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5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图书

On the histor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Korean Peninsular

SSAPID:101-3215-3765-73
ISBN:7-80230-115-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东亚前国际体系、朝鲜半岛的方国极限、新体系—羁縻、宗藩朝贡、“平等关系的确立与破裂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
作 者: 杨军
编 辑:张景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后记

 绪论

 第一章 东亚前国际体系

  一 朝鲜半岛早期“国家”再考察

   (一)箕氏朝鲜

   (二)檀君朝鲜

   (三)卫氏朝鲜

   (四)辰国

  二 新罗、百济、高句丽国家的形成

  三 朝鲜半岛最古老的居民

  四 东亚前国际体系的转折

  五 体系内的层级与关系

  六 体系内的互动

  七 东亚前国际体系的瓦解

 第二章 朝鲜半岛的方国体系

  一 方国体系的结构

  二 夷人地位的变化

  三 朝鲜半岛的方国

  四 互动与分化

  五 认同

  六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特点

   (一)中国与朝鲜半岛间的互动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

   (二)箕氏朝鲜是实现中国与朝鲜半岛间文化互动的桥梁

   (三)朝鲜半岛的文化受到来自黄河流域与蒙古草原两个方面的影响

   (四)中国与朝鲜半岛间的关系处于无序状态

   (五)中国人已形成朝鲜半岛属于中国的观念

 第三章 郡县制的极限

  一 辽东郡的东界

  二 汉四郡与郡县体制

  三 郡县制的极限

  四 汉代在朝鲜半岛的管理体制

  五 移民的影响

  六 互动的演进

  七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特点

   (一)朝鲜半岛被全部纳入中国的统治,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已经是中央与地方间的关系

   (二)中国与朝鲜半岛间的互动由原来主要表现为文化方面的互动发展为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在内的全方位的互动

   (三)中国控制下的辽东半岛是沟通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桥梁

   (四)中国的影响力通过朝鲜半岛向海外扩展

 第四章 新体系——羁縻

  一 三韩民族国家的构建

  二 高句丽国家的构建

  三 羁縻制的确立

  四 羁縻制的特点

  五 新体系的困境

  六 互动的转型

   (一)中国与朝鲜半岛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国家之间的互动

   (二)中国与朝鲜半岛间的互动出现了不同的层面

   (三)朝鲜半岛内国家的形成,对中国与该地区的互动关系不是起促进作用,而是起阻碍作用

  七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特点

   (一)朝鲜半岛内新生成的3个国家仍保有对中国的向心力,而中国也仍旧将朝鲜半岛视为中国的领土

   (二)在多层次的互动中,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国家间关系的特点

   (三)中国与朝鲜半岛内国家的关系表现出无政府的特点,尚未形成国家间关系的稳定模式

   (四)东胡族系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加大

 第五章 宗藩朝贡

  一 宗藩体系出现的时间

  二 宗藩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五土观、九州观

   (二)中国与四海

   (三)华夷观

  三 宗藩体系的特点

   (一)属国对中国有一定的义务,以表示对中国的臣属关系

   (二)中国作为宗主国接受属国的臣属与朝贡,同时也有保护属国的义务

   (三)中国允许属国在内政、外交方面自主,但保有干预属国内政、外交的权力

   (四)中国一般不使用武力来维护宗藩关系

   (五)在宗藩体系之内,属国比中国获益更大

  四 宗藩体系的层级

  五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特点

   (一)中国开始承认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是外国,而不再将朝鲜半岛视为中国领土

   (二)中国与李氏朝鲜确立了具有东亚特色的国家间交往的特殊模式

   (三)经济越来越成为中国与朝鲜半岛间互动的主要方面

   (四)朝鲜始终对中国保有较强的向心力

   (五)中国与王氏高丽、李氏朝鲜的关系基本是和平的、友好的

  六 面向现代的转折

 第六章 “平等”关系的确立与断裂

  一 朝鲜的“独立自主”

  二 清末中朝边界争端

  三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扭曲

   (一)关于朝鲜人对华移民问题

   (二)关于朝鲜人走私问题

   (三)关于朝鲜人在中国开展独立运动问题

   (四)日本迫害中国驻朝外交人员

  四 朝鲜独立运动与中国

  五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特点

   (一)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已由“平面模式”发展为多方面、多层次的“立体模式”

