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2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2022)

SSAPID:101-3212-6888-25
ISBN:978-7-5228-0746-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编撰,以湾区文化研究、文化机制与对策、产业与未来、公共文化服务、城市文化空间为线索,回顾了2021年深圳在文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包括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还有文化政策与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展望未来一年的发展。各篇文章均为相应领域的学者所撰,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深圳一年来在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相关信息

丛书名:深圳蓝皮书
作 者: 杨建 陈长治
编 辑:周雪林;周琼;赵艺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1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皮书

 基本子库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22)》编委会

 Ⅰ 总报告

  B.1 2021年深圳文化发展回顾与2022年展望

   2021年深圳文化发展回顾

    一 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凝心聚力铸魂

     1.系列主题文艺活动展现辉煌

     2.系列全民阅读活动贯穿党史学习主线

     3.红色故事立体讲述百花齐放

     4.红色资源激扬奋斗精神

     5.文保城建统筹协调发展

     6.城市文脉传承有序

    二 综合改革试点开创新局面

     1.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纵深推进

     2.电视剧创作活力加速释放

     3.艺术品拍卖交易方兴未艾

     4.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三 公共文体服务供给进一步优化

     1.高起点推进重大设施建设

     2.高质量完善基层文体网络

     3.高效率创新惠民服务机制

     4.高品质提升服务供给水准

    四 城市人文品牌魅力持续提升

     1.大型品牌赛事活动精彩纷呈

     2.文艺精品创作卓有成效

     3.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

    五 产业实力持续增强

     1.产业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2.文博会创新模式巩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地位

     3.文化产业持续高位增长

   2022年深圳文化发展展望

    一 以迎接宣传贯彻二十大为主题,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

     1.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

     2.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

     3.大力宣传深圳奋进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二 继续实施文化事业改革工程

     1.加强国有和民营文艺团体建设与合作,推出文艺精品

     2.推动大众文化设施和机制建设

     3.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三 实施智慧文旅工程

     1.推动公共文体设施“开放共享、一键预约”全覆盖

     2.大力发展智慧体育和智慧旅游

     3.推进智慧广电建设和更多“云上”供给

    四 硬件基础提升和产业升级工程

     1.健全公共服务政策体系,补齐基层公共文体设施短板

     2.优化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服务体系

     3.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发展数字创意产业集群

     4.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加强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

     5.完善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壮大体育产业市场主体

     6.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深化区域旅游合作交流

     7.促进文体旅深度融合,推动消费提质扩容

    五 实施品牌铸造工程

     1.加快重大文体设施和节庆建设

     2.办好第十八届文博会,推动粤港澳文化交流,保护非遗遗产

     3.丰富群众文体品牌活动,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

 Ⅱ 大湾区文化研究

  B.2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打造城市文明典范

   一 文明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动力

   二 新阶段深圳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新发展

    1.通过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互鉴,进一步提升深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通过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和载体,推动对外文化交流

    3.建设国际化街区,构筑多种文明交流互鉴支点

    4.在国际上传递深圳强音,努力打造深圳新的国际形象

   三 思考与对策

    1.进一步增强城市文明引领力

    2.进一步充实和优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和平台

    3.进一步增强国际传播力

  B.3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走出去”实践路径研究*

   一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走出去”背景与意义

   二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走出去”发展现状

    (一)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为文化“走出去”奠定坚实基础

     1.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2.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出口优势明显

    (二)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三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走出去”实践路径

    (一)通过协同创新与发展,打造协同产业链,提升湾区综合竞争力

    (二)形成有效的政府、企业、平台“三位一体”联动模式

    (三)优先和重点发展数字产业,合理布局其他产业发展

    (四)发展“湾区特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五)积极发挥香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重要作用

    (六)挖掘、整合和发挥各要素资源的“聚合”作用

    (七)有效发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集聚作用

    (八)瞄准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内涵建设,拓宽传播渠道,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和服务“走出去”

   四 结语

  B.4 深圳文化治理现代化的先行示范路径探索*

   一 深圳“先行示范”对文化治理提出的新要求

    (一)构建城市文明典范

    (二)实现文化软实力的跃升

    (三)发挥“人文湾区”引擎作用

   二 深圳经济特区40年文化治理的经验

    (一)先行先试:文化体制改革的创新者

     1.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2.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3.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

    (二)以人为本:城市人文精神的守护者

     1.不断重塑城市人文精神内涵

     2.持续实现市民基本文化权利

    (三)产业振兴:新型文化业态的引导者

   三 打造深圳“先行示范”的文化治理路径探索

    (一)提升深圳城市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二)推进深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

