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9

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NORTHEAST CHINA(2012)

SSAPID:101-3383-8992-98
ISBN:978-7-5097-3637-1
DOI:
ISSN:

[内容简介] 待定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东北蓝皮书
编 辑: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Abstract

 东北蓝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

 法律声明

 中国皮书网

 摘要

 BⅠ 总报告

  B.1 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 2011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1.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社保与教育等民生支出增长显著

    (二)三次产业保持增长态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1.农业发展平稳,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2.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3.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三)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协同并进,经济发展动力增强

     1.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位增长

     2.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3.外向型经济稳定发展

    (四)社会民生事业不断推进,老工业基地稳定和谐

     1.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2.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居民生活保障能力增强

     3.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居民住房条件逐渐改善

     4.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地区全面协调发展

     1.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效果明显,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2.科技创新能力呈现回升态势,东北创新实力显现

     3.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六)发挥地缘与区位优势,东北亚区域经济中心地位凸显

     1.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成为辽宁经济的活力引擎

     2.“长吉图”成为吉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3.哈大齐工业走廊与牡绥地区建设成为黑龙江经济发展重要依托

   二 影响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存在不和谐因素

     1.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2.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面临压力较大,三次产业发展困难重重

     3.居民与物价等关系民众基本生活的问题突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4.腐败问题凸显,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二)生态环境与科技创新有待完善

     1.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

     2.区域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转化率有待提高

   三 2012年东北地区发展环境和前景展望

    (一)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1.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增长势头放缓

     2.国内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宏观调控任务依然艰巨

     3.东北地区经济稳定性增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二)2012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

     1.经济产出结构分析

     2.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稳中求进

    (一)积极扩大内需,促进投资与消费协调发展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三)保障民生工程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抓好反腐倡廉工作,树立服务型政府形象

    (五)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制定东北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七)发展特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构筑沿海沿边与内陆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BⅡ 综合篇

  B.2 东北地区与我国三大区域的比较研究

   一 东北地区及我国三大区域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

    (一)综合发展指数

    (二)四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

    (三)东北三省综合发展水平

   二 东北地区和我国三大区域发展的比较分析

    (一)经济发展

    (二)民生改善

    (三)社会发展

    (四)生态建设

    (五)科技创新

   三 东北地区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实力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三)实施创新驱动,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推进城市一体化进程,构筑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五)加强区域合作,实施区域联动发展

    (六)加强民生建设,增进人民福祉

    (七)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增创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

  B.3 东北实施区域自主创新战略发展报告

   一 东北区域自主创新战略实施背景与政策动态

    (一)东北区域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背景

    (二)东北区域自主创新政策新动态

   二 东北区域自主创新状况分析

    (一)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水平评价

    (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分项指标评价

     1.区域知识创新状况

     2.区域知识获取状况

     3.区域企业技术创新状况

     4.区域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综合状况

     5.区域创新经济效益状况

   三 加快提升东北区域自主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激发区域企业的创新动力

    (二)不断完善区域创新的网络化结构

  B.4 东北地区城镇化进程状况评价及发展

   一 城镇化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东北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发展速度趋缓

    (二)城市空间快速拓展

    (三)城市群成为城镇化发展重要模式

    (四)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了城镇化进程

    (五)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稳步提升

   二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和就业的相互带动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二)小城镇发展较慢

    (三)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凸显

    (四)东北地区城市协作水平较低

   三 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为城镇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推动城镇化的主导力量

    (三)资源枯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助推城镇化

   四 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一)走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二)健康、有序、稳步推进城镇化

    (三)优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

    (四)推进城乡土地流转

    (五)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加快东北县域小城镇建设

  B.5 东北地区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一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发展现状

    1.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2.东北地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的地位不断提升

    3.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构成因素支撑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二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1.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2.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 东北地区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总体思路及对策措施

    1.总体思路

    2.对策措施

  B.6 东北三省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一 东北三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顺利推进

