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3 !

参考文献

227

农民闲暇图书

SSAPID:101-3391-7500-05
ISBN:7-80190-442-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次在河北省五个县八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是中国关于农村居民时间分配和闲暇生活状况的首次系统性调查。本书对农民生活时间配置、闲暇生活方式和闲暇心态进行了多层次的综合性、系统性研究,深刻描述分析了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的特征与变迁规律,为研究农民闲暇生活方式提供了一套完整翔实的数据和资料,为农村闲暇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和研究范式。

相关信息

丛书名:现代社会学文库·研究系列
作 者:
编 辑:张大伟;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总序

 附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过程

  二 闲暇研究概述

   (一)闲睱研究简述

   (二)关于“闲暇”的阐释

  三 研究的基本假设

  四 研究视角与分析框架

   1.综合分析

   2.差异分析

   3.互动分析

   4.定量分析与质的研究相结合

   5.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

   6.结构分析与变迁分析相结合

  五 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法

    1.时间预算调查

    2.记账法

    3.参与性观察法

    4.参与评价法

    5.访谈法

    6.社区调查法

    7.口述个人生活史

    8.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设计与抽样方法

   (三)样本分布

    1.《农民闲暇生活方式调查问卷》样本的基本情况

    2.《农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表》样本分布情况

   (四)数据统计方法

  六 研究的价值与主要内容

   1.本项研究的价值

   2.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农民与农村社区

  一 “农民”与农民的分化

   (一)农民的定义

   (二)农民的特点

   (三)农民的分化

    1.职业分化明显

    2.收入差距拉大

    3.消费分层开始明晰

  二 农村与农村社区

   (一)“农村”的界定

   (二)农村的特点

   (三)农村社区的分化与差异

  三 调查村概况

   (一)河北省农村

   (二)调查村的选择

   (三)调查村简况

   (四)不同经济类型村庄的聚类分析

    1.不同经济类型村庄农民的职业分布

    2.不同经济类型村庄农民的收入分化

    3.不同经济类型村庄农民的消费分层

  四 小结

 第三章 农民的生活时间分配

  一 农民生活时间分配的总体分析

  二 农民生活时间分配的类型分析

  三 农民生活时间配置的特征

   1.生活时间配置结构四季差异大

   2.时间安排充满了自主性与非自主性的矛盾

   3.生活时间的界限模糊

   4.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生产劳动时间短,家务和睡眠时间长

   5.在家务劳动时间上农村居民的个体差异大,而生产劳动时间上则是城市居民的个体差异大

   6.农民的生活时间安排也开始具有某种共时性的特征

  四 生产劳动时间分配

  五 个人生活必需时间分配

  六 家务劳动时间分配

  七 小结

 第四章 农民的闲暇时间分配

  一 农民闲暇时间总量分析

   (一)闲暇时间的季节性差异

   (二)对闲暇时间宽裕程度的主观感受

   (三)闲暇时间与其他三类时间的互动关系

   (四)不同群体的闲暇时间总量分析

  二 影响农民闲暇时间总量的因素分析

  三 农民闲暇时间分配结构分析

  四 农民闲暇时间分配类型分析

  五 农民闲暇时间量的变动趋势分析

  六 小结

 第五章 农民的闲暇活动

  一 闲暇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以参与者比例衡量的主要闲睱活动

   (二)以参与频率衡量的主要闲暇活动

   (三)以参与主体自我评价衡量的主要闲暇活动

  二 农民闲暇活动的主要类型

  三 闲暇活动的空间

  四 闲暇活动的伙伴

   (一)娱乐活动

   (二)学习活动

   (三)体育活动

   (四)社交活动

   (五)旅游活动

  五 闲暇技能

  六 小结

  附 专栏5-1:串门子

  附 专栏5-2:“聚吃”与娱乐

  附 专栏5-3:请戏看戏

  附 专栏5-4:城乡闲暇差异

 第六章 农民的闲暇心态

  一 农民对闲暇时间的体验

  二 农民对闲暇生活质量的评价

  三 农民对闲暇场所的满意度

  四 农民闲暇生活的丰富度

  五 农民的闲暇价值观

   (一)工作重于闲暇

   (二)“挣钱第一,闲暇第二”的价值观

   (三)主动工作,被动闲暇

   (四)闲暇消费意识淡漠

  六 小结

 第七章 农民不同群体闲暇生活的差异

  一 不同性别群体的闲暇生活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

   (二)闲暇时间的性别差异

   (三)闲暇活动结构的性别差异

   (四)闲睱活动内容的性别差异

   (五)闲暇心态的性别差异

    1.闲暇意识的差异

    2.闲暇需求的差异

    3.不同性别群体的主观满意度

   (六)女性闲暇生活的限制因素

    1.闲暇条件的限制

    2.闲暇技能的限制

    3.社会角色的限制

  二 不同年龄群体的闲暇生活差异

   (一)闲暇时间的年龄差异

   (二)闲暇活动内容的年龄差异

   (三)闲暇心态的年龄差异

  三 不同职业群体的闲暇生活差异

   (一)闲暇时间的职业差异

   (二)四个职业群体的闲暇活动内容的差异

   (三)四个职业群体的闲暇心态差异

  四 不同收入群体的闲暇生活差异

   (一)不同收入群体的闲暇时间差异

    1.人均收入与闲暇时间分配

    2.不同收入群体利用闲暇时间的特征

