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7

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Innovation City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2021)

SSAPID:101-3666-7062-58
ISBN:978-7-5201-8303-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广州创新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分析了2020年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及面临的压力,系统探讨了2021年的发展环境、发展态势及主要对策,并从综合发展、科技、产业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度剖析与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作 者: 许鹏 张赛飞
编 辑:丁凡;赵智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主要编撰者简介

 Abstract

 皮书

 摘要

 皮书数据库

 Ⅰ 总报告

  B.1 2021年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

   一 创新型城市内涵与广州创新型城市指数

    (一)创新型城市内涵

     1.创新型城市的提出

     2.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二)广州创新型城市指数测算

     1.确定权重

     2.测算过程

     3.测算结果

   二 2020年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持续改善

     1.加速集聚国内外高端人才,大力培养博士青年科技人才

     2.科技金融多措并举,赋能中小企业发展

     3.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4.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减税降费落到实处

    (二)知识中心地位稳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

     1.知识中心地位稳步提升,医药领域知识成果快速增长

     2.国内专利申请与授权加速增长,全球发明专利略微增长

     3.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技术引领与策源功能日益凸显

     4.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重点聚焦四大领域

     5.创新创业平台日益完善,支撑产业创新发展

    (三)企业创新稳步推进,产业创新亮点纷呈

     1.企业研发动力增强,技术创新态势总体趋好

     2.直播电商蓬勃发展,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高技术产业增势良好,检验检测服务业增势迅猛

     4.新冠肺炎疫情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造成一定冲击,但发展后劲仍然强劲

     5.生物医药产业增势强劲,制药行业表现突出

    (四)创新功能各具特色,区域创新体系日趋完善

     1.黄埔:打造全球知识产权高地

     2.天河:布局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电竞中心

     3.海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蓝海

     4.番禺:打造国际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5.南沙:强化创新策源功能

     6.增城:人才助力创新发展

   三 2020年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面临的压力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企业风险投资需求偏低

    (三)企业创新骨干人才紧缺

    (四)企业市场开拓存在较大困难

    (五)研发投入仍显不足

    (六)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仍可进一步优化

   四 2021年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展望

    (一)外部环境分析

     1.疫情加快数字化技术应用与生物医药的创新步伐

     2.发展新能源的需求更为迫切

     3.科技自立自强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主旋律

    (二)内部环境分析

     1.作为大湾区重要支点参与国际科技竞争

     2.着力打造以科技创新轴为核心的科技空间布局

     3.大魄力推进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

    (三)发展态势展望

     1.从创新链前端看,创新资源将更加集聚

     2.从创新链中端看,科技创新势头更趋强劲

     3.从创新链后端看,创新型产业将稳步发展

   五 推进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助力中小企业应对疫情

     1.完善知识产权融资机制

     2.鼓励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

     3.支持开拓新产品市场

     4.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1.增强技术骨干人才供给

     2.激发企业的风险投资需求

     3.鼓励企业开展基础研究

    (三)前瞻布局新能源

     1.大力推动氢能发展

     2.积极推进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

     3.着力打造新能源示范城市

    (四)巩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1.加强底层核心技术攻关

     2.打造世界级应用场景

     3.释放数据要素潜力

    (五)推动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

     1.大力发展智慧医疗

     2.全力提升技术研发与检测能力

     3.加快推动医药管理体制创新

    (六)深入推动成果转化

     1.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统筹协调

     2.深入推进成果转化试点建设

     3.支持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

     4.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及人才培育

    (七)优化创新发展大环境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2.推进技术移民试点

     3.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4.弘扬企业家精神

 Ⅱ 综合篇

  B.2 新发展格局下广州增强创新能力的思考

   一 广州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创新平台建设亮点纷呈

    (二)创新创业主体加速成长

    (三)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升

    (四)知识产权创造更加高质

    (五)创新生态环境日趋完善

   二 广州创新发展存在若干短板

    (一)基础原创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掌控能力亟待提高

    (三)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旗舰型和领军型创新企业偏少

    (五)创新要素集聚能力有待加强

   三 新发展格局下提升广州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更大力度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高水平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新格局

