核心区旅游人口呈现出高度聚集的特征,应加快构建“五、十、百、千、万、亿”的旅游休闲体系,旅游社会地域容量要回归合理化;景区组合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互补,购物和娱乐供给体系改善要基于精准的市场细分。“旅游新模式”篇共有6篇报告。通过总结北京故宫在平衡文物保护与客流冲击,拓展文化传播功能,改善参观和游客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尝试,为旅游景区特别是文博类景区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提供了样本;从政策与体制、产品与服务、市场、品牌建设以及营销推广等层面提出了北京境外宣传推广的新模式和新思路;从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出发,聚焦旅游市场需求变化,初步提出了超越旅游地产和单纯的旅游景区,创新休闲类旅游综合体发展的模式;从游客角度了解和体验北京AAAAA景区智慧旅游建设情况,总结AAAAA景区智慧旅游建设的共性与个性,并提出北京AAAAA景区智慧旅游提升建议;根据北京餐饮老字号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并通过对全聚德、东来顺、庆丰包子铺等的重点餐饮企业的分析,提出了北京餐饮老字号经营服务的新模式;基于对京津冀13个城市旅游景区网络评论的大数据分析,提出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传播、提升的策略建议。“旅游新乡村”篇的6篇报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当前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热点、难点,深入分析了北京民宿行业的发展困境、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和大兴区都市田园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等,阐释了“民宿是非标准住宿”的认识误区,提出了着力打造民宿行业标杆,促进法规升级,加速推进民宿合法化,以社会资本促进乡村民宿发展,打造北京“乡村旅游老字号”以及大兴古老月季都市田园旅游区发展模式及对策。同时,总结浙江、广西等兄弟省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经验,系统阐述了湖州市发展乡村旅游在体制创新、特色提炼、品牌塑造、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做法,从供给侧改革、“互联网+”的视角提出广西县域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消费行为特点与营销创新策略。“旅游新业态”篇的6篇报告以北京市的房车旅游、露营旅游、民宿旅游、体育旅游、新型旅行社等新业态为研究对象,围绕业态的前景与趋势研判、发展机理梳理、主要问题诊断等方面展开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消费呈现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旅游业态创新是旅游企业对多样性旅游消费需求的积极反应。受共享经济、信息技术、汽车普及率、带薪休假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房车旅游、宿营旅游、民宿旅游、体育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引起广泛的市场关注;旅游供应链的细化推动了旅行社商业模式的演化,旅游新零售模式日益清晰。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文化底蕴深厚,客源群体庞大,是培育旅游新业态的最佳试验田,新业态发展问题的发现与破解成为北京市旅游业提质升级亟须解决的新课题。《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7)》聚焦于旅游发展中的新观念、新模式、新乡村和新业态,以北京旅游发展为主体,兼论全国范围内旅游发展案例,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域旅游等国家战略及旅游战略,关注共享经济环境下的北京旅游发展,分析民宿、房车露营等新的旅游业态,力求满足旅游学界、政界以及产业界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

张辉、岳燕祥:《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旅游学刊》2016年第9期。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2017。

李庆雷、娄阳:《旅游共享经济的十个特征》,《中国旅游报》2016年5月4日。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2017年3月。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2002。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1994。

《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1983年7月批复。

陈述彭:《地理系统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吴良镛:《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郭来喜:《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开发》,中国科学出版社,1985。

窦群:《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6。

依绍华、冯永晟:《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基于北京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发展研究》2013年第6期,第78~83页。

周爱华、张远索、付晓等《北京城区餐饮老字号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15年第1期,第150~158页。

曹晓晴:《北京市经济型酒店服务质量研究》,《江苏商论》2014年第23期,第20~22页。

李瑞美、贺玉龙、陈亦新:《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旅游交通行为特征研究——以北京什刹海为例》,《道路交通与安全》2015年第3期,第18~22页。

