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40

广东2035——发展趋势与战略研究图书

Guangdong 2035: Development Trends and Strategies

SSAPID:101-3638-3699-92
ISBN:978-7-5201-2050-0
DOI:
ISSN:

[内容简介]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在新时期、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理论上亟须做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科学预判,在实践中更需制定切实可行的系统决策方案。为此,本书总结过去发展经验,识别和研究广东未来近20年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提出对广东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框架和战略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蒋斌 王珺
编 辑:袁卫华;孙以年;卫羚;孙美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3 管理学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在新时期、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理论上亟须做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科学预判,在实践中更需制定切实可行的系统决策方案。为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以“广东2035——发展趋势与战略研究”为题,部署跨年度重大战略研究课题,总结过去发展经验,识别和研究广东未来近20年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提出对广东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框架和战略建议。

陈亮、陈霞、吴慧:《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变动分析——基于日韩及金砖四国等典型国家1961—2010年的经验比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第6期。

丁敏:《日本产业结构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杜小蓉:《基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及经验来预测中国经济周期拐点》,《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3期。

广东统计信息网:http://www.gdstats.gov.cn/。

郭晗、任保平:《结构变动、要素产出弹性与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年第12期。

郭晗:《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及其结构转换路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5。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经济研究》2004年第5期。

郭豫媚、陈彦斌:《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估算及其政策含义:1979—2020》,《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2期。

金成晓、卢颖超:《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估计与货币政策操作空间选择——基于DSGE模型的计量分析》,《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卡萝塔·佩蕾丝:《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田方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赖俊平、张涛等:《动态干中学、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演进——韩国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第3期。

李平:《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及影响因素——增长核算与前沿面分解视角的梳理分析》,《管理世界》2016年第9期。

李善同、刘云中:《2030年的中国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刘斌、张怀清:《我国产出缺口的估计》,《金融研究》2001年第1期。

刘世锦等:《陷阱还是高墙?:中国经济面临的真实挑战和战略选择》,中信出版社,2011。

刘世锦主编《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3—2022)》,中信出版社,2013。

马文涛、魏福成:《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季度产出缺口测度》,《管理世界》2011年第5期。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伍晓莺、许宪春、叶燕斐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沈利生:《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动趋势估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第12期。

石风光:《中国省区TFP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第5期。

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化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田野:《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方法的研究评述》,《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第12期。

吴国培、王伟斌、张习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分析》,《金融研究》2015年第8期。

肖宏伟、李辉:《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测算及预测研究》,《海南金融》2014年第11期。

许召元:《中国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及产量——通货膨胀交替关系——基于“Kalman滤波”方法的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

于洪菲、田依民:《中国1978—2011年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的再估算——基于不同生产函数方法》,《财经科学》2013年第5期。

余泳泽、张先轸:《要素禀赋、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管理世界》2015年第9期。

张连城、韩蓓:《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分析——HP滤波平滑参数的选择及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

张小兰、木艳蓉:《战后韩国产业结构演变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商业研究》2002年第7期。

中国银行“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研究”课题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估算与预测——新常态新在哪儿》,《金融监管研究》2016年第8期。

钟惠波、许培源:《中国经济TFP增长的影响因素——基于BACE方法的综合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周劲:《日本、韩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及启示》,《经济纵横》2013年第1期。

朱军:《技术吸收、政府推动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1期。

Bolt,J.,J.L. van Zanden. 2014. “The Maddison Project:Collaborative Research on Historical National Accounts.” 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67(3):627-651.

Fatás,A.,I.Mihov. 2009. “The 4 I’s of Economic Growth.” Working Paper,INSEAD.

HSBC. 2012. “The World in 2050:From the Top 30 to the Top 100”.

Kydland,F.E.,E.C.Prescott. 1982. “Time to Build and Aggregate Fluctuations.” Econometrica 50(6):1345-1370.

United Nations. 2017.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17 Revision)

Woo,C.S.,and C.S.Lim. 1998. Promoting SMEs in Korea:Mandate for a New Approach. Conference Paper for Koreas’ Transition to a High Productivity Economy,Hawaii.

恩格尔贝特·韦斯特坎博尔:《欧洲工业的未来:欧洲制造2030》,王志欣、姚建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全球趋势2030:变换的世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译,时事出版社,2013。

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潘家华、陈孜:《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议程:全球视野与中国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李善同、刘云中:《2030年的中国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胡鞍钢等:《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杜天佳、王佳佳:《“十三五”到2030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研判》,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张工、卢映川、张远:《北京2030:世界城市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中国科学院:《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现代化:关于中国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战略的思考》,科学出版社,2009。

何传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科学出版社,2015。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2050:战略框架》,格致出版社,2016。

集智俱乐部:《走近2050:注意力、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潘海岚:《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李相合:《中国服务经济:结构演进及其理论创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姜玉砚:《产业结构有序度的测度、优化调整及预测——基于山西2001~2011年数据的分析》,《经济问题》2013年第5期。

康艳芳、聂规划:《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实证预测分析》,《统计与决策》2013年第21期。

李代红:《基于神经网络和的我国三次产业预测》,《统计与决策》2014年第7期。

李丽、陈迅、汪德辉:《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预测:基于动态CGE模型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09年第1期。

吕一清、何跃:《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第三产业发展趋势的预测模型》,《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4期。

王庆丰:《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于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趋势及预测》,《财经问题研究》2015年第6期。

张延平、李明生:《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预测及发展战略选择》,《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5期。

郭立振:《中国海洋传统产业预测研究及展望》,《经济观察》2011年第6期。

郭庆春、何振芳、寇立群:《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价值工程》2011年第15期。

王海涛、徐刚、恽晓方:《区域经济一体化视阈下京津冀产业结构分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Maddison,Angus. 2001. The World Economy:A Millennial Perspective(OECD Development Centre Studies). Paris:OECD Publishing.

Bart van Ark,Mary O’Mahony,Marcel P.Timmer. 2008. “The Productivity Gap betwee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Trends and Cause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2:25-44.