    (一)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发展迅速

     1.公路网建设成就斐然,基础公路网络初步形成

     2.水上运输快速发展,港口建设进一步加快

     3.铁路建设快速推进,区域一体化铁路网络正在形成

     4.新机场建设加速进行,立体空间交通网络不断加强

    (二)能源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为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稳步进行

    (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

   二 东北三省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三)基础设施管理的市场化与发展的需求存在差距

   三 东北三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对策建议

    (一)合理编制规划,强化项目管理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三)建立节约型社会,缓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

 BⅢ 产业篇

  B.7 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一 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状况

    1.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加快

    2.构建了东北地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3.呈现新兴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

    4.各地高度重视新兴产业发展

   二 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

    1.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2.新能源产业

    3.新材料产业

    4.生物产业

    5.新能源汽车产业

    6.节能环保产业

    7.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三 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体制机制不适应区域内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2.区域内集群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没有掌握

    3.区域内投融资体系不健全,财税政策不完善

   四 推进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区域内合作,实现新兴产业有效对接

     1.协同整合地区规划,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2.加强政策合作,构筑统一和开放的市场体系

     3.协同整合产业优势,培育若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落

    (二)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三)完善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培育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

  B.8 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特征与趋势

   一 工业发展的现实特点

    1.工业经济运行基本平稳

    2.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成效

   二 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工业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2.推进工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三 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分析和判断

    1.国际经济环境影响

    2.国内经济环境影响

   四 实现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1.调整产品结构和控制成本增长,不断增强工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能力

    2.以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工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深化区域优势产业领域的分工与合作,推进区域工业协同创新

    4.完善节能降耗机制,构建节能型工业结构

  B.9 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一 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二)内部行业平稳发展

    (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四)新兴业态发展迅速

    (五)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六)就业贡献日渐明显

   二 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规模小比重低

    (二)内部结构不合理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

    (四)有效需求相对不足

    (五)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

   三 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国际产业加速向服务领域延伸

    (二)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日益显著

    (三)中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东北地区进入全面振兴新阶段

    (五)东北地区面临加快发展政策机遇

   四 推进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支持力度,优化政策环境

    (二)立足创新驱动,提升发展水平

    (三)强化产业关联,实现联动发展

    (四)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集聚发展

    (五)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

    (六)实施人才战略,提供智力保障

  B.10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研究

   一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状况

    (一)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状况及特点

     1.产业规模快速壮大,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2.行业指导文件陆续出台

     3.物流服务企业取得突破发展

     4.物流地产运营商加快布局发展

     5.加快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6.国际物流发展取得新进展

     7.物流信息化引领作用开始凸显

    (二)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体发展水平偏低

     2.需求释放范围有限

     3.地区间统筹合作需进一步加强

     4.跨境物流发展障碍仍然较多

   二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展望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及改善仍将是重点

    (二)物流园区平台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三)推动物流发展主体逐渐实现从政府到企业的转变

    (四)物流需求释放有望获得新的突破

    (五)消费性物流服务增长或成区域物流业发展新亮点

    (六)建设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及物流平台、整合相关产业链条成为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方向

   三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为产业联动创造便利条件

    (二)以信息化推动物流发展,拓展区域物流影响力范围

    (三)构建统一共享的物流市场

    (四)推动国内国际物流资源合作开发利用

  B.11 “十二五”时期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一 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状况

    (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

    (二)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

     2.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

     3.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

     4.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5.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6.产业发展集群化逐步增强

   二 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层次较低,服务业发展滞后

    (二)产品科技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三)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较大

   三 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路

   四 东北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深化改革,以创新体制机制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实施技术改造,以改造传统产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提高产业集中度,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加强自主创新,以促进技术进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五)加大节能减排,以发展循环经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六)转变政府职能,以创建服务型政府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BⅣ 社会篇

  B.12 2011~2012年东北三省社会综合状况调查报告*

   一 多数公众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与五年前相比有所上升,并且认为未来五年的生活水平也会有所上升