    (二)努力强化战略性科技力量,源源不断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

    (三)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大力度推动高端产业集聚

    (四)培育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

    (五)下大力气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六)搭建各类人才人生出彩的舞台,打造令人向往的创新创业新高地

  B.3 中新广州知识城创新服务设施体系构建研究

   一 引言

   二 相关研究综述

   三 国内外先进园区经验借鉴

    (一)香港科学园

    (二)台湾新竹科学园区

    (三)日本筑波科学城

    (四)小结

   四 创新服务设施体系构建思路

    (一)构建思路

    (二)体系构成

     1.基于创新产业全链条维度

     2.基于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维度

     3.基于创新人才全过程培养维度

     4.小结

   五 中新广州知识城创新服务设施体系构建实证研究

    (一)地区概况

    (二)创新服务设施体系构建

     1.基于创新产业全链条维度

     2.基于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维度

     3.基于创新人才全过程培养维度

     4.创新服务设施体系构建

   六 结论与展望

  B.4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融资分析报告

   一 融资发展情况

    (一)融资概况

     1.融资规模创新高

     2.近十年广州生物医药融资轮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

     3.近五年生物医药项目融资阶段逐渐转向B轮以及C轮等后续阶段

     4.生物医药领域项目融资金额随着融资阶段的后移而不断加大

     5.投资机构以本地创投为主

    (二)融资领域与特征

     1.医疗器械领域融资以体外诊断为主导

     2.数字医疗领域融资多样

     3.医疗服务领域以医学检验检测为核心

     4.医药研发领域以生物药和化学药为主

     5.医药商业融资以医药电商为主

     6.生物技术与大健康领域以基因技术为主导

   二 融资成效与问题

    (一)体外诊断和医学检验检测服务领域企业飞速发展

    (二)创新医药企业不断集聚

    (三)互联网医疗和医药电商步入发展快车道

    (四)产业创新动力不断增强

    (五)行业融资能力有待提升

   三 融资发展政策建议

    (一)优化行业投融资环境

    (二)提高企业投融资质效

    (三)引导资本对关键技术领域支持

    (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五)搭建行业合作交流平台

  B.5 持续优化广州营商环境,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一 找准定位,顺势而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迫在眉睫

   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外城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进经验及启示

    (一)纽约——“建设企业投资的首选目的地”

    (二)伦敦——“对外资企业采取更加开放态度”

    (三)新加坡——“让所有投资者成功经营,有利可图”

    (四)香港——“高度贸易自由化”

    (五)北京——“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推动新时代首都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

    (六)上海——“打造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三 主动谋划、精准发力:加大广州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更加开放自由的投资兴业环境

     1.拓宽市场准入范围

     2.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3.强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

     4.深化财税制度改革

     5.提升企业融资环境

    (二)构建更加精准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1.探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新制度

     2.加强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管理

     3.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三)构建更加优质贴心的政府服务体系

     1.创新智能化人性化政务服务

     2.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

     3.强化惠企政策兑现

    (四)构建更加完善便利的公共资源服务供给机制

     1.开展国际教育合作试验

     2.加强医疗卫生跨境合作

     3.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衔接

    (五)全方位提升广州营商环境改革权限

 Ⅲ 科技篇

  B.6 广州科技创新强市建设成效与“十四五”展望

   一 汇聚国家战略力量,科技创新强市建设迈上新征程

    (一)擘画全链条创新发展蓝图,找准科技创新工作的大方向和发力点

    (二)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构筑科学发现先发优势

    (三)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解决技术发明“卡脖子”难题

    (四)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以科技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动能

    (五)汇聚世界一流智力资源,以高端人才支撑科技创新

    (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创投生态

   二 建设“政产学研用”融合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一)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

