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9

《新金融评论》2014年第2期(总第10期)图书

China Finance Review

SSAPID:101-3372-9168-00
ISBN:978-7-5097-5884-7
DOI:
ISSN:
关键词:

金融

[内容简介] 《新金融评论》由中国“中国金融40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借助“中国金融40人论坛”、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丰富的业内专家资源,致力于发表权威、严谨、高标准的政策研究和基础研究成果,强调学术性和政策性的完美结合。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上海新金融研究院
编 辑:陈凤玲;于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财政、金融

 新金融评论

 订购《新金融评论》

 专题

  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思考*

   一、金融与技术始终在共同进步

   二、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情况

    (一)发展的主要领域

    (二)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有其特殊性

   三、客观看待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取得的成绩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是否全球领先还有待观察

    (二)复杂金融产品的销售目前尚无法完全依赖互联网渠道

    (三)互联网金融超常规的发展也得益于政策的默许

    (四)互联网金融并不完全等同于普惠金融

   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突破了传统企业竞争战略的约束

   五、资本市场的认可程度将影响互联网金融的竞争

   六、完善监管是促进互联网金融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一)遵循线上线下一致的基本原则

    (二)平衡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两大支柱

    (三)构筑机构自身风险管理、市场纪律约束和监管机构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三道防线

  从“园丁式监管”走向“大数据监管”

   一、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的特征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性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新范式

    (一)传统金融的监管逻辑

    (二)关于从“园丁式监管”走向“大数据监管”的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变革与坚守

   一、以互联网金融推动传统金融变革

    (一)互联网金融影响和改变着传统金融格局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变革启示

   二、在变革中坚守金融本质与规则

    (一)互联网金融不改变金融的本质

    (二)互联网金融应坚守的几个发展原则

    (三)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规范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判断和管理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界定

   二、全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样本分析

    (一)从金融服务市场供给看,我国金融压抑和市场化不足使金融服务供给短缺,范围有限,为互联网金融留出发展空间

    (二)从金融服务市场需求看,互联网金融长尾需求驱动的特点比较明显

    (三)从产业配置结构看,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之间的效率差使互联网在金融领域取得主动权

    (四)从市场基础设施看,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是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构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最具优势的一环

    (五)从制度和监管看,包容性监管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几点判断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还有较长时期的黄金发展期,可能成为我国金融行业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局部领先的战略选择

    (二)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改革的促进和“倒逼”效应逐步显现,并将进一步深入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逐步进入监管时代

    (四)在可预见的将来,互联网金融发展成独立、完整产业及市场体系还有待观察

   四、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治理

    (一)推动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

    (二)积极实践行业自律

    (三)进一步完善市场配套机制

  金融混业形势下的监管挑战

   一、金融混业发展的诱因

    (一)行业内部竞争的需要

    (二)监管套利

    (三)监管竞争

   二、我国金融混业格局及其演变

    (一)我国目前金融混业动向与问题

     1.业务交叉

     2.产品交叉

     3.行业交叉

    (二)未来可能的混业路径

   三、金融混业形势下的监管挑战

    (一)法律法规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统一性

    (二)监管部门协调机制作用有限

    (三)多重监管导致监管冲突

   四、金融混业下的监管创新

    (一)监管理念应由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

    (二)监管组织体系应由分业监管转向统一监管

    (三)改革监管体制以适应混业经营的趋势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改善金融监管法律环境

     2.增进部门协调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3.突出投资者保护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四)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形成宏观与微观风险监测一体化

 改革实践

  绿色金融政策和在中国的运用*

   引言

   一、绿色金融政策的经济学理论框架

    (一)从企业问题看三类绿色金融政策

    (二)从消费者问题看第四类绿色金融政策

   二、绿色金融产品的类别

    (一)绿色贷款

    (二)绿色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

    (三)绿色ETF、共同基金

    (四)绿色债券

    (五)绿色银行

    (六)绿色保险

   三、财政手段对绿色金融的杠杆作用

    (一)政府提供绿色贷款贴息

    (二)政府提供绿色贷款担保

    (三)价格补贴(Feed-in-Tariff)

