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7

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eijing (2015-2016)

SSAPID:101-3333-5565-27
ISBN:978-7-5097-9187-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总报告、宏观经济篇、战略分析篇、产业发展篇、金融市场篇和区域发展篇六部分,对2016年经济形势、重点任务、相关政策等进行了展望、预测和分析,特别是对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病治理、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供给侧结构改革、高技术产业发展、财政与金融运行形势、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关村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业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蓝皮书
作 者: 杨松 李素芳 唐勇
编 辑:周映希;梅玫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编委会

 北京蓝皮书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Abstract

 Ⅰ 总报告

  B.1 2015~2016年北京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当前北京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一)世界经济总体增长缓慢,下行风险犹存

     1.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弱于预期

     2.增长下滑风险犹存

    (二)中国经济增速小幅下滑,供给侧改革逐步实施

   二 2015年北京经济形势

    (一)经济增速小幅下滑,连续四年与全国一致

    (二)投资增速小幅回落,房地产业比重有所提高

    (三)消费增速小幅下滑,网购快速增长

    (四)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

    (五)物价指数小幅回升,住宅销售价格由降转升

    (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首次高于GDP增速

   三 构建行业聚人指数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一)北京近年来产业结构与人口规模变动情况

    (二)计算行业聚人指数

     1.建立行业聚人指数指标体系

     2.数据标准化处理

     3.确定指标权重

      (1)根据专家排序列出次序量表

      (2)将次序量表转换成等距量表

      (3)将等距量表中的P值转化为正态分布的z值

      (4)将z值转换成比例得到权重值

     4.计算行业聚人指数

    (三)根据行业聚人指数对行业进行分类调整

   四 基于熊·彼特模型的北京经济内生增长动态分析

    (一)熊·彼特模型的构建

    (二)模型参数的设定和校准

    (三)模型的动态模拟及政策意义

   五 对2016年北京经济发展的总体判断和预测

    (一)总体判断

    (二)对2016年北京经济各主要指标的预测

     1.经济增长略有回升

     2.投资增幅将保持基本稳定

     3.消费需求增速将有所加快

     4.物价水平将小幅上涨

 Ⅱ 宏观经济篇

  B.2 北京市2015年经济发展形势和2016年展望

   一 2015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功能区域加快调整

     1.疏控并举,有序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

     2.功能重组,城市空间格局调整加快

     3.重点突破,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加速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经济运行稳中提质

     1.首都经济速稳质优

     2.“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

     3.加速释放创新势能

    (三)“大城市病”治理力度加大,和谐宜居环境建设加快

     1.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明显

     2.积极推进交通治堵工作

     3.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实现双降

     4.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加强

    (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社会建设不断加强

     1.促进就业和提升社会保障能力

     2.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持续增加

     3.民生实事逐项完成

    (五)充分释放市场活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1.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2.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二 2016年北京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指标预测

    (一)发展环境

    (二)发展思路和指标预测

   三 2016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措施建议

    (一)狠抓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力服务城市战略定位

     1.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2.优化城市内部功能

     3.突破三个重点领域

    (二)破解城市难题,加快建设和谐宜居之都

     1.分区域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

     2.加快交通拥堵治理

     3.推动环境治理

    (三)狠抓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1.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2.发挥全国文化中心引领作用

     3.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四)驱动供需双侧,提升持续增长动力

     1.以新供给创造新消费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3.提高要素供给效率

    (五)狠抓社会共建共享,努力提高人民福祉

     1.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2.扩大公共服务供给

     3.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六)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发展活力

     1.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2.扩大开放

  B.3 2015年北京经济运行特征及2016年经济形势分析

   一 2015年北京市经济运行特征

    (一)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二)需求结构持续优化

     1.投资注重提升城市承载力和改善运行软环境

     2.新兴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服务性消费对消费的贡献明显提升

    (三)产业高端引领态势明显

     1.农业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提升生态、生活功能

     2.工业中高技术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增强

     3.服务业中高端优势行业带动作用突出

    (四)物价呈分化走势

    (五)经济质量不断提升

   二 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非首都功能疏解对短期经济增长存在一定影响

    (二)CPI与PPI走势的持续背离将加大实体经济的运行风险

    (三)金融风险需防范

   三 2016年北京市经济面临的环境

    (一)世界经济增长前景较弱且具有不确定性

    (二)国内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非首都功能疏解将加速北京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四 2016年北京市经济形势预测

