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8

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4)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nghai(2014)

SSAPID:101-3527-5085-76
ISBN:978-7-5097-5516-7
DOI:
ISSN:

[内容简介]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顺应国际经济贸易新形势和新趋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拉开了开放促改革的序幕。作为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上海必须率先探索改革开放的新路径,也是上海转型发展的新机遇。2014年是“十二五”规划中政治换届后的第二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收官的最后第二年,上海与全国一样面临着继续攻坚的任务,但土地、人口、资本要素驱动进一步趋缓,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更加迫切。2014年上海最终消费支出增长率预计在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缓,预计达到6.7%左右;货物与服务净流出将出现10%左右的增长。全年上海经济增长速度(GDP增速)将在7.5%左右。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上海蓝皮书
作 者: 沈开艳
编 辑:陈帅;王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皮书数据库

 主编简介

 Abstract

 BⅠ 总报告

  B.1 2014年上海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上海经济运行态势与特征的预判

   二 全球经济弱势复苏格局未改,不确定性因素仍在增加

   三 改革红利可期,增长动力依旧,但短期难获突破

   四 上海投资增速可能回落,投资驱动持续动力相对不足

   五 上海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提升的可能性不大

   六 上海经济对外辐射作用有望增强

   七 上海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判

    (一)根据上海经济领先指标合成指数预判,2013年经济增长走平于2012年的概率很大

    (二)财政与货币政策面临先通胀、后通缩的挑战

    (三)2013年第一、第二季度上海投资增速有所加快,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四)2013年1~9月工业增长出现弱势反弹,转型态势不改

    (五)2013年1~9月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全年整体不容乐观

   八 2014年上海经济形势的情景分析与预测

    (一)上海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的情景描述

    (二)各种情景下上海经济形势的预测

     1.基准情景

     2.乐观情景

     3.悲观情景

    (三)各种情景下上海经济形势预测发生的概率分析及其局限性

   九 结束语

 BⅡ 改革篇

  B.2 十八届三中全会与上海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

   一 上海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一)上海改革开放的阶段历程

    (二)当前上海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长期发展潜力问题

     2.开放发展水平问题

     3.经济发展活力问题

     4.公共服务体系问题

     5.生态环境治理问题

     6.制度体制完善问题

    (三)上海改革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1.全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与上海角色任务

     2.全球化新态势与上海国际化水平提升

     3.新产业革命与上海产业的转型升级

     4.新型城镇化与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格局

    (四)十八届三中全会与上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开启

   二 上海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中长期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上海改革开放的中长期目标

    (二)上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

     1.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率先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释放市场活力,全面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建设全球创新城市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

     4.促进“城—郊—农”融合发展,形成大都市的新型城乡关系

     5.持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6.建立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保护机制,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7.深化财税与国资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地方财税保障体系

     8.探索城市管理新机制,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9.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努力打造上海都市圈与长三角城市群

     10.推进法制建设与健全民主制度,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三 深入推进上海改革开放的路径选择与措施

    (一)路径选择

     1.“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

     2.市场与政府改革的同步推进

     3.以制度与质量为导向

     4.以开放合作为发展依托

    (二)推进措施

  B.3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的改革红利与波及效应研究

   一 “营改增”与税收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从拉弗曲线看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营改增”的国际经验借鉴

    (三)“营改增”带来的税收结构优化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

   二 “营改增”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一)“营改增”带来的四大直接效应

    (二)“营改增”带来的六大波及效应

   三 “营改增”扩围后的趋势及预判

    (一)对我国此次“营改增”性质的基本判断

     1.“营改增”改革是基于分步推进扩围的策略选择

     2.“营改增”改革的战略意图是要推动服务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

     3.“营改增”推动服务经济发展要打政策组合拳

     4.“营改增”会倒逼政府职能转变

    (二)“营改增”扩围后对各相关行业税负水平研究

    (三)“营改增”扩围后税收与经济增长的趋势预测:2011~2020年

    (四)“营改增”政策与经济增长的趋势预测:2011~2025年

   四 “营改增”进一步深化的政策建议

    (一)以“营改增”为契机,加快推进房产税、资源税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央地方财权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二)简化增值税税率档次数,设立基准税率和一档浮动税率

