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15

流域生态补偿图书

Watersh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 View Based on Full Valuation

SSAPID:101-3200-1709-21
ISBN:978-7-5201-3010-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全价值评估的视角,以我国西北地区三大内陆河之一的石羊河流域作为典型案例,对流域生态补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构建了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基本框架,包括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补偿标准、支付方式和支付途径等。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实证参考和依据,可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三农”问题前沿丛书
作 者: 樊辉 赵敏娟
编 辑:任晓霞;王红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生态补偿的概念

    1.国际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概念

    2.国内生态补偿的概念

   (二)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

    1.国外流域生态补偿关于利益相关者的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三)流域生态补偿的标准

    1.国外流域生态补偿标准问题研究

    2.国内流域生态补偿标准问题研究

   (四)国内外研究述评

  四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1.选择实验法

    2.多项式Logit模型和混合Logit模型法

    3.比较研究法

    4.案例分析法

  五 技术路线

  六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一 流域生态补偿理论基础

   (一)公共物品理论

   (二)外部性理论

   (三)产权理论

   (四)生态经济学原理

   (五)生态资本理论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 流域生态补偿的原则及标准

   (一)流域生态补偿的原则

    1.污染者付费

    2.受益者补偿

    3.保护者受偿

   (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

    1.支付意愿法

    2.机会成本法

    3.收入损失法

    4.水资源价值法

    5.土地利用类型计算法

  三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及评估方法

   (一)价值理论回顾

    1.劳动价值论

    2.效用价值论

    3.生态价值论

    4.现代的价值概念

    5.现代价值的测度方法

   (二)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构成

    1.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产生

    2.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

    3.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构成

   (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

   (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三种类型

    2.选择实验法的原理与优势

  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分析

  一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

    1.国家项目补偿

    2.地方政府补偿

    3.基于市场的水权交易方式

   (二)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存在的问题

    1.流域生态补偿领域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完善

    2.流域生态补偿以政府补偿为主,市场作用有待加强

    3.流域生态补偿多以项目的形式开展

    4.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设置不尽合理

   (三)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府购买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2.市场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作用被忽视

    3.没有将流域生态系统多重属性纳入补偿政策

    4.缺乏各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

  二 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政府购买补偿项目存在的问题

    1.流域内森林的认定存在问题

    2.流域生态补偿的标准过低,难以弥补保护者的投入和损失

    3.补偿标准的制定缺乏市场基础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二)流域水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1.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间的沟通协调需要加强,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能需要转变

    2.法律法规执行的效度和力度有限,且法律法规间缺乏衔接

    3.水权市场的主体——农户用水者协会的性质模糊

  三 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分析

   (一)石羊河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1.流域内人口的膨胀导致对水土资源的需求增加

    2.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对流域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

    3.存在水资源的浪费型短缺和水质型短缺问题

    4.流域内生态退化现象严重,自然灾害频发

   (二)石羊河流域居民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态度

    1.有助于正确评估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2.有助于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评估指标的规范化

    3.有助于制定出合理的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

  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全价值的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框架

  一 流域生态系统全价值与流域生态补偿

   (一)流域生态系统全价值

   (二)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框架设计

    1.对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的确认

    2.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全价值评估

    3.对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方式的分析

    4.对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支付途径的分析

    5.对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市场途径——水权交易途径的探索

  二 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之支付主体分析

    1.流域生态补偿支付主体的概念和类型

    2.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主体

   (二)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之受偿主体分析

    1.流域生态补偿受偿主体的概念和类型

    2.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受偿主体

  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全价值的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

  一 基于全价值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内涵

   (一)流域生态系统全价值与流域生态补偿标准

   (二)基于全价值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探讨

  二 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全价值评估

   (一)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体系

   (二)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全价值评估

   (三)调研数据的收集

  三 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确定

   (一)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可持续发展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