    (一)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增速小幅放缓

     1.优势产业将以较快增长引领结构优化升级

     2.传统产业延续分化调整、加速转型升级

     3.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建设将不断孕育新的产业和业态,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需求增长趋于平稳,结构持续优化

     1.投资增长趋稳

     2.消费结构日趋合理,需求多元化发展带动消费平稳增长

    (三)经济质量提升,效益改善

    (四)物价上涨压力不大,价格运行分化

   五 政策建议

    (一)认真落实已出台的系列产业政策

    (二)推进价格改革,以倒逼机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金融领域多措并举化解风险

  B.4 2016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报告

   一 “十二五”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及2015年工作回顾

    (一)“十二五”发展情况

     1.产业结构深入调整

     2.节能减排大力推进

     3.创新驱动效应显现

     4.智慧城市建设提速

     5.改革创新持续深入

    (二)2015年工作回顾

     1.高精尖产业体系构建取得新突破

     2.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

     3.信息化建设结出新硕果

     4.发展环境实现新提升

   二 形势和展望

   三 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加快产业调整疏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1.推动完善政策机制

     2.加快完成产业退出疏解任务

     3.加强重点合作园区的建设

    (二)贯彻落实《北京行动纲要》,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

     1.发挥好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的撬动和引领作用

     2.制定好《北京行动纲要》落地生根的配套政策

     3.培育好首批代表性强的高精尖项目

    (三)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1.加快建设共性技术平台

     2.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3.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

     4.加快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北京”升级版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建设

     2.抓好市行政副中心信息化建设

     3.提升信息化支撑民生和城市服务的能力

     4.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五)瞄准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1.深化“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发展

     2.抢抓智能制造制高点

     3.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

     4.加快军民融合发展

 Ⅲ 战略分析篇

  B.5 以可持续城市理念治理北京“城市病”问题

   一 解决城市集聚与效率矛盾的出路在于引导城市科学布局

    1.要合理确定卫星城的规模及其与主城之间的距离

    2.要通过市郊铁路实现卫星城与主城的交通联系

    3.要科学安排卫星城的规划建设顺序

   二 在京津冀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要重点关注三个核心问题

    (一)按照“主城-卫星城”的思路指导区域城市群空间布局

     1.在京津冀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要重点打造两个层次的城市群

     2.第一层次的城市群建设,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3.第二层次城市群建设,要注重发挥北京、天津两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强化区域轨道交通体系建设

    (三)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体制机制创新

  B.6 构建北京高精尖产业结构及京津冀产业协同研究

   一 什么是高精尖产业结构?

   二 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必须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

    (一)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是解决“十三五”时期北京发展问题和治理大城市病的必然途径

    (二)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必须坚持功能疏解与提质增效、存量疏解与增量调控、高端聚集与引领辐射相结合

    (三)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必须立足和发挥北京的优势条件,始终占据产业链条的国内高端位置

   三 着力推动北京若干重点产业率先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和突破

    (一)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创新、优化、融合、做精、做强

    (二)制造业:总部化、服务化、高端化发展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

    (四)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五)设计服务产业:深度融合、延伸服务、塑造品牌

   四 从京津冀产业协同的高度进一步优化高精尖产业的空间布局

    (一)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互补性较强,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有基础

    (二)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要切实落实各自战略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

    (三)从京津冀全域空间出发合理布局高精尖产业,形成“4+N”产业合作格局

   五 构建北京高精尖产业结构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高精尖产业发展路径要实现真正的转换

    (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做强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

    (三)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重点要培育产业链

    (四)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五)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在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B.7 北京昌平西北部风口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一 引言

   二 对昌平西北部风口地区产业规划的重新审视

    (一)仍将物流业作为产业发展重点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二)高端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不准确

    (三)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存在诸多问题

     1.产业园区低效扩张,布局分散

     2.绿化隔离地区难以有效控制,生态环境退化

   三 昌平西北部风口地区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战略

    (一)总体战略

     1.国家风口地区生态经济典型示范区

     2.首都核心功能承接区

     3.昌平区的“生态绿区”

