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8

再回首 再思考 再出发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四十年图书

Review, Re-Think, Re-Start: China Fina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40 Years

SSAPID:101-3512-1598-78
ISBN:978-7-5201-3896-3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回顾与总结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进程。书中介绍了各类银行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从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市场的角度详尽描述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变革;介绍了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概括中国金融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取得的光辉成就;归纳中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与金融监管体系的演进历程,并对金融危机后颇受重视的宏观审慎政策进行介绍。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郭田勇
编 辑:陈欣;程丽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8 财政、金融

 后记

 附录 中国金融改革大事记

 导言

  导言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金融业

    一 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

    二 “大一统”体系下的金融业

    三 改革开放前中国金融业的特点

     (一)“大一统”的银行经营模式

     (二)“大财政、小银行”的宏观管理体系

     (三)银行内部的计划管理

     (四)信用的单一化

   第二节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现实逻辑

    一 改革的背景

    二 改革开放的路径

     (一)准备与起步阶段

     (二)转变与探索阶段

     (三)调整与充实阶段

     (四)丰富与规范阶段

   第三节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一 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

    二 金融市场体系内涵日益丰富

    三 金融业务和技术创新层出不穷

    四 金融治理体系和手段日益完善

    五 金融开放合作程度加深

    六 金融监管体系不断调整

 第一篇 金融机构改革篇

  第一章 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大型商业银行

    一 恢复成立专业银行并向商业化转型

    二 多措并举提升经营稳健性

    三 持续深入开展综合改革

     (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

     (二)全方位深化改革发展

   第二节 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一 开发性、政策性银行

     (一)国家开发银行

      1.政策性银行阶段(1994~2008年)

      2.商业化改革阶段(2008~2015年)

      3.开发性银行阶段(2015年至今)

     (二)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一)邮政储汇局实施资金自主运用(1986~2003年)

     (二)业务逐步规范并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04~2007年)

     (三)践行普惠金融并股改上市(2008年至今)

   第三节 股份制商业银行

    一 股份行发展历程

    二 股份行品牌特色鲜明

     (一)综合化经营取得先行优势

     (二)差异化定位特色鲜明

   第四节 城市商业银行与民营银行

    一 城市商业银行

     (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程

     (二)城商行改革中的几个命题

      1.联合重组

      2.产权改革

      3.明确定位

    二 民营银行

   第五节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一 农村信用社

     (一)由中国农业银行代管阶段(1980~1996年)

     (二)尝试以合作制规范农村信用社阶段(1996~2002年)

     (三)农村信用社市场化改革阶段(2003年至今)

    二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一)村镇银行

     (二)小额贷款公司

     (三)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第六节 小结

    一 行业规模与盈利水平稳定增长

     (一)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

     (二)行业规模跻身世界首位

     (三)盈利能力保持较好水平

    二 公司治理日趋完善

     (一)公司治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二)“三会一层”履职能力逐步强化

     (三)注重加强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

    三 经营管理创新求变

     (一)收入结构逐渐多元化

     (二)综合化经营趋势明显

     (三)运用金融科技提升客户体验

     (四)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 风控能力不断增强

     (一)强化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二)风险抵御能力迈上新台阶

     (三)风险处置手段从行政主导向市场模式转变

    五 切实担当社会责任

     (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满足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

     (二)围绕精准扶贫,助推补齐建设小康社会短板

     (三)围绕普惠金融,提升人民群众金融获得感

     (四)围绕客户需求,持续提升银行业服务水平

  第二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丰富与多样化

   第一节 证券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一 证券公司的发展历程

     (一)证券公司发展初期(1987~1991年)

     (二)证券公司试错和纠正时期(1992~1997年)

     (三)证券公司规范调整时期(1998~2006年)

     (四)证券业发展新阶段(2007年至今)

    二 证券公司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主体

   第二节 保险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一 保险公司的发展历程

     (一)保险公司的设立与停办阶段(1949~1978年)

     (二)保险公司的恢复和对外开放试点阶段(1979~1994年)

     (三)保险公司的规范和对外开放扩大阶段(1995~2000年)

     (四)保险公司的全面发展阶段(2001~2007年)

     (五)保险公司的互联网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二 保险公司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第三节 信托公司的改革与发展

    一 信托公司的发展历程

     (一)信托公司起步试验阶段(1979~2001年)