   (二)基于选择实验法的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

    1.生态环境属性边际效益与支付意愿估算

    2.补偿剩余估算

  四 石羊河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意愿差异分析

   (一)流域居民主要社会人口统计特征的差异分析

   (二)流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生态补偿意愿差异分析

    1.支付意愿差异的核算

    2.补偿剩余差异的核算

   (三)主要结论

  五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方式与途径

  一 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方式

   (一)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方式的种类

    1.现金补偿

    2.实物补偿

    3.技术补偿

    4.政策补偿

    5.产业补偿

   (二)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方式的选择

   (三)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方式分析

    1.石羊河流域居民对补偿支付方式的选择

    2.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方式的确定

  二 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途径

   (一)流域生态补偿支付途径的基本类型

    1.政府付费途径

    2.使用者付费途径

    3.使用者付费和政府付费途径的差异分析

   (二)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途径

    1.以政府付费途径为主

    2.以使用者付费途径为辅

  三 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市场途径——水权交易市场的构建

   (一)政府付费途径存在的问题和水权交易的作用分析

    1.政府付费途径存在的问题

    2.水权交易的作用分析

   (二)石羊河流域的初始水权配置

    1.石羊河流域初始水权配置的历史

    2.石羊河流域初始水权配置的基本思路

   (三)石羊河流域水权交易市场的构成

    1.水权交易市场的主体

    2.水权交易市场的客体

    3.水权市场的交易方式

   (四)基于全价值的石羊河流域水权价格探讨

    1.水权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2.基于全价值的石羊河流域水权价格模型

  四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与启示

  一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

   (一)美国

    1.田纳西河流域生态补偿

    2.纽约市流域管理

    3.营养元素交易

   (二)德国

   (三)法国

   (四)澳大利亚

   (五)哥伦比亚

    1.对流域管理收取生态系统服务费

    2.考卡河流域灌溉者协会为调节河流径流支付费用

   (六)厄瓜多尔

    1.基多的水资源保护基金

    2.Pimampiro项目

   (七)哥斯达黎加

   (八)巴西

   (九)南非

  二 国外实践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一)产权明晰是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体系是取得成功的保障

   (三)流域生态补偿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

   (四)补偿标准的确定是流域生态补偿的难点和重点

   (五)流域生态补偿要注重发挥利益相关方的作用

   (六)流域生态补偿的具体模式因国情不同而存在差异

  三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的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 构建综合性流域管理体系,增强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二 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法规,明确农户用水者协会的法律地位

   (一)完善现有生态保护和管理方面的法律

   (二)制定专门的生态补偿和流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明确农户用水者协会的法律地位

  三 加强流域水权制度建设,发挥市场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作用

   (一)制定水权交易的法律法规

   (二)构建水权交易信息系统

   (三)实施水权交易的财税政策

  四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倡工农业节水,发展第三产业

   (一)合理调整流域内农业和工业的产业结构

   (二)大力提倡农业和工业节水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五 实行优惠金融政策,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一)实行优惠金融政策

   (二)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六 完善流域生态补偿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一)完善监督机制

   (二)完善评价机制

  七 加强流域生态补偿的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

   (一)加强宣传教育

   (二)鼓励公众参与

  八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一 主要结论

   (一)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体系

   (二)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主体和受偿主体

   (三)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标准

   (四)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方式与途径

   (五)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市场途径——水权交易市场的构建

  二 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

   (一)不足之处

   (二)研究展望

 附录

本书从全价值评估的视角,以我国西北地区三大内陆河之一的石羊河流域作为典型案例,对流域生态补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构建了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基本框架,包括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补偿标准、支付方式和支付途径等。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实证参考和依据,可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英〕A.C.庇古,1920,《福利经济学》,朱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英〕C.V.布朗、P.M.杰克逊,2000,《公共部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Danièle Perrot-Maitre、Patsy Davis、张亚玲,2002,《森林水文服务市场开发的案例分析》,《林业科技管理》第4期。

〔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1994,《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文集》,上海:三联书店。

〔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1992,《经济学》,高鸿业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才惠莲,2014,《我国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构建》,《安全与环境工程》第2期。

蔡邦成、陆根法、宋丽娟等,2008,《生态建设补偿的定量标准——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保护区一期生态建设工程为例》,《生态学报》第5期。

柴晓宇、俞树毅,2009,《试论流域资源冲突及其解决路径——基于西部内陆河流域的实证分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程国栋、肖洪浪、徐中民等,2006,《中国西北内陆河水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黑河流域为例》,《冰川冻土》第3期。

程臻宇、刘春宏,2015,《国外生态补偿效率研究综述》,《经济与管理评论》第6期。

〔美〕丹尼斯·米都斯等,1972,《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李宝恒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单以红,2007,《水权市场建设与运作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河海大学。