    (二)总体目标

    (三)产业发展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2.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等级性原则

     3.社会经济特征相对一致性原则

    (四)产业结构与布局

   四 促进昌平西北部风口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严格执行产业疏解政策,坚决清退低端产业

    (二)调整风口地区工业发展定位,重点发展服务于高科技企业的高端服务业

    (三)结合风口地区资源特点,大力打造以湿地公园为主体的生态旅游综合体

    (四)积极发展绿色物流业

  B.8 “睡城”的形成、影响及探索性治理

   引言

   一 卫星城概念范畴下“睡城”的内涵

   二 燕郊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概况

    1.独特的地理位置

    2.产业发展特征

    3.社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

   三 燕郊发展为“睡城”的原因

    1.投机需求是燕郊成为睡城和燕郊房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力

    2.缺乏与新增集聚人口相匹配的主导产业

    3.城市配套功能的严重滞后

    4.官员任期的短期性与城市发展的长期性

    5.北京、燕郊之间不具备平等协商、对话的通畅渠道

    6.北京缺乏产业外迁的动力,燕郊缺乏产业承接能力

    7.对中心城——卫星城的发展规律认识不到位,致使规划落后于现实

   三 燕郊发展为“睡城”给北京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1.加剧了北京的“大城市病”

    2.燕郊承接北京外迁产业能力大大下降,加大了北京产业外迁的难度

    3.压缩了北京中、小型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潜在发展空间

    4.对北京的生态环境造成冲击

    5.加剧了社会阶层的贫富差距,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6.对类似地区发展路径的负向指引作用

   四 探索性治理措施

    1.北京协助燕郊发展规划对接北京

    2.基础设施全面对接与融通,大力发展跨行政区域一站式轨道交通

    3.产业发展对接北京,摆脱对房地产经济的依赖

    4.从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入手,力争逐步发展高端服务业

    5.精心打造绿色燕郊

    6.正确处理好房地产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

    7.北京、廊坊合作统筹三河新的发展战略规划

    8.探索京、燕可持续协同发展模式的机制体制

  B.9 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思考

   一 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面临的新形势

    (一)大国和平崛起中的新责任

    (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新机遇

    (四)北京城市发展的新导向

   二 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人口问题

    (二)交通问题

    (三)生态问题

    (四)民生问题

   三 推进北京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战略突破点

    (一)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城市“有限发展”调控

    (二)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和结构优化,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三)加快弥补轨道交通“两块短板”,为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外移创造硬件条件

    (四)推进城市功能空间布局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更大尺度和范围内推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Ⅳ 产业发展篇

  B.10 北京服务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战略思路

   一 北京服务经济发展现状

    (一)服务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以科技创新服务为支撑,初步形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1.创业孵化服务加速发展

     2.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逐步完善

     3.社会组织、领军企业成为行业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重要引擎

    (三)服务经济创新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1.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的产业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

     2.服务导向的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3.北京服务经济发展仍然存在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二 北京服务经济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

    (一)转型与升级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北京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不断完善

     1.创新创业方面,夯实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制度框架

     2.重点领域发展方面,出台了具体促进政策

     3.产业融合与创新方面,基于信息化出台了产业跨界融合与产业内融合的促进政策

     4.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围绕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等重点方面提出改革措施

    (三)服务业扩大开放成为北京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1.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

     2.在“引进来”的同时,促进北京服务业“走出去”

     3.以开放促进服务经济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和发展促进体系,推动服务业进一步国际化、高端化发展

    (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为北京服务经济优化升级夯实了区域支撑

     1.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首都服务经济优化升级提供了区域支撑

     2.区域产业分工合作、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网络形成,需要科技、金融、商务、流通、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网络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三 北京服务经济发展升级的战略思路

    (一)面向产业创新,建设创新服务网络和支撑体系

     1.以促进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为主线,建设创新服务网络

     2.促进产业价值链中生产性服务环节延伸发展并垂直分解,实现专业化发展

    (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先导,促进服务经济创新发展

     1.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服务业改进和创新服务模式

     2.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服务外包平台化、高端化发展

    (三)主导区域产业融合和功能整合,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水平

    (四)以改革开放促进制度变革,优化服务经济发展环境

     1.以京津冀区域创新试验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服务经济发展制度创新

     2.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服务经济领域积极稳妥推行负面清单准入管理方式

     3.深化服务经济领域监管体系改革,保证竞争有序,促进规范发展

  B.11 2015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分析和展望

   一 2015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高技术服务业实现近四年最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转型带动作用明显

