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2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4)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E-Government Development(2013)

SSAPID:101-3205-2870-62
ISBN:978-7-5097-6271-4
DOI:
ISSN:
关键词:

政府管理 电子政务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反映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程和最新进展、研究和分析电子政务领域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年度报告。书中以“数字化时代的政府管理”为主题,对电子政务发展趋势与特点、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电子政务和政府管理创新、电子政务与新技术、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总结梳理,探讨了符合当前要求的电子政务发展趋势,为电子政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电子政务蓝皮书
编 辑:桂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管理学

 电子政务蓝皮书编委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Abstract

 序言

 法律声明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BⅠ 总报告

  B.1 2013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分析报告

   一 发展情况

    (一)电子政务统筹协调发展取得一定进展

    (二)政务应用快速发展

    (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四)政府网站功能逐步健全

   二 发展特点

    (一)创新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成为电子政务应用的重点

    (二)集中管理成为电子政务高效建设和应用的根本方法

    (三)全面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是发挥电子政务综合效益的关键

   三 面临的难题

    (一)统筹协调难度依然较大

    (二)规范的技术服务体系缺失

    (三)基层电子政务严重滞后

   四 发展趋势

    (一)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是保障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推动电子政务创新为民服务将进一步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三)新技术应用将促进电子政务发展创新

    (四)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创新应用将逐步推广

 BⅡ 专题报告

  B.2 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电子政务发展报告

   一 中央国家机关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分析

   二 政务应用发展迅速,成效日趋明显

    (一)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不断提升

    (二)业务应用的集成效果不断显现

    (三)新技术和政务加速融合

   三 政府网站优化升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政务服务资源不断整合优化,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二)网站用户服务界面更加趋向简约化,服务更加实用化、便捷化

    (三)政务微博和微信的广泛应用,促使政民互动能力不断提升

   四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促进电子政务持续发展

    (一)组织机构与人才队伍不断健全

    (二)制度规范不断完善

   五 面临的挑战

    (一)电子政务发展方式还需进一步创新

    (二)行业与地方间条块结合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需要进一步推进信息资源体系开发利用和共享

   六 发展方向

    (一)“推进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中央国家机关电子政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信息资源建设、共享和开放将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三)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发展

  B.3 2013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

   一 评估背景、过程、指标与方法

    (一)评估背景

    (二)评估过程

    (三)评估方法

    (四)指标体系

    (五)报告术语界定

   二 2013年政务微博客发展现状

    (一)政务微博客账号总数

    (二)政务微博客账号地区分布

    (三)级别分布

    (四)行业分布

    (五)数据概况

   三 前100名政务微博客数据分析

    (一)总被转播数

    (二)总被评论数

    (三)总转播数

    (四)总评论数

    (五)总受众数量

    (六)总发布数

    (七)总原创内容数

   四 公安系统政务微博客数据分析

    (一)基本概况

    (二)公安系统微博客地区分布

    (三)公安系统微博客级别分布

    (四)分项指标统计分析

   五 浙江省政务微博客数据分析

    (一)整体概况

    (二)行业分布

    (三)级别分布

    (四)分项指标统计分析

     1.总被转播数与总被评论数

     2.总转播数与总评论数

     3.受众数、总发布数与原创内容数

   六 政务微博客发展特点与建议

    (一)2013年政务微博客主要特点

     1.政务部门更加重视微博发展,政务微博客已逐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

     2.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出台政务微博客管理办法

     3.政务微博客政民互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4.主管部门转变网络管理方式,网络舆论与微博客整体环境不断改善

     5.面对微信等新媒体冲击,政务微博客面临活跃程度与影响力下降的挑战

    (二)政务微博客发展建议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

     2.明晰部门自身定位,力争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注重舆论引导,优化微博客信息环境

     4.建立健全结果导向型的监督评估机制,促进政务微博长效发展

     5.结合技术环境发展新形势,加强与网络新媒体、新技术的互动与融合

     6.进一步强化自律意识,加强政务微博客的自我规范与自我管理

     7.加强党政干部的新媒体应用能力,提高政务微博客的服务水平

  B.4 2013年电子政务创新社会治理应用报告

   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强力驱动我国电子政务应用创新

   二 电子政务创新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三 教育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不断取得创新,促进了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发展