石美玉:《北京旅游景区旅游购物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旅游学刊》2006年第3期,第44~49页。

单霁翔:《平安故宫·思行文丛:壬辰集》,故宫出版社,2013。

单霁翔:《平安故宫·思行文丛:癸巳集》,故宫出版社,2014。

单霁翔:《平安故宫·思行文丛:甲午集》,故宫出版社,2015。

单霁翔:《平安故宫·思行文丛:乙未集》,故宫出版社,2016。

徐菊凤等《旅游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12-2016年北京旅游业概况》。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12-2016年北京入境旅游者情况》。

黄璜:《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中国旅游研究院》2015年2月。

《中国旅游景区2015年度统计数据》,国家旅游局,2016。

《景区行业2016年度研究报告》,长江证券研究中心,2017年2月。

金波:《浅谈智慧景区标准化建设》,《中国标准化》2014年第3期。

常少辉、李公立、黄天航:《基于物联网的智慧颐和园信息基础设施方案》,《中国园林》2011年第9期。

张家宁:《智慧景区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叶金涛:《信息化技术应用提升景区管理水平》,《信息网络》2008年第7期。

苏颖:《智慧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分析——以天山天池景区为例》,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党安荣、张丹明、马琦伟、李娟:《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景区管理与服务探讨》,《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6年第4期。

王成荣、李诚、王玉军:《老字号品牌价值》,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周露阳:《文化粘性与文化契合对老字号品牌延伸评价的影响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祝合良:《振兴老字号品牌的路径》,《时代经贸》2009年第11期。

龚桂英:《北京餐饮业老字号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食品》2004年第2期。

张玉凤:《北京“老字号”餐饮企业生存现状分析与成长机制研究》,《旅游学刊》2009年第1期。

刘佐太、景鹏飞:《“老字号”餐饮企业体验营销研究——以全聚德集团为例》,《商业研究》2006年第24期。

孟牧青:《高端餐饮企业战略转型与发展之路探究——以全聚德为例》,《现代企业》2016年第2期。

张永、张浩:《中国老字号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研究——以全聚德为例》,《管理学报》2012年第12期。

孙迪:《餐饮老字号后发优势研究——以东来顺为例》,《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7期。

张景云、闫聪:《北京老字号“庆丰包子铺”:营销公关新举措》,《公关世界》2016年第1期。

李平生:《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寻求突破》,《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宋志伟:《第三届首都旅游发展论坛综述》,《2014年首都旅游产业研究报告》,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

刘锋:《三大视角探析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旅游学刊》2014年第10期。

品橙旅游:《精读:2016民宿市场发展报告及经典案例赏析》,http://www.pinchain.com/article/98781,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4月30日。

朱鲸颖:《民宿发展的标准化与特色化》,《经营与管理》2016年第9期。

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在线短租行业研究报告》,2017。

北京旅游学会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研究中心:《从“奥运人家”到“北京人家”的探索与创新》,《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关子辰:《民宿不能贴“非标”标签》,《北京商报》2017年4月6日。

蔡红、孙新艳、郑尧等《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的修订报告》,2017。

徐佳:《基于游客感知的山东省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6。

张迪:《乡村旅游游客感知价值研究》,浙江大学,2006。

李金:《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游客感知价值、满意度与行为意向关系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2。

Yonggui Wang,Hing Po Lo,Renyong Chi,Yongsheng Yang.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customer value and customer-based perspective from China[J].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2004,14(213):169-182.

Day G S. A Two-Dimensional Concept of BrandLoyalty[J].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1969,9(3):29-35.