    (二)大力开展科研攻关,高水平原创成果不断涌现

    (三)构建协同创新生态链,汇聚高层次创新人才

    (四)完善产业集群布局,培育高精尖领军企业

   三 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发技术市场新活力

    (一)深化机制改革,加快成果转化

    (二)加强平台建设,畅通成果转化渠道

    (三)促进精准对接,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四 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形成深度融合开放共享新局面

    (一)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推动穗港澳创新要素流动,率先形成穗港澳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新格局

    (三)全力支持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双城联动”

   五 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努力建设一流科学发现高地

    (二)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塑造技术发明竞争优势

    (三)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产业发展最强引擎

    (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构建国际顶尖创新人才队伍

    (五)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创新生态

  B.7 政府补助对广州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影响研究

   一 广州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一)广州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二)样本上市公司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 政府补助对广州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作用研究

    (一)政府补助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假设

    (二)研究设计

    (三)实证结果

   三 对策建议

    (一)合理提高政府补助金额至最优补助范围

    (二)规范政府补助实施过程

    (三)根据项目特点择优选择补助方式

    (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

  B.8 广州重点行业企业研发活动调研报告

   一 被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二 重点研发企业营收和研发情况分析

    (一)过半企业营收同比下降,但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过半企业营收实现增长

    (二)过半企业研发经费同比下降,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领域过半企业研发经费实现增长

    (三)2020年下半年,企业研发投入意愿明显加强

    (四)将近七成企业预期2020年将维持2019年研发经费投入水平或有一定增长

    (五)疫情对重点研发企业的研发人员及内设研发平台运行影响不大

   三 典型企业案例分析

    (一)广州腾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头部企业成为研发活动的引领者

    (二)万孚等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三)小鹏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

   四 企业研发活动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一)国内外市场需求降低,出口市场受挫,企业营收和利润下降

    (二)原材料及高端仪器设备等价格上涨,企业研发成本高

    (三)高端研发人才不足

   五 相关意见及建议

    (一)把握广州创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契机,建立行业高水平研发体系

    (二)创新政策举措,强化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国内国际优势

    (三)立足本土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培育引进机制

    (四)继续加强企业研发活动调研辅导,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B.9 PCT申请视角下的广州技术创新研究

   一 京沪广深PCT申请现状:基本面

    (一)深圳PCT申请总量独占鳌头,广州总量落后但增速领先

    (二)企业主导PCT申请,广州国企海外专利申请量占比最低

    (三)与广州、上海比,深圳和北京PCT申请具有“两个集中”的特征

   二 京沪广深PCT申请现状:技术面

    (一)四市电气工程领域技术创新最为活跃

    (二)广州正加速形成一批优势技术领域,深圳计算机技术管理方法、控制、测量等领域成为新亮点

    (三)深圳和北京技术多样化程度更高,广州和上海技术交叉创新程度更高

    (四)四市高影响力技术领域存在差异,广州PCT申请影响力与沪深京还有较大差距

    (五)四市绿色技术创新渐趋活跃,广州绿色专利数量最少但增速较快

   三 京沪广深PCT申请现状:区域面

    (一)广州全球专利布局区域范围与深圳总体相当,上海创新主体外拓辐射程度更高

    (二)在四市最关注的美、欧、日市场中广州的专利布局强度弱

   四 PCT申请视角下广州技术创新短板分析

    (一)专利全球布局能力较弱

    (二)缺乏行业专利技术创新巨头

    (三)新兴技术领域专利领导力不足

    (四)专利技术合作创新不足

   五 推进广州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处理好科技创新与专利培育保护关系,有力支撑国际大都市建设