邓远建,2014,《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丁四保等编著,2009,《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丁四保等编著,2010,《区域生态补偿的方式探讨》,北京:科学出版社。

段永红,2005,《中国水市场培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樊辉、赵敏娟,2013,《自然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估的选择实验法:原理及应用分析》,《资源科学》第7期。

樊辉、赵敏娟、史恒通,2016a,《西北生态脆弱区居民生态补偿意愿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樊辉、赵敏娟、史恒通,2016b,《选择实验法视角的生态补偿意愿差异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10期。

樊胜岳、王曲元、包海花编著,2010,《生态经济学原理与应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高而坤,2007,《中国水权制度建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葛颜祥、梁丽娟、王蓓蓓、吴菲菲,2009,《黄河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第10期。

耿雷华等编著,2010,《水源涵养与保护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耿翔燕、葛颜祥、张化楠,2018,《基于重置成本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1期。

耿涌、戚瑞、张攀,2009,《基于水足迹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模型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6期。

龚高健,2011,《中国生态补偿若干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郝苏波、张军连等,2006,《甘肃省洪水河灌区水权制度的执行效果和影响因素分析》,《农业技术经济》第4期。

洪尚群等,2001,《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环境科学与技术》第12期。

胡和兵、刘红玉、郝敬锋、安静,2011,《城市化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以南京市九乡河流域为例》,《自然资源学报》第10期。

胡小华、方红亚、刘足根等,2008,《建立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环境保护》第2期。

胡仪元等,2014,《汉水流域生态补偿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胡熠、李建建,2006,《闽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标准与测算方法》,《发展研究》第11期。

黄寰,2012,《区际生态补偿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波,2012,《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金建君、王志石,2005,《澳门固体废物管理的经济价值评估——选择试验模型法和条件价值法的比较》,《中国环境科学》第6期。

金淑婷等,2014,《内陆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问题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自然资源学报》第4期。

靳雪,2011,《水权银行的建设与管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美〕莱切尔·卡尔逊,1962,《寂静的春天》,黄江南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李长亮,2013,《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超显、周云华,2013,《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系统工程》第5期。

李芬、甄霖、黄河清等,2009,《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利益相关者受偿意愿及经济补偿研究——以鄱阳湖生态脆弱区为例》,《资源科学》第4期。

李国平、李潇、萧代基,2013,《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与测算方法探讨》,《经济学家》第2期。

李国平、石涵予,2015,《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农户行为选择及损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5期。

李国平、张文彬,2014,《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契约设计及效率问题研究》,《资源科学》第8期。

李怀恩、庞敏、肖艳等,2010,《基于水资源价值的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量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期。

李怀恩、尚小英、王媛,2009,《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研究进展》,《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期。

李青、张落成、武清华,2011,《太湖上游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支付意愿问卷调查——以天目湖流域为例》,《湖泊科学》第1期。

李秋萍、李长健,2015,《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测度研究——以中部地区城市宜昌市为例》,《求索》第10期。

李文华、刘某承,2010,《关于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资源科学》第5期。

李文华、张彪、谢高地,2009,《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自然资源学报》第1期。

李文琪,2008,《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城镇化模式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李云驹、许建初、潘剑君,2011,《松华坝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和效率研究》,《资源科学》第12期。

梁爽、姜楠、谷树忠,2005,《城市水源地农户环境保护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首都水源地密云为例》,《中国农村经济》第2期。

林惠凤、刘某承、熊英、朱跃龙、李金亚,2016,《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标准研究——以京冀“稻改旱”工程为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3期。

刘桂环、文一惠、张惠远,2011,《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比较》,《水利水电科技进展》第6期。

刘桂环、张惠远、万军等,2006,《京津冀北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初探》,《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4期。

刘江宜,2012,《可持续性经济的生态补偿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刘力、冯起,2015,《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中国沙漠》第3期。

刘青、胡振鹏,2012,《江河源区生态系统价值补偿机制》,北京:科学出版社。

刘世强,2011,《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综述》,《求实》第3期。

刘燕,2010,《西部地区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及配套政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刘玉龙、许凤冉、张春玲、阮本清、罗尧增,2006,《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模型研究》,《中国水利》第22期。