   二 超过90%的公众认为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处于中层或中层以下,但多数公众认为各阶层群体能获得较平等的社会资源

   三 “物价上涨”、“看病难看病贵”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被认为是当前存在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

   四 东北三省公众对地方政府各项工作的评价平均满意率为49.9%

  B.13 东北三省就业状况研究

   一 2011年东北地区就业总体状况

    (一)劳动就业再就业成果显著

     1.城镇登记失业率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城镇新增就业稳步推进

     3.城乡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大

     4.就业援助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以创业带动就业稳步发展

     1.辽宁:动态管理和实名制管理

     2.吉林:全民创业带动就业系列活动

     3.黑龙江:打造创业型试点城市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步伐加快

     1.积极组织高校毕业生见习工作

     2.高度关注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安置工作

     3.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

     4.开展专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

   二 东北三省就业现存问题

    (一)就业总体供大于求,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依然存在较大压力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依然存在,城镇招工难尚未缓解

   三 促进东北三省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将促进就业纳入政府规划制定,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增加就业机会

    (二)积极促进非正规就业

    (三)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四)继续加强农民工等群体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改革创新

  B.14 东北三省社会管理创新的现状与对策

   一 东北三省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一)社会阶层日益分化

    (二)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崛起

    (三)民众诉求渠道不畅

    (四)社会安全风险陡增

   二 东北三省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探索

    (一)部署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二)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三)转变社会管理服务职能

    (四)推进社会管理的网格化

   三 东北三省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建议

    (一)创新多元的社会参与机制

    (二)创新完善的社会整合机制

    (三)创新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

    (四)创新科学的社会预警机制

  B.15 东北地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一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释义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含义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点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构成

     1.政府

     2.文化事业单位

     3.社会力量

    (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弥补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

     2.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二 东北地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东北地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1.机制初步建立

     2.内容越发丰富、形式越发多样

    (二)东北地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1.政府职能还未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2.政策保障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力

     3.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领域和平台亟待拓宽

     4.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三 加强东北地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

    (二)完善扶持政策,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动力

     1.简化针对民间非营利性文化单位的审批流程

     2.鼓励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捐赠

     3.积极筹建文化发展基金会

     4.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资金扶持

    (三)培育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意识

    (四)加大培育和监督力度,提高社会力量的参与能力

     1.加大对民间文化人才的培训力度

     2.注重对民间文化团体的有效监督

    (五)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空间和方式

     1.加大政府文化采购力度

     2.扩大“公私”合作范围

     3.创新产品供给模式

     4.探索文化人才流动机制

  B.16 东北三省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研究

   一 东北三省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现状

    (一)东北三省农村社会救助发展现状

    (二)东北三省新农合发展现状

    (三)东北三省新农保发展现状

   二 东北三省农村社会保障主要问题

    (一)城乡社会保险难以有效衔接

    (二)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三)新农保覆盖范围较小,保障水平过低

    (四)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制约新农合功能的充分发挥

    (五)城乡社会救助水平差距较大

   三 推进东北三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力度

    (二)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监督管理

    (三)妥善解决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转移接续

    (四)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BⅤ 合作篇

  B.17 东北区域合作机制的现状与创新研究

   一 东北地区加强合作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东北地区合作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东北地区合作发展是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东北地区合作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根本途径

   二 东北地区合作机制的现状分析

    (一)东北地区合作机制的发展情况

     1.东北区域合作机制的历史演进与形成

     2.东北地区合作规划在多个领域相继制定并实施

     3.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能源领域等方面合作取得成效

     4.东北地区经济、社会领域合作进一步推进

    (二)东北地区合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有合作多是非制度层面,缺乏健全的制度基础