    (三)建议对中西部地区采取5年过渡期的固定补偿机制

    (四)建议在东部地区率先推行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联动改革

    (五)以“营改增”为契机推动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六)加强“营改增”宏观监控,拓宽“营改增”改革研究思路

  B.4 上海政府职能转变的率先示范

   一 上海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脉络分析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化行政管理模式

    (二)市场化初期的“企业型”行政管理模式

    (三)全面市场化时期公共管理范式的初步转型

    (四)深入市场化时期公共管理体制的全面转型

   二 上海政府职能转变的阶段性特点和约束条件

    (一)上海政府职能转变的阶段性特点

    (二)上海政府职能转变的约束条件

     1.政府治理创新的动力机制不足

     2.政府治理创新的目标方向不明确

     3.政府治理创新的主体单一

     4.政府治理创新的长效机制不健全

   三 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与意义

   四 政府管理创新未来趋势:柔性政府、创新政府与服务性政府

    (一)金融危机以来政府管理创新的总体趋势

    (二)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方法

   五 对上海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建议

  B.5 “三生融合”:上海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探索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镇化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一)上海城镇化发展历程

    (二)上海城镇化发展现状

     1.上海城市化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2.上海郊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3.城镇化对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

     4.郊区公共服务供给仍显不足

    (三)上海近郊和远郊城镇化发展差异

     1.产业发展结构不同

     2.人口的城镇化发展特点不同

     3.城镇化建设水平不同

     4.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同

   二 上海郊区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一)近郊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1.围绕中心城区发展的城镇化模式

     2.近郊地区城镇化分析——以浦东新区高东镇为例

     3.上海近郊地区城镇化模式存在的问题

    (二)远郊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1.以新城建设为中心的城镇化

     2.远郊地区城镇化分析——以奉贤区南桥新城为例

     3.远郊地区城镇化模式存在的问题

   三 “三生融合”:上海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

    (一)“三生融合”的城镇化发展趋势

    (二)“三生融合”发展——以上海金山区廊下镇为例

   四 “三生融合”发展带来的思考与上海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一)对“三生融合”发展的思考

     1.必须充分重视中小城镇在上海城镇化发展中的意义

     2.必须打破城镇化发展以工业为主的传统思路

     3.必须统筹考虑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二)上海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合理规划建设,促进中小城镇发展

     2.合理选择农村居民集中居住推进方式

     3.推动土地流转,优化资源利用

     4.加大郊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投入

  B.6 上海家庭农场实践对探索农业规模经营的启示

   一 家庭农场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一)推动家庭农场建设的条件和动因

     1.农业劳动力转移比较充分

     2.农户家庭对农业收入依赖程度较低

     3.家庭农场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具备

     4.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5.改变农业低效发展的要求迫切

    (二)松江区家庭农场的主要特征

    (三)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成绩

   二 松江区推进家庭农场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适度的发展规模机制

    (二)探索灵活的农场进退机制

     1.准入机制

     2.竞争机制

     3.退出机制

     4.稳定机制

    (三)建构高效的考核补贴机制

     1.加强和稳定财政补贴

     2.直接财政补贴和间接财政补贴并重

     3.改财政补贴为经营管理奖励

    (四)创造多元的农业收入增长机制

     1.粮食生产实现统一收购和处理

     2.“种养结合”拓展农场收入

     3.农机一体化增加农场服务性收入

    (五)确立全面的农业服务机制

     1.建立农业服务规范

     2.加强农民职业培训

     3.设立农机合作社

    (六)建立惠农的劳动力转移机制

     1.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民非农就业

     2.探索“以房换房”,引导农民自愿进城

     3.推动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民安心

   三 松江家庭农场实践的重要经验与政策思考

    (一)上海松江区推动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启示

     1.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

     2.坚持以农业发展为本

     3.坚持以农民自愿为原则

     4.坚持以家庭经营为根本

     5.坚持以统筹协调为方针

     6.坚持以适度发展为方向

     7.坚持以规范运作为前提

     8.坚持以循序渐进为方法

    (二)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思考

     1.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户承包经营权制度,处理好农户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与家庭农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关系