     (二)“一法两规”框架下规范调整阶段(2002~2006年)

     (三)信托公司爆发增长阶段(2007~2012年)

     (四)信托公司行业调整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

    二 信托公司是资产管理行业有竞争力的子行业

   第四节 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与发展

    一 资产管理公司(AMC)的发展历程

     (一)AMC的政策性阶段(1999~2006年)

     (二)AMC的商业化转型阶段(2007~2016年)

     (三)AMC的全面市场化阶段(2017年至今)

    二 资产管理公司成为改革开放中发挥独特作用的主体

   第五节 基金公司的改革与发展

    一 基金公司的发展历程

     (一)基金公司早期探索阶段(1988~1997年)

     (二)基金公司初级发展阶段(1998~2007年)

      1.“基金黑幕”被掀开

      2.开放式基金开始出现

      3.封闭式基金的创新性转型

      4.各路资本踏入基金行业

      5.基金行业对外开放不断推进

     (三)基金公司结构化转型阶段(2008年至今)

      1.公募基金

      2.私募基金

    二 基金公司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主体

   第六节 其他多元化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一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依托集团,服务主业”

     (一)积极探索阶段(1987~1991年)

     (二)稳步发展阶段(1992~1996年)

     (三)调整阶段(1997~2000年)

     (四)规范发展阶段(2000~2004年)

     (五)突破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

    二 金融租赁公司“融物+融资”

    三 汽车金融公司推动“汽车强国”

    四 货币经纪公司——“市场润滑剂”

   第七节 小结

  第三章 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变革

   第一节 金融科技新兴机构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一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开启金融科技新纪元

    二 互联网理财的产生推动金融科技时代发展变革

     (一)2013年余额宝作为互联网理财产品正式推出

     (二)保险、基金等众多金融产品借助互联网推广

     (三)引入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智能、精准推荐金融产品

   第二节 金融科技新兴机构的创新发展情况

    一 新兴机构引入的金融科技前沿技术蓬勃发展

     (一)大数据

      (1)数据量大

      (2)类型繁多

      (3)价值密度低

      (4)速度快、时效高

     (二)云计算

      (1)IaaS

      (2)PaaS

      (3)SaaS

     (三)人工智能

     (四)区块链

    二 金融科技公司逐渐走向成熟

     (一)新型金融科技创业公司形成“上市潮”

     (二)以BATJ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巨头

      1.阿里巴巴

      2.京东集团

      3.百度集团

      4.腾讯集团

     (三)金融科技公司拓展全业务领域金融牌照

    三 新技术为金融业带来征信与数字货币变革

     (一)金融科技有效补充与完善国家征信系统

     (二)运用区块链技术推进数字货币国际化发展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创新

    一 P2P网贷模式

     (一)我国网贷平台起源与发展情况

      1.存量平台

      2.问题平台

      3.转型平台

     (二)网络借贷模式的主要发展特征

      1.头部平台纷纷升级品牌,转型金融控股集团

      2.降低行业资金成本成共识,普遍采用对接机构资金策略

      3.小额信贷、消费金融、车贷、农村金融为转型热点

     (三)网络借贷平台的资金存管类型

    二 众筹融资模式

     (一)我国众筹平台起源与发展情况

      1.2011年我国成立第一家众筹平台——点名时间

      2.我国众筹平台数量情况

      3.我国众筹平台分类情况

      4.我国众筹平台地域分布

     (二)众筹融资模式的特征、分类与生态圈

      1.众筹的基本特征

      2.众筹的基本分类

      3.众筹行业生态圈

     (三)互联网众筹细分业务发展与监管导向

    三 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模式

     (一)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起源与发展情况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政策机遇与业务类型

      1.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政策机遇

      2.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业务类型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细分场景发展趋势

    四 互联网理财模式

     (一)我国互联网理财平台起源与发展情况

     (二)互联网理财的发展特征与资产配置形态

     (三)互联网理财的行业问题与发展趋势导向

      1.行业问题

      2.发展趋势导向

   第四节 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发展变革

    一 我国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情况

     (一)区块链技术服务于银行多场景产品创新

     (二)人工智能提升智能理财需求辨别效率

      1.无人银行+智能客服

      2.精准营销

      3.智能投顾

     (三)消费信贷、支付结算等产品线上化

    二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创新情况

     (一)保险机构的金融科技变革

     (二)消费金融公司的金融科技变革

     (三)证券、基金公司的金融科技变革

     (四)其他机构的金融科技变革

    三 金融科技助力传统金融机构提升效率、降低风险

     (一)金融科技助力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变革

     (二)金融科技借助技术组合运用降低信贷风险

      1.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欺诈识别、授信评分、贷后管理

      2.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风控模型与数据的匹配度,加快模型迭代速度

      3.区块链技术:身份验证、管理票据业务风险、防范道德风险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篇 金融市场改革篇

