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与话语体系创新(2017) 图书

The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ourse System Innovation (2017)

SSAPID:101-3290-2926-90
ISBN:978-7-5201-2144-6
DOI:
ISSN:

[内容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植根中国,面向世界,开放包容,融通中外,努力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这是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使命。本书选取2017年度发表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38篇,希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提供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协调会议办公室
编 辑:范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1 社会科学现状与发展

 编辑委员会人员名单

 序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

   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精神

    1.科学论述了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着重强调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3.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和历史使命

    4.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

   二 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助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

    1.推进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推进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坚守党的意识形态阵地

    3.推进话语体系建设,必须打造标识性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观点的新表述

    4.推进话语体系建设,必须突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5.推进话语体系建设,必须贯穿涵盖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学术体系、评价体系的话语构建

    6.推进话语体系建设,必须重视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主动出击、扩大影响

   三 全面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1.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2.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3.追求真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

    4.格物致知、立足现实,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5.深究学理、善假于物,坚持内容性与形式性相统一

 意识形态建构与话语体系创新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四个维度

   引领整合与亮出底线: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的关系

   感性政治与感性表达:把握现代文化传媒化的传播规律

   日常生活与利益逻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

   “听得到”与“听得进”:构建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话语体系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基本规律探析

   一 优化意识形态话语本体,构建立足实践、扎根群众、与时俱进的意识形态话语

    (一)立足实践,从本国国情和现实出发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增强其生命力

    (二)扎根群众,在关切人民利益诉求中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增强其感召力

    (三)与时俱进,应时代发展和形势要求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增强其创造力

   二 强化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一)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其对意识形态话语的领导力和凝聚力

    (二)打造立场坚定、业务精良的思想理论队伍,提升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解释力

   三 转化意识形态话语载体,创新话语传播的方式、手段和平台

    (一)遵循受众接受信息的规律和习惯,转化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和手段

    (二)遵循意识形态传播和新兴媒体发展的规律,丰富和发展传播载体和平台

  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与中国方案

   中国道路之争

   中国道路的文化自信

   结语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中国话语构建问题

   引言

   一 在认识和处理多重“关系”中把握中国话语

    1.中西关系

    2.古今关系

    3.后现代与现代关系

    4.社会话语、生活话语、意识形态话语的关系

   二 在实践中认知与提炼中国话语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话语体系形成的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话语构建的动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话语检验的标准

   三 从主体性维度构建中国话语

    1.共时性和历时性主体的统一

    2.宏观主体和微观主体的统一

    3.目标主体与过程主体的统一

    4.构建话语的主体与话语本体的统一

  在同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中推进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建设*

   一 关于如何评价中国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二 关于如何认识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

   三 关于如何看待党在社会主义时期“革命”与“执政”的问题

   四 关于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问题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建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纲

   一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 要不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过程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

   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八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规律性理论成果

   九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妥善处理五个关系

  坚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重大历史课题和时代任务

   二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的困难

   三 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经济学“术语的革命”与中国特色“经济学说的系统化”

   一 《资本论》“崭新的因素”与马克思经济学“术语的革命”

   二 马克思经济学“术语的革命”基本特征和主要形式

   三 “术语的革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四 “术语的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主线探索

   五 “术语的革命”新境界:新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意义

   一 引言

   二 总结历史经验:中国成就的话语权之争

    (一)“中国奇迹”与西方学界的话语转换

    (二)“中国模式”的话语权之争

    (三)主义之争就是道路之争

   三 解决现实问题:中国问题的解释权之争

    (一)强化政治经济学的问题导向

    (二)补足政治经济学的政策研究短板

   四 指明未来方向:铸就战略定力,把握前进方向

    (一)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

    (二)破解理论滞后,铸就战略定力

   结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

   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条件日趋成熟

   二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

   一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的时代需要

   二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的现实可能

   三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的基本框架

  时代呼唤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

   一 经济学正在迈入中国时代

   二 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与中国经验

   三 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要克服过度数学化和经验碎片化

   四 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要注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一 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1.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统筹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