     1.高技术服务业延续较快增长走势,对首都发展贡献显著提升

     2.高技术制造业加快带动工业转型

    (二)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在调整中不断释放新的发展活力

     1.中关村示范区呈现稳中趋好的运行态势

     2.北部研发服务带科技企业加快成长、新模式不断涌现

     3.南部制造业产业带加快转型升级

     4.未来科技城建设成效显著

     5.中关村科学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增强

    (三)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双创效应持续显现

     1.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2.双创效应不断显现

   二 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政府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越位、失位、错位问题突出

     1.越位问题

     2.失位问题

     3.错位问题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人才、融资、政策扶持三大难题

   三 2016年外部影响因素总体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

    (一)新技术、新模式加速普及有望带动高技术产业新增长点不断形成

    (二)改革加码、开放深化带动高技术产业提质增效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高技术产业形成梯度有序、布局合理的产业布局

   四 2016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展望

    (一)重点产业总体平稳

     1.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带动信息服务业快速增长

     2.专业化、外向型特征不断凸显,科技服务业保持稳健走势

     3.产业链加速拓展,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平稳走势

     4.市场加速细分,生物医药产业量稳质升

     5.发展重点趋于明确,节能环保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提速

    (二)非首都功能疏解环境下功能区将加速向津冀辐射,创新创业新趋势将更加明显

   五 政策建议

    (一)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新兴产业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二)加大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扶持力度

    (三)加强创业孵化器认定、引导与扶持的建议

  B.12 北京文化经济政策绩效评价

   一 北京市文创产业政策概况

   二 问卷与调查

   三 文化经济政策效果评价与分析

    (一)财税政策

     1.政策认知度水平一般,满意度、受益率较低

     2.受益企业减负效果较好,但总体产业影响不大

     3.活力行业成为受益主体,年轻企业受益率较低

     4.政策受惠领域与当前企业需求方向存在偏差

    (二)投融资政策

     1.融资工具使用、认知双低,银行贷款成为主要融资渠道

     2.政策受益率低,缺少银行贴息外的多元化融资引导政策

     3.稳定成熟型民营企业成为银行贷款贴息主要受益群体

     4.文创企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企业发展促进效应显著

    (三)对外文化贸易政策

     1.文创企业对外贸易业务活动较少,政策总体认知及满意度水平较低

     2.民营企业成为文化“走出去”主体,影视广播贸易步伐领先其他行业

     3.文化企业海外步伐日益坚定,文化贸易政策促进效果良好

    (四)集聚区政策

     1.政策受益面较窄,事后补偿依然是主要扶持办法

     2.现行集聚区政策存在实施细则缺失及配套政策短板

   四 存在的问题

    (一)财税政策

     1.财税政策审批程序复杂,受惠面较窄

     2.扶持资金来源扁平,扶持模式单一

     3.税收政策衔接不紧,针对性较弱

    (二)投融资政策

     1.投融资渠道狭窄,政策方向亟待优化

     2.缺乏无形资产评估,阻碍文创企业发展

    (三)文化贸易政策

     1.文化贸易配套业务欠缺阻碍文化贸易发展

     2.鼓励出口的相关政策不够具体

    (四)集聚区政策

     1.集聚区政策较为宏观,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补充

     2.园区政策吸引力较小,扶持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五 政策建议

    (一)通过政策创新获取新的政策红利

     1.土地政策

     2.税收政策

     3.人才政策

     4.创新创业政策

    (二)完善现有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

    (三)认真落实国家新出台的文化经济政策

    (四)提高政策服务能力

  B.13 2015年北京市文化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一 2015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政策积极助推产业发展

     1.产业融合态势日益凸显

     2.政策鼓励成为常态

    (二)地区文化产业产值及从业人员稳步发展

     1.文化产业产值总量持续增长,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占比大、增速快

     2.旅游、休闲娱乐和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增速快,带动从业人员总数平稳增长

     3.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也集中在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行业