     2.地区间合作组织形式较为松散,缺乏具有功能性的组织机构

     3.区域内政府合作的共识已经确立,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

     4.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一致性的区域合作规则

   三 国内区域合作机制的经验分析

    (一)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主要经验

     1.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发展情况

     2.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主要特点

     3.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经验借鉴

    (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主要经验

     1.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发展情况

     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主要特点

     3.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经验借鉴

   四 东北地区合作机制的创新分析

    (一)完善区域合作的市场竞争机制

    (二)建立区域合作的信息交换机制

    (三)加强区域合作的管理协调机制

    (四)建立区域合作的利益平衡机制

    (五)统一区域合作的对外开放机制

   五 进一步完善东北区域合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设立跨行政区的制度性组织协调机构

    (二)建立东北区域统一的制度规则

    (三)设立东北地区共同发展基金

    (四)发挥行业组织以及民间组织的作用

  B.18 东北地区加快落实《中俄合作规划纲要》对策研究

   一 东北地区推进《中俄合作规划纲要》落实状况

    (一)园区类合作项目建设速度快

    (二)农林加工类项目建设速度快

    (三)口岸建设类项目建设速度快

    (四)能源类合作项目建设速度慢

    (五)物流类合作项目建设速度慢

    (六)旅游会展类项目建设速度慢

   二 东北地区落实《中俄合作规划纲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进度不理想

    (二)政策支持不到位

    (三)资金扶持不给力

    (四)协调机制不健全

   三 推进落实《中俄合作规划纲要》的对策建议

    (一)应以加快建立中俄边境园区推进《中俄合作规划纲要》的落实

    (二)应以加快建设重大项目带动《中俄合作规划纲要》落实

    (三)应以形成对俄合作“倒逼”机制促进《中俄合作规划纲要》落实

    (四)应以争取建立中俄地区发展合作基金保障《中俄合作规划纲要》的落实

    (五)应以构建中俄区域合作长效机制保证《中俄合作规划纲要》落实

  B.19 建交二十年中国东北三省与韩国经贸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一 东北地区与韩国之间的贸易回顾

    (一)东北地区与韩国的贸易合作规模

    (二)双边贸易合作的商品结构

     1.东北地区对韩国进口商品结构

     2.东北地区对韩国出口商品结构

    (三)东北地区扩大对韩贸易优劣势分析

     1.东北地区对韩贸易的优势

     2.东北地区扩大对韩贸易的不利因素

   二 韩国对东北地区的投资情况

    (一)韩国对东北地区投资的主要产业

     1.汽车制造产业

     2.原材料产业

     3.农产品加工产业

     4.国际旅游业

    (二)韩国对东北地区投资数量及分布

    (三)韩国对东北地区投资的特征

     1.总体规模较低,分布不均衡

     2.单一投资规模过低

     3.投资主要集中于劳动集约型制造产业

   三 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与韩国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1.充分发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政策优势,开放市场,促进东北地区国际化程度

    2.继续推动各地区基础设施扩建计划的实施,吸引韩资加入

    3.扩大与韩国在信息通信硬件和软件领域的合作

    4.扩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扩大与韩国的合作

  B.20 日本灾后经济恢复与中国东北对日合作的前景

   一 日本震后一年来的经济重建状况

   二 简评近年来及震后日本应对经济危机的方式

    1.震灾前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是震灾危机难以克服的前因

    2.日本加强对中经贸合作,应对经济危机

   三 中国东北对日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1.东北三省与日本经贸关系紧密

    2.日本经济波动对东北三省的影响

   四 中日政治关系走向对经济关系的影响

    1.没有赢家的中日稀土之争

    2.中日国民感情恶化的首因是“领土问题”

