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85

近代中日关系丛书 日本与中国近代历史事件图书

SSAPID:101-3618-7697-73
ISBN:7-80230-135-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翔实的材料,揭露近代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近代以来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文库
作 者: 关捷
编 辑:陈文桂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文库编辑出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名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网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文库》书目

 总序

 读者反馈卡

 太平天国与日本

  前言

  一 日本人怎样了解太平天国

   1.中国商人的风说书

   2.来自琉球、朝鲜和西方船舰的情报

   3.漂流民的报告

   4.赴日中国文人的介绍

   5.唐船持渡书的记载

   6.千岁丸乘员的上海见闻

  二 日本人如何看待太平天国

   1.漂流民文太的认识

   2.江户军谈小说的倾向

   3.千岁丸武士们的看法

   4.吉田松阴等维新志士的观点

   5.幕府统治者的反应

   6.大盐平八郎的传说

  三 太平天国对日本的影响

   1.促进倒幕维新思想的形成

   2.为明治维新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四 日军助剿的谣言和洪仁玕论日本的预言

   1.日本出兵助剿太平军的谣言

   2.洪仁玕关于日本的预言

  结语

 百日强国梦

  一 祸起东瀛

   1.大厦将倾 马关受辱

   2.与狼共舞 危机四伏

   3.广东康梁 万木草堂

   4.公车上书 皇帝垂青

  二 维新中国

   1.出资办报 强学保国

   2.日本模式 以敌为师

   3.引狼拒虎 书生议政

   4.思想交锋 变法为本

  三 强国之梦

   1.皇帝变法 明定国是

   2.百日维新 改造中国

   3.西后狮吼 阴谋废帝

   4.外联“友邦” 伊藤入京

   5.项城告密 风云突变

  四 亡命扶桑

   1.瀛台泣血 康梁出逃

   2.戊戌六君 血染刑场

   3.东京反省 鼓吹西学

   4.戊戌维新 世人臧否

 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远东宪兵

  前言

  一 独霸东亚的狂想

   1.暴富后的东亚梦

   2.瓜分潮中抢福建

   3.重点渗透急扩张

  二 参加八国联军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2.义和团进入北京、天津

   3.日本的观望与参战

   4.掀起侵华狂热

  三 增援津沽的急先锋

   1.炮轰大沽炮台

   2.增援紫竹林租界

   3.反击天津军民

  四 攻占天津的新功臣

   1.进攻天津南门

   2.疯狂进行报复

   3.强行殖民统治

  五 进犯北京的主力军

   1.争当联军主力

   2.力主进军北京

   3.北犯路上抢头功

  六 攻占北京当宪兵

   1.攻打北京齐化门

   2.抢劫户部内务府

   3.充当远东宪兵

  七 北守南进争议和

   1.阴谋独占厦门

   2.乘机出兵上海

   3.争取议和的主动权

  八 扩大侵华战果

   1.逼签《辛丑条约》

   2.抵制俄国占领东北

   3.重新占领辽东

  结束语

 惊雷震东瀛

  开头语

  一 起义的预演

   1.革命号角

   2.此伏彼起

   3.最后预演

  二 雷霆震天地

   1.一触即发

   2.一声巨响

   3.媒界纷忙

   4.伺机干涉

   5.抵制共和

  三 热情的赞扬

   1.浪人来华

   2.援助革命军

   3.建立团体

  四 “东方第一个共和国”

   1.寻求承认

   2.民间呼声

   3.聘请顾问

   4.供应武器

  五 险恶的用心

   1.勾结袁世凯

   2.干涉北伐

   3.“满蒙王国”

   4.租借满洲

   5.渗透闽浙

   6.高价借款

  六 虚假的中立

   1.“中立不倚”