    (三)文化贸易进出口逆差持续缩小

     1.文化产品进口持续下降,出口持续增长,但仍是贸易逆差

     2.印刷品和声像制品是进口文化产品的主体

     3.视觉艺术品、不好归类的其他文化产品和印刷品是出口文化产品的主体

   二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发展动力不足

    (二)文化产业产值内部结构不完善

    (三)文化贸易产品创新力不高

   三 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完善产业体制机制,细化政策落地程序

    (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运作水平

    (三)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健全文化贸易体系

  B.14 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难点剖析及对策思考

   一 大气污染治理与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发展定位的关系

    1.大气污染的治理具有长期性

    2.厘清“四个关系”

    3.三条“治本”建议

   二 大气污染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机构分散

     2.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不够,监管重心难以下沉,监管主体责任不够明确,缺乏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二)措施建议

     1.在市级层面成立专门的空气质量管理机构,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2.建立市-区-镇(街乡)的环保管理机制,对环保进行精细化管理

   三 公共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新能源汽车投入运营

     2.部分车型节能效果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成本高于传统柴油车

     4.可能出现的高昂维修成本

    (二)措施建议

     1.政府财政补贴带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

     2.统筹新能源汽车应用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高配套服务水平

     3.制定北京市新能源公交车运营实际情况的财税措施

     4.建立多源化的资金渠道,明确多种补贴方法

   四 减煤换煤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 对重点地区实行单独考核促进节能减排

    1.使用新技术

    2.改善基础设施

    3.推出新制度

  B.15 关于北京市建设节水型农业的几点思考

   一 节水型农业建设成效

    (一)农业用水总量下降

    (二)完成“十二五”规划限定用水总量的目标

    (三)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

    (四)节水灌溉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五)持续进行节水农业工程建设

   二 节水型农业建设路径

    (一)领导重视,明确目标,做好规划

    (二)建立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三)农业用水实行收费制度

   三 节水型农业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节水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二)现代化节水灌溉设施的灌溉比例不高

    (三)节水型农业建设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

    (四)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管理问题

   四 建设节水型农业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节水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业节水科技创新体系发展

    (二)增加现代化节水灌溉设施的投资力度

    (三)积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探索机制创新建设

    (四)着力解决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Ⅴ 金融市场篇

  B.16 2015年北京市金融运行形势分析

   一 北京市金融运行特点

    (一)存款增速稳中有降,本币存款增速高于外币存款

     1.人民币存款增速平稳中略有回落

     2.非金融企业存款保持较快增长

     3.住户存款增长乏力

     4.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保持较高增速

     5.活期存款增速前低后高,定期存款增长乏力

     6.外币存款出现负增长

    (二)贷款增长保持平稳,本币贷款增速远高于外币

     1.人民币贷款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短期贷款增速明显回落,中长期贷款平稳增长

     3.房地产贷款增长较快,购房贷款依然是拉动房地产贷款增长的主要动力

     4.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势放缓

     5.重点领域和经济薄弱环节得到有效金融支持

     6.外汇贷款大幅下降

    (三)直接融资规模大幅上升,超过新增贷款

    (四)贷款利率、债券融资成本均基本呈下降趋势

   二 关于当前金融运行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资本市场波动对银行体系及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二)债券市场火爆,相关风险不断积聚

    (三)在流动性逐步释放的背景下,银行体系资金充裕与资产运用不畅的矛盾进一步显现

    (四)非首都功能疏解下中小型批发零售企业的经营性风险应引起关注

    (五)利率下行区间内银行将面临盈利能力和客户关系的平衡问题

   三 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发展

    (二)加强对发债企业及所处行业的跟踪监测和风险预警

    (三)引导金融机构继续服务北京市“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四)指导银行改进业务经营战略,调整和优化客户结构

    (五)引领金融机构加快增强存贷款自主定价能力,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B.17 2015年北京金融运行背景、态势及未来改革发展趋势

   一 北京金融运行背景

    (一)政策持续加码与经济缓慢回落

    (二)实体经济回落与金融贡献率提升

   二 2015年北京金融运行态势

    (一)北京地区金融运行态势

     1.贷款增速企稳,存款增长乏力

     2.利润趋近“零增长”,不良贷款持续“双升”