   (二)不同收入群体的闲暇心态

   (三)不同收入群体闲暇活动的限制因素

  五 小结

 第八章 农民的闲暇消费*

  一 农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

   (一)农民消费结构概况

   (二)不同经济水平村庄的农民消费结构的差异

   (三)农民日常生活与消费的差异

  二 农民的闲暇消费

   (一)什么是闲暇消费

   (二)农民闲睱消费的特征

   (三)农民的闲暇消费力

  三 闲暇消费在农民日常消费中的地位

  四 农民的消费文化与闲暇消费

   (一)消费文化的内涵

   (二)农民消费文化的特征

    1.消费结构的偏重性

    2.日常消费的节俭性

    3.节日消费的集中性

    4.大宗消费的攀比性

    5.人情消费的扩张性

    6.卫生消费的匮乏性

    7.消费观念的重实惠

    8.闲暇消费观念淡漠

   (三)农民消费文化对闲暇消费的影响

  五 小结

  附 专栏8-1:一个普通农民葬礼的消费

 第九章 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的变迁

  一 传统性与现代性

   (一)传统性与现代性

   (二)传统农民与现代农民

  二 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的变迁趋势

   (一)闲暇时间的U字型变化

   (二)闲暇空间扩大

   (三)闲睱活动的丰富化

   (四)闲暇的自主性增强

   (五)闲暇消费的增加

  三 影响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变迁的因素分析

   (一)职业分化带来闲暇分化

   (二)市场经济的催化效应

   (三)社会流动的示范效应

   (四)工业化的文明效应

   (五)城镇化的带动效应

   (六)机械化的推动效应

   (七)电视媒体的特殊影响

  四 引导农民构建文明型闲暇生活方式的策略

 后记

本次在河北省五个县八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是中国关于农村居民时间分配和闲暇生活状况的首次系统性调查。本书对农民生活时间配置、闲暇生活方式和闲暇心态进行了多层次的综合性、系统性研究,深刻描述分析了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的特征与变迁规律,为研究农民闲暇生活方式提供了一套完整翔实的数据和资料,为农村闲暇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和研究范式。

《藁城县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赵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3。

《献县志》,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

《河北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社会学研究》编辑部:《2000年社会学在中国——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2期。

〔法〕H.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芬兰〕J.罗斯:《生活方式的类型学》,(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学》1985年第5期。

〔澳〕M.比特曼、J.韦吉克曼:《闲睱时间的特点与性别平等》,《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R.D. 罗得菲尔德等:《美国的农业与农村》,农业出版社,1988,第312~313页。

R.安多尔卡等:《匈牙利社会的生活方式——1976~1977年时间支配的调查》,见《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教学参考资料(二)》,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编印。

〔以〕S.N. 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张旅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T.B. 里亚布什金、T.B. 奥西播夫:《苏联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美〕阿列克斯·英格尔斯、戴维·H. 史密斯:《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六个发展中国家的个人变化》,顾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美〕阿列克斯·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编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埃弗里特·M. 罗吉斯等,《乡村社会变迁》,王晓毅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曹锦清:《当代浙北乡村社会文化变迁》,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沉红等:《边缘地带的小农:中国贫困的微观理解》,人民出版社,1992。

陈林、何曼青:《文明之约定:科技与社会的理性协奏》,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陈光金:《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回顾与前瞻》,湖南出版社,1996。

陈吉元、胡必亮:《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

陈吉元等:《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

陈善清、徐高:《农村家庭经济》,农村读物出版社,1988。

程恩富:《文化经济通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成汉昌、刘一皋:《中国当代农民文化——百村调查纪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2。