刘玉龙编著,2007,《生态补偿与流域生态共建共享》,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罗小娟、曲福田、冯淑怡、石晓平、姜海,2011,《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设计研究——基于流域生态补偿理论及国内外经验》,《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马爱慧、蔡银莺、张安录,2012,《基于选择实验法的耕地生态补偿额度测算》,《自然资源学报》第7期。

马爱慧、张安录,2013,《选择实验法视角的耕地生态补偿意愿实证研究——基于湖北武汉市问卷调查》,《资源科学》第10期。

马克利、阎世德,2008,荒漠清流:石羊河的咏叹,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英〕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朱志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毛显强、钟瑜、张胜,2002,《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4期。

毛占峰、王亚平,2008,《跨流域调水水源地生态补偿定量标准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第2期。

孟庆义、欧阳志云、马东春等,2012,《北京水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北京:科学出版社。

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1999,《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应用生态学报》第5期。

欧阳志云、郑华、岳平,2013,《建立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与措施》,《生态学报》第3期。

潘家华,2007,《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学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概念框架工作组的报告,2007,《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评估框架》,张永民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乔旭宁、杨永菊、杨德刚,2012a,《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现状及关键问题剖析》,《地理科学进展》第4期。

乔旭宁、杨永菊、杨德刚、李成林,2012b,《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以渭干河流域为例》,《自然资源学报》第10期。

秦艳红、康慕谊,2011,《基于机会成本的农户参与生态建设的补偿标准——以吴起县农户参与退耕还林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21期。

秦玉才、汪劲主编,2013,《中国生态补偿立法:路在前方》,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任勇、冯东方、俞海等,2008,《中国生态补偿理论与政策框架设计》,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沈满洪,2005,《水权交易与政府创新——以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案为例》,《管理世界》第6期。

沈满洪、陆菁,2004,《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浙江学刊》第4期。

沈满洪、魏楚、谢慧明等,2015,《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史恒通、赵敏娟,2015,《基于选择试验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差异及全价值评估——以渭河流域为例》,《资源科学》第2期。

水利部经济调节司调研组,2005,《宁夏内蒙古水权转让:创新与变革》,《中国水利报》第2期。

〔美〕斯蒂格利茨,2001,《经济学》(第二版),张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粟晓玲,2007,《石羊河流域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孙发平、曾贤刚等,2008,《中国三江源区生态价值及补偿机制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孙新章、谢高地、甄霖,2007,《泾河流域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与生态补偿趋向——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为例》,《资源科学》第2期。

谭永忠、陈佳、王庆日等,2012,《基于选择试验模型的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评估——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自然资源学报》第11期。

田圃德,2004,《水权制度与水权市场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河海大学。

万本太、邹首民主编,2008,《走向实践的生态补偿——案例分析与探索》,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王尔大、李莉、韦健华,2015,《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国家森林公园资源和管理属性经济价值评价》,《资源科学》第1期。

王海滨,2009,《生态资本运营——生态涵养发展区走向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王金南、万军、张惠远,2006,《关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的几点认识》,《环境保护》第10期。

王军锋、侯超波,2013,《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框架与补偿模式研究——基于补偿资金来源的视角》,《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2期。

王奕淇、李国平,2016,《基于水足迹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第11期。

魏楚、沈满洪,2011,《基于污染权角度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型及应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6期。

温锐、刘世强,2012,《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分析与创新探讨》,《求实》第4期。

吴菁、汪金武,2010,《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以东江流域为例》,《生态环境学报》第3期。

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2001,《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资源科学》第6期。

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2003,《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自然资源学报》第2期。

徐大伟、刘春燕、常亮,2013,《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WTP与WTA差异性研究:基于辽河中游地区居民的CVM调查》,《自然资源学报》第3期。

徐晋涛、陶然、徐志刚,2004,《退耕还林:成本有效性、结构调整效应与经济可持续性——基于西部三省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经济学》(季刊)第1期。

徐中民、李兴文、赵雪雁、钟方雷等,2011,《甘肃省典型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徐中民、张志强、龙爱华等,2003,《环境选择实验模型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地理学报》第3期。

徐中民、钟方雷、赵雪雁、李兴文,2008,《生态补偿研究进展综述》,《财会研究》第23期。

许长新,2011,《区域水权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俞树毅、柴晓宇,2012,《西部内陆河流域管理法律制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禹雪中、冯时,2011,《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9期。

