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9

引证文献

3 !

参考文献

243

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NTERPRISE CITIZENSHIP IN CHINA(2009)

SSAPID:101-3596-3856-22
ISBN:978-7-5097-0844-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当代第一本企业公民报告蓝皮书。书中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企业公民”理论历史和现阶段研究前沿,并对“企业公民”在经济学上进行系统解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30年来,尤其是2008年我国企业公民建设进行高度概括,对企业在公民建设中的行为、成绩和不足进行评述,以指导企业公民建设的完善。

相关信息

丛书名:企业公民蓝皮书
作 者: 邹东涛 王再文
编 辑:张景增;王莉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9)》编撰委员会

 序一 做优秀企业公民 促和谐社会建设

 资讯创造价值 皮书成就未来

 中文摘要

 学术支持单位

 企业公民蓝皮书编委会

 总报告

  中国企业公民建设形势研究

   一 中国企业公民建设的现状

    (一)转型期中国企业公民建设的特点

     1.在企业公民建设中坚持权利与义务的有机统一

     2.在企业公民建设中坚持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

     3.在企业公民建设中坚持组织与个体的辩证统一

     4.企业把企业公民建设看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动力

    (二)企业主动发布企业公民(社会责任)报告,积极参加企业公民实践

     1.企业积极履行社会慈善责任

     2.企业积极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

     3.企业积极履行对职工的责任

     4.企业积极履行对环境的责任

    (三)政府加强监督,积极引导

    (四)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

   二 中国企业公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自身认知及治理缺陷

     1.企业公民建设是中国企业历史性的跨越

     2.双重标准的功过:企业权利和责任的“辩证法”

     3.企业治理的拿来主义做派

     4.企业文化的工具主义倾向

     5.企业公民人格不独立

    (二)政府法规政策支持不足

     1.产权保护力度弱

     2.政策歧视较为严重

     3.管制主义与放任主义混合

    (三)社会意识形态存在误区

     1.轻商文化的积弊

     2.原始积累中的急躁心态

     3.增长情结的代价

     4.官商勾结的恶德

    (四)企业外部机构和机制建设不完善

     1.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利用不足

     2.民间力量缺乏制衡

     3.媒体的社会净化职能不足

   三 加快中国企业公民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适合企业公民建设的企业内部机制

     1.企业战略

     2.公司治理

     3.企业家

     4.企业文化

    (二)完善企业公民建设的外部政治环境

     1.加强政府职能建设,为尽快构建企业公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强化法规和政策体系的支持力度

    (三)利用社会意识形态的积极力量

     1.有效利用主流意识形态的力量

     2.有效利用民间意识形态的力量

    (四)加快创立企业公民外部促进机制

     1.加快评价体系的建立

     2.加强对企业公民建设的监督

     3.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理论探索

  企业与社会关系研究中的概念演化

   一 商人伦理与企业伦理

    (一)商人伦理(Businessman Ethics & Merchant Ethics)

    (二)企业伦理(Enterprise Ethics & Business Ethics)

   二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三 企业社会回应与企业社会绩效

    (一)企业社会回应(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

    (二)企业社会绩效(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四 企业公民(Enterprise Citizenship)

    (一)企业公民概况

    (二)狭义的企业公民

    (三)等同的企业公民

    (四)“公民权”与广义的企业公民

  中国企业公民建设的理论解释

   一 传统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

   二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的困境

    (一)性质界定和内容范围

    (二)基础理论解释

    (三)实现机制解释

   三 企业公民的理论解释

    (一)企业公民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关注自身的权利

    (二)企业公民深化了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解释

    (三)企业公民强调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愿的理解和尊重

   四 国内企业公民研究综述

    (一)基于道义的企业社会责任解释

    (二)基于自利或战略的企业社会责任解释

    (三)企业公民: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企业利益的统一

  时代发展呼唤中国企业公民建设

   一 企业公民——一个新兴的话题

   二 中国企业公民具有时代赋予的特殊内涵

    (一)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注社会,支持公益

    (二)优秀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完善的治理结构

    (三)权利的享有者,责任的承担者

   三 企业公民建设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四 企业公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五 和谐社会下中国企业公民建设任重道远