从翰香:《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邓崇清:《简论休闲与休闲消费》,《改革与战略》2000年第5期。

杜虹:《20世纪中国农民问题》,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1994。

读者杂志社:《读者》(乡村版·兰州),2000~2003。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64。

方青:《论社会转型期闲暇观念的变革》,《东方论坛》2000年第1期。

方卫平:《闲暇的特点、意义和质量分析》,《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4期。

方向新:《农村变迁论——当代中国农村变革与发展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冯立天:《中国人口生活质量研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冯子标:《实现农村社区现代化的战略抉择——山西省平定县乡村企业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

傅北水、刘莉:《妇女缘何成为农村玩麻将的主体》,《调研世界》2001年第10期。

〔日〕富永健一:《经济社会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高丙中:《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3期。

高永利:《略论闲暇》,《川东学刊》(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7期。

郭景萍:《现代消费文化对我国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调适》,《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郭书田、刘纯彬:《失衡的中国》,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郭学群:《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5期。

郭于华:《在乡野中阅读生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国世平、袁铁坚、杜平:《中国人的消费风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美〕哈罗德·奥格尔:《娱乐业经济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

何明升:《关于消费生活的系统模型与实证分析》,《社会学研究》1996年第5期。

何明升、王雅林:《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生活模式》,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

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经济数典》,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贺宏善:《关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问题的探讨》,《农业经济问题》(京)1998年第6期。

赫勒着:《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人民出版社,1990。

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

胡必亮、郑红亮:《中国的乡镇企业与乡村发展》,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

黄梅:《中国近代休闲方式解读》,《社会》(沪)2000年第9期。

黄平:《寻求生存——当代中国农村外出人口的社会学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黄志良:《我国现代化与新体制关系研究》,《理论与现代化》1999年第5期。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

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

黄宗智:《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规范认识危机与出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英〕吉登斯·安东尼:《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方文译,三联书店,1998。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加拿大〕吉勒斯·普罗诺沃斯特:《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角度看时间》,《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87年第1期。

贾克水、潘敏学:《休闲·休闲规则·休闲教育》,《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美〕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瞿明安:《中国民族的生活方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美〕卡拉·亨德森等:《女性休闲——女性主义的视角》,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拉南·魏茨:《从贫苦农民到现代化农民——一套革命的农村发展战略及以色列的乡村综合发展》,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

李泊溪、刘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若干思考》,《中国软科学》1996年第9期。

李景汉:《定县社会调查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33。

李培林:《闲暇社会学》,见魏秋玲:《中外社会学研究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李培林、丁少敏:《评价农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极其应用》,《社会学研究》1990年第2期。

李培林、张翼:《消费分层:启动经济的一个重要视点》,《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李澍卿、田翠琴等:《唐山市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97年第5期。

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李佐军:《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林娜:《沿海发达地区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中共福建党校学报》2000年第12期。

林南、卢汉龙:《社会指标与生活质量结构模型探讨》,《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

林南等:《生活质量的结构与指标》,《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6期。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刘邦凡、吴勇:《论我国休闲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理论导刊》2001年第12期。

刘晨华:《论休闲主体素质的提高》,《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6期。

刘晨华:《21世纪人类社会的休闲化趋势与中国社会发展》,《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刘汉成等:《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状况的经济学分析与政策建议》,《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1期。

刘精明:《向非农职业流动:农民生活史的一项研究》,《社会学研究》2001第6期。

刘能:《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多维度的解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刘心村等:《试论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科学研究》(成都)1998年第3期。

刘一皋、王晓毅、姚洋:《村庄内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楼嘉军:《休闲初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2期。

陆学艺、李培林:《中国新时期社会发展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陆学艺、王春光、张其仔:《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陆学艺:《改革中的农村与农民——对大寨、刘庄、华西等13个村庄的实证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全球社会学》,文军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罗萍:《社会转型时期闲暇方式变革刍议》,《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4期。

〔法〕罗歇·苏:《休闲》,商务印书馆,1996。

马成文:《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系统分析》,《农业经济问题》(京)1998年第6期。

马惠娣:《休闲:建造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未来与发展》1996年第4期。

马惠娣:《文化精神之域的休闲理论初探》,《齐鲁学刊》1998年第3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

马丽亚·贝洛尼:《从社会时间的几个方面看意大利的阶级差异》,《国外社会科学杂志》1987年第4卷。

麦天枢:《中国农民:关于九亿人的现场笔记》,三联书店,1994。

潘一禾:《论工作与休闲的关系及意义》,《浙江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潘允康:《试论闲暇时间和我国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6期。