    3.中日应努力恢复和发展经济合作关系

  B.21 东北地区冰雪旅游战略合作研究

   一 东北地区冰雪旅游发展现状

    (一)东北地区冰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二)东北地区冰雪旅游发展趋势向好

   二 东北地区冰雪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行政体制存在问题,制约冰雪旅游合作发展

    (二)冰雪旅游产品质差量少,影响冰雪旅游合作发展

    (三)专业旅游人才供需失衡,阻碍冰雪旅游合作发展

   三 东北地区冰雪旅游战略合作对策建议

    (一)加快区域合作相关政策制定,促进冰雪旅游战略合作发展

    (二)加速冰雪旅游合作项目开发,支撑冰雪旅游战略合作发展

     1.根据各地现有冰雪旅游资源深化合作项目发展

     2.依托冰雪项目地域优势打造一批冰雪运动旅游项目

     3.找准各地冰雪旅游特点打造冰雪旅游精品路线

    (三)加大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冰雪旅游战略合作发展

     1.共同制定旅游人才培养规划,多层次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2.联合开发旅游专业化资格证,建立专业冰雪旅游人才考评机构

     3.严格规范冰雪旅游企业行为,围绕旅游人才制定发展战略

    (四)加强冰雪旅游相关产业投入,保证冰雪旅游战略合作发展

     1.基础设施方面

     2.交通运输方面

     3.宣传推广方面

     4.游客信息管理方面

 BⅥ 专题篇

  B.22 黑龙江实施省市共建、龙头带动战略的对策研究

   一 省市联手共建产业大集聚,加快打造工业大城的新哈尔滨

    (一)以省市共建加快做大做强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开发区

    (二)以省市共建加快做大做强哈尔滨在两大经济区的工业集群产业

    (三)以省市共建做大做强哈尔滨立省立市的四大主导产业

   二 省市联手共建热土大松北,加快打造新城形象的新哈尔滨

    (一)应把支持加快发展大松北列为加快发展哈尔滨的省级乃至国家级战略,以龙头提速带动全省加快崛起

    (二)应实施省市共建“一门户两中心三基地”的重大举措,带动实现松北新区变为“开发热土”

    (三)应实施省市党政机关向松北区大迁移的举措,带动老城区人口向新城区加快“突围”

   三 省市联手共建开放枢纽站,加快打造外贸都城的新哈尔滨

    (一)省市共建哈尔滨连接俄罗斯陆海联运的中国北方最大保税内陆港

    (二)省市共建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中国北方最大出口加工区

   四 省市联手共建金融大中心,加快打造资本云集的新哈尔滨

    (一)省市共建争取国家在金融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

    (二)应借鉴沈阳、大连城市集中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经验

    (三)应借鉴重庆设立“八大投资集团”经验扩大哈尔滨城市投融资能力

    (四)应省市合力争取国家批准哈尔滨市成为发行建设债券融资试点城市

   五 省市联手共建商贸大市场,加快打造物流商都的新哈尔滨

    (一)应把哈尔滨确立为全省乃至全国区域性的商贸大市场的最佳物流枢纽大定位

    (二)大市场的构建应倡导哈尔滨与其他市地县和农垦总局、森工总局联合运作

    (三)大市场、大流通应与大产业结合进行

   六 省市联手共建生态大园林,加快打造绿色生态的新哈尔滨

    (一)省市共建支持哈尔滨加快打造国家森林城市

    (二)明确把黑龙江省绿化的重点由山区转向城市

    (三)组织全省40个林业局参与打造40个森林植物公园

   七 省市联手共建立体大交通,加快打造捷运畅通的新哈尔滨

    (一)要明确把省市共建打造立体交通畅通城市作为建设大哈尔滨的重中之重

    (二)要确立省市共建会战畅通哈尔滨联合投资600亿元的主要目标

    (三)要助推省交通厅、森工总局和农垦总局与哈尔滨市签订省市共建路桥协议

   八 省市联手共建燃气大供热,加快打造空气洁净的新哈尔滨

    (一)争取国家支持省市共建率先在哈尔滨打造全国低碳节能减排示范城市

    (二)争取哈尔滨成为全国使用清洁能源汽车试点城市

    (三)省市联合争取哈尔滨规模引进大庆或俄罗斯天然气

  B.23 蒙东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一 蒙东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