     2.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家庭农场经营制度,处理好家庭农场收入可持续增长与经营模式转变的关系

     3.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业保护和支持政策,处理好家庭农场扩大经营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4.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处理好家庭农场经营主体与“农二代”及“农民农”的关系

     5.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政府的职能,处理好家庭农场发展中政府与市场、集体与农户的关系

 BⅢ 开放篇

  B.7 新型开放格局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一 “入世”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总体进程

    (一)国际贸易体制变化新趋势对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影响

     1.国际贸易投资体制变化的新趋势

     2.从货物贸易开放走向服务贸易开放

     3.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二)进一步促进投资和加强投资便利化

     1.加强引进外资的产业导向

     2.加快完善境外投资促进体系

    (三)扩大金融领域的开放

     1.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试点

     2.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经营的业务范围

     3.有效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

   二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向探索

    (一)建设上海自贸区的战略意义

     1.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要手段

     2.培育带动区域发展开放高地的阶段性要求

     3.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本土跨国公司基地培育的需要

    (二)上海建设自贸区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1.总体目标

     2.主要任务

    (三)上海自贸区在投资领域开放的主要内容

     1.扩大服务业开放

     2.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3.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

    (四)上海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的主要措施

     1.金融服务领域开放

     2.航运服务领域开放

     3.商贸服务领域开放

     4.专业服务领域开放

     5.文化服务领域开放

     6.社会服务领域开放

   三 上海自贸区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金融创新和金融开放

    (二)投资自由化和负面清单的调整

    (三)上海自贸区的贸易转型

    (四)上海自贸区的监管模式

    (五)上海自贸区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

  B.8 从综合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的转型发展及展望

   一 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当前特点

    (一)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二)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当前特点

   二 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区别

    (一)定位和目的不同

    (二)区域性质以及监管模式不同

    (三)自由度和开放度不同

   三 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国际案例分析

    (一)美国纽约1号对外贸易区

    (二)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

    (三)德国汉堡自由贸易区

   四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由来及核心内容

    (一)上海综合保税区建设的客观回顾及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二)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由来

    (三)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核心内容

   五 上海自贸区建设展望

    (一)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效应分析

    (二)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挑战

    (三)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前景展望

  B.9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制度探索与展望

   一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及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状况与特点

    (一)人民币国际化明显加速

    (二)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

   二 上海自贸区政策框架中关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规定

    (一)上海自贸区相关政策条文

     1.国务院发布的总体方案

     2.“一行、三会、外管局”配套政策

    (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在上海自贸区政策框架中处于核心地位

   三 上海自贸区背景下人民币可兑换的潜在风险

    (一)金融改革和开放,相比于实体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可能蕴含着更大的风险

    (二)货币领域开放是一个渐进过程,过快的资本项目开放具有巨大的潜在风险

    (三)资本项目开放将带来货币政策的风险,提高了货币决策的难度

    (四)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应当防范游资在短期内的大进大出

   四 上海自贸区框架下人民币可兑换的举措思考

    (一)资本项目渐进开放的次序设计

    (二)引进金融机构,构建离岸金融市场,构筑“境内关外”资本项目“防火墙”

    (三)对上海自贸区企业在区内设立的自贸账户(FTA),探索“分账管理”模式

    (四)探索功能性监管新体制,完善监管的方法体系

  B.10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实践与滞后症结

    (一)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内在原因

    (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进程及其成效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滞后的主要症结