  第四章 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与改革

   第一节 同业拆借市场

    一 改革初期的同业拆借市场

     (一)同业拆借业务试点

     (二)拆借市场的改革与发展

     (三)同业拆借市场的整顿和规范

    二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设立

     (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

      1.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

      2.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形成

      3.市场成员逐步扩大以及审核制度趋于合理化

     (三)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节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一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发展历史与爆发式增长

     (一)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业务的尝试

     (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业务重启并迅速发展

     (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存在的问题

     (四)强监管时代降临,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面临拐点

   第三节 票据市场

    一 票据市场的市场起步与探索阶段

    二 票据市场的制度建设与培育阶段

    三 专业经营与快速发展阶段

    四 新业务发展与监管治理阶段

     1.新产品和新业务相继问世

     2.监管治理不断升级

    五 防范风险与监管升级阶段

     1.票据电子化程度不断加深

     2.票据市场监管不断升级

   第四节 债券回购市场

    一 1991~1997年的债券回购市场

    二 1997以来的债券回购市场

     (一)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

      1.质押式回购

      2.买断式回购

     (二)证券交易所债券回购市场

   第五节 黄金市场

    一 黄金市场的建立与现状

    二 黄金市场发展历程

     (一)交易品种日渐丰富

     (二)资费不断降低,业务不断拓展

     (三)系统不断升级,制度不断优化

     (四)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交易准则日趋完善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变革

   第一节 政府债券

    一 国债

     (一)国债一级市场的发展历程

     (二)国债二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二 地方债

     (一)地方政府债的发行

      (1)禁止发行阶段

      (2)财政部代发代还阶段

      (3)部分地区试点自发代还阶段

      (4)自发自还阶段

     (二)置换债推出

   第二节 金融债券

    一 政策性银行债

    二 商业银行债

     (一)商业银行普通债

     (二)商业银行次级债

     (三)混合资本债券

    三 证券公司债

    四 保险公司次级债

   第三节 企业债

    一 企业债

    二 公司债

    三 城投债

     (一)监管视角下城投债的发展

      1.1997~2010年:尝试和探索阶段

      2.2010~2014年:19号文时代

      3.2014年以后:43号文时代

     (二)城投债发行情况

    四 短期融资券

     (一)我国短期融资券发展回顾

      1.1988~1997年:短期融资券试水阶段

      2.2005年:重新启动短期融资券

     (二)我国短期融资券发展现状

      1.发行主体

      2.发行期限

      3.发行利率

    五 中期票据

    六 可转换债券

   第四节 资产证券化

    一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一)探索萌芽阶段(1992~2004年)

     (二)短暂尝试阶段(2005~2008年)

     (三)停滞不前阶段(2009~2011年)

     (四)重启试点阶段(2011~2013年)

     (五)加速发展时期(2014年至今)

    二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类型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

     (二)非金融企业专项资产证券化(企业ABS)

     (三)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ABN)

     (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项目资产支持计划

   第五节 小结

    (一)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债券市场体系

    (二)债券产品品种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

    (三)债券市场基础性建设不断完善

    (四)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不断加强

  第六章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变革

   第一节 萌芽初创

    一 股票发行一级和二级市场的发展

     (一)一级市场

      1.股票发行

      2.发行特点

     (二)二级市场

    二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

   第二节 挫折与成长

    一 中国证监会的成立

     (一)市场的狂乱与挫折

     (二)中国证监会的成立

    二 期货市场逐步发展

    三 “十二道金牌”

   第三节 规范与发展

    一 《证券法》的出台

    二 对股票市场认识的深化

     (一)“5·19”行情

     (二)赌场论

    三 公司治理与市场化探索

     (一)银广夏事件

     (二)国有股减持

   第四节 转轨与优化

    一 资本市场改革的决心——“国九条”