     1.口岸对接

     2.通道对接

    (二)资源优势

     1.在内蒙古自治区中所占的地位

     2.与资源枯竭的东北三省相比,蒙东地区资源优势明显

    (三)政策倾斜优势

     1.沿边开放及向北开放政策实施

     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政策实施

   二 蒙东地区经济发展特点

    (一)口岸经济特征明显

     1.蒙东地区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2.内蒙古口岸运输能力明显提升。

     3.内蒙古口岸转口货运量逐年提升

    (二)蒙东与东北三省产业合作成效显著

     1.优势互补

     2.产业合作

   三 蒙东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构建

    (一)实施“兴边、通道、连港”政策,发挥蒙东地区通道作用,拓展蒙东地区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

     1.兴边

     2.通道

     3.连港

    (二)实施“促开放、获资源、增投资”政策,发挥蒙东地区桥头堡作用,促进我国向北开放战略的实施

     1.促开放

     2.获资源

     3.增投资

    (三)实施“兴产业、富百姓、强国家”政策,发挥蒙东作为边境地区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促进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目标的实现

     1.兴产业

     2.富百姓

     3.强国家

  B.24 哈尔滨城市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一 城市文化特色与城市形象

   二 城市文化特色与旅游开发

   三 哈尔滨城市文化特色与定位

    (一)冰雪文化

    (二)欧陆文化

    (三)关东文化

    (四)红色文化

    (五)休闲文化

   四 哈尔滨城市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不足

    (一)对开发城市文化旅游的重视程度不足

    (二)对城市文化旅游开发缺乏整体规划

    (三)对城市文化旅游开发重“硬件”,轻“软件”

    (四)对城市旅游的宣传和营销缺少文化内涵

    (五)导游人员缺少有关城市文化特色的素养和知识

   五 对哈尔滨市开发城市文化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城市文化旅游的战略地位

    (二)积极着手编制全市文化旅游总体规划

    (三)将城市文化旅游的深入系统性开发作为重点

    (四)大力强化对哈尔滨城市文化特色的宣传和营销

    (五)切实提高导游队伍对城市文化特色的理解和专业素养

  B.25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

   一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概述

    (一)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及转型的意义

    (二)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政策发展历程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目标和思路

    (四)东北资源型城市分布的总体概况

   二 东北综合类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

    (一)抚顺阜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1.抚顺市

     2.阜新市

    (二)辽源九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1.辽源市

     2.九台市

   三 东北能源类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

    (一)大庆盘锦石油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发展

     1.大庆市

     2.盘锦市

    (二)黑龙江东部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七台河案例

   四 东北森工类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长白山案例

   五 东北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建议

    (一)从中央到地方逐级建立稳定规范的财政转移机制,完善财税制度

    (二)开拓新思路,完成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加强区域一体化合作

    (三)支持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建立规范的企业退出机制

    (五)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

  B.26 发展低碳经济研究

   一 东北地区的碳排放情况

    (一)东北地区能源消费总体情况

    (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中的碳排放情况

   二 东北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现存的难题

    (一)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

    (二)技术能力不足制约高碳向低碳转变

    (三)资金的来源和投入存在瓶颈

   三 东北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

    (一)东北地区实现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

     1.明确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

     2.促进能源结构改善,开发清洁能源

     3.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

     4.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东北地区实现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2.努力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能源消费的效率

     3.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4.组建东北地区低碳排放交易市场

     5.对低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金融支持

     6.努力提升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研发能力

     7.发展森林增“汇”产业

  B.27 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确定东北地区县域经济范围

    (二)东北地区县域的主要类型

    (三)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二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二)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布局鲜明

    (三)县域粮食生产优势凸显

   三 在区域发展大局中谋划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发展县域现代农业

    (二)以促进产业集聚为依托,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

    (三)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为契机,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

  B.28 东北三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一 2011年东北三省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一)民营经济快速增长

    (二)民营经济贡献度加大

    (三)政府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东北三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东北三省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东北三省民营经济总量偏低