李亚娟、陈田、王婧等《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旅游城市化进程研究——以北京市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4期。

李平、刘晴:《德清县西部山区“民宿”发展与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探讨》,《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年第5期。

李燕琴、于文浩、柏雨帆:《基于Airbnb网站评价信息的京台民宿对比研究》,《管理学报》2017年第1期。

张大玉:《传统村落风貌特色的保护传承与再生研究——以北京密云古北水镇民宿为例》,《小城镇建设》2015年第1期。

蒋佳倩、李艳:《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旅游研究》2014年第6(4)期。

张胜利:《深圳大鹏所民宿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阮雯:《民宿业发展新态势与政府行为分析——基于杭州民宿的调查研究》,《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何一飞、李丰生、曹世武:《乡村旅游发展新出路:基于新型城镇化平台的嵌入式发展》,《理论导刊》2015年第9期。

霍保安、韩景豹:《都市田园休闲农业生态园区发展探讨》,《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6期。

吕明伟、任国柱、郭焕成:《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4月。

数据来源:《燕赵都市报》,2015年3月。

数据来源:北京市大兴区旅游发展委员会。

数据来源:大兴农业信息网,2015年3月。

数据来源:北京市大兴区水务局。

大兴区旅游委:《北京市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2016年3月。

大兴区旅游委:《北京市大兴区主题旅游小镇概念性规划》,2014年12月。

李长荣:《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4月。

熊金银:《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西昌为例》,《智慧城市与旅游》2014年第37期。

是丽娜、王国聘:《我国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理论研究述评》,《学术交流》2011年第12期。

吴丽云:《以创新为导向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中国旅游报》2017年4月24日第3版。

彭清华:《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名县 推动全域旅游创新发展》,《中国旅游报》2016年10月20日第1版。

〔美〕德鲁克著《管理的实践》(珍藏版),齐若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杜立峰、王庆杰:《浙西南农家乐营销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现代商业》2015年第31期。

露营天下,《SMART.2016中国露营行业报告》,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114/00/37036230_622325120.shtml。

耿志伟:《北京市汽车露营组织活动现状研究》,北京体育大学,2008。

靳晓峰:《1600亿的大生意 露营地投资运营该用啥逻辑?》,http://www. 51luying.com/index.php/mediadetails/index/11602.html。

靳晓峰:《房车营地属于旅游服务公共设施用地》,http://www.51luying.com/index.php/mediadetails/index/11158.html。

王海亮、王岐丰:《房车俱乐部见房不见车》,《北京晨报》2016年12月2日(A04)。

《中国房车露营在线消费研究报告》,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201/22/40047702_625889051.shtml。

淘宝数据:《2012年上半年淘宝旅行消费报告》,http://www.199it.com/archives/62708.html。

《2016年北美露营报告》,http://sports.sohu.com/20161128/n474331992. shtml。

靳晓峰:《露营地投资运营该用啥逻辑》,http://www.rv360.cn/index.php/Article/Articleshow/id/8073.html。

《真正挣钱的露营地,会这样做》,http://www.campave.com/show-13-2280-1.html。

婕果:《津彩旅博会,看中国露营地行业公开课如何“破局”》,《中国旅游报》2016年8月30日。

刘毅成:《地平线公司房车租赁商业模式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鲁岩平:《中国房车行业分析及对策研究》,湖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郑志来:《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16年第3期。

向富华:《中国房车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6期。

李丽:《论中国房车旅游状况与发展》,《产业经济》2012年第3期。

于秋阳、杨斯涵:《房车旅游发展条件评估分析与对策研究》,《旅游论坛》2012年第5期。

刘锋:《供给侧改革下的新型旅游规划智库建设思考》,《旅游学刊》2016年第2期。

孙明贵:《业态管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15~20页。

Gerum E,Sjurts I,Stieglitz N. Industry Convergenc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of Innovation[R]. Phillips University Marburg,Department of Business in Administration and Economics,2004.

Hawkins,Donald E. A Protected Areas Ecotourism Competitive Cluster Approach to Catalys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Bulgaria[J]. Sustainable Tourism,2004.

