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4

引证文献

5 !

参考文献

0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图书

BIUE BOOK OF CITY COMPEETITIENESS ANNUAL REPORT ON URBAN COMPEETITIENESS Positioning:Way to Mutual Prosperity

SSAPID:101-3362-2730-06
ISBN:7-80149-945-X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中国城市竞争力:总报告;中国城市竞争力;城市竞争力:研究发现;主题战略:城市定位;基本战略:中国城市十大功能中心定位等七部分,二十四章内容。

相关信息

丛书名: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编 辑:张大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03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后记

 编委会

 《皮书系列》主要编辑出版发行人

 相关链接

 第一部分 中国城市竞争力:总报告

  第一章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2003年度排名

   一 中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2003年度排名

   二 中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按省排名

  第二章 中国城市竞争力(2003年)述评定位:让中国城市共赢

   一 城市定位:一个决定中国城市发展命运的主题

    1.脱离实际,定位超前

    2.反复无常,摇摆不定

    3.刻舟求剑,固步自封

    4.避重就轻,以点带面

   二 城市定位:招唤学术界热切关注

   三 城市定位:站在城市竞争力的基石上

    1.中国20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述评

    2.中国50个城市的4个分项竞争力评述

   四 为城市定位:一次激动人心的发现之旅

   五 城市竞争力:新框架下的新发现

   六 区域定位:九龙抬头与九龙齐飞

    1.大台北都市区

    2.大香港都市区

    3.大上海都市区

    4.大北京都市区

    5.大青济都市区

    6.大沈大都市区

    7.大成渝都市区

    8.大武汉都市区

    9.大西安都市区

   七 基于最优定位的城市竞争力:“十一五”前景展望

 第二部分 中国城市竞争力

  第三章 城市竞争力:理论与模型

   一 理论框架

   二 城市的价值体系

   三 城市竞争力的概念框架

    1.城市竞争力的显示框架

    2.城市竞争力解释框架

    3.城市竞争力两大解释框架的关系

  第四章 城市竞争力:系统与关键

   一 人才本体竞争力

   二 企业本体竞争力

   三 生活环境竞争力

   四 商务环境竞争力

   五 区域国际竞争力

 第三部分 城市竞争力:研究发现

  第五章 计量研究发现

   一 城市竞争力的弹性分析

    1.对综合竞争力的贡献弹性分析

    2.对竞争力显示性指标的贡献弹性分析

    3.各子因素(二级分力)对显示性指标的贡献弹性分析

   二 城市竞争力的关联分析

   三 城市竞争力的内在特征分析

   四 城市竞争力计算的一致性检验

   五 总体结论

  第六章 调查研究发现

   一 中国城市竞争力:调查与统计

    1.问卷设计

    2.问卷发放和回收

    3.统计计量

    4.结果素描

   二 调查分析与主要发现

    1.被调查者对城市经济发展预期保持乐观

    2.医疗教育成本和商品房平均价格偏高,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即期消费信心

    3.居民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日趋务实,创新能力和欲望需要强化

    4.城市基础设施状况有待完善

    5.城市企业的管理决策科学性不高,资源获得便利度较差,商务运营成本偏高

    6.政府在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监管和改善服务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7.城市的治安状况和法制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8.其他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第四部分 主题战略:城市定位

