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图书

Product of Civilization through the Ocean

SSAPID:101-3379-3036-25
ISBN:978-7-5201-0224-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三个层面,对伴随人类大规模进行海洋贸易、移民等活动而产生的文明形态与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中西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对比,从中得出中国海洋文化的特征:无论是古代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贡献,还是当代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国的海洋文化是和平的、发展的、与人类共荣的文化;这也是当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应有的文化姿态。

相关信息

丛书名: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
作 者: 苏文菁
编 辑:陈凤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后记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总序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编委会

 索引

 内容提要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人类与海洋的关系

   一 自然海洋对人类的意义

   二 人文海洋对人类的意义

   三 中国海洋利用的传统认识

   四 海洋对今天中国的意义

  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最早认识

   一 世界海洋神话传说

   二 中国海洋神话传说

  第三节 从海洋行为到海洋文明

   一 中国海洋文化的特点

   二 “欧洲文明中心论”的谬误

   三 时代与海洋文明的发展

    (一)渔牧阶段

    (二)工业阶段

    (三)后工业阶段

 第二章 中国的海洋族群与时代发展

  第一节 海陆兼具的生存空间

   一 向太平洋开放

   二 奔流入海

   三 “闽在海中”

  第二节 东南沿海的海洋族群

   一 南岛语族

   二 疍民

   三 海洋族群的文化特征

  第三节 唐宋元时期的海洋文明

   一 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第一次南移

   二 宋元时期的开洋裕国

   三 沿海港口与城市发展

    (一)明州(宁波)

    (二)福州

    (三)泉州

    (四)广州

    (五)天津

    (六)扬州

    (七)温州

    (八)登州

   四 海洋贸易与海商

  第四节 明代:中国海洋发展的拉力与阻力

   一 政府的海洋政策:朝贡与海禁相表里

   二 中国海洋发展的国际拉力

   三 在阻力与拉力中博弈的私人海商

  第五节 清代:古代海洋文明的最后时光

   一 “迁界”对海洋文明的戕害

   二 台湾建府与广州一口开放

   三 应对来自海上的挑战

 第三章 海洋与人类物质文明的生产

  第一节 福船,木质帆船时代的典范

   一 独木舟、悬棺的远古信息

   二 “温麻五会”远航“小琉球”

   三 从“了鸟船”到“福船”

   四 福船的全球影响

  第二节 航海技术与航线的开辟

   一 指南针与航海技术

    (一)指南针的产生及发展

    (二)潮汐的研究

    (三)航海地图的应用

   二 针路图与海洋通道

    (一)南海航路

    (二)东洋航路

    (三)西亚北非航路

   三 闽人针路与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第三节 海洋贸易与全球化生产链

   一 海洋贸易拉动小农经济的转变

   二 前工业时代的批量化生产

   三 前工业时代的全球分工生产

    (一)宋元时期纺织品生产与出口基地——福建

    (二)遍及全球的明清茶叶贸易

  第四节 世界物产进入中国

   一 农作物

   二 白银

 第四章 海洋与人类制度文明的生产

  第一节 新兴阶级与资本主义制度

   一 新阶层源于海洋冒险

   二 新强国崛起于海洋争霸

   三 新制度为了维系海洋格局

  第二节 市舶制度

   一 唐代市舶制度——海洋贸易的制度需求

   二 宋代市舶制度的完善

   三 元代“官本船”的市舶制度

   四 明代朝贡贸易体制下的市舶制度

  第三节 海禁时代的海洋管理制度

   一 海禁时代下的特区——月港

   二 清代——闽台两岸对渡

   三 广州“十三行”

  第四节 海洋贸易催生的经济制度

   一 海五商、陆五商

   二 侨批——世界记忆遗产

 第五章 海洋与精神文明的生产

  第一节 航海图与认识世界的历史

   一 “三个世界”与“世界地图”的创造

   二 大航海时代与扩展中的世界

   三 流失在外的明代中国海图

  第二节 中国海洋族群的女性

   一 传统社会中“三大渔女”

    (一)惠安女

    (二)泉州 埔女

    (三)湄洲女

   二 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性新形态

    (一)自梳女

    (二)红头巾

  第三节 以妈祖为中心的海神信仰

   一 “妈祖”海神信仰

   二 中国海洋族群的海神信仰体系

    (一)通远王

    (二)陈靖姑

    (三)陈文龙

    (四)水尾娘娘

    (五)南海神

  第四节 文艺作品中的海洋精神

   一 西方海洋文化作品中的海洋精神

   二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海洋情节

   三 中国民间海洋文化艺术遗存

    (一)胶东渔民号子

    (二)海州宫调

    (三)疍歌

    (四)泉州南音

    (五)东山歌册

    (六)过番歌

    (七)鱼灯舞

    (八)《闽都别记》

  第五节 社会转型中的精神财产

   一 宋朝:“开洋裕国”的思想资源

   二 明代:大变局内生的文化动力

   三 近代:海权海军

 第六章 文明的对话与冲突

  第一节 海神的对话:妈祖与波塞冬

   一 形成方式和传播方式的不同

   二 外表形象和性格行为的差异

   三 中西海洋文化的差异

    (一)中国海洋文化的特点

    (二)西方海洋文化的特点

   四 和平崛起与殖民扩张——两种不同文化的发展路径

  第二节 “没有帝国的商人”与欧洲东印度公司

   一 夹缝中生存的中国海商

   二 中国海商的世界大同之爱

   三 东印度公司对殖民地的掠夺

   四 文化侵略与宗教征服

    (一)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政策与菲律宾的天主教化

    (二)葡萄牙在东南亚的殖民扩张与传教活动

  第三节 土生华人:多样化文化融合的典范

   一 土生华人的由来

   二 土生华人群体

    (一)马来半岛的 娘惹

    (二)越南的明乡人

    (三)缅甸的桂家人

    (四)泰国的洛真人

    (五)菲律宾的密斯蒂佐人

    (六)印度尼西亚的伯拉奈干人

   三 杰出土生华人的典范

    (一)文化传奇——辜鸿铭

    (二)荷属东印度经济发展的先驱——黄仲涵

    (三)厦大校长——林文庆

    (四)中国近代医学的先驱——伍连德

   四 土生华人的文化习俗

    (一)语言

    (二)宗教信仰

    (三)习俗文化

地球表面物种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与其互动而产生不同的文明。与陆域文明相比,我们的知识体系显然对海洋文明太陌生了;就海洋知识而言,人文海洋正是我们要努力建设的一个领域。当人类从陆地跨向海洋、在海域上进行大规模活动之时,一种不同于陆域生活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交往、人与自我的交往就此展开。在中国学术界长期忽视海洋文明研究的情况下,海洋常识的普及以及对其的理解无疑是现阶段海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鉴于中国历史上海洋文明的“失语”,本书从海洋文明的基本概念、海洋族群的基本属性入手,从中华民族生存的空间环境入手,梳理东南沿海的海洋族群与其他地区海洋族群的关系,并且在数千年的长时段历史发展中观察这一族群的变化:他们在国家号召“下海”的时候形成自己的族群个性;在主流文化阻止出海的时刻,依然以海洋个性“冒险”出海。他们是中华民族中最具海洋个性的群体。本书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三个层面,对伴随人类大规模进行海洋贸易、移民等活动而产生的文明形态与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中西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对比,从中得出中国海洋文化的特征:无论是古代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贡献,还是当代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国的海洋文化是和平的、发展的、与人类共荣的文化;这也是当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应有的文化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