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8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 Chengdu (2018)

SSAPID:101-3386-0597-17
ISBN:978-7-5201-3812-3
DOI:
ISSN:

[内容简介] 2017年,成都在《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中提出,要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将成都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本书分析了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特征和发展形势,认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满足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文化创意产业被寄予厚望。为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要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开辟新思路、探寻新路径、激发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相关信息

丛书名:创意城市蓝皮书
作 者:成都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社会科学院
编 辑:吴敏;吴云苓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49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摘要

 Abstract

 Ⅰ 总报告

  B.1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

   一 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

    (一)产业规模快速扩大,行业结构不断优化

     1.各行业市场规模梯次分布

     2.行业发展效率差异显著

     3.文化科技业态发展势头强劲

    (二)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一批优质企业成长迅速

     1.国有力量发挥主体作用

     2.非公经济成为重要支撑

     3.科技型文创企业创新活跃

     4.文创企业融资能力增强

    (三)文创产业集聚水平提升,行业示范效应突出

     1.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2.文创集聚区功能定位优化

    (四)文创产业发展方式创新,深度融入城市经济

     1.文化与科技融合

     2.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

     3.文化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

    (五)文化消费市场繁荣,文创有效供给不断扩大

   二 发展形势和面临挑战

    (一)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新时代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赋予新使命

     2.跨界融合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开新空间

     3.消费结构升级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4.文创中心建设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二)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1.文化创意产业总量较小

     2.行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3.本土企业产业链整合能力不强

     4.文化创意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 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传承发展天府文化,厚植文创产业的文化根基

     1.挖掘天府文化的内涵

     2.推动天府文化IP转化

     3.搭建天府文化推广平台

    (二)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文创产业生态圈

     1.推动产业跨界融合

     2.加强文化科技引领

     3.鼓励商业模式创新

    (三)构建现代文创产业体系,扩大文创产品优质供给

     1.突出内容原创,重点发展音乐艺术业、创意设计业、现代时尚业

     2.突出产业融合,重点发展文博旅游业、体育旅游业

     3.突出纵向延伸,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会展广告业、教育咨询业

    (四)繁荣现代文化市场,激发产业活力和内生动力

     1.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2.提升文化消费层次和水平

    (五)培育壮大文创企业,增强产业链整合能力

     1.培育骨干文创企业

     2.支持中小文创企业发展

    (六)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加快天府文化“走出去”

     1.培育对外文化贸易骨干企业

     2.创新对外文化贸易合作模式

     3.开拓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渠道

    (七)优化文创人才结构,增强文创产业竞争优势

     1.聚集高端文创人才

     2.涵养创新型人才

     3.培养实用型人才

  B.2 2017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一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一)文化创意产业较快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进一步增强

    (二)重点文化创意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三)文化创意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有序推进

    (五)部分区域产业特色日趋突出

    (六)中小型文化创意单位活力增强

    (七)市民文化娱乐消费需求旺盛

   二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主要行业带动作用不强,大部分核心层行业规模偏小

    (二)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文化创意投资下降、产出效益不佳

   三 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升文化品牌价值

    (二)突出发展动漫游戏产业

    (三)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显性化

    (四)加大文创金融合作力度,拓展投融资渠道

    (五)着力提升文体旅游业等重点领域投资效益提升

 Ⅱ 专题研究篇

  B.3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沿与模式创新趋势

   一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 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十大模式

    (一)延长产业链模式

    (二)文化科技融合模式

    (三)内涵网红模式

    (四)线上线下联动模式

    (五)“互联网平台+”模式

    (六)频道组合模式

    (七)未来模式

    (八)跨界内容体验模式

    (九)新型产业集聚模式

    (十)平台型发展模式

  B.4 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的历史考察与现实价值

   一 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考察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二)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

   二 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一)四川蚕桑种植悠久,织锦工艺全国领先

    (二)成都丝绸远销海外,实为南方丝路起点

    (三)四川多条商贸通道,辐射丝路沿线国家

    (四)丝路文化绚丽多彩,整合资源锦上添花

   三 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的现实价值

    (一)传承巴蜀文明,推进文脉创造转化

    (二)彰显先进文化,提升市民精神标杆

    (三)激发文化创造,丰富社会审美生活

    (四)融入社区发展,书写城市独特神韵

    (五)建设世界名城,编织全球锦绣华章

    (六)弘扬丝路精神,促进人类民心相通

    (七)构建丝路网络,共建共享“一带一路”