   2.二次革命

  七 东瀛的波涛

   1.民众觉醒

   2.护宪运动

   3.内阁辞职

 五四运动与日本

  一 五四运动起于日本侵华

  二 五四前的反日情绪

  三 爆发学潮

   1.阴云密布 山雨欲来

   2.大期望与大失望

   3.5月3日

   4.五四学潮爆发

   5.怒烧赵家楼 痛打卖国贼

  四 坚持斗争

   1.总罢课与抵制日货的萌发

   2.矛盾激化与爱国排日风潮初起

  五 全民运动

   1.黄浦江震撼中外统治者

   2.星火燎原

   3.海外响应

  六 排日风潮

   1.中国民众直接开展的反日斗争

   2.日本制造惨案

   3.抵制日货

   4.各界反日爱国情绪高涨

   5.告日本国民书

  七 震动世界

   1.日本国内的不同反应

   2.欧美人士的态度

   3.苏俄的吸引力

  八 人民斗争的胜利

   1.罢免卖国贼 内阁倒台

   2.拒签和约

  九 五四运动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1.中国人民排日情绪和民族解放思想的大积淀

   2.日本在华势力的短期弱化与更凶狠争夺的继续

 国民革命掀高潮 东洋近邻举屠刀

  一 革命人士前赴后继,加藤内阁“火中取栗”

   1.卧薪尝胆,借刀杀人

   2.焕章北京政变,加藤排孙扶段

  二 五卅运动导火线,革命风暴起高潮

   1.日本大班牟暴利,中国工人受奴役

   2.童年女工遭厄运,二月风雷甚激荡

   3.残杀事件燃怒火,反帝浪潮卷全国

  三 郭松龄倒戈反奉,关东军援张抗郭

   1.日奉狼狈为奸,茂辰滦州发难

   2.主子出兵,奉张得救

   3.留待千秋论功罪,难得红颜共死生

  四 冯军倾向革命,日助军阀镇压

   1.国奉战争正酣,日帮奉系入关

   2.冯军群龙无首,直奉各军联手

   3.大沽口炮击事件,三一八流血惨案

  五 北伐出师席卷大江南北,币原分化瓦解革命阵营

   1.北伐军旗开得胜,东瀛国再次干涉

   2.屠杀事件暴露狰狞面目,武装干涉分裂反帝营垒

   3.订计划祸心毕露,举屠刀血洗江南

  六 新内阁提出侵华新策略,汪精卫走上反共叛变路

   1.田中内阁上台,改变侵华策略

   2.“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

   3.签下催命符不失大节,增兵来中华狼子野心

 北洋军阀与日本

  一 北洋军阀的起源与发展

  二 北洋军阀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

  三 善后大借款与满蒙五路承筑权

  四 日本成为山东新“主人”

  五 “二十一条”与“民四条约”的签订

  六 帝制丑剧与日本态度的变化

  七 对德绝交与府院之争

  八 张勋复辟与段祺瑞讨逆

  九 日皖军事协定与西原借款

  十 巴黎和会中的山东问题

  十一 原敬内阁与皖系落败

  十二 直奉分裂与两次直奉战争

  十三 郭冯联合倒奉与日本干涉

  十四 直奉联合与北伐

  十五 日本东方会议与对奉强硬交涉

  十六 张作霖的“蘑菇术”

  十七 皇姑屯事件与东北易帜

 九一八事变

  上篇 事变前夜

   一 日本的崛起及其对外侵略扩张

   二 殖民统治的“四头政治”

   三 “利益线”与“生命线”

   四 扩大侵略贪得无厌

   五 东北经济命脉谁属

   六 东北王张作霖之死

   七 张学良东北易帜

   八 发兵中原 东北空虚

   九 经济恶化与政治法西斯化

   十 紧锣密鼓

   十一 策划阴谋

   十二 “以不变应万变”

   十三 制造事端

   十四 剑拔弩张

  下篇 事变全景

   一 柳条湖的爆炸声

   二 袭击北大营

   三 沈阳失守

   四 攻占长春

   五 熙洽投敌 吉林沦陷

   六 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

   七 嫩江桥阻击战

   八 锦州保卫战

   九 哈尔滨保卫战

   十 日军暴行

   十一 东北抗日武装的兴起

 军刀下的剥离

  一 富饶的华北

  二 察东事件

   1.关东军大连会议

   2.察东的枪声

  三 “亲善”的锣鼓

   1.“日华亲善”的鼓噪

   2.蒋与汪的回应

   3.中日两国使馆升格

  四 日本租界内的枪声

   1.汉奸被杀

   2.“孙永勤义勇军”问题

   3.制造事端

   4.屈服

   5.《何梅协定》

  五 张北事件与《秦土协定》

   1.张北事件

   2.《秦土协定》

  六 广田外交与国民党政策的变化

   1.广田外交

   2.国民党政策的变化

  七 丰台事件

   1.白坚武的策划

   2.袭击丰台

  八 香河汉奸夺城事件

   1.狡诈的汉奸

   2.夺城

   3.平乱

  九 “华北经济提携”运动

   1.“提携”的缘起

   2.“华北经济提携”