艾瑞咨询:《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榜》,2016。

蔡昉:《2030年之前中国不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研究信息》2016年第5期。

曹淑敏:《中国·2014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昌忠泽、孟倩:《美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内涵特征、动力机制和举措——基于三版“美国创新战略”的比较分析》,《战略与管理》2016年第5期。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工业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2017年2月。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年2月。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三五”广东省科技创新规划》,2017年2月。

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2015年9月。

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2015。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

胡鞍钢:《二十国集团引领“增长优先”转向“创新优先”》,《光明日报》2016年9月14日。

胡鞍钢:《中国成世界技术创新之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2月14日。

经济学人智库:《中国消费者2030年面貌前瞻》,2016。

李国杰、徐志伟:《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看新经济》,《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年第3期。

李源:《基于“逆创新”范式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李万、常静等:《创新3.0与创新生态系统》,《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12期。

李伟等:《德国工业4.0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国研报告》2017年5月9日。

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中信出版社,2013。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数字全球化:全球流动的新时代》,2016年9月。

仇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士国际商学院:《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2017年6月。

麦肯锡:《2030年消费品格局》,2016。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2015年7月。

万陆、杨本建:《技术服务的产品性质与供给方式》,《学术研究》2012年第9期。

王珺、岳芳敏:《技术服务组织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以南海西樵纺织产业集群为例》,《管理世界》2009年第6期。

王珺:《创新发展中的广东实践:特征与走势》,《南方》(2017)总第256期。

王海燕、冷伏海:《英国科技规划制定及组织实施的方法研究和启示》,《科学学研究》2013年第2期。

王海燕、张寒:《英国国家创新体系新动向》,《中国国情国力》2014年第8期。

张晓波、李钰、杨奇明:《26年中国创新创业版图变迁:看你的家乡在衰落还是充满活力?》,《知识分子》2017年4月27日。

赵细康、温宪元:《自主创新探源:中国研究与开发的实证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赵细康:《新常态下的广东发展新方略》,《南方日报》2015年1月3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16年5月。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意见》,2015。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16》,2016年12月。

Baumol,W.J. 2010. The Microtheory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hesbrough,H. 2003. 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Manyika,J.,et al. “Disruptive Technologies:Advances that will Transform Life,Business,and the Global Economy.” Report of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May 2015.

Morgan Stanley. “The Next Decade of China’s Transformation.” Feb.15,2017.

Nadvi,K.,and G.Halder. 2005. “Local Clusters in Global Value Chains:Exploring Dynamic Linkages between Germany and Pakistan.”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 17(5):339-363.

Nadvi,K. 2004. “The Effect of Global Standards on Local Producers:A Pakistani Case Study.” Local Enterprises in the Global Economy:Issues of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H.Schmitz(ed.),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pp.297-325.

Office of the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Army(Research & Technology). “Emer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ends:2016-2045—A Synthesis of Leading Forecasts.” April 2016.

Shang-Jin Wei,Zhuan Xie,Xiaobo Zhang. 2017. “From ‘Made in China’to‘Innovated in China’:Necessity,Prospect,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31(1):49-70.

WEF & Deloitte. “The Future of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An Ambitious Look at how Blockchain can Reshape Financial Services.” August 2016.

习近平:《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华网2017年02月23日。

杨廉、袁奇峰:《基于村庄集体土地开发的农村城市化模式研究——佛山市南海区为例》,《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第11期。

袁奇峰、易晓峰、王雪、彭涛、刘云亚:《从“城乡一体化”到“真正城市化”——南海东部地区发展的反思和对策》,《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第1期。

张弘:《开发区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城市化模式——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第6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李培林:《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10。

饶会林:《城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屈晓杰、王理平:《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模型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5第10期。

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吴奇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5。

周一星:《关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思考》,《城市规划》2006年增刊。

李林杰、金剑:《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的时间序列模型及其应用》,《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增刊。

兰海强等:《2030年城镇化率的预测:基于四种方法的比较》,《统计与决策》2014年第16期。

邓拓芬:《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定量分析及矛盾》,《上海统计》2001年第6期。

杨保军、陈鹏:《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城市规划》2015年第11期。

胡萍、徐友光、张妙琴:《广东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影响因子分析》,《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年第5期。

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地理学》2009年第4期。

陈明珠:《发达国家城镇化中后期城市转型及其启示》,中共中央党校,2016。

冯奎,郑明媚:《中外都市圈与中小城市发展》,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

嘉琳、孙韶华、夏保强:《农民工市民化总成本超1.8万亿》,《经济参考报》2013年3月4日。

蒋晓岚、程必定:《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性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第2期。

刘勇:《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问题和趋势》,《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3期。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全球趋势2030》,时事出版社,2013。

孟春、高伟:《世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城镇化的健康推进》,《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第4期。

王学峰:《发达国家城镇化形式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第4期。

周春山:《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科学出版社,2007。

朱金、赵民:《从结构性失衡到均衡——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与未来趋势》,《上海城市规划》2014年第1期。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2日。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杨汉卿、梁向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东的小三线建设》,《红广角》2015年第7期。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九五”规划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粤府办〔1994〕37号),1994年8月31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粤府〔2001〕13号),2001年3月26日。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4月25日。

符兴:《赋予南沙新区省一级社会管理权限》,《广州日报》2012年10月12日。

《全国人大代表何宁卡:六大方向建设粤港澳大湾区》,《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3月7日。

吴旗韬等:《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两岸经济发展的影响》,《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年第6期。

岳芳敏:《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发展机制与路径》,《广东专业镇发展蓝皮书(2017年)》,2017。

罗晓琳:《创新驱动发展,且看广东战略》,《广州日报》2017年6月4日。

毛新雅:《“区域城市化”与城市群经济发展》,人民出版社,2016,第17页。

杨再高:《大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第92页。

姜巍:《构建“十三五”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国发展观察》2015年12月11日。

刘士林、刘新静:《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6》,东方出版中心,2016,第85页。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全球趋势2030》,时事出版社,2016。

胡鞍钢等:《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李善同等:《2030年的中国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张敦富:《区域经济学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藤田昌久、克鲁格曼等:《空间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赵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张学良:《2013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人民出版社,2013。