  B.5 论天府文化的精彩呈现之一

   一 快乐之都与“休闲政治”

   二 音乐之都及其表现

   三 乐化成都体现的优雅、从容

   四 成都何以成为快乐之都、音乐之都

  B.6 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微观基础:理论及经验探讨

   一 文化产业生态圈的研究基础

   二 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微观结构模型及特征

   三 文化产业生态圈建设的成功经验

    (一)韩国文化产业生态圈建设的成功经验

     1.以文化出口为引擎,建立文化产业核心子系统

     2.在宏观环境子系统中高度强调文化政策的主导作用

     3.在政府主导下全方位构建产业支持子系统

    (二)美国文化产业生态圈建设的成功经验

     1.在产业核心子系统中以骨干型企业为支撑

     2.在宏观环境子系统中突出政府政策和科技创新的双重作用

     3.在产业支持子系统中突出资金和人才的积极作用

  B.7 成都市居民文化消费现状及发展路径

   一 成都市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行为特征

    (一)消费内容和类型总体呈现多元化和高层次化发展

    (二)消费方式开始凸显网络与旅游健身两个重要趋向

    (三)文化消费行为选择出现明显的区域和群体分化

   二 成都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一)需求因素

     1.城市文化特征

     2.个性属性状况

    (二)供给因素

     1.文化设施建设

     2.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3.文化供需信息的对称性

     4.文化市场管理

   三 成都促进文化消费的优势及面临问题

    (一)成都促进文化消费的既有优势

     1.经济持续增长,重点行业加快发展,具备提升文化消费的实力和竞争力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文化硬件设施有较大改善,具备扩大文化消费的现实基础

     3.城乡居民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较强,具备促进文化消费升级的民众基础

    (二)成都促进文化消费面临的问题

     1.文化消费整体水平仍然偏低

     2.公共文化供给存在结构性短缺

     3.城乡居民文化消费两极分化

     4.文化产业发展缺少文化消费市场支撑

     5.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尚未有效形成

   四 促进成都市居民文化消费的对策建议

    (一)更好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充分释放文化消费需求

     1.制定成都市政府促进文化消费的意见,以“政府之手”促进推动文化消费

     2.发行成都“文化惠民卡”,深度挖掘文化消费市场潜力

     3.加强宣传引导,培育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观念

    (二)创新供给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1.建立公共文化需求收集和反馈机制

     2.探索建立“以需定供、按需配送”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三)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文化设施规划建设

     1.加大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

     2.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升级

    (四)支持文化消费项目建设,丰富文化消费业态

     1.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消费项目建设

     2.促进文化消费和金融科技的对接

     3.用节事活动搭建文化大卖场

  B.8 成都实施“天府大熊猫”品牌战略研究

   一 “天府大熊猫”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二)存在的不足

   二 加强“天府大熊猫”核心IP建设

    (一)整合大熊猫资源

    (二)创建大熊猫品牌

    (三)推进产权交易

   三 打造“天府大熊猫”重点品牌

    (一)公共标志品牌

    (二)旅游度假品牌

    (三)国际合作品牌

    (四)精品演艺品牌

    (五)创意设计品牌

    (六)节会奖项品牌

   四 强化“天府大熊猫”品牌营销

    (一)用好国家平台

    (二)用好友城平台

    (三)用好外宣平台

    (四)用好内宣平台

   五 实施“天府大熊猫”品牌建设行动计划

    (一)三年树立认知品牌

    (二)五年建成全球顶级

    (三)十年打造产业链条

  B.9 “互联网+”视域下成都三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一 “互联网+”视域下成都三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互联网+”视域下成都三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二)“互联网+”视域下成都三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可能性

     1.成都三国历史文化资源深厚丰富

     2.大众对三国文化的兴趣浓厚

   二 “互联网+”视域下成都三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互联网+”视域下成都三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果

     1.成都三国文化旅游业的互联网宣传

     2.互联网与三国文化相融合的成果

    (二)“互联网+”视域下成都三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

     1.三国文化创意产业链条破碎

     2.三国文化创意产业盈利模式单一

     3.三国文化创意产业交易平台缺失

     4.三国文化产品“创意”性仍然不足

     5.三国文化创意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度还不够高

   三 “互联网+”视域下成都三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视域下成都三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

