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古代法律形式研究图书

A Study on Forms of Law in Ancient China

SSAPID:101-3370-3918-15
ISBN:978-7-5097-2564-1
DOI:
ISSN:
关键词:

古代 法律形式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法律形式具有体现和区分法律的产生方式、效力等级和法律地位的功能。要全面揭示古代法制的面貌,必须注重律、令、例、典等多种法律形式及其表述的立法成果的研究。书中论文即探讨了中国古代法律形式,这些论文是作者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相关信息

丛书名:《法律史论丛》·第11辑
作 者: 杨一凡
编 辑:赵建波;关晶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法律

 后记

 甲骨文所见法律形式及其起源

  前言

  一 礼:由礼仪禁忌构成的行为规范

   (一)关于礼字本义的通说

   (二)礼源于对战胜之神——玉琮的崇拜

   (三)礼生成于战斗之舞——旄舞的仪式规则

   (四)礼植基于两性及家庭生活的禁忌

   (五)礼完善于宗法贵族式的政治模式

   (六)余论:从“礼祭一体”论到“礼兵一体”、“礼禁一体”说

  二 律:由战鼓音调节拍组成的军法军令

   (一)关于“律”字字义的通说

   (二)甲骨文“律”字衍生的宏观路径

   (三)沿着职官的方向,肀→尹→史→君

    1.尹

    2.史

    3.君

   (四)沿着制度的方向:肀→[ ]→聿→率→律

   (五)沿着器物的方向:肀→ →聿→笔

   (六)余论

  三 刑:由文身演化而成的刑罚制度

   (一)关于刑字本义的通说

   (二)刑字字形的沿革:井—— ——丼——侀—— ——刑

   (三)“井”与甲骨文所见的文身

   (四)余论:从“刑起于兵”到“刑起于礼”

  结束语

 《尔雅·释诂》与上古法律形式

  一柯

  二宪

  三刑

  四范

  五辟

  六律

  七矩

  八则

  结语

 《尚书》所见的法律形式

  一 刑书

   (一)关于象刑、夏刑、商刑和苗刑

    1.象刑

    2.夏刑

    3.商刑

    4.苗刑

   (二)《吕刑》辨析

    1.《吕刑》的发布

    2.《吕刑》的认定

  二 《尚书》所见的文告

   (一)《尚书》所见的誓

    1.《尚书》誓的发布

    2.《尚书》誓的适用

   (二)《尚书》所见的诰

    1.诰的发布

    2.诰的适用

 汉“九章”质疑补

  一 终西汉之世未有“九章律”之说

  二 九章律内容自相抵牾

  三 萧何次律令与西汉之初的改律活动

  四 出土法律文献与萧何次律令

  五 “九章”中囚律的存废问题

  六 “九章”别义

  七 王充对“萧何制律九章”说的质疑

  八 九章“正律”说及汉律体式

  结语

 曹魏律章句考论

  一 曹魏律章句概要

   (一)从律学注释到法律形式——汉魏间律章句之性质转换

   (二)曹魏律章句的体裁源流

   (三)曹魏律章句的功能

  二 曹魏律章句考析——以如淳《汉书》注为素材

   (一)如淳具律类注文考析

    1.释名(凡8条,序号1~8)

     (1)通用律语(凡1条,序号1)

     (2)法律形式(凡7条,序号2~8)

    2.法律原则与制度(凡6条,序号9~14)

    3.法理阐释(凡5条,序号15~19)

   (二)如淳罪名类注文考析

    1.危害皇权类罪名(凡12条,序号1~12)

    2.官吏渎职类罪名(凡3条,序号13~15)

    3.破坏社会秩序罪名(凡8条,序号16~23)

    4.杀伤奸非类罪名(共4条,序号24~27)

   (三)如淳刑名类注文考析

    1.生命刑(凡3条,序号1~3)

    2.身体刑(凡2条,序号4~5)

    3.劳役刑(凡3条,序号6~8)

    4.徒刑(凡4条,序号9~12)

    5.耻辱刑(凡2条,序号13~14)

    6.财产刑(凡5条,序号15~19)

   (四)如淳事律类注文考析

    1.田土类注(凡4条,序号1~4)

    2.金布类注(凡17条,序号5~21)

    3.财政赋税类注(凡35条,序号22~56)