    二 证券公司综合治理

     (一)证券公司长期不规范运作,诸多问题在漫漫熊市中逐渐暴露

     (二)全面开放资本市场倒逼国内证券行业全面整顿

     (三)综合治理工作的三个层次

    三 股权分置改革

    四 股票发行制度演进

     (一)股票发行审批制

     (二)核准制的建立及完善

      1.核准制的建立

      2.通道制度

      3.保荐人制度

      4.询价制度的建立

   第五节 重塑与完善

    一 基础制度完善

     (一)减持新规

     (二)退市制度

    二 多层次市场体系和多样化产品结构的探索

     (一)中小板创立

     (二)创业板开通

     (三)股指期货推出

     (四)融资融券业务开启

     (五)原油期货上市

    三 拓展资本市场综合实力

     (一)沪港通

     (二)深港通

     (三)中国市场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

     (四)“独角兽”企业

   第六节 小结

    (一)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二)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三)服务实体经济作用不断加强

  第七章 资产管理市场与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与变革

   第一节 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

    一 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概况

    二 资产管理的发展

     (一)2007年之前的资产管理市场

     (二)2008~2012年的资产管理市场

     (三)2013~2016年的资产管理市场

     (四)2017年至今的资产管理市场

    三 各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现状

     (一)银行理财

      1.银行理财发展现状

      2.银行理财发展特点

     (二)信托资管

      1.信托资管发展现状

      2.家族信托发展现状

     (三)保险资管

      1.保险资管发展现状

      2.保险资管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券商资管

      1.通道业务仍是券商资管重头戏

      2.主动管理能力薄弱

     (五)公募基金

      1.1991~1999年的起步与规范阶段

      2.2000~2007年的快速发展阶段

      3.2008年以来的创新与调整阶段

     (六)基金子公司

      1.基金子公司发展现状

      2.基金子公司发展特点

     (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1.20世纪90年代到2008年:以外资机构为市场主体

      2.2008~2014年:人民币LP大发展

      3.2015年至今:行业规模迅速扩张

     (八)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1.1990~2000年的萌芽与初步发展阶段

      2.2001~2009年的逐步成熟与快速发展阶段

      3.2010~2014年的调整转型与有序发展阶段

      4.2015年至今的高速发展与监管升级阶段

   第二节 私人银行业务与各类财富管理机构

    一 私人银行业务

    二 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

    三 信托财富中心

    四 互联网财富管理机构

   第三节 资管新规与资产管理改革

    一 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二 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颁布

    三 资管新规发布

     (一)资管新规实质重于形式

     (二)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标准

     (三)资管新规监管范围更加明确

     (四)资管新规更加注重功能监管

    四 资管市场未来发展展望

     (一)银行理财

      1.加快净值型产品开发

      2.合理配置理财资金,减少期限错配

      3.加强投研团队建设,增强资管能力

     (二)券商资管

     (三)保险资管

      1.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主动管理能力

      2.开发第三方业务,增加业务融合度

      3.拓宽投资渠道,多元化配置资产

      4.稳步推进全球资产配置的竞争布局

     (四)基金资管

      1.多元化配置资产,提升收益能力

      2.重视QDII基金,审慎投资境外市场

      3.增强自身销售、宣传渠道,减少对委外资金的依赖

     (五)信托资管

      1.适当收缩通道业务和委外业务,减少监管套利

      2.转变经营战略,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3.加强自律与风险管理,规范经营管理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篇 金融对外开放篇

  第八章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一节 汇率制度改革

    一 1978~1993年我国汇率制度的变迁

    二 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

    三 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

    四 2015年“8·11”汇改

    五 中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

   第二节 外汇管理改革

    一 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2000~2004年)

     (一)推进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进出口核销改革

     (二)不断简化服务贸易用汇审核手续

     (三)多次放宽居民个人用汇范围和额度

    二 服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5~2008年)

     (一)拓展外汇市场交易主体

     (二)建立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

     (三)取消强制结售汇制度,大力推进经常项目便利化改革

      1.取消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管理

      2.对个人实行5万美元便利化结售汇额度

     (四)放宽对外投资渠道

      1.继续推进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

      2.推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

      3.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额度

      4.开放境内机构到境外市场发行债券

    三 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五个转变(2009~2015年)

    四 便利化与防风险并举(2016年至今)

     (一)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1.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加速双向开放