     1.中央关于“互联网+”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支持

     2.我国文化消费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

     3.网络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二)“互联网+”视域下成都三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挑战

   四 “互联网+”视域下成都三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探索

    (一)加强对成都三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引导

    (二)拓宽成都三国文化旅游业的网络宣传渠道

    (三)进一步深度挖掘成都三国历史文化

    (四)充分借鉴国内外“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经验

     1.借鉴故宫网销经验,摆脱传统严肃的文化产业模式

     2.借鉴日本熊本县经验,推动三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特色相结合

  B.10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经验

    (一)英国经验

    (二)美国经验

    (三)日本经验

    (四)澳大利亚经验

   三 国际经验对成都的启示

 Ⅲ 产业发展篇

  B.11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一 “十三五”期间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

   二 “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重点:九大产业

    (一)信息产业

    (二)传媒产业

    (三)会展产业

    (四)创意设计产业

    (五)音乐产业

    (六)艺术品原创及演艺产业

    (七)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八)广告产业

    (九)文化设备用品及服务产业

   三 “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主要路径:融合发展、文化“走出去”

    (一)“互联网+”“文化+”模式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二)拓展对外文化贸易

   四 “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五项保障措施

    (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社

    (五)推进规划组织实施

  B.12 成都市音乐产业发展报告

   一 成都市推进音乐产业发展主要情况

    (一)推进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产业能级快速提升

    (二)培育音乐品牌和音乐氛围,产业生态不断优化

    (三)搭建行业平台和产业平台,产业活力不断释放

   二 成都发展音乐产业的优势与短板

    (一)优势与基础

    (二)短板与不足

   三 成都市音乐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音乐产业生态

    (二)提升音乐产业能级

    (三)打造城市音乐品牌

  B.13 成都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报告

   一 成都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一)旅游业规模效益稳步增长

    (二)旅游业要素逐步完善

    (三)旅游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旅游业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旅游产业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二 开展的重点工作

    (一)科学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

    (二)大力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

    (三)加快推动旅游精品建设

    (四)持续加大国际旅游营销

    (五)大力规范旅游行业市场

   三 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基本思路

    (二)发展战略

     1.全局统筹

     2.全面创新

     3.全域旅游

   四 成都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做强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支撑

     1.夯实基础,提升旅游公共配套设施

     2.打造精品,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

     3.依法治旅,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4.加强培训,提升行业队伍素质

    (二)实施四项重点营销,提升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影响力

    (三)深化四项改革,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

  B.14 成都市广告产业发展报告

   一 成都广告产业发展现状

   二 成都广告产业市场发展环境

    (一)完善顶层设计

    (二)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三)高新技术支持有力

    (四)产业聚集效应初现

    (五)区位优势突出

   三 成都广告产业市场特征

    (一)广告产业稳步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二)广告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1.传统媒体

     2.户外广告

    (三)广告产业体量庞大,产业升级趋势明显

    (四)搭建广告产业发展平台,积极服务广告企业

    (五)广告产业市场净化,产业环境稳定可控

     1.协调联动,维护良好的广告市场秩序

     2.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广告整治

     3.强化媒体广告监测

   四 成都广告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缺乏“龙头”企业,市场主体“小、散、弱”的局面还没根本得以改变

    2.本土广告产业高端人才匮乏,专业人才的规模梯次仍在建设中

    3.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不足,在产业发展路径上主要跟随“北上广深”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政府影响力尚未形成助力

   五 成都广告产业未来发展与规划

    (一)完善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

    (二)提升发展能级,助力突破瓶颈

  B.15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发展报告

   一 非遗生产性保护指导精神

    (一)非遗生产性保护定义

    (二)非遗生产性保护原则

    (三)非遗生产性保护适用范围

    (四)非遗生产性保护政策

   二 成都市非遗生产性保护现状

    (一)总体情况

    (二)体系建设情况

     1.建立非遗生产性保护重点项目目录

     2.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体系基本建立

     3.建立非遗生产性保护企业目录

     4.传统工艺产业集聚区体系基本建立

     5.非遗生产性保护龙头企业培育初见成效

    (三)当前工作举措

     1.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2.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3.建立社会资源协作平台