袁伟彦、周小珂,2015,《生态补偿效率问题研究述评》,《生态经济》第7期。

翟国梁、张世秋、Kontoleon Andreas等,2007,《选择实验的理论和应用——以中国退耕还林为例》,《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期。

张锋,2010,《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张惠远、任勇,2006,《建立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建议》,见庄国泰、王金南《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张陆彪、郑海霞,2004,《流域生态服务市场的研究进展与形成机制》,《环境保护》第12期。

张落成、李青、武清华,2011,《天目湖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探讨》,《自然资源学报》第3期。

张永民,2012,《关于生态系统服务教育的思考》,《环境教育》第2期。

张志强、程莉、尚海洋、李延梅,2012,《流域生态系统补偿机制研究进展》,《生态学报》第20期。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苏志勇,2002,《黑河流域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恢复的条件价值评估》,《生态学报》第6期。

张志强、徐中民、龙爱华、巩增泰,2004,《黑河流域张掖市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价值评估研究——连续型和离散型条件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应用》,《自然资源学报》第2期。

赵光洲、陈妍竹,2010,《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讨》,《经济问题探索》第1期。

赵卉卉、张永波、王明旭,2014,《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进展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第1期。

赵敏娟、姚顺波,2012,《基于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退耕还林政策评价——黄土高原区3县的实证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9期。

赵学涛、石敏俊、马国霞,2008,《初始水权与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分配利益格局调整——以石羊河流域为例》,《资源科学》第8期。

赵雪雁,2012,《生态补偿效率研究综述》,《生态学报》第6期。

赵玉山、朱桂香,2008,《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世界农业》第4期。

郑海霞,2010a,《中国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基于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郑海霞,2010b,《关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模式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郑海霞,2013,《北京市对周边水源区的生态补偿机制与对策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郑海霞、张陆彪、涂勤,2010,《金华江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资源科学》第4期。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编著,2009,《生态补偿原理与应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编著,2012,《生态补偿的国际比较:模式与机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编,2007,《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钟华、姜志德、代富强,2008,《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标准量化研究——以渭源县为例》,《安徽农业科学》第20期。

周晨、李国平,2015,《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郑州市为例》,《经济地理》第6期。

朱桂香,2008,《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州学刊》第5期。

Adamowicz,W.,Boxall,P.,Williams,M.,Louviere,J. 1998. Stated Preference Approach for Measuring Passive Use Values:Choice Experiments and Contingent Valu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80(1):64-75.

Alfred Marshall. 1879. The Economics of Industry. London:Macmillan Co.

Alpizar,F.,Carlsson,F.,Martinsson,P. 2001. Using Choice Experiments for Non-market Valuation. Economic Issues,8:83-110.

Bateman,I.J.,Carson,R.T.,Day,B.H. 2008. Choice Set Awareness and Ordering Effects in Choice Experiments. Paper Presented to the 2008 EAERE Conference in Gothenburg,Sweden.

Bienabe,E.,Hearne,R.R. 2006. Public Preference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Scenic Beauty within a Framework of Environmental Services Payments.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9:335-348.

Blsinr,T.W.,Lichtkoppler,F.R.,Jones,K.R. 2005. An Assessment of Household Willingness to Pay for Curbside Recycling:A Comparison of Payment Card and Referendum Approac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76:15-22.

Coase,R.H.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4:386-405.

Coase,R.H. 1960.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3):1-44.

Costanza,R.,D’Arge,R.,Rudolf de Groot,et al. 1997.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387(15):253-260.

Costanza,R. 1991. Assuring Sustaina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 In R. Costanza ed.,Ecological EconomicsTh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ustainability.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Cuperus,R.,Canters,K.J.,Piepers,A.G. 1996.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the Impacts of a Road. Ecological Engineering,7(4):327-349.

Daily,G.C. 1997. Nature’s Services: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 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3-4.

David,Hoyos. 2010.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Environmental Valuation with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s. Ecological Economics,69:1595-1603.

Davis,R.K. 1963. Recreation Planning as an Economic Problem. Natural Resources Journal,3:239-249.

Degroot,R.,Wilson,M.,and Boumans,R. 2002. A Typology for the Description,Classification,an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Functions,Goods and Services. Ecological Economics,41(3):393-420.

Dupuit,1844. On the Measure Meat of the Utility of Public Work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apers,2(1952).

Engel,S.,Pagiola,S.,Wunder,S. 2008. Designing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 Ecological Economics,65(4):663-674.