     1.深入探索以专利为核心的区域资源配置机制

     2.站在专利规则之上塑造“强、新、绿、联、特”产业格局形象

    (二)加快培育具有全球专利影响力的技术创新集群

     1.围绕重点发展领域做好核心技术创新中的海外专利布局

     2.面向绿色经济培育全球竞争新技术优势

    (三)培育具有全球专利话语权的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

     1.加强对民企专利技术“走出去”的支持力度,提速培育引领型企业

     2.提升国企专利技术创新能力,当好经济安全保障排头兵

    (四)加强地缘协同创新与国际专利技术创新合作

     1.深化广深协同创新,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

     2.加强国际专利技术创新合作,利用专利规则分享创新发展红利

 Ⅳ 能源篇

  B.10 基于行业用电关联的广州综合能源系统发展路径研究

   一 广州综合能源系统发展条件

    (一)广州能源发展现状

    (二)广州能源发展战略

   二 欧盟综合能源系统建设经验借鉴

    (一)欧盟综合能源系统2050愿景

    (二)欧盟综合能源系统的举措

   三 广州电力系统各行业用电关联

    (一)分析数据

    (二)分析方法

     1.电力需求投入产出模型

     2.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三)分析结果

     1.行业年用电影响力

     2.行业月用电关联度

   四 广州综合能源系统发展路径

    (一)科学规划综合能源系统

    (二)打造综合能源系统的数字化平台

    (三)建设综合能源系统能源市场体系

    (四)部署综合能源系统的研发体系

    (五)建立能源综合系统的利益协调机制

  B.11 “十四五”时期广州推进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发展建议

   一 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进展与问题

    (一)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分布

    (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概况

    (三)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历程

    (四)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工程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2.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 广州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发展基础与前景

    (一)区位优势

    (二)产业队伍优势

    (三)科技创新优势

    (四)产业政策基础

    (五)产业发展前景

   三 广州加快推进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发展思路

     1.目标与原则

     2.资源是基础

     3.技术是根本

     4.政策是保障

     5.装备是关键

     6.合作是力量

    (二)有关对策

     1.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1)制定天然气水合物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谋划粤港澳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布局

      (3)探索推进新的能源生产和交易模式

      (4)制定天然气水合物生产储运利用的金融支持政策

     2.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海工装备发展

     3.改善研发创新生态,形成成果转化机制

  B.12 推进广州生物质能产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 生物质能产业科技创新的背景意义与发展态势

    (一)生物质能产业科技创新的背景意义

     1.生物质能产业科技创新是推进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

     2.生物质能产业科技创新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3.生物质能产业科技创新是推行广州先试先行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生物质能产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态势

     1.生物液体燃料

     2.生物燃气

     3.固体成型燃料

     4.生物质发电与供热

     5.生物基材料及化学品

   二 广州生物质能产业创新发展的优势

    (一)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科技创新能力优势明显

     1.科研机构集聚

     2.科技项目支撑

     3.研发平台共享

     4.金融投入加大

    (二)创新技术不断突破,科技创新成果成效显著

     1.资源保障产业源头

     2.关键技术突破引领

     3.设备制造自主创新

    (三)创新政策逐渐完善,特色产业发展稳步向前

   三 推进广州生物质能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推动产学研用结合

    (二)完善多元金融政策,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三)紧抓“一带一路”倡议,协同科技创新发展

    (四)立足湾区特点需求,推进技术创新发展

  B.13 广州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调查报告

   一 国内外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一)国外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1.美国重视建立氢能产业技术优势

     2.日本致力于构建氢社会

     3.韩国将氢能视为绿色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4.欧盟将氢能作为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政策持续加码

     2.完整产业链基本形成

     3.三大先发区域引领发展

     4.央企加速布局氢能产业

   二 广州氢能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基础

    (二)政策措施

   三 广州氢能产业技术创新现状

    (一)专利技术创新情况

     1.发明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

     2.专利在氢能产业链上中下游均有专利布局

     3.天河区氢能专利申请居首

     4.高校为广州氢能产业专利申请主力

     5.专利布局领域与产业关键技术发展趋势总体一致

      (1)制氢技术领域:绿氢技术专利占半壁江山

      (2)储氢技术领域:以固态储氢为主

      (3)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膜电极、质子交换膜等为专利布局重点方向

    (二)论文发表情况

     1.广州氢能论文产出在波动中增长

     2.高校为广州氢能论文主要产出机构

     3.广州与多个国家/地区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国家标准制定参与情况

   四 广州氢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氢能产业链体系尚不完备

    (二)区域发展现状与产业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三)缺乏专利技术创新龙头企业

    (四)产学研融合不够紧密

    (五)开放合作创新水平较低

    (六)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不足

   五 推动广州氢能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广州氢能产业创新发展

     1.基于产业创新监测动态开展强链补链拓链

     2.强化专利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3.优势互补合力打造“一核、一枢纽、三基地”产业布局