    (一)企业公民要承担遵纪守法的责任

    (二)企业公民要承担创造社会财富的责任

    (三)企业公民要承担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责任

    (四)企业公民要承担促进社会稳定的责任

    (五)企业公民要承担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责任

 专题研究

  中国企业反腐败反商业贿赂分析研究

   一 我国立法对商业贿赂含义的界定

    (一)商业贿赂的含义及特点

     1.商业贿赂的含义

     2.专家学者质疑我国立法对商业贿赂的规定

     3.商业贿赂的主要特点

    (二)腐败与商业贿赂的关系

     1.商业贿赂与腐败有密切关系

     2.商业贿赂是一种腐败行为

     3.研究商业贿赂也应该涉及腐败

   二 国内典型商业贿赂案例及其危害性评析

    (一)国内商业贿赂典型案例

     1.教育领域*

     2.商品零售*

     3.医药购销*

     4.通信领域*

     5.金融领域*

     6.旅游领域*

     7.政府采购

     8.官员商业受贿*

    (二)商业贿赂的危害性评析

   三 中国反腐败反商业贿赂运动回顾

    (一)中国反腐败反商业贿赂主要历程

    (二)成果

     1.整体成果

     2.主要分项成果

   四 国际反腐败反商业贿赂的经验

    (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二)美国*

    (三)德国*

    (四)中国香港地区*

   五 中国未来反腐败反商业贿赂的难点、措施与建议

    (一)中国未来反腐败反商业贿赂的难点分析

     1.人情文化

     2.寻租行为

     3.法律漏洞

    (二)中国未来反腐败反商业贿赂的措施和建议

     1.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法规

     2.加强防治商业贿赂的执法体制建设

     3.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4.开展宣传教育,构建防治商业贿赂的思想道德防线

     5.企业要主动承担反商业贿赂的社会责任

  中国企业消费者保护责任分析研究

   一 消费者保护概述

    (一)消费者保护概念的提出

    (二)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的历史回顾

     1.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发展

     2.消费者保护立法的发展

   二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

    (一)新时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特点

     1.将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作为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范围和领域将获得全新的拓展

     3.消费安全权的维护将始终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核心和重点

     4.重视环保将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亮点

    (二)我国消费者保护运动取得的法律成就

     1.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2.设置了双倍赔偿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3.司法机关开始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列为工作重点

   三 企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

    (一)国外保护消费者权益案例

    (二)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1.消费者受伤有权获得精神损害赔偿

     2.全国首例商品房双倍赔偿案

     3.全国首例发布虚假广告获刑案

     4.三鹿奶粉事件

   四 推动企业积极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的措施

    (一)企业应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1.履行社会责任,保护企业内部劳动者的权益

     2.保护与企业关联的外部消费者的权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二)企业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保护消费者利益有利于提升企业的长远利润

    (三)政府应当依法行政,将督促企业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

    (四)公众应监督并积极促进企业和政府承担安全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

    (五)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民间组织

  中国企业劳工保护社会责任分析研究

   一 相关概念概述

    (一)劳工权益保护

    (二)劳工保护社会责任

     1.对员工劳动报酬保障的责任

     2.对雇员人身安全的责任

     3.对员工技能培养和素质提高的责任

   二 我国企业劳工责任保护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我国企业劳工权益保护的发展历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2.改革开放时期

     3.当前经济全球化时期

    (二)我国劳工责任保护现状

     1.案例列举

     2.通过案例分析我国劳工责任保护现状

   三 我国企业劳工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我国劳工保护存在的问题

     1.就业歧视严重

     2.工作环境恶劣

     3.加班加点现象严重

     4.工资水平低下且拖欠工资现象严重

     5.社会保险未依法缴纳

     6.其他权利未落实

    (二)我国企业劳工保护责任问题的成因分析

     1.政府部门不重视

     2.工人组织不完善

     3.社会组织不健全

     4.企业对劳工保护社会责任不重视

     5.劳工保护法律不健全

   四 加强劳工责任保护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政府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

    (二)工人主动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三)企业深化行业自律

    (四)社会组织提供有力帮助

    (五)立法机关加强劳工保护法律法规建设

   五 总结

  中国企业保护环境责任分析研究

   一 我国企业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现状

    (一)工业企业仍然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

    (二)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相对薄弱

    (三)重大环境事故造成严重损失

    (四)企业环保责任已影响到我国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

    (五)我国环保产业仍需发展

   二 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存在缺失的原因

    (一)企业过度逐利,忽视环保

    (二)地方政府过度注重GDP,追求政绩

    (三)环保法律立法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四)公众舆论不足,公众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三 加强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加强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建设的必要性

     1.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企业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建设的必然性

   四 加强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建设的建议

    (一)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构建完整的环保责任

     1.诠释原有法律法规,制定新的规则

     2.加强执法力度,加重违规成本

    (二)通过制度创新推进企业的环保责任

     1.增强“源头治理”

     2.克服“源头治理”中的“寻租”现象

    (三)加强企业的道德约束,转变经营观念

     1.加强企业的道德约束

     2.推动企业转变经营观念

    (四)加强舆论监督

     1.完善公众舆论的传导路径

     2.与媒体的互动

  中国企业社区服务行为分析研究

   一 概述

    (一)企业

    (二)社区

     1.含义

     2.形成社区的四个要素

    (三)企业与社区的相互影响

     1.社区对企业的影响

     2.企业对社区的影响

   二 企业社区服务

    (一)企业社区服务定义

    (二)企业社区服务内容

     1.企业社区社会保障服务

     2.企业社区家政服务

     3.企业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4.企业社区就业服务

    (三)企业社区服务的特征

     1.企业社区服务是自愿性的公益活动

     2.企业社区服务是社区居民全体参与的社会互助活动

     3.企业社区服务是综合性的服务

    (四)企业社区服务的意义

     1.企业社区服务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2.企业社区服务使人们更集中精力从事其他社会活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3.企业社区服务能够安定社会

