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亚太地区发展报告NO.7(2006)图书

A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Asia-Pacific

SSAPID:101-3393-9620-99
ISBN:978-7-80230-686-8
DOI:
ISSN:
关键词:

亚太 发展 热点 预测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冷战后东北亚民族主义的复兴、巴基斯坦恐怖主义势力的发展动向、中国与南太地区的关系、印度与欧盟关系的发展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亚太蓝皮书
作 者: 张蕴岭 孙士海
编 辑:李长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法律声明

 推动构建和谐的亚太地区(代前言)

 经济篇

  2006年亚太地区经济形势的回顾与展望

   一 美国和日本

   二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三 东亚发展中国家及地区

    (一)中国

    (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

    (三)东南亚

   四 南亚

   五 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

  评亚太经合组织河内会议

   一 2006年APEC会议的主题和主要议题

   二 会议的主要成果

   三 《河内行动计划》内容要点

   四 中国的主张与贡献

   五 关于“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思考

  2006年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最新进展

   一 贸易及经济合作领域进展

   二 金融领域的多边合作

    1.清迈协定执行情况

    2.中央银行行长会议

    3.亚洲债券市场建设

   三 2006年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简要总结

  美国对东亚贸易逆差的转移

   一 美国贸易逆差的形成

    (一)美国贸易逆差的形成与发展

     1.从顺差向逆差的转折

     2.贸易战略从基本平衡转向持续逆差

     3.贸易逆差从波动增长转向持续扩大

     4.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形成贸易逆差的内在原因

    (二)美国对逆差贸易格局的制度保障

   二 美国贸易逆差结构及其对东亚的影响

    (一)美国贸易逆差形成过程中进出口所起作用的转换

    (二)美国对东亚*贸易逆差的变化趋势

     1.对东亚贸易逆差额持续扩大

     2.对东亚贸易逆差额近年低于对其他地区的逆差额

     3.东亚在美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从上升转向稳定

   三 美国对东亚贸易逆差格局的演变

   四 美国对东亚贸易逆差的转移

  东亚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结构与问题

   一 东亚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的变化

   二 东亚技术服务贸易的变化

   三 东亚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变动的合理性判断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十五年:特点与前景