    (二)加强关键技术突破及其专利布局,增强核心竞争力

     1.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创新

     2.加强海外专利布局

     3.加快推进专利与标准融合创新

    (三)深化合作创新,提升产业整体创新效能

     1.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力度

     2.深化广佛区域合作

     3.强化知识产权意识,积极推进国际合作

    (四)强化对氢能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1.创新专利金融服务模式

     2.加强对重点企业及项目的扶持力度

 Ⅴ 案例篇

  B.14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 广州健康院创新发展的特征

    (一)拥有高水平干细胞研究队伍

    (二)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及若干境外合作研发平台

    (三)干细胞领域SCI论文成果显著

    (四)申请干细胞领域发明专利90件,境外专利占36%

    (五)五件专利在IPC主分类中全球排名前二十

    (六)诱导多能干细胞领域研究国内领先

    (七)研制出全球首台全自动化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

    (八)项目研究成果突出

    (九)与外部机构合作研究活跃

   二 影响广州健康院创新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各级政策大力支持干细胞技术研发

    (二)干细胞产业规模高速增长,市场潜力大

   三 影响广州健康院创新发展的内部因素

    (一)形成“自由探索+民主管理”的创新文化

    (二)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及人才激励

    (三)学术带头人引领作用强

    (四)多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五)积极与高校及企业开展协同创新

   四 促进广州健康院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评定机制

     2.加快构建境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

     3.鼓励国有资本及社会资本进入干细胞产业

    (二)机构层面

     1.以技术预见引导战略性超前布局

     2.积极探索专利技术转化运用的路径

     3.深化与国际领先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B.15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 创新发展特征

    (一)知识成果丰富

    (二)多项产品及工程属国内外首创

    (三)近10%的新能源发明专利在境外申请

    (四)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天然气水合物是新能源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

    (五)天然气水合物技术在全球具有较强竞争力

    (六)生物质能被引次数最多的专利排在国内第五

    (七)拥有功能完善的园区及创新平台

    (八)科技成果转化效果凸显,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 影响创新的外部因素

    (一)新能源是充满发展机遇的技术领域

    (二)新能源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三)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发展

    (四)在优势领域仍然面临竞争压力

   三 影响创新的内部因素

    (一)围绕研究方向设置组织架构

    (二)拥有高层次人才队伍

    (三)结合学科建设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多措并举推动国际合作

    (五)重视能源战略研究

   四 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加强对驻穗机构及人才的重视,主动对接需求

     2.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建设,促进成果在地转化

     3.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推动新能源应用示范

    (二)机构层面

     1.打造高价值专利群,加强专利海外布局

     2.牵头制定技术标准,抢占标准战略高地

     3.发起国际大科学项目与工程,深入开展国际合作

     4.强化能源战略研究,引领自我发展

  B.16 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 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创新特征