     1.立足先行示范区目标,打造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2.增强深圳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

     3.推进深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协同发展

     1.促进深圳与湾区间的政、产、学、研合作交流

     2.发挥深圳文化产业的创新引领以及辐射作用

     3.协助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共同体

  B.5 人文湾区“大文化圈”建设研究*

   一 作为文化共同体的“大文化圈”

    (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文化源流

    (二)文化共同体的“大文化圈”

   二 深圳:“大文化圈”的新活力

    (一)文化活力的源头

    (二)文化活力的动力

    (三)文化活力的保障

   三 人文湾区:“大文化圈”的新定位

    (一)价值定位

    (二)功能定位

     1.融合功能

     2.交流功能

     3.产业功能

     4.民生功能

 Ⅲ 文化机制与对策

  B.6 深圳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媒体策略*

   引言

   一 深圳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特殊使命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特殊使命

   二 深圳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特别条件

    (一)历史条件

     1.深圳自古以来的地理条件培育了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

     2.深圳的改革开放实践蕴含着现代化的文化符号

    (二)现实条件

     1.深圳处于世界聚光灯下,对外传播是其核心任务之一

     2.深圳人口资源明显,具有吸引和培育人才的优势

     3.深圳具有雄厚的平台、媒体资源

     4.深圳城市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成果丰硕

   三 深圳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差距和成因

    (一)深圳对外传播能力与国际地位不匹配

    (二)成因

     1.市民文明素养参差不齐,文化素质有待提升

     2.文化设施、文化节庆的质量水平有待提升

     3.文艺院团、文艺群体和人文社科研究等基础匮乏、实力薄弱

     4.主流媒体集团对外传播思维滞后,不够重视文化传播,国际影响力不足

     5.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资源投入不足

   四 深圳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媒体策略

    (一)增强文化传播意识,创新对外传播机制

     1.强化舆论阵地意识

     2.创新对外传播的机制保障

    (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锚定独特文化生态

     1.主流媒体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人民为中心

     2.主流媒体要锚定深圳独特的文化生态

    (三)以人格化策略推进城市精神的沟通和认同

     1.以城市精神体系为内容核心

     2.运用人格化的传播策略

     3.利用全媒体技术带来的丰富表达手段

    (四)加快推进媒体融合,拓宽对外传播主体

     1.推进相关媒体整合,形成深圳文化的对外传播矩阵

     2.推进与海外传播机构和公众的协同生产

     3.开发区级融媒体中心的社区传播优势

     4.发掘和培育深圳文化“网红”自媒体

    (五)支持主流媒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建设

     1.参与主导城市文化品牌体系建设

     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对外传播环节

     3.挖掘文化产业建设的对外传播功能

    (六)加强组织、政策、资金、研究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2.加强政策法规和资金保障

     3.加强对外传播理论和业务研究

  B.7 以文化软实力助推深圳优化营商环境的思考

   一 文化软实力与营商环境的关系

    (一)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

    (二)开放包容的城市人文环境的基础是文化软实力

    (三)以城市文化软实力助推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基于历史的现实的文化基础来营造城市人文环境的工作

   二 深圳市优化营商环境文化软实力建设状况

    (一)如何看待深圳文化软实力

    (二)深圳优化营商环境具有内生的、独创的而且仍在持续发展的文化软实力优势

    (三)深圳的文化软实力为人文环境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

     1.城市精神体系建设

     2.创新创业环境建设

     3.文化创新环境建设

     4.包容普惠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三 国际比较视野中的深圳城市人文环境建设

    (一)深圳城市人文环境国际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

    (二)深圳文化多样性环境仍需持续营造

    (三)深圳创新创业人文环境建设需持续完善

    (四)深圳消费体验环境需进一步升级

    (五)深圳企业人才生活环境需结构性优化

    (六)深圳国际传播能力尚需增强

   四 进一步展望

  B.8 深圳非国有美术馆现状分析及管理与扶持政策研究*

   一 深圳非国有美术馆的发展历程

   二 深圳非国有美术馆的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

    1.数量超过国有美术馆,位居全国前列,质量有待提升

    2.举办主体多元,资金来源单一,资金短缺明显

    3.双重身份,混业经营,为规范管理带来挑战

    4.藏品类型多样,系统性不强,产权不够清晰

    5.学术定位模糊

    6.人才不足

    7.整体运营灵活、包容,但规范性有待加强

    8.分布区域广阔,未形成明显的集聚区

    9.缺乏行业组织,行业自治水平较低

    10.存在一定的意识形态安全隐患

   三 深圳市非国有美术馆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可资依照借鉴的相关政策

    (一)深圳市非国有美术馆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复兴为深圳美术馆事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2.“双区”建设要求,全球文化流动加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3.深圳独有的城市特色和资源禀赋提供新发展空间