   三 企业社区服务问题分析

    (一)企业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积极性欠缺

    (二)企业社区服务方向不清,导致社区物业管理混乱

    (三)企业社区服务的工作重点定位不明确

   四 强化中国企业社区服务的思路

    (一)提高企业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参与意识

     1.完善居民参与企业社区服务的合法化

     2.行政组织应完善企业社区服务的民主管理、决策机制

     3.企业应积极引导和发展社区社会团体,使企业社区居民在社团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

    (二)继续加强政府的指导,强化政府对企业社区服务的监管

     1.加强政府对企业社区服务的组织领导

     2.强化政府对企业社区服务的政策指导

     3.加强政府对企业社区服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三)企业应理清社区服务的工作方向,继续扶持社区服务的发展

  中国企业慈善社会责任分析研究

   一 国内外对企业慈善社会责任的研究及争论

   二 企业慈善行为的演进历程

    (一)自愿性慈善捐赠阶段

    (二)被动性捐赠阶段

    (三)战略性捐赠阶段

   三 企业履行慈善社会责任的意义

    (一)有利于树立企业社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

    (二)有利于培育企业优秀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三)有利于企业获得丰富的社会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 中外企业慈善社会责任比较分析

    (一)中外企业慈善社会责任特征比较分析

     1.我国企业慈善规模比较小

     2.我国企业慈善理念不够成熟

     3.我国企业慈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二)中外企业慈善社会责任特征差异原因分析

     1.我国社会公众慈善理念缺失

     2.我国企业参与慈善的动机和决策不足

     3.慈善机构发展水平的制约

     4.我国立法滞后

   五 促进企业履行慈善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群众的慈善意识

    (二)改变政策导向,突出企业主体作用

    (三)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引导慈善的制度

    (四)培养慈善基金或组织,规范慈善行为

    (五)借鉴国际经验,推动理性发展

  新闻媒体在企业公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一 新闻媒体监督职能与企业公民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 新闻媒体整体推进企业公民建设的作用

    (一)新闻媒体监督、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二)新闻媒体在监督过程中应防止舆论失衡

   三 新闻媒体整体推进企业公民建设的实践

    (一)新闻媒体宣传“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理念

    (二)新闻媒体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四 新闻媒体整体推进企业公民建设的最终目标

    (一)重视舆论监督,构建全民监督体系

    (二)推动全民监督,实现企业公民目标

    (三)引导社会舆论,内化企业公民建设

  个人意识对企业公民建设的影响研究

   一 我国个人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二 个人公民意识的觉醒是企业公民建设的重要基石

    (一)公民意识内化是企业公民建设的原动力

    (二)企业家公民意识提高决定着企业公民建设的方向

    (三)企业员工公民意识提高决定了企业公民建设的进程

    (四)消费者公民意识的提高是企业公民建设的外在推动力

   三 提升公众公民意识,推动企业公民建设

 案例分析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企业公民建设分析研究

   一 中远集团重视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的工作

   二 中远集团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的主要业绩

    (一)科学管理,提高效益

    (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善待员工,以人为本

    (四)关注公益,回馈社会

   三 中远集团积极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公民建设分析研究

   一 国电公司重视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的工作

   二 国电公司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的主要业绩

    (一)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确保安全供电

    (三)提倡节能环保

    (四)重视员工发展

    (五)推进技术创新

    (六)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三 国电公司积极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企业公民建设分析研究

   一 航天科工重视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的工作

   二 航天科工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的主要业绩

    (一)加快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

    (二)坚持科学发展,创造社会财富

    (三)坚持诚信守法,加强互利合作

    (四)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职工利益

    (五)保证产品质量,确保用户满意

    (六)倡导绿色发展,履行环保义务

    (七)热心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三 航天科工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山西临汾五洲集团企业公民建设分析研究

   一 五洲集团投身城镇集中供热事业背景

    (一)临汾市生态环境恶劣,空气质量极差

    (二)民营企业投资公用事业政策制度不健全

    (三)全国集中供热行业性经营困难

    (四)五洲集团主营业务不相关

   二 五洲集团集中供热事业中社会责任成绩

    (一)改革创新,加快集中供热工程建设

    (二)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三)服务至上,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四)系统节能,引领供热科学发展

   三 五洲集团社会责任行为对民营企业的启示

    (一)树立服务社会的企业经营理念

    (二)开辟城市公用事业领域,直接服务社会

    (三)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实现完美结合

  汶川大地震中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分析

   一 汶川大地震后中国企业行为分析

    (一)向灾区捐款捐物

    (二)向灾区提供救助人员

    (三)为灾区重建提供专业技术帮助

   二 从汶川大地震得到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启示

    (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提高企业竞争力

     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企业声誉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优秀人才