    (二)北京银行运行态势

     1.存贷增速尚可,下滑趋势未改

     2.绩效增长下台阶,下滑企稳尤可期

     3.不良贷“双升”继续,资产尚属优秀

   二 未来金融改革、发展新趋势

    (一)银行改革新格局

    (二)银行发展新常态

    (三)风险防范新形势

  B.18 《存款保险条例》与北京金融市场化改革研究

   一 存款保险制度产生的背景和作用

   二 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与对经济的制约

   三 《存款保险条例》意在解决金融摩擦和金融抑制

   四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约束条件与发展战略

   五 《存款保险条例》对促进北京经济转型的作用和意义

 Ⅵ 区域发展篇

  B.19 开发性金融支持门头沟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

   一 门头沟区投融资发展的总体特点及问题

    (一)税收收入规模较小,财政投资能力有限

     1.预算收入偏低

     2.税收能力不强

     3.财政支出波动大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但主要投向房地产领域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2.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3.社会投资比重高,重点领域保障加强

     4.融资方式单一,金融服务体系功能需完善

   二 开发性金融支持门头沟区发展的主要任务与重点领域

    (一)主要任务

     1.支持绿色生态空间建设,强化京西生态屏障功能

     2.支持构建“高精尖”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经济绿色转型

     3.支持并服务于棚户区改造,建设高品质产城融合新城

     4.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5.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推进智慧门头沟建设

    (二)重点领域

   三 促进开发性金融支持门头沟区“十三五”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梯形融资服务体系

     1.积极构建多元投资主体

     2.逐步建立梯形融资服务体系

    (二)优化开发性金融支持门头沟“十三五”发展的政策环境

     1.政府要对开发性金融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2.开发性金融要凸显“开发性”功能和特征

     3.开发性金融自身应建立多元稳定的筹资机制

    (三)强化开发性金融体系对区域发展规划的支撑作用

     1.开发性金融要主动参与区域规划的谋划和制订

     2.开发性金融要选择好投资项目,把好融资关

     3.开发性金融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开发性金融的杠杆效应

    (四)建立开发性金融与高精尖产业发展协调对接机制

     1.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发展周期的无缝对接

     2.完善金融资本与技术研发及转化的高效对接

    (五)实现开发性金融更多地向民生项目和“四众”小微企业倾斜

    (六)落实开发性金融支持门头沟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1.完善银政合作、银企合作等战略合作机制

     2.建立开发性金融支持门头沟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绩效评价机制

  B.20 开发性金融支持房山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

   一 房山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投融资现状分析

    (一)社会经济发展特征

     1.区域经济进入新常态,与发达区县有一定的差距

     2.产业进入第三次重大转型时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3.重点功能区建设效果彰显,产业园区特色集聚态势初步显现

     4.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二)投融资特征

     1.地方财政收入规模有限,财政投资能力较弱

     2.融资方式单一,金融创新动力不足

     3.投融资服务体系功能完善程度有待提升

     4.为企业服务的规模不足,功能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二 房山区“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全球影响力逐步扩大

    (三)首都新机场带动京南地区加速发展

    (四)国家各项金融改革继续深化

   三 房山区“十三五”发展功能定位

    (一)生态休闲文化名区

    (二)中关村南部创新城

    (三)京保石发展轴上的桥头堡

   四 开发性金融服务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五 开发性金融服务的主要任务

    (一)服务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运行提质增效

    (二)服务城市功能,推动国际一流和谐之都建设

    (三)服务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围绕“三个率先突破”,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六 开发性金融重点领域投融资模式

    (一)产业功能区的投资重点

    (二)基础设施与投融资领域的投资重点

    (三)产业投资重点

  B.21 中关村在新常态下构筑创新引领优势的成效与路径研究

   一 中关村创新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一)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处于孕育期,中关村肩负抢占全球科技创新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使命

    (二)我国进入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中关村肩负引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责任

    (三)京津冀处于功能重构、协同发展的加速推进期,中关村肩负推动构筑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的重要任务

