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第一辑)图书

The Studies on the Marriage,Family and Gender

SSAPID:101-3566-6023-55
ISBN:978-7-5097-2812-3
DOI:
ISSN:

[内容简介] 《婚姻·家庭·性别研究》是以婚姻·家庭·性别问题为研究重点的学术辑刊,预计每年出一本。它的编辑出版有如下特征:一是录用研究性学术论文;二是论文篇幅长短不限,可以收录长篇幅的学术论文,亦不弃短篇幅的学术论文;三是以发表20世纪婚姻·家庭·性别问题的学术论文为主,兼及其他历史时期。该辑刊既可在推进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特别是中国婚姻?家庭?性别研究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同时也可为今天和未来的生活提供借鉴和启发,鼓励人们去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因而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梁景和
编 辑:周志静;孙以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后记

 主编的话

 新中国婚姻文化的变革(1949~1966)

  一 婚姻观念的变化

   (一)婚姻自由观

   (二)择偶观

    1.政治思想、生活目标、人生观一致的择偶观

    2.互相爱慕、情投意合,以爱情为基础的择偶观

    3.逐步改变了一些不健康的择偶观

   (三)晚婚观

   (四)自由离婚观

   (五)再婚观

   (六)军婚观

  二 婚姻礼俗的变革

   (一)择偶方式的改变

   (二)婚姻登记——新中国的婚姻缔结方式

   (三)倡导节俭朴素的婚礼仪式

  三 新式婚姻生活及其局限

   (一)崇尚自由的婚姻生活

   (二)晚婚之风的形成

   (三)离婚现象

   (四)再婚问题

  四 婚姻文化嬗变的特征及其历史分析

   (一)阶段性特征

   (二)历史性特征

   (三)人民公社化对婚姻文化演变的影响

 新中国家庭文化的演变(1949~1966)

  一 前言

   (一)家庭文化

   (二)我国传统家庭文化特点

  二 家庭结构的变化

   (一)分家速度加快——家庭结构简单化,家庭规模缩小

    1.分家原因

    2.分家时间

    3.家产分割

   (二)医疗状况改善——家庭人口增多,家庭规模扩大

    1.新型分娩法的普及

    2.医疗供给状况改善

  三 国家对生育的指导及家庭的自我选择

   (一)国家对家庭生育的政策干预

    1.从反对节育到控制人口思想的提出

    2.计划生育政策的反复

   (二)家庭的生育选择及原因

    1.家庭的生育选择

    2.家庭生育选择的原因

    3.为何选择多生

  四 家庭妇女角色的变化

   (一)家庭关系的变化

    1.同志之情,夫妻之爱

    2.婆媳关系逐渐改善

    3.家庭的子女,祖国的接班人

   (二)妇女走出家庭,寻找自身解放

    1.走出家庭

    2.走出家庭就是解放

  五 结语

 新中国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女性性别形象(1949~1966)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男女平等观

   (一)性别差异与性别平等

    1.关于性别差异

    2.关于性别平等

   (二)性别平等的立法及实践

    1.对男女平等的认识

    2.性别平等的立法及其实践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女性社会角色

   (一)妇女参与社会经济生活

    1.农村妇女大规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2.城市妇女广泛就业

    3.对妇女的劳动保护

   (二)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1.大批妇女干部的出现

    2.妇女对城市基层事务的管理

   (三)妇女参与公众生活的特点及影响

    1.妇女参与公众生活的特点

    2.妇女参与公众生活的影响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女性性别形象

   (一)女性性别形象类型

    1.劳动妇女的代表——“女劳动模范”

    2.“英雄母亲”和“贤妻良母”

   (二)女性性别形象特点

    1.女性形象“模式化”

    2.女性服饰“单一化”

 新中国的性伦文化研究(1949~1978)

  一 性伦文化中观念与行为的误区

   (一)观念的误区

   (二)行为的误区

   (三)两种误区造成的后果

   (四)“逆反”现象的出现

  二 性伦文化的政治批判与文化围剿

   (一)性伦文化的政治批判

    1.批判“破鞋”

    2.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

    3.批判“男女交往过密”

   (二)性伦文化的文化围剿

  三 成立30年的性教育

   (一)中国传统的性教育

   (二)新中国初期的性生理教育

   (三)性的“人格”与“中性”教育

  四 男女社交与贞操文化的演变及历史局限

   (一)新时代的男女社交

    1.社交观的时代特征

    2.正当的男女交往

   (二)贞操文化的变革

   (三)性伦文化变革的历史局限

    1.贞操文化变革的局限

    2.男女正当交往的局限性

  五 结语

   (一)性伦文化变革的特征

    1.变革的不平衡

    2.变革不显著

   (二)历史的经验教训

    1.要进行教育引导,但不能强迫干预

    2.不能回避“性”,要进行严肃的性教育

 延安时期的妇女生活

  一 新旧交替时的延安妇女生活

  二 延安时期的妇女教育

   (一)知识分子妇女教育

    1.女子大学的成立

    2.妇女干部的培养

   (二)当地妇女的扫盲教育

    1.妇女教育地位的提高

    2.形式多样的妇女教育

  三 延安时期的妇女婚姻

   (一)建立新式婚姻观

    1.边区政府的立法

    2.婚姻自由的启蒙

   (二)知识分子妇女的“革命浪漫”式婚姻

  四 延安时期的妇女社会参与

   (一)参政议政意识的确立

    1.妇女参政议政,政治上获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2.边区妇女组织——妇女联合会

   (二)延安时期的妇女运动

    1.妇女支援抗战

    2.保卫边区

    3.妇女投入大生产运动

  五 结语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裸体模特之争与文化冲突

  一 文艺新氛围与裸体模特写生的引入

   (一)中国传统绘画与非正统的裸体作品

    1.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衰微及革新

    2.中国非正统的裸体艺术作品

   (二)民初新文化的氛围

    1.民初上海的社会文化氛围

    2.新文化运动对社会文化的改造

   (三)“西风东渐”与模特的引入

    1.“西风东渐”

    2.“拓荒者”的步履与模特的引入

  二 关于裸体模特的论争

   (一)上海美专与裸体模特

   (二)社会上关于裸体模特的论争过程

    1.论争的兴起

    2.论争的发展

    3.论争的高潮及其结束

  三 裸体模特论争缘由的历史考察

   (一)“模特儿曷为而必用人体”——刘海粟抗争的原因分析

    1.刘海粟的个性及思想

    2.蔡元培对刘海粟的影响及帮助

    3.新知识阶层的大力支持

    4.“模特儿曷为而必用人体”

   (二)排斥裸体模特的历史原因考察

    1.在艺术教学中推行模特产生的异流——春宫画、妓女裸照、裸舞的流行

    2.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体艺术的否定

  四 论争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一)对近代中国绘画及艺术教育的影响

   (二)对旧礼教、旧思想文化的冲击

  五 结语

《婚姻·家庭·性别研究》是以婚姻·家庭·性别问题为研究重点的学术辑刊,预计每年出一辑。它的编辑出版有如下特征:一是录用研究性学术论文;二是论文篇幅长短不限,可以收录长篇幅的学术论文,亦不弃短篇幅的学术论文;三是以发表20世纪婚姻·家庭·性别问题的学术论文为主,兼及其他历史时期。该辑刊既可在推进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特别是中国婚姻·家庭·性别研究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同时也可为今天和未来的生活提供借鉴和启发,鼓励人们去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因而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