赵晓雷:《城市经济与城市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饶会林:《区域发展差距走势的理论与方法分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第21卷第1期。

陈群元等:《我国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特征与开发模式》,《现代城市研究》2009年第2期。

鲁志国等:《全球湾区经济比较与综合评价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6期。

黄茂兴等:《十三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新理念、新空间、新动能》,《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2期。

周毅:《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机制》,《阴山学刊》2004年第3期。

年猛等:《中国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第2期。

陈石可等:《国内外比较视角下的我国城市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探索》,《城市发展战略》2013年第11期。

周毅等:《城市化发展阶段、规律和模式及趋势》,《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12期。

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地理学报》2001年第3期。

王业强:《国家增长极体系与城镇化格局构想》,《开放导报》2013年第12期。

蔡悦:《经济安全性与适度的外贸依存度》,《改革与战略》2006年第5期。

陈永红:《广东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及伟大成就》,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范红忠、王徐广:《对我国各地区对外开放度适宜性的实证分析》,《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广东省商务厅:《“弱鸟换壮鸟”:广东外资结构悄然调整》,http://www.gddoftec.gov.cn/ywbk_1/lywz_1/lywz_2/201209/t20120909_44727.html,2012年9月9日。

广东省外经贸厅开发区处:《广东开发区发展回顾》,2009年7月31日。

龚成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及其阶段划分》,《现代乡镇》2009年第5期。

何枫、陈荣:《经济开放度对中国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跨省数据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黄繁华:《中国经济开放度及其国际比较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1期。

胡智、刘志雄:《中国经济开放度的测算与国际比较》,《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李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度量与比较》,《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

吕志鹏、王红云、赵彦云:《经济开放度的测算与国际比较》,《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1期。

马颖、李静、余官胜:《贸易开放度、经济增长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第9期。

南方日报:《广东自贸试验区渐行渐近,粤搭建国内企业对接全球市场的重要平台》,http://gd.people.com.cn/n/2015/0107/c123932-23468630.html,2015年1月7日。

彭国华:《双边国际贸易引力模型中地区生产率的经验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

曲如晓:《经济开放度指标新探》,《经济学家》1997年第5期。

斯蒂芬·P.梅基:《国际贸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王颖:《金融危机后全球资本流动新格局给广东经济转型带来的机遇》,《改革与战略》2014年第12期。

徐清军、宾建成,《长源泉在国内需求——我国未来实施比较优势贸易战略的整体不适应性》,《国际贸易》2000年第10期。

杨丹萍、张冀:《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浙江省1992—2009年数据的实证检验》,《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6期。

杨少文、熊启泉:《1994—2011年的中国经济开放度——基于GDP份额法的测算》,《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第3期。

周茂荣、张子杰:《对外开放度测度研究述评》,《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8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

Alcala,F.,& A.Ciccone. 2004. “Trade and Productivity.”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9(2):613-646.

Alesina,A. 2003. “Fractionaliz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8(2):155-194.

Cheung,Y.W.,Chinn,M.D.,& E.Fujii. 2003. “China,Hong Kong,and Taiwan: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eal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China Economic Review 14(3):281-330.

Chinn,M.D. & H.Ito. 2008. “A New Measure of Financial Opennes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 10(3):309-322.

Dollars,D. 1992. “Outward-Oriented Developing Countries Really Do Grow More Rapidly:Evidence from 95:LDCs 1976-85.”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40(4):523-544.

Edwards,S. 1992. “Trade Orientation,Distortions and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39(1):31-57.

Edwards,S. 1998. “Openness,Productivity and Growth:What do We Really Know?” Economy Journal 108(2):383-398.

Edwards,S. 2001. “Capital Mobilit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Are Emerging Economic Different?” NBER Working Paper,No.8076.

Harrison,A. 1996. “Openness and Growth:A Time Series,Cross-country Analysi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48(2):419-447.

Jay,S.,& W.Kenneth. 2011. “A New Measure of Trade Openness.” World Economy 34(10):1745-1770.

Kose,M.A.,Prasad,E.,Rogoff,K.,& S.J.Wei. 2006. “Financial Globalization:A Reappraisal.” IMF Working Paper WP/06/189.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Kraay,A. 1998. “In Search of 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Unpublished,Washington:World Bank)

Lane,P.R,& G.M.Milesi-Ferrtti. 2006. “Capital Flows to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IMF Working Paper 6:188.

Miniane,J. 2004. “A New Set of Measures on Capital Account Restrictions.” IMF Staff Papers 51:276-308.

Rodriguez,F.,& D.Redrik. 2000. “Trade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A Skeptic Guide to the Cross-National Evidence.” In Ben,S,Gernake and Kenneth Rogoff(ed.),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pp.261-325.

Sachs,J.D. & A.M.Warner. 1995.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NBER Working Paper,No.5398.

陈卫:《中国2000年以来中国生育水平估计》,《学海》2014年第1期。

翟振武、李龙、陈佳鞠:《全面两孩政策对未来中国人口的影响》,《东岳论丛》2016年第2期。

郭志刚:《六普结果表明以往人口估计和预测严重失误》,《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6期。

桂世勋:《全面两孩政策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人口研究》2016年第4期。

刘家强,唐代盛:《关于人口红利问题的几点思考》,《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年第4期。

穆光荣:《银发中国:从全面二孩到成功老龄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a。

穆光宗、王本喜、周建涛:《低生育时代的人口政策走向》,《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7期。

穆光宗:《人口生态重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b。

苗红军、张文君:《“普遍二孩”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6年第10期。

彭希哲:《我国人口红利的实现条件及路径选择》,《中国人口报》2005年3月14日。

任远:《中国人口格局的转变和新人口发展战略的构造》,《学海》2016年第1期。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王金营、戈艳霞:《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下的中国人口发展态势》,《人口研究》2016年第6期。

王德文、蔡昉、张学辉:《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人口研究》2004年第5期。

原新、王广州:《广东省完善生育政策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

原新:《我国生育政策演进与人口均衡发展——从独生子女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的思考》,《人口学刊》2016年第5期。