     4.提升与开阔传承人群的理念和视野

     5.扩大非遗传承社会基础

     6.支持传统工艺产品创新

     7.推进传统工艺项目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三 成都市非遗生产性保护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非遗传承人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行业领军人物

    (二)非遗企业普遍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引领

    (三)非遗企业普遍较“散”,缺乏集聚力

    (四)品牌知名度不够,缺乏市场营销策略

    (五)产品与市场结合度不足,缺乏创意设计能力

    (六)非遗企业融资能力较差,缺乏投融资平台

    (七)非遗企业扶持力度小,缺乏政策支持

   四 成都市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一)出台支持非遗生产性保护政策

    (二)设立传统工艺振兴专项资金

    (三)建立非遗生产性保护分类体系

    (四)搭建传统工艺企业与创意设计、市场营销、金融投资等社会专业机构的协作平台

    (五)搭建传统工艺产品展示交易平台

    (六)实施品牌战略、保护知识产权

    (七)保护传统工艺项目生产的原材料基地

    (八)增强非遗传承人传承实践能力

    (九)培育传统工艺产品欣赏、消费群体

    (十)促进“+传统工艺项目”的融合发展

  B.16 2016~2017年成都网络文学原创与产业化发展报告

   一 成都网络文学发展态势

    1.“人才新政新十条”等政策出台

    2.“成都网络文学联盟”成立

    3.网络作家进入中国作协

    4.“金熊猫”网络文学奖助推本土创作

   二 成都网络文学原创情况

    1.写手众多,大神云集

    2.题材丰富多样,别具特色

    3.古蜀文化元素创作与天府风貌书写

    4.丰富多彩的团体采风及交流活动

   三 成都网络文学产业现状

    1.成都网络文学作品IP改编

    2.微信导流阅读模式带来的作品细分

    3.IP热的冷思考:精品化、复合开发成为趋势

    4.传播正能量是成都作家的共同追求

   四 成都网络文学批评及人才队伍

   五 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1.加强针对文创产业的扶持

    2.营建良好的创作与评论环境,吸引作家留川

    3.打造网络文艺评论基地,培育本土理论研究队伍

 Ⅳ 区域动态篇

  B.17 邛崃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及策略研究

   一 空间呈现:塑造城乡文创形态

    (一)重塑文创经济地理

    (二)建设城市文创地标

    (三)打造主题文创小镇

    (四)建设特色文创景区

   二 项目载体:推进跨界融合发展

    (一)全力建设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

    (二)“文创+工业”助推邛酒振兴

    (三)“文创+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四)“文创+商贸”培育消费新动能

   三 文化润城:传播天府文化之生活美学

    (一)开发“邛崃礼物”文创产品

    (二)推出新媒体传播产品

    (三)举办主题节会活动

   四 人才引领:打造文创人才“梦工厂”

    (一)“四大计划”招才引智

    (二)培育文创“工匠”

   五 机制创新:促进文创工作落地落细

    (一)创新推进机制

    (二)出台扶持政策

    (三)推动多元参与

  B.18 锦江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及策略研究

   一 五位一体:推动文创产业集聚发展

    (一)政府引导,政策助推:领航产业提质发展

    (二)名企培育,招大扶强:筑牢产业发展基石

    (三)产业集聚,整合发力:重塑产业集群价值链

    (四)创新模式,产业融合:把握“文化+”时代脉搏

    (五)培引并举,人才驱动:建设文创人才小高地

   二 清醒认识:找准发展问题与不足

    (一)产业增加值与城市能级不匹配

    (二)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品牌影响力较弱

    (三)产业链不够完善,产生经济效益环节缺失

    (四)产业业态杂糅,融合度不高

   三 继往开来:打造成都文创核心功能区

    (一)定主业,重塑锦江文创生态圈支撑体系

    (二)强主体,培育锦江文创产业发展核心引擎

    (三)健链条,推动锦江文创重点门类成链集群

    (四)聚要素,充实锦江文创产业发展生产资源

    (五)优配套,完善锦江文创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六)造氛围,唱响锦江文创产业发展特色品牌

  B.19 武侯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一 武侯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

