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科普人才发展报告(2016-2017)图书

The Development Report on China'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alent (2016-2017)

SSAPID:101-3328-9655-95
ISBN:978-7-5201-0903-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编写的以中国科普人才为研究对象的年度性报告,由总报告、发展评估篇、政策研究篇、实践探索篇级成,对当前中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国内科普政策、全国科普人才发展现状、科普人才培养体系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科普蓝皮书
编 辑:薛铭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科普蓝皮书编委会

 子库介绍

 法律声明

 摘要

 Contents

 Ⅰ 总报告

  B.1 两翼齐飞战略下的科普人才发展与预测

   一 前言

   二 科普人才发展指数构建

    (一)当前我国31个省区市的科普人才状况评估

     1.不同省份人才指数存在差异

     2.不同区域人才指数存在差异

    (二)全国科普人才发展预测

   三 科普人才的发展依靠科普政策的引导

    1.按照政策发布的单位级别,国家级的科普政策战略性意图最强

    2.科普政策建设水平呈现较为明显的南北差距

    3.不同类型的科普政策,建设水平差距明显

   四 科普人才培养趋势预测

    (一)经典的科普人才培养模式在“双创”背景下不断发展

    (二)新兴的科普人才培养模式效果初显

    (三)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科普人才培养模式显现

   五 对当前科普人才发展热点的建议

    (一)科普人才+专项培训模式,满足创新驱动诉求

    (二)科研单位+品牌活动模式,将科研与科普有机结合

    (三)科普人才+产业园区模式,推动“产才融合发展”