     3.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减轻政府负担

    (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

    (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走出去”

    (五)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构筑和谐社会

   三 从抗震救灾看强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路

    (一)运用“第三只手”的力量

    (二)企业要提升震后社会责任

    (三)政府应积极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四)社会要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的舆论环境

   四 结论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对企业公民建设的反思

   一 “三鹿奶粉事件”原委

   二 “三鹿奶粉事件”折射出中国企业在公民建设中的弊病

    (一)社会监督的缺失

     1.政府监督

     2.新闻媒体监督

    (二)企业道德的沦丧

     1.企业社会责任作秀

     2.企业道德信用缺失

     3.企业管理控制不严

   三 以“三鹿奶粉事件”为戒,加快中国企业公民建设

    (一)法律约束

     1.加快完善食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安全监督

     2.进一步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3.健全企业相关法律体系,推动企业公民建设

     4.提高执法水平,加大社会责任执法力度

    (二)企业道德约束

     1.企业家要培养企业公民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思想

     2.企业要建立企业公民治理机制

     3.企业要创建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三)政府约束

     1.政府要加快国家社会责任发展战略的制定,将企业公民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

     2.政府要理顺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效率

     3.政府要加强监督力度,强化监管问责制

    (四)媒体约束

     1.新闻媒体要敢于披露企业的不法行为

     2.新闻媒体自身要承担媒体社会责任

     3.利用网络的力量

 附录

  中国企业公民建设与研究大事记(1978~2008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后记

 法律声明

 Abstract

 序二 “企业公民”:一个急需厘正的话语体系和社会实践

“企业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在一个国家进行了正式注册登记,并根据该国法律,享有企业权利并承担企业责任和义务的法人。“企业公民”是对企业社会地位的一种全新认识,强调企业与社会的对等,认为企业对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也应得到社会对企业的关注,这样才能形成企业责任与社会支持之间的良性循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关注,国际国内有关企业社会行为的讨论和实践如火如荼,“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的概念也因此更加盛行于政府、企业和学者之中。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比较直观且易于把握,而“企业公民”的概念和内涵目前还比较模糊,因此,国外众多学者和组织把“企业公民”等同于“企业社会责任”,而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使用更为广泛。事实上,“企业公民”相对而言是一个内涵更宽、更能生动反映企业在社会和商业活动中的角色和身份的概念,它的出现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与研究的结果,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进一步发展。在增进“企业公民”意识的讨论和争做优秀“企业公民”的活动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企业公民权利和社会责任的关系。既要克服轻视企业公民权利,片面强调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的倾向;也要克服片面强调企业公民权利,而轻视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的倾向。“企业公民”要服务于整个社会,整个社会也要善待“企业公民”。这才是在确保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道路。《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9)》从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角度出发,探索企业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以及社会对企业发展的认识,力求建立一种企业自觉履行公民社会义务的机制和全面推动符合中国特色的企业公民建设。本书是“企业公民蓝皮书”系列的第一册,主要包括总报告、理论探索、专题研究、案例分析和附录几部分内容。总报告对整本书所涉及内容进行总揽性概括,并对中国企业公民建设形势进行总体分析;理论探索部分介绍了企业与社会关系研究中的概念演化,并对企业公民建设的相关理论进行解释;专题研究从中国企业反腐败反商业贿赂、保护消费者责任、保护劳工责任、保护环境责任、社区服务行为、慈善行为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企业公民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分析了新闻媒体、个人意识对企业公民建设的引导、促进;案例部分则对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山西临汾五洲集团的企业公民建设实践进行研究,同时对2008年发生的震撼国人的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行为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和反思;最后的附录部分详细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公民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历程。企业作为社会的“公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细胞和主要力量。加快推进企业公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希望《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9)》的推出,能够为中国企业公民建设提供思路,为中国企业公民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国企业公民发展指明方向。

[1]孙汉建:《企业公民:社会责任与赢利目标的平衡》,《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霍季春:《从“企业社会责任”到“企业公民”》,《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1期。

[3]崔子龙:《基于三个纬度完善我国企业公民价值体系》,《特区经济》2008第1期。

[4]孙永杰:《我们离“企业公民”有多远》,《企业文化》2004年第3期。

[5]虎岩:《我国企业公民建设的路径选择》,《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6]杨丽萍:《企业公民:少数者的荣耀与多数者的缺席》,《企业文化》2006年第4期。

[7]宋瑞卿:《老板的革命:解读民营企业的管理变革》,《企业管理》2005年第3期。

[8]吴伯凡:《通向“企业公民”之路》,《企业家天地》2008年第6期。

[9]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0]张维迎:《正确理解企业社会责任》,2007年8月20日《经济观察报》。