   二 要丰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1.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

    2.协调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

    3.切实抓好教材体系建设

   三 要着力打造中国学术体系

    1.坚持问题导向

    2.以创新引领发展

    3.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四 要注重加强话语体系建设

    1.准确把握话语体系与思想理论体系二者关系

    2.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要坚持“五个统一”

    3.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要做到“三个着力”

  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中国理论

   一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学者任重而道远

   二 近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形成的历史视角

   三 文明的冲突与欧美人文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局限性

   四 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学科创新体系*

   一 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 坚持唯物史观对历史学的指导作用

    1.历史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

    2.唯物史观是史学研究的利器

    3.弘扬我国史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优良传统

    4.坚持用唯物史观指导史学研究

   三 努力推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史学建设

    1.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努力为人民而从事史学研究

    2.不辜负时代要求,努力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及其话语体系创新建设

    3.加大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研究成果普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创新我国史学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

   认真审视我国史学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的不足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超越欧洲中心主义的线性和平面历史观

   在深化研究中推进我国史学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创新

  关于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思考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基础必须是马克思主义

   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诞生以来的学术理念和方法,形成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

   必须从中国丰富的史学遗产中吸取营养,使这个史学体系更具有中国特点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必须站在世界史学的高度,吸收国外史学的丰富成果,建立中国的世界史研究体系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发展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必须面向今天的社会实际,主动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

  讲中国自己的哲学话语

  中华美学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

   一 中华美学精神的文化宽度

   二 中华美学精神的文化深度

   三 中华美学精神的文化高度

   四 几点结论

  弘扬传统,创新话语,贡献智慧*

   一

   二

   三

   四

  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主导结构

  努力建构中国特色法学体系*

   一 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科学性

   二 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实践性

   三 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政治性

   四 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人民性

   五 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包容性

   六 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创新性

   七 法学体系的中国特色

  国际法的话语价值

   一 国际法是一套话语体系

   二 国际法话语的接受

   三 国际法话语的重述

   四 国际法话语的创造

   结语

  谈谈当代中国政治学方法论问题

   一 新时期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和成绩

   二 当前中国政治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 对中国政治学方法论的回顾与思考

    (一)范式转换法

    (二)宪政体制论

   四 探索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新方法

    (一)关于现场观察法

    (二)关于比较研究法

    (三)关于典型调查法

  增强社会学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

   一 立足中国,构建新时期社会学话语体系的中国风格

    (一)新时期社会学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来自改革发展稳定三大主题

    (二)新时期社会学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来自中国发展新理念

    (三)新时期社会学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来自继承借鉴和创新

    (四)新时期社会学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是求实科学与管用

   二 把握当代,认清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一)城市社会来临,城镇化面临新的挑战

    (二)服务社会来临,工业化向后期过渡

    (三)信息社会来临,社会生活方式变化加快

    (四)消费社会来临,社会环境需要加快改善

    (五)老龄社会来临,人口老龄化不断提速

    (六)社会利益调整期,社会风险有所加剧

   三 注重创新,从多种资源中提炼标识性概念

    (一)从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提炼标识性概念

     1.关于“公平正义”的概念

     2.关于“共同富裕”的概念

     3.关于“改造社会”的概念

    (二)从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中提炼标识性概念

     1.关于“小康社会”的概念

     2.关于“和谐社会”的概念

     3.关于“经世致用”的概念

    (三)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提炼标识性概念

     1.关于“社会运行”的概念

     2.关于“橄榄型社会结构”的概念

     3.关于“社会治理”的概念

    (四)从国外社会学成果中提炼标识性概念

     1.关于“社会流动”的概念

     2.关于“公共责任”的概念

     3.关于“风险社会”的概念

     4.关于“美好社会”的概念

   四 面向未来,打造易于接受的社会学原创性理论观点

    (一)打造中国社会易于理解接受的新观点新理论

     1.关于小城镇的理论观点

     2.关于共享发展的理论观点

     3.关于反腐败的理论观点

    (二)打造国际社会易于理解接受的新观点新理论

     1.关于和谐世界的理论观点

     2.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观点

    (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新观点新理论

     1.关于社会融合的理论观点

     2.关于现代化的理论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学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