    4.户婚类注(凡11条,序号57~67)

    5.厩关类注(凡13条,序号68~80)

   (五)如淳官爵类注文考析

    1.官职类注(凡89条,序号1~89)

    2.后宫类注(凡5条,序号90~94)

    3.爵制类注(凡16条,序号95~111)

    4.俸秩类注(凡17条,序号112~128)

    5.选任类注(凡14条,序号129~142)

    6.供职与考核类注(凡11条,序号143~153)

    7.退免与病亡类注(凡5条,序号154~158)

   (六)如淳军法类注文考析

    1.兵制类注(凡17条,序号1~17)

    2.警卫类注(凡3条,序号18~20)

    3.军功类注(凡8条,序号21~28)

    4.军纪类注(凡2条,序号29~30)

    5.军备类注(凡4条,序号31~34)

   (七)如淳狱讼类注文考析

    1.诉讼类注(凡4条,序号1~4)

    2.审判类注(凡9条,序号5~13)

   (八)如淳监狱类注文考析

    1.狱名类注(凡10条,序号1~10)

    2.狱官类注(凡1条,序号11)

    3.监狱管理类注(凡3条,序号12~14)

   (九)如淳注引律说考析

    序号1,释髡钳城旦

    序号2,释鬼薪

    序号3,释徭役

    序号4,释都吏

    序号5,释戍边

    序号6,释平贾

    序号7,释雇(顾)山

  三 从经学的角度看律章句的一统与废除

   (一)经学演变与但用郑氏章句

    1.经学章句删减之风与律章句之一统

    2.魏晋群经传注渐定于一与但用郑氏

   (二)对废除“郑氏章句”的再认识

    1.经学内部对郑玄之驳难

    2.王肃之学与司马氏之关系

  四 附论:律章句研究的三种范式

   (一)沈家本范式

   (二)程树德范式

   (三)大庭脩范式

 唐代法律形式综论

  一 唐代法律形式的发展与变化

   (一)奠基期——唐初至高宗永徽年间

   (二)发展期——高宗龙朔二年至睿宗太极元年

   (三)完善期——玄宗开元年间

   (四)变化期——唐德宗至唐宣宗大中年间

  二 唐代法律形式的篇目结构

   (一)律

   (二)令

   (三)格

   (四)式

  三 唐代法律形式的性质

   (一)律的性质

   (二)令、格、式的性质

    1.行政法律规范

    2.军事法律规范

    3.民事法律规范

    4.诉讼法律规范

  四 唐代法律形式的相互关系

   (一)令与式

   (二)律与令、式

   (三)格(格后敕)与律、令、式

  五 唐代法律形式与中华法系

 唐式佚文及其复原诸问题

  论述篇 唐式研究

   一 式的历史发展

    (一)西魏《大统式》

    (二)隋代的式

     1.关于开皇时有无式的问题

     2.关于《大业式》

   二 唐式的制定与修缉

    (一)武德式

    (二)贞观式

    (三)永徽式

    (四)麟德式(乾封式)

    (五)仪凤式

    (六)垂拱式

    (七)神龙式(删垂拱式)