   四 居民健康服务信息化稳步发展,逐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

   五 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应用不断深入,提高了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六 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 城市管理和服务应用不断创新,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务

   八 安全生产管理应用不断深化,有力保障劳动者生命和财产安全

   九 权力阳光网上运行广泛开展,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十 政务服务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向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延伸,促进为民服务更加贴近老百姓

 BⅢ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B.5 中国政府网改版的理念与实践*

   一 中国政府网改版的背景

    (一)用户满意度不高是我国政府网站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跟不上互联网发展潮流是政府网站存在的普遍现象

    (三)探索政府网站科学发展道路是亟待完成的重要任务

   二 中国政府网改版的准备工作

    (一)确定改版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二)做好基础性研究和保障工作

   三 本次中国政府网改版的主要创新点

    (一)体现“亲和力”

    (二)彰显“国际范”

    (三)突出“智慧化”

   四 对未来的展望

  B.6 人民法院司法信息公共服务云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 建设人民法院司法信息公共服务云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人民法院司法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司法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人民法院司法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树立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有效方法

    (三)建设人民法院司法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提升法官业务素质、提高案件审理质效的重要途径

    (四)建设人民法院司法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服务人民群众、落实司法为民的迫切需要

   二 人民法院司法信息公共服务云模式建设思路

   三 人民法院司法信息公共服务云模式实践路径

    (一)实现途径和建设任务

    (二)司法信息公共服务内容

     1.审判流程公开

     2.裁判文书公开

     3.执行信息公开

    (三)建设成效

   四 人民法院司法信息公共服务云模式建设的思考

  B.7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与创新

   一 大力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 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与成果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二)财政保障机制逐步形成

    (三)六级服务网络架构基本建成

    (四)传输模式初步形成

    (五)资源建设形成一定规模

    (六)公共电子阅览室作为文化共享工程平台的扩大与延伸,全面铺开建设

   三 “十二五”以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创新

    (一)搭建两个平台,努力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技术平台从规模化向专业化升级

    (二)推出三个网络,努力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走进百姓生活

    (三)打造一批品牌服务项目,努力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

    (四)加强统筹规划和管理,建设内容丰富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总库,同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策研究和制度设计

   四 结束语

  B.8 以公共服务为目标的移动政务门户建设模式分析

   一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公共政务的发展特点

    (一)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渠道

    (二)创新政府公共服务功能

    (三)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方式

   二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公共政务应用现状

    (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移动政务门户

    (二)文化部移动政务门户

    (三)“首都之窗”移动政务门户

    (四)中国浙江移动政务门户

   三 移动政务门户服务方式

    (一)消息中心

     1.应用场景

     2.基本特征

     3.技术架构

     4.消息中心与手机短信的区别

    (二)政民互动平台

     1.基本特征

     2.技术框架

    (三)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1.采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

     2.针对智能移动终端设计

     3.利用碎片时间获取信息

     4.订阅多项政务信息服务

     5.多渠道推送扩大公开范围

     6.实现最佳的用户体验

   四 小结

  B.9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 综述

   二 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建立“三集中”的行政审批体制

    (二)建设与“三集中”相适应的行政审批管理平台

    (三)在审批权相对集中的同时实行审批权的分权制衡

   三 搭建电子化招投标平台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统一集中管理

   四 依托电子政务,强化电子监察

    (一)依托标准审批,强化电子监察,减少腐败行为

    (二)依托视频监控,提升服务质量

   五 大力推进和深化政务公开

    (一)积极推进审批项目集中,构建政务公开平台

    (二)加强公众网站建设

    (三)拓宽信息公开渠道

   六 深化电子政务应用

    (一)开通海南省重点项目快速服务通道

    (二)开展全流程互联网审批

   七 成效

   八 电子政务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

    (一)电子政务是政务中心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支撑点

    (二)电子政务是政务中心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助推器

  B.10 杭州市审批服务窗口政务微博的实践

   一 推进窗口政务微博工作的必要性

   二 杭州市窗口政务微博的实践

   三 杭州市窗口政务微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窗口政务微博发布机制不够通畅,部分窗口服务微博回应网友关心的问题不够及时