  第七章 定位:城市竞争力战略的首要议题

   一 迈向城市时代:城市体系与城市定位

    1.城市起源与城市初始功能

    2.城市发展与城市的基本功能

    3.城市体系与城市的等级功能

    4.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定位

   二 城市定位:结构与重点

    1.城市定位内涵

    2.城市定位的内容

    3.城市定位体系的关系

    4.城市定位的执行主体

    5.城市功能定位的实质

   三 城市定位: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价值

  第八章 城市定位:理论源泉与概念框架

   一 城市定位:理论源泉

    1.企业、居民选址与城市定位

    2.区际贸易与城市定位

    3.竞争力与城市定位

   二 城市功能定位:概念框架

    1.条件假定

   二 城市功能定位:系统分析

    1.人力资本在决定城市的定位时起着重要作用

    2.金融资本在决定城市的定位时起着重要作用

    3.科学技术在决定城市的定位时起着重要作用

    4.基础设施在城市定位中起着重要作用

    5.区位环境在城市定位中起着重要作用

    6.产业基础决定着城市的定位

    7.制度与秩序影响着城市的功能定位

    8.文化个性在决定城市功能中的作用

    9.管理营销影响城市的定位

    10.开放度影响或决定城市的功能定位

  第九章 城市定位分析:操作方法

   一 定位的研究步骤:三步定位分析曲

    1.资源环境和产业的定位:竞争力分析

    2.城市的功能定位

    3.城市属性和综合定位

   二 定位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1.定位的目标体系

    2.定位的战略营销

    3.定位的实施与控制

   三 城市定位的计量模型:定位贡献弹性分析

    1.基本思想

    2.定位经验计量模型

    3.计量分析

    4.城市功能定位竞争力指数

   四 城市定位的具体方法:三大图式定位法

    1.地图定位法

    2.雷达定位法

    3.坐标定位法

   五 城市定位的创意策略:八大定位法则

    1.“开山”定位法

    2.“慑心”定位法

    3.“聚焦”定位法

    4.“点睛”定位法

    5.“领先”定位法

    6.“追标”定位法

    7.“守雌”定位法

    8.“攀龙”定位法

    9.“关联”定位法

  第十章 定位实践:从全球到中国

   一 城市定位:在国际上开始流行

   二 城市定位:在中国不断变化

    1.“九五”期间中国主要城市定位

    2.“十五”期间中国主要城市的定位

   三 城市定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1.脱离现实,目标超前

    2.左右摇摆,反复变化

    3.好高骛远,盲目拔高

    4.贪图虚名,不切实际

    5.主观臆断,好大喜功

    6.固步自封,刻舟求剑

    7.夸大一点,不及其余

    8.缺乏远见,目标偏低

    9.功能趋同,两败俱伤

    10.目标模糊,定位不准

   四 城市定位:理论应用与政策建议

    1.样本选择与研究范围

    2.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3.计量与结果分析

 第五部分 基本战略:中国城市十大功能中心定位

  第十一章 中国城市:综合经济中心定位

   一 发展经济中心城市的现实意义

    1.经济中心城市的产生

    2.经济中心城市是带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3.经济中心城市的崛起是国家竞争力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 经济中心城市的基本内涵

   三 定位影响因素分析

    1.定位影响因素分析

    2.经济中心城市形成的动力机制

   四 基于弓弦模型与供求模型定位分析框架下的定位指标体系的选取

   五 定位模型的建立

   六 实证结果与分析

    1.经济开放性

    2.要素聚集与供给

    3.基础设施

    4.产业结构

    5.市场与区位

   七 经济中心定位指数比较

    1.上海和北京是中国经济中心功能定位指数最高的两个城市

    2.尽管广州和深圳两城市的经济中心功能定位指数排名紧随上海、北京之后处于第3位和第4位

    3.天津、南京、杭州、武汉、青岛、重庆、苏州、宁波、厦门、大连、沈阳、西安、成都、福州、哈尔滨和无锡分列中国经济中心定位排名的第5到第20位

    4.济南、东莞、温州、中山、珠海、佛山、石家庄、绍兴、郑州、常州、南昌、长春、泉州、南通、长沙、合肥、嘉兴等17个城市分列中国经济中心排名的第21到第37位

    5.烟台、惠州、秦皇岛、台州、威海、徐州等6个城市在43个城市中分列中国经济中心后6位

   八 中国综合经济中心城市定位案例分析

    1.上海:面向世界的综合性经济中心城市

    2.深圳:华南新兴的综合性经济中心城市

   九 政策建议

    1.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城市经济的国际化水平

    2.进一步加大政府制度创新的力度,真正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3.加大对科技要素的投入,以核心技术提高城市产业国际竞争力

    4.加快建设城市信息化平台,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5.加强同腹地的经济联系,实现经济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第十二章 中国城市:文化中心定位

