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7

《斯文》(第一辑)图书

SSAPID:101-3581-8200-68
ISBN:978-7-5201-1348-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特约专稿”“大视野”“散文研究文献考述”“文体研究”“作家研究”等七个栏目,所遴选的论文围绕中国古代散文和传统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诸多重大问题,致力于思索、讨论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新方法,提出新问题,以新的思维提供独特的认识,推出、揄扬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论著,引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理论自觉、方法创新,推动中国古代散文文献的整理工作全面深入展开,为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郭英德 张德建
编 辑:吴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中国文学

 编委会

 特约专稿

  《四库全书总目》与中华学术体系的构建*

   一

   二

   三

  唐宋赠序文风演变论

   一 韩、柳赠序的文体性质、修辞策略和风格取向

   二 欧阳修、王安石对韩愈赠序文法、文风的扬弃

   三 曾巩、苏洵、苏轼赠序“佳处”之所在

   四 唐宋赠序文风演变的特点

 大视野

  陆贾文艺思想谫论*

   一

   二

  刘知几《史通》的文章观

   一 时世左右的文章体式与质文之变

   二 叙事戒文辞“烦富”而宜文约事丰

   三 叙事应“辩而不华,质而不俚”而非“鼓其雄辞”,“竞为绮艳”

  科举学视野下明代散文史研究的重新思考

   一

   二

   三

 散文研究文献考述

  史家文心亦精微

   一 研究的缘起与思路

   二 章学诚文论的学术背景及文学渊源

   三 章学诚学术精神与文论的特点

   四 历史诗学与文化诗学视域下的新思考

   五 阐释策略:道问学与尊德性

  从文法到士大夫意识:叶燮《汪文摘谬》的批评方式论析*

   一 《汪文摘谬》的成书与流传

   二 文法批评:小处着眼的文本细读

   三 士大夫意识:大处发挥的权力批评

   四 汪琬的士大夫意识与文论指向

   五 从文法到意识形态:比较诗学的相似经验

  清代文话的成书、范围与文派流衍*

   一 体式多元的成书形式

   二 清文话的研讨文体

   三 清文话的经典化与文派理论的传承

  《清代文话研究》序

 文体研究

  人文思潮的复兴与汉末诸子政论文嬗变

   一

   二

   三

   四

  礼乐雅颂与政治讽喻

   一 雅颂缘饰的礼乐观念与晚唐五代古文

   二 讽喻现实的文学传统与晚唐五代古文

   余论:皮日休古文观念中的讽喻与雅颂

  台阁文学中的同题写作与文学权力场域*

   一

   二

   四

  解构经学与晚明文章的小品化

   一

   二

   三

   四 结论

 作家研究

  从“古文”到“古文辞”:姚鼐的文体自觉与文体融通

  思兼单复与汉魏文风:王闿运骈文综论*

   一 思兼单复与归之醇雅的骈文思想

   二 王闿运“汉魏体”骈文的突出成就

   三 清代骈文的殿军与开启新文学方向

 文献考辨

  孔子“出妻”说及相关问题辨析*

   一

   二

   三

    (一)“出母”是被出之母的专用词语

    (二)生母不能称之为“出母”

    (三)“出母”非“庶出的生母”,更非“庶母”

   四

    (一)孔子未曾出妻

    (二)“子之先君子丧出母”的真正意义

    (三)叔梁纥有“出妻”经历

   五

   六

  王安石的书启编年与交游网络考

  桐城派学者李诚先生年谱初编(1906~1949年)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 1岁

   民国二年癸丑(1913) 8岁

   民国七年戊午(1918) 13岁

   民国十年辛酉(1921) 16岁

   民国十一年壬戌(1922) 17岁

   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 19岁

   民国十四年乙丑(1925) 20岁

   民国十五年丙寅(1926) 21岁

   民国十七年戊辰(1928) 23岁

   民国十八年己巳(1929) 24岁

   民国十九年庚午(1930) 25岁

   民国二十年辛未(1931) 26岁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1932) 27岁

   民国二十二年癸酉(1933) 28岁

   民国二十三年甲戌(1934) 29岁

   民国二十四年乙亥(1935) 30岁

   民国二十五年丙子(1936) 31岁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1937) 32岁

   民国二十七年戊寅(1938) 33岁

   民国二十八年己卯(1939) 34岁

   民国二十九年庚辰(1940) 35岁

   民国三十年辛巳(1941) 36岁

   民国三十一年壬午(1942) 37岁

   民国三十三年甲申(1944) 39岁

   民国三十四年乙酉(1945) 40岁

   民国三十五年丙戌(1946) 41岁

   民国三十六年丁亥(1947) 42岁

   民国三十七年戊子(1948) 43岁

   民国三十八年己丑(1949) 44岁

 书评与综述

  朴实的作品分析是古典文学研究的创新之本*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新世代

   一

   二

   三

 发刊词

中国古代散文有着极为独特的意义,从上古延续到晚清,构成一座内涵丰富、数量庞大的学术宝库。在历史的长河中,从经世济民、思想创造、传递情感,到描写社会、塑造历史、表现社会习俗,中国古代散文都承担着其他文类无以取代的作用。在中华文化研究与传播学科交叉平台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协同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创办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专刊《斯文》。本辑《斯文》分为“特约专稿”“大视野”“散文研究文献考述”“文体研究”“作家研究”等七个栏目,所遴选的论文围绕中国古代散文和传统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诸多重大问题,致力于思索、讨论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新方法,提出新问题,以新的思维提供独特的认识,推出、揄扬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论著,引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理论自觉、方法创新,推动中国古代散文文献的整理工作全面深入展开,为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李广柏:《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黄晖:《论衡校注》,中华书局,2009。

(汉)王符著、(清)汪继培笺、彭铎校正《潜夫论笺校正》,中华书局,1985。

(汉)崔寔著、孙启治校注《政论校注》,中华书局,2012。

(汉)仲长统著、孙启治校注《昌言校注》,中华书局,2012。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65。

孙启治:《中论解诂》,中华书局,2014。

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08。

蒙培元:《汉末批判思潮与人文主义哲学的重建》,《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祝瑞开:《两汉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邵毅平:《论衡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中华书局,1965。

刘熙载:《艺概·文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魏徵等:《隋书·经籍志》,中华书局,1973。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二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

(汉)刘向:《列女传》,中华书局,1985。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

戴建业、李晓敏:《论王符对汉代经学散文风格的突破》,《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章太炎:《自述学术次第》,《太炎先生自定年谱》,香港,龙门书店,1965。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美学与美境》,人民出版社,1987。

宁俊红:《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思考》,《文学遗产》2009年第3期。

宁俊红:《20世纪古代散文的批评范式的演变与反思》,《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赵昌平:《回归文章学——兼谈文心雕龙的文章学架构》,《文学遗产》2003年第6期。

陈平原:《古典散文的现代阐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