杜江:《论中国旅游产业功能与产业政策的转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马波:《旅游业的转型与区域旅游合作——兼论中、日、韩旅游合作的推进》,《旅游学刊》2007年第5期。

李太光、张文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业态创新(上)》,《中国旅游报》2008年6月18日。

张文建:《市场变化格局下的旅游业态转型与创新》,《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杨玲玲、魏小安:《旅游新业态的“新”意探析》,《问题研究》2009年第6期。

许豫宏:《旅游新业态的行业创新思考(上)》,《中国旅游报》2009年2月27日。

张文建:《当代旅游业态理论及创新问题探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4期。

汪燕、李东和:《旅游新业态的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科技和产业》2011年第6期。

张瑞真、马晓冬:《我国旅游新业态研究进展及展望》,《旅游论坛》2013年第4期。

郭为、许珂:《旅游产业融合与新业态形成》,《旅游论坛》2013年第6期。

杨懿、田里、王桀:《旅游业态演变综合模型研究》,《商业论坛》2014年第10期。

李太光、于曰美、江珊:《国内外新型旅游业态的发展动态》,《中国旅游报》2009年2月13日。

王伟红:《新休假制度对我国居民出游行为的影响及旅游业应对策略》,《旅游科学》2009年第3期。

戴斌、张魏:《在小众的角落里自发生长》,《饭店现代化》2006年第6期。

肖玮:《京郊民宿游升级课题待破》,http://www.bbtnews.com.cn/2016/1108/167844.shtml,2016-11-08/2017-04-26。

张辉、岳燕祥:《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旅游学刊》2016年第9期。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施紫姣:《试论我国旅游业态的创新与发展》,《旅游研究》2011年第1期。

张辉:《分享经济遇到互联网,将是一场旅游商业模式的革命》,http://www.dotour.cn/article/18273.html,2015-11-13/2017-04-26。

张辉、黄雪莹:《旅游产业融合的几个基本论断》,《旅游学刊》2011年第4期。

杨彦锋:《互联网技术成为旅游产业融合与新业态的主要驱动因素》,《旅游学刊》2012年第9期。

杨懿:《旅游业态及其演变机理研究》,云南大学,2010。

张文建:《旅游产业转型:业态创新机理与拓展领域》,《上海管理科学》2011年第1期。

张辉、岳燕祥:《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互联网+”思维》,《中国旅游报》2015年5月13日。

李雪丽、陶婷芳、张振国:《新业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江苏商论》2011年第12期。

邹积艺:《促进露营旅游快速健康发展的策略》,《中国旅游报》2016年7月12日。

Brooker E,Joppe M,“Trends in Camping and Outdoor Hospitality-An International Review”,Journal of Outdoor Recreation and Tourism,2013(3-4)。

Green F B,“Recreation Vehicles:A Perspectiv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78(10-12)。

〔美〕特莱尔·A·冈恩、〔土〕特格特·瓦尔《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第四版)》,吴必虎、吴冬青、党宁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杨振之:《论度假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旅游学刊》2005年第11期。

刘英:《国内体育旅游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基于CNKI相关论文的统计分析》,《经济地理》2012年第5期。

林章林:《以标准化建设推进上海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发展》,《质量与标准》2013年第11期。

邹光勇:《产业链整合下的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战略》,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

王东杰:《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产业经济》2007年第6期。

陶宇平:《体育旅游学概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刘沙沙、宁廷峰:《五大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劣势分析》,《内江科技》2012年第2期。

周良君、陈小英:《体育产业,深圳未来城市规划新亮点》,《城市观察》2010年第6期。

郭修金:《休闲城市建设中休闲体育时空的调控设计与规划整合——以上海、杭州、成都为例》,《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冯建强、陈元香:《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研究》,《生产力研究》,2016。

简 介:本书由报告和专题报告组成,主报告既回顾了2017年北京旅游业的发展,亦正视旅游市场秩序、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018年的工作方向,强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着力,以构筑旅游幸福产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专题报告分为首都旅游、文化旅游、国际旅游交往与服务、科技旅游四个篇章,紧密结合北京“四个中心”定...

作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