   一 文化与文化产业: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

   二 基本内涵

   三 影响要素及其指标体系的选取

   四 定位模型

   五 实证结果与分析

   六 文化中心比较

   七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八 政策建议

  第十三章 中国城市:科技中心的定位

   一 科技中心城市的形成机制

    1.科技中心城市的界定

    2.科技中心城市的形成机制

   二 中国科技中心城市决定和影响因素解析

    1.人才与科技智力资源的密集程度

    2.资本供给和科技发展融资体制环境的发育程度

    3.科技创新领域与成果转化应用基础的先进程度

    4.区位条件与对外经济开放的优越程度

    5.城市基础设施的先进性与配套完备程度

    6.科技发展环境的稳定和发达程度

    7.文化氛围的发育状况

   三 科技中心城市的定位依据: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

   四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五 中国科技中心城市定位的指数比较

   六 结论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结论

    2.问题

   七 中国城市:科技中心定位的政策建议

    1.加大政府的创业资金和运营补贴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孵化器

    2.提高产学研一体化的组织结合力度,推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

    3.重新定位地方政府在城市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4.重构城市科技创新投资体系的基本模式

    5.建设城市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协作的网络系统,提高企业的根植性

    6.加快城市的信息化平台和系统建设,推进数字城市工程

    7.提升城市对区域经济系统中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满足程度

    8.提高对非国有经济实体开展科技创新系统投资的激励程度

  第十四章 中国城市:装备制造中心定位

   一 装备制造业对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

    1.赢得国家发展战略支持的需要

    2.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

    3.大中城市产业升级的需要

    4.特大城市发挥竞争优势的需要

   二 装备制造业及其中心的基本内涵

    1.装备制造业的内涵

    2.装备制造业中心城市的内涵

   三 装备制造业及其中心的决定和影响要素

    1.人才

    2.资金

    3.科技

    4.市场区位

    5.产业结构

    6.基础设施

    7.管理

    8.制度

    9.文化

    10.开放条件

   四 研究结果与经验验证

   五 中国装备制造业中心城市定位指数比较

    1.上海、北京和广州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排名最前的三个城市,分别为1、0.98和0.747,我们把它们划分为一级中心城市

    2.我们把深圳、天津、杭州、南京、武汉、青岛、济南、沈阳、苏州、西安、宁波和重庆12个城市列为一类,称为装备制造业二级中心城市,它们的定位指数在0.5~0.65之间

    3.我们把郑州、无锡、成都、福州、哈尔滨、温州、大连、厦门、长春、石家庄、东莞和长沙12个城市列为一类,称为装备制造业三级中心城市,它们的定位指数在0.45~0.5之间

    4.我们把嘉兴、绍兴、中山、合肥、佛山、南昌、常州、台州、惠州、泉州、威海、南通、珠海、烟台、秦皇岛和徐州等16个城市列为一类,称为装备制造业四级中心城市,它们的定位指数在0.34~0.45之间

   六 结论

    1.从空间分布规律看,装备制造业中心城市的分布和其他方面中心城市的分布存在差距,呈现等级分布

    2.从影响因素看,科技、人才和资金是装备制造业指数定位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

    3.动态性趋势

   七 典型装备制造业中心城市的案例分析

  第十五章 中国城市:加工制造中心定位

   一 产业的全球化和加工制造链条的国际转移:中国加工制造中心兴起的全球背景

    1.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经营体系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的全球化

    2.产业的全球化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产业的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

   二 外商投资的聚集和加工贸易的繁荣:中国加工制造中心兴起的定位条件

    1.全球加工制造中心的界定与特征

    2.全球加工制造中心形成的定位条件

    3.东莞与苏州的经济奇迹:典型案例

   三 城市竞争力模型与样本城市的数据分析:中国加工制造中心定位要素的经验检验

    1.加工制造中心竞争力模型与数据分析

    2.中国加工制造中心形成与发展的路径与政策

    1.深化市场取向的制度改革,加快政府服务职能的国际化接轨,全面提高城市的制度竞争力

    2.促进产业关联,建立本地企业配套体系,加快提高结构竞争力

    3.扶持科教事业发展,弘扬民族文化,着力营造文化竞争力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引进外资和加工制造项目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5.加强城际和区际协调,促进产业向内陆转移,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

    6.加快流通领域的开放,促进物流发展

  第十六章 中国城市:金融中心定位

   一 金融中心是国际大都市全球竞争的战略武器

   二 金融中心的内涵、功能、等级和分类

   三 国内外城市关于金融中心的角逐

   四 决定或影响城市定位金融中心的重要因素

   五 经验验证与分析

   六 金融中心定位指数比较

   七 中国城市定位金融中心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第十七章 中国城市:物流中心定位