    (八)太极式

    (九)开元三年式

    (十)开元七年式

    (十一)开元二十五年式

   三 唐式的性质与地位

    (一)唐式的性质

     1.《六典》与新《志》两个“定义群”的优劣及对式的性质的判定

     2.《新唐书》另一错误对我们的影响

     3.式的非刑事法特性与式的内容范围

    (二)唐式的地位

     1.式与令的关系

     2.式与格、制敕、例的关系

   四 式在五代宋元时期的变化

    (一)五代的式

    (二)宋式的变化

    (三)元人对式的理解

   五 唐式的篇目、卷数及篇卷之间的关系

    (一)唐式的篇目

     1.六部二十四司式的篇目与排列顺序

     2.唐式篇目总数

    (二)唐式的卷数及篇卷对应情况

    (三)六部二十四司式与九寺诸监式

   六 唐式与日本式的比较

    (一)形式的比较

     1.唐式与日本式卷数情况的比较

     2.唐式与日本式篇数与篇目情况的比较

    (二)内容的比较

     1.日本式的源流及其与唐礼、唐式、唐令等的关系

     2.唐式与日本式条文比较

   七 唐式佚文的遗存、搜集与复原问题

    [一]唐式佚文的遗存、搜集

     (一)《唐六典》、《大唐开元礼》等典制文献引述式文

     (二)法典、类书及其他政书引述式文

     (三)两唐书等史书引述式文

     (四)文集及笔记小说引述式文

     (五)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抄录唐式

     (六)日本古籍引述唐式问题

    [二]关于唐式复原的一个宏观性问题

  复原篇 唐式佚文复原

   式文复原凡例

   吏部式第一

   司封式第二

   司勋式第三

   考功式第四

   户部式第五

   度支式第六

   金部式第七

   仓部式第八

   礼部式第九

   祠部式第十

   膳部式第十一

   主客式第十二

   兵部式第十三

   职方式第十四

   驾部式第十五

   库部式第十六

   刑部式第十七

   都官式第十八

   比部式第十九

   司门式第二十

   工部式第二十一

   屯田式第二十二

   虞部式第二十三

   水部式第二十四

   秘书省式第二十五

   太常式第二十六

   司农式第二十七

   光禄式第二十八

   太仆式第二十九

   太府式第三十

   少府式第三十一

   监门式第三十二

   宿卫式第三十三

   计帐式第三十四

   勾帐式第三十五

 宋代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一 各法律形式的性质及其变化(上)

   (一)律、令

    1.律

    2.令

   (二)(编)敕、格、式

    1.(编)敕

    2.格

    3.式

  二 各法律形式的性质及其变化(下)