      2.扩大证券市场双向开放

      3.建立健全开放有竞争力的境内外汇市场

      4.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

     (二)深化外汇管理简政放权

      1.深化外汇管理“放管服”改革

      2.便利资本项目结汇

     (三)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1.加强真实性合规性管理

      2.强化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

      3.完善个人外汇业务“关注名单”管理

      4.创新完善事中事后管理方式

   第三节 外汇储备经营管理

    一 我国外汇储备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实现从无到有(1979~1993年)

     (二)稳步增长期(1994~2006年)

     (三)快速增长期(2007年至2014年6月)

     (四)区间波动期(2014年7月至今)

    二 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改革

     (一)坚持多元化、分散化投资原则

      1.构建分散化的投资组合

      2.加强多元化投资的风险防范

      3.完善多元化投资的全球经营平台

     (二)建立健全系统化的投资基准管理体系

     (三)始终坚守防风险底线

     (四)稳妥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

      1.探索和拓展多元化运用渠道

      2.开展多层次的国际合作

   第四节 资本项目开放

    一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历程

     (一)第一阶段(2001~2008年):呈现全方位开放和双向均衡推进的特点

     (二)第二阶段(2009~2016年):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大幅提升

    二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现状

     (一)直接投资实现基本可兑换

     (二)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

     (三)跨境信贷业务项下可兑换

   第五节 小结

  第九章 人民币国际化

   第一节 货币国际化的含义、层次与条件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与成就

    一 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提出

     (二)贸易起步

     (三)稳步开放人民币证券投融资

      1.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2.熊猫债

      3.境内机构到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

      4.RQFII业务与RQDII业务

      5.“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

      6.“一带一路”债券试点

      7.基金互认

     (四)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迅速

     (五)外汇市场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

     (六)人民币清算网络建设

      1.人民币清算行设立

      2.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七)深入拓展国际合作

      1.双边本币互换

      2.双边本币结算协定

    二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成就

     (一)作为计价货币

     (二)作为储备货币

     (三)人民币加人SDR: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展望

    一 抓住金融业双向开放契机

    二 迈向国际储备货币之路

    三 配合“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四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举措

     (一)发挥市场驱动的基础性作用

     (二)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

     (三)完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

     (四)发挥离岸市场的积极作用

     (五)加强监督管理,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第四节 小结

  第十章 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第一节 起步与探索阶段

   第二节 迈向市场化阶段

    一 银行业

    二 证券业

    三 保险业

   第三节 全方位开放阶段

    一 中国履行WTO承诺情况

     (一)银行业

     (二)证券业

     (三)保险业

    二 金融业开放的其他成就

     (一)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

      1.银行业

      2.证券业

      3.保险业

     (二)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

      1.QFII、QDII及RQFII

      2.“沪港通”、“深港通”及“债券通”

      3.CDR

      4.其他

   第四节 从全球化的接受者到全球化的倡导者

    一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贯立场

    二 中国已成为全球治理的主力军

     (一)亚洲金融合作

     (二)金砖合作机制

     (三)“一带一路”倡议

     (四)上海合作组织

     (五)其他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篇 金融调控与监管

  第十一章 中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形成与演进

   第一节 四十年金融宏观调控实践回顾

    一 以行政手段为主的金融宏观调控阶段

     (一)1979~1981年通货膨胀的治理

     (二)1984~1986年通货膨胀的治理

     (三)1988~1990年通货膨胀的治理

     (四)1993~1997年通货膨胀的治理

    二 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阶段

     (一)1998~2002年通货紧缩的治理

     (二)2003年至2008年上半年通货膨胀的治理

    三 由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向传统+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转变阶段

     (一)2008~2013年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

     (二)2013年至今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调控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与丰富

    一 直接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 间接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备付金制度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

     (三)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

     (四)利率

     (五)再贷款

     (六)再贴现

    三 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一)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

     (二)常备借贷便利

     (三)中期借贷便利

     (四)临时流动性便利

     (五)抵押补充贷款

     (六)定向降准

     (七)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

   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演进

    一 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

    二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改进与完善

     (一)1984~1993年,以银行贷款规模和现金发行量为中介目标

     (二)1994~1998年,中介目标向货币供应量过渡

     (三)1998~2010年,以货币供应量为主要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四)2011年至今,以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第四节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前的利率结构与改革(1983~1995年)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起步阶段(1996~2000年)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渡阶段(2000~2003年)