[11]刘彤:《我国企业公民建设的路径选择》,2007年10月11日《中国经济时报》。

[12]《12家跨国采购商拒绝与国内“血汗工厂”合作》,http://business.sohu.com/20070315/n248737925.shtml。

[13]《新“蜜蜂的寓言”》,http://business.sohu.com/20061108/n246272631.shtml。

[14]《总裁论:社会责任与企业责任》,http://13906483172.blog.sohu.com/19903645.html。

[15]《道德投资的回报》,http://business.sohu.com/20061108/n246272615.shtml。

[16]《企业公民的心路历程》,http://business.sohu.com/20061108/n246272623.shtml。

[17]《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成功实验》,http://business.sohu.com/20061108/n246272599.shtml。

[1]Carroll,A.B.1999,“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volution of a definitional construct”,Business & Society,38:pp.268-295.

[2]姜桂清、程志:《市场经济与企业伦理文化》,《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3]Bowen,H.R.,1953,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New York:Harpor & Row.

[4]卡洛尔、巴克霍尔茨:《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Ackerman Robert W.,1973,“How Companies Respond to Social Demands”,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51,p.98.

[6]Ackerman,Robert W.,Bauer,Raymond,1976,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The Modern Dilemna,Reston Publishing Company,Inc.

[7]Wood,Donna J.,1991,“Toward Improv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Business Horizons,July-August,p.61.

[8]Carroll,Archie R.,1979,“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4(4),p.501.

[9]Wood,Donna J.,1991,“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Revisited”,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16(4),p.699.

[1]Carroll,A.B.,1999,“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volution of a definitional construct”,Business & Society,38:pp.268-295.

[2]Ackerman,Robert W.,Bauer,Raymond,1976,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The Modern Dilemna,Reston Publishing Company,Inc.

[3]Bowen,H.R.,1953,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New York:Harpor & Row.

[4]Ackerman Robert W.1973,“How Companies Respond to Social Demands”,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51,p.98.

[5]Wood,Donna J.,1991,“Toward Improv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Business Horizons,July-August,p.61.

[6]Carroll,Archie R.,1979,“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new,Vol.4(4),p.501.

[7]Wood,Donna J.,1991,“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Revisited”,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16(4),p.699.

[8]Matten D.,Crane,2005,“A Enterprise citizenship:Toward an extended theoretical conceptualiza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30(1),pp.166-179.

[9]Freeman.R.E.,1984,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Pitman Publishing Inc.,1984,p.46.

[10]卡洛尔、巴克霍尔茨:《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2]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3]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1998。

[14]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和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

[15]姜桂清、程志:《市场经济与企业伦理文化》,《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16]刘玲:《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理论界》2007年第9期。

[17]夏冰、平生:《“办社会”的主要责任应逐步从企业转移到城市政府》,《城市研究》1997年第2期。

[18]李抗美:《论企业的社会责任》,《江淮论坛》1994年第3期。

[19]史天林:《论社会环境变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调整》,《生产力研究》1997年第1期。

[20]阮正福:《重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经济》1995年第10期。

[21]殷格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阶段分析》,《WTO经济导刊》2007年第1~2期。

[22]宋瑞卿:《论企业的社会责任》,《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4年第5期。

[23]章新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经营与管理》1994年第4期。

[24]高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25]唐菲:《国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两种模式》,《经营与管理》1996年第4期。

[26]王雨青:《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精神文明建设》,《北京商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27]孙焕琴:《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社会责任》,《经济师》1998年第10期。

[28]张兰霞:《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管理》1999年第3期。

[29]龙克:《企业的社会责任》,《决策借鉴》1994年第2期。

[30]冯春丽、王艳萍:《企业的社会责任》,《学习论坛》1997年第5期。

[31]陈宏辉、贾生华:《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2期。

[32]杨继伟:《企业能力理论述评》,《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7卷第6期。

[33]侯历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研究》2006年第10期。

[34]田虹:《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天地》2006年第1期。

[35]孙虎:《谈企业的社会责任》,《华东经济管理》2002年第3期。

[36]刘藏岩:《刍议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商业时代》2005年第23期。

[37]殷格非:《责任竞争力理论——优秀企业公民的中国路径》,《新资本》2006年第5期。

[38]贾良定:《企业是什么?——西方企业理论述评兼论现代工商企业的本质》,《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39]邵炜:《从“社会责任”到“企业公民”思维转型》,《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1月号上(总第336期)。

[40]刘长喜:《利益相关者、社会契约与企业社会责任》,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41]宗晓兰:《企业公民——理论探索与经验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2]霍季春:《企业公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匡正与超越》,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8。

[1]张旭:《浅析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10期。

[2]龙艳宁:《论企业公民实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理论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1期。

[3]田虹:《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现代化》2006年第1期。

[4]成党伟:《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竞争力提升》,《商业时代》2007年第5期。

