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文化决策参考(2014)图书

The Referenc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s Decision Making (2014)

SSAPID:101-3229-8365-37
ISBN:978-7-5097-8741-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文化决策参考》作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的主要机关刊物,以专题研究论文或调研报告的形式,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研究国家和北京文化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为市委、市政府的文化决策提供学术支持。本辑的选题与研究方法颇具前沿性、实证性和前瞻性,密切关注中央和北京市的文化政策导向与当下文化发展态势,通过第一手资料和扎实的个案分析,积极回应国家与北京文化发展的最新动态。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
编 辑:吴超;宋淑洁;刘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前言

 当今中国为什么盛行比坏哲学

 探索新的评价体系 促进经济发展转型

  一 GDP指标的战争烙印

  二 客观化的“人类发展指标”

  三 主观要素占较大比重的国民幸福指数体系

  四 未来的选择

 以“和谐指数”超越经济至上主义

  一 为什么要设计和谐指数?

   (一)自由是所有价值之母吗?

   (二)幸福是所有价值之母吗?

   (三)提高对社会关系的重视

  二 构建和谐指数

   (一)“和谐”的概念

   (二)衡量和谐程度*

   (三)结果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完成七个转变

  一 文化产业管理由“小文化”向“大文化”转变

  二 评价文化产业发展的标准由重视数量型增长向重视质量型发展转变

  三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由“两分法”向互相渗透和互相融合转变

  四 由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转变

  五 文化内容管理由人治向现代治理转变

  六 国有文化企业由致力于做大做强向致力于成为有公信力的社会企业转变

  七 政府支持重点由国有文化企业向小微文化企业转变

 国家文化中心建设亟待升格战略定位和主体功能*

  一 当前面临的四个问题

  二 基本原因

   (一)缺乏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二)缺乏主体功能区定位

  三 政策建议

   (一)建立国家级的国家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

   (二)完善顶层设计和战略定位

   (三)建设四个主体功能区

   (四)要争取政策上的先行先试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文化治理现代化*

  一 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治理的目标

  二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实现文化治理的基石

  三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文化治理的支撑

  四 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是实现文化治理的驱动力

 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

  一 “双轮驱动”战略的提出

  二 “双轮驱动”战略的内涵

  三 “双轮驱动”战略的未来

   (一)“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将更好地体现首都的“四个服务”,发挥山巅之城效应,嵌入并加快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和推动解决首都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文化魅力

  四 结语

 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的文艺生产与传播

  一 网络化、社交化媒体时代的多平台、立体式传播

  二 模糊“官方”与“民间”界限,“接地气”吸引受众自发观看

  三 构建健康的媒介生态环境,传递正能量,使民众认同并践行核心价值观,同时建立良好的北京城市形象

 “全球在地化”时代电视艺术的建构与传播*

  一 “全球在地化”理念范式与传媒艺术实践的出场

  二 “全球视野、在地表达”:2014年“北京春晚”的文本建构策略

   1.奠定“全球在地化”的哲学观念,自觉连接世界时空与北京时空

   2.实现“全球在地化”的节目编排,巧妙对接世界叙事与北京叙事

   3.创造“全球在地化”的文艺话语,自由融会世界风情与北京风情

   4.树立“全球在地化”的价值导向,积极打通世界精神与北京精神

  三 “全球格局、在地路径”:2014年“北京春晚”的整合传播战略

   1.通过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有效配合,实践“全媒体战略”

   2.巧妙依靠“选秀”类专题节目进行提前预热,实现“话题式推广”

   3.积极探索全球互动的多点传播格局,尝试“国际化传播”

 政府搭桥 市场选优

  一 关注“草根”,鼓励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

  二 政府牵线,培育有活力的市场主体

  三 立足法制,提供现代高效的政府服务

 关于构建公民文化权利体系的设想

  一 公民的文化归属权

  二 公民的文化自由权

  三 公民的文化保障权

 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坐标和新任务

 国家文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是激发社会与市场的活力

 引入多元主体参与文化治理

  一 当代国家文化政策的复杂性

  二 多元主体参与对提升文化治理能力的作用

  三 构建多元主体文化治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舆情监测应结合事前预防与事后处置

  一 加强组织间信息分享机制,提高预判风险能力

  二 社会媒体的集体动员能力*

  三 对各种风险信息的早期专门监测*

  四 有效疏导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

 舆情监测应兼顾大数据监测与抽样调查

  一 当前舆情监测行业的基本状况

  二 关于舆情调查的指标体系

  三 当前网络舆情检测指标体系的基本状况

  四 大数据与小数据的结合

 重大项目舆论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一 PX项目符号化态势明显

  二 安全监管的信任危机难消除

  三 正常表达渠道不畅易激化矛盾

  四 民众对环境污染维权的成功预期低

  五 重大项目舆论风险评估考验政府执政能力

  六 如何提高重大项目舆论风险评估的效果

 帮助解决当代问题应成为儒学复兴的追求

  一 重视传统文化成为社会潮流

  二 要特别重视儒学的学统

   1.政统的儒学

   2.道统的儒学

   3.学统的儒学

  三 在解决当代问题的进程中复兴儒学

 国学复兴应着力于教育与新文化体系建构

  一 新世纪国学复兴的运势

  二 建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体系

  三 应重点在教育领域发挥儒学的作用

  四 应表彰各类践行传统价值的人物与事迹

 现代新儒家不能建构中国道路

  一 西方体制的“守护神”和“还魂汤”