   二 中关村创新发展呈现新特征、新趋势

    (一)杰出人才和新生代人才加速聚集,人才聚合力持续增强

     1.人才基础稳固,高端高智特征凸显

     2.杰出人才不断汇聚

     3.新生代人才成为“双创”生力军

    (二)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优化,汇聚“双创”新动能

     1.改革探索取得成效

     2.创新创业服务更加完善,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高度活跃

     3.高校院所创新源泉作用增强

    (三)企业发展活力持续强劲,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不断提高

     1.新市场主体快速生成,高成长高估值企业不断涌现

     2.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不断增多

     3.企业国际化经营日益活跃

    (四)原创技术、新型模式快速涌现,与全球创新网络的链接日益紧密

     1.面向全球整合创新资源和创新链条的能力逐步提升

     2.原始创新日趋活跃

     3.融合创新模式层出不穷

    (五)“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形成,激发经济增长新潜力

     1.经济规模稳步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2.产业高端化、服务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明显

     3.对外辐射持续增强

   三 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有新作为、新突破

    (一)改革促进发展:深化全面创新改革,打造国际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构筑长远竞争优势

     1.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协同,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2.破除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国际人才港”和“国际创业资本港”

     3.完善基于创新创业服务需求的制度建设,打造全球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二)科技提升发展:突出前沿导向,强化引领式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主体

     1.以国家战略为牵引,推进前沿技术突破

     2.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3.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强化高校院所基础研究创新源作用

    (三)高端引领发展:把握产业变革时代特征,突出技术牵引和新经济培育,当好新经济的发动机

     1.打造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和“四众”等新模式为牵引的新经济形态

     2.深度优化以“高精尖”为导向的经济结构

     3.支持以跨界布局重构为特色的产业生态圈建设

    (四)开放提速发展: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形成“大循环”发展新格局

     1.积极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2.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3.加大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力度

 摘要

 皮书数据库

《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是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人员为核心团队成员,吸收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院内相关研究所、方迪研究院等各方面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北京市经济发展、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年度研究报告。《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对2015年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整体形势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与回顾,并对2016年经济走势进行了预测与研判;本报告聚焦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领域的重点问题,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分总报告、宏观经济篇、战略分析篇、产业发展篇、金融市场篇和区域发展篇六大部分。从内容看,本书对2016年经济形势、重点任务、相关政策等进行了展望、预测和分析,特别是对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病治理、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供给侧结构改革、高技术产业发展、财政与金融运行形势、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关村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业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总报告是本书核心内容。总报告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当前北京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第二部分主要是对2015年北京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第三部分通过计算北京各行业聚人指数对行业进行分类调整以达到以业控人的总体目标;第四部分运用熊·彼特经济模型对北京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是对2016年北京经济发展形势的总体判断和预测。总报告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面临“去库存”的压力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在这种大环境下,北京投资增幅将保持基本稳定,消费需求增速将有所加快,物价水平将小幅上涨,GDP增速超过6.5%,实现创新型经济增长。

赵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城市管理与科技》2014年第8期。

赵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中国流通经济》2014年第12期。

赵弘:《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核心和关键问题上实现重大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展望与思考——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论文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

赵弘:《促进首都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赵弘、刘宪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战略思考》,《前线》2015年第8期。

赵弘、刘宪杰:《京津冀协同发展前路》,《财经》2015年第11期。

武凌君:《北京产业结构60多年的大变迁》,《北京党史》2014年第7期。

张伯旭:《从北京制造到北京创造》,《中国投资》2016年第2期。

袁云儿:《高精尖产业将引领北京创造》,《科技智囊》2016年第1期。

王兆宇:《我国产业重构的新态势与新思路》,《宏观经济管理》2016年第1期。

刁琳琳:《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北京市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问题》,《领导之友》2016年第2期。

肖林:《以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引领上海经济转型》,《江南论坛》2009年第10期。

王江、魏晓欣:《北京与其它世界城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比较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4年第3期。

包晓斌:《流域生态经济区域的应用研究》,《自然资源》1997年第5期。

王传胜、范振军、董锁成:《生态经济区划研究——以西北6省为例》,《生态学报》2005年第7期。

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人民政府:《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1月。

张现社:《燕郊告别“睡城”还有多少路要走》,《中国商报》2016年1月19日。

毛序国:《燕郊住宅北京化》,《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11月13日。

刘津津:《北京副中心之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4年第8期。

钟玉军:《推进卫星城市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宁波通讯》2010年第10期。

赵弘:《治理“城市病”要抓住关键多管齐下》,《前线》2014年第3期。

刘桂珍:《北京人口发展现状及人口调控机制研究》,《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4年第9期。