    (一)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物联网研究队伍

    (二)拥有五个国家级研发平台

    (三)物联网领域SCI论文成果显著

    (四)申请物联网发明专利256件,组网领域居多

    (五)九件专利在IPC主分类中全球排名前十

    (六)射频识别领域专利在全球具备竞争力

    (七)项目研究成果突出

    (八)与外部机构合作研究紧密

    (九)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效果明显

   二 影响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创新的外部因素

    (一)国家政策重视物联网技术创新

    (二)物联网应用扩张,技术需求强劲

   三 影响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创新的内部因素

    (一)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

    (二)学科建设与物联网创新相互促进

    (三)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

    (四)重视知识产权开发与运用

    (五)构建多样化的创新平台

   四 促进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物联网技术国际化布局

    (二)积极参与物联网行业标准制定

    (三)进一步探索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四)完善科研人员创业制度保障

    (五)打造高水平的知识产权转化队伍

    (六)加强高质量专利群的培育与运营

    (七)积极提供物联网技术应用机会

    (八)有效解决成果转化现实困难

  B.17 广州“金域医学”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 企业发展历程

    (一)成长为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龙头

    (二)医学诊断服务成为企业最主要营业收入来源

    (三)创建了顶级专家、科技创新中坚和技术物流人才合理搭配的强有力团队

   二 企业创新发展特征

    (一)研发投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二)以检验检测能力提升为基础,构建“医检+”生态圈

    (三)严格遵循国际标准,检验报告得到国际认可

    (四)建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核心的顶级专家团队

    (五)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为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科研进步提供强力平台支撑

    (六)以国际化视野构建高端医检服务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流通渠道

    (七)积极践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在疫情中勇担“健康哨兵”

   三 影响企业创新的外部因素

    (一)呼吸疾病及突发性公共卫生防控实验室呼之欲出

    (二)新冠疫情检测常态化,后疫情时代大有作为

    (三)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将迎来历史契机

   四 影响企业创新的内部因素

    (一)创新商业模式开创国内医检行业先河

    (二)汇聚专业人才,产学研协同发展

    (三)以疾病为导向,构建核心技术体系

    (四)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打造科技创新的开放生态

    (五)科技战“疫”,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检测支持

   五 对策建议

    (一)整合粤港澳三地科研优势资源,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助力大湾区建设生物医药科技创新高地

    (二)进一步扩充海内外专家团队,加强人才培育体系建设

    (三)加强医学大数据应用,加速“医检4.0”生态建设

    (四)加速第三方医学检验融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与公共卫生体系形成互为补充的新格局

    (五)融入“十四五”发展大潮,共建健康中国

 《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1)》编辑委员会

 中国皮书网

 法律声明

 基本子库

Joseph A Schumpeter,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aylor and Francis Press,1912.

James Simmie,Innovative Cities,Taylor and Francis Press,2003.

Henry Etzkowitz,The Triple Helix,Taylor and Francis Press,1997.

陈赟:《“十四五”:加快发展和完善国有企业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中国发展观察》2020年第17期。

辜胜阻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思考——基于深圳创新发展模式的经验启示》,《中国科技论坛》2016年第9期。

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学家》2013年第1期。

胡兆廉等:《创新型城市能否成为产业结构转型的“点睛之笔”——来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证据》,《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第11期。

刘广、刘艺萍:《风险投资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产经评论》2019年第10卷第3期。

李洁琼:《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难点堵点与应对策略》,《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2期。

李洪涛、王丽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要素流动及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20年第5期。

卢奇骏:《加快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吸引技术移民先行先试政策》,《智慧中国》2020年第8期。

兰浈:《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与技术移民举措对我国的启示》,《教育评论》2020年第2期。

孟祥利、曹源、王巨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与对策》,《中国高校科技》2020年第9期。

王涵、曹爱红、涂平:《促进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问题调研及建议》,《科技中国》2020年第6期。

吴文峰、李琦:《〈英国未来技术移民白皮书〉的理念、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武警学院学报》2019年第7期。

武雨婷:《关于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若干思考》,《科技中国》2020年第6期。

徐乐怡、刘程军:《中国科技新城的空间联系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经济地理》2020年第40期。

杨冬梅等:《创新型城市:概念模型与发展模式》,《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第8期。

章熙春、江海、袁传思:《产权激励对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20年第17期。

张政:《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挑战与路径》,《科技和产业》2020年第6期。

吴兆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研究——聚集高端创新要素的视角》,《社科纵横》2020年第1期。

许鹏、张赛飞:《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0)》(“广州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叶玉瑶、王景诗、吴康敏、杜志威、王洋、何淑仪、刘郑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考》,《热带地理》2020年第1期。