     1.改革主体不完整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彻底的初始诱因

     2.法律和政策规范冲突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缓慢的直接因素

     3.部门利益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滞后的体制性障碍

     4.“寻租成本”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缓慢的深层次原因

   二 上海自贸区建设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影响

    (一)上海自贸区建设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利契机

     1.上海自贸区作为国家战略提供的国家政策支持

     2.上海自贸区更高层面的开放倒逼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3.上海自贸区建设是上海寻找改革突破口的重大举措

    (二)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试验性质有利于放松利益变量束缚

     1.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有限空间有利于减轻部门阻力

     2.上海自贸区建设有利于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三)上海自贸区建设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引入了更多的推动力量

     1.上海自贸区建设中国际力量的参与

     2.上海自贸区建设对国内企业的激活

     3.上海自贸区建设来自国内其他贸易区的竞争

   三 上海自贸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突破的未来方向

    (一)上海自贸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瞄准市场力量的充分释放

     1.上海自贸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2.上海自贸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形成包容更广泛的市场微观主体

     3.上海自贸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更加有利于投资主体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二)上海自贸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着眼于与国际高水准的全面接轨

     1.上海自贸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在更高层次上与国际接轨

     2.上海自贸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形成公开透明的政府运作模式

     3.上海自贸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为多边贸易和投资的加入准备条件

    (三)上海自贸区的行政审批制度要在协调配套的整体改革中实行“前轻后重”的整体转向

     1.上海自贸区的行政审批制度要和其他改革相配套

     2.上海自贸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形成“前轻后重”的整体格局

     3.上海自贸区的中后期行政监管也应充分利用“非政府”力量

  B.11 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进程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一)国际投资规则谈判的历史演进路线

    1.殖民时代

    2.后殖民时代

    3.全球化时代

     (1)国际投资规则强调进一步的自由化,贸易与投资条款相互交织

     (2)贸易投资进一步自由化带来BIT数量的爆炸式增加

     (3)包含与投资相关条款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协议迅速增加

   (二)国际投资规则的未来演进趋势——以美式高标准的区域投资协定为载体的多边投资规则

    1.德国模式

    2.美国模式

    3.美德模式最新范本的比较

    4.美国模式向区域投资保护协定谈判的推广

   (三)中美BIT谈判背景下上海自贸区的外资准入规则坐标及其挑战

    1.上海自贸区面临的要求与挑战

    2.外商准入管理现状与真正负面清单的差距

   (四)上海自贸区建设进度设计以及与中美BIT谈判的相互支撑

 BⅣ 创新篇

  B.12 上海创新转型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一 创新转型发展的含义和研究经验的借鉴

    (一)创新转型发展的含义

    (二)国内外经验

   二 上海创新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基本框架

    (一)创新转型指标体系设计的四个原则

     1.导向性

     2.综合性

     3.规范性

     4.可操作性

    (二)创新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

     1.基于时序数据的创新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2.基于截面数据的创新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预处理

     1.正向化

     2.归一化

     3.赋权

   三 基于创新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分析:基于上海时间序列的创新转型指数

     1.综合指数

     2.分项指数

    (二)实证分析:基于截面数据的创新转型指数及比较

     1.东部沿海主要城市比较

     2.东京与上海的比较

     3.国内外比较的启示

  B.13 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一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一)网上金融产品的销售业务

     1.基金网上销售

     2.保险网上销售

     3.理财产品网上销售*

    (二)网上资金借贷业务

     1.金融机构的网上借贷业务

     2.网上直接融资业务

    (三)网上支付(含移动支付)业务

     1.网上银行支付

     2.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

     3.移动支付

    (四)网上金融信息的服务业务

     1.财经网站

     2.金融信息终端

     3.金融信息销售电商化

     4.金融信息的搜索平台

   二 网络金融发展对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网络平台商和新兴的网络金融业务已经对传统金融业务构成严峻的挑战