[5]王红:《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探讨》,《商业时代》2007年第6期。

[6]黎友焕:《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西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9期。

[7]姜启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宁波大学学报》2006年第9期。

[8]张洪波、李健:《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和谐社会构建》,《理论界》2006年第5期。

[9]黄晓聪:《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经济前沿》2006年第1期。

[10]王忠孝:《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商业时代》2006年第4期。

[11]董洪胜:《和谐社会构建中企业文化责任》,《冶金企业文化》2006年第6期。

[12]鄢丽华:《从和谐社会的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第6期。

[13]王凯、黎友焕:《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WTO经济导刊》2007年第1期。

[14]王林昌、王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行政与法》2005年第11期。

[15]纪德尚、郭秋娟:《构建和谐社会与企业的社会责任》,《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9期。

[16]梁喜书、张洁:《构建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石油大学学报》2005年第7期。

[17]金香兰、李宝奇:《构建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东疆学刊》2005年第10期。

[18]祖章琼:《试析公司的社会责任》,《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9]段文、刘善仕:《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20]殷格非:《责任竞争力——优秀企业公民的中国路径》,《新资本》2006年第5期。

[21]闫敬:《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研究》,天津商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2]潘卫群:《从公司治理角度论公司社会责任的强化》,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3]冯梅、陈志楣、王再文:《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李昌麒:《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黎友焕:《世纪之交对社会科学的遐想与呐喊》,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黎友焕:《经济社会评论录》,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黎友焕:《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研究》,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梁桂全、黎友焕:《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及面临的形势》,《广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蓝皮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6]黎宏:《国际商业活动与反腐败——从美国〈反海外腐败法〉中得到的启示》,《人民检察》2005年第6期。

[7]李萌:《遏制商业贿赂泛滥还需专业立法》,《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第29期。

[8]钱小平、魏昌东:《论中国贿赂犯罪立法之修正与完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中国正式生效为背景》,《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9]程宝库、林楠南:《关于我国反商业贿赂立法的反思》,《求是学刊》2006年第3期。

[10]程宝库:《中国商业贿赂状况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4期。

[11]程宝库、高淑杰:《中外反商业贿赂立法比较》,《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12]周振杰:《美国反商业贿赂的经验与启示》,《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6期。

[13]卢建平:《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及其启示》,《人民检察》2006年第7期。

[14]张俊霞:《商业贿赂及其法律规制》,《中州学刊》2006年第9期。

[15]张远煌:《商业贿赂的特点与对策思考》,《人民检察》2006年第13期。

[16]王焯:《反商业贿赂的经济分析》,《商业研究》2007年第12期。

[17]龚成威、黎友焕:《基于和谐社会理念的审计工作新动态:试论新时期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中国审计》2008年第7期。

[18]温家宝:《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大力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求是》2008年第9期。

[1]漆多俊:《经济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2]黎友焕等:《消费经济学理论思考》,花城出版社,1999。

[3]毛玉光:《消费者权益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4]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者保护理论与实务》,中国工商出版社,2000。

[5]曹攀:《消费者保护法律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6]王宁:《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天津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7]吴征:《WTO框架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8]黎友焕:《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研究》,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9]秦军:《浅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研究》2001年第16期。

[10]熊元斌、曾凡涛:《新世纪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发展趋势》,《消费经济》2002年第3期。

[11]林品:《从商家的“选择权”看公民平等权的保障》,《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8期。

[12]刘益灯:《中国消费者保护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3]匡萍、富金晶:《试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经济学基础》,《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4]丘新强、黎友焕:《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中国出口食品安全问题探讨》,《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年第12期。

[15]蒋东梅、黎友焕:《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下的产品质量法修改建议》,《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5期。

[16]邱坚:《从经济学中看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1期。

[17]杜彬、黎友焕:《SK-Ⅱ质量问题凸显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缺失》,2006年9月28日《中国贸易报》。

[18]黎友焕:《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呼唤实际——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2007年1月11日《亚太经济时报》。

[19]郭文美、黎友焕:《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刻不容缓》,2007年12月23日《中国贸易报》。

[20]《“3·15”主题之2001:绿色消费》,中国消费者协会信息网,2006年2月23日。

[1]王天林:《劳动权保障与制度重构——基于我国劳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分析》,《学术界》2008年第2期。

[2]常凯:《劳动力市场与劳工保护》,《改革纵横——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第11期。

[3]梁晓春:《国际法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劳工权益保护——兼论社会责任标准在我国的实施》,《政法学刊》2008年第2期。

[4]谢海霞:《浅论国际劳工标准的多样化治理》,《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1期。

[5]边永民:《国际贸易与劳工保护的关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1期。

[6]谢雅萍:《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劳工权益保护》,《WTO经济导刊》2007年第9期。

[7]王天林:《劳工权益的国际化保护趋势研究》,《山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9期。