    (二)管理和扶持非国有美术馆可以依据借鉴的中央及其他地方政策

   四 深圳管理扶持非国有美术馆的若干政策建议

    1.明确管理对象,确保其公益定位

    2.明确政府部门的相关管理职能及分工

    3.按照“属地分级管理”原则实施管理

    4.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导向,确保文化安全

    5.引导非国有美术馆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6.开展整体评估和奖励扶持,提高文化治理能力

    7.加强行业自治

    8.鼓励参与市、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争取相关资助

    9.鼓励公益捐赠、资助,鼓励美术馆提供有偿服务获取合法收入

    10.以多种“评优”“评级”等形式对美术馆进行重点扶持

  B.9 社会组织与城市基层文化治理

   一 从社会组织来看治理

   二 基层治理视域下的深圳阅读类社会组织

    (一)社会阅读组织推动政府文化职能进一步转变、形成多元共建的基层文化治理结构

    (二)借助社会组织运作的灵活性,促进公共阅读服务机制的创新

    (三)更大程度地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

  B.10 深圳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发展报告

   一 深圳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发展现状

   二 深圳市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发展现状

    (一)总体情况

    (二)发展趋势

    (三)资质获取情况

     1.公开募捐资格获得情况

     2.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获得情况

     3.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获得情况

     4.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获得情况

    (四)基金会资产状况

     1.注册资金情况

     2.近三年净资产情况

     3.近三年收入情况

     4.2020年支出情况

   三 深圳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发展特点

    (一)深圳非公募型文化艺术类基金会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

    (二)深圳文化艺术类基金会的募捐渠道以企业和个人捐赠为主

    (三)深圳文化艺术类基金会的资助及公益活动领域较为广泛

    (四)深圳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大多还是以运作型项目为主

   四 深圳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境

    (一)深圳文化艺术类基金会数量严重不足,与其他类别基金会相比总体发展滞后

    (二)深圳文化艺术类基金会普遍存在专职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基金会内部机构设置不完备的情况

    (三)深圳文化艺术类基金会普遍存在体量较小,原始基金数额偏低、资金增值困难的情况

   五 提升深圳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1.加强资金保障方面,建议扩大政府公益性文化基金或相关专项资金规模

    2.发挥示范作用方面,建议强化政府公益性文化基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

    3.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建议完善文化资源融汇共建机制

 Ⅳ 产业与未来

  B.11 从“超级数字场景”到“虚拟化生存”

   一 XR技术与游戏产业的结合历程

    (一)“XR+游戏”的发展历程

    (二)“XR+游戏”的特点

     1.XR游戏首先带来了场景的真实感与亲临感

     2.XR游戏还促进了交互体验的完善

   二 “超级数字场景”语境下XR与游戏结合的趋势

    (一)超级数字场景的特点与基础工具

     1.超级数字场景的本质是连接

     2.XR是构建通往超级数字场景的桥梁

     3.“XR+游戏”为超级数字场景提供内容与工具

    (二)“XR+游戏”助力超级数字场景构建的发展趋势

     1.内容场景的丰富

     2.创作生态的完善

     3.交互技术的升级

    (三)实现超级数字场景的技术挑战

     1.多维度的人机交互

     2.可信的沉浸感体验

     3.合理的技术应用成本

   三 超级数字场景下虚拟化生存的特点

    (一)交互“全真化”:全息、全程、全效的信息交互

    (二)个体具象化:从在线到“在场”的自我呈现

    (三)环境可生成:重构“空间”的概念

   四 总结与建议

    (一)加强XR相关产业布局,推动“XR+游戏”与实体产业结合

    (二)吸纳培育XR和游戏人才,积极抢占前沿技术发展优势

    (三)鼓励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构建完善的内容创作生态

  B.12 从游戏产业到元宇宙

   一 什么是元宇宙?