    (二)新型网络金融兴起对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

    (三)互联网金融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的机遇

    (四)应对网络金融挑战的对策建议

  B.14 推进虹桥商务区作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高地的功能性项目建设

   一 加快虹桥商务区功能性项目开发建设的战略意义

    (一)当前功能性项目开发建设面临的问题

     1.功能性项目开发规划与实施尚缺乏统一部署

     2.功能性项目的协调管理与开发有待加强

     3.功能性项目建设的时序控制需要明晰

    (二)功能性项目开发建设的重要性

     1.做强做实基础功能性项目,有助于凸显交通枢纽优势

     2.功能性项目是重要增长引擎,有助于推动上海转型发展

     3.功能性项目是重要载体,有助于推动“四个中心”建设步伐

     4.功能性项目是展示窗口,有助于充分发挥对长三角的辐射能力

     5.加快功能性项目开发,有助于逐步构建商务区功能体系

     6.依托核心功能性项目,有助于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三)国内外商务区功能性项目开发的启示

     1.商务区开发建设具有功能逐渐演进的规律

     2.依托交通枢纽优势实施多功能、组合式开发

     3.商务区发展必须强化产业的集聚与辐射功能

     4.以文化功能为核心的软环境建设日益重要

     5.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

   二 虹桥商务区功能性项目开发的主要思路及策略

    (一)功能性项目开发的原则

    (二)功能性项目开发的目标导向

     1.功能性项目开发的依据

     2.功能性项目开发的导向

    (三)功能性项目开发策略

   三 虹桥商务区功能性项目开发目录及推进时序

    (一)功能性项目的内涵及分类

    (二)重大功能性项目组团

    (三)虹桥商务区功能性项目开发目录

     1.国际展贸城功能组团

     2.国际枢纽商务功能组团

     3.长三角辐射极功能组团

   四 虹桥商务区功能性项目开发的推进方式及相关建议

    (一)指导思想:分类开发运营、有序推进

    (二)功能性项目开发的五种推进方式

    (三)功能性项目开发推进的配套机制及相关建议

     1.融资机制创新:采取“捆绑式PPP”模式推进项目开发投融资

     2.开发运营机制创新:引入私企和民间力量推动公益经营性项目的开发运营效率

     3.配套政策创新:功能性项目开发推进的配套政策建议

  B.15 上海迎接新产业革命的战略性对策研究

   一 新产业革命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

    (一)新产业革命产生的时空背景

    (二)新产业革命发展态势的主要特征

    (三)新产业革命对上海创新转型的重大影响

    (四)上海在推进创新转型中迎来本轮新产业革命

   二 上海迎接新产业革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观念难以适应新产业革命演变的要求

    (二)市场主体难以体现新产业革命发展的活力

    (三)基础研究难以捕捉新产业革命的技术前沿

    (四)教育水平难以满足新产业革命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五)行政效率难以跟上新产业革命前进的步伐

    (六)创新机制难以契合新产业革命深化的方向

   三 上海迎接新产业革命的若干具体举措

    (一)及早出台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

    (二)着力凝聚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协同力量

    (三)有效发挥以需定产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四)再度明确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五)努力完善法制政策框架,健全营商环境