    (二)窗口政务微博服务深度不够,活跃度不足,关注度偏低,互动不够充分

    (三)窗口政务微博群的管理缺乏大数据的支撑,管理考核力度需要加大

   四 杭州市窗口政务微博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通畅的窗口政务微博发布体系,及时回应网友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提升窗口政务微博的内容质量,增强与网友的有效互动

    (三)加强窗口政务微博群的后台数据管理和分析,加大管理考核力度,健全政务微博监督、评估机制,形成层级明晰的微政务体系

 BⅣ 电子政务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B.11 江苏“权力阳光”建设

   一 江苏“权力阳光”的架构与推进

    (一)实施顶层设计,自顶向下推进

     1.确立目标任务,实施战略部署

     2.制定实施方案,自顶向下推进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分工协作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

     2.加强分工协作,形成执行合力

    (三)业务联合驱动,全面融合发展

     1.依法行政与电子政务双向互动,确保权力依法行使

     2.政务公开与电子政务相互促进,推动权力公开监督

     3.政务服务与电子政务相辅相成,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四)统一技术实现,集约高效建设

     1.一体化:构建一库四平台

     2.集约化:统建和自建相结合

     3.规范化:实现数据共享交换

     4.绩效化:提高系统运行质量

   二 江苏“权力阳光”的实现与成效

    (一)实施建设

     1.全面规范行政权力

     2.全面建成“一库四平台”

     3.注重标准规范建设

     4.注重试点建设工作

    (二)主要成效

     1.制度落实,机制形成

     2.依法行权,简政放权

     3.优化流程,高效服务

     4.信息公开,社会监督

     5.内控机制,防治腐败

     6.推动电子政务科学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 江苏“权力阳光”建设展望

  B.12 强化电子政务支撑 助推政府管理创新

   一 电子政务发展“倒逼”政府管理创新

   二 合理规划,切实做好顶层设计

   三 打牢基础,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取得突破

   四 强力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成效显著

   五 广泛拓展,政府网站建设塑造良好形象

    (一)加强政府网站群体系建设

    (二)以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为抓手,促进阳光政府建设

    (三)以电子政务大厅为支撑,提高办事服务水平和效率

   六 整合突破,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建设提升整体效能

    (一)系统架构

    (二)功能模块

     1.行政职权目录

     2.行政权力运行基础平台

     3.行政权力运行监察平台

     4.电子政务大厅

    (三)主要特点

     1.流程可视配置

     2.业务动态调整

     3.裁量标准量化

     4.风险点智能关联

     5.监察协同联动

   七 小结

  B.13 信息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

   一 引言

   二 “织网工程”项目概况

    (一)建设背景

    (二)建设理念

    (三)系统框架

    (四)建设内容

    (五)运行情况

   三 创新点分析

    (一)建设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共享与科学的决策

     1.集中管理数据,确保数据的全面与实时

     2.发挥大数据优势,提高政府科学管理水平

    (二)建立四级综合信息平台,确保标准规范的统一

     1.统一信息采集

     2.统一事件分拨

     3.统一服务事项受理

     4.统一绩效考核

    (三)组建网格信息员队伍,确保采集机制具有长效性

   四 应用成效

    (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初具成效,政府效能显著提升

     1.找齐找准服务对象,服务群众贴心及时

     2.基层问题快速上报,事件处理全程跟踪

     3.管理决策更加科学,政府资源合理调配

     4.多方融合信息资源,提前介入社会事件

    (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居民办事简单便捷

     1.一个窗口“包办百事”,网上办事足不出户

     2.自助终端简单易懂,上门服务贴心暖心

     3.政府引导服务群众,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4.业务信息后台共享,办事办证高效便捷