    (四)政府采购

    (五)对绿色债券免税

    (六)财政出资建立绿色银行

   四、金融制度建设对绿色投资的引导

    (一)通过立法明确金融机构(如银行)对所投资污染项目的法律责任

    (二)要求机构投资者在其决策过程中考虑到环境因素

    (三)在信用评级中引入环境影响因素

    (四)要求上市公司和发行债券的企业达到绿色社会责任规范

    (五)建立绿色机构投资者网络

    (六)建立碳交易体系

    (七)建立对项目环境成本(外部性)的量化和评估体系

   五、对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具体建议

    (一)研究成立中国绿色银行,以绿色债券为主要融资来源

    (二)完善财政贴息机制,鼓励绿色贷款

    (三)银行和评级公司在项目评估中引入环境风险因素,建立绿色信贷体系

    (四)建立公益性的环境成本信息系统,为决策部门和全社会投资者提供依据

    (五)在若干领域实行强制性绿色保险

    (六)加快推动碳交易市场发展

     1.加快现有试点进度,2020年前推向全国

     2.先覆盖7个污染行业,后推向其他行业

     3.根据需求设计配额,总量逐年递减

     4.吸引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参与,设置“公益会员”账户

    (七)建立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

    (八)成立中国的绿色投资者网络,建立投资者社会责任体系

    (九)通过环保教育,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偏好

  市场化背景下发行制度改革需要谨慎前行

   一、目前新股发行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化举措和中国资本市场现实状况存在一定距离

    (二)“老股转让”新制度中存在较大漏洞,引发老股东过度套现

    (三)此次新股发行中部分存在较严重的信息披露问题

    (四)各层次的监管力度不够

   二、注册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三、关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二)完善法制环境和诚信制度,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提供重要保障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新股发行审核制度

    (四)在改革全面推进前,考虑小批量试验,反复检验试错、纠正可能暗藏的漏洞,然后大面积正式推进

    (五)建议对不归位尽责的发行人、保荐人等的事后问责制,依法罚处,发审委也要严把发行审核关,以切实措施,加强并真正落实“全过程监管”

    (六)在新股招股发行还未完全市场化的背景下,“老股转让”却率先“市场化”,弊大于利,建议暂停“老股转让”

    (七)投资银行工作重心需要作重大转变

  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问题、路径与过渡期政策研究

   一、典型发行制度概念界定及其比较*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核准制与注册制的比较

   二、国际成熟市场的制度研究

    (一)英国:双重审核的核准制

    (二)美国:联邦“注册制”与各州(或各交易所)的“核准制”并行

    (三)日本:注册制

   三、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历程

    (一)审批制阶段(1993~1999年):政府控制发行的数量及质量

    (二)通道制阶段(2000~2003年):机构内部排队发行

    (三)保荐制阶段(2004年至今):机构连带责任

   四、现阶段我国新股发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瓶颈

    (一)监管者:发行审核制度改革方向的主导者

     1.存在的问题

     2.面临的矛盾

    (二)发行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主角

     1.存在的问题

     2.面临的矛盾

    (三)中介机构:新股发行改革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

     1.存在的问题

     2.面临的矛盾

    (四)市场投资者:股票发行审核改革的评判者

     1.存在的问题

     2.面临的矛盾

   五、过渡期的政策探讨及我国注册制改革方向

    (一)过渡期的政策建议

    (二)探索适合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注册制道路

 金融实务

  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实践及政策思考*

   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实践的进展和特点

   二、类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并存现象和深层次原因

   三、信贷资产证券化两面性:国际与中国实践的对比与启示

   四、政策建议

    (一)加快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市场化运作,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逐步实现常规化发展