  二 现代新儒家的悲惨境地

  三 现代新儒家不是宋明理学的传人

 建设全国各民族融合的文化象征与交流平台

  一 建设象征各民族团结和统一的文化设施

  二 建立全国各民族参与的文化交流平台

  三 促进少数民族基层群众对北京的了解

 开源开放可成为北京引领文化创新的立足点

  一 推动开源文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二 开源开放为科技文化创新提供驱动力

  三 获取文化创意产业的标准话语权

  四 北京有条件也应成为全国开源开放运动的中心

  五 北京应引领开源文化的建设

 注重基层历史文化区保护和考古勘探程序前置

  一 应更注重保护第二级历史景观

  二 生活社区保护需适应家庭结构的新变化

  三 考古勘探程序应在规划招标之前启动

  四 重视GIS技术在展示历史文化信息中的作用

 爱城主义与身份认同

  一 “爱城主义”

  二 中国的挑战

  三 城市精神的意义

  四 对批评的回应

 以“双核多中心”重构北京城市空间

  一 北京城市空间职能问题的症结

  二 形成“双核心多中心”的空间结构

  三 新核心区域建设可凸显国际功能

  四 新核心区域的定位及选址

 重构北京都市区多中心体系

  一 北京城市功能的结构性调整

  二 北京都市区发展的多中心化特征

  三 北京都市区多中心体系的规划建议

   (一)在更大区域内重构多中心体系

   (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优质资源优质利用

   (三)统筹大集聚、小分散的首都功能

   (四)构建交通便利、“1+2”模式的中央活动区

 北京经济中心功能的疏解

  一 经济管理功能不断增强的趋势

  二 在京津冀地区培育新的经济中心

 以曹雪芹诞辰纪念为契机加大保护曹氏遗迹的力度

  一 曹雪芹在北京的遗踪

   1.十七间半

   2.右翼宗学

   3.克勤郡王府

   4.曹家当铺

   5.曹家坟与曹公墓石

   6.槐园

   7.白家疃

  二 曹雪芹遗迹保护现状

   1.十七间半

   2.右翼宗学

   3.克勤郡王府

   4.曹家当铺

   5.曹家坟与曹公墓石

   6.槐园

   7.白家疃

  三 保护曹雪芹在京遗迹的建议

 城市规划项目审批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一 城市规划审批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

   (一)大吉片改造规划

   (二)圆明园阅武楼遗址的消失

   (三)六郎庄改造方案

   (四)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园区道路规划中的金中都遗址保护问题

  二 规划审批中的漏洞及其产生的原因

  三 强化和改善专家论证程序

 传播治理的关键是基层组织传播

  一 传播治理的首要问题是认清“群众”在哪里

  二 “媒主”时代的舆论生产机制

  三 “反媒体”:以基层组织传播促进民主和善治

 用户互动和公共投入促进媒体融合

  一 媒体失范凸显媒体融合难题

  二 以大规模用户为中心架构大型网络企业

  三 国有新媒体要注重公众互动平台建设

  四 公共性新媒体机构和公共投资基金的设立

 微信等网络新应用的安全影响及治理对策

  一 微信等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1.微传播已经成为最主流的传播方式

   2.微信进一步加剧传播格局变迁

   3.丰富多样的类微信应用开启微传播时代

   4.功能强大超越传统网络应用

   5.社会治理风险大

  二 微信等网络新应用的安全影响和挑战

   1.“微传播”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

   2.国家安全的边界

   3.核心技术和设备被西方垄断是最大隐患

   4.微信公共账号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

   5.过度自由的信息传播挑战意识形态安全

   6.分裂、恐怖、极端和维权分子利用微信和其他新技术

  三 应对微信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建议

   1.大力推进国家网络安全和发展战略建设

   2.应大力研发移动互联网的操作系统和核心技术

   3.加强法制建设

   4.提高微信等新应用的管理水平,防范微信等新应用冲击我国政治秩序

 美国媒体转型过程中的政府参与

  一 美国政府的积极介入与内容规制

  二 美国政府的新媒体网络

  三 中国可拓展在英语互联网中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