郑金花:《我国人口红利仍有新的空间》,《宏观经济管理》2016年第4期。

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单身社会》,沈开喜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

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伍晓鹰、马德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安祥薰:《东亚福利体制比较——以中日韩为主》,载郑功成等主编《东亚地区社会保障论》,人民出版社,2014。

蔡晓珊、陈旭佳、陈和:《发达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了吗?——以广东为样本的实证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15年第9期。

查默斯·约翰逊:《通产省与日本奇迹:产业政策的成长(1925—1975)》,金毅、许鸿艳、唐吉洪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陈承新:《日本社会治理管窥》,《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陈楚庭:《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法治规制研究——以广东农村地区环境污染治理为例》,《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陈伟、乌尼日其其格:《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收入回报之差异》,《社会》2016年第2期。

陈锡文:《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学术讲座上的报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2017年3月17日。

邓智平、饶怡:《从强政府、弱社会到强政府、强社会》,《岭南学刊》2012年第2期。

东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東アジア雇用保障資料データ集」(《东亚就业保障资料数据集》),http://web.iss.u-tokyo.ac.jp/gov/asia-data.html。

高连奎、秦逸飞:《中国大时局——未来二十年的大趋势与变革方略》,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高奇琦、李路曲:《新加坡公民社会组织的兴起与治理中的合作网络》,《东南亚研究》2004第5期。

顾佳峰:《减少不平等与可持续发展》,社会文献出版社,2016。

顾昕:《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兴衰:比较研究视野》,《河北学刊》2013年第6期。

顾昕:《发展主义的发展: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理论探索》,《河北学刊》2014年第3期。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广东家庭发展报告》,http://www.gdwst.gov.cn/a/zwxw/2016052315343.html,2016年5月23日。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新常态下完善广东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研究》,《广东经济》2015年第12期。

贺志峰、崔云:《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省珠海市的调查》,《社会工作》2015年第3期。

侯保疆、梁昊:《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以广东省为例》,《农村经济》2014年第1期。

胡鞍钢、王磊:《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不稳定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跨国数据比较分析》,中央编译局文库。

胡海建:《广东基础教育特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肇庆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姜文辉:《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的经验与教训》,《亚太经济》2016年第6期。

蒋立山:《中国法治“两步走战略”:一个与大国成长进程相结合的远景构想》,《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6期。

〔美〕杰里米·里夫金:《零边际成本社会》,赛迪研究院专家组译,中信出版社,2014。

金教诚:《韩国社会保障相关统计》,郑功成等主编《东亚地区社会保障论》,人民出版社,2014。

金江军:《以“互联网+”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2月14日。

金渊明:《非正式工的社会保险死角地带规模及实况的再谈讨》,《社会福利政策》2010年第4期。

金渊明:《韩国社会福祉体系的基本结构及特点》,郑功成等主编《东亚地区社会保障论》,人民出版社,2014。

〔美〕莱斯特·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田凯译,商务印书馆,2008。

李超、倪鹏飞、万海远:《中国住房需求持续高涨之谜:基于人口结构视角》,《经济研究》2015年第5期。

李春玲:《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3期。

李春玲:《教育不平等的年代变化趋势(1940—2010)——对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再考察》,《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2期。

李林、田禾:《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李路路:《再生产与统治——社会流动机制的再思考》,《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2期。

李路路、朱斌:《当代中国的代际流动模式及其变迁》,《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李培林、张翼:《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认同和社会态度》,《社会》2008年第2期。

李强:《社会组织建设的内在逻辑与未来方向》,《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16年。

梁理文等:《橄榄型社会仍很遥远——广东社会阶层结构现状分析》,《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专报》,2017年。

廖小健:《马来西亚消除农民贫困的措施与启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梁宏:《广东省流动人口的特征及其变化》,《人口与发展》2013年第4期。

林卡:《东亚生产主义社会政策模式的产生和衰落》,《江苏社会科学》2008第4期。

林毅夫:《中国怎样从“中等收入陷阱”突围》,《甘肃理论学刊》2012年第11期。

林勇:《马来西亚反贫困战略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5第11期。

林宗弘、吴晓刚:《中国的制度变迁、阶级结构转型和收入不平等:1978—2005》,《社会》2010年第6期。

林敏华、董克难:《公众参与水平及其对社会组织行为的影响探析》,《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刘京萌:《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对发展型国家理论的再认识》,《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刘梦琴等:《2035年广东人口预测与人口发展趋势分析》,2017。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罗家德、帅满:《社会管理创新的真义与社区营造实践——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罗家德教授访谈》,《社会科学家》2013第8期。

罗思义:《新自由主义让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美国收入不平等急速加剧》,《人民日报》2017年1月17日。

马春华等:《转型期中国城市家庭变迁:基于五城市的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马克·贝磊等:《教育补习与私人教育成本》,杨慧娟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马修·伯罗斯:《下一个大事件——影响未来世界的八大趋势》,晏奎、夏思洁译,中信出版社,2015。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全球趋势2030变换的世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院译,时事出版社,2013。

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任中平、王菲:《经验与启示: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治理——以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地区为例》,《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日本内阁府:《老龄社会对策》,http://www8.cao.go.jp/kourei/index.html。

日本内阁府:《少子化对策》,http://www8.cao.go.jp/shoushi/shoushika/index.html。

尚志海、王兴水、黄晓娃:《广东省普通本科院校教育资源分布特征探讨》,《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世界银行:《2016年世界发展报告:数字红利》,2016。

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编著《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https://cn.weforum.org/reports。

世界银行:《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唐家骏:《比较对抗式与协商式的劳资关系——以英国与德国为例》,淡江大学硕士论文,2005。

唐灿:《家庭问题与政府责任:促进家庭发展的国内外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T.J.潘佩尔:《变化世界经济中的发展型体制》,禹贞恩:《发展型国家》,曹海军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

王莹、王义保:《公众参与:政府新任提升的动力机制》,《学术论坛》2015年第6期。

吴敬琏、刘鹤等:《走向“十三五”中国经济新开局》,中信出版社,2016。

吴愈晓:《教育分流体制与中国的教育分层(1978—2008)》,《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4期。