  十 “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1.“华北五省自治政府”的流产

   2.“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的粉墨登场

   3.“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出台

  十一 日本在华北等地的武装走私

   1.对华北地区的武装走私

   2.“冀东特殊贸易”

  十二 关东军策动“内蒙独立”

   1.经营内蒙

   2.动武

 卢沟桥事变

  一 卢沟桥的历史与战略地位

  二 “大陆政策”与日本的对外扩张

  三 蚕食华北

  四 日本在华北的军事力量

  五 日军的挑衅

  六 第29军

  七 事变前的阴云

  八 卢沟桥事变史事日志

   7月6日

   7月7日

   7月8日

   7月9日

   7月10日

   7月11日

  九 事变之后

  十 日本帝国主义是挑起卢沟桥事变的罪魁祸首

 近代中日科技交流

  导言

  一 近代汉译西方科学著作在日本的流传和影响

   1.汉译数学著作在日本的流传和影响

   2.汉译物理、天文、化学与生物学著作传入日本及其影响

   3.汉译西方地学著作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

   4.汉译西方医学著作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

   5.汉译西方科学著作与日本近代科学名词的形成

  二 近代日本在科学技术方面对中国的影响

   1.清末对日本科学教育制度的引进及其影响

   2.清末翻译的日本科技著作及其影响

   3.日译西方科技名词术语对中国的影响

  三 留日学生与中日科学交流

   1.留日学生及其在日本接受的科学教育

   2.留学生从事的科学活动

   3.留日学生、学者对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贡献

  四 近代中日科学交往的几位重要人物

   1.周达与近代中日数学交往

   2.罗振玉、藤田丰八与中日科技交流

   3.丁福保与近代中日医学交流

 近代中日关系大事简录

  上编:1870年~1937年6月

   1870年

   1871年

   1872年

   1873年

   1874年

   1875年

   1876年

   1877年

   1878年

   1879年

   1880年

   1881年

   1882年

   1884年

   1885年

   1887年

   1890年

   1893年

   1894年

   1895年

   1896年

   1898年

   1899年

   1900年

   1901年

   1902年

   1903年

   1904年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09年

   1910年

   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下编:1937年7月~1945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这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具体生动而又力求通俗的介绍近代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著作。书中以翔实的材料,揭露近代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暴行;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近代以来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尤其是在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两国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互相支持,共同打击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动人情景。

王晓秋:《近代中日启示录》,北京出版社,1987。

王晓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中华书局,1992、2001。

王晓秋:《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

茅家琦主编《太平天国通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中国史学会编《太平天国》资料丛刊1~8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印书》,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

冯天瑜:《千岁丸上海行》,商务印书馆,2001。

增田涉:《西学东渐と中国事情》(日文),岩波书店,1979。

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小岛晋治:《太平天国革命の历史と思想》(日文),研文出版社,1978。

市古宙三:《近代中国の政治と社会》(日文),东京大学出版会,1977。

小岛晋治监修:《幕末明治中国见闻集成》(日文),ゆまに书房,1998。

王晓秋:《太平天国革命对日本的影响》,《历史研究》1981年第2期。

王晓秋:《幕末日本人怎样看中国——1862年千岁丸上海之行研究》,《日本学》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889。

王晓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者罗森》,《日本学》第五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华书局,1980。

王戎笙编《台港清史研究文摘》,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近代中国人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1983。

王栻:《维新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胡滨:《戊戌变法》,新知识出版社,1956。

宝成关:《奕訢慈禧政争记》,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李文海、孔祥吉编《戊戌变法》,巴蜀书社,1986。

胡绳武主编《戊戌维新运动史论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中华书局,1954。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

国家档案馆编《戊戌变法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84。

德龄:《瀛台泣血记》,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

李文海:《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刘崇敬:《向西方学习的探索与反思(1840-1919)》,求实出版社,1988。

范世华:《戊戌维新——近代中国的一次改革》,求实出版社,1987。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李德征、苏位智、刘天路:《八国联军侵华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