文魁:《首都功能疏解与区域协同发展》,《城市管理与科技》2014年第4期。

周建高:《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及其启示》,《城市》2015年第3期。

张清正、李国平:《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7期。

李国平:《首都经济转型特征、动力机制及对策》,《中国流通经济》2015年第8期。

隆学文等:《北京市服务业如何转型升级》,《前线》2014年第2期。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5年第18期、19期、20期、24期、31期、34期、37期。

Dal Yong Jin,“Nissim Otmazgin,East Asian Cultural Industries:Policies,Strategies and Trajectories”,Pacific Affairs,2014,87(1).

财新网,《莫忽视机场重大空气污染源》,http://chuansong.me/n/857413,2014年11月3日。

张厚美:《乡镇环保“断层”如何融合——广元市昭化区乡镇环保机构建设情况调查》,《环境教育》2013年第11期。

王瑞:《新能源车推广热 追量更要保质》,《中国工业报》2014年10月31日。

胡春明:《电动汽车,让城市更美好》,《中国建设报》2014年10月20日。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水资源手册》,1980。

北京市水文总站:《北京市水资源公报》,2011~2014。

耿诺:《北京耕地面积共计340.8万亩 年均减少13.5万亩》,《北京日报》2014年6月18日。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http://beijing.gov.cn/。

刘立志:《北京农业用水效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国水利报》2011年4月29日。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中国水利报》2014年12月18日。

诸钧、金基石、刘延宾:《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蔬菜》2015年第4期。

北京市水务局:《1980~2008年北京市水利综合统计年报》。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农田节水灌溉面积已达429万亩》,http://www.zgny.com.cn。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果园节水灌溉面积已达65.0万亩》,http://www.forestry.gov.cn。

朱松梅:《北京市农业用水十三年降了一半》,《北京日报》2015年10月28日。

李祥:《去年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5万亩》,《北京日报》2016年1月26日。

水利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编委会:《水利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第十二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唐丽、单军:《北京市基层水务管理浅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年第9期。

唐丽:《浅析北京市农民参与式水务管理的发展》,《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第10期。

张娟、郝仲勇、潘卫国、郑凡东、赵枫:《北京市农村典型地区用水及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北京水务》2014年第5期。

裴永刚:《北京市农业用水智能计量管理系统建设》,《北京水务》(增刊)2012年第2期。

李京辉、邸苏闯:《北京市农业灌溉用水智能计量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北京水务》2013年第2期。

杨松主编《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调查统计处:《北京市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月报》(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

North,D. C.,1981.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 Inc.

North,D. C.,1990.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韩忠亮:《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经济日报(理论版)》2015年5月28日。

韩忠亮:《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立法的博弈分析》,博士论文,2007年7月。

韩忠亮:《中国经济增长:一个“破坏性创造”的内生增长模型》,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韩忠亮:《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的博弈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王晨:《城市开发与金融支撑》,人民出版社,2014。

王云霞、徐丹丹、梁运来:《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赵玉珍:《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胡怀邦:《开发性金融的国家使命》,《中国金融》2014年第8期。

胡怀邦:《开发性金融的新担当》,《中国金融》2015年第10期。

魏燕、蒲左毅:《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经济论坛》2015年第2期。

胡怀邦:《以开发性金融助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人民日报》2015年11月5日。

陈元:《开发性金融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经济研究》2010年第7期。

国家开发银行党校课题组:《新形势下开发性金融的战略作用研究》,《开发性金融》2015年第10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北京市统计局,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中关村指数2015》,2015。

Joint Venture Silicon Valley,Silicon Valley Community Foundation. “Index of Silicon Valley 2015”. http://www.jointventure.org/,2015.

赵弘:《北京“十三五”发展战略重点思考》,中国经济网,2015年11月17日,http://www.ce.cn/xwzx/gnsz/gdxw。

郭洪:《中关村将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2015年第11期。

郭洪:《六大创业新趋势改变中关村》,《人民日报》2015年5月20日。

郭洪:《当好新经济的发动机》,技E网,2015年10月28日,http://www.ctexmall.com/article/zxdt/xwzx/hyxw。

哈妮丽:《顺应经济新常态 肩负改革新使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化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中国高新区》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