彭国梁:《悠闲生活絮语》,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

彭华民:《消费社会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彭文革:《论休闲运动与生活方式》,《广东商学院学报》2001第4期。

齐心、田翠琴:《中国北方农民的生活时间配置》,《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秦晖:《谁是“农民”?》,《中国农民》1996年第3期。

沙吉才:《当代中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资料》,万国学术出版社,1994。

沈康荣:《城市居民闲暇生活探略》,《社会学》(上海)1999年第4期。

石丹林:《农村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7。

宋瑞:《浅论休闲经济》,《消费经济》2001年第5期。

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和现时代》(第一卷),中国人民出版社,1979。

苏驼:《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理论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

孙乘志:《休闲哲学思辩》,《社会科学家》1999年第4期。

孙红、雷正良:《休闲文化与当代生活学术研讨会综述》,《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7期。

孙惠民:《生活质量的评价与时间指标的运用》,《学术季刊》1989年第2期。

孙嘉明:《观念代差——转型社会的背景(1991~1994)》,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谭向勇等:《乡村经济管理通论》,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

唐平:《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管理世界》1995年第2期。

唐忠新:《农村社会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田翠琴:《1998年河北省居民生活质量评估与发展导向》,载《1998~1999年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田翠琴:《河北省农民生活质量的差异与分化》,《河北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

田翠琴:《河北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现状与评估分析》,《河北省情研究》2002年第1期。

田翠琴:《河北省农民闲暇生活现状与发展建议》,载《河北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田翠琴:《河北省农民消费文化的特征》,《河北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

田翠琴:《创建文明型生活方式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河北省情研究》2003年第4期。

田翠琴:《生活方式与公共健康》,载《河北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田雨普:《黑龙江省乡镇居民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第2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入选论文,1998。

童庐、吴从环:《组织重构:乡村现代化的社会基础》,《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万夏、叶乃炎:《开拓市场经济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成都“置信生活方式”考察》,《社会科学研究》(四川)2000年第1期。

王颖:《新集体主义:乡村社会的再组织》,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王宁:《略论休闲经济》,《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

王宁:《消费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等:《“浙江村”中国农民进入城市的一种独特方式》,《社会学研究》(京)1997年第1期。

王宏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基本趋势及制约农民消费行为的基本因素》,《管理世界》2000年第4期。

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王景和:《用效用论谈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的辩证关系》,《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增刊。

王乐忠:《中国消费文化探析》,《新华文摘》1999年第7期。

王立诚:《农村社会学》,农业出版社,1992年。

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三联书店,1997。

王胜泉、辛秋水:《中国农村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1999年第4期。

王晓毅:《血缘与地缘》,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王新农:《当前农民家庭消费的结构型变化及导向对策》,《理论与现代化》(津)1996年第1期。

王雅林:《城镇居民时间预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

王雅林:《繁难的超越——市场经济与生活方式建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王雅林:《人类生活方式前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王雅林:《信息化与文明休闲时代》,《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6期。

王雅林、董鸿扬:《闲暇社会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王雅林、张汝立:《昌五社区研究——延伸地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王雅林:《生活方式概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王玉波、瞿明安:《超越传统——生活方式转型取向》,京华出版社,1997。

王玉波、王雅林等:《生活方式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魏宏运:《冀东农村社会调查与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文军:《从生存理性到社会理性选择:当代中国农民外出就业动因的社会分析》,《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6期。

吴晗、费孝通等:《皇权与神权》,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西奥多·W.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83。

肖浩辉:《加强消费文化研究 提高消费文明》,《消费经济》1994年第6期。

熊谷(松田)苑子:《农业机械化与女性生活模式——时间配置的变化》,《浙江学刊》,1998年第3期。

熊汉富:《改善农民物质消费更要致力于更新生活方式》,《消费经济》2000年第4期。

徐愫:《生活质量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许国新:《时间运用论》,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1800~1949)》,上海三联书店,1995。

许烺光:《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彭凯平、刘文静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

〔美〕亚瑟·亨·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乐爱国、张华玉译,学苑出版社,2001。

阎肖峰:《新时期中国农民独特的分化道路》,《农村经济与社会》,1991年第5期。

杨建华:《日常生活:中国村落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社会学》(人民大学复印资料)2002年第12期。

杨善华:《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农村的家庭与婚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姚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叶南客:《苏南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评估与提高战略》,《中国社会科学》(京)1992年第3期。