武川正吾:《福利国家的社会学:全球化、个体化与社会政策》,李莲花、李永晶、朱珉译,商务印书馆,2011。

阎志强:《广东老年家庭户增长、构成与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化》,《南方人口》2016年第5期。

杨善华、沈崇麟:《城乡家庭:市场经济与非农化背景下的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叶晓阳:《扩张的中国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与社会分层》,《社会》2015年第3期。

叶传星:《论我国社会转型对法律治理的挑战》,《法商研究》2009年第2期。

伊恩·霍利戴:《东亚社会政策的特点:促进生产的福利资本主义》,刘金婧译,《国外理论动态》2001第12期。

伊藤隆敏:《东亚的增长、危机和经济复苏前景》,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沙希德·尤素福编《东亚奇迹的反思》,王玉清、朱文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中国国际减贫中心:《2014—2015长期贫困报告:实现零极端贫困之路》,《国际减贫动态》2015年第9期。

郑振清、巫永平:《贫富差距扩大到政治效应——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东亚选举政治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1期。

谢宇、胡静炜、张春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理念与实践》2014年第2期。

张翠娥、万江红:《社会组织发展与农村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张桂金、张东、周文:《多代流动效应:来自中国的证据》,《社会》2016年第3期。

张国英:《广东省在业人口职业结构时空变迁:1982—2005》,《南方人口》2009年第1期。

张杰:《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制度环境》,《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张露露、任中平:《基层治理中农村社会组织的机制创新研究——以广东云浮乡贤理事会为例》,《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0期。

张孟见、陈飞:《广东社会工作实践:成果探讨与问题反思》,《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张薇:《韩国新村运动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郑功成:《东亚地区社会保障模式论》,郑功成等:《东亚地区社会保障论》,人民出版社,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15》,http://data.stats.gov.cn/files/lastestpub/gjnj/2015/indexch.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数据,http://www.stats.gov.cn/ztjc/ztsj/gjsj/。

周春霞:《广东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社会工作》2012年第1期。

左晓斯:《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及其评价研究》,《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左晓斯、吴开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从服务均等化到制度一体化——基于广东省调查数据的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苅谷刚彦:『大衆教育社会のゆくえ――学歴主義と平等神話の戦後史』(《大众教育社会的走向——学历主义和平等神话的战后史》),东京:中公新书,1995。

苅谷刚彦:『階層化日本と教育危機――不平等再生産から意欲格差社会』(《阶层化日本与教育危机——从不平等再生产到动机差距社会》),东京:有信堂,2001。

有田伸:『韓国の教育と社会階層――「学歴社会」への実証的アプローチ』(《韩国的教育和社会阶层:对于“学历社会”的实证研究》),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2006。

有田伸:『就業機会と報酬格差の社会学:非正規雇用·社会階層の日韓比較』(《就业机会和收入差距的社会学:非正规雇用、社会阶层的日韩比较》),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2016。

末广昭:「東アジアが直面する経済リスク――貧困·失業·経済的不平等」(《东亚面临的经济风险——贫困、失业、经济的不平等》),末広昭等,『東アジアの雇用保障と新たなリスク』,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http://jww.iss.u-tokyo.ac.jp/publishments/issrs/issrs/index.html,2014。

日本内阁府:「世界各国の出生率」(《世界各国的出生率》)http://www8.cao.go.jp/shoushi/shoushika/data/sekai-shusshou.html。

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世界の統計2017」(《世界的统计2017》)http://www.stat.go.jp/data/sekai/0116.htm。

UNDP. 2014. 《2014年人类发展报告》:http://www.cn.undp.org/content/china/zh/home/library/human_development/human-development-report-2014.html.

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12. “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2012:Confronting Rising Inequality in Asia.” https://www.adb.org/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29704/ado2012.pdf.

Chan,Tak Wing and Vikki Boliver. 2013. “The Grandparents Effect in Social Mobility:Evidence from British Birth Cohort Stud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8(4):662-678.

Erikson,Robert,John H.Goldthorpe and Lucienne Portocarero. 1979. “Intergenerational Class Mobility in Three Western European Societies:England,France and Sweden.”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30(4):415-441.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2016. World Employment Social Outlook:Trends for Youth.

JILPT(The Japan Institute for Labor Policy and Training). “Databook of International Labour Statistics.” http://www.jil.go.jp/english/estatis/databook/.

Midgley,J. 1985. “Industrialization and Welfare:The Case of Four Tigers.”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20(3):235-258.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of United State. A Publication of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Global Trend:Paradox of Progress,January 2017.

Nee,Victor. 1989. “A Theory of Market Transition:From Redistribution to Markets in State Socialism.”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4(5):663-681.

Sherry Turkle,Alone Together:Why We Expect Less from Each Other and More from Technology(New York:Basic Books,2010);James K.Galbraith,Created Unequal:The Crisis in American Pa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0),p.168.

UN. 2015.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15 Revision.” https://esa.un.org/unpd/wpp/Publications/Files/Key_Findings_WPP_2015.pdf.

UNDP. 2016.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http://hdr.undp.org/en/2016-report.

Walter Scheidel. 2017. The Great Leveler:Violence and the History of Inequality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Twenty-First Centry(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Wodtke,Geoffrey T. 2016. “Social Class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Ownership,Authority,and Pers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from 1980 to 2010.”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21(5):1375-1415.

World Bank,Ten Years after Asia’s Financial Crisis,World Bank East Asia & Pacific Update 2007,http://siteresources.worldbank.org/INTEAPHALFYEARLYUPDATE/Resources/550192-1175629375615/EAP-Update-April2007-fullreport.pdf.