    (六)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发展

    (七)切实健全人才交流、培育和保障机制

    (八)合理构建创新型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

    (九)借力城镇化战略实现上海城市功能转型

   四 上海迎接新产业革命的推进步骤与实施路径

    (一)理念优先

    (二)总体规划

    (三)按步推进

    (四)分期实施

  B.16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产业发展研究

   一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布局及重要地位

    (一)度假区区位及规划布局

     1.度假区区位

     2.度假区规划布局

     3.度假区周边的资源板块

    (二)度假区发展的重要地位

     1.拓展开放领域,提升开放层次

     2.促进上海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

     3.优化上海城市空间布局,形成新增长点

     4.充分发挥迪士尼项目的带动效应,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三)度假区的战略定位

    (四)度假区的特质、特征和特色

     1.度假区的特质

     2.度假区的特征

     3.度假区的特色

   二 度假区产业发展方向选择

    (一)度假区产业体系架构

     1.核心产业

     2.支柱产业

     3.延伸产业

     4.配套产业

    (二)度假区产业之间的动态关系

   三 度假区主要产业发展分析

    (一)旅游业

    (二)现代商贸业

    (三)住宿餐饮业

    (四)文化创意产业

    (五)会展服务业

    (六)医疗保健服务业

    (七)专业服务业

    (八)信息服务业

   四 加快度假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度假区交通运输体系

    (二)注重多元化投融资政策支持,积极推动融资方式创新

    (三)加强产业政策支持,为服务业准入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四)积极引进和培养服务业人才

    (五)延伸上海自贸区效应,为度假区产业发展提供通关便利

  B.17 后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上海蓝皮书编委会

 法律声明

 摘要

 中国皮书网

《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4)》由总报告、改革篇、开放篇和创新篇四大部分共16份报告组成。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预测,以及对上海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率先示范作用的分析判断,本报告认为,2014年是上海实施“十二五”规划、打造“上海经济升级版”的关键一年。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的新纪元,上海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另一方面,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也成为上海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另外,土地、人口、资本要素驱动作用日趋减弱,人们在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方面已基本达成共识。因此,加快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对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有着更长远的重大意义。总报告对2014年上海经济增长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回顾分析了2013年国内外和上海经济形势的运行状况,对上海2014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趋势做了预测,认为2014年上海经济将增长7.5%左右。通过对财政和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做前瞻性分析,本报告认为如何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源并形成持续驱动力,仍然是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改革篇主要聚焦于上海率先探索的几大改革实践活动。首先,本篇剖析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与上海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将使上海继续站在改革最前端,并可能成为上海未来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认为未来10~20年是上海显著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关键期。其次,本篇关注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的改革红利与波及效应,认为“营改增”的减负效应基本达到预期,“营改增”带来的波及效应一方面会提升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效率,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另一方面将使依托大型城市的新城镇首先从中受益,最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最后,本篇深入分析了上海政府职能转变的率先示范作用,认为在前期的发展中,上海树立起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的“上海模式”,在新一轮的发展诉求中,上海也应率先进行政府职能的全面调整。本篇还从新型城镇化和家庭农场角度,探索了上海郊区和农业规模经营实践。认为注重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上海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也逐步形成,家庭农场这种新的组织方式推动了农业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开放篇集中关注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首先,该篇把上海自贸区建设置于中国对外开放总进程,分五个方面从我国新型开放格局的视角全面分析了上海自贸区总体发展方向。其次,该篇分析了上海综合保税区到上海自贸区的转型发展,认为上海自贸区政策溢出效应值得期待,改革动力溢出效应更具价值。再次,该篇重点分析了金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为上海自贸区的启动为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带来了新的契机,但也带来了潜在风险,需要在开放次序、机构引进、分账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深化;认为因更多力量的引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打破原有平衡,有了更有利的契机,但未来的发展应瞄准市场力量的充分释放。最后,该篇从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谈判角度分析了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背景、进程及前景,认为中美BIT谈判的深入开展将会以外力的形式推动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创新篇则从指标体系建设和创新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本篇设计和构建了反映上海创新转型发展的路径、驱动力、环境及效益等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上海的创新转型指数从2006年的100.0增长到2012年的121.7,年复合增长率为3.32%。其次,本篇重点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和新产业革命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网络平台商和新兴网络金融业务已经对传统金融业务构成严峻挑战,但在控制风险、金融监管等方面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一些创新机遇。在推进创新转型中,上海迎来本轮新产业革命,应以3D打印、绿色能源、智能制造、数字服务与健康产业为突破口。最后,本篇关注了虹桥商务区总体功能营运及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认为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已逐渐从以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为主转向总体功能营造与基础设施开发并重的新阶段,需要分类开发运营,有序推进;认为上海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发展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瓶颈;认为围绕迪士尼主题公园项目,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可以发展现代商贸、住宿餐饮、文化创意、会展服务等延伸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