   (二)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中日关系的组成部分

   (三)朝鲜半岛的沦亡给日本提供了侵华的地缘便利,共同的命运造就了中朝人民的联合抗争

   (四)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特别是朝鲜人在华独立运动深受中国国内局势的影响

   (五)韩国临时政府与中国当局的关系逐渐走向自主

   (六)大国政治介入朝鲜半岛,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发言权减弱

 第七章 冷战期间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

  一 朝鲜半岛分裂体制的形成

  二 中国与朝鲜战争

  三 中朝:友好关系的曲折发展

  四 中韩:由对峙走向接触

   (一)围绕《朝鲜停战协定》谈判与实施的斗争

   (二)关于《日韩基本关系条约》的签订和韩国出兵越南问题

   (三)中韩海洋权益冲突频发

   (四)中韩两国还对对方国家的政局变动品头论足

  五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特点

   (一)战后40多年间,中国与朝鲜半岛两个政权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一对二”关系

   (二)中国与朝鲜半岛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深受国际因素制约

   (三)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双边层面,具有集团性质

   (四)中朝关系与中韩关系相互关联

 第八章 后冷战时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

  一 中韩关系正常化

  二 中朝关系的调整与发展

  三 朝鲜半岛南北对话进程

   (一)南北对话的开始与停滞不前(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

   (二)南北展开全面对话(20世纪90年代初~2000年6月朝韩峰会前)

   (三)峰会推动南北关系的迅速发展(2000年6月至今)

  四 从四方会谈到六方会谈:中国的作用

  五 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特征

   (一)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

   (二)中国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坚持和平解决朝核危机

   (三)中国主张朝鲜半岛南北方自主解决自身问题,支持南北双方谋求民族统一的努力

   (四)中国对朝鲜半岛南北方实行“等距离”外交,但需要共同处理好中朝、中韩关系

 结语:构建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新形态

  一

  二

  三

  四

Alexis Dudden,Japan’s Colonization of Korea:discourse and power,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5.

〔英〕巴里·布赞、理查德·利特尔:《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白新良:《中朝关系史:明清时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拜根兴:《七世纪中叶唐与新罗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日〕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亚洲经济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Chen Jian,China’s Road to the Korean War:The Making of the Sino-American Confrontatio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4.

〔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朝鲜简史》,朝鲜外国文出版社,1977。

〔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朝鲜通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

〔朝鲜〕《朝鲜建国始祖檀君》(论文集),朝鲜·外文出版社,1994。

〔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朝鲜历史概要》,朝鲜·外国文出版社,1977。

〔朝鲜〕朝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朝鲜全史》,延边大学出版社,1988。

陈峰君、王传剑:《亚太大国与朝鲜半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陈联芳:《朝鲜问题与甲午战争》,三联书店,1959。

陈尚胜:《中韩交流三千年》,中华书局,1997。

崔丕:《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崔志鹰:《大国与朝鲜半岛》,香港:卓越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

刁书仁:《明清中朝日关系史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高崇云:《中共与南北韩关系的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89。

高连福:《东北亚国家对外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耿铁华:《中国高句丽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Hazel Smith etc.ed.,North Korea in the New World Order,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1996.

韩立民、吴刚、谭永春:《战后韩国经济与中韩经贸关系》,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5。

黄定天:《东北亚国际关系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黄枝连:《天朝礼治体系研究》(中卷)《东亚的礼义世界——中国封建王朝与朝鲜半岛关系形态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黄枝连:《天朝礼治体系研究》(下卷)《朝鲜的儒化情境构造——朝鲜王朝与满清王朝的关系形态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James Clay Moltz and Alexandre Y.Mansourov(ed.),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Program,New York:Routledge,2000.