   五 总结与展望

  B.14 党建引领 信息助推 提升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水平

   一 兰州市基本情况

   二 “民情流水线”党建惠民工程

   三 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情况

    (一)一个系统

    (二)两大平台

    (三)三大数据库

    (四)四大整合

    (五)五个在线

   四 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应用情况

 BⅤ 理论与实践

  B.15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一 评估背景

   二 评估范围、目标、原则及任务

    (一)参评范围

    (二)工作目标

    (三)工作原则

    (四)工作任务

     1.研制指标体系

     2.确定工作方案

     3.开展绩效评价

     4.总结评价经验

   三 指标体系说明

   四 评估流程及方法

    (一)工作实施步骤

     1.指标和调查问卷设计阶段

     2.数据采集阶段

     3.现场核实与评分

     4.结果分析阶段

    (二)数据采集方法说明

     1.问卷填报与自评估

     2.初步比对核实

    (三)现场核实与评分方法说明

   五 实践效果分析

    (一)评估结果

    (二)实践经验总结

    (三)问题及下一步改进重点

  B.16 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的政府应对机制与策略研究

   一 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的界定与特点

   二 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与政府应对系统

   三 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机制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的组织机制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技术平台

    (三)建立人机值班值守制度,强调人工研判作用

   四 安全生产网络舆情预判与危机预警

   五 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置策略

    (一)及时进行信息公开,回应公众质疑

    (二)争取传统媒体支持,发布权威声音

    (三)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发言人的作用

    (四)有效利用网络媒体与网民互动,平息网民怨气

  B.17 河南省信息社会发展概况研究

   一 河南省信息社会发展概况分析

    (一)现状与趋势

    (二)重点领域发展概况

     1.知识型经济

     2.网络化社会

     3.数字化生活

     4.服务型政府

   二 河南省各地市信息社会发展概况分析

    (一)地市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排名及变化情况

    (二)地市信息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区分布特点

     1.整体水平较落后

     2.发展趋势向好

     3.省内排名相对较为稳定

     4.地区分布不平衡

     5.地市亮点

    (三)原因分析

   三 河南省近年来信息社会建设的经验与问题分析

    (一)近年来信息社会建设的经验

     1.全省

     2.郑州市

     3.济源市

    (二)问题分析

     1.信息化意识淡薄,对信息化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

     2.切实推进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3.注重“三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信息化差距

     4.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5.增加教育投入,积极提升人力资源水平

     6.改变省辖市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现象

     7.降低电信资费

  B.18 基于天地图的电子政务空间信息服务

   一 引言

   二 天地图的功能与作用

    (一)天地图的总体架构

    (二)天地图在线服务公共地理框架数据体系

    (三)天地图服务功能与接口

   三 基于天地图的电子政务空间信息服务实现

   四 结论与展望

  B.19 网络传播对公共管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 网络传播的特征

    (一)传播主体去中心化

    (二)传播内容碎片化、情绪化、民粹化

    (三)传播方式“核聚变”

    (四)传播形式多样化

   二 网络传播对公共管理的挑战

    (一)公共管理理念上的滞后难以适应网络化社群治理

    (二)金字塔式的科层组织架构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网络传播及复杂多变的事态发展

    (三)公共管理中新技术、新功能应用相对落后,跟不上网络时代的发展需求

    (四)治理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应对公共事务中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

   三 应对措施

    (一)借助网络时代的新理念和新技术,探索新型公共管理方法,推动公共管理模式演变

     1.按照新公共治理理论,推动公共管理流程从制度上重新设计

     2.深化大数据理念,加强信息收集、情报分析、数据挖掘方面的新技术的应用

     3.借鉴“维基”模式,创新公众的网络问政方式

    (二)通过全面和重点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采集和反馈系统

     1.全网覆盖,完善网络舆情采集制度

     2.重点监控,建立网络议题管理监测机制

     3.集中管理,推进具有权威性的网络问政平台的建设

    (三)加强各相关主体的沟通协商,逐步建立网络自组织制度,发挥网络自律作用

     1.推进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建立协商机制

     2.将意见领袖作为沟通的重要节点,建立多元治理机制

     3.以公众共识为基础,建立网络自治制度

    (四)推动网络事件的管理流程再造,建立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的公共管理网络治理体系