Fanus,A. Aregay,Minjuan Zhao,Xiaoping Li,Xianli Xia,and Haibin Chen. 2016. The Local Residents’ Concerns about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Northwest China. Sustainability,8(226):1-12.

Ferraro,P.J. 2008.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Contract Design for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Ecological Economics,65(4):810-821.

Foster,V.,Mourato,S. 2003. Elicitation Format and Sensitivity in Scope.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Economics,24:141-160.

Francisco,Alpizar,Fredrik Carlsson,Peter Martinsson. 2001. Using Choice Experiments for Non-Market Valuation. Working Papers in Economics,No.52.

Freeman,A.M. 2003. Th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Values:Theory and Methods. Washington D.C.: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Green,W.H. 1997. Econometric Analysis. Third Edition. Pretice Hall.

Grimble,R.J.,Chan,M.K. 1995. Stakeholder Analysis for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Natural Resource Forum,19(2)113-124.

Haab,T.C.,McConnell,K.E. 2002. Valuing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Cheltenham,UK.

Hanemann,W.M. 1984. Welfare Evaluations in Contingent Valuation Experiments with Discrete Response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66(3):332-341.

Henderson,J.M. and Quandt,R.E. 1980. Microeconomic Theory New York:McGraw-Hill.

Hensher,D.,Greene,H.W. 2003. The Mixed Logit Model:The State of Practice. Transportation,30(2):133-176.

Hicks,J.R. 1943. The Four Consumer Surpluse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1(1).

Hicks,R. 1939. Value and Capital. Oxford:Clarendon Press.

Holdren,J.P.,Ehrlich,P.R. 1974. Human Population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merican Scientist,62:282-292.

James,F.C.,James,R.K.,Rivas,A. 2006. Willingness to Pay for Improved Water Services in Manaus,Amazonas,Brazil. Ecological Economics,58:365-372.

Jin,J.,Wang,Z.,Ran,S. 2006. Comparison of Contingent Valuation and Choice Experiment in Solid Waste Management Programs in Macao. Ecological Economics,57:430-441.

Johnston,R.J. 2007. Choice Experiments,Site Similarity and Benefit Transfer.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38:331-351.

Johst,K.,Drechsler,M.,Watozlod,F. 2002. An Ecological-economics Modeling Procedure to Design Compensation Payments for the Efficient Spatio-Temporal Allocation of Species Protection Measures. Ecological Economics,41:37-49.

Kenneth,M. Chomitz,Keith Alger,Timothy S. Thomas,et al. 2005. Opportunity Costs of Conservation in a Biodiversity Hostspot:The Case of Southern Bahia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osoy,N.,Martinez M. Tuna,Muradian,R.,et al. 2007.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 Watersheds:Insights fro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Cases in Central America. Ecological Economics,61(3):446-455.

Krutilla,J.V. 1967. Conservation Reconsidered.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7(4):777-786.

Lancaster,K.J. 1966. A New Approach to Consumer Theory.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32-157.

Landell-Mills,N.,Porras,I. 2002. Silver Bullet or Fools’ Gold? A Global Review of Markets for Forest Environmental Services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Poor. London:(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IIED,12-23.

Leopold,A. 1949. A Sandy County Almanac and Sketches from Here and There.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oomis,J.,Kent,P.,Strange,L.,et al. 2000. Measuring the Total Economic Value of Restoring Ecosystem Services in an Impaired River Basin:Results from an Contingent Valuation Survey. Ecological Economics,39:333-336.

MA(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2005.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Synthesis. 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

Marsh,G.P. 1864. Man and Nature. New York:Charles Scribner,108.

Martinez-Alier,J.,Munda,G.,O’Neill,J. 2001.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Ecological Economics:A Tentative Classification. In C.J. Cleveland,D.I. Stern,R. Costanza eds.,The Economics of Nature and the Nature of Economics. Cheltenham:Edward Elgar.

McFadden,D.,Train,K. 2000. Mixed MNL Models for Discrete Respon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15:447-470.

McFadden,D. 1974. The Measurement of Urban Travel Demand.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3(4):303-328.

McNeely,J.A.,Miller,K.R.,Reid,W.V.,Mittermeier,R.,Werner,T.B. 1990. Conserving the World’s Biological Diversity.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World Wildlife Fund US and the World Bank,Gland,Switzerland and Washington D.C.