   一 中国—东盟双边合作的特点

   二 近几年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及未来预测

    1.近几年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

    2.中国—东盟双边经济合作预测

  中韩FTA: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新契机

   一 全球化和区域化背景下的中韩FTA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区域化潮流的新内涵

   二 中韩FTA与亚太地区生产网络和三角贸易

    (一)亚太地区以中国为中心的生产网络

    (二)亚太地区的三角贸易结构

    (三)中韩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深

   三 中韩FTA的福利分析和影响

    (一) 中韩产业比较优势的对比

    (二)中韩两国的关税结构

    (三)静态FTA福利分析

    (四)其他潜在的收益

   四 挑战与契机

  近期中朝双边贸易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 近期中朝双边贸易的发展

    (一)中朝双边贸易发展状况

    (二)中国在朝鲜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二 中朝双边贸易的特点

    (一)进出口商品结构

     1.朝鲜主要出口商品

     2.朝鲜主要进口商品

    (二)贸易方式

   三 近期中朝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朝鲜内部因素

    (二)中朝双边因素

    (三)朝鲜半岛局势因素

  日本核能行政管理机构及核电现状

   一 日本核能行政管理机构及其作用

   二 日本核电现状

    1.历史沿革

    2.核电现状

   三 与美、法、中核电现状比较及展望

  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一 政策定位

   二 制订计划

   三 健全机构

   四 立法保障

   五 资金支持

   六 激励机制

   七 继承传统

   八 重视推广

   九 人才培养

 政治、社会篇

  2006年亚太政治综述

   一 2006年亚洲国家政局总体稳定

    1.中国继续在稳定中崛起

    2.印度政局稳定,加强政府治理

    3.日本政权完成世代交替

    4.东南亚国家政局总体稳定,少数国家政局动荡

   二 亚太国家的政治转型

    1.亚太国家政治转型的状况

    2.政治转型对亚太国家政局的影响

  冷战后东北亚民族主义的复兴

   一 现代化与民族主义

   二 共产主义、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

   三 全球化、地区化与民族主义

  韩国民主化进程分析:1980~1987年

   一 朴正熙被刺后的政局变动与光州事件

   二 修宪危机与六月民主化抗争

   三 1987年7~9月的工人运动

   四 结语

  印尼军队职业化改革:成绩与问题

   一 军队内部改革派的崛起

   二 军队职业化改革的整体思路

   三 军队职业化改革的举措

  泰国“9·19”军事政变与民主政治的前景

   一 “9·19”军事政变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条件:2006年的泰国政局动荡

    (二)主观动因:军人集团对维护政治利益的迫切要求

   二 泰国民主政治的困境与前景

    (一)军人干政的民主困境

    (二)政治现代化道路的重新抉择

  东帝汶的暴力冲突与政治发展

   一 东帝汶建国初期的基本情况

    (一)漫长的殖民经历与艰苦的独立斗争

    (二)建国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1.政治矛盾丛生,国家缺乏凝聚力

     2.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动荡不安

   二 2006年社会骚乱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

    (一)基本过程

    (二)社会骚乱发生的根源

     1.东西部地区的对立是骚乱发生的直接原因

     2.政治派别斗争削弱了政府管理能力,扩大了社会矛盾和冲突

     3.法律缺失和制度不健全是无法保证社会稳定的根本性原因

   三 东帝汶未来的政治发展和国家建设

    1.实现民族和解与加强国家认同的建设

    2.加强法制建设

    3.实现公正、和平、民主

    4.经济重建往往与政治重建、国家构建紧密联系,没有发展,公正与法治只能是空中楼阁

  巴基斯坦恐怖主义势力的发展动向

   一 定义和范围

   二 巴基斯坦恐怖势力的主要类型和代表组织

    1.国际恐怖势力

    2.宗教极端势力

    3.民族分离势力

   三 巴基斯坦恐怖袭击形势评估

    (一)规模评估

     1.数据

     2.结论

    (二)组织评估

     1.数据

     2.结论

    (三)目标选择评估

     1.数据(见表7)

     2.结论

   四 2006年巴基斯坦反恐新措施效果评估

    1.对部族武装采取两手政策,强化对巴—阿边境地区的控制,限制塔利班武装的越境活动

    2.推动教育改革,消除恐怖势力赖以存在的宗教极端主义基础

    3.严厉镇压俾路支解放军等恐怖组织,以不妥协的姿态对抗俾路支省一部分人的民族分离主张

   五 结论

    1.巴基斯坦反恐怖斗争形势总体趋向严峻,恐怖活动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2.俾路支民族分离组织逐渐居于主导地位,且活动能力日趋加强,反对民族分离恐怖主义将成为巴基斯坦反恐的主要内容

    3.克什米尔武装组织的活动次数增加迅速,且主要针对印度政府和军事目标,将使印巴关系面临更多负面影响

  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 印度的城市化现状及政府的城市发展政策

   二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城市道路与交通

    2.供电供水

    3.整体环境卫生

   三 棚户区问题

   四 城市就业问题

   五 社会基础设施的短缺

   六 结论

 国际关系与安全篇

  2006年亚太地区安全外交形势

   一 亚太地区安全形势

    (一)布什政府的东亚政策调整

     1.布什政府东亚政策的“三个基本洞察”

     2.美国军事战略调整

     3.“转型外交”与东亚

    (二)六方会谈的僵持

   二 区域大国关系

    (一)中美关系

    (二)中日关系

    (三)美印关系

    (四)中印关系

    (五)中俄关系

    (六)美日关系

   三 非传统安全威胁

    (一)恐怖主义威胁

    (二)禽流感等其他非传统安全威胁

    (三)能源安全与合作

  亚太军备控制的现状及其对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 亚太地区军备控制的现状及其特征

    1.弹道导弹和核武器研发进程加快,尖端武器技术特别是核技术呈扩散态势

    2.亚太地区的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三个次区域在军备控制,特别是在建立信任措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近年来东北亚地区军控形势严峻

   二 亚太地区军控形势日益严峻的主要原因

    1.亚太地区中小国家因缺少安全保障而产生的对自身安全的担忧,以及大国与中小国家间的信任缺失和相互敌意是亚太地区军控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