   二 从互联网“新经济”到“元宇宙经济学”

   三 元宇宙经济对创意管理学的机会与挑战

   四 小结

  B.13 借力流媒体平台促“文化+”全产业生态相互赋能

   一 文化产业新趋势

    (一)基于流媒体的数字化“文化+”全产业生态应运而生

    (二)“Z世代”成为生产和消费的主导力量

    (三)海外经验值得借鉴

   二 做大做强数字化“文化+”全产业生态

    (一)内容补短板,提升国际影响力

    (二)建立合作机制,筑高产业生态壁垒

    (三)营造鼓励创新营商环境 孵化培育小微主体

     1.政府牵头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面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公检法等政府部门)

     2.以IP运营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向各类企业、互联网平台、创意产业)

     3.加强知识产权权益化应用(面向创意企业及金融服务机构)

    (四)携手行业制定适度规则

   三 讲好中国故事

    (一)让“中国制造”与“中国故事”相互成就

    (二)打破“信息茧房”高效触达各类人群

    (三)全球布局势在必行

  B.14 数字经济时代宝安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一 数字经济时代宝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文化产业总量快速增长,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三)文化“智造”基础雄厚,影视特色新业态成效明显

    (四)文化产业园区加速转型,新兴业态集群发展特征初显

   二 数字经济时代宝安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亟待升级优化

    2.市场主体发展不均衡,新型业态亟待培育

    3.文化产业载体数量偏少,扶持资金规模亟待扩大

   三 数字经济时代宝安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宝安区文化产业实现数字化内涵式发展

     1.加强政策规划,完善顶层制度设计

     2.加强政策精准扶持,引导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二)加强科技支撑,构建与宝安区发展定位相匹配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1.打造数字视听产业聚集区

     2.打造数字文化装备智造标杆区

     3.打造数字文体旅商融合发展创新区

     4.打造国际会议会展智慧化建设样板区

    (三)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宝安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壮大龙头数字文化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2.扶持中小微数字文化企业,鼓励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B.15 文化数字化战略下深圳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创新发展研究

   一 文化数字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数字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二)文化数字化的内涵及特征

   二 服务平台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

    (一)平台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二)服务平台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

   三 文化数字化战略下深圳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创新发展

    (一)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成绩

     1.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3.文化产业特色逐渐形成

     4.重点文化企业不断成长

     5.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明显

    (二)深圳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创新发展思路和建议:以大芬油画村为例

     1.发展思路

     2.发展建议

 Ⅴ 公共文化服务

  B.16 2021年深圳市文化质量指数测评分析报告

   一 测评背景

   二 观测指标选取

   三 数据采集

    1.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

    2.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3.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责任事故率

    4.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安全责任事故率

    5.文化服务数字化实现率

    6.公共文化机构统一服务率

    7.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

    8.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

    9.市民满意度调查

   四 数据汇总

    1.深圳市文化质量指数各观测指标原始值及说明(见表6)

    2.深圳市文化质量指数各观测指标标准值(见表7)

   五 测评结果分析

    1.测评结果

    2.数据分析

  B.17 打造市民触手可及的“云上图书馆”

   一 守正创新,从门户网站到全媒体服务的蝶变之路

    (一)率先创建门户网站,开启网络化服务

    (二)借助大型社交平台,探索新媒体服务

    (三)融合推进全媒体发展,构建立体化服务矩阵

   二 触手可及,打造功能全覆盖的“云上图书馆”

    (一)保障服务供给,便利阅读生活

    (二)推广数字资源,弥合数字鸿沟

    (三)举办线上活动,满足文化需求

   三 运营保障,建立安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一)健全规章制度,有据可依,动态优化

    (二)组建泛工作团队,三位一体,合力运维

    (三)完善审核机制,三审三校,严格把关

   四 面向未来,朝着更一体、更人性、更融合方向发展

    (一)推动“图书馆之城”全媒体服务一体化发展

    (二)创新升级读屏时代的人性化体验

    (三)促进“图书馆+”融合发展,扩大“朋友圈”,增强辐射力

  B.18 深圳市全民阅读推广现状与建议

   一 深圳全民阅读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 全民阅读推广对深圳城市发展的意义

    (一)利于推进红色阅读

    (二)利于提升城市品牌软实力

    (三)利于融合人文湾区的文化共生

    (四)利于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三 深圳全民阅读推广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顶层设计和统筹缺乏规划

    (二)阅读推广组织的活力有待激发

    (三)本土特色的内容出版尚需加强

    (四)理论研究能力亟须提高

    (五)市民阅读能力亟须提高

   四 深入推动全民阅读,提升城市阅读力的建议

    (一)铺设覆盖深圳的全民阅读空间,构建“十分钟阅读圈”