   一 中国本土社会学发展面临新契机

   二 中国社会学者立足转型实践的理论探索

   三 中国特色社会学学术话语建构的历史担当

   小结

  构建中国民族学的话语体系

   中国民族学应该回顾历史,植根于中国本土研究

   中国民族学应该直面现实,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

   中国民族学应该面向未来,构建民族学研究的国际话语体系

 中国文化与中国话语

  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底蕴

   “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

   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博大精深的文献典籍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

  互联网应传播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以人为本的根本精神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性

   网络时代更应强调人的主体性

  论中国话语的生成逻辑及演化趋势*

   一 “中国问题”是贯穿中国话语的生命线

   二 “中国理论”构成中国话语的核心构件

   三 建构中国话语,“权力”不能缺席

   四 中国走向世界中心的过程也是中国话语世界化的过程

   五 终结西方话语霸权,方可迎来中国话语的决定性复兴

  论中国学术话语权提升的基本因素

   话语权的力量基础

   话语权的学术支撑

   话语权的特色融通

   话语权的代表人物

  论我国媒体对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功能*

   一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模型

   二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中媒体的应有功能

   三 当前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中媒体功能的短板

    1.我国主流媒体对社会事物或议题的聚焦、评论能力尚显不足

    2.我国媒体对理论形态话语的建构能力仍需加强

    3.我国媒体对科学、价值层面话语的巩固与宣传不到位

   四 充分发挥媒体正功能,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1.建构与控制相结合是媒体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基本思路

    2.调整和完善媒体结构是充分发挥其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正功能的重要前提

    3.加强和锤炼媒体自身能力是充分发挥其话语体系建构正功能的主要抓手

    4.变革与创新我国媒体工作方式是充分发挥其话语体系建构正功能的具体要求

    5.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监督和规制媒体话语建构正功能的根本保障

   结论

 中国外交与国际话语权

  从讲好中国故事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和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一

   二

    (一)沙龙的主要特点

     1.抓住关键,确保成功

     2.突出重点,主导讨论

     3.定期举办,形成惯例

     4.建立平台,扩大成果

    (二)沙龙的主要成效

     1.帮助外国人更加真切地、直观地了解中国

     2.培养了一支政治可靠、业务过硬的讲授队伍

     3.夯实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研究的坚实基础

   三

    (一)加强理论研究和议题设置,明确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交流方式和传播方法,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沟通效果

    (三)发声主体和沟通路径多元化,构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大格局

  论中国特色世界秩序话语体系构建的继承与创新*

   一 话语体系的继承

   二 话语体系的文化传承

   三 话语体系的理论创新

    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亲诚惠容”理念的话语内涵

    3.“新安全观”的话语表述

   四 话语体系创新的实践支撑

    1.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2.建设性参与全球治理

    3.“一带一路”战略与行动

   结语

  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

   一 全球治理的内涵

   二 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

   三 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

  着力提升中国发展权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

   一 定位:发展权与生存权一道构成首要的基本人权

   二 性质:发展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 战略:以“发展是第一要务”落实发展权

   四 内容:“五位一体”的发展权利

   五 概念: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六 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权导向

   七 步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增进发展权

   八 核心:发展权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九 方式: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权

   十 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权

  “一带一路”的国际话语权探析*

   一 “一带一路”的合情、合理与合法性

   二 “一带一路”重塑历史话语权

    1.全球化1.0 ∶ 东西互鉴

    2.全球化2.0 ∶ 西方中心

    3.全球化3.0 ∶ 包容天下

   三 “一带一路”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1.“一带一路”带来的三重机遇

    2.“一带一路”推行21世纪新型国际关系

   四 塑造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一带一路”路径

   结论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深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核心思想、关键话语体现到各学科领域。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向决策咨询、教育教学转化,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普及活动。要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提升国际话语权。我们选取2017年度发表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38篇,汇编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研究辑刊》(第3辑),希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