吉林社会科学院《中朝关系通史》编写组编:《中朝关系通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姜龙范、刘子敏:《明代中朝关系史》,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9。

姜孟山、刘子敏、金荣国:《中国正史中的朝鲜史料》(第1卷),延边大学出版社,1996。

姜孟山:《朝鲜通史》(第1卷),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

〔韩〕姜万吉:《韩国现代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姜维公、高福顺:《中朝关系史译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金龟春:《中朝日关系史》(下册),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0。

〔日〕堀敏一著,韩升编《隋唐帝国与东亚》,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Kim Hakjoon,Korea’s Relations with Her Neighbors in a Changing World,Seoul:Hollym International Corp.,1993.

李德山:《东北古民族与东夷渊源关系考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韩〕李基白:《韩国史新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

〔朝鲜〕李清源:《朝鲜近代史》,三联书店,1955。

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新华出版社,2004。

刘金质等编:《中朝中韩关系文件资料汇编(1919~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刘金质、杨淮生主编:《中国对朝鲜和韩国政策文件汇编(1949~199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刘金质、张敏秋、张小明:《当代中韩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刘统:《唐代羁縻府州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

刘永智:《中朝关系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刘子敏:《高句丽历史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1996。

刘子敏、姜孟山等:《中国正史中的朝鲜史料》(第2卷),延边大学出版社,1996。

马大正、杨保隆:《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马大正等:《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美〕马士、宓亨利:《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M.J.Rhee,The Doomed Empire:Japan in Colonial Korea,England:Ashgate Publishing Ltd,1997.

Myung Hyun Cho,Korea and the Major Powers:An Analysis of Power Structures in East Asia,Seoul:The Research for Peace and Unification of Korea,1989.

〔韩〕闵石麟:《中韩外交史话》,重庆东方出版公司,1942。

朴真奭:《中朝经济文化交流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朴真奭、姜孟山等:《朝鲜简史》,延边大学出版社,1998。

〔韩〕朴正熙:《我们国家的道路》,华夏出版社,1988。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

《清代中朝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2。

全春元:《早期东北亚文化圈中的朝鲜》,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

〔韩〕全海宗:《中韩关系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Roy Richard Grinker,Korea and Its Futures:Unification and the Unfinished War,New York:St. Martin’s Press,1998.

Samuel S.Kim(ed.),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Northeast Asia,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4.

Samuel S.Kim,Inter-Korean Relations:problems and prospects,Palgrave Macmillan,2004.

Syngman Rhee,The Spirit of Independence,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1.

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石源华:《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1919~1945)》,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石源华:《韩国反日独立运动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石源华主编:《韩国独立运动血史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宋成有等著:《中韩关系史(现代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Tae-Hwan Kwak and Seung-Ho Joo(ed.),The Korean Peace Process and the Four Powers,Burlington: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2003.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释名汇编·东北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

佟冬:《中国东北史》(1~6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王明星:《韩国近代外交与中国(1861~191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王颋:《圣王肇业:韩日中交涉史考》,学林出版社,1998。

王小甫主编:《盛唐时代与东北亚政局》,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华书局,1980。

喜蕾:《元代高丽贡女制度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

徐秉琨:《鲜卑·三国·古坟——中国朝鲜日本古代文化交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

徐万民:《中韩关系史(近代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杨通方:《中韩古代关系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杨昭全、韩俊光:《中朝关系简史》,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

杨昭全、何彤梅:《中国——朝鲜·韩国关系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杨昭全、孙玉梅:《中朝边界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杨昭全、孙玉梅:《中朝边界沿革及界务交涉史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

杨昭全:《关内地区朝鲜人民独立斗争资料汇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87。

杨昭全:《中朝关系史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

于建胜、刘春蕊:《落日的挽歌——19世纪晚清对外关系简论》,商务印书馆,2003。

张博泉、苏金源、董玉瑛:《东北历代疆域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张博泉:《东北地方史稿》,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

张博泉:《箕子与朝鲜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

张博泉、魏存成:《东北古代民族·考古与疆域》,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张连瑰:《1945年以前国际政治中的朝鲜和中国》,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张政烺:《五千年来的中朝友好关系》,开明书店,1951。

〔日〕中村哲:《东亚近代史理论的再探讨》,商务印书馆,2002。

周一良:《中朝人民的友谊关系与文化交流》,开明书店,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