     1.改变证券化审批机制,提高发行效率

     2.出于宏观审慎考虑,在常规化初期可在市场化原则下实施总量控制

     3.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坚持产品创新的市场化原则

    (二)疏堵结合,逐步将类信贷资产证券化规范化、阳光化

    (三)构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行之有效的监管框架

     1.市场化发展的同时设立“有所不为”的负面清单

     2.市场化和宏观审慎措施配套实施

     3.加强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监管

 理论前沿

  开发性金融的理论逻辑*

   一、开发性金融的核心特点

   二、开发性金融制度的需求与供给

   三、作为制度创新的开发性金融

    (一)化解地方政府财权事权的错配,内生化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外部性

    (二)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规划先行,获得信息优势

    (三)利用政府的组织优势,组织增信,建设信用市场

    (四)利用监管差异而进行的金融产品创新

    (五)期限匹配溢价与规模经济

   四、政策性金融国际发展趋势

   五、开发性金融的边界与合成谬误

   六、开发性金融未来发展模式

    (一)城市基础设施银行

    (二)住宅金融机构

    (三)民生事业银行

   七、开发性金融的差异化监管

    (一)加快推进对国家开发银行监管的立法进程,将监管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建立国家开发银行的差异化监管标准

    (三)成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建立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

 《新金融评论》征稿启事

《新金融评论》由中国“中国金融40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借助“中国金融40人论坛”、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丰富的业内专家资源,致力于发表权威、严谨、高标准的政策研究和基础研究成果,强调学术性和政策性的完美结合。

刘明康,梁晓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不一样的风控[J].财新新世纪,2014(3).

鲁公路,李丰也,邱薇.美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JOBS法案的主要内容[EB/OL]. 2013-3-18,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3/18/c_124467085.htm

尚福林.规范互联网金融有利于其健康发展[EB/OL]. 2014-3-7. http://www.people. com.cn/n/2014/0307/c32306-24567769.html

孙明春.互联网金融的是与非[EB/OL]. 2014-3-24,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20140324/114418594284.shtml

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新金融评论,2012(1).

谢平.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要点[J].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月报,2014(2).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特殊性[EB/OL]. 2014-3-23,http://opinion.caixin.com/2014-03-23/100655286.html

张晓朴.互联网金融监管十二原则[N].第一财经日报,2014-1-20.

中国人民银行.推动创新规范服务——央行有关负责人回应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EB/OL]. 2014-3-24,http://www.pbc.gov.cn/publish/goutongjiaoliu/524/2014/20140324115913973173009/20140324115913973173009_.html

迈克尔·卡普兰(Michael Kaplan),艾伦·卡普兰(Ellen Kaplan).本能2:为什么我们总跟自己过不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纳特·西尔弗(Nate Silver).信号与噪声[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兹维·博迪(Zvi Bodie),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戴维·克利顿(David Cleeton).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The FCA’s regulatory approach to crowdfunding over the internet,and the promotion of non-readily realisable securities by other media[R]. 2014.

United Nations. Blue Book on 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s[R]. 2006.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Person-to-Person Lending:New Regulatory Challenges Could Emerge as the Industry Grows[R]. 2011.

高善文,姚学康,尤宏业.利率市场化与余额宝的兴起[R].安信证券报告,2014-3.

刘士余.秉承包容与创新的理念,正确处理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关系[J].清华金融评论,2014(2).

罗伯特·勒.金融与好的社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1.

谢平等.互联网金融:走向强健、可持续发展[J].博鳌观察,2014(4).

曾鸣.互联网的本质-长江商学院主题演讲[Z].2013-11.

张晓朴.探索互联网金融新监管范式[Z].财新网,2014-3.

兹维·博迪,罗伯特·默顿,戴维·克利顿.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

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

孙伍琴.不同金融结构下的金融功能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46-47.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新金融评论,2012(1).

张芬,吴江.国外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3(11).

赵国栋,易欢欢,糜万军,鄂维南.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产业变革与数据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环境保护部.中国绿色信贷发展报告[R].2012.

清科研究中心.2007~2012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年度研究报告[R],2007~2012年中国创业投资年度研究报告.

AC Geisinger,From the Ashes of Kelley v. EPA:Framing the Next Step of the CERCLA Lender Liability Debate[J]. 4 Duke Environmental Law & Policy Forum. 1994.

BIS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 Skills[R]. SME Access to External Finance. 2012,P27.

Montgomery,D. Markets in Licenses and Efficient Pollution Control Programs[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72:395-418.