[8]路越:《试论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0期。

[9]黎友焕、叶祥松:《我国纺织业如何应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商业时代》2007年第5期。

[10]黎友焕:《论SA8000相对于国际标准体系的十大缺陷》,《亚太经济》2005年第2期。

[11]黎友焕、叶祥松:《改进SA8000认证体系与市场秩序之我见》,《商业时代》2007年第12期。

[12]黎友焕:《企业应对社会责任标准体系(SA8000)认证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5期。

[13]黎友焕:《推动SA8000在我国实施的主体行为及影响分析》,《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年第10期。

[14]黎友焕、黎少容:《SA8000对我国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6期。

[15]黎友焕等:《国际劳工运动在中国——SA8000对广东外经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6]黎友焕:《SA8000与中国社会责任建设》,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1]梁桂全、黎友焕等:《2004年广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蓝皮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2]张根文:《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第25期。

[3]黎友焕:《绿色发展:广东企业的必然选择》,2006年12月14日《亚太经济时报》。

[4]黎友焕:《经济发展之路》,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黎友焕:《经济发展探索》,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6]龚成威、黎友焕:《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实践、问题及建议》,《世界环境》2008年第5期。

[7]黎友焕、叶祥松:《谈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商业时代》2007年第7期。

[8]黎友焕:《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全球化趋势》,《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9]黎友焕、黎友隆:《2006年广东经济形势分析及其策略建议》,《商讯商业经济文萃》2006年第1期。

[10]黎友焕:《论企业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1]〔美〕彼特·普拉利著《商业伦理》,洪成文等译,中信出版社,1998。

[12]〔德〕赫尔穆特·施密特著《全球化与道德重建》,柴方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3]〔澳〕迈克尔·杰伊·波隆斯基、〔美〕阿尔玛·明图-威蒙萨特著《环境营销》,王嗣俊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4]Carroll,Archie B.A.,“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Vol.4,No.4.

[15]Bowen,H.R.,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New York:Harper,1953.

[1]Berman,Wicks,Kotha et al.,“Does Stakeholder Orientation Matt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keholder Management Models and Firm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9(42),pp.488-506.

[2]Donaldson,T.& Preston,L.E.,“The stake holder theory of the corporation:Concepts,evidence,and implication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1),pp.69-91.

[3]Nikolai Rogovsk. “Corporate Community Involvement Programmes:Partnerships for Jobs and Development”,http://www.ilo.org/inst,2006-12-08.

[4]〔美〕斯蒂芬·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孙健敏、黄卫伟、王凤彬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美〕斯蒂格利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6]孟固、白志刚:《社区文化与公民素质》,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7]秦晖:《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9年第1期。

[8]迈克尔·武考克:《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一种理论综合与政策框架》,李惠斌、杨雪冬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王欢苗:《企业社区关系管理研究》,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07。

[10]黎友焕:《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基于文化有效性模型的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1]黎友焕:《网络经济》,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

[12]黎友焕:《经济学理论研究》,华夏文艺出版社,1997。

[13]黎友焕:《世纪之交论思变》,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14]黎友焕等:《社会热点问题评析录》,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15]黎友焕:《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多管齐下》,2006年11月29日《中华工商时报》。

[1]Michael E.Porter,Mark R.Kramer,“Philanthropy’s New Agenda:Creating Value”,Harvard Business Review,November-December,1999.

[2]Logsdon,Reiner and Burke,“Corporate Philanthropy:Strategic Responses to the Firm’s Stakeholders”,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1990(19).

[3]Steiner G. A.,“Changing managerial philosophies”,Business Horizons,1971(1).

[4]Keim G. D.,“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n assessment of the enlightened self-interest mode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8(1).

[5]Morris and Biederman,“How to give away money intelligently”,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5(11).

[6]Stephen Brammer,Andrew Milington,“Corporate Reputation and Philanthropy:An empirical analysis”,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5,(61).

[7]Haley U.C.V.,“Corporate contributions as managerial masques Reframing corporate contributions as strategies to influence society”,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91,28(5).

[8]Porter,M.E.,Kramer,M.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rporate philanthropy”,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80(12).

[9]企业公民工作委员会:《迈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第一步》,2004年4月29日《公益时报》。

[10]李瑞鑫:《慈善是社会责任吗?》,《法人》2006年第8期。

[11]田利华、陈晓东:《企业策略性捐赠行为研究:慈善投入的视角》,《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2]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商务印书馆,1997。

[13]黎友焕:《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广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前沿报告》,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4]王雷:《民间救助的瓶颈:可以帮一个人不能帮一群人》,2006年5月28日《南方都市报》。

[15]陈其珏、胡润:《2006中国慈善榜:余彭年20亿捐款居首》,2006年4月12日《东方早报》。

[16]赵曙明:《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企业慈善责任研究》,《江海学刊》2007年第1期。