     1.逐步建立公共管理网络合作机制

     2.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3.建立网络舆情处置机制

     4.建立网络舆情善后评估机制

 BⅥ 附录

  B.20 大事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B.21 后记

 皮书数据库

 中国皮书网

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4)》是由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洪毅和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共同主编的反映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程和最新进展、研究和分析电子政务领域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第十部年度报告。本书的主题是:数字化时代的政府管理。报告围绕电子政务发展趋势与特点、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电子政务与新技术、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总结梳理,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符合当前要求的电子政务发展趋势,为电子政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本书吸收了中欧高层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的部分成果。总报告总结梳理了2013年我国电子政务的重点应用、基础设施、政府网站等方面的成效和呈现的特点,客观分析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并对今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进行研判。总报告认为2013年,我国电子政务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已成为电子政务应用的重点。但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仍面临着统筹协调不够、技术服务能力不足、基层电子政务滞后等突出问题。未来,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制度环境将更加优化,国家战略和统筹协调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创新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将继续朝着集约、高效、安全、服务的方向发展。报告第二部分是围绕中央国家机关、政务微博客、电子政务创新社会治理三个方面开展的分项研究报告。报告第三部分是电子政务助推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介绍了中国政府网改版的理念与实践、人民法院司法信息公共服务模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基于移动政务门户的公共服务、海南省多平台构建服务型政府、杭州市审批服务窗口政务微博。报告第四部分围绕电子政务支撑政府管理创新,剖析了江苏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四川省行政效能建设实践、深圳织网工程、兰州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典型实践应用。报告第五部分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针对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的政府应对机制、河南省信息社会发展概况研究、空间信息服务、网络传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报告第六部分是大事记,对最近一年来中国电子政务领域的重要实践做了较全面的记录。

[1]宁家骏:《〈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之解读》,《电子政务》2012年第5期。

[2]洪毅等:《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洪毅:《中国电子政务最佳实践案例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4]杜平:《中国电子政务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许建业:《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初步实践与若干思考》,《新世纪图书馆》2013年第3期。

[2]刘校豆、宋建锋:《新媒体用户心理及传播优化》,《商情》2013年第30期。

[3]《新媒体时代,政府该怎么办?》[EB/OL].2011.http://www.chinareform.org.cn/gov/governance/Practice/201111/t20111123_128280.htm。

[4]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社文发〔2011〕54号)[EB/OL],2011,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112/t20111209_614350.htm。

[1]马得勇、孙梦欣:《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决定因素》,http://www.chinadmd. com/file/cp66363rpeueztciasevvpoi_1.html。

[2]赵菲菲、邓亚君、邓媛:《请让我来相信你》,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124/13/1120683_88687519.shtml。

[3]叶勇、文宏:《当代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实施策略探寻》,http://wenku. baidu.com/link?url=G27QHH2sLiPpvfaPmHM4jHgKDsDW9CxQFY39eiGrZzL9Un8m k2rhjakWjlrvnCOKkPMLQx7flL7xnvwI4KAVxmmKolP3Qa5VLtlfC3eS567。

[1]张新红等:《中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2]〔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周宏仁:《信息化论》,人民出版社,2008。

[4]〔美〕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信出版社,2006。

[5]曲维枝:《信息社会:概念、经验和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6]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2010。

[7]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2011。

[8]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2012。

[1]李强、胡宝荣:《当代中国网络思想动态及其反思》,《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第1期。

[2]周雪光:《国家治理规模及其负荷成本的思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1期。

[3]黄清源、王毅萍:《社交媒体在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作用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4]史波:《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内在演变机理研究》,《情报杂志》2010年第4期。

[5]邓若伊:《网络传播与“意见领袖”理论调适》,《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3期。

[6]李钢:《网络时代的公共管理变革》,《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7]游志斌:《议题管理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防范》,《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期。

[8]刘霞、向良云、严晓:《公共危机治理网络:框架与战略》,《软科学》2009年第4期。

[9]姚引良、刘波、汪应洛:《网络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人文杂志》2010年第1期。

[10]张佳慧、陈强:《社会燃烧理论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研究》,《电子政务》2012年第7期。

[11]Zheng Y.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The Internet,State,and Society in China.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12]Gillmor,D. 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O’Reilly,2004.

[13]Anagnostopoulos A. et al.Influence and Correlation in Social Networks[EB/OL],2011,http://Research.Yahoo.Corn/File/Influ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