熊励、蔡雪莲:《基于人才视角的上海全球城市构建问题与对策》,《科学发展》2020年第2期。

陶雅:《粤港澳大湾区之广州科技创新路径跃迁研究》,《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年第2期。

丁旭光:《提升广州科技创新水平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探求》2020年第2期。

龙云凤、刘威:《罗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对策研究》,《情报工程》2021年第2期。

温锋华、张常明:《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旧金山湾区创新生态比较研究》,《城市观察》2020年第2期。

童爱香、张红、孙艳艳、徐铭鸿:《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第3期。

董硕:《当代我国产业园区服务设施规划配置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0年第19期。

邵蓓:《产城融合下产业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路径探索——以上海金桥城市副中心建设为例》,载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李聪:《园区向新城转变的产业配套设施规划探索》,《规划师》2014年第S5期。

刘飞:《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发展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刘欣博:《美国旧金山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0。

葛丹东、陈戈:《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初探——以浙江省杭州湾经济开发区为例》,《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第5期。

王思宇:《和谐城市指导的产业新城配套服务设施规划策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张劲松、王悦:《面向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体系及科技服务功能研究》,《商业经济》2014年第6期。

李刚、焦源源:《打通瓶颈 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向新基建》,《中国证券报》2020年5月11日。

王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融资模式及其融资效率研究》,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朱平芳、谢婼青、张美星:《浅议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与资本投资》,《金融发展》2019年第2期。

本刊编辑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经济》2019年第2期。

郭靖超:《对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思考》,《知识经济》2019年第4期。

马忠新:《营商制度环境与民营经济发展——基于营商文化“基因”的历史考察与实证》,《南方经济》2021年第2期。

倪外、沈开艳:《优质营商环境服务长三角企业“走出去”》,《社会科学报》2019年2月28日,第2版。

周国平、李显波、周海蓉:《构建全球城市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持续提升上海城市功能》,《科学发展》2021年第2期。

阎海峰:《营商环境是上海参与全球竞争的软实力》,《第一财经日报》2019年2月28日,第A11版。

岳树民、张萌:《优化我国税收营商环境的借鉴与路径选择》,《税务研究》2021年第2期。

张茅:《推进市场监管创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学习时报》2019年3月1日,第1版。

陈锡强、赵丹晓、练星硕:《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研究:基于要素协同的视角》,《科技管理研究》2020年第20期。

方晴:《科技创新强市 绘就上扬曲线》,《广州日报》2020年10月12日,第A3版。

刘海蓉:《科技创新走廊: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新范式》,《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赵日刚:《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经济》2020年第11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成就“中国之治”》,《人民日报》2020年3月13日,第9版。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2019年广州市科技统计汇总数据》,http://kjj.gz.gov.cn/,2021年1月26日。

章元、程郁、佘国满:《政府补贴能否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来自中关村的证据》,《金融研究》2018年第10期。

马嘉楠、翟海燕、董静:《政府科技补贴及其类别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财政研究》2018年第2期。

白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影响因素问题研究》,《财会学习》2020年第3期。

高千亭:《企业R&D投入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企业财务资源观的微观证据》,《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张跃:《广东研发后补助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吴刚、张明、张思明等:《基于企业视角的研发管理体系建设及常见问题探析》,《轻工科技》2020年第6期。

黄海敏:《浅谈企业研发项目管理与研发支出核算》,《现代企业》2020年第7期。

周艳梅:《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成本管理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年第16期。

史洁琼:《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效应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企业经济》2020年第8期。

池仁勇、於珺、阮鸿鹏:《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信用环境与知识存量视角》,《华东经济管理》2020年第9期。

龙江:《研发活力恢复良好 制约问题亟待关注——疫情对四川企业2020年研发活动影响情况调查报告》,《四川省情》2020年第8期。

陈双全:《双循环背景下央企科技创新的新内涵和新格局》,《国资报告》2020年第11期。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019年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状况与2020年形势分析》,《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郭梦迪、郭江、卫平:《国际竞争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专利布局困境与优化策略》,《对外经贸实务》2017年第2期。

唐杰、戴欣:《深圳力争成为全球创新标杆城市》,《中国发展观察》2020年第17期。

杨丹辉:《应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6期。

张宜:《新形势下科技型国企的创新驱动发展》,《现代企业》2019年第9期。

Mu T.,Xia Q.,Kang C.,“Input-output table of electricity demand and its application”,Energy. 35(2010).