    (二)民营企业招工难

    (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突出

   三 东北三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做大民营经济总量

    (二)改善民营经济投资环境

  B.29 2011年东北地区大事记

  B.30 后记

 扬起沿边开放的风帆,助推东北振兴的航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主要编撰者简介

2011年,在世界经济增长势头放缓、国内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宏观调控任务依然艰巨的背景下,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仍保持平稳较快态势,民生事业稳步推进,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为实现“十二五”拟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蓄积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东北地区将突出发展与民生两大主题,以确保各项工作的稳中求进。东北地区的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落实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2011年工作要点确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也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从工业增长、生产效率、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等各项指标看,东北地区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大企业对工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集聚化态势已经呈现。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工业仍将主导着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形下,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固然有多种途径,但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力不可小视。因为从年度综合排名来看,东北地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一直处于全国中等水平,这意味着东北发展工业首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尤其要通过区域技术创新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发挥和释放区域创新能力,并通过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劣势产业与优势产业的完美结合,使工业在与创新能力的良性互动、交流、融合、吸纳中不断发展、优化和升级。东北地区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加大。2011年,东北地区的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同唱主角,尤其是第三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拉动就业的重要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显著提高,尤其是旅游、生产性服务、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发展迅猛。与此同时,服务业的地位日益凸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兴业态发展迅速、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就业贡献日渐明显。但总体上看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东北地区第三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创新驱动、强化产业关联、促进集聚发展、扩大开放合作和实施人才战略等。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未来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2011年,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实现了“八连增”。从总体上看,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县域,其县域发展也呈现明显的“南强北弱”格局。2011年粮食丰收成绩喜人,并不表明中国的粮食生产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当前中国的粮食产量基数已经很高,农民种粮的效益仍然徘徊不前,加之近年来灾害性天气频仍,2012年要在高起点上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任重而道远。为此,依托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支持,以保证农民增产增收;致力于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科技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以增强农产品的供给能力等,应是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不二选择。东北地区的社会民生事业呈现持续向好态势。2011年,东北地区普遍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高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也稳步推进:整体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问题已有所缓解;城乡社会保障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已获得极大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成绩斐然,区域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12年,改善民生应是全面振兴东北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等民生的制度安排,以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使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则是东北地区实现发展与民生两大主题的重要举措。东北地区的合作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区域间的合作与互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尤其是在全球实体经济领域的核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虚拟经济领域似乎也在故技重施的态势下,加强地区合作既是顺应国内外发展形势的重要举措,也是东北地区实现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东北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不仅开展了多个领域的合作,也签署了产业合作、交通建设、农业发展、教育协作、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层面的框架协议。但总体来看,东北地区合作机制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加强完善和创新,以进一步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11年,黑龙江省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加快发展“十大重点产业”,全省经济社会呈现增长加快、结构转优、质量向好、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2012年,为了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既要在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上有新举措,也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有新作为,更要在改善民生、省市共建上有新进展。尤其是以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联手共建产业大集聚、开放枢纽站、金融大中心、商贸大市场、生态大园林等,这一思路不仅适用于黑龙江的省市共建,对于东北地区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老工业基地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编《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科学出版社,2012。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编《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科学出版社,2011。

韩红:《关于“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我省科技创新的建议》,《咨询文摘》2010年第6期。

韩红:《我国“十二五”时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思路探讨》,《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21期。

邓淑莲:《中国基础设施的公共政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王琪、郭舟洪:《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政策传导效应问题及对策研究》,《商业经济》2012年第2期。

焦克:《政府投资建设效率问题》,《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2期。

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2011年中国产业发展报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肖兴志:《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意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10年2月1日。

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2011~201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11年5月17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新兴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10年6月12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蒙古“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及重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12年3月5日。

金碚:《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7期。

袁富华:《长期增长过程中的“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一种解释》,《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

丁永波:《区域产业创新系统的结构模型及其运行机制研究》,《商业经济》2008年第12期。

左世全:《谨防中国制造业掉入“三明治”陷阱——兼评中国低成本制造业同期的终结》,2012年4月19日《经济日报》。

姜红、陆晓芳:《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视角的产业分类和选择模型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9期。