 Ⅱ 发展评估篇

  B.2 全国科普人才发展现状评估(2016)*

   一 引言

   二 科普人才评估模型的构建

    (一)基本思路

    (二)科普人才评估模型的构建

   三 实证分析

   四 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结果分析

     1.全国的科普人才结果分析

     2.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科普人才结果分析

    (二)对策与建议

     1.保证充足的科普资金投入

     2.注重各科普基地的联合发展

     3.创新科普人才培养机制

  B.3 基于公民评价的全国科普人才发展评估预测*

   一 引言

   二 预备知识和理论基础

   三 基于公民评价的科普人才评估预测模型的建立

    (一)基本思路

    (二)科普人才评估预测模型的建立

   四 实证分析

   五 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结果分析

    (二)对策与建议

 Ⅲ 政策研究篇

  B.4 国内科普政策及科普人才政策梳理*

   一 科普政策的定义

   二 我国科普政策分类

    (一)按科普政策制定主体分类

     1.科普法律法规

     2.专门科普政策

     3.相关科普政策

    (二)按科普政策适用对象分类

   三 我国科普政策的发展现状

   四 关于科普政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科普政策的宣传普及力度

    (二)加大科普政策的执行力度

    (三)推进科普工作的产业化进程

    (四)重视科普政策的社会环境调查

    (五)完善科普税收优惠政策

    (六)提高科普设施平台政策的建设水平

  B.5 科普政策与科普人才的关系探究*

   一 我国科普人才工作现状

    (一)科普人才的定义

    (二)我国科普人才的发展现状

     1.我国科普人才数量情况

     2.我国科普人才质量情况

    (三)我国科普人才开展的各项科普工作

   二 科普政策与科普人才之间的耦合关系

    (一)计算属性权重

    (二)计算各科普人才综合评估值——以安徽省为例

   三 全国各省份2010~2014年科普人才综合评估值均值

   四 关于科普人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科普专职人才建设

    (二)强化科普兼职人才管理

    (三)转变科普工作观念

    (四)明确科普就业市场

    (五)保障科普人员利益

 Ⅳ 实践探索篇

  B.6 科技馆科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 我国科普场馆及科普场馆专门人才

    (一)科普场馆发展现状

    (二)科普场馆专门人才界定

    (三)科普场馆专门人才的工作内容

     1.科普展览设计开发

     2.科学教育活动组织策划

     3.科普讲解

     4.运营管理

   二 科普场馆专门人才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

    2.复合型人才缺乏

    3.留人困难

    4. 地区不均衡

   三 科普场馆专门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实现大众科普的必由之路

    (二)适应大众需求的重要途径

   四 未来科普场馆专门人才的需求

    (一)创意型科普人才

    (二)实施型科普人才

    (三)运营型科普人才

   五 科普场馆专门人才培养路径

    (一)采用外包的模式与兼职人员有机联系

    (二)采用众创、众包的思想进行人才培养

    (三)采用协同创新的思想进行人才培养

    (四)以赛代练的人才培养模式

   六 结论

  B.7 以高校科协为依托的科普人才引领模式研究

   一 高校科协的相关概念与职能

    (一)高校科协的独特属性

    (二)高校科协的六项职能

   二 高校科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985”“211”高校科协机构设置情况

    (二)高校科协现存的问题

     1.行政权力上的缺失

     2.学术权力的不足

    (三)原因分析

     1.对科普工作认识不足

     2.缺乏政策导向与支持

     3.培养科普人才条件不足

   三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的意义

    (二)科协组织建设的措施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2.搭建平台,吸纳人才

     3.立足科研,助力科普

   四 结语

  B.8 中国科学院科普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一 我国科普人才队伍现状

   二 中国科学院在我国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 中国科学院科普人才队伍现状

    (一)中科院科普人才队伍组成及数量分析

    (二)中科院科普人才队伍特殊性分析

     1.院士是中科院科普的重要力量

     2.老科学家是中科院科普的主要力量

     3.中青年科学家是中科院科普的中坚力量

     4.在读研究生是科普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军

   四 中国科学院科普人才培养模式

    (一)通过品牌科普活动培养科普人才

    (二)通过科普项目培养科普人才

    (三)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培养科普人才

     1.设立科普奖项

     2.设立科普产品奖项

    (四)通过制定科普人才政策培养科普人才

   五 中国科学院科普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

  B.9 科普硕士科学本质观现状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 研究发现

    (一)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持简单化的发现观和理想的结果观

    (二)理想化科学家和科学研究,模式化科学方法

    (三)对科学发展背景与过程了解不足

   四 讨论与启示

    (一)在科普硕士课程体系中设置科学史相关课程

    (二)重视实践性课程,丰富科普硕士的科学探究体验

    (三)增加科普硕士接触科学家的经历

  B.10 基于科普产业分类的科普人才培养与实践

   一 科普产业简介

    (一)科普产业界定

    (二)科普产业分类

   二 科普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模式

    (一)科普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供给量较小

     2.产业化的意识不够

     3.科普资源整合力度弱

     4.职业化教育机制未建立

     5.区域发展失衡

    (二)科普产业的发展模式

     1.积极拉动科普市场需求

     2.建设科普产业研发中心

     3.扶持新兴科普产业业态

     4.加快建设科普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

   三 科普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科普人才培养的类别

     1.培养管理型科普人才

     2.培养科普场馆专门人才

     3.培养科普创作与策划人才

     4.培养科普传媒人才

    (二)科普人才实践教学改革

     1.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2.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3.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4.加大实践效果评估

   四 结语

  B.11 科普产业园区的组织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 引言

   二 相关概念界定

    (一)科普及科普产业

    (二)科普产业园区

   三 建设科普产业园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科普产业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1.提升创新能力

     2.共享劳动力储备与技能的匹配

     3.促进企业衍生

     4.扩大知识分享

    (二)建设科普产业园区的可行性

     1.政策条件

     2.需求条件

     3.生产条件

     4.相关和辅助性条件

   四 科普产业园区的组织模式

    (一)组织模式类别及比较

     1.中小企业群生式产业园区

     2.“MIMO式”产业园区

     3.“龙头+企业式”产业园区

     4.“功能式”产业园区

    (二)科普产业园区的组织模式选择

   五 基于园区的科普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高校为主导的通用人才培养

     1.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2.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3.加大实践效果评估

    (二)以平台为基础的众包培养模式

     1.针对招标单位的培训

     2.针对应标单位的培训

     3.针对平台运营商的培训

    (三)龙头企业的重点帮扶模式

     1.科普的相关政策培训

     2.设置院士与专家工作站进行高端指导

    (四)功能类的专向辅导模式

     1.加大国际交流与推广

     2.举办行业或专业的峰会

   六 结语

 Ⅴ 附录

  B.12 科普人才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B.13 科普人才指标重要性公民评价结果数据(部分)

  B.14 全国985、211高校科协数量列表

 主要编撰者简介

 皮书数据库

科普人才作为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发展影响着国家科普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因而构建一个科学的科普人才发展评估体系尤为重要。在2016年5月30日召开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也为科普人才工作以及科普人才研究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在写作架构上,为保持一致性,《中国科普人才发展报告(2016~2017)》仍按照2015年的研究框架——总报告、发展评估篇、政策研究篇、实践探索篇展开。总报告《两翼齐飞战略下的科普人才发展与预测》依据《中国科普统计》中相关数据,创新性地构建了中国科普人才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一方面纵向定量评估我国科普人才的发展,另一方面横向将不同省份科普人才的发展进行比对。同时,及时把握2016年科普人才培养趋势,即经典的科普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双创背景下不断发展,新兴的科普人才培养模式效果初显,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科普人才培养模式显现。在这些新兴的科普人才培养趋势下,课题组提出了应对趋势的科普人才培养模式:科普人才+专项培训模式,满足创新驱动诉求;科研单位+品牌活动模式,将科研与科普有机结合;科普人才+产业园区模式,推动“产才融合发展”。发展评估篇一是构建了以二项式回归模型为基础的响应曲面(RSM)科普人才评估模型。该模型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科普人才状况进行了评估。二是构建了以正态分布优势度为基础的科普人才评估算法和以时间序列为基础的基于公民评价的预测模型,对科普人才的发展进行了预测。这是在2015年基于科普人才分类与定性分析基础上的一个创新。政策研究篇对国内科普人才的相关科普政策进行梳理,进一步探明科普政策对科普人才发展的影响,力图找到科普人才发展的政策影响机制,为从政策层面促进科普人才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实践探索篇对国内科普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与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如《中国科学院科普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科普硕士科学本质观现状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等,都是针对科普人才培养的痛点进行调研,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同时也针对科技场馆人才、高校科协及科普产业园区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