廖一中、李德征、张旋如:《义和团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0。

牟安世:《义和团抵抗列强瓜分史》,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王晓秋:《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车琼爱:《义和团运动和帝国主义列强》(韩文),友英社,1997。

孙其海:《铁血百年祭》,黄河出版社,2000。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3卷,商务印书馆,1975。

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75。

科罗斯托维茨:《俄国在远东》,商务印书馆,1975。

山口一之:《义和团事变与日本的反应》,《义和团研究会会刊》第1981年第3期。

菅野正:《义和团事变与日本的舆论》(日文),《历史学家》第44、45号。

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八国联军在天津》,齐鲁书社,1980。

苏位智、刘天路:《义和团研究一百年》,齐鲁书社,2000。

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1992。

胡滨译《英国蓝皮书中有关义和团资料选译》,中华书局,1980。

陈旭麓、顾廷龙、汪熙主编《义和团运动——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中国史学会:《义和团》(1~4册),神州国光社,1951。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上下册),中华书局,195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部:《义和团档案史料续编》(上下册),中华书局,1990。

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四),中华书局,1958。

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杜春和、耿来金、张秀清编《荣禄存札》,齐鲁书社,1986。

《近代史资料》编辑组:《义和团史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桂太郎自传》,《义和团研究会会刊》,1984年第1~2期。

《北清抢劫之怪圈》节译,《义和团研究会会刊》,1894年第1~2期。

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1~8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北京历史博物馆主编《中国近代史参考图片集》(下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

广东社科院历史研究室等编《纪念孙中山先生》,文物出版社,1981。

中国社科院民国史研究室主编、邹念之编译《日本外交文书选译——关于辛亥革命》,中国社科出版社,1980。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版。

中国新闻社编《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1981。

宫崎寅藏著、宋越伦译《三十三年落花梦》,致良出版社,1987。

辽宁省档案馆编《辛亥革命在辽宁档案史料》,1981年内部印刷。

俞辛焞、王振锁编译《孙中山在日活动密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日〕朝日新闻社:《近代日本年表》(明治、大正、昭和),朝日年鉴,1997年别册,朝日新闻社,1997。

冯自由:《革命逸史》,中华书局,1981。

林明德:《近代中日关系史》,三民书局,1984。

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王晓秋:《近代中日启示录》,北京出版社,1987。

赵军:《辛亥革命与大陆浪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李廷江:《日本财界与辛亥革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俞辛焞:《孙中山与日本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1996。

李吉奎:《孙中山与日本》,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段云章:《孙文与日本史事编年》,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俞辛焞:《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外交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日〕黑龙会编《东亚先觉志士传记》,原书房,1966。

〔日〕由井正臣:《大正デモヮラシ-》,有精堂,1977。

〔日〕小野川秀美、岛田虔次编《辛亥革命の研究》,筑摩书房,1978年版。

〔日〕藤井升三:《孙文研究》,劲草书房,1983。

〔日〕中村哲夫:《同盟の时代——中国同盟会の成立过程の研究》,人文书院,1992。

《申报》,1911年、1912年、1913年。

《盛京时报》,1911年、1912年。

《民报》,1905年、1906年。

〔日〕《革命评论》,1906年。

〔日〕《大阪朝日新闻》,1911年、1912年。

〔日〕《大阪每日新闻》,1911年、1912年、1913年。

〔日〕《日本及日本人》,1911年、1912年、1913年。

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五四爱国运动(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2.彭明著《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

3.丁守和主编《五四图史》,辽海出版社,1999。

4.今井清一著《日本近代史》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83。

5.周策纵原著、杨默夫编译《五四运动史》,龙田出版社,1981。

6.杨亮功、蔡晓舟编《五四》,传记文学出版社,1983。

7.周玉山著《五四论集》,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1。

8.周策纵等著《五四与中国》,时报出版公司,1979。

9.汪荣祖编《五四研究论文集》,聊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

10.《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

11.王维礼主编《中国现代史大事记事本末》(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12.张小兵、王亚玲著《未圆的共荣圈——日本武士梦的幻灭》,长春出版社,1995。

13.依田憙家著《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1868~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14.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一册(1919~192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15.金德群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一、二册补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17.陈益民主编《民国旧事——老新闻(1916~1919)》,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姜念东等:《伪满洲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易显石等著《“九一八”事变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