    (一)产业业态日趋丰富

    (二)产业品牌快速提升

    (三)产业带动日益凸显

    (四)产业政策不断优化

   二 武侯区文化创意产业短板分析

    (一)空间载体不够丰富

    (二)产业规模亟待提升

    (三)主导产业尚未形成

    (四)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三 武侯区文化创意产业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

    (二)打造政策洼地

    (三)引进龙头企业

    (四)丰富文创载体

     1.一城——三国蜀汉城

     2.一坊——天府音乐坊

     3.一带——环城生态旅游带

     4.一港——四川国际文化人才港

     5.多点支撑

    (五)培育主导产业

     1.领先发展音乐产业

     2.大力发展影视传媒产业

     3.致力拓展文博旅游产业

     4.着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

     5.加快发展数字娱乐产业

     6.积极发展体育产业

  B.20 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一 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与城市生活圈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

   二 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抢抓机遇、调整结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柔性创新发展

    (二)深挖资源、夯实基础,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围绕创意、构建生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

     1.核心产业:音乐演艺业

     2.衍生产业:文体旅游业

    (四)建设聚落、优化布局,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城一体发展

     1.两极

     2.一区

     3.多点

   三 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文创产业集聚融合有待深化

     1.产业规模较小

     2.产业集中度较低

     3.产业融合度较低

    (二)城市创意阶层仍未形成

    (三)文创制度建设亟须加强

   四 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探析

    (一)明确文化脉络,促进两大升级,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层式发展

    (二)聚焦领军人才,培育创意阶层,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创意驱动式发展

    (三)加强制度供给,着力精准施策,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引领式发展

 Ⅴ 典型案例篇

  B.21 创新利用工业遗址发展文创产业

   一 对于促进工业遗产转化利用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工业遗产是弘扬工业文明的重要举措

    (二)利用工业遗产是重塑城市地理空间的必然要求

    (三)利用工业遗产是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集中体现

    (四)利用工业遗产是实现城市和谐发展的使命归宿

   二 成华区工业遗产资源转化利用的现状

    (一)工业遗产资源的基本情况

     1.工业遗产历史底蕴深厚、彰显工业文明

     2.工业遗产集聚分布、空间规模大

     3.工业遗产交通便利、周边文教旅游资源丰富

    (二)利用工业遗产的经验做法

     1.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2.开展工业遗产点位的项目策划征集

     3.着力夯实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

    (三)转化利用工业遗产取得的成效

     1.形成工业遗产转化利用的东郊记忆品牌

     2.工业遗产转化利用的业态布局日益完善

     3.产业招商投资建设项目加速集聚成华

   三 成华区转化利用工业遗产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工业遗址转化利用未形成产业生态链生态圈,缺乏高端产业导入、行业龙头聚集和产业平台支撑

    (二)利用工业遗产思路偏颇、环境配套制约招商引资

    (三)工业遗产利用与城市和谐发展间缺乏宏观考量

   四 推动成华区工业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利用的建议

    (一)理清成华区工业遗产转化利用的前置要求

     1.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利用

     2.坚持需求导向,功能更新

     3.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二)编制工业遗产利用专项规划,加大宏观考量设计

     1.建立工业遗产利用的联席会议制度

     2.编制工业遗产转化利用的专项规划

     3.实施“工业遗产+”利用策略

    (三)挖掘工业遗产精神价值,多措并举弘扬工业文明

     1.挖掘工业遗产的精神价值

     2.推进工业文明传承与天府文化传播

     3.大力弘扬工业文明精神

    (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打造新经济高地

     1.引导“三驱”创新发展

     2.优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3.协同发展产业园区

    (五)健全软硬件服务配套,开展高端招商引资

     1.完善服务配套布局

     2.塑造良好投资软环境

     3.开展高端招商引资

    (六)贯通文创特色产业链,加快产业生态圈建设

     1.做强音乐戏剧产业生态圈

     2.打造影视产业生态圈

     3.发展电竞游戏产业生态圈

    (七)塑造工业遗址旅游品牌,打造成华文旅地标

     1.搭建工业遗址旅游平台

     2.打造工业旅游地标示范

     3.多元利用工业遗产

  B.22 活化利用老旧建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一 当前国内城市老旧建筑改造利用现状分析