     1.上游:依托全市书城、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优势,建设全民阅读推广的源头

     2.中游:以街道社区、产业园区为核心,建设全民阅读推广的支径

     3.下游:加大公共休闲中心的阅读空间建设,贯通全民阅读的毛细血管

    (二)培养专业的阅读推广人是全民阅读推广的灵魂所在

     1.图书馆专业阅读推广人士

     2.以专家为代表的阅读推广人士(KOL)

     3.致力于阅读推广的专业志愿者

    (三)全面提升全民阅读创新发展活力

     1.形成全民阅读推广合力

     2.打造品牌阅读推广活动典范力

     3.编制有深圳本土特色的阅读书目

    (四)全民阅读的云时代,科技为阅读推广赋能

   五 结语

  B.19 推进深圳市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研究

   一 深圳市职工文化需求分析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职工业余文体活动情况

     2.职工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需求

   二 深圳工人文化宫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规划不协调,场地设施陈旧

    (二)服务项目较为传统,尚未满足多元文化需求

    (三)技术培训教育功能弱化,无法满足产业发展

    (四)运营管理经费保障能力较差,严重制约回归公益

    (五)对职工吸引力下降,社会影响力减弱

   三 省内外城市工人文化宫成功经验借鉴

    (一)省内外城市工人文化宫公益性复位的经验

     1.省外城市工人文化宫公益性复位的经验

     2.省内城市工人文化宫公益性复位的经验

    (二)省内外城市工人文化宫成功经验的启示

   四 深圳市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深圳市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的原则

    (二)深圳市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1.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满足深圳市职工精神文化需求

     2.创新科技发展,培育深圳市新时代产业工人

     3.推动多元文化发展,建设深圳市职工文化新地标

     4.走在全国前列,打造一流工人文化宫

     5.建立职工综合服务中心,为职工提供高质量服务

    (三)打造文创综合体,服务职工文化需求

     1.结合多元文化,建设深圳职工文化新地标

     2.展示休闲之都,打造体育健康休闲高地

     3.传播深圳职工文化影响力,建设全媒体中心

     4.结合罗湖区位特点,打造艺术展示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

    (四)建设职工“大学校”,推进深圳产业创新发展

     1.建立高新技术产业职工培训中心,为知识型职工“充电”

     2.建立制造业职工培训中心,为技能型职工“造血”

     3.建立心理工作室,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

     4.建立文艺培训中心,提升职工的文艺素质

    (五)结合场地实际,探索工人文化宫改造后的运营模式

     1.认真落实中央文件要求

     2.全力满足职工公益性服务的需求

     3.加大政府对深圳市工人文化宫的财政投入力度

     4.建立科学的运营管理机制

 Ⅵ 城市文化空间

  B.20 聚焦改革开放文化,打造新型历史文化名城

   一 文化个性与城市精神:城市发展新趋向

   二 改革开放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战略意义

   三 深圳的改革开放文化印记与使命担当

   四 弘扬改革开放文化的维度与路径

  B.21 深圳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策略研究

   一 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研究综述

   二 国际一流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标杆性意义

   三 深圳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及薄弱环节

   四 深圳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策略

  B.22 从城市中的民营美术馆看新型文化空间的模式创新

   一 文化空间的理论梳理和新时代的目标任务

   二 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历程

   三 民营美术馆的空间实践和创新

    1.美术馆物理空间的开放与跨界融合

    2.美术馆文化空间的扩展渗透

    3.美术馆虚拟空间的未来引领

   四 作为新型文化空间的民营美术馆的使命与价值

  B.23 深圳中心书城模式研究

   一 中心书城坐落于城市历史的纵深线上

   二 中心书城是城市文化与精神的巨大载体

   三 中心书城构建城市的文化共同体

  B.24 南头古城的空间更新与产业激活

   一 南头古城的历史溯源

    (一)古城:深圳1700年的城市发展简史

    (二)城中村:改革开放后建筑发展的层积岩

   二 南头古城更新的背景与难点

   三 国内外古城更新发展实践

   四 改造历程与策略

    (一)借鉴:“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的保护模式

    (二)预演:“深双”激发的城市共生思路

    (三)启动:多方共建的保护利用新路径

   五 空间更新与产业运营

    (一)建筑分级,设计集群共创

    (二)凝聚港澳资源,涵养湾区同源的文化底蕴

    (三)从建筑共生到社区共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六 实践启示

    (一)历史价值:深度挖掘与创新再现

    (二)文化价值:跨界保育与资源凝聚

    (三)机制价值:多元参与与设计共创

    (四)社区价值:活力重塑与可持续活化

 文后辅文

 摘要

 主编简介

 法律声明

 皮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