意娜:《“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下的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时代——首份文化与创意产业全球地图》(英文版),2015,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http://www.199it.com/archives/481333.html。

刘斯奋、秦朔:《“南风北上”与“北风南下”》,《南风窗》1995年第30期。

深圳市政府:《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http://www.szpl.gov.cn/main/sz3/index.html。

伍毅敏:《纽约、东京最新总体规划指标体系介绍》,海外资讯网,2015年5月27日,http://www.china-up.com:8080/international/message/showmessage.asp?id=2575。

梁成喜:《法国“大巴黎计划”:打造“世界之都”》,《中国文化报》2017年6月23日。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2030首尔规划”概要与特点解读》“2030首尔规划”概要与特点解读,海外资讯网,2015年8月24日,http://www.chinaup.com:8080/international/message/showmessage.asp?id=2630。

《香港2030规划愿景与策略》http://www.pland.gov.hk/pland_en/p_study/comp_s/hk2030/sc/finalreport/pdf/C_FR.pdf。

《广东文化产业体系初具雏形》,《深圳特区报》2011年10月23日。

《广东展览业位列全国第一 广州撑起了半壁江山”》,《广州日报》2016年7月29日。

《深圳常驻人口平均年龄32.5岁》,《深圳晚报》2017年5月22日,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17-05/22/content_16274579.htm。

《最具创造力城市多数在美欧》,《参考消息》,转引自网易,2013年7月12日,http://money.163.com/13/0712/09/93ITFNJI00254TI5.html。

《2017季度中国app排行榜:共享单车、视频、新闻资讯等领域,谁才是老大?》,http://36kr.com/p/5070880.html。

邓江年:《330个产业集群连成珠三角,这是广东创新优势》,《时代周报》2017年6月1日。

联合国贸发会议主编《2008创意经济报告》,三辰影库影像出版社,200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经济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韩莉译,译林出版社,1999。

〔美〕莱斯利·A.怀特:《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的研究》,沈原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全球趋势2030:变换的世界》,时事出版社,2013。

陈正详:《中国文化地理》,三联书店,1983。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魏楚雄、愈新天译,华夏出版社,1989。

〔美〕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上册),迟越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

〔英〕迈克·克朗的《文化地理学》,杨淑华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刘成富译,商务印刷馆,2012。

〔澳〕戴维·索罗斯比:《文化政策经济学》,易昕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美〕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500年》,林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美〕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周晓虹、周怡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英〕吉姆·麦奎根:《重新思考文化政策》,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美〕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司徒爱勤译,中信出版社,2010。

周薇、田丰等:《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理论与战略》,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李宗桂等:《文化精神烛照下的广东——广东文化发展30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杨东平:《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东方出版社,1994。

辛向阳、倪建中主编《南北春秋:中国会不会走向分裂》,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

王亚南主编《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于平、李凤亮主编《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屠启宇主编《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荣跃明主编《上海文化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江畅、孙伟平、戴茂堂主编《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李雪松、娄峰、张友国:《“十三五”及2030年发展目标与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谢耘耕主编《中国城市品牌认知调查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年知识产权保护指数地区排名研究报告》。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6中国区域孵化能力评价研究报告》。

中宣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美〕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Grossman,G.M.,A.B.Krueger. 1995.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0(2):353-377.

Kuan Kwee Jee、胡祝帮、武继承等:《新加坡的环境进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9年第5期。

Selden,T.M.,D.Song. 1994.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Development:Is there a Kuznets Curve for Air Pollution Emission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7(2):147-162.

Shafik,N. 1994.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xford Economic Papers 46:757-773.

陈健鹏:《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进入转折期》,《中国环境报》2015年2月9日。

陈荣顺等:《清水 绿地 蓝天——新加坡走向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毛大庆译,团结出版社,2013,第5页。

成汉平:《新加坡是如何成为花园城市的》,《唯实》2016年第9期。

范彬、武洁玮、刘超等:《美国和日本乡村污水治理的组织管理与启示》,《中国给水排水》 2009年第25期。

高原:《新加坡:优美环境从哪里来》,《社区》2001年第8期。

黄健柏、贺稳彪、丰超:《全球绿色发展格局变迁及其逻辑研究》,《南方经济》2017年第5期。

黄珏:《新加坡环境问题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金相郁:《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第三种解释》,《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3期。

雷健、任保平:《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供给及其政策取向》,《生态经济(中文版)》2007年第12期。

李俊民、李勇:《日本、美国土地污染治理经验分析》,《世界农业》2014年第3期。

李敏:《关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第10期。

李志青:《从多元治理到伞形治理:城市绩效治理的一种当代途径——以新加坡的环境治理体系为例》,《上海城市管理》2016年第1期。

李中英:《日本水污染综合治理的“五步曲”》,《浙江经济》2014年第5期。

梁光源、勾犇:《他山之石:韩国环境治理经验启示》,《环境》2016年第5期。

林宗棠:《新加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特色与启示》,《环境保护》1995年第3期。

罗丽、徐今姬:《韩国环境政策基本法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第7期。

毛大庆:《环境政策与绿色计划——新加坡环境管理解析》,《生态经济》2006年第7期。

聂莉:《论可持续发展中绿色文化因素的制度安排》,《学术研究》2006年第2期。

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王君:《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城市”——新加坡环境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城市观察》2015年第2期。

吴舜泽等:《中国环境保护投资失真问题分析与建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17期。

杨波、尚秀莉:《日本环境保护立法及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启示》,《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0年第32期。

杨新莹、李军松:《绿色文化:基于我国的构建与繁荣》,《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

尹卫东:《用最少的资源做最好的自己——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第2期。

张健:《提高环保投资水平的对策分析》,《新疆环境保护》2000年第1期。

郑军、周国梅、杨昆等:《中国珠三角地区与韩国大首尔地区大气环境管理比较研究》,《环境保护》2016年第10期。

陈菲、王茜:《“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促进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5-11-3,http://www.gov.cn/zhengce/2015-11/03/content_5004158.htm。

崔朝阳:《广东“十五”地方立法经典瞬间》,《人民之声》2016年第7期。

董立龙:《营商环境国际化,重塑招商吸引力》,《河北日报》2017年2月23日,第5版。

范愉:《从司法实践的视角看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法制建设——论法与社会的互动》,《法律科学》2005年第1期。

方青:《五中全会:要建立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中国发展门户网,2015-10-30,http://cn.chinagate.cn/news/2015-10/30/content_36933798.htm。