〔美〕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梁小民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陈佳贵、李扬主编《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秋季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未来中国国内环境发展变化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编号:2009-Z-10),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委托,朱平芳主持,2009。

《2012~2013年上海经济形势预测和领先指标研究》(课题编号:2012-Z-08),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委托,朱平芳主持,2012。

《上海市统计月报》(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上海统计局。

陈祥生、唐珏岚:《20世纪80年代上海改革开放滞后的影响及其原因》,《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秦德君:《“十二五”期间上海改革的顶层设计研究》,《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周国平:《建设全球城市——上海未来五年发展战略》,《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屠启宇:《上海城市发展与战略研究》,《科学发展》2009年第3期。

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刘建民、李向阳:《澳大利亚税收制度及其借鉴》,《国外财经》2001年第2期。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8号,2008年11月10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0号令,2008年12月15日。

陈炜、张震:《中国增值税转型的可行性实证分析》,《税务研究》2009年第9期。

胡怡建:《2013中国财政发展报告——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营改增”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2013年5月24日。

胡怡建等:《转轨经济中的税收变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胡怡建:《税收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项龙译,华夏出版社,2002。

〔美〕诺斯:《国家经济角色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斯蒂格利茨著《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周艳娟译,华夏出版社,2006。

〔比〕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政治、市场和企业》,吴敬琏主编《比较》第3辑,中信出版社,2002。

毛寿龙:《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0。

潘小娟、白少飞:《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思考》,《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2期。

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

上海证大研究所:《长江边的中国——大上海国际都市圈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学林出版社,2003。

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一体化世界中的劳动者》,1995。

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汤蕴懿:《政府职能转型:从政府管理到公共服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彭震伟:《上海大都市地区新城发展与规划的思考——以上海南桥新城规划为例》,《城市》2007年第2期。

夏丽卿:《新城规划建设的回顾及建议》,《上海城市规划》2011年第5期。

吴俊、邹礼瑞:《上海农村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2期。

汪胜洋:《城乡统筹的阶段特征与发展战略思路——以上海为例》,《江汉学术》2012年第2期。

陈晓敏、于江宁:《城郊土地向城镇聚集的正负效应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章惠琴:《上海深度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社会保障研究》2012年第3期。

吴振兴:《城镇化案例》,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厉以宁:《中国道路与新城镇化》,商务印书馆,2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组:《“十二五”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中国城镇化战略选择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

上海市松江区农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2013。

上海市松江区农业委员会、上海市松江区财政局、上海市松江区粮食局:《关于松江区家庭农场考核和补贴的实施意见》,2011。

上海市松江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松江调查队:《2012年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2月8日。

松江农业网,http://sj.shac.gov.cn/。

松江统计信息网,http://tjj.songjiang.gov.cn:8081/。

卞彬:《我国保税港区发展及其功能创新和整合研究》,《探索》2009年第2期。

成思危:《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中国保税区的改革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崔迪:《从欧美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经验看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园区研究》,《江苏商论》2013年第6期。

黄志勇、李京文:《中国保税港区发展战略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第6期。

李友华:《境外自由贸易区与中国保税区比较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祁欣、孟文秀:《全球自由贸易园区发展模式及对比分析》,《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6期。

石良平、周阳:《试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的改革》,《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武康平、吴蓉:《自由贸易区功能特征与法律保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杨明华:《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研究》,《学海》2008年第1期。

张幼文:《避免自贸区方案设计陷入政策误区》,《社会经济问题专报》2013年6月。

任寿根:《中国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与战略选择》,研究报告,南京大学商学院,2002。