Timothy Simcoe & Michael W. Toffel. Government Green Procurement Spillovers:Evidence from Municipal Building Policies in California[J]. Harvard Business School,2013(9).

Trucost.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Summary[J]. 2013(8).

United States v. Maryland Bank & Trust,632 F. Supp 573(D. Md. 1986).

奥斯特罗姆、菲尼、皮希特.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一间题与抉择[M],商务印书馆,1992.

鲁海帆.政府干预与上市公司多元化折价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6).

屈文洲、许年行、关家雄、吴世农.市场化、政府干预与股票流动性溢价的分配[J].经济研究,2008(4).

谭劲松、简宇寅、陈颖.政府干预与不良贷款:以某国有商业银行1988~2005年的数据为例[J].管理世界,2012(7).

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政府干预、GDP增长与地方国企过度投资[J].金融研究,2010(8).

田利辉.国有股权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U型曲线和政府股东两手论[J].经济研究,2005(10).

夏立军、方轶强.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5).

王勇、刘志远、郑海东.政府干预与地方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基于现金持有竞争效应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8).

Fan,J.,Wong,T. J.,and Zhang,T.,Politically Connected CEOs,Corporate Governance,and Post IPO Performance of China,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Vol.84,pp.330-357.

Rajan,R.,& Zingales,L.,Saving Capitalism from the Capitalists,Crown Business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New York,2003.

Shleifer,A.,& Vishny,R.,Corrupti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Vol.108,pp.599-617.

Wang,Q.,Wong,T.J.,and Xia,L.,State Ownership,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Auditor Choice:Evidence from China,2006,working paper,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马志刚.IPO改革须“放”“管”两轮同转[N].经济日报,2014-1.

内阁府.金融商品取引法[D].金融产品交易法案相关的政令案·内阁府令案等,2010-05.

钱康宁,蒋建蓉.股票发行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J].上海金融,2012(2).

沈朝晖.流行的误解:“注册制”与“核准制”辨析[N].证券市场导报,2011-09.

王啸.市场化改革的难题与原则[N].上海证券报,2014-1.

吴长煜.新股发行市场规则的国际廖望及借鉴[J].中国经济评论,2003(4).

肖钢.大力推进监管转型——在2014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证券日报,2014-1.

熊锦秋.新股发审不宜存在两个审核主体[N].上海证券报,2014-1.

易宪容. IPO改革实效与宗旨背离的深层原因[N].上海证券报,2014-1.

张炜.注册制改革不可搞“单兵突进”[J].财经评论,2014(2).

周佰成,王辰,吕海升.中日股票市场发行制度的比较研究[J].现代日本经济,2011(5).

邹东涛,欧阳日辉等.新中国经济发展60年(1929-200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

黄飙.非金融企业资产证券化有望转为常规业务,潜力即将释放[R].长城证券研究报告,2013-6.

马宁.信贷资产证券化:温和的周期性放松[R].高华证券研究报告,2013-8.

Association for Financial Markets in Europe. Securitisation Data Report Q3[R]. 2013.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Basel)[S]. 2004.

Barclays Bank PLC. The AAA Handbook 2013(London)[M]. 2013.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Restarting Securitization Markets:Policy Proposals and Pitfalls[R]. Chapter 2 in 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World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urveys,2009.

Miguel Segoviano,Bradley Jones. Securitization:Lessons Learned and the Road Ahead[R]. IMF working paper,2013.

Moody’s. Default & Loss Rates of Structured Finance Securities:1993-2011[R] Special Report,2012.

陈元.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讨[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课题组.开发性金融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科斯,王宁.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李志辉,黎维彬.中国开发性金融理论、政策与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瞿强.经济发展中的政策性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Aghion,Beatriz. Development Banking[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January 1999.

Katao,Kozo. Policy-Based Finance:the Experience of Post-war Japan[R]. The World Bank,1994.

Luo,Yadong,Qiuzhi Xue,Binjie Han,. How emerging market governments promote outward FDI:Experi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r World Business,January 2010.

Swamy,Vighneswara.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clusive Growth:Impacts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Prioritized Credit[J]. Zagerb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Business,No.2,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