[17]郭立场:《慈善事业的民间救助之困》,新浪财经,2006年5月30日。

[18]陆万东:《中国富豪与盖茨的财富观》,价值中国网,2008年6月27日。

[19]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企业捐赠的理念和行为调查(北京)》,2003。

[20]沈富强:《当前慈善捐赠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广东省地方税务局网,2007年6月21日。

[1]胡年春:《社会责任实践:现代企业公共关系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2]蒋涓涓:《从对外传播看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演进》,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3]厉恒:《企业危机公关的媒体策略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韩银娥:《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建设》2008年第3期。

[5]徐丽艳:《媒介对企业公益事业报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东南传播》2007年第6期。

[6]郭新萍:《企业发展与媒体作用》,《经济师》2008年第10期。

[7]林金康:《和谐社会构建中新闻媒体的责任》,《城市党报研究》2006年第1期。

[8]戴元光、赵为学:《大众传媒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6期。

[1]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2007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管理世界》2007年第6期。

[2]吴福顺:《员工和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的两极》,《WTO经济导刊》2006年第5期。

[3]周延风、肖文建、黄光:《基于消费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消费经济》2007年第4期。

[4]刘和福:《试论我国公民意识现状及提升对策》,《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2008年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09年4月8日。

[2]《航天科工集团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国航天新闻网,2009年4月16日。

[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课题组:《合理建立军功企业的社会责任内容体系》,国家航天局网站,2009年2月17日。

[4]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航天科工:“以三个确保、三个强化”为载体 边学、边查、边改见成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2009年4月23日。

[5]吕贤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五高校设奖学金》,2009年3月10日《科学时报》。

[6]《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向社会发布〈2008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网站,2009年4月9日。

[1]Friedman,M.,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New York Time Magazine,13 Sept. 1970.

[2]Bowen,H.R.,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New York:Harper. 1953.

[3]Kenneth E.Boulding,“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In H.Jarrett (ed.),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Growing Economy,Baltimore,MD:Resources for the Futu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66.

[4]Kenneth E.Goodpaster and John B.Matthews,“Can a Corporation Havea Conscience”,Harvard Business Review,January-February,1982.

[5]李维安、武立东:《公司治理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6]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7]董婷婷、张玉华:《从汶川大地震看企业社会责任的重构》,《经济导刊》2008年第7期。

[8]黎友焕、龚成威:《环境规制下的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及启示》,《世界环境》2008年第3期。

[9]焦建军:《地震报道彰显媒体责任》,《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第19期。

[10]肖明超:《地震灾情考验企业责任感》,《进出口经理人》2008年第6期。

[11]李明慧、周艳:《国家电网抗震救灾应急处置工作全面展开》,2008年5月14日《国家电网报》。

[1]崔生祥:《“结石门”事件拷问三鹿社会责任》,《WTO经济导刊》2008年第10期。

[2]曹林:《“三鹿事件”折射诿责卸责的官场文化》,《同舟共进》2008年第10期。

[3]赵金:《媒体的“三鹿”之失》,《中国记者》2008年10月(上)。

[4]马龙龙:《政府应在企业社会责任推广期起主导作用》,《WTO经济导刊》2008年第10期。

[5]张为:《“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质量探索》2008年第10期。

《WTO经济导刊》编辑部:《2007年企业社会责任大事记》,《WTO经济导刊》2008年1~2期。

《2006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CSR)大事记》,《WTO经济导刊》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

殷格非、李伟阳、吴福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阶段分析》,《WTO经济导刊》2007年第1~2期。

魏然:《2004年中国10大企业社会责任案例》,《企业文化》2005年第4期。

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编《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http://www.sdpc.gov.cn/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www.sasac.gov.cn/n1180/index.html

《公益时报》网站:http://www.gongyishibao.com

中国企业联合会网站:http://www.cec-ceda.org.cn/

中国企业公民网:http://www.c-c-c-c.org.cn/

《WTO经济导刊》网站:http://www.wtoguide.net/index.html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http://www.csr-china.org

人民网环保专题频道:http://env.people.com.cn/GB/index.html

人民网改革开放三十年专题报道:http://30.people.com.cn/GB/122389/index.html

简 介:《中国企业公民报告No.2》是“企业公民蓝皮书”系列的第二册,在继承《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9)》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突出事实梳理和数据挖掘,对2009~2011年期间中国企业公民实践进行了深度分析。本书主要包括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和附录。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1月

简 介:《中国企业公民报告No.2》是“企业公民蓝皮书”系列的第二册,在继承《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9)》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突出事实梳理和数据挖掘,对2009~2011年期间中国企业公民实践进行了深度分析。本书主要包括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和附录。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1月

简 介:本书包括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和附录,对2012年中国企业公民实践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宏观总结和分析,从中国企业保护投资者、保护劳工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慈善行为、反腐败反商业贿赂、社区服务行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对中国企业公民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探究了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中国家族企业在企业公民实践中的...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