   一 中国物流发展形势

   二 物流中心的基本内涵

   三 建立物流中心的影响因素

    1.良好的区位资源是形成物流中心的客观和先决条件

    2.发达的区域经济和物流产业是形成物流中心的源泉

    3.便捷的交通及其交通网络是形成物流中心的核心要素

    4.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是形成物流中心的基础性因素

    5.物流发展的软环境和要素条件在物流中心的建设上越来越重要

   四 定位模型

   五 实证结果分析

   六 物流中心定位指数之比较分析

   七 物流中心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1.存在问题

    2.发展策略

  第十八章 中国城市:会展中心定位

   一 会展业:新兴、无污染的朝阳产业

    1.会展业的基本内涵

    2.发展会展事业对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的意义。

   二 会展中心城市及其决定和影响要素

    1.会展中心基本内涵描述

    2.影响会展中心的因素及指标体系的选取

    3.定位模型

    4.实证结果与经验验证

   三 会展中心定位指数排名

   四 讨论及存在问题识别

    1.缺乏规范的市场环境

    2.缺乏理论体系的指导

    3.会展人才待开发

    4.场馆建设盲目,规模偏小,缺乏资源优势

    5.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

   五 现阶段中国建设会展中心城市的政策建议

    1.加强政府对展览业发展的引导和培育,积极促进展览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2.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条件,在“展”、“会”与“节事活动”中选择能发挥城市资源优势的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有品牌效应的展会和一批有专业水准、有竞争实力的会展公司

    3.要重视规模和品牌

    4.加快筹建全国性展览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等中介组织的自律、规范和协调作用,积极促进会展的产业化

    5.有意识、有目的地推进会展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

    6.加强会展专业人员的培训,建立会展业经理培训制度

  第十九章 中国城市:旅游中心定位

   一 城市旅游定位:竞争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1.全球化时代城市“本身”必须成为具竞争力的消费品、吸引物

    2.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其内在关系简析

    3.旅游市场对于投资市场的带动

    4.旅游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

   二 旅游中心城市的类别划分

    1.旅游经济重构城市空间结构

    2.旅游中心城市的类别

    3.旅游中心城市的演化发展

   三 定位的决定因素及其指标体系

    1.旅游中心目标定位的影响因子

    2.旅游中心定位的指标体系

   四 实证结果分析

    1.资源条件是确立优势定位的核心,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则是重中之重

    2.地方文脉中开放、文化和政府管理是重要因子

    3.区位因素和战略管理中制度、产业因子影响不大

   五 旅游中心的定位指数分析比较

    1.城市旅游中心定位

    2.国家级三大中心区域

    3.地方级六大次中心区域

   六 旅游中心定位的政策建议

    1.立足发展大旅游,建设综合型旅游中心城市

    2.从生产要素和基础条件上“练内功”

    3.注重“软环境”建设,提高“非物质性指标”

    4.加强区域渗透,抢占区域发展有利位置

   七 国外旅游中心城市发展案例

    1.成功者

    2.失败者

  第二十章 中国城市:人居中心定位

   一 导言

   二 基本内涵

   三 影响因素及其指标体系的选取

   四 定位模型

   五 实证结果与分析

   六 人居中心定位指数比较

   七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1.结论

    2.问题

   八 政策建议

 第六部分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第二十一章 中国50个最具竞争力城市排名点评

   一 上海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二 北京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三 深圳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四 广州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五 苏州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六 杭州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七 天津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八 宁波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九 南京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十 温州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十一 大连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十二 青岛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十三 厦门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十四 无锡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十五 佛山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十六 东莞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十七 中山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十八 济南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十九 珠海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二十 常州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二十一 重庆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二十二 惠州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二十三 成都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二十四 西安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二十五 绍兴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二十六 武汉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二十七 长春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二十八 长沙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二十九 沈阳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三十 烟台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三十一 芜湖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三十二 南通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三十三 哈尔滨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三十四 泉州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三十五 台州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三十六 嘉兴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三十七 威海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三十八 合肥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三十九 南昌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四十 秦皇岛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四十一 郑州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四十二 福州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四十三 呼和浩特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四十四 镇江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四十五 金华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四十六 石家庄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四十七 淄博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四十八 乌鲁木齐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四十九 南宁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五十 徐州市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第二十二章 中国50个城市分项竞争力排名点评