    (一)城市老旧建筑分类

    (二)老旧建筑改造利用的主要方式

    (三)国内外老旧建筑改造利用成功案例

   二 当前国内老旧建筑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改造对象过于片面性

    (二)改造较为手段单一

    (三)成果利用存在局限性和矛盾性

   三 成都市青羊区少城片区老旧建筑产业化改造利用案例分析

    (一)成都市青羊区少城片区基本情况

    (二)青羊区少城片区老旧建筑产业化改造利用的理念原则

    (三)青羊区少城片区老旧建筑产业化改造利用的具体实践

     1.坚持少拆多改,利用老旧楼宇改造现代产业载体

     2.突出规划引领,做优园区规划聚合新兴文创业态

     3.遵循市场规律,强化政企协同提升市场运营水平

     4.注重环境营造,兼顾生产生活建设优良公共空间

     5.融合发展治理,打造开放园区提高市民文化感受

  B.23 梵木创艺区发展探析

   一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演化的基本态势

    (一)空间形态的代际特征

    (二)生产方式的变化趋势

    (三)区位选择与路径演化

   二 梵木创艺区的发展概况与效益分析

    (一)发展优势

    (二)发展现状

    (三)社会效益分析

    (四)经济效益分析

   三 梵木创艺区的模式总结

    (一)动力模式:多方博弈下的协同式动力模式

    (二)发展模式:全产业链网络化的发展模式

    (三)管理模式:基于产业融合和多元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

    (四)盈利模式:创意系统整体增值的盈利模式

   四 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一)创新园区与金融合作方式,拓展金融投资类盈利渠道

    (二)组建文化创意产业联盟,搭建艺术家及企业成长的平台

    (三)利用“互联网+”打造立体传播体系,强化园区品牌效应

  B.24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成博模式”

   一 成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践概况

   二 成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念与实践模式

    (一)理念

    (二)实践模式

     1.强化文化价值导向,以文化内涵挖掘引领文创产品研发

     2.特展引进与文创产品引进相结合,量身定制特展文创产品开发销售方案

     3.以IP授权为重点,激发文创开发潜力与活力

     4.构建文博创意产业平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5.搭建文创设计研发平台,扩大文创研发渠道

     6.构建立体销售网络,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产品营销宣传

   三 成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问题与发展规划

    (一)坚持调研先行,倡导针对性开发

    (二)深入提炼文化符号,打造特色文创品牌

    (三)“引进来”与“推出去”相结合,拓展文化创意服务与销售领域

    (四)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扶持,继续深化创意人才发掘机制

    (五)理顺机制体制,创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Ⅵ 附录

  B.25 2016~2017年成都市及各区(市)县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目录

   2016年

    市级

    各区(市)县

   2017年

    市级

    各区(市)县

  B.26 2016~2017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事记

   2016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2月

   2017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主编简介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编委会

2016年,国家发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成都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成都在《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中提出,要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将成都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本书分析了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特征和发展形势,认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满足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文化创意产业被寄予厚望。为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要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开辟新思路、探寻新路径、激发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陈少峰:《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张胜冰:《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对城市的作用及中国的发展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张湘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光明日报》2015年12月25日。

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年5月。

高书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和主要特征》,载王家新等主编《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成都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成办发〔2014〕46号)。

蒋莉莉:《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东方出版中心,2016。

王仲明、党华、邱明丰:《四川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对策研究》,《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陈柏福:《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发展研究——基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视角》,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陈少峰、张立波、王建平:《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7》,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易华、玉胜贤:《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动力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16年第2期。

陈少峰:《“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思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孙兆:《2018“网红经济”将突破2万亿》,《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6月22日。

陈少峰、侯杰耀:《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挑战与对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喻国明:《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教育传媒研究》2016年第1期。

张立波:《文化产业园的产业链构建》,《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马志福、陈玉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分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熊澄宇:《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求是》2012年第7期。

宣烨、宣思源:《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启示》,《市场周刊》2013年第1期。

张玉玲:《文化产业如何适应新常态》,《光明日报》2014年12月18日。

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的多种概念辨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雷丙寅、赵凯:《论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系》,《求索》2012年第3期。

刘开云:《文化价值的实现与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测算》,《求索》2012年第5期。

郭万超:《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13/09/6206853_491332732.shtml。

张欣、高长春:《中日创意产业发展比较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10年第3期。

胡静等主编《2016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

宋瑞主编《2015~2016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16)》,旅游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