东方证券:《FTA自贸区和上海的新使命》,东方证券研究报告,2013年8月27日。

〔美〕蒙代尔:《蒙代尔经济学文集:一般货币与宏观经济理论》(第二卷),向松祚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沈开艳主编《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自贸区探路资本项开放:权衡“放得开”与“防得住”》,《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11月4日。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

李瑞昌:《进行时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东方早报》2013年7月23日。

洪威雷、谭琪、汪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法治化进程中的障碍分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谢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若干问题探讨》,《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李晓燕、赵肖筠:《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析》,《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M.Sornarajah,The International Law on Foreign Investment,(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1,http://unctad.org/en/pages/PublicationWebflyer.aspx?publicationid=84.

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2,http://unctad.org/en/Pages/DIAE/World%20Investment%20Report/WIR2012_WebFlyer.aspx.

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3,http://unctad.org/en/pages/PublicationWebflyer.aspx?publicationid=588.

Mahnaz Malik,“Time for a Change:Germany’s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Programme and Development Policy,”2006.

〔英〕伊恩·布朗利:《国际公法原理》,曾令良等译,法律出版社,2002。

崔凡:《中国高水平投资自由化谈判模式的确定及其深远影响》,《国际贸易》2013年第8期。

屠新泉、张中宁:《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谈判及中国的战略选择》,《国际贸易》2013年第7期。

张平、张晓通:《美欧构建跨大西洋自贸区有关情况及应对》,《国际贸易》2013年第7期。

Carlsson,“Internationalization of Innovation Systems: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Policy 35(2006).

Nelson,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Porter,Stern,“The New Challenge to American’s Prosperity:Finding from Innovation Index,” 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99.

Porter,Stern and Furman,“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Research Policy 6(2002).

OECD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dustry Scoreboard 2009,”Paris,2009.

〔美〕约瑟夫·熊彼特:《财富增长论:经济发展理论》,李默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俞正声:《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解放日报》2012年5月24日。

潘世伟等:《建设创新驱动的世界城市——上海“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周振华等:《创新突破 加速转型——2011~2012年上海发展报告》,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周振华等:《体制创新与政策选择:上海发展转型之瓶颈突破研究》,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叶宗裕:《关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浙江统计》2003年第4期。

吴宇军等:《创新型城市创新驱动要素的差异化比较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第10期。

沈露莹等:《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学发展》2010年第6期。

徐国祥等:《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及对策建议》,《科学发展》2011年第8期。

汤育书、张敏:《城市创新型经济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研究——以江苏镇江为例》,《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第9期。

徐宝艳:《美国麻省创新型经济评价指标解析》,《科学与管理》2007年第3期。

周勇等:《刍议创新型国家省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3期。

关晓静等:《从〈欧洲创新记分牌〉看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面临的挑战》,《统计研究》2007年第3期。

陈伟:《新指数、新思维、新趋势——世界经济论坛新的全球竞争力指数简介》,《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82期。

蒋玉涛等:《创新驱动过程视角下的创新型区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7期。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香港创意指数研究》,2005年11月3日。

〔美〕雅各布·明塞尔:《人力资本研究》,张凤林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张体伟、孙豫宁译,中信出版社,2012。

陈奇星:《上海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9。

付广军:《运用税收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沈开艳、刘社建:《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孙路一:《人才战略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

杨建文:《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中国元素”》,《社会科学报》2013年4月4日。

俞正声:《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解放日报》2012年5月24日。

张欣、崔日明:《后危机时代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的启示与影响研究》,《江苏商论》2011年第2期。

左学金等:《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城市战略》,上海三联书店,2008。

周振华:《创新突破 加速转型——2011/2012年上海发展报告》,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周振华:《体制创新与政策选择:上海发展转型之瓶颈突破研究》,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周振华:《危机中的增长转型:新格局与新路径——中国经济分析2011~2012》,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