孙学敏、朱凤丽:《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黄苏萍、王雅林、朱咏:《我国东北地区非正规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中国软科学增刊(下)》,2009。

王力力:《2011~2012年黑龙江省劳动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参见《2012年黑龙江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王正:《辽宁省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参见《2012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徐晓伟、张友全:《黑龙江省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参见《2012年黑龙江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潘之津、董岩、刘宗曦:《辽宁就业弹性与产业结构分析》,《辽宁师专学报》2009年第4期。

李强:《“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http://library.crtvu.edu.cn。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2012年1月16日。

《投1万赚3千 蚁力神疑非法集资》,http://leaders.people.com.cn。

《吉林通钢事件始末》,http://news.sohu.com,2009年8月4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十届十七次全会召开》,2011年4月18日《黑龙江日报》。

《合力赢得和谐来》,http://www.chinajilin.com.cn,2011年11月26日。

《辽宁召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暨信访稳定工作会议》,2011年12月22日《辽宁日报》。

《哈市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筑牢社会管理基石》,2011年7月7日《黑龙江日报》。

周维强、薛艳荣:《加强社会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兼论鞍山市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启示》,《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第2期。

陈秋玲:《社会风险预警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邓大松等:《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李姗、韩俊江:《吉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跟踪调查》,《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第4期。

张翼、程永宏:《中国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人民论坛》2011年第11期。

杨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及对策探讨》,《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第16期。

《大生态、大交通、大电网 东北四省区迈向一体化》,《领导决策信息》2010年第18期。

《2010年东北四省区合作情况》,《中国科技投资》2011年第9期。

彭正波:《长三角政府合作: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9期。

赵峰、姜德波:《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经验借鉴与进一步发展思路》,《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2期。

陈瑞莲、刘亚萍:《泛珠三角区域政府的合作与创新》,《学术研究》2007年第1期。

马林平、建恒、杨玉文:《东北经济区区域经济协作运行机制研究》,《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7期。

日本金融厅:《针对当前金融状况的应对政策》,2009年2月。

日本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编《东北亚经济白皮书》,每日新闻社,2006。

廉晓梅:《日本区域一体化战略排斥中国的地缘政治动机与对策》,《东北亚论坛》2008年第6期。

《日本大地震波及中国进口 出口影响有限》,2011年3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日本强震难改中日贸易格局》,2011年3月22日《经济参考报》。

《日本地震难撼中国经济》,2011年3月14日《国际金融报》。

王洛林、张季风主编《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王立国:《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

汪婷婷:《东北三省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与对策》,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王玲:《内蒙古冰雪旅游开发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朱吕兵、李悦铮、王恒:《辽宁省冰雪旅游深度开发策略探究》,《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年第8期。

石培华、李成军:《我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考》,《旅游科学》2011年第2期。

王建荣:《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及机制研究》,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08。

崔玉斌:《我国边境贸易研究热点述评》,《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5期。

邢军:《对新时期我国沿边口岸发展模式的思考》,《经济纵横》2007年第10期。

李刚:《东北沿海沿边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问题思考》,《经济纵横》2010年第8期。

刘建利:《我国沿边口岸经济研究述评》,《内蒙古财经学院》2011年第1期。

张鸿雁、张登国:《城市定位论——城市社会学理论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王晓夫、王蓉:《托起城市之魂——哈尔滨市城市发展定位研究》,哈尔滨市“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2009年12月。

《哈尔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1月。

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北京市旅游局:《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2010。

单霁翔:《文化遗产,让城市更美好》,2010年8月9日《人民日报》。

吴必虎:《城市遗产资源转化为城市旅游产品》,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2009。

刘焕蕊:《浅谈国内城市旅游文化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山西市场导报》2011年第3期。

《文化旅游:“联姻”还要“双赢”》,2010年9月2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