叶南客:《生动而深刻的变迁——当代中国人生活形态的进步历程》,《学海》(南京)1998年第4期。

〔日〕荫山庄司等:《现代青年心理学》,邵道生译,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5。

尹世杰:《中国小康水平研究》,湖南出版社,1994。

尹向东:《“入世”将促使我们重构休闲生活》,《消费经济》2001年第6期。

袁亚愚:《乡村社会学》,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

苑书义等:《艰难的转轨历程——近代华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1997。

〔美〕约翰·凯利:《走向休闲——休闲社会学新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臧乐源等:《中国当代农村道德导论》,济南出版社,1996。

张捷等:《试论城市休闲业及其持续发展》,《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张纯元:《中国农村人口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1994。

张国珍:《论闲暇》,《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第2期。

张卫红:《闲暇消费力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成人高等教育》1999年第4期。

章治文编著:《中国农村家庭经营》,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

赵池等:《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定州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赵池等:《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丛书:平山卷》,同上。

赵晷汀:《论闲暇消费文明化》,《学术研究》1989年第5期。

赵莉红、罗学刚:《农村社会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赵瑞政:《消费水平与闲暇生活》,《学术交流》1994年第6期。

折晓叶:《村庄:边界的多元化——经济边界开放和社会边界封闭的冲突与共生》,《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折晓叶:《农民在合作的制度体系和社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6年第15期。

折晓叶:《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郑杭生、郭星华:《我国居民生活消费领域的分析》,《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郑杭生、李强、李路路:《社会指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郑杭生等:《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郑杭生:《当代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农村文化消费:现状分析及计量分析》,《农村观察》(京)1997年第2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新跨越:当代农村青年报告1999~2000》,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周长城等:《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周晓虹:《流动与城市体验对中国农民现代性的影响》,《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5期。

周晓虹:《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周志祥、范剑平:《农村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朱光磊等:《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朱新山、程利民:《略论当代中国农村的社会发展》,《社会科学研究》(成都)1997年第1期。

邹鸣:《试论闲暇与劳动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7期。

邹荣桂、邬爱其:《我国农民旅游消费成效与隐忧并存》,《调研世界》2001年第9期。

Dahl,G. Work,play,and worship in a leisure-oriented society. Minneapolis,MN:Augsburg Publishing.1972.

De Grazia,S. Of time,work and leisure. New York,NY: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1961.

Godbey,G. Leisure in your life:An exploration. State College,PA:Venture Publishing. Inc. 1985.

Goodale,T.,and Godbey,G. The evolution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PA:Venture Publishing. Inc. 1989.

Goode,William J. World Revolution and Family Patterns. New York:The Free Press. 1963.

Green,E.,Hebron,S.,and Woodward,D. Women’s leisure,what leisure?London,UK:Macmillan Education Ltd.1990.

Gross,G. A social history of leisure since 1600. State College,PA:Venture Publishing. Inc. 1990.

Harriman,A. The work-leisure trade off. New York,NY:Praeger.1982.

Kelly,J.R. Leisure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Press. 1982.

Kelly,J.R. Leisure identities and interactions. London,UK:George Allen & Unwin.1983.

Kelly,J.R. Freedom to be:A new sociology of leisure. New York NY:Macmillan Publishing Go.1987.

Kelly,J.R. and Geoffrey. The sociology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PA:Venture Publishing. Inc. 1992.

Parker,S. The future of work and leisure. New York,NY:Praeger. 1972.

Pieper,Josef. Leisure:The Basis of Culture. New York:Pantheon Books,Inc. 1952.

Robinson,John P. and Godbey,Geoffrey. Time for Life:The Surprising Ways Americans Use Their Time,2nd ed. University Park,PA: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9.

Stebbins,R. Amateurs-on the margin between work and Leisure. Beverly Hills,CA:Sage Publications,1979.

简 介:本书从家庭经济、家庭生产、家庭关系、社会网络、心理感受、闲暇娱乐和自我发展等多个方面全面深入地展示了留守妇女的生活世界,对留守妇女群体进行曲了多元性和多视角分析,并以行动者视角对她们的应用策略和应对行动进行了阐释。

作者: 叶敬忠 吴惠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7月

简 介:本书是对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系列》之《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别样童年》的再版。书中对农村“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世界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展示和研究。这三本书曾于2013年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社会学类一等奖,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1月

简 介:本丛书的各个论题也为我们理解日常生活质量提供了参考体系,对于评价个人一级我们整个社会的生活

作者: 周长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