李杨、刘硕:《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能源内涵价值的测度》,《统计与决策》2018年第34卷第23期。

王鹏、陈启鑫、夏清等:《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行业电力需求关联分析与负荷预测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第32卷第4期。

岳芳、郭楷模:《欧盟综合能源系统2020~2030年研发路线图及其启示与建议》,《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1年第43卷第2期。

于集轩:《广西能源投入产出表编制及应用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37卷第21期。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调查司:《时间序列X-12-ARIMA季节调整:原理与方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常钦、李刚:《可燃冰试开采 创多项世界纪录》,《人民日报》2017年7月10日,第3版。

彭澎:《关于加快我国天然气金融市场发展的思考》,《天然气工业》2016年第7期。

王力峰:《全球主要国家水合物探采计划与研究进展》,《中国地质》2017年第3期。

广州市统计局:《2020广州统计年鉴》,http://112.94.72.17/portal/queryInfo/statisticsYearbook/index。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2020年及12月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http://www.zc.gov.cn/gk/zdly/hjbhxxgk/kqhjxx/content/post_7012852.html。

马隆龙:《生物质能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可再生能源规模利用》2019年第4期。

郑国雄、王眉:《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背景下广州与深圳科技创新能力对比研究》,《科技和产业》2019年第7期。

景春梅、闫旭:《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态势及建议》,《全球化》2019年第3期。

刘群、张红林、官思发等:《发展氢能产业的调研与思考》,《高科技与产业化》2020年第10期。

王朔、张军:《基于专利分析的国内制氢技术发展态势研究》,《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8年第1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中国氢能产业政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朱焕焕、陈志:《关于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科技中国》2020年第10期。

黄燕婷、王能青:《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科技支撑 重点突破》,《高科技与产业化》2012年第1期。

莫兆忠:《基于专利分析的全球干细胞技术发展态势研究》,《科学技术创新》2019年第8期。

潘慧:《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两翼 驱动地方经济发展》,《广东科技》2014年第23期。

徐淑琴:《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侯红明:粤港招标十年,从“优势互补”到“优势联合”》,《广东科技》2013年第9期。

赵蕴华、周立娟、张旭、傅俊英、李柏志:《基于专利分析的干细胞技术创新趋势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第23期。

邓鹏:《全球新能源领域专利现状及趋势分析》,《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年第8期。

高兴、翟柯宇:《地理邻近与知识产权——基于中国1331项新能源技术发明专利的实证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年第21期。

林丽珊:《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进展研究——基于专利视角》,《科技促进发展》2019年第8期。

林丽珊:《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政策导向与创新驱动策略》,《科技政策与法规》2020年第2期。

彭影:《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周亚虹、蒲余路、陈诗一等:《政府扶持与新型产业发展——以新能源为例》,《经济研究》2015年第6期。

赵子甲:《基于专利视角的我国新能源产业技术发展态势研究》,《中国发明与专利》2019年第10期。

邵际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社会工作与管理》2020年第1期。

张应春、陈辉、林超辉:《地方高水平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运行机制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时代教育》2017年第21期。

张玉刚、于兆勤、张智:《协同育人体系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年第2期。

林娥、申子瑜、于世辉等:《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在精准医疗发展中的实践与作用——以金域检验为例》,《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年第11期。

陆志霖、林捷:《金域医学:第三方医检力量驰援武汉战“疫”》,《质量与认证》2020年第3期。

杨威:《我国第三方医学检测服务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14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