    (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善阶段(2004~2015年)

    (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阶段(2016年至今)

   第五节 小结

  第十二章 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第一节 四十年金融监管体系实践回顾

   第二节 中央银行集中监管阶段

   第三节 “一行三会”分业监管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 中国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确立与完善

    二 中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三 中国金融分业监管内容的演变

     (一)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职能的演变

     (二)中国银监会监管职能的演变

     (三)中国证监会监管职能的演变

     (四)中国保监会监管职能的演变

   第四节 “一委一行两会”监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小结

  第十三章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建立与完善

   第一节 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监管实践

   第二节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创新与演进

   第三节 宏观审慎政策职能的明确

   第四节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第五节 小结

 结语——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发展展望

  结语——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发展展望

   一 金融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成就

    (一)现代金融体系层次不断丰富

    (二)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

    (三)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新突破

    (四)宏观金融监管调控体系不断完善

   二 未来金融改革方向展望

    (一)扎根于服务实体经济

    (二)始终坚持市场化导向

    (三)持续发挥创新驱动力

    (四)有序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五)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序言

本书系统回顾与总结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进程。在简要介绍改革开放前中国金融业的情况并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路径与成就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摘取了金融改革开放的四大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从金融机构角度入手,介绍各类银行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并总结了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在近十余年里的迅猛成长;其次,站在金融市场的视角,分别从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市场的角度详尽描述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变革;再次,立足金融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介绍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基于此阐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同时概括中国金融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取得的光辉成就;最后,从金融业顶层设计出发,归纳中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与金融监管体系的演进历程,并对金融危机后颇受重视的宏观审慎政策进行介绍。

巴曙松、杨春波、陈金鑫:《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新趋势》,《当代金融研究》2018年第3期。

贝恩公司、招商银行:《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北京,2017。

曹宇:《在2016年城市商业银行年会上的总结讲话》,2016年9月。

戴国强:《论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目标和路径》,《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第38~44页。

第一财经:《万亿规模村镇银行将迎大变局》,2018年1月。

第一财经研究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东航金融:《中国金融风险与稳定报告(2016)》,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董希淼、吴琦、王丽娟:《资管新规细则对银行的影响》,《中国金融》2018年第15期,第49~50页。

郭田勇:《供给侧改革实践需要货币政策保驾护航》,《金融时报》2017年4月24日,第2版。

郭田勇:《关于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构建的思考》,《清华金融评论》2016年第1期,第50~53页。

郭田勇:《金融宏观调控转变的方向与重点》,《行政管理改革》2015年第11期,第65~68页。

郭田勇:《金融监管改革影响深远兼顾提升效率与防范风险》,《金融时报》2018年4月17日,第2版。

郭田勇:《金融监管框架改革需找准着力点》,《上海证券报》2016年1月13日,第A01版。

郭田勇:《新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进退有据之道》,《中国金融家》2017年第8期,第86页。

郭田勇、杨帆:《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中国金融》2018年第8期,第95~96页。

贾瑛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二十年——访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礼耀》,《中国金融》2018年第12期。

蒋定之:《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三十年》,《中国金融家》2008年第10期。

李德:《我国转型期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与发展》,《西南金融》2013年第7期,第3~7页。

李扬:《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成就和进一步发展》,《财贸经济》2008年第11期,第38~52页。

零壹财经·零壹智库:《2017年中国互联网众筹行业报告》,2018。

零壹财经·零壹智库:《互联网消费金融报告》,2016。

零壹财经·零壹智库:《金融科技发展报告2017》,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零壹财经·零壹智库:《一站式互联网理财研究报告》,2016。

陆磊主编《金融机构改革的道路抉择》,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陆磊、杨骏:《流动性、一般均衡与金融稳定的“不可能三角”》,《金融研究》2016年第1期,第1~13页。

苗永旺、王亮亮:《金融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第8期,第59~68页。

民生财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东方国信:《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数据分析报告》,北京,2017。

牛慕鸿:《金融周期、经济周期与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纵横》2018年第5期,第13~18页。

钱小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结机制及其疏导》,《金融研究》2001年第9期,第67~73页。

宋汉光:《中国票据市场: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孙祁祥、周新发:《中国保险业四十年嬗变》,《中国金融》2018年第10期。

田书华:《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bfd7ca0102x54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10月15日。