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1~8卷,三联书店,1982。

华岗:《中国大革命史》,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来新夏主编《北洋军阀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三联书店,1983。

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中日关系史论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杨正光:《中日关系简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

夏良才主编《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资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87。

王宗华主编《中国大革命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90。

〔日〕井上清等著、杨辉译《日本近代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72。

〔日〕井上清著、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译《昭和五十年》,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

〔日〕信夫清三郎编、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日本外交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

〔日〕远山茂树著、邹有恒译《日本近现代史》,商务印书馆,1983。

〔日〕重光葵著、齐福霖等译《日本侵华内幕》,解放军出版社,1987。

〔日〕依田燊家著、卞立强等译《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1868~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苏〕B.阿瓦林著、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俄语教研室译《帝国主义在满洲》,商务印书馆,1980。

〔苏〕亚·伊·切列潘诺夫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美〕任达著、雷颐译《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2.王晓秋著《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三联书店,1983。

4.《西原借款回忆》,《近代史资料》,1979。

5.杨天石:《民国掌故》,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6.何士夫:《人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7.唐人:《北洋军阀演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8.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亦凡公益图书馆(北京),2001。

9.来新夏等:《北洋军阀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10.章伯锋:《北洋军阀(1912~1928)》第三卷(皖系军阀与日本),武汉出版社,1990。

解学诗:《伪满洲国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5。

万峰:《日本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8。

孙邦等编《“九一八”事变》,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王辅:《日军侵华战争》(一),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

张永滨、李毅:《张学良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

姜念东等:《历史教训——九一八纪实》,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林声主编《“九一八”事变图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温济泽主编《九一八和一二八抗日运动史》,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香港《文汇报》社编辑:《勿忘“九一八”》,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南开大学马列教研室中共党史教研组:《华北事变资料选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

2.《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3.萧振瀛:《华北危局纪实》,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4.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5.《北平人民抗日斗争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中共石家庄党史研究室:《日军侵华罪行》,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沈继英等:《卢沟桥事变前后》,北京出版社,1986。

《七七事变》,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武月星等:《卢沟桥事变风云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马仲廉:《卢沟桥事变与华北抗战》,燕山出版社,1987。

张春祥:《卢沟桥事变与八年抗战》,北京出版社,1990。

刘绮菲:《卢沟残阳如血:七七事变实录》,团结出版社,1994。

王宗仁:《睡狮怒醒》,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

1.日本学士院编《明治前日本数学史》(第五卷),岩波书店,1960。

2.〔日〕三上义夫:《和汉数学上の关系及ご比较》,《中央论坛》1923年第6卷。

3.冯立昇:《〈代微积拾级〉在日本的流传和影响》,《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年第4期。

4.〔日〕长泽龟之助:《微分学》,“序”,数理书院,1881。

5.〔日〕小仓金之助:《明治数学の基础工事》,《数学史研究》(第二集),岩波书店,1948。

6.本书编辑委员会:《日本の数学100年史》,岩波书店,1983。

7.牛亚华:《中国汉译西医学著作在日本的流传和影响》,《中华医史杂志》1997年(27卷)第4期。

8.日本学士院编《明治前日本医学史》,岩波书店,1978。

9.〔日〕藤野恒三郎:《日本近代医学の步み》,东京,讲谈社,1974。

10.〔日〕富士川游:《日本医学史》,形成社,1972。

11.〔日〕实藤惠秀著、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三联书店,1983。

12.吕顺长:《清末浙江与日本》,《中日文化研究文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3.鲁迅诞生110周年仙台纪念祭实行委员会编《鲁迅と日本》,东北堂株式会社,1991。

14.陈学恂、田正平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15.汪向荣:《日本教习》,三联书店,1988。

13.沈殿成主编《中国人留学日本百年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16.李挺举、吉田忠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科技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17.谭汝谦主编《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

18.陈邦贤:《中国医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19.王冰:《中国物理学史大系·中外物理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20.王勇主编《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

21.冯立昇:《周达与中日数学交往》,《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第1期。

22.牛亚华:《清末留日医学生及其对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贡献》,《中国科技史料》,2003年第3期。

23.牛亚华、冯立昇:《丁福保与近代中日医学交流》,《中国科技史料》,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