   一 人才本体竞争力

   二 企业本体竞争力

   三 生活环境竞争力

   四 商务环境竞争力

    1.要素资源环境竞争力

    2.产业关联竞争力

    3.区位及当地需求

    4.基础设施

    5.法制与文化环境

    6.市场竞争与开放环境

    7.政府管理服务

    8.政府营销战略

 第七部分 城市竞争力:背景与展望

  第二十三章 中国大都市区国际竞争力

   一 中国的九大都市区

    1.中国经济区域结构发展新趋势

    2.中国经济区域的核心区:九大都市区

    3.中国大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九大都市区的竞争力比较

    1.大台北都市区

    2.大香港都市区

    3.大上海都市区

    4.大北京都市区

    5.大青济都市区

    6.大沈大都市区

    7.大成渝都市区

    8.大武汉都市区

    9.大西安都市区

   三 世纪展望:九龙齐飞

    1.大台北都市区与闽台经济区

    2.大香港都市区

    3.大上海都市区

    4.大北京都市区

    5.大青济都市区

    6.大沈大都市区

    7.大成渝都市区

    8.大武汉都市区

    9.大西安都市区

  第二十四章 中国城市增长竞争力

   一 中国城市:宏观经济绩效的预测

    1.城市宏观经济绩效预测的背景:基于“十一五”规划的考虑

    2.城市宏观经济绩效及预测的基本内涵

    3.城市宏观经济绩效的预测模型

    4.城市宏观经济绩效的预测步骤

   二 中国城市:增长竞争力的理论框架

    1.城市增长竞争力定义

    2.增长竞争力的显示性框架

    3.城市增长竞争力解释性框架

    4.增长竞争力的观念概念工具

    5.城市增长竞争力的计量

   三 中国城市:“十一五”宏观绩效与增长竞争力预测

    1.上海

    2.深圳

    3.珠海

    4.北京

    5.厦门

    6.广州

    7.温州

    8.苏州

    9.乌鲁木齐

    10.绍兴

    11.杭州

    12.芜湖

    13.惠州

    14.西安

    15.秦皇岛

    16.宁波

    17.南宁

    18.威海

    19.天津

    20.大连

    21.金华

    22.济南

    23.中山

    24.嘉兴

    25.福州

    26.沈阳

    27.南京

    28.无锡

    29.青岛

    30.镇江

    31.常州

    32.烟台

    33.泉州

    34.长沙

    35.台州

    36.淄博

    37.佛山

    38.哈尔滨

    39.石家庄

    40.南通

    41.郑州

    42.徐州

    43.合肥

    44.南昌

    45.武汉

    46.重庆

    47.长春

    48.成都

    49.东莞

    50.呼和浩特

 附录

简 介:中国现代会展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强大的功能系统。本书通过对中国现代会展业的形成与发展的梳理,从中外现代会展业的比较研究入手分析,研究会展业的产业联动功能、经济辐射功能、营销功能、政治功能等,揭示会展业拉动城市、国家经济发展的奥秘,并就会展业未来的6个发展趋势进行了剖析和研究。

作者: 黄玉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3月

简 介:本书在评述2008~2009年住房及相关市场走势的基础上,预测了2009~2010年住房及相关市场的发展变化;从历史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住房市场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中的规律与存在的不足;通过构建中国住房指数体系,量化评估了住房市场各关键领域的发展状况;剖析了住房市场及其相关领域协调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1月

简 介:本书由海内外学界、业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立足于中国文旅全产业链,探索中国文旅产业的整体结构,全方位、广视角地对中国文旅产业各领域的产业现状、市场问题、风险防控等展开研究和分析,并对未来中国文旅产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判。本书对全面了解2018年中国文旅产业发展概貌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4月

简 介:本书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经济格局进行研究,涉及“全国区域经济比较”、“京津冀经济圈”、“上海与长三角”等专题。

作者: 景体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01月

简 介:本书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一个整体报告;紧接着,以全国51个重点城市为样本,分别对中国城市人才、资本、科技等十二个分项竞争力进行了报告。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