冯玉军:《法治中国发展的趋势研究》,《学习论坛》2015年第1期。

冯玉军:《中国法治的发展阶段和模式特征》,《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付子堂:《实质法治:中国法治发展之进路》,《学术交流》2015年第3期。

付子堂、张善根:《地方法治建设及其评估机制探析》,《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1期。

高鸿钧:《美国法全球化:典型例证与法理反思》,《中国法学》2011年第1期。

公丕祥:《法治中国进程中的区域法治发展》,《法学》2015年第1期。

公丕祥:《全球化与中国法制化》,《法学研究》2000年第6期。

公丕祥:《认真对待区域法治发展》,载公丕祥主编《区域法治发展研究》第1卷,法律出版社,2016,第6~11页。

公丕祥主编《区域法治发展研究》第1卷,法律出版社,2016,第8页。

龚延泰:《法治理论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载钱弘道主编《中国法治实践学派》(2016年卷),法律出版社,2016,第333页。

龚延泰、孙文凯、屠振宇主编《外国法制现代化》,法律出版社,2016,第2、12~14、48~49、167~168、191~192页。

顾昂然:《立法札记:关于我国部分法律制定情况的介绍(1982—2004)》,法律出版社,2006。

顾培东:《当代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建构》,《法学研究》2012年第3期。

顾培东:《中国法治的自主型进路》,《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

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2017年修编版),广东省财政厅网,2017-6-28,http://www.gdczt.gov.cn/ztjj/ggfw/201706/t20170620_847452.htm。

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之附件《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任务分工表》,广东省人民政府网,2015-7-25,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507/t20150721_593534.html。

广东人民政府:《实施粤港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重点工作》,广东省人民政府网,2015-3-11,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503/t20150318_572877.html。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网,2016-12-31,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701/t20170126_691666.html。

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2016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东统计信息网,2017-3-3,http://www.gdstats.gov.cn/tjzl/tjgb/201703/t20170308_358320.html。

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全国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授牌仪式在广州举行》,广东人大网,2013-6-3,http://www.rd.gd.cn/pub/gdrd2012/xwdt/201306/t20130603_134252.html,2013a。

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2012年依法治省工作总结》,法治广东网,2013-6-14,http://www.fzgd.org/jgzn/qwfb/201306/t20130614_393090.htm,2013b。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2017-7-4,http://www.pprd.org.cn/fzgk/hzgh/201707/t20170704_460601.htm。

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2016-3-3,http://www.pkulaw.cn/fulltex t_form.aspx?Db=chl&Gid=266420&keyword=%e5%8c%ba%e5%9f%9f&EncodingName=&Search_Mode=accurate。

郭晓明:《新法律与发展多维研究——趋向综合发展的跨学科考察》,法律出版社,2016,第220、222、329、442、466页。

韩大元:《韩国法制现代化过程述略》,《法制现代化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第520~532页。

郝铁川:《论法治:中国依法治国的难点、重点和特点》,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3页。

郝铁川:《中国的法律虚无主义于法制浪漫主义——在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学术讲演》,《东方法学》2008年第1期。

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2016,第148、220~221、267、339、340页。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第1版。

黄建武:《法理学教程》,法律出版社,2001,第171页。

黄文艺:《法律国际化与法律全球化辨析》,《法学》2002年第12期。

黄文艺:《论中国法律发展研究的两大范式》,《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3期。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

贾凤兰:《中等收入陷阱》,《求是》2010年第20期。

江平:《依然谨慎的乐观:法治中国的历史与未来》,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第59页。

蒋立山:《中国法治两步走:与大国成长进程结合远景构想》,《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6期。

李步云:《论人权的三种存在形态》,《法学研究》1991年第4期。

李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辅导读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第39页。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人民日报》2017年3月17日,第1版。

李林:《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十三五”时期法治建设》,《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李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李林:《中国的法治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第153、168页。

李贞、雷龚鸣、夏子杰整理《习近平谈依法治国——在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8月17日,第12版。

林晖:《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农业现代化——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新华网,2016-5-3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31/c_1118962143.htm。

刘冠南、陈捷生:《法治领航 南粤闯出新天地》,《南方日报》2015年11月26日,第A04版。

刘恒等:《走向法治——广东法制建设30年》,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刘秋伟:《粤港澳打造优质生活圈 提升大珠三角地区竞争力》,中国经济网,2012-6-26,http://www.ce.cn/macro/more/201206/26/t20120626_23437365.shtml。

刘旺洪:《区域立法与区域治理法治化》,载刘旺洪主编《区域立法与区域治理法治化》,法律出版社,2016,第8页。

刘星:《法理学导论:实践的思维演绎》,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第348页。

卢朵宝:《2035年:新技术挑战政府治理》,《财经国家周刊》2015年第13期。

马长山、郭海霞:《治理法治化时代的法律体系重构》,《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

马长山、马靖云:《“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使命与渐进路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马怀德:《在法治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探寻中国的法治道路》,《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1期。

彭波:《守住公平正义的司法防线》,《人民日报》2017年1月12日。

朴秉濠:《韩国法与伦理道德》,韩大元译,《法学家》1993年第3期。

钱弘道主编《中国法治实践学派》(2016年卷),法律出版社,2016,第348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华网,2016-3-18,http://sh.xinhuanet.com/2016-03/18/c_135200400.htm。

人民日报记者:《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5-12-9,http://www.gov.cn/zhengce/2015-12/09/content_5021480.htm。

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课题组:《上海全球城市治理模式与民主法治研究》,《科学发展》2015年第9期。

史额黎:《让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落地生根”》,《中国青年报》2015年10月11日。

宋凤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是谁先提出来的》,《理论前沿》1990年第10期。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孙笑侠:《法治转型及其中国式任务》,《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4年第1期。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2016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2017-4-20,http://www.pkulaw.cn/fulltext_form.aspx?Db=news&Gid=85332&ke-yword=%e5%8c%ba%e5%9f%9f&EncodingName=&Search_Mode=accurate。