    2.地区大国实力的上升推动了军备竞赛,地区安全困境更加难以缓释

    3.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存在着固有的缺陷

    4.美国在防扩散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

   三 亚太军备控制的现状对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

    1.美印核协议达成和朝鲜进行地下核试验后,美印关系和美朝关系进入新的调整期。南亚和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将可能发生微妙的变化。印度和朝鲜成为实质意义上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

    2.亚太军备控制前景不明朗,甚至有可能出现新的军备竞赛

    3.尽管朝鲜核试验对地区安全形势造成了剧烈冲击,短时期内,核连锁反应不会迅速发生,日本和韩国不会快速走上核武之路

   四 结束语

  安倍内阁的对外政策

   一 防卫厅升省

   二 新的同盟关系

    (一)有主见的日美同盟

    (二)主张日、美、澳、印举行战略对话

   三 继续谋求入常

   四 务实灵活的周边外交

    (一)对中韩以退为进的外交策略

    (二)强硬的对朝战略

    (三)对俄外交的中心是北方领土问题

  21世纪初的日本海洋战略

   一 日本海洋战略的历史溯源

   二 战后日本海洋战略的发展演变

   三 日本海洋战略的实质特征

   四 日本海洋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朝鲜非法越境者问题的产生、演变和现状

   一 朝鲜非法越境者问题的产生

   二 朝鲜非法越境者问题的演变

    (一)韩国非政府组织的援助活动

    (二)国际化的援助朝鲜非法越境者活动

    (三)走向极端的援助活动

   三 朝鲜非法越境者问题的现状

    (一)朝鲜人非法进入我国的原因

    (二)滞留在我国境内的朝鲜非法越境者的数量

    (三)朝鲜非法越境者的来源、构成和身份

    (四)影响朝鲜非法越境者问题演变的主要因素

  中国与南太地区的关系

   一 与澳、新和斐济的双边关系

   二 与南太岛国的关系

    1.南太地区概况

    2.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的关系

    3.“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的意义

  黎以冲突对东南亚穆斯林世界的影响

   一 东南亚伊斯兰世界对黎以冲突的反应

   二 东南亚伊斯兰世界缘何对黎以冲突反应如此激烈

    (一)“兄弟情谊”

    (二)名誉与生命神圣不可侵犯

    (三)国际秩序的不公性

    (四)对圣战的误解和曲解

   三 黎以冲突对未来东南亚伊斯兰世界的影响

    (一)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有可能进一步抬头

    (二)东南亚伊斯兰世界的矛盾进一步上升,影响一些国家的政治稳定

    (三)加深普通穆斯林仇美情绪

  印度与欧盟关系的发展

   一 冷战时期的印欧关系

   二 冷战结束以来印欧关系的深化与突破

   三 印欧贸易关系不断强化

  美印核合作:背后动因及潜在影响

   一 美印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反应

    1.美国国内的舆论褒贬不一:支持派占据上风

    2.印度国内的争论:现政府化解来自反对派和民间的强烈批评

    3.国际舆论:总体低调并期待参与印度的核能市场

   二 美印核协议的背后动因

    (一)从印度人的视角看,美印核合作为印度加强其核武计划提供契机

    (二)从美国的视角看,美方推动美印核能合作的动机则复杂得多

     1.美印核协议的成败关系到美国的全球战略与地区战略以及布什政府的荣誉

     2.监控印度的核武计划进程,并将其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

     3.核协议同时满足了印裔美国人社团、美国商业团体和军火商等集团的利益

   三 美印核协议的潜在影响

    1.协议削弱了核不扩散体制的权威性

    2.“印度例外论”可能给那些留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内的无核国家以无限的遐想,也相当于奖赏了印度在过去半个世纪的核武计划

    3.南亚地区的权力平衡进一步倒向印度

   四 结束语

  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评述

   一 “第三邻国”外交构想的提出及其在蒙古外交战略中的地位

    1.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及不结盟特征

    2.多支点均衡交往的特征

   二 “第三邻国”外交战略的实践

    1.着重发展与美国、日本等大国的双边合作关系

    2.加强与重要的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之间的合作

   三 “第三邻国”外交的发展动向及地区影响

 附录

  2006年中国亚太研究综述

   一 东亚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作用

   二 中日关系

   三 中印关系

   四 亚太国家农村发展战略的经验与启示

   五 当代东南亚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民族主义

  2006年亚太大事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