田天、张铁彬、宋晓琳:《中国邮政储蓄金融的发展沿革与现状分析》,《高校社科动态》2013年第10期。

汪戎、熊俊:《中国信托业发展30年评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第86~92页。

王光剑、方鹏、杨庆祥:《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经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总结》,《金融发展研究》2008年第11期,第71~74页。

王广谦、郭田勇:《中国金融改革历程:1978~2007》,《改革》2007年第3期,第5~21页。

王广谦、郭田勇:《中国经济改革30年——金融改革卷》,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王国刚:《供给侧改革中的货币政策》,《中国金融》2016年第4期,第46~48页。

王国刚:《新时代金融监管框架点论》,《中国金融》2018年第7期,第20~22页。

王国静、田国强:《金融冲击和中国经济波动》,《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第20~34页。

王国松:《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第13~95页。

王力等编著《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王元涛、郭树华:《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第6期,第91~95页。

王兆星:《全面推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业》2018年第4期。

王自力:《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关系论》,《金融研究》2005年第5期,第1~11页。

吴念鲁、郧会梅:《对我国金融稳定性的再认识》,《金融研究》2005年第2期,第152~158页。

吴婷婷:《十年风雨兼程证券业涅槃重生》,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aritcle/20121108/040113609689.shtml#J_Comment_Wrap,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10月15日。

吴晓求:《中国金融监管改革:逻辑与选择》,《财贸经济》2017年第7期,第33~48页。

伍劲松:《我国邮政储蓄业务发展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06。

武飞:《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历史演进》,《浙江金融》2013年第8期,第49~51页。

肖远企:《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国际比较与启示》,《中国银行业》2015年第6期。

谢平、邹传伟:《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综述》,《金融研究》2010年第2期,第1~17页。

麦肯锡咨询公司:《新规下中国银行业资管业务转型之路》,《新金融》2018年第8期,第10~14页。

许华伟:《影子银行体系最新发展趋势及监管启示》,《金融研究》2012年第4期,第112页。

杨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财经大学,2018,第136~153页。

佚名:《2002~2012:资本市场十年》,《中国总会计师》2012年第11期,第150~151页。

易纲:《货币政策要避免过度宽松》,《财经界》2016年第3期,第51~52页。

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金融研究》2009年第1期,第1~14页。

易纲、王召:《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经济研究》2002年第3期,第13~20页。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北京,2008~2017。

尹中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回顾》,《银行家》2008年第10期,第24~27页。

余丽霞:《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回顾和展望》,《西南金融》2009年第9期,第19~22页。

袁吉伟:《信托业监管:十年演进与未来发展》,《金融博览》2017年第16期,第61~63页。

曾刚、贾晓雯:《完善公司治理强化股权管理》,《中国银行业》2018年第3期。

张承惠:《中国金融机构改革的成就与未来趋势展望》,《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第11期。

张晓慧:《关于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问题的一些思考》,《金融研究》2009年第7期,第1~6页。

张晓慧:《宏观审慎政策在中国的探索》,《中国金融》2017年第11期,第23~25页。

张在晖:《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独特功能》,《中国金融家》2017年第6期,第98~100页。

赵国君:《中国金融机构改革反思与展望》,《经济论坛》2010年第12期。

赵海宽、郭田勇:《中国金融体制改革2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赵娜:《中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思考》,《经济生活文摘月刊》2012年第7期。

郑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中国保监会:《保险业入世十周年:全面开放互利共赢》,2011。

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和创新课题组:《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和创新》,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1979~2003):中国信托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北京,2007~2018。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小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北京,2017。

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6)》,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报告》,2007。

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票据市场发展报告(2015~201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中国银行业协会城商行工作委员会:《变革与发展——城市商业银行20年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中国证券业年鉴编委会:《2007中国证券业年鉴》(总第十五期)(中册),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周小川:《大型商业银行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中国金融》2012年第6期。

周小川:《合适的货币政策可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大空间》,《上海证券报》2016年3月7日。

周小川:《新世纪来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特点》,《中国金融》2013年第1期,第68~72页。

周小川:《央行行长周小川:政策性金融再定位》(专访),《财经》2015年第16期。

周小川:《中国金融业的历史性变革》,《中国金融》2010年第1期。

周小川:《宏观审慎政策是针对系统性风险的良药》,《金融时报》2010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