王珺:《产业升级中的广东实践与理论思考(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与改革发展政策”论坛专题报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网,2017-5-12,http://www.gdass.gov.cn/MessageInfo_5436.shtml。

王利明:《法治:良法与善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第17、21页。

王裕根:《WGI法治指数的评估程序与经验审视》,《宏观质量研究》2016年第4期。

魏哲哲:《展望“十三五”:推动全面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紫光阁网,2016-4-20,http://www.zgg.org.cn/zggxx/zhxzcy/zzhck/201604/t20160421_576962.html。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

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求是》2015年第1期。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谢晓尧:《守法刍议》,《现代法学》1997年第5期。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新华网,2017-5-23,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5/23/c_1121023088.htm。

《“十三五”规划建议: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新华网,2015-11-0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03/c_1117026876.htm。

徐显明:《生存权论》,《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徐显明:《中国法治发展的十个趋势判断——在2012年“人民法院党的建设博鳌高端讲座”上的发言》,法制资讯网,2012-8-29,http://www.legaldaily.com.cn/zbzk/content/2012-09/04/content_3816544.htm?node=25496。

闫鸣:《扎实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网站,2017-2-7,http://www.ccdi.gov.cn/special/sbjqcqh/jjqh_sbjq zqh/201702/t20170207_93596.html。

央广网记者:《全会〈决定〉: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 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央广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2013-11-15,http://news.cnr.cn/special/18sz/news/201311/t20131115_514147474.shtml。

袁曙宏:《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学习时报》2015年7月30日,第A4版。

张丽清编译《法治的是与非——当代西方关于法治基础理论的论争》,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70-82页。

张文显:《“权利本位”之语义和意义分析——兼论社会主义法史新型的权利本位法》,《中国法学》1990年第4期。

张文显:《变革时代区域法治发展的基本共识》,载公丕祥主编《法制现代化研究》(2013年卷),法律出版社,2014,第28页。

张文显:《法治中国的理论建构》,法律出版社,2016,第282、349页。

张文显:《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法学》2009年第6期。

张文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纲领——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认知与解读》,《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1期。

张玉、秦华:《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月14日,第1版。

张志铭:《转型中国的法律体系建构》,《中国法学》2009年第2期。

赵博、石龙洪:《殷殷关怀暖香江 高瞻远瞩展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香港发展纪实》,《人民日报》2017年6月29日,第1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新华网,2015-12-2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7/c11175917485.htm。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第1、3、4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第46、52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第122页。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谈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搜狐网,2015-4-14,http://mt.sohu.com/20150414/n411258229.shtml。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中国检务透明度指数报告(2016)——以检察院网站信息公开为视角》,中国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皮书数据库,2017-3-20,http://www.pishu.com.cn/skwx_ps/initDatabaseDetail?siteId=14&contentId=8129485&contentType=literature,2017a。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报告(2015)——以法院网站信息公开为视角》,中国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皮书数据库,2016-3-18,http://www.pishu.com.cn/skwx_ps/literature/7278/6566997.html。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报告(2016)——以法院网站信息公开为视角》,中国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皮书数据库,2017-3-20,http://www.pishu.com.cn/skwx_ps/initDatabaseDetail?siteId=14&contentId=8129415&contentType=literature&type=&subLibID=7278,2017b。

《文化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咸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网站,2016-6-4,http://www.xywgj.gov.cn/html/whcy/1516/3909.html。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新华网,2016-4-1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 ics/2016-04/17/c_1118647027.htm。

周永坤:《法理学——全球视野》,法律出版社,2016,第262、276页。

朱景文主编《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朱景文主编《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5:中国法治评估指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第264、280页。

朱景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3):法学教育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上)》,潘汉典、米健、高鸿钧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第271页。

〔德〕柯慕贤:《“中国制造2025”走向成功的关键》,王昉译,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016-2-26,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6347?full=y。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法治与民主的内在关系》,景躍进译,《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第4期。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第199页。

〔美〕巴里·温加斯特(斯坦福大学):《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如此抵制法治》,鲁楠译;詹姆斯·J.赫克、罗伯特·L.尼尔森、李·卡巴廷根编《全球视野下的法治》,高鸿钧、鲁楠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第28~54页。

〔美〕弗朗西斯·福山编著《落后之源》,刘伟译,中信出版集团,2015,第221页。

〔美〕卡塔琳娜·皮斯托、安德拉·哈达尔、安穆立特·安姆勒珀(哥伦比亚大学):《社会规范、法治和性别实现:论支配性法治范式的限度》,张文龙译;詹姆斯·J.赫克、罗伯特·L.尼尔森、李·卡巴廷根编《全球视野下的法治》,高鸿钧、鲁楠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第257~296页。

〔美〕罗纳德·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第227页。

〔美〕泰穆尔·库兰(杜克大学):《伊斯兰思想与实践中的法治:一个历史的视角》,高鸿钧译;詹姆斯·J.赫克、罗伯特·L.尼尔森、李·卡巴廷根编《全球视野下的法治》,高鸿钧、鲁楠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第74~95页。

〔美〕托马斯·卡罗特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法治的诱惑》,鲁楠译;詹姆斯·J.赫克、罗伯特·L.尼尔森、李·卡巴廷根编《全球视野下的法治》,高鸿钧、鲁楠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第16~27页。

〔葡〕博温托·迪·苏萨·桑托斯:《迈向新法律常识:法律、全球化和解放》,刘坤轮、叶传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第221~385页。

〔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第101~123页。

Alvaro Santos. 2006. “The World Bank’s Uses of the ‘Rule of Law’ Promis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avid M.Trubek and Alvaro Santos,eds.,The New Law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 Critical Appraisal,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281.

Brian Z.Tamanaha. 2004. On the Rule of Law:History,Politics,Theor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91.

David M.Trubek. 2014. “Scan Globally,Reinvent Locally:Can We Overcome the Barriers to Using the Horizontal Learning Method in Law and Development?” Nagoya University Journal of Law and Politics 258:15-16.

Jane Strimseth,David Wippman & Rosa Brooks. 2006. Can Might Make Rights?Building the Rule of Law after Military Intervention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