   (三)制、敕、宣、御笔等

    1.制

    2.敕

    3.宣

    4.御笔

    5.赦书、德音、内降、指挥、制敕断罪

   (四)申明

    1.申明刑统

    2.申明敕

   (五)例

    1.例及有关术语的含义

    2.例的分类及特点

    3.例的属性及地位

  三 各法律形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

   (一)律与令、格、式

    1.律中不少犯罪的罪状须由令、格、式的内容补充

    2.令、格、式的法律强制力须由律来保证

   (二)令与格、式

   (三)律、令、格、式与(编)敕

    1.律与(编)敕

    2.令、格、式与(编)敕

   (四)律、(编)敕、令、格、式与制、敕等*

    1.律与制、敕等*

    2.(编)敕、令、格、式与制、敕等

   (五)律、(编)敕、令、格、式、制、敕等与例

    1.例补法之不足,但不得破法

    2.例对创立新制有一定的影响

 金代法律形式与法律体系论考

  一 太祖、太宗朝的法律形式及其内容

   (一)一依本朝旧制的法律思想

   (二)法律形式及其主要内容

    1.习惯法

     (1)习惯法的形成

     (2)习惯法的主要内容

    2.诏、令

     (1)窃盗诏

     (2)禁盗发山陵诏、禁山陵樵采诏

     (3)赎奴诏

    3.誓

  二 熙宗、海陵、世宗朝的法律形式及其内容

   (一)儒家正统思想逐渐成为法律指导思想

   (二)法律形式及其主要内容

    1.制

     (1)金朝第一部成文法典《皇统制》

     (2)《正隆续降制书》

     (3)《军前权宜条理》和《续行条理》

     (4)《大定重修制条》

     (5)以制命名的单行法规

    2.法

    3.令

     (1)官品令、职员令、选举令、封增令、禄令

     (2)宫卫令

     (3)承袭令

     (4)假令

     (5)户婚令

     (6)衣服令

     (7)禁杀牛马令

     (8)禁卖田宅令

     (9)禁禁物出境令

     (10)禁捕禽兽令

     (11)官与养济令

     (12)狱官令

     (13)祭祀令

    4.格

   (三)法律形式的变化

    1.与金初的法律形式相比

    2.与唐宋的法律形式相比

  三 章宗朝的法律形式及其内容

   (一)中原正统法律思想成为立法的主导思想

   (二)法律形式及其主要内容

    1.律

     (1)《明昌律义》

     (2)《泰和律义》

    2.令

    3.敕条

    4.格式

    5.法

   (三)金代法律形式的进一步变化

    1.律开始成为金代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

    2.开始了令典的制定

    3.编订了《敕条》

    4.编成了《六部格式》

  四 小结

 元代“例”考

  一 条格与格例

  二 例

  三 条例

  四 断例

  五 体例

  六 定例

  七 通例

  八 分例

  九 则例

  十 旧例

  十一 禀例

  十二 等例

  十三 先例

  十四 事例

  十五 杂例

  十六 其他

  结论

 明令新探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明令的概念

  三 形式的多样性

   (一)诏

   (二)制

   (三)诰

   (四)敕

   (五)册

   (六)手诏

   (七)榜文

   (八)令

  四 诏令与立法程序

  五 结语

 明代榜例考

  一 洪武榜例的制定及其功能

  二 永乐榜例的制定及其变化

  三 宣德、正统、嘉靖三朝榜例举要

   (一)明宣宗宣德朝榜例举要

   (二)明英宗正统朝榜例举要

   (三)明世宗嘉靖朝榜例举要

  四 明代榜例制定和实施状况考析

   (一)榜例制定情况概述

   (二)明代榜例的发布及实施

 明清地方词讼禁令初议

  一 明清地方禁令与碑禁体系

   (一)明清地方禁令与禁碑

   (二)碑禁体系

  二 明清地方词讼禁碑的主要内容

   (一)禁刁讼与滥讼

   (二)禁生员涉讼

   (三)禁诬告诈赖

    1.禁诬控牵连

    2.禁藉尸诈扰

    3.禁自尽图赖

   (四)禁吏役藉讼勒索

    1.地方官的实践

    2.乡绅的实践

  三 明清碑禁体系的特色

   (一)消极禁惩与积极制度建设相结合

   (二)官绅互动的秩序构建模式

 清代则例纂修要略

  引言

  一 顺治、康熙时期:则例编纂的沿革和创新

   1.《钦定处分则例》和《续增处分则例》

   2.《六部考成现行则例》的修订

   3.《兵部督捕则例》的修订

   4.《中枢政考》

   5.《浙海钞关征收税银则例》

  二 雍正、乾隆时期:则例纂修逐渐走向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 嘉庆至清末:则例纂修的发展和完善

  四 清代则例编纂的成就

   (一)则例作为经常编修的行政条规,覆盖了所有国家机关,是六部和其他中央机构行政活动必须遵守的规则,从而实现了国家行政运转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通过编纂《吏部则例》和《处分则例》,明确了吏部的办事规则,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处分则例》对于官吏违制惩处的一系列规定,实现了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分立,行政处分法规的相对独立

   (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加强经济和工程管理的则例

   (四)颁布了多个专门规范宫廷事务管理和皇室贵族行为的则例。清代制定的这方面的法规之健全,为历代之冠

   (五)通过制定《蒙古則例》、《回疆则例》及《理藩院则例》等法规,全面加强了对少数民族事务的管理

 清代地方法律形式探析

  一 清代地方立法体制

   1.清代中央与地方立法的关系

   2.清代地方立法机关

   3.清代地方立法程序

  二 清代主要的地方法律形式

   1.条约

   2.章程

   3.规条

   4.告示

  三 清代地方法律形式与法律载体

   1.公文

   2.碑刻

   3.省例

  四 结论

 中国古代民间规约简论

  一 关于民间规约的定名

   (一)民间规约的由来

    1.宗族义庄之管理规则

    2.用于民间社仓的管理

    3.用于称呼民间书院的管理规章

    4.规约还用于民间各种学会

    5.明清以来的规约

   (二)民间规约与乡规民约、民间法的关系

    1.民间规约与乡规民约的关系

    2.民间规约与民间法的关系

  二 民间规约的类型示例

   (一)乡约

   (二)村社规约

   (三)部族规约

   (四)行会规约

   (五)宗族规约

   (六)文人会社规约

   (七)书院规约

   (八)寺院庙宇规约

   (九)公益与慈善组织规约

   (十)秘密会社规约

  三 民间规约的性质

   (一)民间组织的定义与性质

   (二)民间规约的性质

    1.民间性

    2.自治性

    3.成文性

    4.地方性

   (三)民间规约与自由、平等、民主的关系

  四 民间规约在法律秩序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中国古代法律秩序及其特点

   (二)社会内生秩序与民间规约的功能定位

   (三)民间规约的作用及其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1.民间规约与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2.民间规约与市场秩序的维护

    3.民间规约与山林保护

    4.民间规约与公共交通

    5.民间规约与社会救济

    6.民间规约与公序良俗的维护

  五 研究民间规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