Meadows,et al. 1992. Beyond the Limits:Global Collapse or a Sustainable Future. London:Earthscan,209.

Moran,D.,McVittie,A.,Allcroft,D.J.,et al. 2007. Quantifying Public Preferences for Agri-environmental Policy in Scotland:A Comparison of Methods. Ecological Economics,63(1):42-53.

Munoz-Pina,C.,Guevara,A.,Torres,J.M.,et al. 2008. Paying for the Hydrological Services of Mexico’s Forests:Analysis,Negotiations and Results. Ecological Economics,65(4):725-736.

M?ler,Karl-G?ran. 1974. Environmental Economics:A Theoretical Znquiry. Baltimore,Md.: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for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Newton,P.,Nichols,E.S.,Endo,W.,et al. 2012. Consequences of Actor Level Livelihood Heterogeneity for Additionality in a Tropical Forest Paymen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Programme with an Undifferentiated Reward Structure.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2(1):127-136.

Nick,Hanley,Robert E. Wright,and Vic Adamowicz. 1998. Using Choice Experiments to Value th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11(3-4):413-428.

Noordwijk,M.,Chandler,F.,Tomich,T.P. 2005.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ual Basis of RUPES. ICRAF Working Paper.

Ohl,C.,Drechsler,M.,Johst,K.,et al. 2008. Compensation Payments for Habitat Heterogeneity:Existence,Efficiency and Fairness Considerations. Ecological Economics,67(2):162-174.

Osborn,F. 1948. Our Plundered Planet. 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

Pagiola,S.,Platais,G. 2007.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From Theory to Practice. Washington:World Bank.

Pagiola,S. 2008.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 Costa Rica. Ecological Economics,65:712-724.

Paul,A. Samuelson. 1954.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36(4):387-389.

Pearce,and Turner. 1990.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Harvester Wheatsheaf,Hertfordshire,England.

Pearce,D.W.,and Moran,D. 1994. The Economic Value of Biodiversity. Cambridge.

Pearce,D.W. 1995. Blueprint 4:Capturing Global Environmental Value. London:Earthscan.

Pham,T.T.,Campbell,B.M.,Garnett,S. 2009. Lessons for Pro-poor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An Analysis of Projects in Vietnam. The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31(2):117-133.

Ring,I. 2008. Interating Local Ecological Services into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Transfers:The Case of the Ecological ICMS in Brazil. Land Use Policy,25:485.

Roger,Claassena,Andrea Cattaneo,Robert Johansson. 2008. Cost Effective Design of Agri-environmental Payment Programs:US Experie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Ecological Economics,65(4):737-752.

Sattout,E.J.,Talhouk,S.N.,Caligari,P.D.S. 2007. Economics Value of Cedar Relics in Lebanon:An Application of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fo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Economics,61(2-3):315-322.

Stefanie,E.,Stefano,P.,Sven,W. 2008. Designing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 Ecological Economics,65:663-674.

Stefano,Pagiola. 2008.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 Costa Rica. Ecological Economics,65:712-724.

Study of Crit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SCEP). 1970. Man’s Impact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Berlin:Springer-Verlag.

Sven,Wunder,Alban,M. 2008. Decentralized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The Cases of Pimampiro and PROFAFOR in Ecuador. Ecological Economics,685-698.

Sven,Wunder. 2005. Paymen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Some Nuts and Bolts. CIFOR Occasional Paper,No.42. Bogor: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search,3-8.

Thurstone,L.L. 1927. A Law of Comparative Judgment. Psychological Review,34(4):273.

Train,K. 1998. Recreation Demand Models with Taste Differences over People. Land Economics,74(2):230-239.

Turner,K. 1991. Economics and Wetland Management. Ambio,20(2):59-61.

Turpie,J.K.,Marais,C.,Blignaut,J.N. 2008. The Working for Water Programme:Evolution of a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Mechanism That Addresses Both Poverty and Ecosystem Service Delivery in South Africa. Ecological Economics.

WCED(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1987. Our Common Future.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43.

Westman,W. 1977. How Much Are Nature’s Services Worth?. Science,197:960-964.

Zbinden,S.,Lee,D. 2005. Paying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An Analysis of Participation in Costa Rica PSA Program. World Development,33(2):255-272.